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经济引擎一直轰鸣,保持了9%的持续增长势头。

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的逐渐消耗,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以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这些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头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阐述这些因素给中国经济造成哪些不利的影响,并且探讨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保证在将来的若干年中中国经济能像过去三十年那样又好又快发展。

1978年11月,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在三十年来以9%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瞩目。

中国在经济领域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有可能超过德国。

中国如今持有的外汇储备达到了两万多亿美元,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头衔已经非中国莫属,还有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抛锚过的中国经济快车,历经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前后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被金融海啸波及的悲惨境遇下,中国经济却冲破了各种金融的惊涛骇浪,没有收到严重的冲击。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话题,它不仅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讨论和研究的焦点,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使他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了另一种选择,即中国模式。

然而,笼罩在中国经济上面的这些光鲜的外表就是中国经济的本来面目吗?中国经济的真正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虽然一再强调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中平均以9%的速度增长,但这是一个平均的数字,是过去三十年的平均水平,抛开这个平均研究中国经济,发现其在短时间也曾经出现过波动,这种波动呈现周期性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波动呈现振幅缩小、趋于稳定的态势。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标签: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解决对策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开始向房地产、消费等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将继续降温。

鉴于国内外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愈加明显。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被摆在突出位置,并被反复强调。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巨额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

如果哪一天储蓄率下降,背负着纵多不良资产的我国金融体系就会出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银行的问题将会波及整个中国经济,所以高储蓄产生的“囚徒困境”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过热向平稳水平回归的整期,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一、银行高储蓄率的解决对策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最根本、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近日,由于金融风暴肆虐全球,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开始加剧,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安排了约4万亿元的投资。

这4万亿元中,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制度建设两方面,这些投资也会带动其他行业和一些地方的投资。

国家的这些举措,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中国的高储蓄来了一次“消肿”。

不得不说,这次金融危机为我国解决高储蓄问题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目前的高储蓄率,反应出中国人民对生活的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主要存在于养老、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影响

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影响

辅修金融学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名:***学号: *********** 学院(系):文化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广告学指导教师:王苹老师2013年5月中文摘要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

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

本文将会简要分析我国高存储率对于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于如何提高消费能力以及降低储蓄率进行简单探究以及建议。

关键词:储蓄率利息消费能力:正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上世纪80 点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 %左右;90 年代末,上升到40 %以上;2006 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 % ,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 年年底,我国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48. 6 %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重35.3 % ,政府消费占比为13. 3 % ,国民总储蓄率达到51.4 %。

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

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着。

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

储蓄率与经济发展

储蓄率与经济发展

储蓄率与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学中,储蓄率是指个人或机构收入中留下来的未花费部分。

储蓄率是一种反映居民消费观念和储蓄行为的指标,也是描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储蓄率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进而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储蓄率的重要性、储蓄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储蓄率的提高等方面来探讨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储蓄率的重要性储蓄率是一个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率越高,证明人们金融意识普及程度较高,民众消费能力增强,居民收入增加等等原因,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储蓄率低下反映了民众普遍通货膨胀感较强,居民消费水平偏低,整体经济不够活跃等等情况,这将直接限制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储蓄率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

例如,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储蓄率高达30%以上,虽然民间负债较少,但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工业化程度也显著提升。

同时,由于储蓄率高,日本在积累商品、资金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地位,更多投入到挑战国际市场、避免外汇波动中去了。

因此,储蓄率不仅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尺度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也为一个人或家庭积累财富、保障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储蓄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储蓄率的提高与消费观念、收入水平、政策环境等密不可分。

其中,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储蓄行为,收入越高,储蓄率通常也就越高。

而在一些发展中的经济体中,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家庭一旦面临急需成本,便无法有所作为。

此外,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将反过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率的提高,因为人们在收入水平提高后,有更多闲余资金将投入到生产和储蓄之中,而非消费。

2.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些中国人习惯通过储蓄来添置大宗消费品,例如:房子、车等贵重消费品。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储蓄率,作为衡量居民个人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出居民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与信心,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的主题展开探讨,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储蓄率提高的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居民储蓄率的定义和意义。

简单来说,储蓄率是指人们在收入中存储的比例。

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可以看作是居民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期。

当居民预期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不稳定或存在不确定性时,他们更倾向于储蓄,以作为应对风险和困难的准备。

因此,储蓄率的提高可能意味着居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或不确定。

那么,为什么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下历史新高呢?存在哪些因素对储蓄率的提高产生了影响?首先,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居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这些因素都会对居民的经济预期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降低消费支出,增加储蓄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困难。

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使得居民更加谨慎,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收入存储起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风险。

其次,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对居民储蓄率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3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加大,投资者面临较高的风险。

相比于投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储蓄,以稳固和保值自己的资产。

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使得居民对风险的容忍度降低,储蓄因为其相对低风险的属性成为他们理想的选择。

此外,政策调控也是储蓄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对于居民储蓄的政策引导以及各项储蓄资金的税收与利率优惠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策的引导性作用能够提高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国债或者设立各种金融储蓄工具,以提高居民储蓄的便捷性和收益性。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以及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功不可没,本文将对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对经济的发展做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其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策略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8671亿美元,比1978年的只有206亿美元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16.6%,而货物出口总额达到了20487亿美元,增长209倍,年均增长17.0%,目前位居世界第一位。

在就业方面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加到76704万人,年均增加1075万人。

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事业,科技发展以及公共卫生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而在扶贫工作上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于如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改革开放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其次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对于内部,我国丰富的劳动资源以及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都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常年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更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保障。

本文将就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的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居高不下的储蓄和投资是如何带动经济发展的,而它又是如何产生了消极的效果。

二、消费,储蓄和投资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何将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我们或者可以将其用于消费,当然我们也可以继续用它来投资以扩大再生产,而这就注定了消费和投资注定是两个矛盾体。

高储蓄率经济的优势和限制

高储蓄率经济的优势和限制

高储蓄率经济的优势和限制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中留下的剩余部分,经过储蓄、投资后形成的可用资本总额。

高储蓄率经济是指储蓄率在国家总经济中所占比例比较高的一种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限制。

下面我们来谈谈高储蓄率经济的优势和限制。

优势一:快速储蓄推动经济增长高储蓄率经济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快速储蓄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由于储蓄率高,企业和个人可以生产和投资更多的货物和服务,并且大规模地出售它们,使得经济增长更为迅速和稳健。

当然,这样的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但从总体来看,高储蓄率经济在短时间内可以让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

优势二:能够增加国家的生产力高储蓄率经济的第二个优势是能够增加国家的生产力。

由于储蓄率高,个人和企业可以将资金投入到生产和技术研发上,从而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

当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越高,它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就会越好,市场影响力也就越大。

于是,这个国家就可以用它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贸易。

优势三:稳步增加金融储备高储蓄率经济的第三个优势是稳步增加金融储备。

由于储蓄率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更多的资金支配,使他们能够提供更多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此外,高储蓄率还能够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使得它在经济危机来临时能够抵御风险。

限制一:限制了消费高储蓄率经济的限制之一是使消费受到限制。

由于储蓄率高,人们减少了花费直接归于储蓄,导致消费相对较少。

一旦消费下降,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这也会导致企业一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限制二:易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高储蓄率经济的另一个限制是易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旦经济出现断裂,它将严重影响金融储备的稳步增长。

由于储蓄率高,企业和个人在出现经济危机时也会更紧缩,这会促使经济陷入衰退,加重危机。

限制三:对雇佣和福利方面的影响高储蓄率经济的另一个限制是对雇佣和福利方面的影响。

储蓄率过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实证分析

储蓄率过高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及实证分析
储蓄 率连年上升 ,且居高不下 。
和储蓄都在增长 ,但 投资增 长的规模会远远 落后 于储 蓄增长 的规模 。 自从20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 08
发 以来 ,扩 大内需 已经成为我 国经济发展 的大方
向 ,而 居 高 不 下 的 巨 额 储 蓄无 疑 给 此 目标 的达 成
由表 1 以清楚地 看 出 , 自20 年 以来 ,我 可 05 国储 蓄率逐年升高 ,储蓄额在 国 内生产 总值 中所 占的 比重有时甚 至超过 了5 %,这 个数值 明显高 0
析 了高储蓄 率对我 国经济的不利 影响 ,并 对影响我 国居 民储 蓄 率的 因素进行 了实证分析 ,最后提 出相应的
【 键 词】 关 储蓄率 ;影响 ;实证 分析 ;对策 【 作者简介 】 张朝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向 :西方 经济 学。


我 国居 民储 蓄 的 现 状 与 模 型 分 析
长有 利于投资 的增加 ,但我 国 目前 的情况 是 ,储 蓄率居高不下 ,消费大大减少 ,而消费 的不 足又 直 接限制 了进一 步的投资。长期 来看 ,虽然投 资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人 民生 活 水平 不 断 提 高 ,个人 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再加上受 到未来
不确 定性 预期等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导致我 国居 民
加 剧 了我 国 与 别 国 的贸 易 摩 擦 。 温 总 理 在 2 1年 01
投资来源 于储蓄 ,所 以一般来说 ,储蓄 的增
《 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指 出 ,要逐 步改善 贸易不 平 衡 状 况 ,妥 善 处 理 贸 易 摩
擦 , 也 体 现 了 政 府 对 这 一
4 . 71 4 . 93 5. 05 5 . 16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成因及其对策探讨摘要:我国居民储蓄的高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这一现实问题出发,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的现状和成因行了剖析,进而提出储蓄分流的途径和对策,以提高储蓄的使用效率,增强其内在稳定性。

关键词:居民储蓄,收入差距,消费,理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储蓄总体上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现状自从1992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猛,年均增长21%以上。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6万亿元。

从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储蓄余额相对较小,增长也比较缓慢,只有个别年份增长率超过两位数。

从1979年到1991年,是我国居民储蓄余额持续增长阶段,年均增长率超过30%。

第三阶段是1992年至今的居民储蓄总量高速增长阶段。

二、居民高储蓄的成因1、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按照凯恩斯的储蓄理论,居民的储蓄和收入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问题,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从133.6元增长到2936.4元,增长了近22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增加到9421.6,增长了27倍多。

正是由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刺激了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

2、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确存在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的现象。

但是,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早期在实现工业化阶段和我国现在非常相似。

日本经济在1952-1973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也是日本工业化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平均储蓄率为34%,而资本形成率为33.48%。

而韩国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阶段是从1962年到1992 年。

储蓄对经济的影响

储蓄对经济的影响

储蓄对经济的影响储蓄作为个人或企业的一种理财方式,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储蓄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个人或企业层面,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经济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储蓄对经济的影响。

一、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储蓄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可以让他们在未来有更多的经济储备,应对生活中的紧急情况。

此外,如果个人经济状况良好,他们可以储蓄更多的钱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比如购买房产、投资等。

对于企业而言,储蓄可以让他们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更多的资金来应对危机。

另外,储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风险投资资本,投入更多的研发、生产等方面,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对银行的影响储蓄是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银行通过接受个人和企业的储蓄,获取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投资等活动,从而提高收益。

一旦储蓄量增加,银行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取得储蓄所得资金的作用,为社会提供相应的贷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储蓄还是银行的稳定性来源,它可以帮助银行分散风险,为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保障。

三、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储蓄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方面,储蓄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当个人和企业开始储蓄,银行和其他机构可以从储蓄中获取资本,进而对其他企业和个人进行贷款,促进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较高,那么银行拥有更多的资本,可以开始提供更多的贷款和投资,从而驱动经济增长。

此外,高储蓄率还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保持国家财政的稳定性。

总之,储蓄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是对于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经济系统来说,储蓄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财方法和资金来源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发展储蓄文化,提高储蓄意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一、我国居民储蓄的意义及现状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现阶段,我国的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表1可看出,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

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呈增长势头。

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

到了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

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

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作为高储蓄率国家之一,我国储蓄率的高位固守,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1.文化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观念,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节约。

传统的家庭家长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以便在将来的生活中不至于一贫如洗。

同时,中国的文化信仰中,预防未雨绸缪的思想流淌在人们心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储蓄的传统思想。

2.消费观念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消费者倾向于在购买时注重性价比,尽可能精打细算,也因此崇尚买菜、做饭、在家聚会这样的传统活动,减少外出消费。

在节俭的同时,这种消费观念也促进了储蓄率的上升。

3.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时间并不久,大多数老年人仍然需要靠自己的子女支持生活,因此,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储蓄自然成为社会习惯和必经之途。

二、中国储蓄率的影响1.带来了贸易顺差高储蓄率意味着个人消费能力的下降,企业进而转向外部市场,以满足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实现的高回报需求。

中国企业大量出口成功,带来了贸易顺差的多利。

2.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于中国国内的投资空间十分有限,大量的储蓄资金不能被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因此,它们被投资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如降低全球利率及债务成本等。

3.影响国内经济的结构问题中国储蓄率的提高也同样带来了结构问题。

由于储蓄率过高,内部消费动力不足,致使出口依赖过度,形成过度出口的制约。

同时,消费不足也意味着减少对劳动力和资源的需求,容易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4.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过高的储蓄率是经济发展成熟度不足的反映。

因为发达经济体,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储蓄速度会放缓,向消费转移。

因此,过高的储蓄率表明了中国的消费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欠缺。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储蓄率成为经济学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储蓄率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储蓄总额与国民收入之比。

它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储蓄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论述。

首先,储蓄率对宏观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高储蓄率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积累,可用于投资和生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储蓄率较高,这使得中国能够积累大量资金,并以此为基础,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相反,低储蓄率会减少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限制经济增长。

一些发展中国家储蓄率低下,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缓慢,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其次,储蓄率对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和家庭的储蓄率决定着他们的投资能力和财务安全。

一个储蓄率较高的个体或家庭,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提升自身的经济状况。

而低储蓄率意味着个人或家庭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无法应对,给财务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提高个人和家庭的储蓄率,有助于促进个体和家庭的经济增长,提升他们的福祉。

然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

在某些情况下,高储蓄率可能导致不合理的资金配置和资源浪费。

例如,一些国家的居民倾向于将大部分储蓄放在银行存款中,而不是通过投资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这样的情况会导致资金闲置,限制了资本流动和创新,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潜力。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合理引导和利用储蓄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除了宏观层面的影响外,储蓄率也对个人和家庭的投资选择产生着影响。

一个国家的储蓄率高,意味着个人和家庭具有更多的储蓄资金,他们会更倾向于进行投资,并选择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如买房、买车等。

相反,储蓄率低的国家,个人和家庭的信心较低,很难选择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

因此,储蓄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的增长潜力,也会对个体投资和消费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储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储蓄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个人储蓄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实践中往往呈现出正向关系,即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越快。

首先,储蓄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储蓄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一个国家的储蓄率较高时,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高储蓄率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使得资本市场更加活跃,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的有效配置,推动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储蓄率的提高可以改善金融环境。

储蓄率的提高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增加,进而使得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的贷款,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的进行。

较高的储蓄率也意味着较少的资金依赖于外部渠道,减少了对外资的依赖,从而降低了国家经济的脆弱性。

这些因素一起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稳定,为经济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此外,储蓄率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

随着储蓄率的提高,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多地获得资金支持,从而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

高储蓄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升级和发展。

然而,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

在实际情况中,储蓄率的提高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税收政策等。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发展阶段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因此,无论是提高储蓄率还是实现经济增长,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总结起来,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高储蓄率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的进行,改善金融环境,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原因、影响及调整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原因、影响及调整

1 绪论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近年来,我国国内储蓄(主要是居民储蓄)不断增长,截至2001年11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7.23万亿元,至今年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数额更胜往年。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贷利率,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投资需求,但我国的投资率却逐年下降。

本文在探讨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因素的基础上,从各方面寻求调整的对策。

2 中国居民储蓄的现状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

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

2006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

数据显示,05年12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95%。

这是05年一年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续跨越的第三个万亿元大关。

05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5月份即突破13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储蓄存款持续增长阶段(1978年到1988年)。

这一阶段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

2、储蓄存款高速增长阶段(1989年到1996年)。

这一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6%。

3、储蓄存款减速增长阶段(1997年到2000年)。

这一阶段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长,但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增长率从94年的41.5%,一直下滑到98年、99年、00年的15.4%、11.6%、7.9%。

同时,新增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负值。

4、储蓄存款恢复性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

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蓄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储蓄率是指经济主体的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储蓄率非常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储蓄率有所下降。

这篇文章将探讨我国储蓄率的变迁以及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我国储蓄率的变迁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储蓄率非常高。

1978年的我国储蓄率就已经达到了36.5%。

正是这样的高储蓄率,促使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是因为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流动资金被投入到了经济领域,企业也更容易融资。

在那个时代,从银行贷款到筹措必要的资金都十分容易。

当时大多数人都具备生产、发展的意愿,不愿意过分消费,以保障生存和未来。

此外,参加集体计划经济的中国人大多没有面临市场供求关系和贸易的金融杠杆的经验,所以比较安全地只是将收入储蓄下来。

然而,到了1990年代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逐渐市场化,储蓄率开始下降。

此时的储蓄率为32.7%。

由于开放和改革的引导,大量商品和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甚至有些商品只能在国外购买。

因此,人们的消费欲望也逐渐增加,而储蓄则相应地较少。

与此同时,继续保持高储蓄率的意愿和动力逐渐降低,或者说,投资回报排挤了储蓄需求。

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储蓄率越高,资本积累越多,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储蓄率的高企,资本积累很快,所以经济增长也特别快。

那时候,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资本积累,尤其是间接融资的增长。

1997年,中国以14.7%的年经济增长率处于亚洲四小龙之首,甚至高于日本和韩国。

如此高的储蓄率,一方面是因为过分的官方控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不得不自己储蓄养老和子女教育费用等风险设施不够与提供不足的市场。

然而,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有限制的。

目前,中国的储蓄率仍然很高,但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弱了。

居民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居民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居民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同人的优点和缺点并存一样,高储蓄也有其利弊之处。

(一)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1.集少成多,变死为活。

对个人来讲,手中几百元钱或几千元钱,派不上什么立场,但通过银行把众多闲置资金集中起来,高达数万亿元的巨额资金就可以办大事,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

2.续短为长。

居民储蓄对银行来讲是负债,是吸收居民暂时不用的资金,即使是定期存款,居民在急需时,也可提前支取,所以资金来源是短期的。

但通过银行发挥中介作用,此存彼取,环环相扣,在银行帐面上总有一些余额,这些余额就成为银行发放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满足企业长期贷款的需要。

3.化消费为积累。

居民储蓄来自于日益增长的货币收入,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货币收入的增长,人们用于储蓄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这就使得银行能把居民购买力推迟的部分,用于企业发展生产的需要,最终使消费资金转化为积累资金。

要使上述正效应发挥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需求大于储蓄;二是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

否则,高储蓄会产生负效应。

(二)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1.储蓄与消费反差过大,会破坏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储蓄与消费密切联系。

从理论上说,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储蓄与消费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因此,居民储蓄余额的急剧扩张,意味着消费的相应减少,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表现在:(1)由于银行信贷总量中储蓄的份额越来越大,在银行存款中,储蓄存款所占比重已超过财政性存款和企业存款,列居首位,使得社会购买力转化为储蓄再形成信贷资金的比例和数量增大;(2)社会生产的商品消费相对缩减。

由于大量储蓄存款转化而成的信贷资金被积压产品、滞销商品、库存商品所占用,引起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弱化,生产与消费不协调差距加大,这样不仅抑制了合理的消费,而且限制了居民的投资倾向。

2.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过快的储蓄存款增长,带来两方面的忧虑:(1)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并不能保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储蓄只有在转化为生产资本而增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储蓄资本,才真正发挥了储蓄的作用; (2)银行组织资金成本增大,银行经营亏损面增多,大量的银行贷款沉淀于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中,银行所要支付的利息无法从存款的运用中得到补偿,大量的负债为银行增加了经营风险,给运用资金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制约,银行业务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久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储蓄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储蓄率指的是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储蓄的比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影响机制。

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投资和金融市场。

首先,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通过影响投资来体现。

当储蓄率高时,人们通常会将更多的资金储蓄起来。

这些储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投资或个人购买房产等。

在这种情况下,高储蓄率可以带动投资增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投资的增加将刺激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所以,储蓄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还有一个影响途径是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的。

高储蓄率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本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可用的资本量增加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激励创业和创新。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增加就业。

因此,较高的储蓄率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储蓄率对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影响储蓄率。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鼓励储蓄,尤其是在储蓄被视为对未来的投资时。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决策,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然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经济增长本身也可以影响储蓄率。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进而促使他们增加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消费的增加。

当人们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时,他们可能会更愿意将其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

因此,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总之,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影响投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储蓄率可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1000字

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1000字

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述1000字储蓄率变动和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将分别论述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供一个1000字的论述。

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个人、家庭和企业等部门储蓄的比例。

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用于投资。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可以促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

当储蓄率较高时,个人和企业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创新中,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较高的储蓄率也有助于提高国家国际储备。

作为一种留存资金的形式,储蓄可以被用作国家政府的储备,以应对未来的经济困难或外部冲击。

国际储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并增加其经济稳定性。

当储蓄率发生变动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

一方面,较高的储蓄率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资金,促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

这种投资导向的储蓄率变动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较高的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储蓄率过高,消费支出过低可能会导致需求不足,从而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

相比之下,人口增长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复杂。

人口增长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促进生产力和劳动市场的扩大。

这可以带来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创新潜力,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增长还会增加内需,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口增长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然而,人口增长变动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增长过快可能会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这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产出的下降。

其次,人口增长还可能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造成压力,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来满足增长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上旬刊)总第703期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张百鹏华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对此,众多经济学家已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是我国高储蓄率的重要基础。

根据相关经济学、金融学的储蓄理论,我国高储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目前的高经济增长率。

因为高经济增长率必然需要未来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也就意味着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而高储蓄在可以维持的情况下,即在商品市场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也会带来高经济增长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

农村地区2003年减免农业税以及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体上来讲居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储蓄的增高。

2.企业和政府主宰的高投资是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一直都保持在接近年均10%的速度高速增长,而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得更快,而且一直要高出GDP 增长速度。

企业和政府主宰的高投资直接导致我国储蓄结构中,企业储蓄率与政府储蓄率较其他国家高的结果。

这一结论可以从我国税收占国民收入比重的现状以及不断上升趋势,与政府储蓄率的变化情况和现状中找到依据。

据我国财政部的资料显示,2003-2007年,政府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从24%上升到30%;而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2011年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测算显示,2007年至2009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31.5%、30.9%、32.2%。

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也表明,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政府财政政策具有“重投资、轻消费”的倾向。

政府消费(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却增长甚少。

这是造成政府储蓄率上升的直接原因。

政府储蓄率上升直接影响了我国高储蓄率的形成。

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对未来风险的防范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出于对孩子教育成本、医疗成本以及不断攀升的物价等情况的考虑,对未来风险、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居民对储蓄有很高的积极性。

很多人宁愿存钱不愿花钱,这些都使得居民储蓄额增加。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一个高经济增长的经济而言,未来的低增长就意味着经济状况变差了。

因此,如果大家对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信心不足,个人就会以现在多储蓄来为未来准备。

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民群体而言,如果把大部分的收入都拿来消费,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费用、家人的医疗费用可能就没有着落。

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要努力完善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刺激农民的消费,来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当然,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就业增长的问题,是整体经济增长的问题,包括投资增长、城市化的深入等问题。

二、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1.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高储蓄是当前我国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必要保障。

根据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的观点,中国年均10%的GDP 增长率中,除了2-4%的主要素生产率贡献外,其余的6-8%的增长率几乎都是来自于资本积累的贡献。

[6]2002年以后,随着我国储蓄率的进一步提高,2003-2007年我国的GDP 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这说明储蓄率的进一步提高,使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也有所加大,实际经济产出向潜在产出水平靠近,导致我国连续多年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尽管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的投资,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

其次,高储蓄率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仍然犹如在旁。

高储蓄带来的是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

因此,客观上来说,我国的高储蓄率提高155《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上旬刊)总第703期了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的运营的安全系数,间接地有利于我国的金融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2.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国长期的高储蓄率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高储蓄率使得我国内部经济的发展面临失衡的问题,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投资”与“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作用方面的失衡。

国内投资需求强烈、消费需求不足。

我国投资率从1982年的31.9%,逐渐上升到2008年的43.5%,近几年来还有加大的趋势,2008年中国的投资出现了明显升高的现象。

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决定中央参与救市并出台4万亿人民币,投资基本占到总数的50%,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项目。

但消费与投资的比例仍满足不了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

2009年投资率上升到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46.8%,而消费率则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48.6%。

投资和消费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市场孕育着巨大的经济风险。

其次,在全球经济的结构方面,我国也面临着高储蓄率下的外部经济失衡的问题。

在中国储蓄率过高和国内投资率不足的背景下,我国为了国民经济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而一直推行的出口政策,使得我国的经常项目下出现了大额顺差,这种顺差虽然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巨额顺差的背后却蕴藏着大量的利益流失。

同时,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位居世界第一位,这与许多专家测算的中国最适度外汇储备在5000亿至6000亿美元左右有相当大的距离。

过多的外汇储备也会产生诸多问题。

此外,过高的储蓄率也会掩盖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面临的坏账、呆账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

三、化解我国高储蓄率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近年来,由于我国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的影响,高储蓄率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012年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

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进行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面对我国高储蓄率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保持适当的储蓄率,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经济安全等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如何降低高储蓄率的问题。

1.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调动农村消费需求。

一直以来,农业在为工业发展做贡献,农村为城市的发展让路,农村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调动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收入偏低,没有钱花。

在全球金融危机,出口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调动内需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像由政府补贴的家电下乡活动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再分配职能,通过多种转移支付手段,加大对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保持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收入份额稳定、比例合理。

另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必然会减少人们的预防性储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

我们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并积极发挥商业保险在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搞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工作,解除人们对未来的后顾之忧。

政府也逐渐认识到需要提供社会服务以减少居民用于养老、医疗和住房的储蓄并刺激个人消费。

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使人们对未来的生活能有更多的信心和计划,以便可以根据一个较长时期的收人来安排消费,降低预防性储蓄。

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过分倚重于第一、二产业而造成第三产业的落后,不仅导致工业产能过剩带来巨大的出口压力,而且还降低如服务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以及制约了第三产业吸收大量劳动力的能力。

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引导,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适度降低储蓄率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的生产技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这种转变有助于提高我国工资收入水平,降低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从而有助于改善我国要素分配的不平等,提高企业储蓄率对家庭储蓄率的替代程度。

3.完善金融市场,拓宽个人投资渠道。

我国储蓄率一直高于投资率与金融市场中存在缺陷,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存在障碍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疏通国内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特别是提高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中低收入者参与金融市场的便利度,以及国内金融体系配置资金的效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成本,还可以减少国内储蓄与投资净缺口以及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