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分析》单元小结
教学设计
旬阳县兰滩中心学校张安兵
一.设计理念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背景分析
(一).背景分析:
本教材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152页,本章隶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数据的分析,按照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教科书把它分为两个层次安排了本节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数据的代表及数据的波动,第二个层次是用样本估计总体。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前面学习的“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知识。(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首先出示了本章知识结构图,通过两条线展示出本章内容的展开顺序(横向箭头),一条线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另一条线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教科书接着用了四个问题的形式出示了“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首先对本章内容所涉及到的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概述,然后又以问题的形式对本章主要内容:(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和方差进行了回顾。
1、举例说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解总体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关于样本的数据和结论,再利用样本的结论对总体进行估计。例如,要了解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一批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等,需要利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
2、举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3、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4、举例说明极差和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的。
由于本章是本套教科书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本章复习时应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数据的处理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复习,不仅要复习分析数据的策略和方法,对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等各个环节所学的方法和策略也应该进行整理和提高,是学生对统计调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科书在153页安排了复习题20,针对本节课做了对应习题安排,在这里要对本章进行一个总结,归纳前面所学的内容,还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特征,会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进行数据处理。.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经历探索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特征数据的应用价值。.(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处理实际问题中的统计内容。
难点:方差的计算和应用.
二、整合思路:
以PowerPoint2003软件为制作平台,运用图片,Flash等多媒体手段演示数据的波动的教学设计过程,展示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暗示教学思路,通过题型变换向学生直观展示生活情景数据的波动和实际应用。采用边播放边讲述的方式,以达到形象化、具体化的目的。
具体表现:
1、落实三维目标;
2、建构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3、创设生活化、本土化的学习情景,有机整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经验等重要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设计:
点注意事项。
四. 课堂小结、归类细化: 平均数是衡量样本(求一组数据)和总体平均水平的特征数,通常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定义法)
且f1+f2+……
+fk=n (加权法)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它数
据差异较大时,可求出其中位数来观
察集中趋势;理解当一组数据中不少
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通过众数观
察其集中趋势,理解另一类是反映数
据波动大小(即离散趋势)的特征数
——极差、方差。
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2221)()(x x x x --,,…,,, 2)(x x n -我们
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222212x x x x x x n x n -++-+-=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状况等 。 [课件展示]
本课知识要
点及注意事
项。
[设计意图]
使所学知识
条理化、系统化。 [媒体应用分析] 呈现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