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六章 公共选择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选择中的⾮市场决策
私⼈决策
是消费者根据⾃⼰的偏好和收⼊状况,按市场程序⽤货币选票决定⾃⼰所需要的私⼈物品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的前提
经纪⼈假设
⼈都是理性的利⼰主义者,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身利益最⼤化。
公共选择讨
将⼈群分为穷⼈、中产阶层和富⼈三个主要群体
富⼈⽐中产阶层和穷⼈较偏好较⾼的公共品开⽀
P富⼈> P中产> P穷⼈
个⼈公共品偏好的显示难题
第⼀,公共物品的特征使得居⺠会斟酌表露⾃⼰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
⼈⼈都想成为“免费搭⻋者”,⽽政府没有⾜够的信息甄别机制
第⼆,公共物品供给中不存在⼀个类似私⼈品供给中的价格机制来显示个⼈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临偏好加总难题
三⽅收益分析
获胜⽅:所偏好的⽅案获胜⽽获得的收益,⼤于其为防⽌所偏好的⽅案失败所⽀付的保险费⽤
失败⽅:所偏好的⽅案失败⽽获得保险赔偿,⼤于其为防⽌所偏好的⽅案失
如果A不投票,S提案获胜,B得到40单位收益,C损失20单位收益,净收益为20单位,A 承担该成本
对于投票⼈⽽⾔,如果该项公共物品给他带来边际收益⼤于或等于他所承担的成本,那么他投赞同票是合理的。
MBi是投票个体对公共物品给他本身带来的边际收益的主观评价,
摊。
在A 、B之间投票,A胜出;在A 、C之间投票,C胜出;在B 、C之间投票,B胜出,胜出的⽐例都是2:1。
议案A 、B 、C 陷⼊循环状态
⼀⽅⾯:第⼀种选择在A/B之间进⾏,A胜出,为最终的选择。
另⼀⽅⾯:第⼀种选择在B与C之间进⾏,胜者是较,A最终胜出。
投票悖论的产⽣原因:丙具有多峰偏好。
解决办法:改多峰为单
单峰偏好
是指个⼈在⼀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的⼀个议案
偏好程度最⾼,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对这个议案的偏好程
度。
意味着⼈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个。
中间投票⼈定理
中间投票⼈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偏好序列中间的选⺠。
不⼀定是中产阶级。
投票交易:即互投赞同票
投票交易:是指在简单多数规则下,获胜的多数⼈受益价值的总和可能低于少数⼈的成本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可能愿意进⾏选票交易以避免这种情况。
投票交易的两种情况
⼀部分⼈收买另⼀部分⼈,让他们投票赞成⾃⼰所赞成的⽅案。
如果每次投票只对⼀个项⽬进⾏表决,则三种⽅案都会被否决。
引⼊投票交易制度:⾸先A与B进⾏交易。
A⽀持图书馆,B⽀持医
院,那么A/B都会通过。
A与C、B与C也能同样交易。
最终,三种⽅
如果每个项⽬的净收益为负,⽆效率的项⽬都可能获得通过,“共
赢”会降低社会福利⽔平!
政党、利益集团、官僚及寻租
候选⼈⽴场:A、B、C、D;两个政党:
候选⼈⽴场:E,F ,G ,H,两个政党:
政党Y在G点,只能获FH间的选票。
当政党Y由G向F移动时,得票⼤于失票。
同理可分析
因为政党⽬标是选票最⼤化,最终两党将在众数位置
不存在中间投票⼈结果。
假设政党X/Y最初位于A/B,各⾃获得最多的选⺠⽀持。
如果政党X想获得更多选⺠,政策⽴场向右侧移动,使之更接近与场,⽽Y不改变其政策⽴场。
若⽆疏远效应:政党X将获得多数选票,并在
选⺠的偏好有三个峰值,如果最初只有A、B两个政党,任何⼀个政党改变政策⽴场都会得不偿失,因此都不改变正好政策⽴场,于是适应另⼀部分选⺠偏好需要的政策C便形成了。
新政党的产⽣不⼀定为是为了在竞选中获胜,⽽是为对现有的政党政策施加
上图:⼀定年产量下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相交于E点,最佳年产量为Q* 。
下图:追求预算极⼤化的官僚,按照社会总成本(
(TSB )来决定公共品的供给量。
即 QB为官僚偏好的产量。
显然,QB> Q*,将导致AEB⾯积的效益净损失。
进⼀步讲,当官僚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拥有垄断权的时候,可能将夸⼤社会收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