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节
老舍北京的春节内容概括
![老舍北京的春节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a9b750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d.png)
老舍北京的春节内容概括《老舍〈北京的春节〉内容概括》嘿呀,咱来聊聊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呗。
一、春节前的筹备老北京人过春节那可是早早就开始准备啦。
一进入腊月,各种筹备活动就热热闹闹地展开了。
腊月初八这天,家家都得熬腊八粥。
这腊八粥可讲究了,是用各种米、豆、干果熬成的,像什么小米、绿豆、红枣、栗子之类的,满满当当一大锅。
这熬出来的粥啊,又香又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那氛围就开始有年味儿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呢,就是小年啦。
这时候要祭灶王,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灶台旁边,摆上糖瓜儿。
为啥是糖瓜儿呢?这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嘴甜,上天言好事呢。
大人们总是会给小孩子们讲讲灶王爷的故事,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就盼着年快点儿来。
过了小年之后,大家就更忙了。
要大扫除,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这时候,家里的老老少少都得动起来,擦窗户、扫院子、掸尘灰。
接着就是准备各种年货啦,得去市场买肉、买鱼、买蔬菜,还要买各种过年要用的东西,像春联、年画、鞭炮啥的。
那市场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二、春节期间的热闹景象到了除夕,这可是春节的高潮部分。
白天的时候,人们还在忙活着贴春联、挂年画。
春联一贴,那红红的纸,黑色的字,透着喜庆。
晚上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顿饭可丰盛了,什么鸡鸭鱼肉都有。
吃完饭后,大家可不会早早睡觉,都要守岁呢。
小孩子们最高兴了,穿着新衣服,放着鞭炮,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大人们呢,也坐在一块儿聊天、打牌,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且啊,除夕夜到处都是灯火通明的,这光明就像是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初一这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走亲访友去拜年。
见面了,大家都要说些吉祥话,什么“新年好”“恭喜发财”之类的。
小孩子们这时候可盼着收压岁钱了,长辈们会把包好的红包递给小孩子,小孩子们接到红包,那眼睛都放光呢。
这一天,北京的大街小巷都是喜气洋洋的,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老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
![老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2e09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a.png)
老北京的春节阅读理解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老北京的过年习俗中有许多特色的活动。
比如,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以及放鞭炮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老北京的春节是如何庆祝的吧。
首先,贴春联是老北京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
春联是用红纸写的对联,上联和下联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老北京人喜欢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寓意吉祥如意,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其次,挂灯笼也是老北京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过年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院子里挂上大大小小的花灯,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灯笼上通常写有吉祥的祝福文字或图案,如“福”字、喜鹊等等。
另外,放鞭炮也是老北京人过年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燃鞭炮,以驱走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过年期间,整个城市会响彻鞭炮声,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最后,老北京人过年还会进行一些特色的文艺表演,如京剧、皮影戏等。
这些表演贴近民众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让人们在欢庆新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老北京的春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以及观赏文艺表演等都是老北京人过年时的传统方式,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人们的参与和观赏。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
老北京的春节的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的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e7b762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4.png)
老北京的春节的习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老北京的春节的习俗春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佳节,都是很多人一年之中最渴望和期盼的节日。
北京的春节 课文主要内容
![北京的春节 课文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85a84d9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8.png)
北京的春节课文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
老舍先生写的这篇文章呢,就像是带着我们在北京城好好地过了一回春节。
从腊月初旬开始呀,春节就已经有了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啦。
像腊月初八,这一天要熬腊八粥呢,这腊八粥可讲究了,各种米呀,豆呀,干果呀都能放进去,熬出来的粥香香甜甜的,满屋子都是那种幸福的味道。
到了腊月二十三呢,是过小年。
这一天啊,就像春节的前奏一样,人们要祭灶王,希望灶王爷在天上能美言几句。
家里的大人会把糖瓜儿给小孩子吃,那糖瓜儿又甜又粘,就好像把甜蜜和吉祥都粘在这一天了。
接着就到了除夕。
哇,这一天可不得了,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家家都忙着贴春联、贴年画,红红的颜色看着就喜庆。
晚上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团圆饭那叫一个丰盛,什么好吃的都有。
吃完饭也不能闲着呀,大家都守岁呢,大人们聊天,小孩子就在一边玩耍,等着新年的到来,那种期待的感觉,就像等着打开一个装满惊喜的大盒子。
大年初一就更热闹啦。
男人们出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
小孩子们可高兴了,都穿着新衣服,到处去给长辈们磕头,还能得到压岁钱呢。
这压岁钱啊,就像是新年的小惊喜,小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把它收起来。
过了初一,后面的日子也不闲着。
初五又有讲究,叫破五,这一天要吃饺子,还要放鞭炮,就好像是把不好的东西都给赶走啦。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可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呢。
到处都挂着花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像兔子灯呀,莲花灯呀,漂亮极了。
晚上大家还会去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元宵也是圆圆的,甜甜的,就像这个团圆的节日一样。
这篇课文啊,就把老北京的春节描写得特别细致,从准备到结束,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人对春节的那种热爱和重视,就好像把老北京的春节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让我们能好好地去欣赏去感受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真的是特别有趣。
你要是真的能回到那个时候的北京,去体验一下这样的春节,那肯定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美好回忆呢。
老舍在写北京的春节的写作背景
![老舍在写北京的春节的写作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c7d4d01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e.png)
老舍在写北京的春节的写作背景嘿呀,咱来聊聊老舍写《北京的春节》的背景呢。
一、时代与文化的交融老舍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啊,北京可是有着特别浓郁的传统韵味。
老北京的春节那可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
那时候的北京城,大街小巷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胡同里的四合院儿,一家家的都在为春节忙碌着。
传统的习俗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整个北京城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老舍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对北京的感情那可深了去了。
北京的春节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里。
那些拜年的场景,祭灶王爷的仪式,还有街头巷尾的各种小吃摊儿,都是他记忆里难以磨灭的部分。
他看到了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的那种热情、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也看到了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老舍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不管他走到哪里,北京就像他心中的根一样。
他对北京有着深深的眷恋。
写《北京的春节》就像是他对故乡的一次深情的回望。
他想要把记忆中北京春节的那种独特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看。
他笔下的春节,是带着温度的。
那些个走亲访友的场景,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见面就喜气洋洋地说着吉祥话。
在老舍先生看来,北京的春节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那时候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就有了浓浓的年意。
腊八粥的香甜,那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传统的味道。
老舍先生想通过描写春节,让大家知道北京是一个多么有文化底蕴、多么有人情味的地方。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东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老舍先生深知北京春节这些传统习俗背后的价值。
他觉得这些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把这些传统的春节习俗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比如说贴春联这个习俗,红红火火的春联一贴,那喜庆的氛围一下子就出来了。
还有放鞭炮,虽然那时候的鞭炮没有现在这么多样,但是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是春节的一种象征。
老舍先生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到这些习俗的意义,知道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有意义。
北京的春节课文的主要内容
![北京的春节课文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e66784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c.png)
北京的春节课文的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可太有意思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呢。
从腊月初旬开始,春节就已经有了一些预热的氛围啦。
腊月初八,家家都熬腊八粥,这腊八粥可讲究了,材料特别丰富,像什么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等,把这些食材熬在一块儿,煮出来的粥又香又甜,满屋子都是那种浓浓的香甜味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腊八粥,感觉特别温馨。
过了腊八呢,就是孩子们特别期待的腊月二十三啦,这一天是小年,要祭灶神。
课文里就描绘出那种浓浓的传统氛围,感觉灶神爷在人们心中是很重要的存在,大家都希望灶神爷能上天言好事,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呢。
接着就到了准备年货的阶段啦。
大人们忙忙碌碌的,要去买好多东西,什么吃的、用的、穿的,这时候的街市可热闹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喜庆的氛围。
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可以买各种小玩意儿,像风筝啊之类的,可高兴了。
到了除夕可就更热闹啦。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呢,一家人要守岁,这可是很有意义的传统习俗。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那种团圆的感觉真的是特别美好,就算是再困,也要熬着,等待新年的到来。
初一的时候,大家都早早起来,互相拜年。
这时候可不能睡懒觉啦,因为要给长辈们磕头请安,长辈们呢,也会给晚辈们压岁钱,这压岁钱可是带着长辈们的祝福呢。
而且这一天大家都很讲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见面都是喜气洋洋地说着吉祥话。
过了初一,从初二开始就要走亲访友啦。
姑娘们回娘家,大家带着各种礼物,互相串门儿,感觉整个北京城都沉浸在这种热热闹闹的走亲访友的氛围中。
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
这一天要赏花灯、吃元宵。
花灯的样式可多了,什么宫灯、纱灯、走马灯,各种各样的形状,特别好看。
满大街都是花灯,就像一个灯的海洋。
人们吃着元宵,看着花灯,猜着灯谜,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城市。
到了正月十九呢,春节就算是结束了。
老北京的春节啊,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这期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每一个习俗都有它独特的意义,都承载着老北京人的美好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整个春节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民俗狂欢,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
老北京的春节体裁中心思想
![老北京的春节体裁中心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26bcee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6.png)
老北京的春节体裁中心思想
《北京的春节》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老舍
中心思想:以时间为序,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比,显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后作者肯定了新风尚,歌颂了新社会,他的许多作品以北京为背景,如《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他的作品的语言特色是幽默,很有北京的特色。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
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吴小美《老舍散文三十八讲》:“《北京的春节》写的是北京,其实也是中国春节的缩影,只是更重地方风俗,更有地方特色。
值得重点体味的是,作家在详述北京春节的风俗民情时,是带有自己既肯定赞美又围绕着这风俗是否有‘迷信色彩’,而委婉地传达出自己一种矛盾复杂的感情的。
”。
老北京的春节作文4篇
![老北京的春节作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d3af2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c.png)
老北京的春节作文4篇老北京的春节作文篇1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北京的春节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
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
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
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
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
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神,大家吃的则是肉馅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则以肉、菜混合为馅。
即便最穷的人家,过年时吃饺子的“程序”是不会少的。
在饺子、年糕这些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还要打“豆儿酱”———一种由肉皮、豆腐干、黄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凉菜,色如琥珀,类似于“肉冻儿”。
此外还有“芥末墩儿”,这是用来佐酒和开胃的凉菜。
节日中人们食用油腻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这些凉菜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2024年老舍《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2024年老舍《北京的春节》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4533a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e.png)
老舍《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6
读完《北京的春节》这本书充分的让我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而做完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更是让我觉得收获多多!刚打开这本书,我首先被书中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吸引住了,看的不亦乐乎,同时我又仔细阅读了书中的文字部分。
首先,思维导图的画图部分要和这本书主题相符,必须要有春节的元素,比如爆竹、烟花、福字等,中间总干的画图完成后,支叉的文字部分首先我对作者做个简介,我觉得不管看什么书,我们都要了解一下作者,这也是知识的积累,然后通过阅读全文发现整个文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我就归纳了几个重要节日时间点,总结完后,我又根据每个时间点简要的概括了一下每个节日的风俗和人们的具体活动,读到最后,看到文章中那些民俗的老物件很有意义,我也总结到了思维导图上,这样,我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如果你没看过这本书,最先看到我的思维导图,或许你对这本书的内容就有了大概了解,这也是思维导图的收获所在吧!读书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把好词好句好的段落用红笔勾挑出来,这样,等再看的时候印象会更深一点。妈妈总是教育我要把好词好句背下来,这样积累下去,就变成自己的知识财富了。读每一本书,我们都要对知识有所收获和积累,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可现在呢?没有一点节日气氛,而且还不许玩,唉。现在人们过年的方式和习惯一点都已经找不到像老舍先生眼中的样子了。腊八粥、麻糖、饺子,我很少吃,甚至没吃过,过去过年吃的,应该很好吃吧,可没有了。现在我吃的是汉堡、薯条、可乐,当然,味道也不错。
真想回到过去,大吃一顿,痛痛快快的玩,过去春节可要放一个月啊!
老舍《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7
《北京的春节》这是一篇非常平实的文章,记叙了北京过春节期间的一些日子一些习俗一些事情,反映了作者对于现代生活的一些看法。
老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老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2984b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a.png)
老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摘要:1.引言:介绍老北京的春节及其意义2.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腊八粥、腊八蒜、小年、除夕、初一至十五3.老北京春节的庙会:地坛庙会、龙潭湖庙会、石景山游乐园庙会、欢乐谷庙会等4.老北京的春节活动:雍和宫求香、故宫、景山、北海等景点的游览5.结论:总结老北京的春节特点和意义正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老北京,春节的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本文将介绍老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充满喜庆和团圆的节日。
首先,我们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从腊月初八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泡腊八醋(蒜),标志着年味的来临。
民谣中有句话:“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紧接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会祭灶、吃糖瓜,希望来年甜甜蜜蜜。
除夕夜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会一起吃年夜饭、放鞭炮、守岁,迎接新的一年。
而初一至十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的时期,充满了欢声笑语。
其次,老北京的春节庙会是不可错过的盛会。
传统的地坛庙会、龙潭湖庙会,以及中西结合的石景山游乐园庙会、欢乐谷庙会等,都是春节期间北京最热闹的地方。
这些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玩到有趣的游戏,还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如舞龙、舞狮、高跷等。
此外,老北京的春节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在雍和宫,人们可以求一炷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而故宫、景山、北海等著名景点,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
人们在这些地方游览、拍照留念,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总之,老北京的春节是一个充满喜庆、团圆、祥和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无论贫富老少,都能享受到这个节日带来的快乐。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8384b2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6.png)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说起老北京的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就拿过年前的准备来说吧,那可真是一场繁忙却又满心欢喜的大工程。
一进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啦。
先是得准备各种吃的,这可马虎不得。
家里的主妇们会把早就买好的猪肉切成大块大块的,然后放在大锅里煮。
那煮肉的香味儿啊,能飘出好几条街去!我就总是忍不住偷偷跑到厨房,伸长了脖子往锅里瞧,盼着能早点吃上那香喷喷的肉。
除了煮肉,还得炸丸子。
这炸丸子可是个技术活,得把肉和各种调料搅拌均匀,然后用手挤出一个个圆圆的丸子放进油锅里。
看着那丸子在油锅里翻滚,从白色慢慢变成金黄色,“滋滋”作响,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刚出锅的丸子特别烫,但是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一个放进嘴里,一边被烫得直吸气,一边还不停地说“好吃好吃”。
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扫房子。
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负责擦窗户,我俩站在凳子上,手里拿着抹布,使劲儿地擦呀擦。
结果弟弟不小心把水弄洒了,差点从凳子上摔下来,可把大家给吓坏了。
不过好在有惊无险,最后窗户被我们擦得锃亮,阳光照进来,屋子里亮堂堂的。
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可是小年,要祭灶王爷。
妈妈会在灶台上摆上一些糖果和糕点,嘴里还念念有词,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我当时就在想,灶王爷真的能吃到这些好吃的吗?过了小年,大家就更忙了。
要去买春联、福字,还有各种各样的鞭炮。
那春联和福字都是红通通的,看着就喜庆。
我最喜欢跟着爸爸去买鞭炮,各种各样的鞭炮让我眼花缭乱。
有那种小小的摔炮,往地上一扔就“啪”的一声响;还有长长的挂鞭,放起来噼里啪啦的,特别热闹。
终于盼到了除夕,这一天是最热闹的。
一大早,大家就开始贴春联、挂灯笼。
我和弟弟也没闲着,帮忙递东西,跑得不亦乐乎。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场面别提多温馨了。
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有鱼有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饺子。
妈妈说,饺子里包着硬币,谁吃到了就会有好运气。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38b5a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9.png)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充满京味儿的散文,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文章开篇就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句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紧接着,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北京春节的各种习俗。
从腊月初八开始,人们就为春节忙碌起来。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都是为过年做的准备。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要祭灶王,从这天起,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
除夕是春节的高潮之一。
这一天,家家都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店铺都关门,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正月初六,店铺开始开张,不过并不很忙。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一个高潮。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过了正月十五,春节就算结束了,但在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的余味仍在。
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
比如“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这段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孩子们过年时的兴奋和期待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文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文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335504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5.png)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文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
这篇课文啊,就是在讲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从腊月初旬就开始有春节的味道喽。
那时候啊,人们就开始忙活着熬腊八粥啦。
你想啊,各种米啊,豆啊,凑在一块儿,小火慢慢熬着,满屋子都是那种香香甜甜的味道,光是想想都要流口水啦。
接着呢,腊八蒜也不能少。
把蒜瓣儿放到醋里,封起来,等着那蒜瓣儿慢慢变绿。
这时候啊,过年的氛围就越来越浓啦。
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可是小年呢。
这一天啊,家家都要祭灶王,把糖瓜儿供上,这糖瓜儿可甜可甜啦,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吃了嘴甜,上天言好事呢。
然后就到了除夕啦。
这一天可热闹极啦。
家家都贴上红红的春联,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晚上呢,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守岁。
不管多困,都要熬着,这守岁啊,就像是在守护着新年的福气一样。
初一那可是新年的头一天啊。
男人们要出去拜年,女人们就在家里接待客人。
小孩子们最开心啦,穿着新衣,见了长辈就磕头,然后就能得到压岁钱啦。
这压岁钱啊,对小孩子来说,就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呢,可以用来买好多好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到了元宵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啦。
这一天啊,到处张灯结彩的。
人们都要出去看花灯,那花灯的样式可多啦,有动物形状的,有神话故事里人物形状的,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
还有猜灯谜的活动呢,大家都聚在一起,绞尽脑汁猜灯谜,猜对了可高兴啦。
过了元宵节呢,春节也就差不多结束啦。
老北京人啊,就又开始忙碌着新一年的生活啦。
这篇课文啊,就像是带着我们走进了老北京的胡同里,跟着那些老北京人一起过了一个热热闹闹、充满传统韵味的春节呢。
这篇课文啊,把北京春节的每一个阶段都描写得特别细致,让我们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年味儿,也能让我们了解到老北京的风俗习惯。
就好像我们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热闹的春节之中,和那些老北京人一起忙活着,欢笑着。
每一个习俗背后啊,都有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比如说那腊八粥,就象征着丰收和团圆;那糖瓜儿呢,是人们对灶王爷的一种敬重,也希望新的一年家里平平安安的。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老北京的春节》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a35a2076c66137ee06197a.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老北京的春节》课文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此辣味,色味双美。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
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贴近年根就去赶集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
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可以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
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
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段精彩的画面,快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春节联欢晚会的钟声响起,大家一片欢腾的片断)
师:看万画面,你想到了什幺,一起来说一下!。
[小学作文]老北京的春节小学六年级作文
![[小学作文]老北京的春节小学六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37377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0.png)
[小学作文]老北京的春节小学六年级作文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老北京来说,这个节日更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习俗。
以下是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可能会写的关于老北京春节的作文。
春节,是北京城最热闹的时候。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和彩带,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老北京的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着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小孩子们则兴奋地挑选新衣服。
市场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从糖果、瓜子到春联、窗花,无不体现出老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除夕之夜,是春节的高潮。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
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象征年年有余的鱼,有代表团圆的饺子,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小吃。
饭后,大家会一起看春晚,欣赏精彩的节目,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午夜时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北京城。
放鞭炮是老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据说可以驱邪避凶,带来好运。
小孩子们则拿着烟花棒,在空中画出各种图案,增添了节日的欢乐。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道新年好。
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收到压岁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期望。
在老北京,还有许多传统的庙会,人们可以在那里品尝小吃,观看表演,感受浓浓的年味。
春节的每一天,老北京都有不同的习俗。
从初二的回娘家,到初五的迎财神,再到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和活动。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容,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有些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老北京的春节依旧保留着它独有的韵味。
每当春节来临,无论是老北京人还是新北京人,都能在这个节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温暖。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时刻,更是我们共同期待新一年的时刻。
在老北京的春节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文化的深厚。
这篇作文通过描述老北京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和活动,展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和家庭的温馨,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a3dfd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2.png)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说起老北京的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那样,每一处都透着喜庆和欢乐。
在腊月初八,这年就算是拉开了序幕。
那一天,家里的大人一定会早早起来熬腊八粥。
这腊八粥啊,可真是丰富极了!大米、小米、糯米、红豆、绿豆、红枣、花生、莲子……各种各样的食材汇聚在一口大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
那香味儿,能顺着窗户缝儿飘出去老远,把左邻右舍都馋得不行。
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守在锅边,盼着能早点儿尝尝这美味。
妈妈一边搅拌着锅里的粥,一边笑着说:“别急别急,这腊八粥啊,得慢慢熬,熬得越久越香!”好不容易等到粥熬好了,我赶紧盛上一碗,呼呼地吹着热气,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
那香甜软糯的口感,瞬间让我觉得幸福满满。
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准备年货了。
这时候,大街小巷都热闹起来。
卖春联的、卖鞭炮的、卖糖果的……各种各样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
大人们忙着挑选各种东西,孩子们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
我最喜欢跟着爸爸妈妈去逛集市,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我的眼睛都直了。
爸爸妈妈总会给我买上一些,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在口袋里,时不时拿出来一颗放进嘴里,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别提多美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啦!这一天要祭灶王,据说灶王爷会在这一天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的情况。
妈妈在灶台前摆上了甜甜的糖瓜,嘴里还念念有词:“灶王爷啊,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我在一旁看着,觉得特别有趣。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就开始大扫除了。
大人们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擦得透亮,床单被罩也都洗得干干净净。
我也跟着帮忙,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除夕可是春节的重头戏。
这一天,从早上开始就忙得不可开交。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杀鸡宰鱼,煎炒烹炸,厨房里传来阵阵香味。
我和爸爸则负责贴春联,爸爸站在梯子上,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和春联。
贴好春联,我又跑去帮妈妈包饺子。
我们包的饺子各种各样,有月牙形的,有元宝形的,还有像小老鼠一样的。
部编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优选份
![部编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优选份](https://img.taocdn.com/s3/m/86fa32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9.png)
部编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优选份部编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北京的春节》,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4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
(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并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一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一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都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
会”)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好”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老北京的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https://img.taocdn.com/s3/m/f582a3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3.png)
案例二:王府井的春节灯会活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王府井的春节灯会活动是北京最为盛大的灯会之一, 展现了老北京人民的智慧和手艺。
王府井的春节灯会活动以展示传统花灯和民俗文化为 主,花灯造型各异,有动物、花卉、人物等多种题材 ,充满了浓厚的民间风情。此外,还有猜灯谜、杂技 表演、京剧演出等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 特魅力。
春节的背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是中国人民传承千年的文化 瑰宝。
在老北京,春节期间通常会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 烟花爆竹等。
老北京春节的历史渊源
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 社会,是人们对丰收和祭祀的庆
祝。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 成了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
除夕夜,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送去 新的财富和好运。
春节后期的习俗习惯
逛庙会
春节期间,京城会举办庙会,人们可以欣赏表演、品尝美食 、购买年货等。
走亲访友
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拜年祝福,增进亲情和友情。
03 老北京春节的美 食
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
01
02
03
饺子
老北京人过春节餐桌上必 不可少的传统美食,有“ 招财进宝”之意,象征着 团圆和财富。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 护和传承,许多传统习俗和表演得以传 承和发扬。
VS
春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春节文化也逐渐 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力。
现代春节的旅游与文化融合
北京作为旅游胜地的吸引 力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春节 期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北京的传统文化。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975536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b.png)
《北京的春节》课文笔记说起老北京的春节,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就像老舍先生写的那样,从腊月初八开始,这年味儿就像一锅慢慢熬煮的粥,越来越香浓。
腊月初八,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啦。
得熬那香甜的腊八粥,这腊八粥可讲究着呢!大米、小米、糯米、紫米,再加上各种豆子,像红豆、绿豆、黄豆,还有红枣、花生、桂圆啥的,统统放进锅里。
那锅啊,得是大锅,小火慢熬,咕嘟咕嘟地响着,满屋子都是甜丝丝的香气。
我就眼巴巴地守在锅边,盼着能早点儿尝尝。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就算是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所以得给灶王爷供上又甜又黏的糖瓜,好让他嘴巴甜点儿,多说点儿好话。
那糖瓜啊,咬一口,能把牙给粘住,甜得心里都开了花。
过了二十三,家里就得大扫除了。
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屋子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也拿着小抹布,这儿擦擦,那儿抹抹,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心里可高兴了,想着过年能在干干净净的屋子里玩耍,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接下来就该准备年货啦!跟着大人去逛集市,那才叫一个热闹。
集市上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
卖春联的摊位前,红通通的春联挂满了架子,什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看得人眼花缭乱。
还有卖鞭炮的,那鞭炮摆得像小山一样,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耳欲聋。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卖小吃的摊位,糖葫芦红彤彤的,外面裹着一层亮晶晶的糖衣,咬一口,酸酸甜甜的;还有那糖人儿,手艺人三两下就能吹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或者猪八戒,可神奇啦!除夕那天,那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一大早就得起来贴春联、贴福字,红红的春联一贴,这年味儿就更浓了。
到了下午,就得准备年夜饭啦。
这年夜饭那可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鸡鸭鱼肉样样俱全。
妈妈在厨房里忙得脚不沾地,我在一旁帮忙打下手,一会儿递个盘子,一会儿洗个菜,忙得不亦乐乎。
等到菜都上桌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场面真是温馨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一测: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 是高潮,到了 ,春节就结束了。 2、除夕之夜,家家 。 3、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 家 ;同时,还可以去逛 4、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可以 预示着新的一年 。 ,人们 、 ,到亲戚家、朋友 。 , ,鞭炮声 就开始了,到 ,每家人都要在一起 、
读一读,说一说: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 是没有月光。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 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 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 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 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 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1、本段主要写了 2、“高潮”的意思是 。为什 么说元宵节是老北京春节的的高潮?我们家乡春节的高潮 是什么时候? 3、试着用四字词语概括元宵节给你留下的印象。
1、用“ ”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2、本段围绕“ ”一词,分别写了老北京除 夕( )、( )、( )、( )、( )、 ( )、( )等风俗。 3、用一个“AABB”式的词语概括除夕的情景和感受。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上册“过年”主题单元
老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 舍
读一读,说一说: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 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 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 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出门在外 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 人们还要守岁。
练一练:
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续写下面一段话。
我家除夕可真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