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检测题(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
B.歼.灭/纤.维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
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冠.冕堂皇
D.蓑.衣/绳索.阻挠./妖娆.竹杖.芒鞋/重峦叠嶂.
思路解析:A项,lěi/léi,jǐn,tāo。

B项,jiān/xiān,qiáng,xiào/xiāo。

C项,bèi,qiào,guān。

D 项,suō/suǒ,náo/ráo,zhàng。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

思路解析:D项,任:听任、任凭。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谈笑间,樯橹
..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016·江苏高考)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苏轼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周瑜
“。

,,
”。

(4)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自己坦然面对人生的沉浮变换、喜乐哀愁的句子是“,,”。

答案:(1)早生华发(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
瑜?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参考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作者认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

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无奈的情感。

6.作者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对作者流露出的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

在词的结尾,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

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参考答案:作者在赞美大好河山和追怀英雄人物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
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思路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

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写胸臆”语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8.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
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词的理解。

思路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只要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

无论是“旷达人语”,还是“归隐人语”,其核心是对“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归去”的解读。

答案:示例(1)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一蓑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旷达人语”。

(2)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归隐人语”。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10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洲。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9.“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气氛?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思路解析:从“淡月微云”可看出是夜晚送行,词中的“惆怅”透露出作者的心情。

参考答案: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

10.对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
法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对这两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轼豪放性格和达观态度的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作者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1)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作者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2)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

作者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1~12题。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②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②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④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思路解析:在解答古诗词鉴赏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所给的信息,这对于把握整首词的主旨情感是非常有帮助的。

C项,“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的表述有误。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是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答案:C
1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思路解析:本题从设问上来看,应分为两点作答,一是景色,二是情怀。

答题时,重点要放在对《醉翁操》的分析上,同时注意与《醉翁亭记》的“对比”,不能顾此失彼,将《醉翁亭记》完全抛开作答。

参考答案:(1)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2)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思翁无岁年”之“悲”)
三、表达交流
13.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加以
修改。

①赫赫有名的“载酒堂”,是苏轼到达儋州后与弟子们以文会友、弘扬文教。

②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虽与苏轼只是萍水相逢,却成了苏轼的学生。

③苏轼在儋州生活了三年,努力去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以随遇而安的态度对待异方风物。

④有时他头戴竹笠,身披蓑衣,脚蹬木屐,俨然像是一个熟于农田的老农。

⑤他甚至模仿当地人用椰子壳做了一顶“椰子冠”,并在一首诗中表示“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鸟夬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⑥也就是说,他真诚地表示要是能学会黎族方言,就永远情愿与黎族人民生活在一起。

序号修改
思路解析:要结合病句的常见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辨别并修改。

如①缺少和“载酒堂”搭配的宾语。

④中的“俨然”和“像”重复。

标点符号要结合易错类型寻找。

如⑤中引号内的文字属于部分引用,句号理应放在引号外。

参考答案:
14.《念奴娇·赤壁怀古》版本不同,文字略有不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句有另一版本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樯橹灰飞烟灭”句有另一版本“强虏灰飞烟灭”。

你更喜欢哪一版本的语句?请结合词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对这两处文字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注意紧扣不同处分析其优劣。

答案:示例我更喜欢课文选的版本。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

“樯橹”和“强虏”,前者字面意义为“舟楫船桨”,后者为“强劲的
敌人”。

在前一句中,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不直接说出某物,更富有诗意。

(其他说法能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