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摘要】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学家,对爱有着独特的理解。

他认为爱是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

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三种层面:动物性爱、人类之间的友爱和对神的爱。

他认为爱的本质是追求最终幸福的愿望,而爱的目的在于完成人类心灵的完整。

在他看来,爱与神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爱神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哲学启示,让我们思考人类之间的关系和与神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我们也可以从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中找到对于人际关系和内心安宁的启示,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寻求内心的满足。

【关键词】奥古斯丁、爱、思想、理解、概念、三种层面、定义、分类、本质、探讨、关系、目的、神、哲学启示、当代意义。

1. 引言1.1 奥古斯丁对爱的独特理解奥古斯丁对爱的独特理解是基于他对上帝的信仰和人类内心的深刻观察而形成的。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是一种超越感官和欲望的精神力量,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之一。

他认为,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个重要特质,是人类与上帝之间联系的纽带。

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三种层面的理解:物质爱、心灵爱和神圣爱。

物质爱是指对身体的欲望和享乐的追求,心灵爱是指对他人的情感和情谊,而神圣爱则是指对上帝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在奥古斯丁看来,真正的爱应该是心灵爱和神圣爱的结合,只有通过对上帝的爱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和宗教思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示我们要以真诚和虔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和世界,要以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苦。

奥古斯丁的爱的独特理解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信仰。

1.2 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可以说是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之一。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是一种终极的力量,是万物存在的根源。

他认为,爱是上帝的本质,是所有事物存在的原因和目的。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或感情,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对于美好、完善、真理的追求和向往。

读书心得——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的艺术观

读书心得——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的艺术观

读书心得——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的艺术观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奥古斯丁被誉为第一位“西方的思想家”。

作为古代基督教著名思想家和教父学集大成者,奥古斯丁继承并发扬了早期基督教思想文化传统,梳理、总结了基督教教父们的理论学说,为基督教哲学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一、美的本体是上帝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上帝,“天主是美善的,天主的美善远远超越受造之物。

美善的天主创造美善的事物,天主包容、充赛这受造之物。

”[1]进一步说,上帝不仅是更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你是灵魂的生命,生命的生命;你以自身生活,你绝不变易,你是我灵魂的生命”。

“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是善,因为它们是好的;你实在,因为它们存在,但它们的美、善、存在,并不和创造者一样;它们并不美,并不善,并不存在”[1]。

奥古斯丁在这里把美区分了等级,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上帝是美的创造者,上帝的本质就是创造,创造了世界及美,美是与世界一同诞生的,并与世界的存在和世界的善结为一体。

在谈到上帝是美的本体时,我们有必要谈到奥古斯丁的“丑”论。

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中虽没有对丑进行专门论述,却有对恶的评述,两者遵循的是同一条思路:在第七卷第五章中,表达了他对世间存在恶之事物的困惑:“既然美善的天主创造了一切美善,恶又从哪里来呢?当然受造物的善,次于至善的天主,但造物者与受造物都是善的,则恶确从哪里来的呢……”[1]。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他对这问题作了解答:“我认识到,清楚认识到你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好的,而且没有一个实体不是你创造的。

可是你创造的万物,并非都是相同的,因此万物分别看,都是好的……”在这一前提下,他认为:“……只是万物之间,有的彼此不相协调,使人认为不好,可是这些部分与另一些部分相协,便就是好,而部分本身也并无不好”在主体方面,“谁不欢喜某一部分受造物,便是缺欠健全的理智……”。

由此看来,奥古斯丁认为之所以存在恶,一方面是事物之间的不协调,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缺乏健全的理智。

中世纪vs奥古斯丁美学思想

中世纪vs奥古斯丁美学思想

中世纪美学何谓Middle or Medieval ages欧洲中世纪起于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止于15世纪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方济各(1181~1226)说,上帝派他来踏平尘世的美,目的是要使人懂得美都来自上帝。

A.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差不多对人世间所有的艺术,都加以谴责,并说那些把荷马所写的神和罗马剧本所写的神当成榜样来歌颂的人,都应当下地狱。

托马斯·阿奎那以及其他一些中世纪的神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敌视人世间的美和艺术。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有以下特点:①以上帝的名义来讲美。

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只有上帝的美才是真实的。

上帝自己是美的,而他所创造的各种对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是美的;现实世界的美,是上帝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把自己的形象反映到他的作品中的结果。

传说为狄奥尼修斯-阿里奥帕吉特所写的《论神的名字》,把美看成是神的一个名字,认为美是神的一种属性。

②反对艺术,实际上却又承认了艺术的存在。

中世纪继承了柏拉图对于艺术的谴责,认为艺术是一种欺骗,挑动感情。

但是奥古斯丁说,艺术欺骗的目的在于求真。

镜子中的人像唯其是不真实的,所以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映象;感情也不能一概否定,为了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说服力,需要激发感情,象夸张、隐喻之类的东西,是可以允许的。

③重视形式。

形式来自上帝。

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匀称加上色彩的悦目”。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也说,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鲜明的颜色是公认的美。

④美是有等级的。

柏拉图给美划分过等级,新柏拉图学派更加重视美的等级。

他们从物质感性的美,一层层引向道德性的内在的美,以至达到最高的上帝的美。

越是物质的就越低级;越是精神的就越高级。

奥古斯丁美学艺术观研究

奥古斯丁美学艺术观研究

奥古斯丁美学艺术观研究作者:朱彬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3期朱彬(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奥古斯丁在中世纪早期的美学家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美学观点来自普罗提诺的部分美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浓厚的基督教神学背景。

中国学界介绍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专著大多以评述其美学观点为主,文章试图通过其艺术使命观这一视角对奥古斯丁的美学艺术观进行探究,并借由其艺术使命观中潜存的超越性追求来对当代影视剧创作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解读。

[关键词]奥古斯丁;艺术使命;超越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3-0010-02作为中世纪神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普罗提诺思想的影响。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忏悔录》与《上帝之城》两部著作当中。

奥古斯丁从普罗提诺那里继承并发展了“一切美的源泉在于上帝”这一主张,并且对美提出更多有益的探讨。

当代中国学界译介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专著大多以评述观点为主,文章试图通过其艺术使命观这一视角对奥古斯丁的美学艺术观进行探究,并借由其艺术使命观中潜存的超越性追求来对当代影视剧创作呈现出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的可能。

一奥古斯丁美学思想中的艺术使命与其所坚持的神学使命是一脉相承的。

奥古斯丁认为神学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在于给远离上帝的公民以通向真理、道路与生命的唯一正确指向。

公元387年,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之后对于美的本体问题逐渐有了明确的答案。

在《忏悔录》卷七中奥古斯丁曾这样表述:“天主是美善的,天主的美善远远超越于受造之物,美善的天主创造美善的事物,天主包容、充塞着受造之物。

”在奥古斯丁的神学美学思想体系中,美的本体是上帝。

即在奥古斯丁的美学观点中,万事万物美的根源在于上帝。

将上帝作为美的本体或本源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所有的美存在的本源都指向上帝;其次,万事万物的美所遵循的构造方式来自于上帝;再次,美的事物皆是由上帝依照自身所创造。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比分析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比分析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的美学思想对比分析欧洲的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文学宗教思想浓厚,且发展缓慢。

文学艺术题材、主题形象和形式很少变化。

这个时期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但相关论述还是十分丰富的。

其中,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分别是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重要代表,均著有关于美、文学艺术及其性质、形式等方面的论述。

标签:奥古斯丁;阿奎那;基督教;艺术;美学奥古斯丁和阿奎那在西方美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奥古斯丁奠定了基督教美学,是中世纪美学的开启人,对美学与艺术多方面探索,影响了千年中世纪。

阿奎那是经院哲学和美学的代表,他的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近代美学。

一、思想来源奥古斯丁出生于罗马帝国所属的北非小城塔加斯特,他生活的时代正值罗马帝国衰亡期。

奥古斯丁青年时代在迦太基接受过系统的修辞学训练,19岁开始信仰波斯的摩尼教。

后来,在米兰任修辞学教师期间,受米兰基督教大主教安布罗斯的影响,于387年接受洗礼,改信基督教。

第二年,奥古斯丁返回北非,于396年出任希波主教,直到逝世。

作为后期拉丁教父,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初期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也是基督教美学和文艺观的开创者,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学和文艺思想,又以基督教的上帝替代了先前哲人所提出的“理念”、“至善”的概念,形成了具有中世纪特征的基督教美学体系。

阿奎那出生于贵族家庭,幼年时即被父亲送到卡西诺山本笃会隐修院接受教育,奠定了他的基督教信仰和神学思想基础。

他在少年时期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学习,从这里开始了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学习。

阿奎那一生勤奋学习,著述丰富,其中三部著名的著作集中体现他的思想:《彼得·伦巴德(箴言录)注疏》、《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阿奎那的美学思想、文艺观散见于他的神学著作中(以《神学大全》为主),并和他的神学思想结合在一起,是他的神学体系的一部分。

其散布在神学著作中的美学思想既继承了柏拉图,普落丁和奥古斯丁的神秘主义传统,又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

基督美学思想辨析

基督美学思想辨析

基督美学思想辨析摘要:基督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奥古斯丁的美学观点如美的本体、美的基本特质、美与艺术、艺术的使命等方面,既超越了前辈学者,又对后世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对于了解中世纪基督美学以及欧洲美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圣·奥古斯丁;美的本体;基督美学;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

”上帝是“万美之美”,上帝是美的本体。

上帝把他的美体现在创世活动中,因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体现上帝的光辉。

他认为是上帝使“数”发生作用,从“无”中生“有”,创造了美的世界。

1基于上帝创造美与古代美的异同从奥古斯丁的上述观点中,可以明显看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亚里斯多德的“整一”原则、新柏拉图主义的“分有”说对他的影响。

但奥古斯丁与古代学者的不同点在于,他把这一切都归因于上帝的创造。

也就是说,万物都为上帝所造,因为分有了上帝的光辉而美。

既然万物都为上帝所造,都分有了上帝的光辉,那么,万物都应当是美的。

2丑与美的相对性与关联性奥古斯丁从三个方面来论证这个观点:首先,有些事物孤立地看,是“丑”的;但把它放到整体中,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来看时,它又是美的。

他说:“一个人如果像一座雕塑似的被安置在一座極其宏伟美丽的建筑里,他将难以领略他仅仅作为其一部分的这一建筑的美。

如果一首诗中的音节具有生命,能够听到对其自身的朗读,它们绝不可能因措辞的节奏与美欣喜,它们无法把诗作为一个整体来感受和欣赏,因为诗正是由无数这种相同的、易逝的单个的音节所造就与完成的。

”在奥古斯丁看来,美在于整体,把构成美的整体的单个因素从整体中抽离出来,就会变美为丑。

其次,“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可以使美更加鲜明突出。

奥古斯丁举例说:“对照的方法使演讲词有美;阴影在一幅画中也有其作用;所以美是由对立的和谐所显示出来的。

”在奥古斯丁看来,宇宙的统一性是美与丑的和谐,没有丑也就没有美可言。

美在秩序·适宜·上帝——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三个向度

美在秩序·适宜·上帝——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三个向度

275 Study of art 美在秩序㊃适宜㊃上帝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三个向度崇秀全ʌ内容摘要ɔ 奥古斯丁是教父美学的顶点和集大成者, 美在和谐 是奥古斯丁神学美学的核心主旨㊂围绕这一论旨,奥古斯丁通过长期的宗教思维实践逐渐丰富和扩展成 美在秩序 ㊁ 美是适宜 和 美在上帝 的和谐美学的三个向度㊂本文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考察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思想渊源㊁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㊂ʌ关键词ɔ 奥古斯丁 秩序 适宜 上帝 和谐美学奥古斯丁(A u r e l i u sA u g u s t i n e ,354 430),这位 古代美学的顶点 ㊁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㊁基督教哲学与美学的奠基人,被同时代的罗马教廷奉为圣徒㊂他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学者,但是却以他深广的智慧和才思影响了各种学术的发展㊂国内学者凌继尧先生在评价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时认为: 他在充分利用旧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㊂两个时代㊁两种哲学㊁两类不同的美学体系在他的著作中汇合在一起㊂他继承了古代美学思想,并加以改造,以新的形式介绍给中世纪㊂他的美学思想成为西方美学史中的一个交会点,其中即可看到古代美学的基本线索,又展现出中世纪美学的主要轮廓㊂ 1 通过凌先生的这番评价不难看出,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中世纪的重要地位,而和谐美学又是奥古斯丁美学的核心主旨和美学基体㊂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北非离希坡不远的小镇塔加斯特(T a -ga s t e )㊂早年,他接受修辞和文法教育,曾是摩尼教徒和二元论者,公元387年 花园觉醒 事件后,皈依了基督教,不久成为非洲希坡的主教以及整个基督教会的中坚人物㊂尽管当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土崩瓦解,但奥古斯丁的思想仍然充满活力㊂这要归功于他同时视自己为基督徒和罗马人,同时受益于新的基督教思想文化和古代罗马的学术传统㊂作为折衷的产物,他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各种观点,其中以斯多噶学派为主,兼有西塞罗与新柏拉图学 1 凌继尧,徐恒醇:‘西方美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502页㊂派的观点㊂美学问题是奥古斯丁最早考虑的问题之一,他曾在处女作‘论美与适宜“中就美的问题作了专门而详尽的讨论㊂他在认真研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后,提出 美是适宜 ㊁ 美在秩序 和 美在上帝 等等美学思想,对后来基督教神学美学产生极大影响,尽管他将此书献给了当时极负盛名却与他并不相识的罗马演说家希埃利乌斯,以致遗失㊂幸运的是,这些思想在他后来的‘忏悔录“和‘上帝之城“中都能寻觅到踪迹㊂通过认真整理这些思想线索,我们发现, 美在和谐 是奥古斯丁美学框架的核心㊂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兹坦言: 奥古斯丁熟知古代流行的所有有关美的定义和概念,并在不同的情况下取其所需,但其基本观点却是古代的主导观点:美即各部分间的联系或和谐㊂ 1奥古斯丁在长期的宗教思维实践中围绕 美在和谐 这一核心论旨,逐渐丰富和扩展成 美在秩序 ㊁ 美是适宜 和 美在上帝 的和谐美学的三个向度㊂下面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考察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思想渊源㊁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㊂一㊁美在秩序美在秩序 的思想,是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发轫点㊂奥古斯丁指出: 没有一种有秩序的事物是不美的㊂ 2 但奥古斯丁首先肯定美具有客观性㊂387年,奥古斯丁写成‘论秩序“,在这部著作中,他就首先阐述了这个有着影响深远的美学命题 美是对物质事物的感受,即美是客观的存在㊂他说:对许多人来说,首要的目的是人的满足;他们不想为判明为什么可见事物给人以快感而对更为高深的问题劳神费思㊂因此,如果我问一位建筑师,为何建造一座拱门后,又要在另一侧再建相同的一座,我相信他会回答说:这使为使建筑的两个相等部分彼此对称㊂如果我再问他为何选择这种特殊的布局,他会说这样适宜㊁优美,能给观赏者以快感㊂他没有勇气说更多的,因为其目光仅限于12 [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3页㊂[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75页㊂277 Study of art尘世,不知应以何为依据做出估价㊂但对那些对这些事物为何给人快感抱有疑问㊁能深入问题的深层㊁捕捉到事物本质的人,我有兴趣继续说,让他拿出勇气,对人的快感行使判别㊂这样他就能超越其上,而非为它所束缚,因为他将不是根据快感进行评判,而是对它本身加以评判㊂我尤其要问:究竟事物是因其给人快感才美,还是因其美才给人以快感㊂我无疑将得到这样的回答:它们之所以给人以快感是因为它们美㊂于是我接着问:它们为什么美?如果他犹豫,我将提示他:是否因为各部分彼此相似,并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个和谐的整体里? 1奥古斯丁对给人快感才美和因其美才给以快感的回答是, 他们之所以给人以快感是因为它们美 ,建筑师不敢对建筑的适宜㊁优美作肯定的回答,是因为它没有认识到,事物本身是美的,美是对事物的感受㊂接受这一前提,奥古斯丁进一步推进他的逻辑,美是 因为各部分彼此相似,并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个和谐的整体里 ㊂也就是说,美是适宜㊁美是整体的和谐㊂如果我们把奥古斯丁的这一观点形而下到具体的艺术层面,特别是和建筑㊁绘画和音乐结合起来看,则美可理解成秩序㊁整体和数等三个方面㊂首先,美在秩序㊂奥古斯丁认为上帝热爱并创造了秩序,宇宙万物皆遵循秩序㊂美学家吉尔伯特和库恩就曾指出, 奥古斯丁的主要论点就是:宇宙按照一定的秩序发展着,因为上帝热爱秩序,上帝创造了秩序㊂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创造出来的,并因此处于太一的和谐之中 ㊂ 2奥古斯丁在不同的著作中涉及与和谐中秩序相关联的概念有:对称㊁比例㊁尺寸㊁均衡㊁统一㊁秩序㊁重量以及数等㊂在‘论真宗教“和‘论秩序“中,他举出各种例证,如在建筑中门和窗的比例㊁尺度和对称是构成建筑之美的一些要素㊂在诗中适当的音节㊁舞蹈中的节奏运动以及躯体的和谐㊁均衡和统一都会给人以美㊂他进一步由和谐谈到秩序和统一,指出没有一种有序的事物是不美的,统一则是一切美的形式㊂在‘论音乐“中,奥古斯丁指出,声音的合理结合,即可以表现为最简单 1 2 转引自[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7475页㊂[美]凯㊃埃㊃吉尔伯特,[德]赫㊃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80页㊂的算术比例,它比不合理的结合要好㊂美的东西以自身的比例而令人愉快㊂均衡不仅存在于听到的声音之中,而且可以在身体的运动中以及可见的许多形式中都能够找到㊂在这些形式中比起在音乐中,人们习惯上更是以均衡当作美㊂如果没有均衡,即没有几对相同的部分相互对应,也就没有匀称或节奏感㊂在‘论善的性质“一书中,他把事物的完善与它的尺寸㊁外观和秩序联系在一起,认为这三种特性决定了事物的价值,任何包含这三者的事物都是完善的,一个事物含有这三者的程度决定了该事物完善的程度㊂塔塔科维兹说: 奥古斯丁还以另一种方式,即揭示尺寸㊁形式㊁秩序三个概念的联系表达了上述观点㊂这三个特性决定了事物的价值,任何包含这三者的事物都是完善的;这三者的含有程度决定了事物的完善程度;一旦不具备它们,完善便荡然无存㊂在这里,奥古斯丁使用了 完善 一词,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中显然包含了美㊂ 1凌继尧先生在理解奥古斯丁的外观一词时,溯本求源,作了词源义的解读并做出神学美学的评估㊂他说, 外观(S p e c i e s)一词在拉丁文中是多义的,它既指外观的美,又指事物的种属或种型,同时作为知识对象还指事物的形式或本质㊂由此,奥古斯丁的这种三位一体式的界定 尺寸㊁外观和秩序便成为中世纪美学的固有公式之一 ㊂ 2综上,无论就建筑㊁音乐,还是事物完善方面,奥古斯丁在不同的著作中都把它们和谐的统一到秩序上来,这无可置疑地说明美在秩序是他和谐美学思想的基本线索和逻辑起点㊂其次,美在整一㊂美在整一是美在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奥古斯丁对古代美学的继承和超越㊂奥古斯丁说: 在我看来,整一体现了理性的精神㊁真理的本质以及至高之善,而在分裂中我以为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生命的实体和至恶之本性㊂ 3 我们援引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兹一段话就能够较好地加以说明:123 [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1页㊂凌继尧,徐恒醇:‘西方美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510 512页㊂[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任晓晋等译,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76页㊂279 Study of art奥古斯丁从古代美学中继承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涉及下列问题:美存在于什么之中?什么事物是美的?它们为何美?他认为 当事物的各部分彼此相似并处于一种和谐的关联之中 时,它们就是美的㊂换句话说,美存在于和谐㊁适当的比例之中,或是表现在线条㊁色彩㊁音响的各个部分间的关系中㊂如果说我们仅仅能以视觉和听觉来感受美,那是因为其它感觉无法捕捉事物间的联系㊂当事物的各部分处于适当的关系中时,整体的美便产生了㊂由于这一原因,整体通常给人以快感,而它的某一部分如果孤立出来,则不能给人以快感㊂一个人㊁一座雕像㊁一支乐曲或一座建筑的美,不是由其各个组成部分而是由这些部分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㊂各部分的适当的联系产生和谐㊁秩序及整体性,而美正存在于这三者中㊂但是,各部分间怎样的关系才是 适当的 ?是那些具有尺寸的关系㊂而尺寸取决于数㊂奥古斯丁指出,甚至鸟和蜂都按一定的数的关系建窠,而人类尤应有意识地这样做㊂他的典型公式如下: 理智……发现快感仅生于美;而美取决于形状;形状取决于比例;比例又取决于数 ㊂尺寸与数带来了秩序和整体性,因而带来了美㊂ 1透过上述文字,我们不难看出,美存在于事物各部分的适当的联系产生和谐㊁秩序和整体性中㊂各部分通过尺寸和数带来了秩序和整体性,因而带来了美㊂也就是说,数带来整一,美便产生了;反之,美的产生取决于整一,而整一又取决于数㊂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 数的美㊂最后,有关 数的美 的相关讨论,早在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就已经将数的理论置于他哲学的中心位置,并进而提出 美是和谐与比例 的学说㊂毕达哥拉斯的后来信徒们组成毕达哥拉斯派,在他们看来,万物的本原是数,数是非物质的东西,是先于人们的认识的㊂ 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 , 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 ㊂ 宇宙中的万物是依照数的关系排列起来的 ㊂他们认为, 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1 [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1页㊂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1 ㊂毕达哥拉斯是历史上第一位将音乐艺术中声音的和谐以及音阶的高低归因于数的关系的人㊂ 2 他的这一学说后来对奥古斯丁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奥古斯丁也同样认为,艺术依靠数的关系㊂他说:试观天㊁地㊁海,和凡在上发光的,或飞翔的,或游泳的,它们有形体,因为它们都有数目,将数目取去,就没有什么剩下的了,除那为数目之源的他以外,它们之源在哪里呢?它们存在着,只因它们有数目 3 ㊂他还在‘智慧书“中引用了下列的话: 上帝按照一定的尺寸,数与重量排列成万物㊂ 这样,他同时利用了它的两个来源,即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关比例与和谐的观点,它在晚古时期曾被赋予双重意义㊂一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从纯粹量的角度解释它,并由此导致了数的美学;另一方面,后来的斯多噶学派和西塞罗又给它以一种质的解释:他们把美建立在各部分的适当关联上,而这种关联又非数学意义上的㊂美学家吉尔伯特和库恩对奥古斯丁数的美学做出阐释:对圣·奥古斯丁来说,寓多于一中的这个美的形式原则决定了最美的几何形状㊂他认为,等边三角形比不等边三角形美㊂因为不等边三角形包含的相对性少㊂但是,三角形只能根据一般的相等把边与角组合起来,而在正方形中,相等则组合为一些恒等式:即边与边的相等,角与角的相等㊂因此,一般说来,正方形比三角形拥有更多的相等性,所以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正方形比三角形拥有更多的相等性,所以从美学的观点来看,正方形就比三角形更为可取了㊂但是,即使正方形,也有一定的缺陷,即某种程度的不123 ‘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第36页㊂转引自北大哲学系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5页㊂[德]汉斯㊃约阿希姆㊃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吕叔君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77页㊂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第2部第16节㊂转引自阎国忠:‘美是上帝的名字 中世纪神学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87页㊂281 Study of art规则性,因为边不同于角,而且,中心与各角的连接线也不等于中心与各边中腰的连接线㊂因此,具有最高相等性的圆则比其它一切图形都美㊂ 1美学家们在这里针对奥古斯丁比较等边三角形更为不等边三角形美,做了适当的推演,从而得出结论,圆是最美的图形㊂通过这段演绎,我们不难看出毕达哥拉斯派的思想是奥古斯丁的直接来源㊂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兹在考察奥古斯丁数的美的问题时这样讲到:奥古斯丁的观点摇摆于两者之间㊂他的美学主要建立在数的基础上,他对于美的理解,尤其当涉及音乐时,是数学化的㊂他的美学基本概念是相等 时间的相等与数的相等㊂然而有时,他又把美视为各部分间的一种质的联系㊂这种摇摆是可以理解的㊂作为美学家,他倾向于从数的意义上把握美;但作为基督教徒,他不能放弃内在美的观点㊂因此他必须从更广的意义上把握美㊂这一点在两个在其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 节奏与对比中体现的尤为明显㊂ 2另外一个方面,神灵的整一和世间的杂多的这种联系,促成了美的和谐的出现;而人们对这种联系的认识,有时是依据抽象的数学意义,有时是依据较为广泛的意义㊂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影响最深的柏拉图的对话著作是‘蒂迈欧篇“㊂这部著作描述了几何图形的种子 等腰而不等边的直角三角形 是怎样创造世界的㊂同时,这部著作还以精密的数学原理解释了地球与星体的运转㊂由于这篇对话对后来思想界的支配作用,于是便引起了一种对数的近乎魔法性作用的信仰㊂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中,‘蒂迈欧篇“的这种影响,表现为他把数看成是事物的本质,即表现为一种基督教式的毕达哥拉斯学说㊂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数和抽象的形式排列,如果它们在福音的洗礼盘中受了洗礼,那么,它们就成了使世界顺利发展的原则,并最12[美]凯㊃埃㊃吉尔伯特,[德]赫㊃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75页㊂[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2页㊂终把世界变成了与人们的心灵相通的音乐㊂数把现实世界变成了他所是的样子,数还把世界上每一物体变成了它们所是的那种特殊实体㊂数提供了一条拯救人类的途径㊂超越艺术家精神的是寓于智慧之中的永恒的数㊂美和存在物的本质都寓于数中㊂这样,美是形式和谐这一审美原则,就变成了宇宙学㊁宗教活动以及人类思维的原则 1 ㊂奥古斯丁还利用数的和谐解释灵魂归返上帝的规律㊂他问道,渴求在观照 神灵之美 中获得安宁的人的灵魂,怎样归返到它投胎肉体时所离开的那个 唯一精神 呢?他说,至善就是 M o n a s ,或是使人们伴随着性欲和倾轧而来的区分趋于消失的某种精神;恶是 D y a s (即根深蒂固的两重性),或是对 太一 权力的不归顺㊂实现人的灵魂的回归,可以通过认识事物(看到的和听到的)形式之本质来进行,直到最后领悟了形式本身(即纯精神实体)为止㊂ 2美学家朱光潜在其名著‘西方美学史“中追溯奥古斯丁美在整一㊁秩序和数思想的渊源时这样写道:通过柏拉图,圣奥古斯丁还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神秘主义的影响,把数加以绝对化和神秘化㊂现实世界仿佛是由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所以才显出整一,和谐与秩序㊂他说: 数始于一,数以等同和类似而美,数与秩序不可分㊂ 人体的匀称,动物四肢的平衡,乃至地水风火的体积和运动都由数在统辖着㊂美的基本要素也就是数,因为它就是整一㊂他又说: 理智转向眼所见境,转向天和地,见出这世界中悦目的是美,在美里见出图形,在图形里见出尺度,在尺度里见出数 ㊂这种从数量关系上找美的想法,上承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说,下开达㊃芬奇,米琪尔㊃安杰罗以及霍嘉兹诸艺术大师对于美的线形所求出的数量公式,以及费希纳和实验美学派对于美的形象所进行的试验和测量,在美学发展中一直是很有影响的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形式主义㊂ 3123 [美]凯㊃埃㊃吉尔伯特,[德]赫㊃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72 173页㊂[美]凯㊃埃㊃吉尔伯特,[德]赫㊃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174页㊂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25 127页㊂283 Study of art朱先生的这段话能够恰当的说明奥古斯丁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派数学化美学的成果,但他并没有完全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出发,而是吸收了斯多噶学派和西塞罗的观点,把美看作事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㊂从而美的数学化的观念就被大大扩展了㊂结合上述,我们借用奥古斯丁的话得出结论, 身体的和平是各部分处于适当安排的比例中;非理性灵魂的和平是欲望安置适度的宁静;理性灵魂的和平是认识和行动的有序的一致;肉体与灵魂的和平是生命受造物的良好有序的生活与健康;世俗之人与上帝之间的和平是皈依信仰服从永恒律㊂人们之间的和平是心与心的协调一致㊂家庭的和平是共同生活者围绕付出与遵从秩序上的协调一致;天国之城的和平是在欢悦上帝中达到完美有序与完美和谐的共处㊂整个宇宙的和平是秩序的平衡 ㊂ 1二㊁美是适宜美是适宜的观点实际上是奥古斯丁美在秩序思想的补充和证明,我们在这里把它单独提出来讨论是想强调它在奥古斯丁和谐美学中的重要性㊂奥古斯丁给美与适宜作了以下定义, 我把事物本身所拥有的美的特性界定为美,把事物之间相互适宜的精妙关系界定为和谐,而我用以证明这个观点的证据就是有形的物质 2㊂他曾在年轻时写过一本名为‘论美与适宜“的小册子专门探讨了美与适宜的区分以及美是适宜的思想㊂这在他‘忏悔录“中谈到为什么写‘论美与适宜“时可以发现:我观察到一种是事物本身和谐的美,另一种是配合其他事物的适宜,犹如物体的部分适合于整体,或如鞋子适合于双足㊂这些见解在我思想中,在我的心坎酝酿着,我便写了‘论美与适宜“一书㊂ 31 23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V.2,ⅩⅨ1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870页㊂[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任晓晋等译,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76页㊂奥古斯丁:‘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64页㊂转引自北大哲学系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65页㊂美学家们认为, 在对美与适宜的区分中,他不仅肯定了美来自自身的和谐,而且也指出美与功利性效用的适宜之间有质的不同,这就隐含了对美的非功利性质的界定,由此比苏格拉底的美善统一说跨进了一步 ㊂ 1 陆扬先生认为,适宜作为一物对另一物的固然是不无和谐的依附,可见出一种明确的目的性,反之美则被界定为一种以自身特制令人愉悦的存在,两者或可相通,然而毕竟不同㊂至于美的自身特质究竟如何阐释,奥古斯丁很快将会表明,美是在于秩序 2 ㊂美是适宜的观点在他晚年著作中也有所体现,在‘上帝之城“中,他谈到人体美时指出: 因为所有人体的美都取决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和谐,并带有一种亮丽的色泽 ㊂奥古斯丁在抛出美是感性的客观存在之前,对美与适宜作了区分,他认为美是事物各个部分间的适当㊂我们把它理解成美是适宜㊂此外,奥古斯丁在谈论审美经验和丑的问题时,也是建立在美是适宜的前提上的,也从另外一些方面应证着他美是适宜的思想㊂奥古斯丁在讨论审美经验时认为,审美体验的产生依赖于主客体双方㊂在心灵与美的事物间必须有某种和谐与相似,否则心灵将不会为这一美的事物所感动㊂仅有美的事物还不够,我们必须欣赏美,仅因其本身而喜爱它㊂奥古斯丁指出,当我们向某一挚友出示一幅优美而又熟悉的风景画时,我们对它的久已淡漠的感情会突然苏醒,因为我们已把挚友的爱移寓其中,而这一景色的美也将因此重现于我们的面前㊂ 3奥古斯丁对丑的理解从反面说明美是适宜的观念㊂他指出,丑并非某种实在的东西,而只是某种缺陷㊂与以整一㊁秩序㊁和谐㊁形式为其特征的美相反,丑存在于这些特征的缺乏中㊂这种缺乏只可能是部分的,因为一个事物可能不同程度地具备整体性与秩序,却不可能完全没有它们㊂因此,不可123 凌继尧,徐恒醇:‘西方美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510页㊂陆扬:‘西方美学通史 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6页㊂[波]沃拉德斯拉维㊃塔塔科维兹:‘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65页㊂。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摘要】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思想家和神学家,对爱的思考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他认为爱是最高尚的感情,是人类与上帝之间的纽带。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分为自我爱、世俗爱和上帝之爱三个层次,人类应追求上帝之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批判了世俗的物质爱,认为它会使人远离上帝。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强调了对上帝的虔诚和信仰,指引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爱。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世纪的神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之后的基督教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通过对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的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追求真善美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奥古斯丁、爱、思想、生平、定义、层次、种类、追求、上帝、关系、批判、影响1. 引言1.1 奥古斯丁的生平简介奥古斯丁(354-430年)是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家,被广泛认为是基督教早期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罗马帝国的北非地区,父亲是一名罗马地主,母亲则是基督徒。

在年轻时,奥古斯丁曾经是一名罗马帝国的官员,后来转向信仰基督教,并在之后的人生中一直致力于基督教的思想传播和发展。

奥古斯丁的丰富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使他在基督教哲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的著作《忏悔录》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倡导了爱的概念,并将爱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是人类与上帝相连的桥梁。

他强调了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爱,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奥古斯丁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为后世的基督教神学和哲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1.2 奥古斯丁对爱的思考意义奥古斯丁对爱的思考意义体现在他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之中。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是驱使人们行动和追求的动力。

他认为,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对真理和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在他看来,爱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宇宙的运行和人类的生活之中。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考意义还体现在他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解释上。

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

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

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内容提要】教父哲学美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中,既有对古代美学的继承,也有自己的独创;既受制于基督教原则,又有独立于宗教之外的美学思考。

本文通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分析,旨在说明加强中世纪美学研究的必要。

【关键词】中世纪/教父哲学美学/神性美/奥古斯丁中世纪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个比较暗淡的时期,但它仍为人类文明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值得我们探讨的美学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偏见,我们对中世纪美学有欠公允,缺乏深入研究,成为美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教父哲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教父奥古斯丁,是西方基督教美学的创立者,也是基督教时代早期最杰出、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研究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是深入研究中世纪美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奥古斯丁于公元354年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当时北非已入罗马帝国版图,完全在罗马文化笼罩之下,奥古斯丁接受了全面的希腊罗马式教育。

未皈依基督教之前,奥古斯丁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学有相当深刻的研究,当过文学和修辞学教师。

皈依基督教后,他一方面钻研基督教经典,一方面仍继续研究他早年所爱好的柏拉图。

由于处身于旧时代趋于衰亡之际,因而,奥古斯丁能比前辈们更全面地吸取这一时代的经验,汇合它的成就。

在美学上,他继承了古代美学中那些广为传播的、具有代表性的基本观点。

奥古斯丁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属性,它独立于我们而存在,我们观照它,却没有创造它。

这种美的客观性的看法与古代盛行的观点并无二致。

奥古斯丁给一般美所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

给物体美所下的定义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

显然,这种见解是从柏拉图到普罗提诺以来,一个古老的“有机统一”说的延续。

奥古斯丁接受了普罗提诺的“整一”说,但是,他没有采纳后者关于“美在比例对称”的观点,而是接受了毕达哥拉斯派神秘主义的影响,把数加以绝对化和神秘化。

“它们为什么美?”奥古斯丁自问自答道:“是否因为各部分彼此相似,并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个和谐的整体里?”。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2)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2)

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2)浅析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论文篇二初探奥古斯丁和谐美学思想摘要: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是他的神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世纪美术史上达到新的高度。

他关于上帝之美的美学思想与前期学者的美学思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文就奥古斯丁和谐美学的思想形成原因、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初探一下他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奥古斯丁;美学思想;____作者简介:李泓萱,女(1990.7.24-),汉族,籍贯:广西,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01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354-430年),是古希腊罗马最后一位,中世纪第一位美学家,卓越的____神学家,也是西方中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其深邃而博练的思想,对西方历史进程的影响直抵今日。

在他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的变迁。

他一生著作卷跌浩繁,奥古斯丁立足于基督____把上帝当做美的本体,从神学的高度思考美学问题,奥古斯丁继承了拉丁作家的细想诸如“美在次序”、“美在适宜”和“美在上帝”的和谐美学,而“美在和谐”是奥古斯丁神学美学的核心主旨。

涉及到美学的作品主要有《论美与适合》、《忏悔录》、《上帝之城》等,这些作品详尽而全面地叙述了基督____观点,为整个中世纪美学奠定了丰盛的基础。

首先我们通过奥古斯丁的生活背景来了解下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北非离希坡不远的一个名叫塔加斯特(Tagaste)的小镇。

他成长于一个有着复杂信仰的家庭。

父亲是一位财产不多,为人懒散,贪恋世俗但很有地位的异教徒,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而与他父亲不同的是,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__。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奥古斯丁的信仰很混乱,他很迷茫于信什么,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

直到十六岁,他前往迦太基求学,早年因曾接受修辞和文法教育,是摩尼教徒和二元论者,但在公元387年“花园里的奇迹”事件后,便皈依了____,不久后成为非洲希坡的主教以及整个基督____重要人物。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首先,奥古斯丁的爱是一种上帝的爱。

他认为,上帝是全能的、全知的、全善的,上帝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纯粹的、自我充实的爱。

上帝通过创造世界,将他的爱倾注到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身上。

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的爱是无限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过错而消失,不会因为我们的罪孽而减少。

而且,上帝的爱是普遍的,他的爱不仅仅是赐予给他的子民,而是赐予给所有生命。

其次,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私的爱,另一种是无私的爱。

自私的爱是对于自己的奉献和关注,而无条件的爱是对于他人的关怀和奉献。

奥古斯丁认为,自私的爱是一种错误的爱,它会导致痛苦和悲伤;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此外,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爱是有限的,它不能像上帝的爱一样无限。

因此,在奥古斯丁的哲学体系中,人类的爱的最高形式是对上帝的爱。

在上帝面前,所有的爱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只有在对上帝的真正爱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物质财富上。

然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和对上帝的爱。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两种爱上,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此外,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也告诉我们,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关心他人,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人,从而成为一个让别人愉悦的人。

综上所述,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示性。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习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不仅可以从中发现真正的幸福,也可以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存在之美与历验之美——奥古斯丁本体形上美学研究

存在之美与历验之美——奥古斯丁本体形上美学研究
存在之美与历验之美
— —
奥 古 斯 丁本 体 形 上 美 学研 究
徐 龙 飞

要: 奥 古斯 丁一方面汲纳 了古典的 美学原则 , 另一方面也将其与哲 学的终极 问题联 系起 来 , 视
关为表述存在的另一范畴, 并且将上帝概念引入 美学, 使 关学在这样的意义上 不仅具有上 帝 中心论的 品 性, 而且成 为本体 形上 美, 并与古典 的审美学说分庭抗 礼 ; 尽 管此 间世界 有丑 陋、 有恶 , 但是 它毕 竞还是 美的, 这 个美奠基在其 受造性上 , 其 质料性之 美不仅 包含 感官感 觉的审 美在 内, 而且也 是达 于终极 目的 的手段 ; 奥古斯 丁的关是一个集结点 , 在其 中汇集 了神性之 美、 此 间世界之 关, 汇集 了人 的审美和对 美感 的认知 , 甚或 关与丑的纠结 ; 奥古斯 丁的关学不仅是在 古典的精神 中表述 的基督 宗教 哲学品性 的美学 ,
部早期著作 , 当他二十年多之后写作《 忏悔 录》 时, 在他 的藏 书 中已经不 见 了这部 著作 , 这部 奥
古斯 丁青 年 时代 的作 品已经散 佚 了 。尽 管这 部 著作 并 没 有传 承 至 今 , 使 我们 能 够 有 机会 一 卷
在手 , 但 是 我 们依 然 有 可 能性 重 建 它 的 主要论
化、 属 于罗马 的 文化 ; 当然 , 尽 管 他还 依 然 从 古
典 的精 神 中摄 取 丰 富 的思 想 , 但 是 他 已经 由此 而 创设新 的精 神 内涵 了。
拉 图 和布 洛 丁 , 他 也 写作 出一部 专 门探 讨美 学 问题 的著 作 , 这 部题 为 “ D e p u l c h r o e t a p t o ” 的美 学著 作 , 还 是在 他皈依 基督 宗教之前 写作 的 , 大

中世纪vs奥古斯丁美学思想

中世纪vs奥古斯丁美学思想

中世纪美学何谓Middle or Medieval ages欧洲中世纪起于 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止于15世纪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在1000连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以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此当做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冲击。

方济各(1181~1226)说,上帝派他来踏平红尘的美,目的是要令人知道美都来自上帝。

A.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差不多对人世间所有的艺术,都加以谴责,并说那些把荷马所写的神和罗马剧本所写的神当做表率来歌颂的人,都应当下地狱。

托马斯·阿奎那和其他一些中世纪的神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敌视人世间的美和艺术。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有以下特点:①以上帝的名义来讲美。

依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只有上帝的美才是真实的。

上帝自己是美的,而他所制造的各类对象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是美的;现实世界的美,是上帝作为万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形象反映到他的作品中的结果。

传奇为狄奥尼修斯 -阿里奥帕吉特所写的《论神的名字》,把美看成是神的一个名字,以为美是神的一种属性。

②反对艺术,事实上却又承认了艺术的存在。

中世纪继承了柏拉图关于艺术的谴责,以为艺术是一种欺骗,挑动情感。

可是奥古斯丁说,艺术欺骗的目的在于求真。

镜子中的人像唯其是不真实的,因此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映象;情感也不能一概否定,为了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说服力,需要激发情感,象夸张、隐喻之类的东西,是能够许诺的。

③重视形式。

形式来自上帝。

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份的匀称加上色彩的悦目”。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也说,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确实是丑的;第二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鲜明的颜色是公认的美。

④美是有品级的。

柏拉图给美划分过品级,新柏拉图学派加倍重视美的品级。

他们从物质感性的美,一层层引向道德性的内在的美,以至达到最高的上帝的美。

越是物质的就越低级;越是精神的就越高级。

浅论圣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美学思想

浅论圣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美学思想

浅论圣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美学思想作者:蒋敏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38期摘要: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美学家。

他后期提出了基督教美学思想。

本文在此浅析他将绝对美和上帝联系的理论,并分析这一思想的社会、历史因素。

再由此分析他的形式论、他对丑的重视等等思想,指出他的思想是承接了古希腊先贤,而又和基督教神学发生紧密关系的新思想。

关键词:圣奥古斯丁基督教美学上帝和谐圣奥古斯丁被称为希腊罗马时期的最后一位美学家,及中世纪的第一位美学家。

本文在此论述他后期基督教美学思想,而暂略过其早期的“形式论”等美学思想。

圣奥古斯丁在美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最早将绝对美同上帝联系在一起。

在他的这一理论中,不难看见他对于普洛丁新柏拉图主义,乃至柏拉图本人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创造。

普洛丁将美分成三等:理智美、灵魂美、感官知觉美。

圣奥古斯丁同样将美分为了近似的三等。

圣奥古斯丁把最高的美归结为上帝,他认为美学问题不在于什么是美,而在于美的根源。

毫无疑问,他将上帝作为了美的根源,他认为物质表现的美,即是它们对于反映上帝“和谐”作出的努力,而这种美相对上帝而言终歸是丑的。

这一观点类似于普洛丁,但却改变了普洛丁把理智美归结于希腊诸神和心智的观点。

普洛丁把理智美归结于希腊诸神的原因,是由于他认为理智美这种最高级、纯粹的境界,不是常人可以造就的,它的源头必然是来自于超乎人类的地方。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突出神的存在,而是仅仅给理智美的来源提供一个回答。

所以,普洛丁同时也不反对人的心智可以创造理智美的说法。

但圣奥古斯丁不同,他的美学思想直接来源于他对于基督教的笃信。

他不是由现象来研究其源头所在,而是认定了上帝这个源头的存在,从而根据上帝来判断各种美学现象的性质应当是怎样的。

从物质表现上帝这一点来看,圣奥古斯丁的这一学说明显有更深的由来。

它直接脱胎于柏拉图的“理式说”。

柏拉图同样有自己的美学三层论:理式、现实、艺术。

柏拉图认为现实模仿理式而不得,艺术模仿现实而不得,故此艺术模仿理式却只能得其毫末。

西方古典美学

西方古典美学

西方古典美学一、关于本课“西方文论”课严格来说,应该叫做“西方文艺美学” 。

“西方文论”是指从古希腊罗马到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思想。

西方古典文论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神学美学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启蒙运动时期、德国古典美学时期。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莱辛:《拉奥孔:论诗与画的界限》,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二、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文学艺术问题,实际上常常是对古人所思考与阐释的问题的一种重新思考。

以古为鉴,我们也许可以获得阐释今天的文学艺术问题的更好的方式与能力。

古典理论家对于文学艺术问题的审美思考,总是体现着他们坚定的信念与理想,总是体现着他们密切关注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致力于文艺在真、善、美向度上的提升、以此实现文艺对于人性的合理发展与社会的合理构建的重要作用的强烈愿望。

深刻的思想毕竟比精明的方法重要。

第一讲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亚、北非、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

约公元前11世纪—9世纪:荷马时代。

公元前6世纪—4世纪:希腊城邦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出现了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三大雕塑家米隆、菲迪亚斯和波利克里托斯。

伟大的哲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生活在这一时期。

公元前146年,希腊本土被并入罗马版图,其独立的历史发展暂告中断。

雅思贝斯:轴心时代时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

标志: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

“终极关怀的觉醒”: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浅谈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摘要】: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几篇奥古斯丁相关文章的研读,阐述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要旨以及其对中世纪美学发展进程的影响。

【关键词】:奥古斯丁综述美学思想神学奥古斯丁,也叫圣·奥古斯丁,由于其在基督神学上做出的卓越贡献,所以被冠以“圣”字。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初期西方基督教神学的主要代表,号称“教会之父”。

对奥古斯丁的评价,我最喜欢这样一说,“由于他具有把握各种美学难题的非凡能力和更为独特的兴趣,他建立了希腊教父们所难以企及的、更加完备的基督教美学”①。

一、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的微述评对奥古斯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其著作研究所体现出来的。

根据相关论文成果展示,在国外研究最多的著作是《忏悔录》《上帝之城》,约占研究总数的15%;其次是对于《布道集》和《书信集》的研究,占了7%;而对《论三位一体》《基督教教义》以及《约翰福音评注》和《诗篇评注》的研究,约占了8%之多②。

而奥古斯丁对美学思想的研究则是穿插在各大著作之中。

国内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研究虽比国外,但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启发。

主要的研究著作如下(本人能说所到并阅读过的):(1)张旭,《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2)刘彦顺,《论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三期。

(3)杨晓莲,《论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郭玉生,薛永武,《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齐鲁学刊》,2004年第二期。

(5)李卫华,《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美学思想》,《文化》,2011.04.49。

(6)乔焕江,《奥古斯丁神学美学思想刍议》,《北方论丛》,2006.5。

(7)马新龙,《奥古斯丁研究现状述评》,《中外文艺》(文学漫谈)。

奥古斯丁对美的分类

奥古斯丁对美的分类

奥古斯丁对美的分类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奥古斯丁对美的分类呀。

奥古斯丁这家伙,把美分成了好几种呢,就好像咱生活里的各种美好事物一样。

你想想看,咱平时看到漂亮的花花草草,那是不是一种美呀?这就好比奥古斯丁说的自然美。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大画家,随便挥洒几笔,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

那山川河流、蓝天白云,哎呀,真的是美不胜收啊!还有一种美呢,叫度量美。

这就好像是咱做事情要有个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就像做饭放盐一样,放多了咸得慌,放少了没味道,得恰到好处才行。

这度量美啊,在生活中可太重要啦,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做事,都得把握好那个度呢。

再有就是道德美啦。

这就像是一个人的心地善良、正直诚实,这种美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咱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吧,他们也许长得不是特别出众,但是他们的善良和正直让人觉得特别美,特别温暖。

这道德美啊,可比外表的美更能打动人心呢。

你说这奥古斯丁是不是很厉害,能把美分得这么清楚。

咱平时可能都没意识到,原来美有这么多种呢。

就好比咱每天都吃饭,但可能从来没仔细想过米饭是怎么来的一样。

想想看,要是咱的生活中只有一种美,那该多单调啊!就像只有一种颜色的画,那多没意思呀。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美,咱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就像一个大花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

咱在生活中可得多留意这些美呀,别老是匆匆忙忙的,错过了身边的美好。

看到漂亮的风景就停下来欣赏欣赏,遇到善良的人就多和他们相处相处。

别小看这些美哦,它们能给咱带来很多快乐和温暖呢。

咱也得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呀,不只是外表美,更要追求那内在的美。

多做点好事,让自己的道德美闪闪发光。

做事的时候也把握好度,让自己拥有那度量美。

这样咱不就成了一个真正美丽的人了嘛!所以说啊,奥古斯丁对美的分类真的是太有意思啦,也太有道理啦!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让这些美在咱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美学思想比较分析

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美学思想比较分析

作者: 李淑云;金乃茹;戴玉竹
作者机构: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出版物刊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59-60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奥古斯丁;阿奎那;审美经验;艺术论
摘要:从审美经验和艺术观点两个角度比较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美学思想。

奥古斯丁区分美感和快感,强调审美体验是虔诚心灵认识上帝的一种方式,审美过程是一种内省直觉的心理过程。

奥古斯丁一方面指责世俗艺术,另一方面要求艺术为信仰服务。

阿奎那指出只有人类具有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美感是最高层次的快感,具有不假思索、无需推理等审美直接性特点。

阿奎那对艺术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维护,尖锐批判艺术道德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摘要】:奥古斯丁是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几篇奥古斯丁相关文章的研读,阐述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要旨以及其对中世纪美学发展进程的影响。

【关键词】:奥古斯丁综述美学思想神学
奥古斯丁,也叫圣·奥古斯丁,由于其在基督神学上做出的卓越贡献,所以被冠以“圣”字。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初期西方基督教神学的主要代表,号称“教会之父”。

对奥古斯丁的评价,我最喜欢这样一说,“由于他具有把握各种美学难题的非凡能力和更为独特的兴趣,他建立了希腊教父们所难以企及的、更加完备的基督教美学”①。

一、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的微述评
对奥古斯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其著作研究所体现出来的。

根据相关论文成果展示,在国外研究最多的著作是《忏悔录》《上帝之城》,约占研究总数的15%;其次是对于《布道集》和《书信集》的研究,占了7%;而对《论三位一体》《基督教教义》以及《约翰福音评注》和《诗篇评注》的研究,约占了8%之多②。

而奥古斯丁对美学思想的研究则是穿插在各大著作之中。

国内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研究虽比国外,但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启发。

主要的研究著作如下(本人能说所到并阅读过的):
(1)张旭,《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2)刘彦顺,《论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三期。

(3)杨晓莲,《论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郭玉生,薛永武,《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齐鲁学刊》,2004年第二期。

(5)李卫华,《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美学思想》,《文化》,2011.04.49。

(6)乔焕江,《奥古斯丁神学美学思想刍议》,《北方论丛》,2006.5。

(7)马新龙,《奥古斯丁研究现状述评》,《中外文艺》(文学漫谈)。

(8)朱朝辉,《理性与信仰的交汇—浅析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理论学刊》,1997年第二期。

(9)周伟池,《现代奥古斯丁研究》,《现代哲学》,2005.3。

二、奥古斯丁眼里的美
美的本质
何谓美者?在奥古斯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解释。

在他早期的论著《论美与适宜》中,区分了美与适宜,把事物本身的和谐称之为美,事物之间的和谐叫适宜③;而在皈依基督教之后,则认为上帝才是美的本体。

正如《忏悔录》中自述道:“天主是美善的,天主的美善远远超越受造之物”。

换言之,上帝即是美的永恒本质。

上帝是美的本质毋庸置疑,这是没在信仰中的抽象本质,将它物化可以用一个字表达—数。

奥古斯丁的影响表现为他把数看成是事物的本质,即基督教式的毕达哥拉斯学说。

数把现实世界变成了它所是的样子,把世界上每一物体变成了它们所是的那种特殊实体。

数提供了一条拯救人类的途径,提供了一条理性认识的途径。

超越艺术家精神的是寓于智慧之中的永恒的数,美和存在物的本质都寓于数中。

奥古斯丁正是通过柏拉图而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神秘主义的影响,并将基督教化,把数加以绝对化和神秘化,作为美的基质。

在他看来,数不仅体现为上帝创世的一个基本原则,而且是一切形式和美的根本所在。

它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帝按数学原则来创造万物;第二,一切形式和美都应归之于数,数是一切形式和美的根本所在;第三,艺术作品的形式与美也来自于数。

在三点在此不多做论述。

美的绝对性与丑的相对性
奥古斯丁认为一般美是“整一”或“和谐”,则物体美是“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得当,加上色彩的赏心悦目”④。

观察大地与天空,可以发现快感仅生于美,而美取决于形状,形状取决于比例,比例又取决于数。

“数以其相等和相似而为美,一切事物之形成初皆有赖于与数相等与相似之形式、有赖于这种形式美之硕果,借最宝贵之爱,自一而始,一一相加,增殖不已”⑤。

在世界上,美是悦目的,在美中形象是悦目的,在形象中量度是悦目的,在量度中数是悦目的。

于是,奥古斯丁教育人们说:要使自己超凡脱俗,就是意味着要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形式。

奥古斯丁认为事物的美、世界的美,只是一种低级的美,次要的美,还有一种更高级的美,即天主的美,上帝的美。

上帝的美是一切事物美的根源。

事物是杂多的,上帝只有一个,上帝创造世界时,把它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了万物,事物之所以美,就因为在它的杂多之中包含了上帝的统一和完整,构成了寓多于一的
匀称、秩序与和谐,而物体的匀称、秩序、和谐之所以是美的,就在于和谐是世俗世界所可能达到的“最象上帝”的那种统一性。

物体不是从上帝那里类比到了比例的协调,而是上帝本身就是美,他自身并不因比例协调而美。

上帝是绝对的美,即美的绝对性体现在上帝。

在美的绝对永恒性,相对的是“丑”。

奥古斯丁关于“丑”有独树一帜的论述,他的“丑”论实际上是神正论在美学中的应用。

它的依据是在于一种先验的宗教假设。

奥古斯丁肯定世界的美。

它植根于宗教的信仰:上帝绝对的美,决定了世界必须是美的。

万物皆为上帝所创造,都从上帝那里得到形式和光辉,所以就没有绝对的丑。

丑仅仅是相对的残缺而已。

事物的构成本身决定了,应该在相互联系中观察事物,只有把各事物放到它们本来的环境中,才能正确地评价它们。

奥古斯丁认为,“一个人如果象一座雕像似地被安置在一座极其宏伟美丽的建筑里,他难以领略他仅仅作为其一部分的这一建筑的美。

队列中的一名士兵同样无从知晓整个军队的布置”⑥。

因而,没有合拍的心灵,只能看到各个孤立的不同部分,见不出整体及其和谐,就会觉得某些部分丑,甚至全体都丑。

“丑”的产生主要地归之于观察者的眼睛未经训练,而不是归之于事物的本质。

“丑”是相对的,为了映衬美的绝对,那么“丑”必须存在。

孤立地看是丑,但在整体中却由反衬而烘托出整体的美。

一切事物的美都来源于差异性和多样性。

丑恶的存在并不影响到上帝绝对的美善,而毋宁说它们的存在是与人的理智相关的范畴。

在上帝创造的世界里,善恶美丑各在自己的位置上显示出整体的协调和美。

在艺术创作中,丑也就应当完全可以找到自己存身的位置。

因而,丑是必需的,丑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丑在美学中就是一种积极的范畴。

奥古斯丁在《论善的性质》中指出:“在一切事物中,卑微之物在与宏伟之物对照中得到的乃是相反的称谓。

例如,由于人类的形体美高于猿的美,因而与之相对,猿的美便被称为丑。

这使头脑简单的人生出误解,认为善属于前者,而恶属于后者。

他们看不到猿的形体中的恰如其分的和谐、左右器官的对称、各部分的协调、自卫的能力以及不胜枚举的其他品质”⑦。

奥古斯丁如此就用绝对的美善消解了美丑的相对性。

三、我心中奥古斯丁的美学
我觉得奥古斯丁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他早期纵身酒色,放荡不羁而又特立独。

他早在17 岁的时候便与一个女人同居(大约13 年之久),并生下一个儿子。

他的母亲多次劝导他也不起效果。

直到30岁前后来米兰受到安布罗西厄
斯主教的引导,加入基督教,才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

人的思想是由环境造成,奥古斯丁亦不例外,因而他的美学也是矛盾的集合体,庆幸的是他将这个矛盾融合的浑然天成。

在他的美学思想中,“理性”与“信仰”则是最突出的矛盾。

“理性”来源于内心理智的思考,是脱离于基督教乃至于神学的东西。

理性的美则是客观存在与这个世界上的书屋的美。

与“理性”相对的是“信仰”。

“信仰”是观念的集合,是人们心中所崇拜的神。

作为基督教徒的奥古斯丁,上帝是他的信仰,那么奥古斯丁的信仰美则深深地打上了基督教神学的烙印。

二者本是水火不相容,但理性和信仰在奥古斯丁处首次得到了交融汇合。

奥古斯丁巧妙地既坚持了信仰,又不放弃理性,而且能用理性来为信仰作辩护和解释。

所以在他的影响下,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尽管将信仰超出理性之上,但理性的地位一直还算是毋庸置疑的⑧。

【参考文献】
①、③杨晓莲,《论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②马新龙,《奥古斯丁研究现状述评》,《中外文艺》(文学漫谈)。

④、⑦张旭,《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⑤沃拉德斯拉维·塔塔科维兹著:《中世纪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转自张旭,《试析奥古斯丁美学思想》,《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⑥乔焕江,《奥古斯丁神学美学思想刍议》,《北方论丛》,2006.5。

⑧朱朝辉,《理性与信仰的交汇—浅析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理论学刊》,1997年第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