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老师听课心得“音乐《捉迷藏》”评课

合集下载

《捉迷藏》评课稿

《捉迷藏》评课稿

《捉迷藏》评课稿本学期教研组活动中,吴肖艳、邱恒、白云、夏芳英、林佳艳五位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五堂精彩纷呈的歌唱教学课,首先,五位老师都为这节课设计了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如:感受四季娃娃;节奏练习;对比聆听不同的乐段;创编歌词;情景表演等,学生基本上能在体验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掌握好每一个教学内容。

其次,五位老师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可谓是放得开收得拢,特别是在技能练习中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枯燥的乐理知识。

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

但是我认为对于歌唱课来说,课堂上解决歌曲的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符合歌曲情绪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才是这堂课的重点,情境的铺垫,创编活动的开展都是为能更好学习歌曲、表现歌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面就课堂环节设计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节奏每位老师在上课时都对学生进行了节奏训练,但我认为可以把重点放在附点音符的作用上面,让学生感受附点节奏的加入让歌曲情绪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要把这个附点节奏打的非常准确,这一点白云老师和邱恒老师做的比较好,通过节奏对比,学生马上可以感受出附点节奏为歌曲带来的跳跃感,为歌曲情绪的演唱做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附点节奏所体现的音乐形象有哪些(藏、躲、钻、缩)。

2、歌词在歌唱教学中,歌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情感输出的最直接的手段,学生要了解歌曲内容、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歌词。

而在这几节课中,几位老师都是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我在反思,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学生朗读的情感,如果用上伴奏或直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会不会更好。

【观课评课】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听评课

【观课评课】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听评课

《捉迷藏》听评课这节音乐课是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

它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本课是融歌曲、创编、打击乐伴奏表演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

依据课标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这一思想,授课时教师把更多的学习体验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环境和空间,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和学生一起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现学习的亲切性和平等性。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聆听、模唱法来学唱歌曲,用参与体验法来表现歌曲。

开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采用谈话导入新课,带领学生欣赏四季美景,通过初听歌曲的伴奏,体会歌曲强弱规律。

再次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击强弱规律,并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娃娃的关卡游戏解决了歌曲中的重难点,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当学生用自己创编的歌词,用自己制作的沙锤,自己选择的节奏进行伴奏并演唱时,学生的自信,快乐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操练并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把对学生的鼓励进行到底,把对学生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公平竞争意识。

本节课中老师不仅仅教学音乐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通过歌曲的学习引领学生感知北方春、夏、秋、冬四个美丽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色彩和无穷的乐趣,教育学生只有保护好大自然环境,才能使四季变的更加美丽,培养学生从现在开始都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本节音乐课气氛活跃,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聆听课《捉迷藏》及教学总结

聆听课《捉迷藏》及教学总结

聆听课《捉迷藏》及教学总结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地歌曲。

宫调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

形象生动,富有童趣,融自然科学知识于情趣之中,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创造能力,并且能有技巧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在此基础上学习、感受四季生活的歌曲,为歌曲编创表演方式,以及为歌曲编配舞蹈动作。

通过继续学习八分附点音符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这一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1、能理解歌中拟人手法描写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提高演唱歌曲的兴趣和生活情趣。

2、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富有童趣的歌曲《捉迷藏》。

3、认识3/4拍节奏特点。

(三拍子歌曲的强、弱、弱节奏感)4、八分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教学重点:1.能理解歌中拟人手法描写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提高演唱歌曲的兴趣和生活情趣。

2.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富有童趣的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三拍子歌曲的强、弱、弱节奏感和八分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唱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麽?我们一起玩丢手绢的游戏吧。

【设计意图:用丢手绢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并导入课题--另一个游戏捉迷藏。

】2.《丢手绢》好玩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游戏的歌曲。

读一读这首歌的歌名吧。

生:齐读课题《捉迷藏》3.同学们玩过捉迷藏么?那老师想请大家说下你们是怎样玩的?都爱藏在哪呢?生:桌子底下,柜子里。

师:同学们捉迷藏玩的真好,那我们也来学学捉迷藏这首歌曲吧。

二、学习歌曲1、初听【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初次聆听感受音乐。

小学音乐老师听课心得 “音乐《捉迷藏》”评课

小学音乐老师听课心得 “音乐《捉迷藏》”评课

小学音乐老师听课心得“音乐《捉迷藏》”评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地歌曲。

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形象生动有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熟练演唱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感情。

杨曼丽老师紧紧围绕歌曲的主题,以审美为核心,精心建筑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实践”等教学先进理念。

下面就周老师的课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首先,周老师整堂课设计了丰富有趣的内容。

从感受四季娃娃开始出示了不同季节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图片不仅让学生认出季节还让学生感受季节,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你所喜欢的季节,又为什么喜欢呢?我认为老师这样精心的安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期学习奠定了有效地基础。

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可谓是放得开收得拢。

其次在节奏的训练上,周老师也别出心裁的用打雪仗的游戏让学生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讲解。

抓住3/4拍的强弱规律来贯穿这堂课,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也更好的为歌曲本身服务,在技能练习中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巧妙的解决了附点音符学生比较难把握的节奏,在不同的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乐理知识。

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

最后,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找出难点再逐步解决,使学生既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通过聆听——实践——表现三个步骤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评课稿4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评课稿4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评课稿4 《捉迷藏》课堂教学评课《捉迷藏》是第5册第六单元《四季的歌》中的一首表演歌曲。

歌曲是3/4拍,为四个乐句构成的二段体。

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

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感情。

这首歌曲中较多的八分附点节奏,对于八分附点的正确表现是衬托歌曲的关键。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2、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并能以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抓住了歌曲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由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导入,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同时也抓住了歌曲轻松活泼的特点,创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活泼、充满童贞幻想的情境中演唱歌曲。

一、创设情景游戏,牢牢把握住了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

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

游戏式的教学最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枯燥的节奏学习渗透入各种游戏中,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所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中,音乐节奏的教学往往是依靠老师的教授,强化训练而建立的,有时甚至是辅以数学图形进行讲解,弄得学生满脑子数学逻辑而缺少音乐的感知。

但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形式运算阶段的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能力,因此教授的方式显然不适合该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教授的效果也不好。

而节奏游戏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提供音乐节奏游戏,用语言随时提示,这样学生就把教学的任务当作“玩”一样,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反思

歌曲《捉迷藏》教学反思《捉迷藏》是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六课《四季的歌》中的一课。

《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

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上前抽签,抽到哪个季节就做动作表示哪个季节,每人拿一种道具(鲜花、草帽、棉袄等)做动作让学生猜,这样的效果很好,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引出四个季节之后,播放课件,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衬托着的代表四个季节的美丽图片,紧接着,我把歌曲“春、夏、秋、冬”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玩捉迷藏游戏,并让他们从歌曲当中找出娃娃藏在哪个地方。

把四个季节用四个娃娃代替,且他们永远也聚不到一起,学生在寻找娃娃藏身地点的时候已经欣赏了整首歌曲,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用填空的方式说出娃娃藏身地点,学生对本首歌的部分歌词有所了解了。

接下来,我用完成快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里掌握本歌曲的节奏、旋律。

并且重点难点放在附点音符和三拍子上,学生掌握程度不错。

我这节课比较注重节奏的训练,我让她们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配上伴奏,学生读得更有感情了,这个环节不错,能让学生充满美感地去演唱。

朗读完歌词之后,我让她们唱谱,更加深了对这首歌的印象。

身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让学生懂得要用眼睛去发现美和用心灵去创造美。

在此,还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

为了改变过去评价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我本节课除了有小组评比之外,表现好的个人也可以得到草莓卡片的奖励,还引入了学生评价老师这一环节,这种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迅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三年级音乐捉迷藏表演教案反思

三年级音乐捉迷藏表演教案反思

三年级音乐捉迷藏表演教案反思教案标题:三年级音乐捉迷藏表演教案反思一、引言:在三年级音乐课上,我设计了一堂捉迷藏表演的教案。

本文将对这堂课进行反思,包括教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捉迷藏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 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 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学内容:- 游戏规则介绍:捉迷藏的基本规则和要点。

- 音乐表演准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角色分配和排练。

- 表演展示:学生进行捉迷藏表演。

3. 教学方法:- 游戏性教学法:通过游戏规则的介绍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实施:1. 游戏规则介绍:- 通过图片和口头解释介绍捉迷藏的基本规则和要点。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示范操作,确保学生理解游戏规则。

2. 音乐表演准备:-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角色,如躲藏者、追捕者等。

-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确保每个角色的任务清晰。

3. 表演展示:-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捉迷藏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表演。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学生反应:1. 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合作能力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3. 学生表演技能提高:学生通过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表现出良好的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捉迷藏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表演中展示出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反馈情况:学生对这堂课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通过表演形式更加有趣且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

小学音乐《捉迷藏》评课稿

小学音乐《捉迷藏》评课稿

小学音乐《捉迷藏》评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城关一小综合组全体人员对贵校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我校的音乐教师王瑛老师讲解的音乐课的课题是《捉迷藏》。

这是一节唱歌课,教师将课分成了三部分。

首先,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图片,通过大屏幕展示四季的风采。

春、夏、秋、冬美丽的景色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对图片的介绍,教师很自然的引入歌曲的歌词。

美丽的四季象四个可爱的孩子欢快的歌舞,捉迷藏。

它们和你们一样快乐。

第二部分,教师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学习发声。

紧接着教师用琴弹旋律,教学生唱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表现的很到位。

第三部分,唱会了歌曲,教师让学生欣赏一首动听的日本歌曲《樱花》。

整个教学井然有序,知识密度分配合理。

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教师自身的素质高,表演、歌唱,舞蹈都很到位。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认识。

既然是一次教研交流,我不妨有几句心理话想和大家共同探讨。

我认为,一所没有歌声的学校,是一所没有生机、教育不全面的学校,尤其是一所小学。

在这里音乐课就显的很重要。

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样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

教师只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歌曲做简单的重复,唱会旋律、歌词便了事了。

其实,就一首歌曲而言,它是优美的歌词和动听的旋律组成的,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诗歌,旋律是歌词的升华。

我们要唱什么?为什么唱?怎么唱?在音乐课上是我们一一解决的问题。

也是教师发挥自己才能的时机。

我们要为学生负责,也要为我们自己负责。

在课改的新教材中,可以说欣赏课是极其重要的。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根据这一主题,即有歌曲,又有欣赏,也有编创。

而欣赏和编创被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大的忽略了。

我认为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难点,重点,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学习音乐课,不单单是让每个学生学会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美!怎么去感受美,表现美,从而达到心灵的愉悦。

让他们有一个健康而豁达的心境,有了愉悦的心境是不是有更好的效率去投入学习呢?而且,我认为音乐能使整个民族的素质上一个层面。

歌曲《捉迷藏》教学反思

歌曲《捉迷藏》教学反思

歌曲《捉迷藏》教学反思《捉迷藏》是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六课《四季的歌》中的一课。

《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

在本课开始时,我就让学生上前抽签,抽到哪个季节就做动作表示哪个季节,每人拿一种道具(鲜花、草帽、棉袄等)做动作让学生猜,这样的效果很好,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引出四个季节之后,播放课件,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衬托着的代表四个季节的美丽图片,紧接着,我把歌曲“春、夏、秋、冬”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玩捉迷藏游戏,并让他们从歌曲当中找出娃娃藏在哪个地方。

把四个季节用四个娃娃代替,且他们永远也聚不到一起,学生在寻找娃娃藏身地点的时候已经欣赏了整首歌曲,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用填空的方式说出娃娃藏身地点,学生对本首歌的部分歌词有所了解了。

接下来,我用完成快乐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里掌握本歌曲的节奏、旋律。

并且重点难点放在附点音符和三拍子上,学生掌握程度不错。

我这节课比较注重节奏的训练,我让她们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配上伴奏,学生读得更有感情了,这个环节不错,能让学生充满美感地去演唱。

朗读完歌词之后,我让她们唱谱,更加深了对这首歌的印象。

身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让学生懂得要用眼睛去发现美和用心灵去创造美。

在此,还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

为了改变过去评价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我本节课除了有小组评比之外,表现好的个人也可以得到草莓卡片的奖励,还引入了学生评价老师这一环节,这种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迅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第五册《捉迷藏》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第五册《捉迷藏》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第五册《捉迷藏》教
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运用拟人化手段表现了“春”“夏”“秋”“冬”四个娃娃的顽皮、可爱的音乐形象。

这首歌曲中较多的八分附点节奏,对于八分附点的正确表现是衬托歌曲的关键。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音乐感觉很好,音准也不错,也有少数学生音准、表现力、常规都不是很好,需要继续培养着方面。

从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应采用律动、歌、表演、即兴创编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既动耳又动口、既动手又动脑、既对学生进行了音乐技能的训练、又显现出音乐的审美价值和创造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加强音乐课与自然知识、社会生活的联系。

全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2、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正确演唱歌曲《捉迷
藏》,并能以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在情景化的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竖笛吹奏指法,并以竖笛助学学会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捉迷藏》的教学反思范文

《捉迷藏》的教学反思范文

《捉迷藏》的教学反思
《捉迷藏》的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为43分钟,由于有些紧张,语言显得不够丰富,但是基本做到能够微笑教学,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学生基本能按照我的引领做出反应,我感到比较自豪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图片和钢琴伴奏引领,学生能理解3拍子的强弱变化。

意外发现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非常强。

本节课附点节奏练习、新授歌曲环节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加入打击乐三角铁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环节与预期有些差距,学生对所加入的节奏打的不是很整齐,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进行节奏辅导及语言引导,用打击乐器引领学生嗓音模仿,最后收到效果基本满意。

这节课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他们对音乐的感觉非常敏锐,在提问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回答让我感觉有些措手不及,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及教学环节的语言连接上我将会做的更好些,使教态更亲切一些,课堂气氛更活跃一些,让学生更有表现力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捉迷藏反思

捉迷藏反思

《捉迷藏》教学反思《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

形象生动、充满童趣。

教学时,我以“童趣”做为整堂课的主线,明确目标,力求让“童趣”渗透在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配合的很好,演唱方面基本达到要求。

歌曲表现环节,我以“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是怎样捉迷藏的?”为突破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发言,找出描写四个娃娃捉迷藏的生动的句子和词语,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冬躲春来秋躲夏,你找我来我找他……)从而进入到师生一起唱着歌来寻找答案的歌曲学习环节中。

师生对唱的方式使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的、参与的、交流的、互相启发的立体教学模式。

学唱中,我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用身体语言体会三拍子特点,在难点部分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在有节奏读歌词中练习本课的重点节奏。

一字多音处采用对比方法,听老师的两种唱法,说说哪种好听,好听在哪儿的方式进行,很轻松地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在编创与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体验,把自己想象成是四个调皮可爱的娃娃,来创编除了藏在歌曲所描绘的地方,你还想藏在哪的活动中来。

在学生讨论之后,师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并引导学生分组创编与表演自己所创作的歌曲。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讨论,气氛和谐、讨论较为热烈。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结合我校大课改理念,体现了学科融合、学段衔接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体验什么是诗情画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寓教于乐,让其在学习中体验乐趣。

同时也是对艺术品质的一个提升,给学生一个展望的高度。

当然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通过反思得出:(1)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准绳,即在课堂上是怎么用生动有趣的外化语言把你的课内容知识点呈现,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意识对课堂的组织教学很有针对性。

在本节课,我的教学语言的组织上有欠缺,激励性的语言还应在加强学习运用。

小学音乐课捉迷藏评课稿

小学音乐课捉迷藏评课稿

小学音乐课捉迷藏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这篇音乐学科评课稿由()为您编撰,希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研活动写作时借鉴,并期待各位音乐教师踊跃为我们供稿。

该篇评课稿内容如下:听了伟老师的三年级音乐课《捉迷藏》,感觉到王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

下面简单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进行了成功的课前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教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的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节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老师在技能练习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同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枯燥的乐理知识。

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己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比教师强制学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

教师在教学时将难点分解,逐步解决,使学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层次分明,学生在课堂中也有很大的收获。

学生先读歌词,再老师唱歌谱,然后学生一句一句学唱歌词,接下来两句两句唱歌词,最后,整个曲子连起来唱。

这样,每一句都能准确无误。

更多音乐评课,请访问中国频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表演捉迷藏教案反思

音乐表演捉迷藏教案反思

音乐表演捉迷藏教案反思Music Performance Hide and Seek Lesson Reflection。

Music performance is an art form that allows musicians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connect with their audience through the power of sound. As a music teacher, I am always looking for creative and engaging ways to teach my students about music and performance. One activity that I have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s using the game of hide and seek as a teaching tool for music performance.The game of hide and seek is a classic childhood game that involves one person seeking out and finding the other players who are hiding. It is a game that is both fun and challenging, and it requires players to use their wits and creativity to outsmart their opponents. I have found that this game can be adapted to teach student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tage presence,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in music performance.To begin the lesson, I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he "seekers" and the "hiders." The "seekers" are responsible for finding the "hiders" who are hiding in various locations around the performance space. The "hiders" are given a set amount of time to find a hiding spot and then must remain silent and still until they are found. Once all of the "hiders" have been found, the roles are reversed and the game continues.As the game progresses, I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how the strategies they use in the game can be applied to music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I ask them to consider how they can use their body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audience, much like they use their hiding spots and movem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seekers" in the game. I also ask them to think about how they can work together as a team to create a cohesive and engaging performance, just as they work together as a team to outsmart the "seekers" in the game.After the game is over, I lead a discussion with the stude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what they have learnedfrom the activity. Many students ar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the skills they used in the game ar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music performance. They realize that stage presence,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are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a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that they can use thestrategies they learned in the game to improve their own performances.Overall, I have found that using the game of hide and seek as a teaching tool for music performance is a fun and effective way to engage students and help them develop important performance skills. The game allows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se skills in a lighthearted and playful way, which can help to alleviate any performance anxiety they may have. I have seen a noticeable improvement in my students' performances and confidence since implementingthis activity into my lessons.In conclusion, the game of hide and seek can be a valuable tool for teaching students about music performance. By adapting this classic game to focus on stage presence, 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 students can learn importantskills that will help them become more confident and engaging performers.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activity to other music teachers as a fun and effective way to teach performance skills to their students.。

欣赏钢琴曲捉迷藏教学反思

欣赏钢琴曲捉迷藏教学反思

欣赏钢琴曲《捉迷藏》教学反思音乐课有着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特殊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审美的艺术。

课堂中的音乐欣赏应贯穿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音乐听赏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想象与联想,把情感共鸣和思想教育统一于艺术审美之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现欲望,通过艺术的感染,激励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中的欣赏内容《捉迷藏》选自丁善德《儿童组曲》(又叫《快乐的节日》),是丁善德为我国儿童谱写的钢琴套曲。

这部儿童组曲以简洁、洗练的笔法,生动地描绘出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较为典型的生活情景和片段。

表现出儿童们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形象。

全套曲目共有五首:①《效外去》,②《扑蝴蝶》③《跳绳》④《捉迷藏》⑤《节日舞》等。

这组乐曲在国内外颇有声誉,1981年3月香港艺术节钢琴比赛中指定其中的《捉迷藏》为必选曲目。

这首乐曲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生动地刻划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时那种碰抓跌撞、逗人发笑的有趣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捉迷藏》这段音乐的生动的形象性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初听全曲时,我让学生猜一猜“这段音乐是表现小朋友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猜猜是什么游戏?你能从音乐中听到怎样的画面情景?”有几个学生似乎有些思路,但大多数一时还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又给了学生一些画面线索——儿童画《捉迷藏》。

这下,我看到许多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喜悦,有几个甚至想冲口而出。

一曲结束,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这是首和捉迷藏有关的曲子,有几个学生的表述还相当到位,如:四(4)班的一个女孩回答道:“音乐中有几句较慢的之后又接了较快速的,听上去好像是一个在慢慢的摸呀摸找呀找,另外的同学就赶紧躲呀藏呀。

音乐听上去让人感觉到他们一定玩得特别开心。

”她的回答带给我和其他同学相当的惊喜。

激发兴趣发挥特长 《捉迷藏》教学反思

激发兴趣发挥特长 《捉迷藏》教学反思

激发兴趣发挥特长《捉迷藏》教学反思
激发兴趣,发挥特长
--《捉迷藏》教学反思
此歌曲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较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

形象生动。

很有童趣,表现了儿童充满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能够充分表达歌曲所描绘的情景,首先请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在读歌词的同时,参加简单的动作表现“四个娃娃”的不同。

紧接着跟着老师的琴声视唱歌曲的旋律,在视唱的过程中,用拍击重拍的方式,感受三拍子的韵律感,接下来填唱歌词,演唱歌曲。

最后让孩子们利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

在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活动中,一班的杜泽远带家的瓷碗,放入不同的水量,敲击出了悦耳的音色和不同的音高,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

还有的孩子临时发挥用课本、尺子、铅笔、水杯等物品模仿敲击,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声音,随着他们的歌声在教室里飘散。

另外,在聆听歌乐曲《樱花》时,请个别学生上台用钢琴弹奏旋律,让其他学生跟唱歌曲。

通过此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为以后的创编活动了素材。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课后反思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六册捉迷藏教学反思:我讲授的内容是三年级的歌曲《捉迷藏》。

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歌曲。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地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形象生动有趣.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熟练演唱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感情。

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听唱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相结合来完成.让学生在听唱和实践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参与讨论。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注重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八分符点音符频繁出现,所以在学唱时我把重点放在对节奏处理上,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去歌唱、去舞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里。

歌曲教学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听唱法学唱,如果老师让学生一遍一遍的进行反复听,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而我在上一环节中,通过几种活动步步深入地让学生聆听了4遍音乐。

所以,学生在学唱歌曲时显得比较轻松。

整节课上得还算可以,但课后也总结出几点不足: 1、在教唱环节,因为歌曲速度较快、歌词又比较绕嘴。

所以可先将歌词进行分析辅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歌词再感受歌曲;再将学唱整首歌曲速度放慢,效果会更好!这样就节省了部分时间为欣赏环节的充分聆听做了更好的铺垫!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在备课时,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所以把重点放在节奏处理上。

但通过节奏模仿,按节奏读歌词,难点很快被突破,学生把节奏唱得很准。

而同时我发现另一个问题:学生唱歌时咬字不清,例如“娃”“耍”“他”“下"等开口音,由于学生初学,对歌曲不熟,唱得很闷,不开。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课后反思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六册捉迷藏教学反思:我讲授的内容是三年级的歌曲《捉迷藏》。

是三年级上册中的歌曲。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地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形象生动有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熟练演唱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感情。

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听唱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相结合来完成。

让学生在听唱和实践中感受歌曲的情绪,参与讨论。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注重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的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八分符点音符频繁出现,所以在学唱时我把重点放在对节奏处理上,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会三拍子的韵律去歌唱、去舞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不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里。

歌曲教学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听唱法学唱,如果老师让学生一遍一遍的进行反复听,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而我在上一环节中,通过几种活动步步深入地让学生聆听了4遍音乐。

所以,学生在学唱歌曲时显得比较轻松。

整节课上得还算可以,但课后也总结出几点不足: 1、在教唱环节,因为歌曲速度较快、歌词又比较绕嘴。

所以可先将歌词进行分析辅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歌词再感受歌曲;再将学唱整首歌曲速度放慢,效果会更好!这样就节省了部分时间为欣赏环节的充分聆听做了更好的铺垫!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在备课时,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快而且节奏较难,所以把重点放在节奏处理上。

但通过节奏模仿,按节奏读歌词,难点很快被突破,学生把节奏唱得很准。

而同时我发现另一个问题:学生唱歌时咬字不清,例如“娃”“耍”“他”“下”等开口音,由于学生初学,对歌曲不熟,唱得很闷,不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老师听课心得“音乐《捉迷藏》”
评课
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地歌曲。

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形象生动有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熟练演唱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热爱的感情。

杨曼丽老师紧紧围绕歌曲的主题,以审美为核心,精心建筑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实践”等教学先进理念。

下面就周老师的课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首先,周老师整堂课设计了丰富有趣的内容。

从感受四季娃娃开始出示了不同季节的图片,通过直观的图片不仅让学生认出季节还让学生感受季节,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你所喜欢的季节,又为什么喜欢呢?我认为老师这样精心的安排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期学习奠定了有效地基础。

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可谓是放得开收得拢。

其次在节奏的训练上,周老师也别出心裁的用打雪仗的
游戏让学生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讲解。

抓住3/4拍的强弱规律来贯穿这堂课,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也更好的为歌曲本身服务,在技能练习中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巧妙的解决了附点音符学生比较难把握的节奏,在不同的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乐理知识。

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

最后,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找出难点再逐步解决,使学生既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通过聆听——实践——表现三个步骤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第一处出现的难点,用她深情并茂的语言和手势加以轻轻地点播,在这个环节落实的比较到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处难点句的解决,“秋天钻入谷堆堆”后面的音符学生很容易没唱准,或唱的不到位,周老师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提示“小尾巴”,用简单的手势加以引导,把难点简单化让我们的学生更容易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