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及应用8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适当十倍稀释样品
选择2~3个连续适宜稀释度 各取1mL分别加入灭菌平皿内
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行
每皿内加入适量 12~15mL 平板计数琼脂 PCA ,
30±1 ℃ ,72 ±3 h
菌落计数
平板叠放不 超过6个
ISO4833-2003菌落计数方法
选择连续2个稀释度不超过300CFU的平板,且一个平板至 少含15CFU进行计数,计算公式如下: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内容提要
菌落总数检测 大肠菌群及大肠杆菌
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沙门氏菌检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
氏菌检测
菌落总数测定——菌落总数的概念
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 g 、容积 ml 或表面积 cm2 内,所含能于某种固体培养基 上,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生成的菌落的总数,
每个样品从开始稀释到倾注最后一个平皿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 15min,主要为防止细菌增殖和产生片状菌落,样液与琼脂应充分 混合,避免将混合物溅到平皿壁和皿盖上,皿内琼脂凝固后,不要长 时间放置,然后倒置培养,可避免菌落蔓延生长,
检样过程中应用稀释剂做空白对照,用以判定稀释液、培养基、平 皿或吸管可能存在的污染,同时,检样过程中应在工作台上打开一 块空白平板计数琼脂,其暴露时间应与检样时间相当,以了解检样在 检验操作过程中有无受到来自空气的污染,
N=∑C/ n1+0.1*n2 *d 所有平板的菌落数都不足15CFU,计算2平板菌落的算术平
均值m,液体样品:NE=m 固体样品: NE=m×d-1
无菌生长:液体样品:less than 1; 固体样品:less than 1 ×d-1
最终结果保留前两位有效数字,
菌落总数测定几点说明
由于检样中采用30/35℃有氧条件下培养,因而并不是 样品中实际的总活菌数,一些特殊营养要求的细菌、厌 氧菌、微需氧菌、以及非嗜中温细菌,均难以反映出来,

检验科中的食品卫生检验技术

检验科中的食品卫生检验技术

检验科中的食品卫生检验技术食品卫生是保障民众健康的重要环节,而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则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在检验科中,食品卫生检验技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中的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并探讨其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一、食品卫生检验技术的分类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可以按照检验对象的不同分为多个分类,下面将就其中几个常见的技术进行介绍。

1. 大肠菌群检验技术大肠菌群是衡量食品卫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数量的多少与食品是否卫生安全密切相关。

大肠菌群检验技术可以通过培养、显色等方法,对食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定量和鉴定,从而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污染。

2. 食品中重金属检验技术重金属是一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食品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食品中重金属检验技术可以利用各种仪器仪表,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从而保障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3. 农药残留检验技术农药残留是目前食品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控制农药残留水平对于保障民众健康至关重要。

农药残留检验技术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二、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分析结果可以明确食品的卫生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只有保证食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 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可以对食品进行溯源,通过对食品中的指纹、DNA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准确追溯食品的来源,追踪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从而及时排查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快速应急响应食品卫生检验技术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对食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及时分析,做出快速应急响应。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有哪些_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关注,由于当前食品市场中的产品种类很多,只有确保检测的效率才能更好的确保所有食品的安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方法1、传感器法传感器法是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方法,传感器法的原理是按照相应的规律将食品的被测量转换成为机器可识别的信号,然后再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对这些信号加以分析,最后检测出食品的质量。

传感器法的检测速度往往较快,而且其灵敏度也较高,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传感器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其重现性往往较差,而且稳定性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说利用该方法检测所得到的结果往往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核实。

当前,传感器法大都被应用在食品的农药以及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中,而且由于这些食品的特殊性,所以其所利用的传感器也大都是生物传感器。

如果依据感受器的类型来对生物传感器进行划分,传感器可以分为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和微生物传感器,而如果按照换能器来生物对传感器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其分为光学型传感器、压电型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电导型传感器四类。

免疫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种,它所利用的是抗原体结合免疫反应,由于免疫传感器在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相关研究人员仍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对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大都是集中在多组分检测、传感器的自动化和传感器的再生等几个方面。

酶传感器一般是被应用在食品的残留物检测中,酶传感器依据酶种类的不同,又可以被细分为有机磷水解酶传感器和胆碱酶传感器,两种传感器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适用领域。

还有一些其它种类的传感器也经常被用于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中,而且当前许多科研人员对传感器法仍然在进行着研究,以期在传感器法的应用上实现新的突破。

2、酶抑制快速检测法酶抑制快速检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办法,酶抑制快速检测法所利用的就是酶的抑制作用,因为酶具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往往对于化学农药残留物较为敏感,通过对该法的利用,既可以得到相应的食品残留物的程度,还能够及时的发现农药及重金属的具体残留物。

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成分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2.有害物质检测:食品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添加剂等。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测这些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微生物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数量,以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以保证其使用安全。

5.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残留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量,以确保食品安全。

6.兽药残留检测:兽药在养殖业中用于防治疾病,但其残留物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兽药的残留量,以确保食品安全。

7.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除了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光谱分析等,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以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

总之,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卫生。

习题及方法:1.习题:如何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解题方法:可以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经过消解处理,使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然后用硫酸铜溶液滴定测定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习题:如何检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解题方法:可以使用索氏提取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该方法将食品样品与溶剂混合,通过加热提取脂肪,然后将提取液蒸发至干燥,再进行称重,从而计算出脂肪的含量。

8食品安全性评价

8食品安全性评价

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生 物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包装材 料释出物和放射性核素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在食品中发现 的可疑物质等。另外,食品中营养素不足或数量不够, 也容易使食用者发生诸如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代谢性 疾病,这也属于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 对食品中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出 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或消费者接受,据 此以制订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称为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
初步工作
了解受试物生产使用的意义,理化性质、纯度,与受试 物类似或有关物质的毒性等资料,以及所获样品的代表性 如何,要求受试物必须能代表人体进食之样品。无代表性, 各批样品间差异较大,则以这类样品进行一系列试验往往 无法说明问题。 估计人体的可能摄入量,例如每人每日平均摄入受试物 数量或可能摄入的情况和数量,某些人群的最高摄入量等。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
4、短期喂养试验
30天喂养试验, 如受试物需进行 第三、四阶段毒 性试验流行病学相比的优点: ① 可进行具体实验设计,且所有条件可保持连续性;
② 在进行确定物质的暴露分析时,暴露过程和暴露条件 (如饮食、气候等)能被仔细监测和控制,并能通过组织 病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提供可能的高敏感性的副作用 反应研究等。
毒理学研究有其局限性:
① 毒理学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人,因为用实验动物小 鼠的试验结果应用于70kg体重的人体是不合理的。
② 在大部分的毒理学试验中,实验动物只接受某一种毒性 物质同一时间暴露的反应,而人则一般暴露在不同的化 学物质中,由于成分的相互作用,混合或合并的不同物 质的暴露可能没有预期(和不可能预期)的健康影响。
2、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摘要: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伴随着我国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利用科学的检测技术,防止有问题的食品流放到市场上,进而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食品从生产到上餐桌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到食品安全,进而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以及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特别关注的对象,为了确保人们在使用食品的时候安心、放心,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意义重大。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的保障,只有重视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才能确保食品安全,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1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食品中富含了大量的营养元素,是促进了人们身体健康的必须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也越来越大,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障食品安全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设备的根本要求。

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暴利,生产处了一些劣质食品,在我国当前社会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些劣质食品不仅危害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为造成死亡事件,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食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都非常重要,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给食品安全造成影响,进而不利于现代社会的稳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食品既是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必须,同时也是我国出口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食品安全既是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在要求,只有保障食品安全,人们在食用的时候才能更放心,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1.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感官检验、营养成分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2.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1)感官检验;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并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助一定的仪器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性和卫生状况作出判定和评价的方法。

2)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3)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4)微生物分析法:基于某些微生物生长需要特定的物质,该方法条件温,不易造成被测成分分解5)酶分析法:利用酶的反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测定。

3.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1)样品:存在形态、分析目的。

2)分析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分析速度:设备条件、操作技术要求:适用性、权威性。

4.样品采集1)采样要求:1)是采集的样品要均匀、具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成、质量及卫生状况,2)是采样中避免成分逸散或引入杂质,应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2】采样步骤;获取检样、得到原始样本、获得平均样本。

3)采样的数量和方法: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4)粮食及固体食品的采样: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5,样品制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粉碎、混匀、缩分,目的是保证样品完全均匀,使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6,有机物破坏法:是将有机物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经长时间的高温处理,破坏其分子结构,有机物分解呈气态逸散,而使被测无机元素得以释放。

包括1)干法(又称灰化):破坏彻底、操作简便、使用试剂少、空白值低。

但破坏时间长、温度高,尤其对汞、砷、锑、铅易造成挥散损失。

对有些元素的测定必要时可加助灰化剂。

2)湿法(消化)分解速度快、时间短:因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的挥发逸散损失。

正确使用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食品标准检测检验方法

正确使用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食品标准检测检验方法

正确使用食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障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

在上述原则下制定卫生标准。

卫生标准分十类: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防护、职业病诊断、放射性疾病诊断、传染病、地方病和消毒。

下面着重简述食品卫生标准有关问题。

1、同一个食品可能有二个国家标准。

一个是食品卫生标准,另一个是一般质量标准。

例如: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和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

GB2717-2003酱油卫生标准和GB18186-2000酿造酱油标准。

其他食品也有卫生标准和一般质量标准。

各类国家标准分二类: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国家标准发布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构成。

例如: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139-2003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

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制定的标准为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也分强制性和推荐性行业标准。

其代号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行业标准由代号、标准序号及年号组成。

例如:SB/T10250-1995方便面(商业行业标准),QB/T2438-1999植物蛋白饮料杏仁乳(露)轻工行业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的代号DB加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前加二位数再加斜线组成强制性地方代号,再加顺序号、年号组成地方标准。

例如DB12-090-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天津市地方标准)。

现已制定了国家标准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上述地方标准作废。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可制定企业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分析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技术应用分析
头化 、 检 测 体 系的 不 完善 、 检 测 标 准 的 混乱 已严 重 制 约 了食 品安 全 监 管 效 力 的发 挥 。 因此 , 要 完善 食 品 安 全体 系, 提 高食 品 安 全 检 验 检 测技 术 , 拓 宽食 品 安 全 检 验检 测技 术 的应 用 范 围。 关键词 : 食品安全 ; 问题 ; 检验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 , 食品行业的产品琳琅满 目,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笔者也将通过下文来为读者浅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 。 的同时, 国家对于食品的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 ,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 1 )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关键在于完善食 品检测体系。 术的提高成为重要的课题 。以下将浅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应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 , 要增强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投入力度 , 为食品 用, 剖析食品市场的安全程度。 检测提供足够 的经济支持 , 做好经济支持的规划— 『 = = 作, 定期提供经济 1 食品安全的定义 保障, 为食品安全检验 则 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利于食品安全检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 、 无害 ,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 对人体健 验检测的相关部门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 , 提高检测的效率与检测的质 康不造成任何急性 、 亚急性或者 睫胜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 量, 有利于加快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速度。2 ) 应该加大食品安全的宣 食品安全是 “ 食物中有毒 、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 传力度 , 努力普及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基础知识,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 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 、 存储 、 销售等过程中确 教育, 展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扫盲行动。 比如 , 可以在各个社区贴宣 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 , 降低疾病隐患 , 防范食物 中毒 的一个跨学科 传海报 , 安排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讲座等等。有利于扩大食品安全检 领域 。 验检 测 的群众 基础 , 将食 品安全 问题 的解 决 上升 为全 名行 动 , 有利 于 2 食 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2 . 1 两极分化严重。省级 、 地市级检测机构设施先进 , 技术能力强 , 检 测效率和水平较高 , 而县级检测机构设备老化 , 专业人才匮乏 , 直接导 致开展的检测项 目少 , 范围窄 , 检测水平低 , 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数据, 缺 乏法定性 和权 威性 。 2 . 2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完善。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多 头化的大环境下, 质监、 卫生 、 农业等部门都按照 自己部门颁布的有关 壮大食品安全 的监督队伍 , 保证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行 , 有利 于增强辨别能力,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监督部 门分为质检 、 工商 、 农业等各个部门, 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 每个部 门都应积极主动的与其他部门进行交流 , 保证检测信息畅通无阻。除 此之外 。 各部门应该职责分明, 协作交流 , 避免重复检测 , 节约检测资 源。完善各个部门的信 息共享机制, 有效的发挥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各 个部门的整体作用 , 对食品行业进行宏观的监管。4 ) 投入更多食 品安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科技的进步 , 技术人员要不断学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对食品市场进行管理 , 但是 , 部门与部 门之间缺 全检测 的技术人员 , 使得科技人员的技能不断提高, 只有 乏必要 的沟通 , 使得食品安全 的信息受阻, 不利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习新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知识 , 不断 掌握新 的技术 才能 使得食 品行 业得到 更好 、 更 长远 的发 展。检 测 体系的完善。 2 . 3 重视程度不够。检验检测工作的强度较大, 一个样品的检验检测 流程比较长, 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杂 。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工作重视 程度不够 ,就不能真正认识到检验检测工作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 性, 这样容易打消检验人员的_ T作热睛, 致使人浮于事, 不利于检验检 测工 作 的开展 和进一 步发 展 。 人员必须具备新的知识和技能, 才能更好的完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 丁作 , 保证工作的万无一失 , 提高工作的效率与工作的质量。 5 ) 从企业 的角度来说 , 要加强企业 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 , 积极培训企业员 工, 提高人员素质 , 通过一系列措施, 确保原料采购、 生产加工 、 储运等 各个环节不出差错 , 尽最大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 使得企业 的原材料符合国家安检标准 , 保证生 2 . 4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自我检测能力有待提高。发达国家食品安全 企业要遵守商业道德 , 生,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从事商业活动 , 做到诚信经营。 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 就是充分发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产过程的合法 I 在原料采购 、 生产加工 、 储运等各个环节 自主检测的积极 l 生。 3 食品检验技术 3 . 1 食品检验技术的原则。 质量原则。 该原则要求食品安全陕速检测 检验技术保证检测质量 , 方法成熟 、 稳定 , 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 准确度 和 良好的选择性 , 从而确保试验数据和结论 的科学性 、 可信性和重复 性。 安全原则。 该原则要求食品安全决速检测检验技术所使用的方法 不应对操作人员造成危害及环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隐患。 快速原则。 食 品安全 陕速检测的检验对象多为现场检验或大量样品的筛选 , 这就要 6 )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 我们应该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 积极主动的了解 、 学习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知识 , 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T作 , 敢于举报不 达标产 品 , 运用 法律 的手 段来 捍卫 自己 的权利 不 能有 “ 事不 关 己 , 高 高挂起” 的想法 , 要视消费者的利益为己任 , 主动投身于食品安全检验 @f J H , l  ̄ 的1 二 作中去 , 为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贡献。

食品检验实施方案

食品检验实施方案

食品检验实施方案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而食品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食品检验目的。

食品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防止食品中存在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食品检验还可以帮助监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促进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三、食品检验范围。

食品检验的范围涵盖了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主要包括食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残留农药、兽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检验。

四、食品检验方法。

食品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物理检测方法以及现代的生物技术检测方法。

在食品检验中,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食品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

五、食品检验流程。

食品检验流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检验分析、结果判定等环节。

在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进行操作,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样品处理环节需要根据检验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以便后续的检验分析。

检验分析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检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判定,确定样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六、食品检验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控制食品检验的质量。

这包括实验室的环境控制、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素质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不断提高食品检验的水平和能力。

七、食品检验结果的应用。

食品检验结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对于食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生产的食品符合标准要求。

监管部门可以依据检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与方法摘要:现阶段,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食品呈现出对人体有害的特征,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威胁。

因此,食品检验机构应当尽快提升检测技术水平,也应当及时更新和完善检测设备。

只有尽可能早地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和隐患,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方法引言最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给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社会的发展、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要提高食品检验的严格程度,注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我国人民能吃上健康的食品,对食品进行检验还是很有必要的,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督维护。

本文对食品检验在食品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1关于食品安全标准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食品卫生标准被取而代之,食品安全标准这一称谓正式提出,开始将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称为食品安全标准,被列在《食品安全法》第三章,《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食品领域的监管从“食品卫生”时代进入了“食品安全”时代。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新版食品安全法共十章、154条,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标准依然列在《食品安全法》第三章,内容未修改,该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网购食品纳入了监管。

2食品检验技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1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民以食为天”和“病从口入”的传统观念,使得人们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之前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近期发生的非洲猪瘟问题都引起了人们不同程度的恐慌,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的事故更是严重危及了婴儿的生命健康。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件8.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件8.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污 染
假单胞菌等:低温繁殖,产生色斑
质量检验:
加强卫生检验:发现病禽及时隔离,急宰或无害化处理。 合理宰杀,宰前24小时停食,喂水洗肠,加工工艺类畜肉 (吊挂、击昏、放血、浸烫、拔毛、取内脏)减少污染。 冷冻保存(-25℃~-30℃,相对湿度80%~90%)可保存半 年。
(二)禽蛋的卫生 卫生问题:
高毒农药禁止用于蔬菜水果(如甲胺磷、对硫磷等) 限制农药的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制定农药 残留标准。
工业废水灌溉应经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 蔬菜水果贮存的最适宜的温度是0℃左右,抑制微生物生 长繁殖。采用60CO—Υ射线辐射洋葱、土豆、苹果、草莓 等可延长保存期。
第二节 畜、禽、鱼类及其制品的卫生管理
一、畜肉的卫生及管理
(一)肉的腐败变质 牲畜宰杀后,从新鲜至腐败变质要经僵直→ 后熟→自溶
→腐败四个过程。
僵直 宰杀的畜肉呈弱碱性,肌肉中糖原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在组织酶作用下,分解为乳酸和游离磷酸,使肉的酸度增加, 在pH5.4时达肌蛋凝白等电点→肌凝蛋白凝固,肌纤维硬化, 此时肉味差,不鲜不香。
腐败 自溶为细菌的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大量细菌的繁殖 使蛋白质脂肪分解,PH上升,使肉腐败变质。可使人中毒, 不能食用腐败变质的肉。
引起腐败变质的细菌:各种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化 脓性球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根据菌核变化,可确定肉 的变质阶段。
(二) 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畜肉的处理
炭疽:炭疽杆菌是烈性传染病。是牛、羊、马的传染病,传播途径 为皮肤接触,空气吸入,食物污染(少)。症状为全身出血,肝脾 肿大等。未形成芽胞的炭疽杆菌55℃左右10—15分钟可被杀死,形 成芽胞的需在140℃30分钟干热或100℃蒸气5分钟方能杀灭。

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及运用

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及运用

食品科技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前处理方法及运用邓延省(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宁 277600)摘 要:样品前处理对食品理化检验至关重要,应根据待测组分特点、检验要求、仪器设备性能以及样品性状等决定样品前处理方法。

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固相萃取法、微波消解法、色谱分离法以及微波萃取法等,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步骤、适用样品类型、处理效果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检验需求选择适宜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样品前处理;食品理化检验;固相萃取;微波消解;色谱分离Pre-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Samples inPhysical and Chemical Food TestingDENG Yansheng(Weishan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ing 277600, China) Abstract: Sample pretreatment is essential for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and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nents to be tested, testing requirements, instrumentation performance, sample properties and other decisions on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s. Commonly used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icrowave digestio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microwave extraction, etc. Different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s have different steps, applicable sample types and treatment effects, and the appropriate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st requirement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est results.Keywords: sample pretreatment;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microwave digestio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卫生检验则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食品卫生检验总则,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一、定义食品卫生检验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评价和判断,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的过程。

食品卫生检验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防止食品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重要性食品卫生检验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潜在的危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等,避免食品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其次,食品卫生检验可以监测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情况,促使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最后,食品卫生检验的结果可以作为政府监管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控制的依据,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主要检验项目和方法1. 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是食品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其检验包括菌落总数、沙门氏菌、大肠菌群等。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PCR法等。

2. 农药残留检验农药残留是现代农业中常见的问题,其检验包括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和有害成分的分析。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 重金属检验重金属是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其检验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4. 添加剂检验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物质,其检验包括色素、防腐剂、味精等添加剂的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四、相关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所依据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等。

国家标准是对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细化和规范化的文件,行业标准是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制定的标准,而企业内部标准是对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自我管理的标准。

五、检验结果与处理根据食品卫生检验的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如果食品样品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则可以投放市场和销售;如果食品样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则应立即停止流通和销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整改。

食品卫生8大要点

食品卫生8大要点

食品卫生8大要点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遵循以下八大要点至关重要。

这些要点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指南,以维护食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并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1. 原材料采购与储存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基础。

应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并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此外,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查。

原材料储存时,应避免交叉污染,并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采取适当的储存条件,如冷藏、冷冻或干燥存储。

2. 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生产环境的卫生对于防止食品污染至关重要。

工作区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设备也应保持良好的状态。

此外,应实施有效的废物管理策略,以防止害虫和细菌的滋生。

3.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

这包括正确处理和制备食品,避免使用受污染的工具和设备,以及在加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应详细记录,以便进行定期审查和持续改进。

4. 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如包装材料、容器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这些材料应定期检查和更换,以确保没有损坏或污染。

5. 食品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对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应使用适当的温控设备,并定期监测温度,以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和运输。

6. 员工健康与培训员工是食品卫生链条中的关键因素。

所有员工都应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了解并遵守食品卫生规范。

此外,患有传染病的员工应避免与食品直接接触,以防止交叉污染。

7. 食品安全监控与检验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监控和检验是确保食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抽样检验,以及对生产环境的卫生检查。

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并用于指导改进措施。

8. 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与召回尽管采取了所有的预防措施,食品安全事故仍可能发生。

因此,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和召回程序至关重要。

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计划,通知相关监管机构,并与消费者沟通,确保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食品是我们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食品理化检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会从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检验方法和仪器、检验项目以及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食品理化检验的意义食品理化检验是一种研究食品结构、性质和成分的方法,旨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成分和污染物,而且可以检验食品的物理、化学结构、营养成分等多种方面。

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和仪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多样,其中物理检验法、化学检验法和生物学检验法是主流方法。

物理检验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检验法:采用肉眼,触摸和气味等方式来检验食品的形状、颜色、纹理和内部结构等。

2.密度检验法: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究竟有多沉来检验食品,比如油脂的密度。

3.质地检验法:采用力学测试仪器等,来检验食品的硬度,弹性和韧性等。

化学检验法主要是针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的检测。

最常见的化学检验法有:1.酸值:酸值可用于检测食用油脂中酸度的含量。

在酸值检验中,南苏丹微量制备器和比色分析仪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仪器。

2.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在食品检验中要注意重金属的含量。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3. 硫化物含量:硫化物含量检查可以通过测试设备检测,比如说 UV/VIS 光谱计,恒温水浴等。

生物学检验法:生物学检验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检验方法采用较多的是菌落计数、PCR技术等。

最常用的仪器有微生物计数器和荧光PCR检测系统。

三、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食品理化检验的项目十分丰富,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1.水分含量2.蛋白质含量3.脂肪含量4.糖含量5.酸碱度6.氨基酸含量7.香味成分8.色素成分9.微生物污染四、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食品理化检验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08
(一)实验室设置数量有限
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需要多部门、多环节来加以监控。而实验室的建设成本较大、设置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因此需要便携式的快速检测设备、试材来实施快速检测行为。
(二)实验室的样品检测数量有限
由于实验室更加着重于终端产品的检测,难以满足对大量样品以及对食品原料、生产环节卫生状况等进行适时监测,由此需要快速检测行为,将一旦超标需要复检的样品送实验室做进一步检测。
1906年Tswett 创立chromatography”—“色谱法”新名词;
1930年R.Kuhn用色谱柱分离出胡萝卜素。
色谱分析法的历史
1935年Adams and Holmes 发明了苯酚-甲醛型离子交换树脂, 进一步发明了离子色谱 1938年Izmailov 发明薄层色谱 1941年Martin & Synge 发明了液-液分配色谱 1944年Consden,Gordon & Martin 发明纸色谱 1952年Martin & Synge 发明气-液色谱 1953年Janak发明气-固色谱 1954年Ray发明热导检测器 1955年世界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 1957年Martin & Golay 发明毛细管色谱 1959年Porath & Flodin 发明凝胶色谱 1960年液相色谱技术完善
第八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的检测对象:
农药、兽药、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非食用添加剂、违禁成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加工产物、致病菌….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类:
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生化分析(免疫分析、生物芯片、PCR) 定性、定量、在线监测
第一节 概述
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引言食品卫生检验是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判断其是否合格,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围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展开深入讨论。

一、理化部分的主要内容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检测项目的确定合理的检测项目的选择对于保证食品卫生检验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确定需要检测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等项目。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可以全面地评估食品的安全状况。

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正确的样品采集与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在理化部分中,应该根据样品的特点和检测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3. 检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在进行理化分析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基础。

不同的食品种类和检测项目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4. 设备与试剂的使用与维护正确使用、维护和管理检测设备与试剂对于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至关重要。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严格控制设备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定期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试剂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理化部分产生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严格控制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过程,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6. 结果的评价与报告最终的检测结果需要进行评价和报告,以反映食品的安全状况,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在理化部分中,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包括与相关标准的比对等,同时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

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要求为保证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对该部分的具体要求:1. 标准的制定与遵守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λ1
600
500
λ
400
聚焦透 2 出射狭缝

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制成的,它可用 于紫外、可见及红外光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 有良好的、几乎均匀一致的分辨能力
3.吸收池(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 (比色皿)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 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 般用玻璃池。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组成
光源
0.575
单色 器
检测 显


吸收 池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 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 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作 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 围在320~2500 nm。
紫外区:氢、氘灯。 发射185~400 nm的连 续光谱。
建议采用下述的较为简便和实用的方法来进行校 正:镨铷玻璃或钬玻璃都有若干特征的吸收峰, 可用来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波长标尺,前者用于可 见光区,后者则对紫外和可见光区都适用。也可 用K2CrO4标准溶液来校正吸光度标度。
第三节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定性、定量分析
一、定性、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
max:化合物特性参数,可作为定性依据;
分光光度分析中一组合格的吸 收池透射比之差应该小于 0.5%。
4.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
光有5.信光号电结变池果成、显可光测电示的管记电或录信光号电系,倍统常增用管的。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 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处理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0.575
单色 器
检测 显


吸收 池
特点
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主要适用于定 量分析,而不适用于作定性分析。要求光 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接通电源;(2)使用前预热 15min;(3)选择波长;(4)选择检测 器;(5)如果可能的话,选择正确的缝 宽;(6)插入适当的空白对照;(7) 调解到0%的透过率;(8)将吸光值调 到零;(9)分析样品;(10)每测量10 个样品后,用空白对照校验零刻度; (11)检测仪器的可重复性。
2.光谱解析注意事项
(1) 确认max,并算出㏒ε,初步估计属于何种吸收带; (2) 观察主要吸收带的范围,判断属于何种共轭体系; (3) 乙酰化位移
CH3
B带: 262 nm(ε302)
CH3 OH
274 nm(ε2040)
CH3
OCOCH3
261 nm(ε300)
(4) pH值的影响 加NaOH红移→酚类化合物,烯醇。 加HCl兰移→苯胺类化合物。
很窄,只有几个纳米宽,因此得到的单色光比较纯。
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起分光的作用
棱镜有玻璃和石英两种材料。 玻璃棱镜:350 ~ 3200 nm的可见光波长可见光范围 石英棱镜可使用的波长范围较宽,可从185 ~ 4000nm, 即可用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三 个光域。
白光
入射狭缝 准直透



800
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3.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单色 器
光 源
单色 器


光狭 收
器缝 池
检测 器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1、λ2) 快束
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
产生交流信号。无需参比池。△= 1~
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 谱。
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
通常在实验室工作中,验收新仪器或实验室使用过 一段时间后都要进行波长校正和吸光度校正。
已知化合物的验证
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 ,Ultraviolet»
2. 定量分析
• 依据:Lamber-Beer定律:c∝A
• 比色浓度的范围选择:
当有色溶液在吸光曲线最大吸收峰的波 长下,能吸收光线的5%时,可认为适于 测量浓度的下限;能吸收光线的95%时, 可认为适于测量浓度的上限。
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 器

光束分裂器

吸收池
检测器


特点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是自动比较了透过参比溶液 和样品溶液的光的强度,可消除光源不稳定、 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还能进行波长扫描,并自动 记录下各波长下的吸光度,很快就可得到试液 的吸收光谱。所以能用于定性分析,特别适合 于结构分析。
O
O
H2 H3C C C C OEt
OH
O
H H3C C C C OEt
互变异构:
酮式:λmax=204 nm;无共轭 烯醇式:λmax=243 nm
取代苯吸收 波长计算
四、络合物结合比的测定
三、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配制一系列总浓度相等而pH值不同HB溶液, 各溶液的pH值用酸度计精确测定,在某一确定 波长下,用1cm比色皿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横坐标,PH值为横坐标作图,便可 得到如图的一条曲线。曲线A点之前,溶液中 全部为弱酸HB,B点之后,则全部为其共轭碱 B—,A--B点之间,溶液中HB和B—共存,中点 C处为HB和B—浓度相等时的吸光度,则C点所 对应的PH值即为pK值。
例: C9H8O2
= (2 +29 – 8 )/ 2 = 6
4. 解析示例
有一化合物C10H16由红外光谱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
在, 其紫外光谱 max=231 nm(ε 9000),此化合物加氢
只能吸收2克分子H2,,确定其结构。
解:①计算不饱和度 = 3;两个双键;共轭?加一分子氢
②max=231 nm, ③可能的结构
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反映结构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 特性,不完全反映分子特性;
计算吸收峰波长,确定共扼体系等 甲苯与乙苯:谱图基本相同; 结构确定的辅助工具;
max , max都相同,可能是一个化合物;
1.定性分析
判断异构体 酮式:λmax=204 nm 烯醇式:λmax=243 nm
判断共轭体系
3. 分子不饱和度的计算
定义: 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 的“对”数。
如:乙烯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
计算: 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 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 (2 + 2n4 + n3 – n1 )/ 2
n4 , n3 ,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 作用: 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 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
L)
上限浓度
c2
A
b
1 500001
2105 (g
/
L)
(1)单组分测定
(2)多组分测定
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在同一试
样溶液中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两个以上的 组分。
假定溶液中同时存在A,B两种组分,
在一定条件下将其转化为有色化合物,
分别绘制各自的吸收曲线,将会得到以
下两种情况
(a)表明:A,B组分互不干扰,因此可分别在不同的吸光 度处测定A,B组分的吸光度.从而求出各自的含量。 (b)则表明溶液中A、B组分彼此相互干扰,这时可在各自 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定A,B两组分的总的吸光度,然后 再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列联立方程,然后解联立方程即可 求出A,B组分的含量。
对于更复杂的多组分体系,可用计算机处理测定结果。
二、有机化合物结构辅助解析
1. 可获得的结构信息
(1)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2) 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 n→π* 跃迁产生 的R 带。 (3) 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2000),芳环 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 (4) 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 系(K)带。共轭二烯:K带(230 nm);不饱和醛酮 :K带230 nm ,R带310-330 nm 260nm,300 nm,330 nm有强吸收峰,3,4,5个双键的共轭体系。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 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用以截取分光后光谱中某一狭窄波段的光。由于狭缝
④计算 max
A
B
C
D
max:232
273 268
268
max =非稠环二烯(a,b)+2 × 烷基取代+环外双键
=217+2×5+5=232(231)
吸收波长计算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确定
H C
H C
H C
C H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共平面产生最大共轭效应, εmax大
[例]当铅-双硫腙ε=50000,b=1cm。求出
上限和下限的光密度及其浓度。
浓度下限的光密度:D1
lg
I0 It1
lg 100 95
2 1.98
0.02
浓度上限的光密度:D1
lg
I0 It1
lg 100 10
2 1.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