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分析目的:探究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
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94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均得以明显的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病情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而无症状心衰就是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的症状,与心力衰竭症状一致,但是却没有心力衰竭的典型性症状,比如呼吸困难、胸闷、心肌缺血等,很可能在临床上被忽略,使得无症状心衰危险性增加,成为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无症状心衰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将心衰进展延缓,避免成为有症状心衰的关键[1]。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4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94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35例,女12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6岁,平均(61.5±4.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平均(5.6±3.8)年;体重最轻43 kg,最重77 kg,平均(63.3±4.6)kg;高血压患者13例,糖尿病患者9例,血脂异常患者8例,有家族史7例,吸烟史10例。试验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77岁,平均(61.6±4.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平均(5.5±3.6)年;体重最轻44 kg,最重76 kg,平均(63.1±4.5)kg;高血压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10例,血脂异常患者8例,有家族史7例,吸烟史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利尿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2];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口服,2次/d,10 mg/次,治疗为
期1年,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的NT-pro BNP,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2 ml,将抗凝剂管置于冰水中,放入血液,离心10 min,
3000 r/min[3]。分离血浆后,将其在冰箱中放置,温度为零下80 ℃。
NT-pro BNP测定应用ELISA法进行。测定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取患者左侧卧位,应用超声进行诊断,设置1.0~3.0 MHz的探头频率,扫描速度为100 mm/s,对心电图进行记录,联机测量超声指标,测量的指标为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4]。应用Simpson法对LVEF(左心射血分数)进行测定。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血浆NT-pro 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分别为发热和食欲不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而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3例,分别为发热、食欲不振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就会发生心力衰竭,没有较好的预后效果,死亡率在近些年来并没有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减轻,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心力衰竭无症状的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且会出现心功能障碍,存在这两种症状后,如果发展为心力衰竭,很难控制病情,将患者的寿命缩短[5]。近些年来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诊疗,降低其发展为心力衰竭的概率。
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对血脂可以进行调节,其作用为心肌重构、对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同时有抗氧化应激作用[6]。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他汀类药物,对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应用效果也值得肯定,可调节炎性反应,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有关系,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浆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对神经分泌过度有控制作用,抑制心室重构,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对交感神经张力有调节作用,可将心力衰竭死亡率降低[7]。心力衰竭无症状患者一般会有高氧化应激状态,对自由基产生有抑制作用,对氧化应激有抵抗作用,同时其调脂功能可将斑块消除,使其处于稳定的状态,可将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8]。本研究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选择94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及血浆NT-pro BNP水平均得以明显改善,而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效果显著,不但可将LVEDD、LVESD、LVEF心脏超声指标改善,而且可改善血浆NT-pro BNP水平,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苏红燕.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7):46-48.
[2]朱继红,汪砚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82-1584.
[3]艾民,张清华,颜昌福,等.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和MMP-9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105-107.
[4]周鑫,向定成,张金霞,等.术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5,23(9):490-493.
[5]赵东明,杨萍,杨杰,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O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