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
![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f5b4b2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c.png)
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
肠外和肠内营养学是指关于营养素进入人体的两种方式: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等方式进入人体的营养素,而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的营养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
1. 蛋白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可以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
摄入。
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和维护人体的组织结构,如肌肉、骨骼和皮肤等。
2. 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可以通过肠内或肠外途
径摄入。
脂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帮助身体吸收维生素和保护内脏器官。
3. 碳水化合物:这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也可以通过肠内
或肠外途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
4. 水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和C,只能通过肠
内途径摄入。
水溶性维生素在身体内不能存储,因此每天都需要从摄入食物中得到足够的摄入量。
5. 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可以
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摄入。
脂溶性维生素在身体内可以存储,因此每天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入足够量的维生素。
在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中,营养素的摄入需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如果身体无法通过口服方式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则需要通过肠外途径摄入。
但是,肠外营养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例如感染、血栓等。
因此,在接受肠外营养之前,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cafd7c9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3.png)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3. 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 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3. 最常用的管饲途径是鼻饲管管端可置于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等处主要用于短期病人一般短于4周优点是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容易放置此法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对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则采用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4. 鼻胃管喂养的优点在于胃的容积大对营养液的渗透压不敏感适用于胃肠道连续性完整的病人缺点是有反流与误吸的危险而且经鼻放置导管可导致鼻咽部溃疡、鼻中隔坏死、鼻窦炎、耳炎、声嘶以及声带麻痹等并发症聚氨酯或硅胶树酯制成的细芯导管型号从5F到12F比较光滑、柔软、富有弹性可以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组织压迫坏死的风险能保证鼻饲管的长期应用尤其适于家庭肠内营养病人从鼻尖到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即为喂养管到达胃部的长度一般为55cm再进30cm则表示可能已进入十二指肠但需予证实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5. 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酸、单糖、低脂等;如消化道功能完好则可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液;如结肠功能障碍可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肠内与肠外营养-ppt课件
![肠内与肠外营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ab8c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3.png)
指南主旨内容
指南的局限性
指南并非绝对的要求。应用指南不能确保患者预后改善 ,在任何情况下,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的判断均优先于指南中的推荐意见 .
参考文献
时至2008年5月的307篇文献及19个表格
目标患者人群
成年内科和外科危重病患者 , 预期ICU住院日>2或3天 ,不适用于在ICU临时监护或有轻微创伤性应激反应的患者 .
氨基酸 1.2-1.5 g/kg/d
电 解 质
钠 80-100 mmol
钾 60-150 mmol
镁 8-12 mmol
钙 5-10 mmol
氯 80-100 mmol
磷 10-30 mmol
Energy value roughly 4 kcal/g
脂 肪 乳 剂 Lipids
提供能量(9kcal/g)和必需脂肪酸: - 减轻高血糖和利尿 - 减轻脂肪肝、保护肝功能 - 减轻呼吸负荷 RQ - for long chain fatty acids (LCTs) = 0.7 提供能量比例: 30-50% of infused calories 输入速率慢:LCT < 0.1 g/kg/h MCT/LCT < 0.15 g/kg/h
肠内营养制剂
* 蛋白质分类:整蛋白型(适合有消化功能者)、肽类、氨基酸。 * 糖类的组成:单糖、双糖、多糖(糊精和淀粉,适合DM者)。 * 脂肪的组成:LCT、MCT、单酰甘油或二酰甘油,来源于玉米油、大豆油、葵花子油、椰子油等。 * 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部分高于RDA标准。
肠内营养制剂与自配营养剂比较:
北京同仁医院 许媛等
完全肠内营养
None
EN+PN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6290906bcf84b9d528ea7aad.png)
26
周围静脉营养举例
营养成分 6-8%复合氨基酸 10-20%脂肪乳剂 10%葡萄糖溶液 复合微量元素 肠外用维生素等 数量 800 ml 400-800ml 1500-2000ml 10ml 约 40ml
27
23
2、感染性并发症: 局部感染、 导管性感染或败血症、 肠源性感染
24
3、代谢性并发症: 高血糖性昏迷、 低血糖休克、 高脂血症、 氨基酸代谢异常、 电解质紊乱、 肝脏损害
25
(九)临床试用配方
中心静脉营养举例
营养成分 10%复合氨基酸(如天津 18F, 11.2%Novamine) 20%脂肪乳剂 40%葡萄糖溶液 复合微量元素 10%葡萄糖溶液 肠外用维生素等 数量 550 ml 500ml 500ml 10ml 1000ml 约 40ml
高支链、低芳香族复方AA溶液--肝功障碍或肝 昏迷患者; 以EAA为主AA溶液--肾衰
17
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水溶性Vit:常规提供
脂溶性Vit、微量元素:体内有一定储备,短 期TPN者不致缺乏,但长期禁食者应提供。
18
(五)输注方法
1.
全营养混合液 (total nutrition admixture,TNA)方式: 将所需营养物质,无菌条件下混合置入由聚合 材料制成的输液袋。 注意事项: 当天配当天用,暂不输注时,可保存于4℃冰箱 内,于输注前0.5~1小时取出待输。 输注时间一般需12--16小时以上。
3
(二)禁忌证:
麻痹性和机械性肠梗阻、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严重腹泻、 极度吸收不良等
4
三、肠内营养制剂和选择
1、自然食品制剂: 牛奶、肉类、鱼类、水果和蔬菜等(匀浆 膳) 适合:经口或胃肠道功能完好者。
肠内外营养PPT课件
![肠内外营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412315767f5acfa1c7cdb7.png)
编辑版ppt
24
与静脉输液的区别: 1.输入的是营养物质; 2.适用的疾病不同。
编辑版ppt
25
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早的应用是1939年,E1ma 首先把水解蛋白用于临床。1940年开始应用结 晶 氨 基 酸 混 合 液 ,1956 年 开 始 研 究 乳 化 脂 肪 。 1966年Dudrick等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法,输入 高渗葡萄糖与水解蛋白液,进行全静脉营养。 经过PN支持,挽救了许多病人生命。
编辑版ppt
12
4.管饲营养方法的分类
按供给次数分类: (1)一次性输入 (2)间歇性输入 (3)持续性输入
按管饲动力分类: (1)推注 (2)重力滴注 (3)经泵输注
编辑版ppt
13
肠内营养1 肠内营养2
编辑版ppt
14
编辑版ppt
15
5.置管的原则
(1)选择对患者侵入最小、简单安全的方法。 (2)根据预期营养支持所需时间选择:
8~10 8~10 8~10
(二)管饲营养
1.适用证: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能经口进食或消化
吸收功能严重受损者。
2.途径:(1)鼻-胃管、十二指肠或空肠置管;
(2)食管造瘘;
(3)胃造瘘;
(4)空肠造瘘。
3.原则:数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
慢到快。
编辑版ppt
7
胃造瘘术
编辑版ppt
11
空肠造瘘术
第四节 肠外营养
一、肠外营养概念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输 注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 养平衡的营养治疗方法。
当病人被禁食,所有营养物质均经静脉营养提供时,称为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肠内肠外营养PPT课件
![肠内肠外营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a6a9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6.png)
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纳米技术
利用纳米技术将营养物质 制成纳米级颗粒,提高营 养物质的吸收率和生物利 用度。
3D打印技术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 化的营养食品,满足患者 的特殊需求。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 的营养状况进行智能分析 和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 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个体化营养支持的探索
根据患者的需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满足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010203中心静脉输注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将营养 液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 适用于长期肠外营养的患 者。
外周静脉输注
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 ,适用于短期肠外营养的 患者。
经皮穿刺输注
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插入 皮下脂肪组织,再连接营 养液输注袋进行输注。
案。
CHAPTER 05
肠外营养的实践应用
肠外营养制剂的选择
氨基酸溶液
选择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成分比例合理的制 剂,以满足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需求。
碳水化合物溶液
用于提供能量,可选择葡萄糖溶液或右旋糖 酐等。
脂肪乳剂
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制剂,如鱼油和植 物油,以提供能量并维持细胞膜功能。
维生素和矿物质溶液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提高生存质量。
康复治疗
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存 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缺点:需要进食量较多,可能增加患者的胃肠负担;对于 严重疾病或创伤的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肠外营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肠外与肠内营养可编辑全文
![肠外与肠内营养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ea52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c.png)
13
(三)代谢性并发症
1.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低血糖休克 3.高脂血症及脂肪超载综合征 4.氨基酸代谢异常 5.电解质紊乱 6.肝胆系统损害
14
(四)消化道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TPN 治疗可破坏肠道粘膜的正常 结构和功能,导致肠粘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 皱折变平,肠壁变薄,从而使肠道屏障结构受到 影响,功能减退,极易导致肠道菌易位而引起肠 源性感染。
(6)短肠综合征; (7)创伤及围手术期患者,如严重灼伤、多发性创伤和
胃肠道手术前的肠道准备及手术后支持; (8)脏器代谢功能障碍,如肝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
者; (9)特殊氨基酸代谢异常,如先天性苯丙酮尿症患者。
28
使用要素制剂应注意的问题
➢ (1)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类型的要素制剂; ➢ (2)一般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1.气胸
6.心脏损伤
2.血管神经损伤
7.导管内血栓形成
3.胸导管损伤
8.导管错位或移位
4.纵隔损伤
9.静脉内血栓形成
5.空气栓塞
10.血栓性静脉炎
12
(二)感染性并发症
与TPN有关的严重的感染性并发症是导管性和 肠源性感染。随着肠外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水平 的提高,导管性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肠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已引起高度重视。
(2)间歇性滴注:是指采用重力滴注的方法分次 给予营养液。将装有肠内营养液的容器经输注管与喂 养管相连,每次输注30~40min,间隔3~4h再输注。 这种喂养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一次性投给少。一次 性投给与间歇性滴注仅用于胃内置管喂养方式。
21
二、EN的喂养方式
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原则
![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a548a0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1.png)
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原则
过渡原则是指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到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的过程中,逐渐减少静脉输注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加通过胃肠道摄入的营养物质。
以下是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原则:
1.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肠内营养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2. 渐进增加肠内摄入量: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直到能够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监测肠内摄入的容量和能量:密切监测患者的胃肠道耐受性和吸收能力,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调整肠内摄入量。
4. 适当使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结合疗法:对于需要继续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考虑将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使用,逐渐减少肠外营养的输注量。
5.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过渡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特别注意电解质的平衡,确保患者的生理功能正常。
6. 个体化调整:过渡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营养需求个体化调整营养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的过渡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过渡。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a199f9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3.png)
适用范围:肠内 营养制剂适用于 胃肠道功能正常 的患者,肠外营 养制剂适用于胃 肠道功能障碍或 无法进食的患者。
肠内营养:适用于消化道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者,如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 肠外营养:适用于消化道功能丧失或严重障碍的患者,如严重烧伤、危重疾病等。
肠内营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收功能。
肠外营养优点: 提供全面均衡的 营养支持,不受 消化吸收能力的 影响。
肠内营养的优点:直接供给肠道,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肠内营养的缺点:可能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
肠外营养的优点:不受肠道功能影响,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适用于肠道功能受损或无 法进食的患者。 肠外营养的缺点:可能导致静脉炎、导管感染等并发症,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营养制剂的 性状,如出现沉淀、变质等情 况应及时处理。
肠内营养制剂应存放在阴凉干 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肠内营养制剂的输注速度应缓 慢,一般控制在每小时4060ml。
输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 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
处理。
肠内营养:观察有无腹 胀、腹泻、恶心等症状, 及时调整输注速度和浓 度。
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营养成分和 渗透压分类,包 括全营养素、非 全营养素和特殊
用途制剂。
肠外营养制剂: 包括氨基酸、脂 肪乳剂、糖类、 维生素和电解质 等,根据需要混 合制成全营养混
合液。
比较:肠内营养 制剂种类繁多, 可根据患者需要 进行个性化选择; 肠外营养制剂则 需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进行配制。
肠外营养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主要成分、营养、给药途径、治疗应用效果、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及并发症要点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主要成分、营养、给药途径、治疗应用效果、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及并发症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99e9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2.png)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主要成分、营养、给药途径、治疗应用效果、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及并发症要点
肠内营养将营养输送至肠道,而肠外营养将其输送到血液。
两者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他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
肠内营养中还包含蛋白质、纤维;肠外营养主要为氨基酸,其他成分还有微量元素和电解质。
肠内营养是消化道功能正常患者的首选,后者为消化道功能不佳患者的选择。
肠内营养更利于ICU住院后的恢复,包括无法口服摄入足够营养、轻度烧伤和上消化道术后等患者;而肠缺血患者和严重休克患者不能进行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更利于预期的营养摄入,包括无法进行肠内营养的肠道手术患者,短肠综合征患者,重度烧伤患者,长时间的肠梗阻患者等。
肠内营养耐受性差,但只要可以耐受则并发症较少:恶心呕吐等发生率高,但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代谢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
肠内肠外营养
![肠内肠外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8a748a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a.png)
肠内营养是指对于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患 者,经胃肠道供给只需要化学性消化或不 需要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 液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2
经口摄食摄食不足者;
3
肠胃道疾病 短肠综合征 胃肠道瘘 炎性肠道疾病 顽固性腹泻 急性胰腺炎 结肠手术前准备
6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瘘 言行肠道疾病 短肠综合征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胃肠道梗阻 其他
7
大面积烧伤 严重感染与败血症 围手术期 急性肾衰竭 妊娠剧吐与神经性厌食 其他
8
4
胃肠道外疾病 围手术期 肿瘤的化疗和放疗 烧伤和创伤 肝功能衰竭 肾衰竭 心血管疾病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
5
肠外营养是指无法经胃肠道摄取营养或摄 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 通过肠道外通路输注包括氨基酸、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 素,提供能量,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改 善营养状态,并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的 营养治疗方法。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2d94ee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4.png)
制定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03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
果。
05
相关问题与解决方案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静脉导管感染
肠外营养时,由于长期留置静脉导管,容易导致感染。 处理方法包括定期更换导管、严格无菌操作及使用抗生 素预防感染。
代谢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等代谢性 并发症。处理方法包括监测血糖、血脂和电解质,及时 调整营养液成分和剂量。
肠黏膜萎缩
长期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肠黏膜萎缩,影响肠道吸收和免 疫功能。处理方法包括尽早恢复肠道喂养、补充益生菌 和谷氨酰胺等营养剂。
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
患者不配合
部分患者可能由于疼痛、恐惧等原因不配合肠内或肠外营养。对 策包括耐心解释、心理疏导、使用镇痛药物等。
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04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实 践应用
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胃肠道功能受损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的营养补充方式。通过静脉输注营 养液,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种方式适用于短期的营养补充,如手术后的恢复期。
肠内营养支持
定期检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 查,包括血糖、血脂、肝 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 道蠕动和营养吸收,增强 身体抵抗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
营养支持常常与其他药物治疗联合应用, 如抗生素、抗炎药、抗凝药等。这些药物 与营养支持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患 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共38张PPT】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8abb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d.png)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4. 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
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
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如不能耐受,则选用肠外营养:能量由葡萄糖〔3 5g/(kg.
3 mg 碘 131 ug 锌 3.
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接受EN、PN时应密切监测血清磷、镁、钾和血糖水平。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5. 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 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 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 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 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白、多肽或氨基酸、单糖、 低脂等);如消化道功能完好,则可选择完整蛋白质、 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 养液;如结肠功能障碍,可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 的配方。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
1. 肠内营养输入途径主要取决于病人胃肠道解剖的连续性、 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实施的预计时间、有无误吸可能等 因素。常用的途径有口服、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空肠 造口等多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和空肠造口。
2. 口服与管饲的区别在于管饲可以保证营养液的均匀输注, 充分发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口服对胃肠道功能的要求 较高,只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 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 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 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 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 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 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 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
漳州职业卫生学校李彩玲2016.1.27
一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区别:
1、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鼻饲进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的。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注射,通过血液循环来补充营养的。
2、肠内营养较全面、均衡。
肠外营养补充的营养素较单一。
3、肠内营养可长期、连续使用。
肠外营养只能在特定的短期内使用。
4、肠内营养长期使用可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各项生理功能。
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衰退,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的紊乱。
5、肠内营养的费用低。
肠外营养的费用高。
6、肠内营养并发症少、相对安全。
肠外营养并发症高。
二肠内营养的优点
1、提供安全均衡符合生理需要各种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
2、直接营养胃肠道,有效维护消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
3、保护胃肠粘膜屏障作用,预防细菌移位。
4、促进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激素的反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5、减低高分解代谢,改善氮平衡。
6、更经济的医疗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减低治疗费用。
三肠外营养的优缺点
优点:1.可以让肠道充分休息,让病情得到缓解。
比如肠道炎症性疾病时,(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2.消化道不能工作的时候,可以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
比如消化道瘘,急性胰腺炎。
3.复杂手术后利用PN可以让病人早点康复。
(外科营养不良者术前应用、消化道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严重感染与脓毒血症、大面积烧伤、肝肾衰竭都是PN的适应症) 缺点:1.不需要消化道参与,对消化道腺体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2.不符合生理,易产生并发症,费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