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读书笔记
关于马原书的读后感2000
关于马原书的读后感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程。
它是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入门书籍,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又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马原这门课程是我大学四年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为它不仅是我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知识补充,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读完马原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能够揭示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
通过学习马原,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同时,通过对马原的学习,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原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道路,对于我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才建立起来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而奋斗的一条科学的道路。
马原这本书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学说,始终坚持以人类的解放为目标,坚持人民立场。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价值观和人文关怀,深刻认识到只有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才能够理解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也给予了我信仰坚定、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马原这本书,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
大二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这门课,一开始觉得它就是那种高大上、有点晦涩难懂的理论课。
但真正深入学习,做完作业之后,发现还挺有趣的,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宝藏的大门。
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部分吧。
以前我看世界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学了马原之后,感觉突然有人给了我一副高清眼镜。
像辩证法,那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以前觉得事情就是非黑即白,现在明白了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说,我们想要自由,但是没有规则的自由就会乱套,这自由和规则之间就是一对矛盾。
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少了谁都不行。
还有那个历史唯物主义,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看历史就像看故事集,现在知道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像火车头和车厢的关系。
生产力这个火车头不断发展向前,要是生产关系这个车厢不跟着调整,那肯定得出问题。
就像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却严重束缚了它,这时候就必须得有变革,就像资产阶级革命一样,把那不合时宜的车厢给更新换代。
再说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这个东西,以前我就觉得是钱嘛,越多越好。
现在才知道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了血腥和罪恶。
那些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很大一部分就被资本家拿走了。
就像在工厂里,工人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创造了很多价值,但是拿到的工资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剩下的都被资本家榨取了。
这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不过也更让我明白,要去追求一个更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的重要性。
在学习马原的过程中,我还发现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理论。
它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我们现在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有很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体现。
像平等、公正等价值观,不就是在追求消除剥削,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吗?通过这次马原作业,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
我不再是那个只看表面现象的小迷糊了。
我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去看待这个世界。
马原实践教学读书笔记(3篇)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马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内容、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马原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马原实践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马原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马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基础。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马原实践教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马原实践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等,了解革命历史、改革开放成就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关爱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3. 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宽学生视野。
5.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马原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
2.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本文是关于读书笔记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马原读书笔记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第一卷,又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作者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堆积的最基本形式,因而作者的分析也就围绕着“商品”----这最难理解的部分开始的。
几千年来,人类的智慧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讨,但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经济形式)却至少已经接近于成功。
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同样的分析经济形式必须用抽象的推动力来代替。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最细小的单位。
作者的研究对象是当时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初步建立的较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英国,以英国为实例推演西欧诸国,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
作者在第一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他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规律。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基础,而商品和劳动价值理论是这一分析的基础。
马克思的理论说明了商品的社会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
从而为剖析资本主义资本的生产,产品的分配和社会结构奠定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卷第一篇充分阐述了劳动价值论: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的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其社会属性。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实用价值,他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作为相同的,无差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而作为具体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过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到最后最终出现货币形式的胚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方法论:(1)坚持全面的观点。
(3)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3.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上升性、前进行的运动变化)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1)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决定因素: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实物发展的辩证本性。
(1)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VS形而上学1.表现:(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3)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2.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1)定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2)内容:A.对立统一规律(实质、核心,宇宙的根本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b.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c.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d.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其他范畴: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矛盾)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矛盾(对立统一):A.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1)定义:A.矛盾的同一性:A-1.定义: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原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
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集敌人情报和将革命布告贴到德军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1919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匪军作战。
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丧失了80%的视力。
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
然而,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投入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
在工地上,他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处于昏迷状态。
这场大病还未痊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
因为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又很快迸发了多发性关节炎,肺炎。
从此失去了最起码的健康,并日趋恶化,到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
”学习文学创作,是躺在病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找到的“进入生活的入场券”。
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弄丢了。
这意外的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但这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规模更大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大二马原读书笔记3000字
大二马原读书笔记3000字大二马原读书笔记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专业课程。
而作为一名学习社会科学的学生,我在大二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其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规律性,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在学习中,我深刻理解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理解了社会的历史演变,还启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一思想让我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例如,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因素出发,还需要考虑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全面地了解和解决问题。
此外,我还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理解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我们的理论。
在马原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深化了对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认识。
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我逐渐提高了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马原的学习也让我更加珍视实践经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的来说,大二马原的学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也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进程,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原书籍读后感
马原书籍读后感《马原》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重要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一部重要教材。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首先,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深远影响。
其次,通过阅读《马原》,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世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通过阅读《马原》,我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启发。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应该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修养,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马原》,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和不足,深刻地启发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马原》是一本具有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对我们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对我们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我们深刻地启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笔记
以下是关于“马原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笔记: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
二、认识的发展规律
1.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
3.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真理与价值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3.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真理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二者在实践中实现统一。
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世界:通过实践和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水平。
2. 改造世界: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同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笔记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或进一步的解释,请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著作或请教专业教师。
有关马原类的书籍读书笔记
有关《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类的书籍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对于理解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和阶级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汇集了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对这些书籍的认真阅读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其核心观点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的阅读笔记记录了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疑惑与感悟。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书籍概要《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由多卷组成,每卷覆盖不同的主题或时期。
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重要著作。
每本书籍都以原着的形式呈现,保留了原著的文字风格和语言特点。
二、阅读收获在阅读《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的过程中,我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启示。
首先,通过阅读原著,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核心思想。
其次,通过对原着的分析和解读,我对于社会意识、价值观和阶级斗争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思,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独立理解和思考。
三、个人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核心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引起了我的深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无可避免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让我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剥削问题。
最后,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展望使我坚定了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是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这些书籍的阅读和总结,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提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这些书籍也为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今天这个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着选读》系列书籍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还能引导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建设。
马原章节笔记
马原章节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1.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本节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节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性。
1.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节详细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这些原理和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形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阶级斗争理论。
2.1 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本节详细介绍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2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本节围绕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展开,详细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问题,强调了剩余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起到的重要作用。
2.3 阶级斗争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本节阐述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才能夺取自己的利益,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包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
3.1 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本节详细介绍了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阐述了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继续发展和丰富。
3.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节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强调了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贡献。
马原读书笔记怎么写
马原读书笔记怎么写篇一:马原读书笔记马原读书笔记于渤涵201306221个人水平有限,写不出什么高深的论文,读书笔记写的可能也不会很有逻辑,仅谈谈自己读《共产党宣言》的一些体会。
其中有一些读《宣言》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体会,也有一些对于其某些观点的不赞同和困惑,如果有什么想法幼稚、“反动”的地方,还请老师见谅。
另外,其实很多想法也只是想起来觉得有意思,就记下了,可能没啥实际意义,只是很想把想法写出来。
如果耽误了老师的时间,还请老师见谅。
一、关于共产主义与个性首先,书中对于公有制与个性的描述是让我耳目一新的。
“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者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消灭个性和自由??”此前,在我的印象里,共产主义确实是一种刻板,公共,且缺乏个性、自由的形象。
不过马克思的观点让我确实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确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发挥的个性和作用在某些时候要超过人。
资本在再生产中获得的收益要远高于劳动,这确实很大程度上否定了人的作用。
二、关于继承与公平很欣赏《宣言》里的一段话,“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确实会更强调过去,更强调积累,而共产主义则更强调未来,强调现阶段的劳动。
强调过去和强调未来在我看来属于两种不一样的公平,两者从某些意义上来说的确都有自己的公平和道理。
但我觉得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就注定了以生存和发展为第一目的,因此强调未来的公平可能更有价值一些。
在这里我对继承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继承是否公平呢?有些人认为,富人的富是他们努力来的,在最开始获取财富的过程大家是相对公平的。
虽然结果不平均,但还是挺公平的,多劳多得。
而他们把财富交给下一代也是公平的,下一代用这些钱也是公平的。
马原作业读后感
马原作业读后感《马原》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对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深刻探讨。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深刻内涵,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首先,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其次,通过阅读《马原》,我对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非常不公平和不稳定的社会制度,它导致了贫富分化、剥削压迫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
而社会主义则是一种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制度,它致力于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为我们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因此,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最后,通过阅读《马原》,我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而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积极参与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不懈奋斗。
同时,我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能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马原》,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和自己的责任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
本书是中国大陆高校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教材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理,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认识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书中详细讲解了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剩余价值这些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危机,这本书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本书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阶段。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首先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的痛苦和困境。
接着,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此外,宣言中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和行动的具体目标和策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解放人类劳动者而奋斗,并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义的多角度理解(2)马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哲②政经③科社(3)对马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4)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广义的马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直接思想渊源①德哲②英政③英法空社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马义理论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两大理论基础: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2)具体体现①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政治立场③理论品质④社会理想(3)学习目的和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①是什么?②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①世界的本原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①自然界产物②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①运动的含义?②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①含义的区别②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笔记 11200字
三一文库()〔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11200字〕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并且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于是带着那份疑惑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因为我真的想知道,马克思有那么神奇么,希望老师能给我解开这个疑惑,希望这本书给我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次又一次,老师给我们诠释着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价值,我开始发觉里面的观点异常的有特点,我觉得很新鲜,它在重新解读周围的人和事,让我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一时难以转变。
我突然冒出一种意识—这貌似是一种洗脑。
当然我没有贬斥它的意思,反而我的认识开始提升。
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了解啦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开始认识到,马克思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揭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本书是把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使我们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我们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马原读书笔记总结
摘抄:1.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摘自《引言》)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4.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5.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6.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感悟:我们从中学就了解到《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现在细细读来,才更了解其中价值。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
它篇幅不多,但微言大义,价值相当与许多部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历史实践的考验,虽然有了许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总的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一开头就提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着重地叙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简要地表述了它的发展规律。
宣言中还写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过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亦是如此。
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社会制度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深灰本身与存在着自身不能克服的基本矛盾,所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在不断思考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姓名:袁玫班级:1414010 学号:14140122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接触到文学作品,去读、去理解、去感悟,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理,这即是思考。
文学著作中也不乏哲学作品,但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文学偏向感性,哲学更侧重于理性的思考。
最近在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涉及到哲学内容,我比较喜欢看书,便去看了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小说,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
它主要讲述了一位哲学家艾伯特向名叫苏菲的小女孩讲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并不是很容易理解,读得很慢,结果也并不是很懂,出人意料的是小主人公苏菲居然是虚构出来的书中角色,只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小说结局是开放性的。
人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中走完漫漫长路,每个人都有想法,有人想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有人在想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而不是天上,也有人在想今天早饭吃些什么好、明天干什么呢、将来做什么工作呢……同样在想,有人成了伟大的科学家哲学家,名垂青史;有人却一生碌碌无为。
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思考,一个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正如书中苏菲追寻着哲学的真谛,思考着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一些哲学看法(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黑格尔的唯物主义等等,所以她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思考即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多问几个为什么,绝不是仅仅想而已。
人生在思考中不断前行是我对此书最深的感悟。
书中一开始,小女孩苏菲连续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请苜蓿巷三号苏菲转交席德”。
一般人若遇到这种情况并不会去理会,苏菲却在一直思考:是谁寄来的?我是谁?如果名字换成安妮的话,我是不是就变成了别人?甚至对着浴室镜子问“你是谁”“我是你”……这三封神秘的信打开了苏菲的好奇心,开始了她的哲学思考之旅。
好奇心是思考的必要的一个条件,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有趣的事物引起我们的好奇,才能继续让我们去思考。
正如,我是张三,还是一个生活在江苏的人?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和我拥有一样名字的人?将来又会有多少人叫张三?我不知道却很想知道。
外界有其自身价值的事物是思考的客观条件,而好奇探索心是主观条件。
有句箴言说:“当一个人进行思考时,他就因此存在。
”它直接道明了思考之于人的意义,“我思故我在”同样表达了思考的意义。
不断的思考鼓励着人的前行,也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人在思考时证明了他存在的意义,思考的成果也是证明他价值的力证。
这说起来比较抽象,就拿我的生活经历来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每天过着基本重复的生活,这很容易让自己变得麻木,有一段时间事情实在太多又太碎,我的脑子处于当机状态,一片空白,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就好像自己存在与不存在没什么区别。
然而当我心里有了目标,知道自己应当努力学习,先学这门再看那门,有了计划后,顿时就觉得自己就有了价值,有了动力。
思考让你有了追求目标和动力,为你成功铺上阳光大道,让你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我原本是不太喜欢哲学的,觉得有些地方很矛盾又很枯燥,最关键是自己也听不太懂,认为它学了也没什么用。
读了《苏菲的世界》后,觉得苏菲思考的哲学世界真的是很有趣,有些问题就是让你忍不住想要继续深究下去,觉得思考是
个痛苦与快乐并存的过程。
就像艾伯特所说:“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成功的好结果,奋斗的过程依旧让你体验到了思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