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
草原的主要内容概括
草原的主要内容概括
《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草原》主要内容
《草原》主要内容概括: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通过这些画面的刻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版新课标(老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课和教育部统编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课。
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老舍先生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__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人教版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人教版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相信大家都有印象草原这篇,下面就由为大家人教版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欢送大家查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突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送远客。
见到我么,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奔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蒙古包外,很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而都不拘束。
不到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精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多音字讲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多音字1. 勒的多音字(lè、lēi)2. 蒙的多音字(méng、mēng、měng)3. 好的多音字(hào、hǎo)4. 行的多音字(xíng、háng)1勒的多音字(lè、lēi)一、(lè)勒索1.他才是这次勒索案的后台。
2.他们必须对各种非法勒索给予赔偿。
3.敲诈者向他勒索5000元。
4.他告诉我昨天受到了汤姆的勒索。
5.他半夜一点起来勒索可怜的邻居们。
二、(lēi)勒紧1.他勒紧马缰绳使马缓步前进。
2.这个星期我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3.在犯人往下掉的时候,绞索圈套就会突然勒紧他的脖子。
4.我勒紧了缰绳,小心翼翼地前进。
5.由于食品缺乏,他们只好勒紧裤带。
2蒙的多音字(méng、mēng、měng)一、(méng)蒙蔽1.她用谎话把我完全蒙蔽了。
2.这显然是为了蒙蔽舆论。
3.不要被她的阿谀之词所蒙蔽。
4.你的骄傲蒙蔽不了上帝。
5.她很容易受到蒙蔽,受到摧残。
二、(mēng)蒙骗1.你曾险遭一近亲蒙骗。
2.你不要被他蒙骗了!3.他被人蒙骗,已身无分文。
4.他最擅长花言巧语蒙骗年轻女孩。
5.蒙骗得了一人,但蒙骗不了所有的人。
三、(měng)蒙古1.冷空气正由西伯利亚向内蒙古移动。
2.旭烈兀的蒙古人开头的那种破坏性的活力很快就消退了。
3.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内蒙古高原以南,包括山西省全部和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
4.这是一座别有风味的蒙古式的建筑物,赫然矗立在高原的阔野上。
5.天渐渐的黑了,我们来到一个蒙古人的家里,蒙古人住的是一座座蒙古包。
3好的多音字(hào、hǎo)一、(hǎo)好像1.他看来好像相当刚愎自用。
2.聚会上好像每个人都来了。
3.你好像没有打开什么局面。
4.他的话好像并不怎么生效。
5.对不起,我好像忘了什么。
二、(hào)爱好 1.全国有数千万邮票爱好者。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 所有1、《草原》此次 . 我看到了草原。
那边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空气是那么新鲜 . 天空是那么明亮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 表示我满心的快乐。
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 . 而其实不茫茫。
四周都有小丘 . 平川是绿的 . 小丘也是绿的 .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 一会儿又下来 .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衬着. 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留 . 轻轻流入云际。
这类境地. 即便人惊讶 . 又叫人舒畅 .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 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穷乐趣。
我们接见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 才抵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所有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仍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 只需方向不错 . 怎么走都能够。
初入草原.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 . 远远的看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群 . 隐约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 .快到了。
突然 . 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小衣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奔驰 . 襟飘带舞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到达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 主人们马上拨转马头 . 喝彩着 . 飞奔着 . 在汽车的左右与前方带路。
静寂的草原喧闹起来:喝彩声. 车声 . 马蹄声 . 响成一片。
车随着马飞过小丘 . 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素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抽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论碰到风沙仍是雨雪. 不论碰到干旱还是洪水 . 它老是那么直 . 那么坚毅 . 不脆弱 . 也不摇动。
”5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回来饱饭傍晚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第一篇:《草原》教案《草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1.硬件媒体:计算机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
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祁连县四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组 1《草原》知识要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教学过程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四、课时小结。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学过程—、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二天挑煤)板书.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附课文板书: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1、《草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5《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6、《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句子解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课文朗读、句子仿写等练习。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重点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奇丽的小诗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我心中的草原》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象。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件一、教学内容《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老舍的散文《草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草原的美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对草原美景的描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熟悉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读写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草原美景的方法。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生字词:若干个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重点句子:若干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描绘一个你喜欢的景色。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草原的向往。
作业答案:(1)略(2)例:太阳渐渐升起,草原上的露珠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
远处的羊群悠闲地吃着草,时而传来牧羊人的吆喝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生字表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生字表人教版《草原》生字【毯】读音:tǎn巧记:“毛”上“火”加“火”,铺上挺暖和。
字义:厚实有毛绒的织品组词:地毯毛毯挂毯壁毯线毯毯子造字:形声法造句:地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笔顺:“毛”撇平,竖弯钩充分右伸;“炎”的“火”捺变点。
字歌:用毛织地毯有言很健谈病中把痰吐水多味变淡2《草原》生字【渲】读音:xuàn巧记:三点(氵)“宣”言。
字义:中国画的一种画法,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得浓淡适宜组词:渲染造字:形声法造句:彩旗和锣鼓声把运动会渲染得非常热闹。
笔顺:“氵”呈弧形;“宀”不宜宽,“曰”上开下合。
字歌:宣扬他能干张口大声喧国画水渲染日下人寒暄3《草原》生字【勒】读音:lè巧记:“革”命“力”量。
字义:①刻②收住缰绳不使前进组词:①勾勒勒石勒碑②悬崖勒马造字:形声法造句:美术老师几笔就把江南的柔美勾勒出来了。
笔顺:“力”横折钩内收,撇向左下伸。
4《草原》生字【吟】读音:ín巧记:“口”说“今”日诗。
字义:①唱,声调抑扬地念②呻吟,叹息组词:①吟诵吟诗抱膝长吟②呻吟造字:形声法造句:小妹冰雪聪明,刚刚三岁就能吟诵很多唐诗了。
笔顺:“口”偏上;“今”撇捺伸展,点在田字格的中心。
字歌:有心来思念见钱君莫贪张口吟诵诗口把白糖含《草原》生字【迂】读音:ū巧记:置“于”道上(辶)。
字义:①曲折,绕远②言行、见解陈旧,不合时宜组词:①迂回迂曲②迂论迂拙造字:形声法造句:这条迂回的山路,一眼望不到头。
笔顺:“于”两横上短下略长,不宜伸展。
字歌:家中盖楼宇草丛挖山芋行走太迂回张口喘吁吁6《草原》生字【襟】读音:īn巧记:“小”“林”多喜“二”(日本作家)的衣(衤)服。
字义:衣服胸前或背后的部分组词:对襟大襟后襟造字:形声法造句:她穿着浅粉色的旧式对襟夹袄。
笔顺:“衤”竖与上点成一线;右边“示”上横短,下横长。
字歌:有衣读襟襟怀坦荡有口读噤噤若寒蝉7《草原》生字【貌】读音:à巧记:豹丢勺子(豸)“白”“儿”添,表示外表和容颜。
草原优秀说课稿
草原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草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西部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文化。
《草原》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访问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佳作,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素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由于学生对草原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文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ppt课件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漂亮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畅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隆重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炼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体面与民族风情,体味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味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夸姣体面和风俗世情,体味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味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课文第1、 2 自然段。
感受蒙古的夸姣体面和风俗世情,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2 课时。
1、课前要求同学们采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漂亮的草原的体面片和能抒发漂亮辽阔草原歌曲。
第一课时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漂亮可爱。
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体面或者民族特色的歌曲。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草原》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材解读一、五个画面五种美1961年夏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随一批作家、歌唱家、音乐家、舞蹈家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向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
老舍先生亲眼目睹了内蒙古草原辽阔的自然风光,亲身感受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开朗和多才多艺,在无限感慨中,写下《内蒙风光》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草原》一文就节选自其中。
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见闻,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各民族间的团结,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挚自然。
概括起来,这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个优美的画面,分别是:草原风光图:第一自然段,“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远道迎客图:第二自然段,“群马疾驰、襟飘带舞”亲切相见图:第三自然段,“握了再握、笑了再笑”盛情款待图:第四自然段,“举杯敬酒、纵情歌唱”联欢话别图:第五自然段,“套马摔跤、跳舞骑马”总的来说,如果说草原风光图是静态描写的话,那么后几幅图就是动态描写。
这样动静结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另外,在这些画面中,呈现出多种形态的美:一是风光之美。
文章开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
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情感也相应变化。
作者对草原美景的描述有三个特点。
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优美的情景让作者惊叹、欣喜、流连忘返,怎一个“美”字了得。
二是精笔细描,草原上的每个景物都给作者带来欣喜,因此,作者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绘眼前的草原,特别是对草原上绿色小丘的刻画,让人如身临其境。
三是实景清新、质朴,不露凿痕。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这种记实的描写,真切感人,充分展示了草原草原秀美朴实的民风。
二是人情之美。
草原景美人更美。
老舍先生在精心刻画草原优美风景的同时,还细心描摹草原人物的风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后题答案
《草原》课后题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答:“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答:“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涯,边际。
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一课是《草原》。
本课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的赞颂。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并流露出惊喜、赞叹之情。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作者在草原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讲蒙古族主人热情好客,使作者深受感动。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原、德、卓、英、任、重、道、貌、似、舞、勤、群。
要求会认的字有:蒙、似、谊、责、畜、幕、引、论、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教学设计作者:来淑敏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老舍先生对草原风光的赞美,对民族团结互助的歌颂。
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教学难点分析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体会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三、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重点理解“洒脱”:(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热情迎接:(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草原景色真迷人深受欢迎倍感怀访问草原相见如故心相通盛情款待添礼节主客联欢何忍别九、课堂练习【自主性练习设计】一、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2)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抄下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句子: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三、把“一碧千里”一类的词语找出来,摘抄积累;再把课外读到的写下来。
课文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前读到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作业安排: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十一、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十二、自我问答《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不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难度,再加上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能指导学生把这篇文章学好呢?课后,我觉得蛮成功的。
现在把成功的做法总结如下:1.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某种启迪。
在第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投影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了全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