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用药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渊源 最早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药熨法
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药熨袋制 作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热熨袋内温度应保持在50℃~60℃;药 熨时用力来回推动且用力均匀,开始时 温度较高,用力要轻,速度要快,随着 药熨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可渐增大,同
汗法的作用 汗法的适用范围
汗法及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
应注意避风保暖, 及时更换潮湿衣被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禁忌
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
表证兼有风湿者 ,须用数次微汗
发汗要因人因时,四季体质的不同 慎用解热镇痛药,防止汗出太过
吐法及护理
吐法 亦称催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 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 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功能锻炼
中药换药法
目的总的目的:促进树组立无织菌生观念长。、重伤点掌口握愈解除合敷的料最终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的 面方 及法 周, 围换 皮药 肤物 的品 消的 毒传 方递 法,方包法扎,固创
操作前准备
定方法,污物敷料的处理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
中药熏洗法
定义 是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待 温后再用药物淋洗、浸浴全身或患处局部 的一种外治方法。
特殊煎药法
5.烊化 6.磨汁 7.冲服 8.泡服
二、中药煎煮的方法
(一)目的 (二)煎药前准备 (三)操作步骤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
第三节 中药口服法
1 概述 2 方法
17
中药口服法——概述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服药温度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3章第4节药物护理1中药及方剂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学课件第3章第4节药物护理1中药及方剂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一)中药的性能 1.四气五味(2)五味: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久咳久泻、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证。如五味子收敛止汗,乌梅敛肺止咳,山茱萸涩精止遗,五倍子涩肠止泻等。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胃止呕作用。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详见用药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1.配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减轻或消除。如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副作用,称之为半夏畏生姜;再如熟地畏砂仁,砂仁可以减轻熟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相杀: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生姜杀半夏毒,防风杀砒霜毒,绿豆杀巴豆毒。相畏、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药物的副作用受到抑制或被消除,是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
中药的用法
(二)中药的用法 2.用药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妊娠期间使用药物必须十分注意,凡是能损害胎元以致引起坠胎的药物,均应作为妊娠用药的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禁用药多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斑蝥、水蛭、虻虫、莪术、三棱、麝香、雄黄、牵牛、蟾酥、马钱子、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等;慎用药则主要是祛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导积、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枳实、大黄、附子、肉桂等。凡禁用药绝对不能使用,慎用药可根据病情慎重选择,掌握剂量与疗效及炮制与配伍,尽量避免药物对胎儿及孕妇造成伤害。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

中药用药护理范文中药用药护理的前期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主诉,包括疾病的病程、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信息。

其次,护士需要明确患者对中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

有些患者对中药可能存在误解或担忧,护士需要通过专业的解释和讲解来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同时,护士还需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禁忌情况,以避免不适当的药物使用。

在中药用药护理中,药品的选用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中药对疾病的疗效和适应症,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护士还需注意判断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为中药市场的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劣质或伪劣药品,为了保证疗效和安全性,护士需要选择有信誉的制药厂家的产品。

在中药用药护理中,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是需要护士特别关注的方面。

一方面,护士需要掌握中药的用量和用法,确保给药准确。

另一方面,护士还需监测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换药。

中药用药护理还需要关注药物的配伍禁忌。

中药常常采用复方给药,不同中药之间的组成物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并避免在同一时间或同一煎服中使用禁忌的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禁忌情况,选择适宜的中药配伍。

除了以上内容,中药用药护理还包括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馈、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解答患者的疑问等。

护士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通过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疗效反馈,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护士还需通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需要在药品选用、剂量用法、配伍禁忌、药物储存和保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有效管理,以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同时,护士还需在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中,解答患者的疑问,增强患者对中药治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 不调、经闭痛经等症。
红花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 痹心痛等症。
祛风湿药
独活
祛风湿,止痛,解表。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头痛鼻塞等症。
威灵仙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用于风湿痹痛、肢体 麻木、筋脉拘挛等症。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宣 传中药用药知识和注意 事项,指导患者合理使 用中药,避免不良反应 的发生。
02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技术
灌肠技术
01
02
03
04
灌肠技术的定义
灌肠技术是将中药药液通过直 肠注入结肠或小肠,以达到治
疗和护理的目的。
灌肠的适应症
灌肠适用于便秘、肠道感染、 肠道手术前的准备等。
灌肠的禁忌症
秦艽
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用于风湿痹痛、麻木 拘挛、骨蒸潮热等症。
补益药
人参
01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
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等症。
当归
02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
熟地黄
03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
THANKS。
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明确中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 供科学依据。
完善中药护理规范
制定中药用药护理规范,明确药物使用原则 、给药方法、护理操作流程等。
发展中药新剂型
积极研发中药新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减少副作用。
加强中药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中药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 员的专业素质。

中医用药及护理

中医用药及护理

中医用药及护理第三篇中医护理基本知识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重点难点】第一节中药的性能与用法一、中药的性能(一)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功效。

常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如麻黄、木香、红花、麝香、藿香等辛味药。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等功效,常用于虚证、脾胃不和、拘急疼痛等证,如党参、熟地、甘草等甘味药。

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常用于虚汗、久泄、遗精、遗尿、出血等证,如五味子、乌梅等酸味药。

苦味:有泻和燥的功效。

泻主要包括清热、泻火、泻下通便、降泄肺气。

常用于里热证、热结便秘、肺气上逆咳喘等证,如桅子、大黄等。

苦能燥湿,苦而温的药物,能燥寒湿,如苍术等;苦而寒的药物,能清热燥湿,如黄羊、黄连等苦味药。

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的功效。

常用于瘰疠、痞块、燥热便秘等证,如昆布、芒硝等。

此外,淡味有渗湿、利尿的功效,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涩味药与酸味药功能相类似。

(二)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

(三)归经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使其系统化,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

(四)有毒与无毒认识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的强弱,在治疗中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二、中药的用法中药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等内容。

掌握这些内容,对于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配伍1.相须即两种以上的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在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余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功效。

3.相畏与相杀当两药同用时,一药的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是相畏关系,就后者来说是相杀关系。

4.相恶即两药同用,一药能抑制另一药的性能,使其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医疗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医疗护理

16/38
中药煎煮方法
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 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自来水、井水, 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用水量:普通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 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医疗护理
17/38
中药煎煮方法
先将药品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 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品 ,普通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 、贝壳类及补益药等,普通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 每剂药普通煎两次,滋补药可煎三次。同一处方中, 一些药品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一样,而有特 殊煎服法。特殊煎服法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 、烊化、冲服等。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医疗护理
34/38
给药时间和护理
补益药,普通宜饭前服用。 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补阳药,宜午前服。 调经药,普通于经前或经期服用。对肝郁气滞之痛经
病人,应在行经前3-5天服用疏肝理气药。若在月经 期服用理气活血方药,不但可使痛经缓解,而且也有 利于月经周期调整。 安神药,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 特殊情况应遵照医嘱执行。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医疗护理
26/38
中药用药禁忌
证侯禁忌:指因为药品性能不一样,其 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实用范围,使临床 用药有所禁忌,称证侯禁忌。
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医疗护理
27/38
中药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 一些药品含有损害胎元以致堕I胎nq副uir作y 用,
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药品。依据药品对于胎 元损害程度不一样,普通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 类。禁用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药品,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 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包含通经去瘀、 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品,如桃仁、红花、 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一页。
烊 化 (Yang)
• 药物类型: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阿 胶、鹿角胶、饴糖等)
• 目的:防止药物粘锅煮糊,附着他药而影响 药效
• 方法: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 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Shi)之溶解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一页。
机器 煎药 (Qi)
• 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Shu)布料制成的煎药袋 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 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
(八)糖(Tang)浆剂
•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 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 特点:有甜(Tian)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九(Jiu))针剂
• 又名注(Zhu)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 菌溶液。
•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不
•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宜温服。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一页。
• 注意!!
1、汤剂放冷后,要温服时,应再加热 至沸,放温后服用。 2、不应舍去沉淀部分而(Er)只服清液。
第四十四页,Leabharlann 九十一页。(二(Er))热服
•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或将中成 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 寒证宜热药热服。 •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 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Xue)化瘀药、透
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人; 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 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 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第六页,共九十一页。
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汇报人:2023-12-1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中药用药护理的实践应用目录•中药用药护理的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中药用药护理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药用药护理案例分享01中药用药护理概述中药用药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运用中药材、中成药或中药配方,结合护理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护理。

定义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药物的性味、归经和配伍禁忌,同时结合患者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特点中药用药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医的用药实践。

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提高,中药用药护理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发展历史目前,中药用药护理已经在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养老养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药用药护理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挑战然而,中药用药护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中药用药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02中药用药护理的核心理论四气五味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四气五味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

不同药性的中药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用范围。

升降沉浮中药药性理论中的升降沉浮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特点,升浮是指药物具有向上、向外的作用特点,沉降是指药物具有向下、向内的作用特点。

中药药性理论中药用药护理原则辨症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整体观念中药用药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即从患者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中药用药护理的常用方法煎煮法煎煮法是中药用药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中药饮片按照一定的程序煎煮后,制成汤剂或药剂进行使用。

中医护理学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

中医护理学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

中医护理学第十四章中医用药及护理中医用药及护理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中草药的应用及其护理措施、中药制剂的使用和常见的中药配方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用药及护理的相关内容。

一、中草药的应用及其护理措施: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药效温和疗效显著,但也需要注意其应用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具体如下:1.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可以单味应用,也可以多味联合应用。

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以及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

2.中草药的煎煮方法:中草药的煎煮方法有煎汤、炖煮和蒸煮等,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和功效,选择适当的煎煮方法,保持药物的药效和营养成分。

3.中草药的服用剂量:中草药的服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不同的草药及其组方有不同的服用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来服用。

4.中草药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中草药虽然药效温和,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不良等。

患者在服用中草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以便及时处理。

5.中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些中草药与西药或其他中草药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有些可能会减弱药效,有些可能会增强药效。

因此,在应用中草药时,需要向医生或护士提供详细的用药史和草药使用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配伍。

二、中药制剂的使用:中药制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药效确切、用量准确、方便携带等优点。

常见的中药制剂有丸剂、煎膏、散剂、汤剂等形式。

以下是中药制剂的使用要点:1.丸剂的使用:丸剂多用于慢性病和虚证的治疗,常见的有水丸、散丸、蜜丸等。

在服用丸剂时,需要按照医嘱正确服用剂量,并配合温水或热水一起服用。

2.煎膏的使用:煎膏是将中药煎煮、浓缩而成的粘稠剂,常用于内服或外敷治疗。

在使用煎膏时,需要根据病情和医嘱正确使用剂量,并根据医嘱进行服用或外敷。

3.散剂的使用: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使用的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外敷或调制成煎剂。

中医用药护理原则

中医用药护理原则

40~60分钟 30分钟 60~90分钟
特殊煎煮
(1)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生龙骨等有效成分难以煎 出,应打碎先煎,煮沸10~2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乌头、附子等有毒 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以减轻毒性。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等,宜在其它药物煎好前5~10 分钟加入,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
1.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疼痛、泄泻;风湿痹痛引起的关 节疼痛、麻木;跌打损伤等。
禁忌证:皮肤破损处、大血管处、局部无知觉处、炎症部位、孕 妇腹部和腰骶部、不明性质的腹部包块、实热证、麻醉未清 醒者。
2.操作方法
(1)药物置入锅内,用文火炒(或按需要加适量的白 酒或醋搅拌 后 炒)至温度60~70℃时,将其装入 双层布袋中。
不影响药性 传热过快、易碎
影响药性 产生副作用
最佳
可用
禁用
(二)用水
除特殊用水外,一般以水质纯净,矿物质少为佳。
(三)泡药
煎药前用凉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析出。
复方汤剂——30~60分钟。 根、茎、果实、种子——60分钟。 花、叶、草——20~30分钟
(四)煎药
1.火候
武火:大火急煎 文火:小火慢煎
4.积滞多为气机不畅,故应加强情志护理。 5.年老、体弱者慎用;脾胃虚弱或无食积者及孕妇禁用

(八)止血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1.注意观察出血的部位、数量、颜色,定时测量记录 血压、脉搏等,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大出血时, 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饮食应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和 饮料,禁烟酒。呕血患者,应禁食8~24小时。
1. 本类药多辛热燥烈,易伤阴耗液,故热证、阴虚证 、孕妇慎用或忌用。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药物资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护理学科中,中药用药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用药护理的相关知识和具体的护理方法。

首先,中药用药护理的知识是护士科室业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

护士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常见的治疗疾病的中药方剂以及不同中药的配伍禁忌等内容。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药用药护理工作。

中药用药护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患者的护理评估。

护士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身体状况等,以便确定中药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其次是对中药的制备和制作。

护士需要按照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煎煮、炮制或提取。

然后是对中药的使用指导。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其家属详细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服用的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同时,还需要解答患者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是对中药的观察和记录。

护士需要观察患者在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判断。

在中药用药护理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接受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中药的味道不喜欢,或者对中药的煎煮方法有所疑虑。

因此,护士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配合中药的使用。

其次是中药的配伍禁忌问题。

由于中药复方中存在一些不适宜夹杂使用的中药,护士在制作中药时需要严格遵循中医药师的开方要求,避免出现配伍禁忌的情况。

最后是中药的剂量控制。

不同的患者对中药的使用剂量可能会有所不同,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中药的剂量,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用药护理是护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中药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制备和使用中药,并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合理的中药用药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中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 》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药基本知识 • 中药的采集与加工 •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 中药的使用护理 • 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分类与作用
草药
来源于植物,治疗日常疾病和轻度 病情,如感冒、咳嗽等。
矿物药
来源于矿物和岩石,补充人体的微 量元素和矿物质。
咳嗽
咳嗽的治疗需要分清寒热虚实,如风寒咳嗽可用麻黄、杏仁等中药材,风热咳嗽可用桑叶 、菊花等中药材。
胃痛
胃痛分为寒性胃痛和热性胃痛,寒性胃痛可用干姜、吴茱萸等中药材,热性胃痛可用黄连 、黄芩等中药材。
中药在四季养生中的应用
春季养生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宜用辛温 发散的中药材,如黄芪、红枣等, 以促进人体的阳气生发。
等。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不良反应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性肝损害、药 物性肾损害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中药适应症和禁忌症,了解患者身体状 况和过敏史,避免过量和滥用药物。
治疗措施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05
中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药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药膳
中药与食物结合,起到调理身体、滋养补益的作用,如人参炖鸡 、黄芪炖瘦肉等。
中药的药性及药味
寒凉性
温热性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性 病症和阴虚火旺的病人。
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适用于寒 性病症和阳虚怕冷的病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平性
五味
不偏寒也不偏热,适用于各种体质的人使用 ,一般无特殊禁忌。
中药根据味道分为辛、甘、酸、苦、咸五种 味道,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 效。

中药用药护理

中药用药护理
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 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是指大火 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 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
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 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 煎,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第八页,共54页。
三、煎药方法
❖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 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 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 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 “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 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 亦无功。”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煎 药方法。
第十五页,共54页。
❖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砂仁、
钩藤等,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不宜久煎,应待 其他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 3、包煎 对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或易产生沉淀、
焦糊,或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汁时难以 滤除的药物,应以纱布包裹后再入煎。
❖ 4、另煎 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等, 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不被其他药渣吸附而造 成浪费,应单独煎服,也称为“另炖”。
第九页,共54页。
(一)煎煮容器
❖ 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搪瓷器皿为 好。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制品,因金属容 易与药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 或增加毒性。如:铁器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 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 络合物,与有机酸生成盐类药物等均可影响 疗效,加上长时间煎煮后,有些可给药液带 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药给药原则
(一)给药时间 一般中成药宜在进食前、后0.5~1小时服用,
一日2~3次。
急性病、热性病应随煎随服。
治疗咽喉疾患的药、清热解暑药宜不拘时
间频服。
止泻药宜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
饭前服药
饭后服药 定时服药

滋补药宜空腹服用 制酸药宜饭前1小时服用 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 如消导药、健胃药饭后1小时服 平喘药、截疟药发作前2~3小时 月经不调药在月经前3~7天服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
(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一定 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观察服药后 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药后除了要观察 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观察大便的性质、 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伴有腹痛, 腹痛的性质、发作的时间、程度等。
• (六)特殊药物煎法
• 6、冲服 某些贵重药、细料药、量少的药和汁液 性药物,如三七、牛黄、琥珀、沉香、竹沥等, 不需煎煮,冲服即可。 • 7、泡服 某些挥发性强、易出味后的药,不宜煎 煮,泡服即可。一般是将药物放入杯中,加开水 泡10-15分钟,出味后服用,也将可药物放入刚煎 煮好的中药汁液中泡服。
赤小豆等,
«素问· 藏气法时论» 指出:辛散、酸收、甘
缓、苦坚、咸软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疾病
由于病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各有区别,有向 上的,如呕吐、呃逆、喘促;有向下的,如泻痢、 脱肛、崩漏、带下;有向外的,如阳气浮越;有 向内的,如表邪不解、热入心包等。
一般来说,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
湿等作用;主治:热证、喘咳、阴虚火旺等;如: 黄芩、栀子、陈皮、半夏
(二)五味:辛、酸、苦、甘、 咸、(淡、涩)
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调和
药性和缓急止痛作用;主治:正气虚弱、调和 药性、中毒解救等;如人参、 熟地黄、甘草等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如:
芒硝、牡蛎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如茯苓、
安神药宜睡前半小时服用;
睡前服药 缓下药宜入夜睡前服用,病情严重 者, 可不拘于此,应酌情给药。
一般地讲,病在胸膈以上宜饭后服,病 在 胸膈以下宜饭前服。
(二)给药方法
一般病证每日服1剂,急症、高热、危重病 人每日可酌情服药2-3剂,或遵医嘱服用;汤 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次服;丸、片、散、膏、 酒等中成药按说明定时服用,一般每日2-3次。 一般中成药宜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可用姜 汤送服;胖大海、番泻叶等容易出味的药物 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呕吐病人在服药前, 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姜片或橘皮,以预 防呕吐;病在口腔、咽喉者宜缓慢频服或随 时含服;神昏病人可给予鼻饲。
• 2、禁忌器具 • 铁、锡、铜、铝
• (二)煎药用水
• 一般饮用水即可,以澄清清洁为原则,如自来水,
无污染的井水,泉水,河水等。煎药的水量应根
据药量、药物的质地(吸水性)和煎煮时间的长
短来决定。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
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cm。水应一次性加足,
不要中途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
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另外,煎药前不可用
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 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 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 (四)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 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文, 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 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 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 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 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有 效成分充分煎出。
(2)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
水送服的方法称为热服。解表药必须热服 以助药力发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 “寒者热之”之法;真热假寒用寒药,应 热服,属“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 而行之”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格拒。不 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凡理气、活血、化 瘀、补益剂均应热服。再凉服,以减轻症 状。
预防中药中毒措施
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 和注意事项。 要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严格控 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 要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毒副 反应,做到早诊断、早停药、早处理。
二、煎药方法
• (一)煎药用具
• 选择合适器具


砂锅、瓦罐、陶瓷罐为佳;
搪瓷类、玻璃器皿次之
• (五)煎药时间
•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 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分 钟,二煎需要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 煎需要15-20分钟,二煎需要10-15分钟;受热易 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 好前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分钟, 二煎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 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分钟。药物煎好后,用 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取液量成人约 300-400ml,小儿减半;每服量,成人150-200ml 小儿减半;每日可1-2次服。
中药的自然属性(药性理论)
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 用规律的理论 基本内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徐洄溪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 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 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 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四、 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 更好的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 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和药性 峻烈的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服药后有无不 良反应。

(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
作用,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作用, 如服解表药后,患者会汗出、服利水渗湿 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这说明 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
• (六)特殊药物煎法
• 1、先煎 矿物、贝壳类药,如牡蛎、龟板、石膏、 石决明等,质重而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某些具有 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毒性较大。均应 先煎30分钟后在纳入其他药物,以有利于有效成 分的煎出和解毒。某些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 物,如玉米须、灶心土等,应先煎,取汁澄清, 再用此水煎其他药物,称为“煎汤代水”。 •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砂仁、 钩藤等,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不宜久煎,应待 其他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煎糊就不能服用。
• 注意事项
• 头煎用凉水或凉开水,不可用开水煎 药。
• (三)泡药
•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 含有淀粉、蛋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组织细 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 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以花、叶、草 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 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
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黄芪等;凡味属苦、 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 大黄、芒硝、山楂
升降浮沉
升浮药——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
发表、散寒等作用;
沉降药——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
降逆、收敛、清热等作用。
(四)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药物在机体内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 适应范围,每种药进入机体对某脏腑或部 位的病变起作用是有其特殊性的,这种特 殊性叫“归经”。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从 而提高临床疗效。
(四)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
如酸枣仁能安神,治心悸失眠,归心经; 麻黄止咳平喘,归肺经;肝经病变可见胁 痛、抽搐等,全蝎能解痉止痛,归肝经。 有一些药物,可以同时归入数经,说明该 药对数经病变均有治疗作用。如山药能补 肾固精、健脾止泻、养肺益阴,归肾、脾、 肺经。因此,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应用 范围,药物的归经不同,治疗的范围也就 不同
中药及用药护理
雷锋
学习内容
1 2 3
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 熟悉:中药的煎法及中毒的原因 掌握:中药内、外服法及护理 掌握:中药中毒的处理原则
4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采集、炮制、制 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 物统称为中药。 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如:植 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其功效取决于中药材的药性、入药部位 等
中药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如砒霜、胆矾、马钱子、附子、乌头 等毒性较大的药物,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可导 致中毒。 误服伪品,如误以华山参、商陆代人参,独角莲 代天麻使用。 炮制不当,如使用未经炮制的生附子、生乌头 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附子中毒,多因煎煮时 间太短,或服后受寒、进食生冷。 配伍不当,如甘遂与也是引起 中毒的原因。
(一)四气(四性):寒、热、温、 凉(平)
疾病有寒证和热证之分: 治疗热证的药物属于寒凉药,多具有清 热、泻火、解毒作用,多具有清热、泻火、 解毒作用,例如:黄连、黄芩、金银花、 石膏、知母、栀子等 治疗寒证的药物属于温热药,多具有回 阳、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阴证、寒 症,例如:红枣、桂圆、附子、肉桂、干 姜等

(3)凉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
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 凉服,属“热者寒之”之理;真寒假热用 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服”,“治寒 以热药,凉而行之”之法。不论是汤剂还 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 祛暑剂均应凉服。服药呕吐者,应先口服 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 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