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论士大夫教育 士大夫必须重视教育 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通过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知识 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育的目的在培养治国人才 德与艺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德育方面,他承袭了儒家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
5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的学校教育 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 魏的学校教育 太学 地方学校 律学 蜀与吴的教育 两晋时期的官学教育 西晋的中央官学 太学 国子学 特点 专门创办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 创立原因 整顿太学 调和士庶矛盾
东晋的中央官学 学校管理松弛 学官中缺乏名师
两晋的地方学校 开办主要得力于某些热心的地方长官
博玄的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人性论 教育的功能远大于环境的影响 治国安邦 教育看成政治一部分,是统治的辅助手段 论学校教育 人才的造就主要得力于学校,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 论道德教育 进行道德教育工作,必须以深入的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礼义之教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它是维护统治的屏障。强调内省法,注重自我修养的必要性。“因善恶以训诫”是 道德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则与方法。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 发展又能促进道德的培养
北朝儒学教育较少受玄学影响,对于经典的好尚也与南朝不同
魏晋玄学教育思潮 以顺应天性自然发展为教育旨归 人性论是中国古代教育学家论述教育问题的起点。首先他们秉持自然无为观。其 次,他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本身便是合理的,根本不需要后天教育的改造 以“真性”“无为”为理想人格 偏才、兼才、圣人是三种不同层次的人格 顺应自然的道德教育论 道德教育的起源 顺应自然的道德教育法则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性情 因循自然无为的发展进程 自然主义的教育方法是一种无为的方法,教育只能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十六国的学校 由于各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倡导,仍然处于恢复和发展中,为后来北魏教育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推进了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速了各少数民族提高文化水平的步 伐,在促进各民族的大融合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魏晋时期的私学 私学成为占主导的教育形式 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 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家在教授之列 开办的私学多元化,道家、天文、占卜等均有私学
南朝的学校教育
宋与齐的官学教育 宋朝学校教育 “元嘉之治” 齐朝学校教育
梁与陈的官学教育 梁的学校教育 五馆 诏开五馆,总以五经教授 集雅馆 五经为讲授内容 国子学 士林馆 讲学与研究合一 律学 陈朝的学校教育
南朝的私学教育 私学开办者成分较为复杂,既有隐逸之士,也有贵戚富豪子弟 教学内容多元化 特殊性质的家学得到较大发展 家训、家诫之类的撰写极为盛行 家庭教育注重家风培养和家族学术的传承
关于艺的教育,主张以广博的知识为教育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
论儿童教育 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 儿童年幼时期,心里纯净,各种思想观念还没形成,可塑性很大 幼年时期受外界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精神专注,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
论学习态度和方法 学习主要是为了实践广博,开启心扉,修身立行 学习方法方面提出,勤学、切磋、眼学的主张
北朝的学校教育 北朝的中央官学 北魏的中央官学 太学的规模相当可观,教材的编写也受到一定重视,儒学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北齐的中央官学 在制度上的贡献是设置了国子寺 北周的中央官学 北朝的地方官学 远较南朝发达,主要表现在统治者对地方设学的重视和学制的完备 北朝的私学教育 表面上是为发展光学去除障碍,实际目的乃在控制思想 私学在学校规模和数量以及设置地域方面胜过南朝 私学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