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游戏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园教育中,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

然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章将阐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定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幼儿参与的各种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等。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基于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注重实证和科学验证。

2.整体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多重方面。

3.灵活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尊重幼儿的自主权,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目的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和方案。

5.适应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选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1.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幼儿的游戏活动具有自发性、欢乐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2.手工活动:手工活动是幼儿动手能力和细微动作的训练。

幼儿通过手工活动,能够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语言活动:语言活动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这种活动采用谈话、唱歌、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获取语言的经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交流能力。

4.科学活动:科学活动是幼儿理解自然和社会的活动。

通过探索、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掌握简单科学知识,启发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

5.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幼儿艺术审美和创造力的训练。

幼儿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感受美的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1.确定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情况,确定教育目标。

2.制定教育方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特点,制定教育方案,并确定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形式。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①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一编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第一章游戏的历史和社会文化涵义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什么是“游戏期”现象、儿童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了解玩具的起源及功能了解游戏的发生、儿童游戏及其价值观的演变,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游戏期”的形成难点:儿童游戏价值观的演变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前言一、游戏研究的多维视野1.游戏的社会文化视野(1)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2)游戏的起源与演变(3)游戏的社会文化性格(4)“游戏期”的文化成因(5)游戏的文化传承功能2.游戏的儿童发展视野(1)游戏的个体发生和发展(2)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4)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3.游戏的教育学视野(1)幼儿园游戏的性质和特点(2)游戏和课程、教学的关系(3)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4)游戏环境的创设(5)游戏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二、学前教育领域中游戏的“困境”和出路1.游戏困境: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游戏。

2.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1)态度障碍(2)功能障碍(3)结构障碍|(4)游戏的教育性研究的匮乏第一节游戏的起源与演变一、游戏的历史起源(一)游戏的前提1.人类通过工作所获取的生存资料能够满足机体的生存需要2.人类愿意享受闲暇生活3.劳动丰富着游戏活动的内容(二)娱神和自娱被现代人看做是“游戏”的活动在古代是娱神的,以后,这种以“娱神”为目的的活动才逐渐转变为一种以人们“自娱”为目的的娱乐性游戏活动。

第一章_幼儿游戏理论

第一章_幼儿游戏理论

幼儿游戏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游戏是向学前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注重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与成长,历来是学前儿童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幼儿游戏理论》这门课程以幼儿即学前儿童的游戏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系统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分类、发展价值、各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与运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场地的设计和玩具的选择与评价等问题,说明游戏在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游戏和幼儿的学习、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关系,揭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

*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关于幼儿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成果;2、了解游戏的文化涵义,了解幼儿游戏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影响因素,认识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3、了解游戏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4、了解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5、了解玩具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幼儿游戏与玩具的关系,了解各年龄幼儿适宜的游戏材料与玩具,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游戏场地与器械的特点。

*能力与技能:1、学会学习,具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自觉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学以致用,掌握设计与组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2)教学游戏的编制方法;(3)创设与评价儿童游戏环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4)选择与评价玩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5)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

3、掌握基本的研究儿童游戏的方法,能够观察、分析儿童的游戏并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

*态度与情感:1、认识游戏在幼儿生活与发展中的意义,树立保护儿童游戏权力的意识。

幼儿游戏与指导(第一章)

幼儿游戏与指导(第一章)
幼儿游戏与指导
2学分,36学时 丁海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儿童游戏的种类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游戏与儿童发展 影响儿童游戏的主要因素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开展与指导 儿童游戏理论概述 幼儿园的亲子游戏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游戏? (一)不同学者对游戏的理解
1、【德国】 格鲁斯(GROOS):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 本能的练习;
2、【奥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弗洛伊德(FREUD):游戏是一种宣泄情绪情感的活 动
3、【美国】杜威:游戏的意义在于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游戏活动 的结果
4、【德国】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表现活动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二)内部特征 1、游戏动机 直接动机 内部动机 2、游戏体验 愉悦的 快乐的
三、游戏的实质: 社会性实践活动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作业: 1、结合自己的童年游戏经历,谈谈你对“游戏”的理解; 2、学会做一个手指游戏,注意边念(或唱)边做动作,注重童趣。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三)游戏的定义: 是一种自主性的愉悦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游戏的特征 (一)外部特征 1、表情 得意洋洋的神情,眼睛充满笑意或专注的神情 2、动作 具有重复性、模仿性和非常规性 3、言语 自我想象性独白,同伴之间的交际性言语以及角色之
间的交际性言语 4、材料 玩具或材料是儿童游戏的物质支柱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
5、【前苏联】维果茨基:游戏是儿童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6、【中国】陈鹤琴: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7、【中国】黄人颂: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课件 第1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课件 第1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含义
(二) 游戏的不同定义
1. 国外教育家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和完善, 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游戏是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 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
游戏=game+play+fun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1. 精力过剩说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 勒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 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剩余的力量产生的。其主要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等动 物在为了维持生存而耗费的精力之外,尚有剩余 精力,游戏便成了一种消耗剩余精力的出路。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7.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元交际理论是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的。元交际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是处 于交际过程中的双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对所传递信息“意义”的辨识与理解。元交 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它是一种将“内隐的交际”所传达出来 的信息进行意义沟通的能力。
元交际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础。元交际能力是理解讽刺、反话、幽默、笑话的 基础。
游戏不是练习,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欲 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用习得的欲望。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6. 生长说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阿普利登提出的,他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 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生长性手段。
另一位美国学者奇尔摩也认为,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 而生长。这一理论的观点与“成熟说”相近。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章节一: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的概念,幼儿游戏的特点和意义。

2. 讲解幼儿游戏的分类,包括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规则游戏。

3. 分析幼儿游戏的发展过程,以及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章节二:幼儿游戏的环境创设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2. 讲解如何创设适宜的幼儿游戏环境,包括空间布局、游戏材料和游戏氛围。

3. 分析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章节三:幼儿游戏的活动设计与指导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讲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游戏活动,以及如何把握游戏活动的难易程度。

3. 分析幼儿游戏活动设计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章节四: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观察的重要性,以及观察的目的和内容。

2. 讲解如何进行幼儿游戏观察,包括观察方法、观察记录和观察分析。

3. 分析幼儿游戏评价的标准和原则,以及如何进行游戏评价。

章节五:幼儿游戏与幼儿发展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2. 讲解游戏在幼儿认知、情感、社交、道德和身体发展方面的作用。

3. 分析幼儿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章节六:幼儿游戏的实施与反馈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讲解如何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游戏,以及如何处理游戏中的问题行为。

3. 分析幼儿游戏实施与反馈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章节七:幼儿游戏的家长参与1. 引入:讲解家长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2. 讲解如何与家长沟通幼儿游戏的相关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家长参与游戏活动。

3. 分析幼儿游戏家长参与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章节八:幼儿游戏的创新与拓展1. 引入:讲解幼儿游戏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创新游戏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拓展游戏。

3. 分析幼儿游戏创新与拓展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考点二 幼儿游戏的特点 • 考点三 幼儿游戏的功能 • 考点四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 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 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 因而, 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游戏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 ( 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 双脚并拢 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 ; 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 角色 ( 扮演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小白兔、 卡通人物等) 。
•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 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爸爸、 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 乐于扮演的角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 三) 结构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 是指儿童运用积木、 积塑、
金属材料、 泥、 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 从而创造性地反映 现实生活的游戏。 这类游戏有 3 个基本特点: • 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 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 如搭 一座公园的大门、 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 • ②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 如门楼、 飞机、 坦克、 卡通形象等。 • ③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 1 5 岁左右, 儿童开 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 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 主题不明, 成果简单、 粗略、 轮廓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幼儿游戏理论课件

幼儿游戏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游戏治疗理论
总结词
游戏治疗理论关注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积 极影响,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幼儿释放压力、 宣泄情感,促进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
详细描述
游戏治疗理论认为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 疗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应对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通过游戏中的自由表达和想象,幼 儿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同时游戏中 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游戏中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
特点
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趣味性是游戏本身固有的特征,虚构性是幼儿游戏的根 本特征,社会性是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具体性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感知觉、 注意、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
的发展。
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
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 作、分享、谦让等社会性行为 。
幼儿游戏理论课件
目 录
• 幼儿游戏概述 • 幼儿游戏理论 • 幼儿游戏设计 • 幼儿游戏实践与指导 • 幼儿游戏与教育融合 • 幼儿游戏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幼儿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幼儿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 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 发挥和人格构建的过程。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包括语言、动作、情绪 等,了解其发展水平和需 求。
适时介入指导
在幼儿需要帮助或引导时 ,适时介入游戏过程,给 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三节 游戏与幼儿发展
一、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身体健康的强烈而有效的指标;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基本技能的发展; 儿童玩体育游戏可以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
二、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扩展和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增长幼儿的认识;
2.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5.游戏为幼儿智力活动提供轻松、越快的 氛围。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目标导航
1游戏的分类; 3.掌握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与社会
性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4.掌握主要的幼儿游戏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本章重难点
重点:游戏的特征、游戏的分类、游戏对 幼儿发展的价值。
难点:经典的游戏理论和现代游戏理论流 派的主要观点。
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义 务,也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二)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
1.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控制的行为 2.游戏中幼儿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非最 终目的
3.游戏区别于探究行为 4.游戏区别于工具性行为 5.游戏并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束缚。 6.游戏要求每一个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 活动。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进行分类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性游戏
六、根据与教学的关系对幼儿游戏进行分 类
1.本体性游戏
是指幼儿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 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 即是目的,所以也称为目的性游戏。
2.工具性游戏
是指作为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也 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 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游戏形式促进 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学任务的实现。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由于游戏特有的娱乐功能和促进功能, 有利于恢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身心疲 倦,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生理功能的发挥;宣泄体内过剩精力, 协调身体内外平 衡,因此,游戏是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一、游戏主题
即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 它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游 戏主题并非社会生活事件的简单原则,而是儿童创造性地加工,改造的产物。
游戏主题具有社会性, 灵活性和复合性三个特点。 正是游戏主题的社会性规定了儿童游 戏必然是一种社会活动; 但这种社会活动又是儿童自我创造的部产物, 具有灵活性; 主题只 在一定范围内规定游戏内容, 却为儿童在游戏形式上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由于现实生活 的复杂性和游戏功能的多样性,游戏主题的复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灵活性。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目的要求】 了解人们对于有 “游戏”有不同的定义; 理解游戏的结构和游戏对于幼儿 发展的价值;掌握游戏概念、游戏的本质特征。
【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游戏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价值。
【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游戏的概念
主要涉及范围:什么是游戏?如何理解游戏?
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 中。
三、游戏角色
即游戏中儿童扮演的人物或形象。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 儿童凭借创造性想象, 通过言语, 表情、动作等表现出对角色及其关系的理解,进而认识角色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及人际关系。
根据角色及其在游戏中的组合关系,可以把游戏角色分为下列几类:
1、象征性角色
这种角色仅仅具有象征作用。它是建立在 “假想”之上的一种表达方式, 主要心理活动 是想象和动作或言语。 这种假装活动发展有一定的顺序, 首先是用真的物体对待自己 (用真 水杯自己假装自己喝水),发展到用假的物体对待自己(用空的杯子自己假装喝水),最后 发展到用假的物体对待假的对象(用空杯子给娃娃喝水)。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

幼儿游戏理论复习幼儿游戏理论复习第一章:一、填空:1、游戏与劳动有3种关系:劳动前的预演、游戏与劳动的结合、劳动后的再度体验。

2、游戏与艺术、体育是同态、也是同源的,以后三者逐步分化,分别以不同的发展形式而各自独立出来。

3、幼儿园诞生后,儿童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手段。

4、福录培尔、蒙台梭利在观察了大量儿童自然游戏以后,根据儿童游戏主要是操作物体的特点,从教育的意义上把游戏的一系列操作的基本要素抽取出来,并使之系统化。

5、古代的文字游戏有诗钟、灯谜、字谜等6、古代幻术游戏:一类是科学性质的小实验、小设计;一类是戏法之巧。

二、概念:1、七巧板:拚图类的一种。

源出宋代流行的“燕几”,由宋代学者黄长睿发明。

通过游戏者巧用心智,可拼排出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

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

深得教育者欣赏和儿童们喜爱,流传至今,并流传国外。

在国外称七巧板为“唐图”。

2、益智图:拚图类的一种。

是类似于七巧板设计思想的图形板块,由清代童叶庚创制。

三、简答:1、严教与乐学:1).严教——强调对儿童游戏进行干预2).乐学——主张对儿童教学要游戏化“严教”在德育的范畴使用,而“乐学”在智育的范畴使用。

严教是通过限制自发游戏来实现的,而乐学则必须寓教于乐,是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使孩子以游戏的心里体验来从事学习。

2、为什么儿童游戏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在人类生活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过程简单,成人和儿童的思维差距不大,当生产力水平进步到使儿童不能直接参加劳动时,这才具备了纯粹儿童游戏的条件与可能。

所以,专门的儿童游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章:一、填空:1、经典的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席勒,英国斯宾赛,主要观点:把多余的精力消耗。

松弛消遣说:代表人物:德国扎鲁斯,主要观点:游戏是储存精力的主要方式。

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格罗斯,主要观点:儿童游戏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

复演说:代表人物:美国霍尔,主要观点:游戏是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第一章 幼儿游戏概述 第一节 幼儿游戏及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第一节游戏及其相关理论一、游戏及相关理论在中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经典游戏理论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戏理论,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驰说人之所以游戏并不是因为精力“剩余”,而是因为“缺乏”或“不足”。

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Partick,或译作柏屈克)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鲁斯。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理论的、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儿童的游戏是对人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小结:贡献:1、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2、从儿童生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3、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

局限性:1、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2、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3、主要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二)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发泄论(或补偿论)•人格构成学说: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超我,受道德原则支配;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6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 都 不乏游戏的存在。
学前儿童游戏一直是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吸引了包 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
游戏的概念概括了游戏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游戏的 特点、结构和价值的认识,是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开端。
7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我国关于 “游戏”一词有以下解释: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学前儿 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 分为六类行为:
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象征游戏知识链接
1、偶然的行为 2、游戏的旁观者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初步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
4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 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正确运用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的游戏。
5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难点: 能正确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运用幼儿园教育 活动中的游戏。
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不是一种游戏的分类名称,而是伴随着幼儿园课 程改革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越 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 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学前儿童在游 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学前儿童”的现象,北 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 游戏”、“本体性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件完整共8章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件完整共8章

一、幼儿游戏的分类
(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 1.机能游戏 2.想象游戏 3.制作游戏 4.接受游戏
(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
形式对应于内容,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对应,也并非完全包容。 1.动作技能性游戏 2.认知性游戏 3.社会戏剧性游戏 4.结构性游戏
2.幼儿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
1. 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 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总的特点就是注重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游 戏中获得各种经验。
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
1.愉悦与严肃 2.手段与目的 3.自由与约束 4.假想与现实 以上四对特征的矛盾性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统一,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游 戏的复杂性。这也说明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理解游戏,这样才能使 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
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二)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游戏有助于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并进而适应社会
二、游戏与幼儿园语言教育
(一)游戏培植了语言发生、发展的土壤
游戏中的幼儿总是想说、敢说、乐于说。
(二)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与体验丰富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
首先,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个多彩的客观环境。其次,游戏能带给幼儿丰富的主 观体验。最后,由于幼儿亲历游戏过程,往往对游戏涉及的种种知识现象和整个 游戏过程有着鲜明深刻的印象,他们往往能积极调动思维把格外复杂的过程、千 姿百态的现象清楚明晰地讲述出来。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

幼儿游戏理论教案讲课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1.1 幼儿游戏的定义解释幼儿游戏的概念,强调游戏是幼儿自发的、愉快的、假想的活动。

1.2 幼儿游戏的特点讲述幼儿游戏的特点,如虚构性、自由选择性、重复性、规则性等。

1.3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阐述幼儿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如促进认知发展、社会技能、情感表达等。

第二章:幼儿游戏的类型及功能2.1 创造性游戏介绍创造性游戏的类型(如角色游戏、构造游戏)及功能。

2.2 教学性游戏讲解教学性游戏的类型(如认知游戏、技能游戏)及功能。

2.3 竞技性游戏阐述竞技性游戏的类型(如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及功能。

第三章: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3.1 婴儿期游戏介绍婴儿期游戏的特点和发展。

3.2 幼儿前期游戏讲述幼儿前期游戏的特点和发展。

3.3 幼儿期游戏阐述幼儿期游戏的特点和发展,强调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第四章:幼儿游戏的观察与评价4.1 幼儿游戏的观察方法介绍观察幼儿游戏的方法和技巧。

4.2 幼儿游戏评价的标准讲解评价幼儿游戏的标准,如游戏的质量、游戏的发展水平等。

4.3 幼儿游戏的评价实践指导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和评价,提供评价案例分析。

第五章:幼儿游戏的引导与支持5.1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作用讲述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和影响。

5.2 游戏引导的策略讲解引导幼儿游戏的策略,如提供游戏材料、设定游戏环境、角色扮演等。

5.3 游戏支持的方法介绍支持幼儿游戏的方法,如积极回应、鼓励探索、提供帮助等。

第六章:游戏环境与材料的创设6.1 游戏环境的重要性解释游戏环境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影响,如安全、舒适、自由等。

6.2 游戏环境的创设原则讲述创设游戏环境的原则,如多样性、可探索性、互动性等。

6.3 游戏材料的提供讲解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提供方法,如开放性材料、启发性材料、象征性材料等。

第七章:幼儿游戏的辅导策略7.1 幼儿游戏辅导的目标阐述幼儿游戏辅导的目标,如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社交技能、情感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幼儿游戏理论————————————————————————————————作者:————————————————————————————————日期:23 / 23幼儿游戏理论教 学 大 纲* 课程简介:* 游戏是向学前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注重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与成长,历来是学前儿童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 《幼儿游戏理论》这门课程以幼儿即学前儿童的游戏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系统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分类、发展价值、各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与运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游戏场地的设计和玩具的选择与评价等问题,说明游戏在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说明游戏和幼儿的学习、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关系,揭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

*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关于幼儿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成果;2、了解游戏的文化涵义,了解幼儿游戏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影响因素,认识游戏的文化适应功能;3、了解游戏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认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4、了解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认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5、了解玩具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幼儿游戏与玩具的关系,了解各年龄幼儿适宜的游戏材料与玩具,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童游戏场地与器械的特点。

* 能力与技能:1、学会学习,具有基本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自觉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中思考,发现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2、学以致用,掌握设计与组织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方法;(2)教学游戏的编制方法;(3)创设与评价儿童游戏环境的基本知识与技能;(4)选择与评价玩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5)指导儿童游戏的方法。

3、掌握基本的研究儿童游戏的方法,能够观察、分析儿童的游戏并提出适宜的教育建议。

* 态度与情感:1、认识游戏在幼儿生活与发展中的意义,树立保护儿童游戏权力的意识。

2、激发对于游戏和玩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愿意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3、进一步激发和加深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和了解,树立为中国的儿童和学前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志向。

4、培养诚信求实、严谨勤奋、不弄虚作假的良好学风,杜绝抄袭作弊的现象。

*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单元1:儿童游戏理论述评对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等进行介绍和评价单元2: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主要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对儿童游戏的起源与演变、游戏的社会文化性格学前期作为“游戏期”的社4 / 23会历史和文化成因、儿童游戏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创新功能、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

单元3: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主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特征、实质、 分类、个体的发生发展和年龄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价值等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和论述。

单元4:教育学视野下的儿童游戏主要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针对在学前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或者盲目崇拜儿童的自发性、把游戏神圣化,或者重上课、轻游戏的两种倾向,对游戏被引进学前教育领域以后可能产生的问题、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游戏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指导儿童游戏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幼儿园户内外游戏环境的创设、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游戏的编制问题等问题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教学时间安排:本学期教学周数为18周。

周课时为2课时,共36课时。

1单元6课时,2单元6课时,3单元10课时,4单元10课时。

串讲2课时,复习2课时。

课 程 学 习 要 求* 理论学习:掌握各章节内容* 实践环节:考察玩具市场和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材料与玩具* 平时成绩(30分):四个教学单元后面给出的复习思考题出勤情况* 期末成绩(70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题型: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或案例分析参 考 书 目*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

* 《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指导》,刘焱,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

* 《学前教育新论》,陈帼眉、刘焱,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

* 《儿童、游戏、家庭》,汝小美、刘焱,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 《儿童游戏——游戏发展的理论与实务》,James E. Johnson, James F. Christie, Thomas D. Yawkey 杨智文化事业股份限公司,1993年。

* 《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

* 《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等期刊。

第一章 儿童游戏理论述评绪论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所谓主导活动是指最适合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

通过这种活动,儿童身心发展上的许多新的变化就能更好地产生和形成。

* 我国1989年试行、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5 / 23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

可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可以说对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幼儿教育界已有了一致的认识。

* 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一高度统一的认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难以实现,甚至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和全球幼儿教育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即口头上和理论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或忽视游戏的状况。

虽然让幼儿在游戏中或通过游戏学习已经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真理或教育信条,但是在幼儿园的教室中游戏却在迅速地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剧增加。

* 在美国,教师在幼儿园班级中所进行的“适宜于发展”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时间不超过50%。

而不适宜的做法却相当普遍。

* 瑞典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为,对于儿童游戏,成人表现出来的兴趣与他们的实际态度之间存在着矛盾。

* 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89年颁布的《学前教育构想》中指出,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学——训导型师生相互作用模式成为长期以来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模式,把幼儿作为教育的客体,目的在于传授知识技能,教育形式偏重于面向全体的集体上课。

于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不仅受到时间上的限制,更被成人严格控制。

* 请思考:* 造成这种理论和实践上的鸿沟及反差的原因是什么?* 请大家随着课程的进展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并在课程结束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第一节 游戏的概念* 游戏很难定义!* 游戏定义的困难性,一方面是由于学术背景不同的研究者观察游戏的角度不同,另一方面还在于游戏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造成了游戏解释的多样性。

如:* 亚里斯多德的游戏定义: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 拉夫·科斯特的游戏定义:(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 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 赫伊津哈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

* 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 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2、主体参与互动。

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在牛津英文字典中,至少有116种关于游戏的定义。

* 游戏是一个多么模糊暧昧的概念。

*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游戏一词积淀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这种社会文化含义长久以来作为一种背景性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

* “游戏”的词源学分析:* 在汉语中与英语中的play 对应的的词,在古汉语中有“逰”、“戏”、“遨”和“嬉”等。

* 逰:游历、游玩。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戏戏通嬉,嬉戏二字常常连用。

6 / 23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嬉戏”二字更接近现代的“游戏”之义。

* 玩:玩在古代常作“玩赏”解,不作玩耍解。

“玩”通“弄”,偏于“手动”,是在手中摆弄的意思。

* 遨通“逰”,即“游戏”。

* “游”“戏”二字的连用* 连用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应当早于文献。

《晋书·王沈传》:“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至游戏,伤毁风俗矣。

”* <红楼梦>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戏,渐次疏懒了工课。

”从以上例证看出,游戏二字用于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有贬义,被认为是一种妨碍学业等正经事的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行为。

这种用法偏于 “嬉”的原义,逐渐丢失了“遨”作为学习的一种方 式的积极方面的意义。

* 但人们对于小孩的游戏还是比较宽容的: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大抵童子之情,了嬉戏而惮拘谨,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摔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他把“乐嬉戏”看作是儿童的自然性情,对年幼儿童的教育要顺应其自然性情。

* 在英语中:荷兰文化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赫津哈伊对游戏所作的词源学分析。

游戏概念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儿童各种各样的游戏,也包括成人的竞技、比赛、娱乐、赌博、典礼仪式、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玩笑幽默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活动。

* 在现代英语中,游戏有play 和game 的区分。

Game 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民间游戏——丢手绢、锤子、剪刀、布等和竞技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

Play 作名词用指一类行为的总称,包括从小孩子的角色游戏到舞台表演、玩笑幽默等(也包括game )。

Play 也可做动词用。

作名词用的共同特征是一方面不要求沉重的工作,另一方面使人得到愉快和满足。

* 东西方语言学分析表明,游戏一词的语义演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游戏的本义都与动作或运动有关。

在古代汉语中,游字最早也曾用来形容旌旗在空中飘荡的形状,这点与西语中游戏一词的语义起源是相似的;* 第二,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其特点是逸,或轻松自在。

* 第三,游戏一词都带有无意义或无价值的贬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