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

合集下载

0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02-课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始宁墅内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动植物繁多,并有有南、 北两大主要建筑群,所谓“南北二居”,隔农田、山地和湖 泊遥相呼应,北居临水,南居依山,景观各有特色。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观园林
1、《洛阳伽蓝记》
东魏时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 记》共五卷,按地域分为洛阳的城内 、城东、城南、城西、城北,记述佛 寺七十余处,比较集中记灵运始宁墅
谢灵运(385-433年),会稽始 宁人,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在 晋宋易代的政治斗争中,他仕途坎 坷,于是放浪山水,纵情诗歌,为 当时文坛领袖,开文学史上的山水 诗一派。
3、谢灵运始宁墅
始宁为县名,大致方位在今 浙江省上虞市、嵊州市一带。 始宁墅始建于谢灵运的祖父谢 玄,因谢灵运的一首《过始宁 墅》诗而得名,传到谢灵运时 ,已经是一片具有相当规模郊 野山水庄园。
2、张伦宅园
张伦宅园是以大假山景 阳山为主景,掇山技术达 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够 把自然山岳的主要特征集 中表现出来。
园内高树成林,“足使 日月蔽亏”,还畜养多种 珍贵禽鸟。
2、张伦宅园
唯其小而又全面地体现大自然的山水景观,就必须求助 于“小中见大”的手法。这座伦宅园是中国园林从写实过 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代表性园林。
中外古典园林史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家园林
1、石崇金谷园
石崇(249-300年),字季 伦,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 南皮东北)人,大司马石苞 的幼子。晚年辞官后,在洛 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营建了 金谷园。
1、石崇金谷园
金谷园坐落在一片临河的、地形略有起 伏的自然山水之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 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 有从事生产的水碓、鱼池、土窟等,可见 是一座有一定生产和经济目的、园林化程 度比较高的庄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园林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园林概况

1、“山水有清音”
魏晋南北朝士人重新认 识了自然,将自然纳入到 审美视野,促成了自然山 水 园的形成。他们将深情 投向大自然,在自然之中 发现了自我的影子与镜像 , 使自然山水感情化、精 神 化。
1、“山水有清音”
左思的“非必丝与竹,山 水有清音”,将山水的清响 看作妙绝的天然音乐。 胃袁 山松的“山水有灵,亦 当惊 知己于千古矣”,更使 人与 山水达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融
至此,中国古典园林皇家 、 私家、寺观三大类型都已 形
成。爨
中外古典园林史
4.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园林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概况
1、朝代更迭
東漢



西晉
東晉
五胡十六國

北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東魏 西魏

北齊
------ ---- 北周

2、“人的觉醒”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现实的惨淡,生活的多舛, 生 命的脆弱,使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前所未有地冲击。
2、“人的觉醒”
通。uBi
1、“山水有清音”
魏晋南北朝士人将自然美外化为多种形式,以山水为题材的 文艺创作日趋繁盛,作诗有了山水诗,绘画有了山水画,造 园 也便有了山水园园林。
2、造 园实践
魏晋南北朝 时期士人所造 的私家园园林开 始大量涌现。
2、造 园实践
魏晋魏晋南北朝时期,皇 家园林继续发展;同时由于 佛教的兴盛,出现了寺观园 林。
人们不再固守传 统理论,转而将目 光投向了自身,思 考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玄学思想于是 广泛流行。
2、“人的觉醒”
佛教也摆脱了被看作等同于 中国道术的一种信仰状态,呈 现出融合玄学、儒家、道家的 新特色,发展迅速,上至达官 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几乎全民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一一魏晋南北朝全盛期一一隋、唐、五代成熟期---- 宋元成熟后期明清二、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情画意;意境的蕴涵。

三、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的是公元前11世纪西周的灵囿。

囿是以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

秦代兰池宫,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24)--兰池宫--,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1 )、是首次见于史料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2)、堆山筑岛名为蓬莱山模拟仙境,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之先河,从此,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三汉代梁孝王刘武所经营de----梁园(兔园),中人工堆筑的山以石块结合夯土的土石山是文献记载的用石筑山的首例。

四、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建章宫1)、建章宫北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

开后世自然山水宫宛之先河而太液池池内筑仙山开创了“一池三山”布局的园林风格,为后世皇家园林采用。

2)、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部以宫殿为主,"南宫北苑"形式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

3)、建章宫的建造,创造岀一种将宫殿,离宫别馆及苑囿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宫苑.浙江绍兴兰亭园--“流觞曲水"出于此。

五、隋西苑的布局继承了汉代“一池三山"的形式,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统治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象征色彩。

十六组建筑庭园分布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之中,成为苑中之园,不象汉代宫苑那样以周阁复道相连。

这是从秦汉建筑宫苑转变为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开北宋山水宫苑——艮岳之先河。

山上的建筑能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六、宋徽宗造的寿山艮岳寿山艮岳是先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的,园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赵佶本人。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革与演进。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园林艺术迈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本文将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的研究,探讨这一时期园林艺术的特点、影响以及对后世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值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剧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艺术,对于传统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宫殿园林为主,展现了帝王的权势与财富;二是以私家园林为主,突出了士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追求。

在宫殿园林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建设主要集中在洛阳、长安、建康等帝王都城。

其中,洛阳的园林规模最大、风格最为独特。

以洛阳宫为代表的园林,通常采用“以殿为中心,凭借建筑和景物相互交融”的设计手法,展现了帝王的威严与荣耀。

洛阳宫中的九曲溪、玉华山、建章池等,以曲折多变的水景和巧妙布置的假山为特色,构建了壮丽的景观。

而在私家园林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更多地体现了士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追求。

这些私家园林通常以王羲之、左思、庾信等文豪的府第为代表,注重园林的意境烘托和文化内涵。

例如,王羲之的府第就以“懿园”命名,整个园林以自然山石、奇花异树为背景,加之温泉、池塘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相融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特点还体现在布局与构造上。

与前代的园林相比,魏晋南北朝的园林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园林的布局更加灵活多变,注重景致的曲折和错落。

同时,园林的构造手法也更加讲究,巧妙运用水、土、山石等自然元素,并通过园中建筑的布置与之相互衬托,形成了独特的园林美。

魏晋南北朝园林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密不可分。

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既继承了前代园林的基础,又在宫殿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追求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也对后世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的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园林的转折期
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情况(南 朝尤为突出)
• 南朝的文人士大夫善于鉴赏园林,逐渐培养了一 种园林审美心态
• 此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面或近郊的城 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庄园、 别墅
• 城市私园
– 北方的城市型私家园林(以北魏首都洛阳为代表)
• 园林不仅是游赏的场所,还成了斗富的手段 • 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也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
• 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
• 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 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 创作
• 寺院园林
– 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
– 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公共园林
• 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 • 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
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 •亭
在汉代是驿站建筑 演变为点景手段 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称
• 兰亭与《兰亭集序》
– 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兰亭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其功用在
于承受上部支 出的屋檐,将 重量直接或间 接地传到柱上
补充材料2:歇山屋顶
歇山屋顶——又称九脊顶
乾清门
重檐歇山顶
苏州玄妙观
谢灵运是中国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 也是见诸史册的第 一位大旅行家。其 诗充满道法自然的 精神,贯穿着一种 清新自然恬静之韵 味,一改魏晋以来 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李白、杜甫、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 柳宗元诸大家,都 曾取法于他。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古典园林的那些事儿。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啊,那可是经历了好几个有意思的阶段。

先秦时期呢,这算是园林的萌芽阶段。

那时候的园林主要是给帝王们打猎游玩用的,面积超大,没啥太多讲究,就是一片大的自然区域。

到了秦汉时期,园林开始变得有模有样啦。

皇帝们修建了好多华丽的宫苑,像秦始皇的阿房宫,那叫一个壮观!这个阶段的园林,建筑多,装饰豪华,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文人雅士们开始参与进来。

园林变得更有诗意和文化内涵,追求自然之美,不再只是华丽的堆砌。

隋唐时期,那可是园林的繁荣期。

不仅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私家园林也发展起来啦。

园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山山水水,美不胜收。

宋元时期,园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小小的一块地方,能通过巧妙的布局,让人感受到无尽的韵味。

明清时期,那是古典园林的鼎盛阶段。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像颐和园、拙政园这些,简直就是园林艺术的杰作!它们的布局精巧,细节处处透着精致,每一处都让人陶醉。

朋友,你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不是特别有趣呀?稿子二:嘿,小伙伴!咱们来扯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呗。

你知道吗?很早很早以前,在商周时期,就有园林的影子啦。

不过那时候很简单,就是围起来一块地,养养动物,种种树啥的。

后来到了秦汉,不得了,皇帝们可威风啦,建的园林那叫一个大,亭台楼阁多得数不过来,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像神仙。

再往后,魏晋南北朝,人们的想法变了,不再只追求大而豪华,开始欣赏自然的美,园林里也多了些山水的味道。

到了隋唐,哇塞,那简直是园林的狂欢!皇家园林那叫一个气派,私家园林也不甘示弱,各有各的美。

宋元的时候,人们更厉害了,在小小的园林里做出大大的文章,讲究意境,让人一进去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到明清,这可是巅峰时刻!园林的设计精妙绝伦,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花草,都好像有故事。

什么借景、对景,各种手法用得那叫一个绝!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就像一部精彩的大片,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建筑规划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的组成内容及特点

建筑规划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的组成内容及特点

特点:寺观园林也像寺、观建筑的世俗一样,并不直接表现多少宗教意味和显示宗教特点,而是受到时代美学思潮的浸润,更多的追求人间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

并且寺院中的山池花木并不亚于私家园林,其内容与后者也没有多大差异。

另外郊野地带的寺观,一部分类似于世俗的庄园,或者以寺观地主的身份占领山泽建立别墅,进行农、副业生产的经济运作,另一部分则是单独建置的,它们一般依靠社会上的经常布施供养,或者从各自拥有的田园和生产基地分离开来,类似后期的世俗别墅。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 编辑:ejdnchh。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___ 避暑山庄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4.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蓬莱、瀛洲。

15.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1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其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

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描述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

描述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

探寻魏晋南北朝建筑之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变革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非常独树一帜的,有着鲜明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的建筑艺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风格。

其中最主要的风格包括南方的江南园林风格和北方的宫殿建筑风格。

南方的江南园林风格以吴越之地为代表,其建筑的特点是注重园林美学和自然景观融合。

园林以水为主,以扁担、曲桥和飞檐翘角的建筑风格为主要特色。

例如,苏州领略园、拙政园、留园等都是代表性的江南园林建筑。

这些建筑以自然景观和建筑融为一体,通过亭、楼、桥、石等各种建筑元素的相互衬托,创造了独特的南方园林美学。

北方的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构造和宏伟的气势。

宫殿建筑规划严谨、布局讲究,结构稳定坚固。

典型的代表包括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陵、北齐孝昭陵等。

这些建筑造型庄重雄伟,以大规模的石刻和雕塑为主,形象丰满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

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独特的建筑形式,如砖雕、彩画、善本砖等。

这些特殊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例如,洛阳白马寺中的砖雕、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彩画都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创作。

总之,魏晋南北朝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南方的江南园林和北方的宫殿建筑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些建筑中发现文化印记,感受历史风华。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3 魏晋南北朝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3 魏晋南北朝
伴随佛教而来的信奉宗教的绘画艺术、人物肖像画出现 了繁荣的新面目,雕刻艺术就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北 魏开始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 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都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大宝库。东晋 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及绘画理论都有极高的成就,现有顾恺 之的摹本《女史箴图》,是我国文化的珍品。王羲之父子 的书法以及当时的音乐、戏剧等都有很大的成就。
第三节 私家园林
• 门阀士族的官僚、文人纷纷造园,有权势的庄园 主也竟相效尤,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 有建在城市里的城市私园,也有建在郊外与庄园 结合的别墅园。
• 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 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叠假山, 绿化的树木品种多了。
•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多讲 究造园的意境。
• 四、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 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1、善于 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 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 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 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5、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
北 魏 洛 阳 城 平 面 图
• 芳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 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 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 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 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 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 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第七节 皇家园林 之 建康
• 建康:六朝古都,从吴到陈共六个朝代,历时 320年,史称:“六朝”。建康城位于长江边丘陵 起伏的地区,且各朝逐步扩建,呈不规则形,但 宫城按一定规矩筑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环境审美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环境审美思想
四季皆宜
园林的设计考虑四季变化,使每个 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体现 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欣赏。
人文环境审美思想
文化传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设计融 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诗词 、历史故事等,使园林成为文
化传承的载体。
意境之美
设计师追求园林的意境之美, 通过园中景观的布局和设计, 表达出一种特有的情感和氛围
虚实相映
园林中的虚实相映也是重要的审美思想之一。通过植被 、水流等元素的搭配和布局,创造出一种虚实相映、若 隐若现的视觉效果。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造 园技术
造园布局技术
01 02
自然布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布局多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 过巧妙地利用地形、水体、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天然野趣的意境 。
树木配置
园林中树木的配置也十分讲究。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的树种,如松、柏、柳、梧桐等,以营造出或幽 静雅致、或热闹活泼的氛围。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代 表作品及案例分析
代表作品一:金谷园
总结词:金谷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 名的园林之一,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和 自然美景而著称。
3. 文化背景:金谷园是当时文人墨客聚 集之地,许多著名的诗篇和故事都与金 谷园有关。
山水园林的兴起
这个时期的园林以山水园林为主,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之中,强 调自然与建筑的交融和渗透。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使建筑与自 然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影响
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对后世的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各 个时期的园林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山水审美特质及影响_龚亮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山水审美特质及影响_龚亮

收 稿 日 期 :2012-01-22 作 者 简 介 :龚 亮 (1979- ),男 ,湖 南 益 阳 人 ,助 教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艺 术 设 计 研 究 。
第35卷 第3期
龚 亮· 175 ·
必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们的钟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具有浓厚的山
山水园林(山林)是 建 立 在 城 市 外 的 园 林,包 括 郊野园、别墅园 和 山 野 园 三 类 园 林。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人士大夫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最能承载他们思想和 审美情趣的山水园 林 上,这 是 和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人 士 大夫的山水审美风 尚、玄 教 背 景 以 及 江 南 地 理 环 境 相关联的。文人士 大 夫 对 自 然 山 水 的 赏 玩,在 魏 晋 南北朝成为一种审 美 风 尚,虽 然 这 种 自 然 山 水 的 赏 玩最终被定义在园 林 之 中,但 并 没 有 完 全 脱 离 外 在 的自然山水而沉于一种仅对园林之内自然和人工山 水的赏玩。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对园林山水的赏 玩是紧密 和 园 林 外 在 的 自 然 山 水 之 美 结 合 在 一 起 的,如谢灵运在《山 居 赋》中 曾 对 自 己 园 林 选 址 的 过 程进行过一番描 述:“爰 初 经 略,杖 策 孤 征。 入 涧 水 涉,登岭山行。 陵 顶 不 息,穷 泉 不 停。 栉 风 沐 雨,犯 露乘星。 研 其 浅 思,罄 其 短 规。 非 龟 非 筮,择 良 选 奇。翦 榛 开 径,寻 石 觅 崖。”这 种 把 园 林 内 的 景 色 和 外在自然山水和谐 结 合 的 审 美 情 趣,使 得 山 水 园 林
在魏 晋 南 北 朝 以 前,园 林 更 多 具 有 的 是 经 济 生 产 和 宗 族 纽 带 的 功 能 ,在 它 的 多 重 功 能 中 ,审 美 性 处 于极为不重要的 地 位。 东 汉 中 后 期,朝 政 的 腐 败 和 官场的险恶,使得一 些 文 人 士 大 夫 对 独 立 和 自 由 的 庄园生活充满向往。伴随着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觉 醒,文人士大夫们对 庄 园 生 活 的 向 往 越 来 越 呈 现 审 美化倾向。张衡在《归 田 赋》中 就 抒 发 了 此 类 情 怀。 仲长统对归园田居的理想更甚。他不仅对园林风景 进行了动人的描述,而 且 明 确 把 陶 醉 于 自 然 山 水 与 人的精神境界联 系 在 一 起 了。 由 此 可 见,在 政 治 环 境日益恶化的时候,文 人 士 大 夫 们 在 寻 找 自 己 精 神 和理想寄托时,开始 把 眼 光 锁 定 到 自 然 山 水 和 园 林 上了。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摘要:魏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重要转折期。

在此期间,不但皇家园林继续发展,同时,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新类型出现。

园林的本质也有了新的变化,开始追求陶冶情操,安顿心灵的精神需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山水特征由此显现,为后期的繁盛和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宗教,经济,技术等。

本文着重于阐述这一时期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一时期各类园林的特征,整体把握这个园林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深化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认知。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转折,自然山水园,影响因素,特征1.总论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称得上是时间最长的动荡混乱时期。

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东两晋,再到北魏刘宋两方南北朝对峙,直至隋兵渡江灭陈,中国才又恢复统一。

这段动乱时期虽然产生了明显的弊端,但却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无论思想哲学,文化艺术,还是宗教科技都发生了诸多变化。

而中国古典园林,在商周秦汉时期形成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重大转折,后在唐宋时期逐渐走向繁盛和成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在秦汉皇家园林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时孕育了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还有在当时属于非主流的具有公共园林性质的风景游览地。

自然山水式园林从这里萌芽,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和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等方面共同孕育的结果。

与此同时,园林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它领域的走向。

这一时期的园林特点比较明晰,除延续秦汉时期园林的气势和规模之外,摒弃了祭祀,神说等虚幻色彩,向自然山水园林逐渐过渡,开始了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虽然还只是限制于对自然的写实,没有做到真正的写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魏晋南北朝的园林为后来唐宋自然山水园林的发展繁盛做了坚实的铺垫。

《2024年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范文

《2024年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范文

《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篇一一、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其特殊的时期,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汇聚于此,既有动乱和政治更迭的困苦,又带来了文学艺术、园林建造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发展。

作为中华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后世园林艺术的重要源泉。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其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演变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园林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园林,以自然山水为蓝本,结合人工的布局和装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1. 魏晋时期的园林魏晋时期,园林逐渐从单纯的宫廷建筑向更具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园林以“简淡”为美,追求自然、朴素、清新的风格。

同时,士人阶层开始参与到园林的建造和设计中来,使得园林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基础上,南北方园林的风格开始出现差异。

南方园林以水景为主,布局灵动多变;北方园林则更注重山水相依的布局,显得更为庄重和沉稳。

三、魏晋南北朝园林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具有以下特点:1.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

这一时期的园林大多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再通过人工的布局和装饰来增添其艺术性。

2. 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园林追求简淡、朴素、清新的风格,同时也注重对意境的营造。

3. 士人阶层的参与。

士人阶层的参与使得园林的艺术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为后世园林的建造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其次,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也推动了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最后,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还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艺术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她的六法其一就是“气韵生动”,“气韵”就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与它的艺术感染力。

所谓“气韵生动”,就就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二就是“骨法用笔”,即绘画的造型技巧。

“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地表现大自然的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幕阴晴,以及山石的体积感、质量感等。

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作到“画尽意在”。

其三就是“应物象形”,即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等。

其四就是“随类赋彩”,即画家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观不同的对象。

我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得当与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瞧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瞧到的就是“秾纤得中”,“灵气惝恍”的形象。

我国山水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这种“浑化”的境界,与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绿化、山水等色彩处理上的清淡雅致等要求就是一脉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画,画的色彩就是不变的,而园林艺术的色彩却可以随着一年四季,或一天内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园林与绘画的不同特点,也就是绘画达不到的。

其五就是“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与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

我国历代绘画理论中谈的构图规律,疏密、参羡、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就是画论,更就是造园的理论根据。

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的方法,既就是画理,也就是造园之理。

园林中的每个景点,犹如一幅连续而不同的画面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瞧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这都就是藏露、虚实、呼应等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宜掩则掩,宜屏则屏,宜敞则敞,宜隔则隔,抓住精华,俗者屏之,使得咫尺空间,颇能得深意。

其六就是“传移模写”,即向传统学习。

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

其中的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就是园林的基础。

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纡,合乎山的自然形势。

山上要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

叠石构山要有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

同时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半山有亭,便于憩息;山顶有楼,远近皆见,跨水为阁,流水成景。

这样的园林创作方能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

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私家园林中。

如西晋石祟的“金谷园”,就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

石祟,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她聚敛了大量财富广造宅园,晚年辞官后,退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业”,即金谷园。

据她自著《金谷诗》:“余有别庐在金谷涧中,或高或下。

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

又有水礁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晋代著名文学家潘岳有诗咏金谷园之景物,说明石祟经营的金谷国,就是为老年退休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并作为吟咏作乐的场所。

地形既有起伏,又就是临河而建,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养鸡鸭等,真就是游玩、吃喝皆具了。

北魏自武帝迁都洛阳后,大量的私家园林也随之经营起来。

据《洛阳伽兰记》记载:“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

于就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

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

朱荷出池,绿萍浮水。

飞梁跨阁,高树出云。


从以上的记载中可以瞧出,当时洛阳造园之风极盛。

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也有分
工,“后园”就是专供游憩的地方。

石蹬碓尧,说明有了叠假山。

朱荷出池,绿萍浮水。

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绿化布置,不仅说明绿化的树木品种多,而且多讲究造园的意境,也即就是注意写意了。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

例如北齐庚信的《小园赋》,说明了当时私家园林受到山水诗文绘画意境的影响,而宗炳所提倡的山水画理之所谓“坚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成为造园空间艺术处理中极好的借鉴。

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