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2023届高考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含答案)

高中语文备考—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意【考情简述】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
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这些语句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语句: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结构复杂句、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设问方式】(1)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题干中往往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有“分析”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北京的“大”与“深”》)(2)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汴京的星河》)(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我们的裁缝店》)【解题思路】1.审题定向“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1)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有些文章,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的小事中,其中有些句子就需要着眼于全文的中心,从整体上领会和感悟全文的主旨才能理解。
(2)瞻前顾后,审读语境。
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分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意的分析,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
一般来说,语句的含意常在其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就有表述,答题时,或者直接引用原句,或者理解后进行转述。
(3)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是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我们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看句子的位置。
就重要句子来说,揭示段意的,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结性的语句。
高考语文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课件

一 3、联系全文主旨,发掘深意
般 性
•
尤其是理解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技 二、作答【 坚持两个原则 】
巧 • 分层对点答题,紧扣原文
【反馈训练: 01年全国卷《门》】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分析:第5段;单句,主干“人、不是、马群”;比喻句,喻
体“一起牧放的马群”;第五段要点“门是隐秘、回避的象
【
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典 【解题要点】
【考场答案例析】
型 考 题
★ 1、就句子析语法,抓关键词 • 复句先分层,单句找主干
一 ★ 2、就有效信息区,找解读点
】 • 信息先分类,明确其联系
3、联系全文主旨,发掘深意
•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养 育了无数华夏儿女,所以 每一个炎黄子孙有义务为 她写传记。1’
·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分析:第8段;单句;后面的句子为解释性的语句;主语“一 扇门的关闭”是一个过程终结,而不是人生的终结。
答案: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四 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 答案: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有独立的天地。
实
(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
践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课 分析:第6段、第7段;单句,主干“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一 堂 部分 ”;比喻句,喻体“开门”“关门”;该句为第七段 反 的中心句; 馈 答案: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了人生。
三 、
一、分析【
句子
→
语境
】
总 1、析语法与表达,抓关键词
结 • 语法:复句先分层,单句找主干和枝叶
·
理 解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理解题考点阐释散文语言含蓄,意蕴丰富,写法多样。
一如修辞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锤炼和组合,散文独特的写法可以是情节的巧妙安排,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处理,可以是引用诗句、典故等手法的运用。
这些写法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分析散文的写法作用是鉴赏散文的重点。
设问方式1.文章某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以“××”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第×段运用了某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的话的作用。
5.请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段,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8.文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改为“……”,为何?9.文章第×段的安排有何艺术效果?10.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解题方略分析句段作用“4角度”1.内容方面(理解能力)内容方面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作用,即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
如:人、物、景——特点事——交到时间、地点、人物、关键事件情、理——阐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了主旨2.结构方面(文本特征)即内容与上下文、前后文、乃至全文内容之间的关系。
而具体是什么样的作用,首先需要进行定位,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
(1)开头:①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关于……的描写②前后呼应:照应上文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做铺垫③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某种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为抒情做铺垫……)(3)结尾: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②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使文章委婉含蓄,言已尽而意无穷。
高考语文词句含义例解

1.词语的含义——临时赋予(如名词、动词、成语等在文中的语境义)【原则】:联系上下文提取有效信息;辨析词性,词性要一致。
【方法】:加点词含义=定词性+找主语+近义词替换+上下文。
【注意】:指示代词的含义在原文中找,往往就在加点词的前面。
例1:(2020年上海卷现代文一)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
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
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2分)例2:(2011年上海卷现代文一《家园城市》)⑤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然而,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
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⑥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
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
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
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归纳

语文阅读鉴赏题答题技巧归纳一、“理解句子含义或作用”类试题解答探析(一).理解句子类题型1、理解句子含义。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用大白话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常见设问形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2、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篇文章都要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过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来表达其意思和情感的。
常见设问形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人物怎样的感情?3、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类句子多是文章的论点、观点、议论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观题出现。
常见设问形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请联系你的生命体验,谈谈你对画线语句的理解。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联系全文,你如何理解画线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这类句子多是在文章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比如过渡衔接、前后照应、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等。
常见设问形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请从第x段摘抄与第y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
5、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考纲》要求识别: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比等修辞方法。
常见设问形式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以上几种情况,根据理解句子题目所考查方面多少的不同,可分为单一题型和综合题型两大种,在解答时要具体区分,分别对待。
(二)、理解句子解答法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1、抓关键词语来答题例如:04湖北第19题。
理解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3)抓住关键词语。句子中一般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 词,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句子 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 们常常是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理解句子 可以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 文中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解题要领:
(1)从语法分析入手。对复杂的单句要分清其句子的主干, 明确陈述的对象和修饰限制成分。对复句要明确分句间 的关系。此外,还要善于借助句群关系来理解句子所表达 的中心或重点。
(2)从修辞分析入手。对含有修辞方法的语句的理解应从 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入手。这是理解文章语 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要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 或语段中的位置,理清其是否为起始句、收束句、过渡句、 中心句、关键句等。
(4)从语句的情感和文章主旨入手。联系作者的思想 感情、文章主旨等分析句子的作用,如强调什么、突出什 么或表达什么等。
(5)常用答题模式:句子表层义+情感义+在情感、 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4)判断句子位置。如果是总领句,就从下文的内容入 手理解句意;如果是过渡句,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句意; 如果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的内容归纳意义;如果是照应 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 到了什么作用。
(2)修辞句:指的是那些表达比较生动、形象的或是 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的既精彩又难理解的句子。
(3)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 深层意义,解答时又有利于发挥的句子。
04 理解散文的词意、句意、标题的意蕴-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 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 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 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 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 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 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 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 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
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 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 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 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 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 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 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 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 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 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 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 孙女。
语文高考含义答题技巧

语文高考含义答题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文高考含义答题技巧理解题干要求。
含义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判断句子的含义,或者推断出作者的意图、态度等。
在做含义题时,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明确自己需要判断的内容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快地找到答案。
审题找线索。
在阅读材料时,考生应该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细节,这些都是找到句子含义的线索。
一些关键词,比喻、修辞手法、情感色彩等都可能暗示着句子的含义。
考生要善于利用这些线索,帮助自己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
多角度思考。
含义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时候答案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意思。
在做含义题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从上下文理解、作者用词选择、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以确保自己的答案更准确。
细节与整体结合。
在做含义题时,考生要细心观察句子中的细节,比如具体的词语、语气、语调等,这些细节也往往决定着句子的含义。
要把握整体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把句子的含义与整体内容联系起来,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含义题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题型,答题技巧是关键之一。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多练习含义题,培养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这样在高考中才能更好地应对含义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分享的含义题答题技巧能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祝愿每一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篇示例: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和材料,确保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所给的关键词和信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作者要表达的关键含义。
要注意材料中的细节和线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考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
在答题时,要注意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理清作者的论述结构,逐步推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要注意材料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方式,帮助理解文章的含义。
考生需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字面看互相矛盾,但被作者寄寓
深刻用意的反常句。
6、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考查实质】 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做题原则
句不离段
如何理解、体会句子含意呢?可从以下角度
入手:
1.从关键词语入手
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
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
含意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
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 理解。这在句子的理解、体会过程中是非常关键 的一步。
例一 2008年四川卷《我爱水》:解释画线的 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
3.从文本主旨入手
中心思想(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
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这样那样 的联系。体会时可以结合主旨来进行。
壶口的黄河
、、、、、、、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 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 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竞仅仅小到 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 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 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 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 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 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 的成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赢政该是从这里 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雏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理解句子的重要含义
考 纲 链 接
考纲解读
高考对“散文阅读”的考查包括以下内容。 “散文阅读”属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于高考《考试大 纲》“文学作品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阅读”中“理 解”、“分析综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合”和“鉴赏评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价”的范畴,能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力层级分别为B级、 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C级和E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 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 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 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 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 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问: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参考(1)这里运用了暗喻的修辞。 (2)把“瓦”比喻成了生活的底片,记录了“我” 的童年生活。 (3)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答案】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出 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 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
练习:《乡村的瓦》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 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
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本句话最重要的地方是“浸透”这个词语的重要含 义,这个词语很简单,就是“到处都有”,那么把 什刹海的灵魂浸透,就说明了春意的无处不在,题 目难度不大。
答案 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 春意。
2.从分析修辞入手
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Ludwig,1881~1948年),德国著名传记作 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20.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
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 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 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黄河哺育 了中华文明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 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 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 3、中 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 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回归教材
结合语境,品味品味下列句子。
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陆 蠡《囚绿记》
答案:我临行时开释常春藤,表现出我对具有 抗争精神的常春藤的敬重,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珍惜。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 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 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 情感的句子。
作者常用修辞手法。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
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
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
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
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平常的沈从文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
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 “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 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 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 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 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