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刘翠棉

合集下载

谈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谈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213教育产业与教学实践一、备课鉴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它的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

首先,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并且将它们做成有声有色的课件,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的教学思想。

教材一经采用,至少一年,而计算机知识的新动态几乎每天都有,教师应该走在知识的前沿,博览群书,给学生最新的信息。

再次,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上课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恰当、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过程的事实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换上,即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转换。

我觉得上课中特别做好以下几点: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 动画。

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边讲边练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

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3.设定教学目标,将被动练习变为主动练习信息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开好上好这门课才可使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浅谈_高三作文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浅谈_高三作文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之浅谈保亭思源实验学校(中学部)赵昌丽[摘要]教学方法的探讨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经常论谈的问题,从我自身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小结出形象教学、主题“任务驱动”、演示操作同步教学、完成课后练习、竞赛激趣五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收效甚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形象教学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学科。

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笔者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已三年,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形象教学法由于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偏远的小学上来,目前偏远的小学还是没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以七年级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学生刚接触新的课程,其中抽象、枯燥的概念不容易理解。

如果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从生活经验中找相应的实例作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学生将对相关的知识理解得更清楚。

如在学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时,将创建新“文件”比作新的“练习簿”,在打开的“文档”中输入数据比作在练习簿上写内容,把“复制”比作用复印机复印材料,把“移动”比作“运货物”;在学Excel时,将“工作簿”比作会计的一本“账本”,“工作表”比作帐本里的“帐页”,把“单元格地址”比作一家一户的“门牌号”。

通过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学过程是非常实在的过程,忌的是教师空谈。

自然科学的教学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这么个道理。

在介绍电脑的各种功能时,学生会觉得你可能在吹牛,演示一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生不得不相信。

在计算机系统组成中,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解剖整台计算机也会非常自然的,硬件、软件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东西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语句写得对不对,程序能否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在机器上运行一下,马上就能知道。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清港中学:赵宝定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这门课在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比较特别,它出来迟,发展变化速度快,作为最能体现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如何做到教与学的整体化,对现在的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课,它的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作一定的了解,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但由于该门课的主体计算机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十分迅速,学生往往在生活中会直接碰到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因此,该门课在教学中就更需要探讨一些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能在教与学中更加有兴趣,更加有乐趣。

对于该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理论课、上机课,课外实践和考试。

作为该门课的特点,应该打破以往一些课程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在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尽量轻松、自由。

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主体方向进行发展。

一、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理论课的教学在该课的比例中比较低,因此,往往在教学中重视程度不高,有些学校更是把理论课当作走过场,把理论课作为上机课的一个“热身运动”。

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完全的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了上机课,长期下来,该课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玩”电脑,于是,所有的教学在学生的思想中都逐步的弱化,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教学的过程中,上机教学之前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引导,该引导的好差,直接就会导致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和兴趣。

同样的道理,该课的第一节理论课就更为重要了,该堂课将决定该课教学的学生的思想导向。

对于第一节理论课,最好能做到声形并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轰炸”(最好辅以各种多媒体的演示)。

这样下来,一方面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另外,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展望空间,有些跃跃欲试的感觉。

这样下来,这门课在第一节课后,教学就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在后面的理论课上,只要做到把第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拆分,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东西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方向(第一节课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激情。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方法[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方法[论文]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摘要: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在保证基础性、共通性的前提下,应允许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灵活结合实践操作问题,把有源之水引入课堂,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技术的学习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活实践,学生通过对技术问题的“感知、思维、想象”,达到改善学习、促进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健字:典型性;真实性;科学性;准确适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93-01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

因此,其教学方法绝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开始时都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好奇的心情,并觉得可以打游戏、好玩,于是非常想学。

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降下来了。

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重视技术问题、挖掘技术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就从技术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要求谈一点体会。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选择问题要具有典型性例如兼容性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性问题。

兼容性是指相互适合、适应或相容、互换的特性。

在讲解兼容性问题时,教师往往一带而过,没有给予重视或者仅仅只是介绍抽象的概念。

其实,兼容性问题是一个经常性的问题,表现形式丰富、复杂,有时比较难判断。

新技术新硬件的出现、新的软件运行环境等等都会导致兼容性的问题。

例如。

会声会影x2软件在微软最新的win7操作系统中就出现典型的不兼容现象。

在选择刻录光盘映像时显示菜单不完整,无法显示“刻录”按钮,所以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但此现象似乎是用户前面操作失误才导致“刻录”按钮无法显示,后来在vista 中测试,才发现原来是该软件版本与win7不兼容引起的。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兼容性问题。

由于故障表现得比较隐蔽,似乎硬件与软件,谁都没问题,谁都可能有问题,解决问题方向难以确定。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几种教学方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常言“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从而产生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兴趣教学,提高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人也“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经验总结。

只靠单纯的说教,没有兴趣的教与学,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是不易接受新知识的,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创设情境,营造融洽的良好课堂气氛,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是上好该学科的关键。

采用兴趣教学法,可以在学生浓厚兴趣的推动下,调动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激发学习知识的动力,尤其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情况下,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但是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部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授《鼠标的操作》这一课时,知道学习鼠标的操作是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上课直接去学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把这个游戏顺利的完成,看谁动作快、动手能力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种教学方法作者:王海全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7期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的便利,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对每个学生的要求。

初中阶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初中;教学方法为了贯彻好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规划部署,各省都相继开始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

通过考试,让学校、教师、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因为信息技术考试不受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无法保障,信息技术教学不受重视,学校信息化和现代化很难做好。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突出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运用,在教学中不能沿用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课程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讲授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解和传授为主,学生的参与为辅。

信息技术课程里新名词、专业术语很多,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给学生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

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最好能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对比着让学生理解。

例如讲解到IP地址的组成时,它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为了让学生理解,可以对比着举固定电话号码组成的例子,網络号就相当于区号,主机号就相当于电话号码区号后面的数字。

随着时代发展,固定电话对于有些学生有些陌生,再可以类比举车牌号。

有时还可以利用比喻让学生理解,例如讲到文件的压缩与解压,为了让学生理解,可以类比农民在田地里拉麦草,为拉得多,节省空间,需要用绳子将麦草勒紧,到家后将绳子解开,很容易得出压缩是为了节省空间,使用时需要对压缩文件进行解压。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定边县第六中学梁彩娥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思想首先教师本身要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意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精心安排,激发学习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问题法: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

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

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

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

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

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论文: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法(1)

论文:议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法(1)

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法吉安县立中学:刘月兰一、加强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实践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以任务来驱动,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去处理,并且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同时也要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以教师的身份去解决和处理一些问题,对于理论知识和相关文件的学习让学生做到亲历亲为,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渗透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人文等学科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信息技术同样又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非常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治学一定要严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仅仅只有50多年的时间,而且还在高速发展中,其基础知识和教学方法也仍处在探索之中,许多概念和知识点都有着很多的理解和解释,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摒除过时、不合理的知识点解释,给学生以最为准确的解释。

在治学过程中也要做到资料的积累,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实践和强化的过程,也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从扎实的基础到深入浅出的教学过程。

(一)、可以揭去学习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尖端技术,电脑设备相对较昂贵,大多中学生(来自农村)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是通过广告,或者是道听途说,以至于一些同学对电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觉。

采用实践教学法,可以使他们明白,电脑不过是受人控制的机器而已,电脑的操作也是非常简单,一般地操作键盘或鼠标即可,这样他们就很自然地走近了电脑,一些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盘、光盘、硬盘等名词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也就消除了学习计算机的恐惧心理。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具、电子书籍、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语文课堂中。

通过播放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教学方法单一。

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演示、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及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体,如电子白板、电子书、音视频等,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活泼。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学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传统教学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利用电子课件和电子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提高学习的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性活动,如网上写作、语言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获取和整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可以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而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应用、编程语言、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尽量突出基础知识,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1.基础知识的教学初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需有清晰的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者模拟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

2.编程语言的学习通过适当的案例分析和编程练习,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络技术的了解通过讲解网络知识、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下面就介绍几种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案例分析、真实操作和模拟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2.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来促进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项目工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教学手段除了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刘大勇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其显著且独特的特点:技术应用性、变化性和社会时代性.它的本身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应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1页(P65)
【作者】刘大勇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3.浅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
4.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5.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身 有兴趣 , 但在课 堂上的表现却 是不爱 听课 、 兴趣 不高 , 更有 3 、 “ 破坏任务” 教学法 。 看起来破 坏好像 没有好结果 , 但是 甚者 , 趁老师讲课投入时 自己操作玩游戏 。 为什 么会 出现情况 在信息技术 的教学 中恰恰可 以设计一些破坏性 的任务 ,激发 呢?通过 自己的调查思考 ,我发现 问题 多数出在我们教师本 学生 的“ 破 坏” 欲望 , 进而再修 复提 升 , 不破不立 。如在进行 计
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 这是 一门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的综 2 、 游戏 教学 法。爱玩是学生 的天性 , 在上课 的过程 中, 穿
合 性的学科。
插 一些类似 “ 一站 到底 ” 相关 的游戏 比赛 , 可 以巩 固和加 强学
可是 , 在多年 的初 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 , 我发现 , 这也 生对 于术语 、 名词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 制作 一些竞技 是许 多信息技术 教师的疑问 :虽然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本 比赛类 的游戏 , 可 以强化学生对于课程中难 点知识 的掌握 。
趣进 行 变革和创新 , 让 学生产生 学习期待 , 激发 学 习热 情 , 彻 状态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 心致 志地钻研 关键 词 : 信息技术 教 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学 习兴趣 学 学 习的原 因; 从 由于学 习产生新 的兴趣 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 ,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 门特殊的 、综合性 的学科 ,它包罗万 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得从 教学方法人手 ,根据不 同的教学 内 象, 内涵 了许 多数学 、 物理 、 语文 、 英语 、 美术 、 生物 、 地理 等等 容 , 选择合适 的教学方法 , 激起 学生的学 习期待 和热情 。
小组 , 但却 忽视 了小组成员 的组成 。 其实小组的成 员组成很关 键 :在一个小组 中,应该 有一到两名信息技术 比较擅长 的学 生, 他们可 以帮忙小组其它成员更好 的学 习。 所 以应该把 能力 求小组成员间能够相互促 进 、 共 同提高 。 这样 也有力 的避免 了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学会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掌握好板书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板书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技术的理论内容较多,涉及到的知识较杂,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也较多,板书是良好的教学工具。

板书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文字和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在板书设计中,应尽量简洁明了,符合板书规范的要求。

板书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尽量避免教案中所没有的知识点,加强教学的导向性,让板书更加有价值。

二、活动教学法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需要充满活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法,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小程序或网站,以小组或个人完成,并由组长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融入实践掌握知识,也能发挥想象力和创意思维。

活动也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活跃、宽松氛围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三、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经典方法之一。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教学任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

通过认真选择和设计教学任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价值感和自我认知能力。

例如,在Excel表格制作任务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一个小型财务公司中制作、管理、应用表格,并做出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种媒介来呈现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具有图形化、直观化、生动化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方法还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更丰富的图表、动画和实例,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浅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作者:刘仁茂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2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人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一、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当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或极少使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

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

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浅析湖口中学刘先军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本文从激发兴趣、教学方法、课堂评价、细节管理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节课来说,良好的开端就奠定了成功的一半。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期,由较强模仿能力时期逐步过渡到具有一定自学能力,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还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

笔者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生动的情境引入教学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在每节课开始前,把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音乐、动画利用大屏幕展示,看着这些美丽、奇妙的作品,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感觉。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要从主宰者变为主导者,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为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基础、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发表时间:2013-08-06T17:36:00.187Z 来源:《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年6月供稿作者:李延强[导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判断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包括:课时操练,即时提问答疑,讨论和知识整合。

李延强(永年县第二十六中学河北永年 057150)课前的参与准备;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基础和衔接作用。

这一环节中,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参与。

教师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即如何组织教学,相应课件的制作。

课件演示及讲解是教学过程中效果最好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准备工作中来,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题目,要求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有条件的学生可试着做,让学生提前参与进来,自行完成,并做好课前检查。

这样,可避免学生在上机时盲目性的胡乱操作,为做到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打好基础。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判断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包括:课时操练,即时提问答疑,讨论和知识整合。

课时操练,即在老师演示、讲解、指导下对知识进行即时操作训练。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就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采取边讲边练地教法,首先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加强注意力,然后演示和讲解本节内容。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设计多种方案进行教学操练,学生模仿操作,老师的示范操作对学生操练的引导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生往往在操作过程中所学知识同应用操作的联系不够密切,比如教学生用画图程序绘图时,学生只是在工具栏中用鼠标乱点一气,却不知从何入手去使用这些工具绘图。

此时,老师可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做法,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先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椭圆等,老师示范,边画边讲解工具的用法,学生模仿着动手画,对工具不断的熟练,完成从线到面的过程。

接着可再深一步操作:让学生将众多的图形拼接组合形成一幅小画,并对每个同学完成的作品评价,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可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发表时间:2016-05-26T15:44:51.5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5月总第191期作者:吴海营[导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7团中学教师是祖国未来蓝图的设计者,教师是阳光下最辉煌而光荣神圣的职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37团中学834014摘要: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倍受人们重视。

教师是祖国未来蓝图的设计者,教师是阳光下最辉煌而光荣神圣的职业。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无限多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自主学习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代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的历史命运”。

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变我们的社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心理人格和思维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要求是,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身边的事物,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而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使我们信息技术的课堂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信息技术的课堂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严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刘翠棉
发表时间:2012-07-09T08:53:18.29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下)供稿作者:刘翠棉
[导读]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

刘翠棉(河北省定兴县固城中学,河北定兴县 072650)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5-0076-01
摘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

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
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实践性很强,这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所在,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我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驱动学生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设乐学爱学的情景——引导
激发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动、直观的情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地意义建构。

因为在“情景”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如在WORD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WORD就是打打字没什么好学的,而我上WORD的第一节课就是给大家展示以往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学生看到那些“漫画”、“阳光快报“等都被其中的内容、颜色所吸引,在大家惊叹之后,我告诉学生这些作品并不高深而是使用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WORD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只是打打字,他的功能很强大,通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位学生都能做出这样的作品。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急切地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思维活跃,处于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求知欲望。

二、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启发
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及时地讲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对学习任务的巧妙设计,更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设计的任务太难,学生无疑会产生畏惧心理,望而却步,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设计得太简单、太容易,学生的探究过程又会显得平淡,无新鲜感。

教师要注意做到“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的了解,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如学习“文件及其操作”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因为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学生对知识有了积累,再来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其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

学生一般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因此,教师设计的任务如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亦被激发,置身于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在做中学,在用中受到启发,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了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让学生制作一张贺卡,“试一试要给房子画一个三角屋顶,应该在绘图中使用哪个按钮?”通过探究、实践,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某些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驱动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开展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将起到一个很好的驱动作用。

通过设计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画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文字处理”可与写作文、写日记结合起来;“媒体播放器”可与音乐结合,引导学生用最先进的手段去感受音乐;网络学习可与查找学科资料和写信结合起来或结合一定的时代主题进行搜索,扩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及时进行反馈、评价——提高
及时地学习反馈与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教师更好的调整学习任务的起点和路径。

教师根据每组推荐的作品,评选出班级最佳作品,并通过机房多媒体网络平台向所有学生展示。

通过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在看到别的同学的演示后,找到自己未能完成任务的原因所在,继续完成。

已经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同学在组长的协调下帮助其他组员或进入“先学一步”篇,学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也是目前课程改革要求中积极倡导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进行评价,使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总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但是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刻苦钻研,我相信一定可以找到一种更加高效、快捷的方式,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