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

合集下载

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三不朽”

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三不朽”

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三不朽”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人生“三不朽”一、孔子的主要思想与功绩:我们都知道孔子一生对中华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不但被历代王朝推崇为儒圣和至圣先师,而且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人格和言论,仍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崇敬、学习和奉行。

当前国外许多国家也在掀起学习中国儒学热潮,建立儒学院或孔子学院,聘请中国教授讲学。

瑞士的神学家、伦理学家孔汉思(Hans Kong是他来中国后改的名,含义是孔、汉思想)。

说明孔子已被世界人民敬为先师。

那么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儒家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孔子的一生主要是搞教育的,他首创民间学馆,提倡“有学无类”。

有弟子三千余人,除教学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外,还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素质,分别传授礼(礼仪与法制)、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车马)、书(写字)、数(数学)——六艺;他倡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他删诗书,定礼乐,虚心地向老子求教,学习《周易》韦编三绝,并为《周易》写传十篇(十翼),可见孔子的学识是非常渊博的。

那么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儒家对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呢?据现代儒学家们研究认为只用三句话,六个字就可诠释儒学思想的真谛,那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人生三不朽。

二、关于人生三不朽论的来源:人生三不朽之说,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纪元前549年)和《国语.晋语八》。

左传的原文是:“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

宣子曰:昔匄(读gai)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尧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

曾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殁,其言立,其是之谓乎。

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读beng),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三不朽优美散文

三不朽优美散文

三不朽优美散文三不朽优美散文自古以来,古人都在追求超世的价值,即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所提到的“三不朽”:“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这应该算是中国人追求的人生价值,其中体现了儒家的修身治国思想。

首先说一下三者的关系问题。

一般来讲,很多人是如此理解的:最好是立德,不行就立功,再做不到就著书立说,献身于学术。

字面上很有道理,但过于狭隘与消极,而且其中还有问题:立德与立功哪个更重要?因此,我认为,这三者应该是先后顺序问题:先立德,做到之后,便立功;功业建成,便退休,著书立说。

这个顺序听起来更符合像曾国藩、明等古贤人的人生轨迹。

下面我想具体说下“三不朽”到底是。

太上立德。

《大学》里提到:诚意、正心、修身,一般归结为“内圣”。

就是说人如果想有一番,想要青史留名,必须修养德行,即自己要行。

判断他行不行,是否有别于一般人,就看他的德。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为何要禅让,这是为了让有德者居之。

在挑选首领时,要进行长时间的考察,希望所选之人是德行最高的。

当然,为什么人们对此看得如此之重呢,因为这是一个保障,保证统治者不犯大错,其实,“三不朽”原来都是针对统治阶层而言的。

统治阶层有德,就不会偏听偏信,不会鱼肉百姓,到了后来,人们又把它归为普通人的修养标准。

其次立功。

立功就是建立功业,也是立德的目的,《大学》里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是平天下,一般叫其是“外王”。

我认为,这是三者之中最重要、最有效的。

立有大功的人,才会真正不朽。

因此,我们崇拜英雄,而且,古代的思想,大都是经世之学,目的是为了向现实服务,立德是让自己强大,因为德中包含了才。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后才能立德,古人有济世情怀与担当意识,想要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或者说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都希望谋得现实的功业,立功或许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立功也收效最快。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作者:王群红来源:《西部学刊》2020年第02期摘要:所谓“三不朽”,即古人所言“立德、立功、立言”。

王阳明一生在此三方面均有突出建树,故被称为“三不朽”人物。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这样六点。

其一,智仁勇兼备;其二,洞察应对心如明镜;其三,艰难困苦久经历练;其四,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其五,深山幽居中的深思熟虑;其六,乐观主义精神。

关键词:“三不朽”伟业;主要因素;智仁勇三达德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2-0072-03一、引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中国仁人志士多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生命价值意义的终极追求。

中国历史上哪些人是“三不朽”人物,学界民间一直是聚讼不已,不过众口一词共同认可的“三不朽”人物之一就是王阳明。

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孙锵认为“古之立德、立功、立言于天下者,是谓三不朽,然求其能兼是三者,其惟我姚江王先生乎。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集评序》);清代学者王士祯在《池北偶读》中赞道:“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王阳明能够成就“三不朽”伟业绝非偶然,诸多因素因缘际会才成就了王阳明的“三不朽”伟业,本文旨在探析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

二、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要搞清楚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所有因素似乎不太可能,不过通过研读《王阳明全集》《明儒学案》以及关于他的各类传记等,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例如智仁勇三达德、艰难困苦的历练与磨练、山水间获取智慧和力量、乐观主义精神等。

(一)智仁勇三达德的关键性作用《中庸》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智仁勇三达德是儒家理想的人格,以圣贤自居的王阳明也承袭了这一理想人格。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古时有部经典名《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

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僻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常常提起,不过多了一些批判,也多赋予了一些新意。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

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

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

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

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

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

“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

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

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成就王阳明“三不朽”伟业的主要因素分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出生在南京一个显赫的家庭。

在他的人生经历中,他创造了“三不朽”:不朽的思想、不朽的道德和不朽的业绩。

这些成就的主要因素包括他的学识、个性特征、文化传统、政治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王阳明具有广泛的学识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才能。

他早年师从朱熹学习,深入研究儒学经典,后来又深入研究佛教、道家和各种外来学说,形成了具有高度个性和自主精神的王阳明学派。

他的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致良知”,强调个人道德自觉和内省,把知行合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

他的创新思想和方法,为中国古代哲学史开辟了新的境界。

其次,王阳明的个性特征和心智素质也是他成就“三不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力、顽强的毅力、非凡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自我完善。

他在求学、治军、政治和思想实践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卓越的领导力,为人民和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精神,充分展示了人性的高尚和卓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王阳明不朽的道德和不朽的业绩,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忠诚、担当、奋斗、勤政、廉洁、清正、慷慨和博爱等高尚品质和行为,赢得了人民和历史的敬仰和认可。

他曾多次领兵征战,开创了“铁线连城”的战例,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他在官场上任职过数任高官,以宽厚和清廉而著称,为了实现“肃清大宗”,他勇于面对权贵,不畏强暴,不惧威胁,展示了儒家精神的实践价值。

他在教育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将“致良知”、“格物致知”等儒学较为抽象的思维方式具象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了一批道德高尚、能工巧匠的人才。

总之,王阳明之所以能够成就“三不朽”,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他具有学识渊博、个性特征、心智素质、道德品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等优秀特质,还受到政治和文化环境的支持和推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他不朽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事业的成功。

三不朽主张思考高中作文

三不朽主张思考高中作文

三不朽主张思考高中作文
《三不朽主张思考》
嘿,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不朽吗?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东西呢!
有一天啊,我和我的好朋友小明在课间聊天。

我就问他:“小明,你知道三不朽是啥不?”小明挠挠头说:“哎呀,我不知道呀。

”我就得意地说:“哈哈,那我来告诉你吧!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小明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有点似懂非懂。

立德,那不就是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嘛!就像我们的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诚实、善良、有礼貌。

这多重要啊!要是一个人品德不好,那就算他再聪明、再厉害,大家也不会喜欢他呀,对不对?这就好像一棵树,如果它的根不好,那怎么能长得枝繁叶茂呢?
立功呢,就是要做出一些伟大的事情来。

比如说那些科学家,发明了好多厉害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还有那些勇敢的消防员叔叔,他们不顾危险去救火救人,这就是立功呀!这就像一场比赛,只有努力拼搏,才能赢得胜利呀!
立言也很了不起呢!那些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他们写下的书和说的话,能影响好多好多人呢!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这多酷呀!这就好比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可以一直从中受益。

哎呀呀,三不朽可真是太重要啦!我们虽然还是小学生,但是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呀!我们可以多做好事,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说不定以后也能为国家为社会立功呢;我们还可以多读书多思考,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说出很有意义的话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朝着三不朽的目标前进吧!不要觉得我们还小就做不到,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要像小鹰一样,勇敢地展翅高飞,去追求属于我们的那片天空!立德、立功、立言,我们来啦!。

三不朽作文分析

三不朽作文分析

三不朽作文分析
《“三不朽”作文分析》
嘿呀,今天咱来唠唠“三不朽”。

你们知道啥是“三不朽”不?嘿嘿,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嘛。

我记得我小时候啊,有一次去参加村里的一个活动。

那是村长组织的一个表彰大会,要奖励那些在村里做了很多好事儿的人。

有个老爷爷,他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大家都特别尊敬他。

他呀,经常帮助村里那些有困难的人家,帮他们种地、修房子啥的,反正就是特别热心肠。

这可不就是立德嘛,用他的品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后来呢,又有个叔叔,他带领大家一起修了一条通往外面的路。

以前那条路可难走了,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大家出门都不方便。

但这个叔叔不怕辛苦,到处拉赞助,组织大家一起干,最后真的就修成了一条平坦的大路。

这就是立功呀,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做了件大好事。

还有个老师,他特别会教书,教出来的学生好多都考上了好大学。

他还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他说的那些话,我到现在都记得呢。

他这就是立言呀,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影响了我们这些孩子。

你看,这就是“三不朽”在生活中的体现。

虽然我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但也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努力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呀。

就像那个老爷爷、叔叔和老师一样,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影响身边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

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在别人心里留下点啥不朽的东西呢,哈哈哈。

这就是我对“三不朽”的一点小小的观察和体会啦,你们觉得咋样呢?。

王守仁的三不朽名词解释

王守仁的三不朽名词解释

王守仁的三不朽名词解释王守仁(1472-1528),字仲元,号一卧斋,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兼文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体系与儒家传统有机融合,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围绕王守仁所提出的三个不朽名词进行解释——“不可一日无友”,“不可一日无问”,以及“不可一日无读”。

通过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王守仁的思想,体悟他所强调的互动、思辨和修养的重要性。

不可一日无友王守仁提出的“不可一日无友”,表达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无论在什么领域,都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

友谊在人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带来快乐、支持与激励,还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修身立德。

王守仁还认为,友谊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真诚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维系并在彼此的合作中共同成长。

不可一日无问“不可一日无问”是王守仁对探究和批判精神的强调。

他认为,人的认知需要不断地反思、探索和质疑。

只有不断提问才能够推动思维的深入,拓宽视野,唤醒思考的能力。

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地提问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促进对话和共识的形成。

不可一日无读“不可一日无读”是王守仁对修养和知识积累的重视。

王守仁主张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以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他认为,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反思和思辨的方式。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洞察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王守仁的“不可一日无友”,“不可一日无问”,以及“不可一日无读”这三个名词解释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发展的关怀。

在今天,这些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在社会交往中,这些原则都可以作为我们行为的指南。

通过与他人建立友谊,我们可以增加工作与生活的乐趣,互相支持与成长;通过持续提问,我们可以不断地反思和创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走进智者的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不朽作文素材积累与名人名言

三不朽作文素材积累与名人名言

三不朽作文素材积累与名人名言1.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2.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

——《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四年》4.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太平御览·学部·卷九》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佚名《古代文论选段》6.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7.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苏轼《石鼓歌》8.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9.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10.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11.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左丘明《秦晋崤之战》12.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13.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14.褚君妙笔世稀有,为写兹图传不朽。

——刘崧《题朱知事云樵图》15.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16.皆我国家玄泽寝远,绝垠胥洎;古所不载,宁可默而无述也?盍刊石立纪,以贻来裔,是以追之琢之,树之不朽。

——张九龄《开凿大庾岭路序》17.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欧阳修《岘山亭记》18.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司空图《山中》19.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三不朽境界

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三不朽境界

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三不朽境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大都在不懈追求一种崇高的、不朽的人生境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鲁国一位主管外交的大夫名叫叔孙豹。

他在出使晋国时与晋国大夫范宣子有一番交谈,首次提出了人生“三立”和“三不朽”的概念,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叔孙豹是春秋时期优秀的思想家和外交家。

其人德高望重,刚正不阿,是儒学思想的奠基者。

深受孔子及其后学的推崇和景仰。

叔孙豹的三不朽思想,上承五百年前文王《周易》之精髓,下启两千多年直到今天的历代学人,三不朽的人生追求一直是中国传统人生观的主导思想,叔孙豹也因这一不朽的思想而名垂千古。

比叔孙豹稍晚的孔子深受其影响。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他做到了,終成千古一圣,万世师表。

战国时代的孟子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他信心满满,孜孜以求,他也做到了,成为亚圣。

屈原忧“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被放逐而赋《离骚》,因以流芳千古!司马迁虽受宫刑之辱,“就极刑而无愠色”,在《报任安书》中说:“立名者,行之极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德行的最高准则是建立好的名声。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正是这一思想支撑着他完成了一部无韵之离骚的煌煌巨著。

唐代著名经学大师孔颖达注疏“三立”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以传”叔孙豹三立三不朽的思想在历代学人的践行和教化之下越来越深入人心。

有人追求立德以成为圣贤;有人追求立功以圆帝王将相之梦;文人则更多是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

李白虽曾放言:“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其实不过是一时的愤激之语罢了。

他一生从来没有放弃对名的追求。

自毛遂始,华夏大地从来不乏赴汤蹈火的勇士,也不乏为民请命的贤达!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歌可泣,唐宋八大家的才华有口皆夸。

春秋时期三不朽思考作文

春秋时期三不朽思考作文

春秋时期三不朽思考作文篇《三不朽之我见》春秋时期提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听起来好像离我们现代生活挺遥远的,其实不是的。

就说我家小区里面那个老陈头吧,那要是放在春秋时期,那也算是有点接近三不朽的人。

先说立德。

老陈头这人特别热心肠,以前小区里有个年轻人,刚搬来的,不懂事儿,经常把垃圾就放在楼道里,搞得整个楼道臭气熏天的。

大家都在背后说这孩子没教养,可老陈头没这么干。

他先是去敲那年轻人的门,客客气气地跟他说这事,那年轻人一开始还不太在意。

老陈头呢,也不生气,第二天就把自己家里存放的几个漂亮的垃圾袋拿出来,放在那年轻人门口,还留了个字条,大概意思就是说“年轻人,楼道是大家的,咱们保持干净,住着也舒服。

”嘿,你还别说,这小伙子看到后,一下子就觉得不好意思了,从那以后再也没在楼道里乱放垃圾。

老陈头这就是德啊,他没有因为别人做错事就破口大骂,而是用宽容和引导去感化别人。

立功这个事儿呢,老陈头也有他的份儿。

小区前面有个小广场,本来那里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石头和杂草。

老陈头啊,自己一个人,拿着小铲子、小锄头就开始打理。

他把那些杂草一根一根拔掉,把石头一块一块地搬走,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些花种子种上。

每天他都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那些花。

后来花开了,那小广场一下就漂亮起来了。

邻居们都愿意去那小广场乘凉坐着。

这可不就是立功嘛,他把一个无人问津的破地方变得这么美好。

立言呢,老陈头虽说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大言论,但是他那些简单的话语,就像他对那个年轻人说的话,还有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邻居嘛,就得互相照顾着点”,这些话经常在小区里流传起来。

大家说起来老陈头,都会提到这些话,感觉像小区里的一种温暖的约定似的。

你看,老陈头不就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三不朽了吗。

虽说他没有什么大名堂,但是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小区里,他就像一个明星一样。

三不朽并不一定要多么伟大的人物才能做到,像老陈头这样普通的人,在生活里的点滴小事中,也在践行着呢。

篇二《旧思想新理解》在我看来,春秋时期的这个三不朽现在也有不一样的解读角度。

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做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转载▼今天在网上看了《河北日报》高级记者储瑞耕在“燕赵讲坛”上的演讲:做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心情振奋而激动,尤其在时下金钱至上、精神空虚、思想麻木、信仰失却,听听“三不朽”,不失为一剂镇静剂、强心针,整理转载,以飨博友。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什么是“三不朽”?“三不朽”这个思想出自《左传》。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了这么一件事情:鲁国大夫叔孙豹与范宣子讨论“朽不朽”的问题。

范宣子说,他的家族从尧舜时期就已经受封为贵族,经历夏商周,一直到春秋时期,世代受封,延续千年以上,长盛不衰,于是他问叔孙豹:这是不是可以说是“不朽”了?叔孙豹回答,这不能算“不朽”,只能说是“世禄”。

他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个太就是最高的意思,最高的境界是立德,其次要立功,再其次要立言,虽然时间很久,但是废除不了,这个叫“不朽”,所有说“三立”,后世也叫“三不朽”。

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但归结起来,高层次的,很有价值的,我看就是这“三不朽”。

“三不朽”,就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换言之也就是“三做”——“做人、做事、做文章”。

我认为,作为一个有人生的自觉的价值意识的人,这“三立”、“三不朽”都是非常要紧的,不可偏废,不可缺一,而要“三管齐下”,十分重视,十分努力。

“三不朽”是很高的人格追求。

“三不朽”,我理解是我国伦理史、思想史、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

“立德”,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就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东西。

孙叔豹的三不朽作文立意

孙叔豹的三不朽作文立意

孙叔豹的三不朽作文立意说起孙叔豹,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却有着独特的闪光点。

孙叔豹,这位在岁月中留下足迹的人物,他的“三不朽”理念着实令人深思。

所谓“三不朽”,指的是“立德、立功、立言”。

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就拿立德来说吧,孙叔豹可不是那种光说不做的人。

有一次,他所在的地方遭遇了大旱,百姓们颗粒无收,生活苦不堪言。

孙叔豹没有坐在府中唉声叹气,而是亲自带领着官员们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

他看到那些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于是,他决定打开官仓,赈济灾民。

可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有人劝他说:“大人,这官仓的粮食可是以备不时之需的,万一后面有更大的灾祸,咱们可就没辙了。

”孙叔豹一听,瞪大了眼睛说道:“百姓们都快饿死了,还管什么以后!我身为一方父母官,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受难!”就这样,粮食发放下去了,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

他立德,不是为了追求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着想,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再说说立功。

有一回,边境遭到了外敌的侵扰。

敌军来势汹汹,大家都心里没底。

孙叔豹却毫不畏惧,他亲自披甲上阵,鼓舞士气。

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只见他挥舞着长剑,大声呼喊:“兄弟们,跟我冲!咱们不能让敌人践踏咱们的家园!”士兵们看到他如此英勇,也都纷纷鼓足了勇气,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敌军。

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家园,还让周边的势力对他们刮目相看。

孙叔豹的立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立言这方面,孙叔豹也有自己的一套。

他常常召集学者们一起讨论治国之道,然后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见解记录下来。

他说:“咱们得把这些好的想法传给后人,让他们少走弯路。

”有一次,他和一位学者争论一个政策的利弊,两人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孙叔豹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采纳了学者的建议,并说道:“哎呀,还是你说得对,我差点就犯糊涂啦!”他的这种虚心纳谏的态度,让大家都愿意跟他交流想法,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言论。

春秋战国三不朽作文

春秋战国三不朽作文

春秋战国三不朽作文
《春秋战国三不朽》
嘿,大家知道不,春秋战国那时候可是人才辈出呀!什么叫“三不朽”呢?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嘛!这在那个时代可太重要了。

就说立德吧,那时候有个叫孔夫子的,他呀,就特别注重品德修养。

我记得有次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他的纪录片,哇,那真叫一个感触深呐。

他教导弟子们要善良、诚实、有爱心,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要做个好人。

他带着弟子们到处游历讲学,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放弃,这品德多高尚呀!这就是立德的典范呀。

立功呢,那就不得不提孙武啦。

孙武这家伙可厉害啦,带着他的兵法,那是打了好多胜仗。

我想象一下啊,战场上,他站在那儿,指挥着千军万马,威风凛凛的。

士兵们都听他的号令,那场面,太震撼啦!他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立言呢,像老子呀,他写下那《道德经》,那里面的话可深奥了,但又让人回味不穷。

我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琢磨琢磨,虽然不能全懂,但就是觉得特别有道理。

哎呀呀,春秋战国那个时代真的特别有意思,这些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虽然时代已经远去,但他们的“三不朽”精神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呀。

咱也得向他们学习,争取在自己的人生里也做到那么一点点不朽的事儿,嘿嘿!
这就是我对春秋战国三不朽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啦,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关于三不朽的作文题目

关于三不朽的作文题目

关于三不朽的作文题目“三不朽”,这听起来像是个高深莫测的词儿,仿佛离咱普通人的生活十万八千里。

但细细琢磨,其实它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里。

啥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呗。

这三样,乍一听,感觉特高大上,好像只有那些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才能做到。

可咱普通人的日子里,真就跟这“三不朽”一点儿边都不沾?我看未必!就说立德这事儿吧。

我认识一个小区门口卖早点的大叔,姓张。

张大叔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那认真劲儿,就跟准备国宴似的。

他做的包子,皮薄馅大,味道那叫一个绝。

但这还不是最让人佩服的,最让人竖大拇指的是他的为人。

有一回,一个小学生来买包子,着急忙慌地把书包落下了。

张大叔发现后,愣是关了铺子,根据书包里的作业本上的学校名字,给送了过去。

这一来一回,少挣了不少钱,可张大叔一点儿都不在乎,他说:“孩子上学着急,这书包可耽误不得。

”就这么一件小事,让小区里的人对张大叔更加敬重。

在我看来,这就是立德。

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善举,但这种在平凡生活中坚守的善良和正直,不就是立德的一种体现吗?立功呢,也不一定非得是战场上杀敌立功,或者搞个大发明推动社会进步。

我家隔壁的阿姨,组织了小区的广场舞队。

以前,小区里的老人们晚饭后就是在家看电视,没啥活动。

阿姨这一组织,嘿,大家的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身体锻炼好了,心情也舒畅了。

而且,因为经常一起跳舞,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有时候哪家有点小麻烦,大家都主动帮忙。

阿姨这看似小小的举动,让整个小区的氛围都变得温馨和谐,这难道不算立功?再说说立言。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一辈子没读过多少书,可他嘴里常念叨的那些话,却让我终身受益。

比如“做人要实诚,偷奸耍滑走不远”“吃亏是福,别老计较那点儿得失”。

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词藻,却饱含着生活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爷爷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把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后辈的心里。

这难道不是立言?可能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算不得真正的“三不朽”。

三不朽作文青年提高人生观作文

三不朽作文青年提高人生观作文

三不朽作文青年提高人生观作文青春的三不朽
嘿,朋友们,咱们聊聊那个老生常谈但又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如何让青春不虚度。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你得有个“三不朽”的信仰。

啥叫“三不朽”?不就是那铁打的江山,流水的青春嘛!
我们得立志成为那铁打的人,铁打的心,铁打的志向,哪怕风吹雨打,也岿然不动。

记住了,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行动指南!
然后呢,咱们得学会“三不朽”的精神。

精神?就是那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的劲儿。

就像那句老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咱们的青春,就是要有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走得更远。

再来说说“三不朽”的实践。

实践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将你的理想和信念付诸行动,去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比如,你想成为科学家,那就要埋头苦读,不断探索;你想成为艺术家,那就要笔耕不辍,追求美的境界。

记住了,实践出真知,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步步高升。

别忘了“三不朽”的传承。

传承是什么?就是把前辈们的智慧和经验,一代代传下去,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就像那棵参天大树,它的根深植于历史,枝繁叶茂于未来。

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优良传统,继承他们的遗志,把这份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朋友们,青春短暂,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仰,手中有行动,脚下有道路,就能让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了那不朽的青春,为了那永恒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不朽我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命题。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

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在转瞬即逝的时间之流中,人总想抓住些永恒的东西。

美国现代哲学家詹姆士在《人之不朽》一文中曾这样讲:“不朽是人的伟大的精神需要之一。

”当然,詹姆士这里所说的“不朽”,是指宗教性的不朽。

而中国历史上的所谓“三不朽”,则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春秋时鲁国的叔孙豹与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

范宣子认为,他的祖先从虞、夏、商、周以来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

叔孙豹则以为不然,他认为这只能叫做“世禄”而非“不朽”。

在他看来,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言及“立言”的不朽,叔孙豹特以鲁卿臧文仲为例,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国语·晋语八》对此亦有记载:“鲁先大夫臧文仲,其身殁矣,其言立于后世,此之谓死而不朽。

”历史上的臧文仲何许人也?他立了何言而被视为不朽?原来臧文仲系春秋时鲁国大夫,屡建事功,且长于辞令,就为政立国之事多有高论,在诸侯国间广为流传。

他所谓的“立言”是与“立德”、“立功”紧密相联的,并非仅以立言为职志。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口碑不错的历史人物,孔子却批评他“不仁者三,不知者三”(《左传·文公二年》)。

看来,要想做到“三不朽”或其中之一二,殊非易事。

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

当然,无论“立德”、“立功”或者“立言”,其实都旨在追求某种“身后之名”、“不朽之名”。

而对身后不朽之名的追求,正是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而追求永生不朽、超越物质欲求而追求精神满足的独特形式。

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屈原的《离骚》讲:“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云:“立名者,行之极也。

”诚然,历史上晋代文人张翰曾说过“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唐代诗人李白亦讲过“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但事实上,二人虽则酒没少喝,但诗文佳作也没少写。

可以说,对死后不朽之名的追求,可以激励个体生命释放出无比巨大的能量,拼搏奋进,建功立业;而置个人身后名誉于不顾的人,则难免流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甚或沦为恶棍暴徒、独夫民贼。

历史上,功勋卓著的拿破伦生前总担心自己在十世纪后的世界史上连半页纸都占不到,结果名垂千古;而生前放言“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的法王路易十五,自然遗臭万年。

同时,对不朽之名的追求是要付出非凡代价的,被历史大书特书的旷世伟人都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做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并放弃凡俗的某些物欲与私利,而后才功成名就的。

例如,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周游列国,讲学传教,结果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陈,“累累若丧家之犬”。

再如,司马迁因说真话而遭到宫刑,仍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遂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当然,历史上也有些人借名求利,名利双收。

但浪得的虚名不会长久,最终难逃历史老人的法眼。

在“三不朽”中,“立德”有赖于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外界评价,“立功”需要挤身垄断性和风险性极强的官场,这些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于是,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这诚如曹丕《典论·论文》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

”胡适曾将“三不朽”称为“三W主义”。

“三W”即指英文“Worth”、“Work”、“Words”,这三个词的涵义与“立德、立功、立言”相近。

在《不朽——我的宗教》一文中,胡适指出了“三不朽论”只限于极少数人、没有消极的制裁和功、德、言的范围太模糊等三层缺点,并提出“社会的不朽”:“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去,须负重大的责任,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也须负重大的责任。

”“‘小我’虽然会死,但是每一个‘小我’的一切作为,一切功德罪恶,一切言语行事,无论大小,无论是非,无论善恶,—都永远留存在那个‘大我’之中。

”胡适的“社会的不朽”论旨在把每个人的一己行为与人类的历史发展关联在一起,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永恒的意义,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无论是非功过、积德造孽,都要被历史记上一笔。

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熙来攘往奔竞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

不用说“立德”方面的假仁假义、外廉内贪的道德作秀,“立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在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而速成者自然就难免乎速朽。

如果从胡适所谓“社会的不朽”的角度看,真不知道急功近利的他们能拿什么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这句历史上个别统治者的口头禅,如果不幸成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或社会的潜规则,那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二、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19安、20但、21耳、22夫、23盖、24故、25或、26即、27既、28然、29虽、30遂、31惟维唯32已、33矣、34犹、35哉三、文言虚词题例1.而(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修饰今译为:着、地。

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3>表顺承今译为:就、才。

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4>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

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5>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劝学》7>表方位今译为:以例释:①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问说》②由孔子而来,至今百有余岁《孟子》(2)音节助词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3)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

《左传?宣公四年》(4)比况词今译为:如、像、似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新序》(5)代词 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例释:①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史记?高祖本纪》②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近指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6)通“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①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2.何(1)疑问代词今译为:1>什么例释: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2>谁、哪一个例释:①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②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时吉”?何时凶?《左传》3>何处、哪里例释:①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②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2)疑问副词(作状语)今译为:1>怎么、怎么样例释:徐公何能及君也。

《战国策》2>何故、为什么例释:夫子何哂由也。

《论语?先进》3>多么(参见P3)例释:①作计何不量。

《孔雀东南飞》②入门两眼何悲凉。

《贫士叹》(3)附动词(通“呵”)今译为:喝斥、谴责例释:(王琚)至廷中,徐行高视,侍卫何止曰:“太子在!”《新唐书?王琚传》3.乎(1)语气词 1>表疑问、反问今译为:吗、呢例释: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2>表赞美、感叹今译为:啊、呀例释: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3>表推测今译为:吧、呢例释: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4>表祈使今译为:吧例释:勉速行乎!无重而罪!《战国策》5>表商榷今译为:呢例释: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

《韩非子?显学》6>表呼告今译为:啊例释:叁乎!吾道一贯之。

《论语》7>表肯定今译为:也例释:此非汝所及乎,顾谓颜回纪之。

《列子》(2)助词用在形容词后今译为:地例释: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战国策》(3)介词相当“于”今译为:在、对例释:①生乎吾前,其文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②德隆乎三皇,功羡于五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4.乃(1)代词 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你们例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2>指示代词今译为:如此、这样例释:①子无乃称《庄子》②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

《世说新语》(2)副词 1>表肯定今译为:是、就是、原来是例释: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②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范围今译为:仅仅、只例释: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史记?项羽本纪》3>表时间衔接今译为:就例释:良乃入,具告沛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4>表两事顺承今译为:才例释:设九傧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5>表意外今译为:却、反而、竟然例释: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话源记》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触龙说赵太后》③不改过自新,乃益骄恣。

《汉书?吴王刘濞传》(3)连词 1>表顺承今译为:于是、便例释: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②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入西关见卫将军。

《王夫偃列传》2>表他转今译为:至于例释: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4)助词无义不译例释: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尚书》5.其(1)代词 1>第三人称今译为:他(它)、他们例释:①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2>第三人称表领属今译为:他的、他们的例释: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