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91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
挪I分析与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贺丽丽拜发分析系统销售(北京)有限公司1971 年,Faulk 和 Taylor 首次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领域,建立了 以胶体金标记抗原(或抗体)检测相 应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新方法。
自此,胶体金标记技术成为继荧光标 记、酶标记和放射性免疫标记之后的 又一新型免疫标记技术〇经过近50年的 发展,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已较为成 熟,并被广泛应用于电镜水平研究、光显微细胞化学、免疫沉淀及蛋白质 染色技术中。
此外,这一技术还被引 进免疫诊断/检测领域,并在医学检验、植物学诊断、刑侦、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应用广泛。
德国拜发生产的 RIDA®QUICK系列就是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制备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横流检测卡,结合德拜发集团独有的RIDA®SM ARTAPP读数仪,能对食品中存在的霉菌毒素进行准确定量检测。
本文通过实验对德国拜发集团生产的RIDA®QUICK霉菌毒素系列在谷物、花生及花生粗榨油中的检测应用进行客观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RIDA®QUICK Aflatoxin RQSvRIDA®QUICK Zearalenon RQS、RIDA®QUICK DON 及 RIDA®SMART APP读数仪,均由德国拜发集团提供;用于添加回收实验的标准品为Trilogy®标准品,用于验证实验过程的参考物质为Tri丨ogy®参考物质;用于配合HPLC高效液相色谱使用并进行比对试验的霉菌毒素免疫亲和柱为EASI-EXTRACT®A F L A T O X IN、E A S I-E X T R A C T®ZEARALENONE、D0NPREP®。
以上所有材料均由德国拜发集团生产,购买自拜发分析系统销售(北京)有限公司。
10项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发布
《保健食品中巴比妥类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 层析法(KJ201903)》规定了保健食品中巴比妥类化学成分 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硬胶囊、软胶囊、 丸剂、片剂、散剂及口服液等保健食品中巴比妥类化学成分 的快速测定。
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双酚 A 的液相色谱 - 串 联质谱测定方法,适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畜肉、禽蛋、水产品、 罐头食品、植物油中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 双酚 A 的测定。
《含乳饮料及其乳原料中酪蛋白含量的测定》规定了含乳 饮料及其原料中酪蛋白四种亚型 αs1- 酪蛋白、αs2- 酪蛋白、β酪蛋白、κ- 酪蛋白含量测定的方法,适用于含乳饮料及其原料 中酪蛋白总含量的测定,不适用于发酵法、酶解法、水解法等 工艺对蛋白质改性的样品。
《食品中柑橘红 2 号的测定》规定了柑橘类水果、果酱、 蜜饯、果汁饮料、辣椒油、辣椒酱、火锅底料、肉制品中柑橘 红 2 号的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测定方法,适用于柑橘类水果、 果酱、蜜饯、果汁饮料、辣椒油、辣椒酱、火锅底料、肉制品 中柑橘红 2 号的测定。
《食品中辛基酚等 5 种酚类物质的测定》规定了食品中辛
《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KJ201907)》规定了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 速检测方法,适用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中 三聚氰胺的快速测定。
《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拉曼光谱法(KJ201908)》 规定了液体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快速测定方法,适用于生鲜乳、
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筛查胶体金快速定量
《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筛查胶体金快速定量法》江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意义(一)介绍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为一种白色结晶,又称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1962年Stob等首先从发霉的玉米中分离得到了该毒素,命名为玉米赤霉烯酮;1966年Urry首次阐明了该毒素的结构,并将此结构命名为F-2毒素,后又被改称为ZEN。
ZEN为白色晶体,分子式C18H22O5,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基-1-碳烯基)β-雷琐酸-μ-内酯[6-(10-hydroxy-6-OXO-trans-1-undeceny)β-resorcylicacid lactone],熔点164~165℃,紫外线光谱最大吸收为236nm、274nm和316nm。
红外线光谱最大吸收为970nm,其甲醇溶液在254nm短紫外光照射下呈明亮的绿-蓝色荧光。
ZEN不溶于水,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及乙醇等。
在植物体内,ZEN主要代谢产生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enol,a-ZOL)。
在动物及人体内,除了可以代谢产生α-ZOL外,ZEN还可代谢产生β-玉米赤霉烯醇(β-zearalenol,β-ZOL),α-ZOL和β-ZOL又可以相互转化并进一步代谢产生α-玉米赤霉醇(zeranol,α-zearalanol,ZAL)及β-玉米赤霉醇(Taleranol,β-Zearalanol,TAL),而ZAL、TAL以及玉米赤霉醇(zearalanone,ZAN)又可相互转化。
ZEN主要污染玉米、高粱、小麦、大麦等粮谷类作物及其制品。
Toshitsugu对19个国家和地区的谷物、食品及饲料中所含的ZEN进行了调查发现,包括中国、阿根廷、加拿大、波兰及也门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借助被污染的乳制品、肉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ZEN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进入人体,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严亚贤,王元凯,王君,孙建和
申请号:CN200910307803.0
申请日:20090927
公开号:CN101650368A
公开日:
201002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检测技术领域的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ZEN半抗原通过活泼酯法分别与BSA和OVA偶联,得到ZEN的偶联物ZEN-BSA和ZEN-OVA;利用ZEN-BSA作为免疫原,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抗ZEN的单克隆抗体;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
40nm的胶体金,用该胶体金标记经过透析除盐处理的抗ZEN的单克隆抗体;将步骤三所得的已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喷涂到金标垫上,将ZEN-OVA喷涂到T线,兔抗鼠的单克隆抗体喷涂到C线,组装成试纸条,干燥;将待测样品用甲醇提取,离心,取上清,将上清滴入试纸条的样本槽中,获取T线和C 线的显色,鉴定,得到结果。
本发明可特异性检测ZEN毒素,准确率高,检测速度快,所需时间仅为5~10分钟。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王博文,王 博(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摘 要: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是一种有害物质,它们会对动物的生殖功能和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健康,对畜牧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开展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的检测研究非常必要。
本文对目前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为未来研究玉米赤霉烯酮及其类似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毒性作用;检测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Residue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Zearalenone and Its Analogues in CornWANG Bowen, WANG Bo(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3, China)Abstract: Zearalenone and its analogues are harmful substances that can inhibit the reproductive function and immune system of animal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ing their health and causing great damage to the livestock industry.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detection of zearalenone and its analogues. This chapter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s for zearalenone and its analogues, providing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multi-residue detection methods of zearalenone and its analogues.Keywords: zearalenone; toxic effects; test methods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镰刀菌产生的生物毒素,目前已知的类似物至少有15种,其中常见的有5种,包括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enol,α-ZOL)、β-玉米赤霉烯醇(β-Zearalenol,β-ZOL)、α-玉米赤霉醇(α-Zeranol,α-ZAL)、β-玉米赤霉醇(β-Zearalenol,β-ZAL)和玉米赤霉酮(Zearalanone,ZAN),这些毒素主要污染农产品及其副产品,导致农产品的可用性下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测定玉米和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
关键词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 ; 小麦 中图分 类号 :S20 1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7—76 (0 10 04 0 T 1. A 10 5 1 21 )5— 0 3— 3
Ra i t r n to o e r lno e i c r nd wh a y p d de e mi a i n fz a a e n n o n a e tb c lo da o d m m un c o a o r p o l i lg l i o hr m t g a hy
t n l ta d e r r r n e o h oli a od i i i n ro a g ft e c l d lg l mmu o h o tg a h s e au td b e t c n r se o mi o n c r mao r p y wa v l a e y t s , o ta t d wi n y n e t e z me l k d i h i mmu o o b n s a . h e ut s t a e mi i n d t cin l t a 0p / g i n s r e t s y T e r s l wa t h nmu ee t i s g k n a h t o mi w 6  ̄ c l i a od i ol d g l mmu o h o tg a h wh c a i lr t n y i k d i o l n c r ma o r p y, ih w ssmi o e z mee c l a n n s r e t s y T o— a h l ia o d i od g l mmu o h o t g a h a h d a t g so a y a d q ik t p r t , i ih s n i vt , l n c r mao r p y h d t e a v n a e f s n u c o o e ae w t hg e st i e h i y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残留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的 分 析 测 定 一 般 采 用 薄 层 色 谱 法 ( T L C ) 、酶 联吸附免疫法( E L I S A)  ̄高效液相色谱法( H P L C 1
[ 3 - 9 ]
。
T L C 法繁 琐费时 ,且灵敏度 、特 异性较差 ,提取过
程 中所 需有机 溶剂 品种 多且量大 ,易 污染环 境 ,对 人体
F . 2 毒素 ,是 由禾谷镰刀 菌等菌种产 生的有毒代 谢产物 。 Z E N主要污染玉米 、高粱 、小麦 、大麦等粮谷类作物及其
制品 。受 ̄ J I Z E N污染 的乳制 品、肉制 品等动物源性食 品, 会对 动物及 人类造 成危 害,主 要表现 在影 响和破 坏生长 发育及 生殖 系统方 面 ,人 畜误食 含有 该毒 素的食 物后 , 会 引起 雌性 激素 中毒症 ,造成 生殖系 统 的严重损 伤 。此 外,Z E N及其衍生物对肝脏系统 ,免疫系统均有很大 的危 害,并且有引发肿瘤 的可能性 【 】 ' 。 目前大 多数 国家 对食 品、谷物 、饲料 中的玉米赤 霉烯酮
基金 项 目:现 场快 速检 测仪 器与 物联 网配 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术研 发与 产业 化示 范项 目 ( 2 0 1 2 B AF 1 4 B 0 2 )。
白片之 间 ,能够对样 品形 成保护 的外环 境 ,容易得 到稳 定不变 的红外 光谱图 。( 5 )经 过方法2 处理后 的对 照品和 供试 品,测得 的红外 谱线 ,与标 准 图谱 进行 比较 ,供试
[ 1 0 】殷 萌 , 杨 锋,张 欣 荣等 .药物 多 晶型 的研 究 现状 【 J 】 .药学 实 践杂
志. 2 0 0 8 ( 3 ) : 2 6 .
[ 1 1 ]李 荣 生,王玉 ,黄 朝瑜 等 . 药 品 红外 光谱 鉴 别 中常 见 问题 及 分析
粮油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研究及建议
玉米赤霉烯酮(ZEN),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非甾体类真菌毒素,起初发现于玉米赤霉病之中,后经突变衍生出多种毒素种类。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通过被污染的谷物、肉及奶制品等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会对动植物造成生殖毒害与致畸突变。
为了人们的健康,对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玉米、大米、小麦、豆类等粮油作物中,其污染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
为了控制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各国制定了其在粮油产品中的限量标准,以利于保障食品安全[1]。
我国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最高限量为60μg/kg。
为了控制玉米赤霉烯酮在粮食产品中的含量,近年来兴起了一些快速、灵敏、准确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
1化学检测方法1.1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主要的优点是成本低、过程简便,因此是应用较多的检测方式。
但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却是所有方法中最低的。
薄层色谱法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检测的灵敏度极限为300ng/g。
在检测过程中主要采用CHCl3、色谱硅胶、甲醇-三氯甲烷等方式,并在此过程中依次对样品进行提取、层析净化与洗脱。
1.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灵敏度较高,不仅能对玉米赤霉烯酮、DES等进行检测,二期还能够同时对其他多种毒素进行检测,该检测法主要是采用比对法对结果进行评价,其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该方法中主要是对样品代谢物进行标准谱图库的比对,所用设备较为特别,因此在应用中只能作为大型或官方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也是美国AOAC官方指定检测方法。
粮油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盛开(吉林省吉林市粮油监测站,吉林市132000)摘要:文章就玉米赤酶烯酮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同时对相关方法的检测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玉米赤酶烯酮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S81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515(2022)01-0033-03--331.3高效液相色谱法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荧光特性,因此可运用HPLC检测其在样品中的含量,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极限为0.31μg/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3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KJ20191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本标准适用玉米、小麦及其碾磨加工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筛选测定。
第一法比色法
2.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中检测线(T线)上的抗原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T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的比较,对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进行结果判定。
3.试剂及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乙腈。
3.1.2.甲醇+水(7+3,体积比)。
3.1.3.稀释缓冲液(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提取液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配置)。
3.2.参考物质
玉米赤霉烯酮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表1,纯
度≥95%。
表1 玉米赤霉烯酮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
3.3.1.标准储备液:称取适量标准品,用乙腈(3.1.1)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0 μg/mL的标
准储备液。
﹣18 ℃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3.3.2.标准工作液:准确量取标准储备液(100 μg/mL)(3.3.1)100 μL,置于10 mL容量瓶
中,用乙腈(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 μ稀/mL的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工作液,2 ℃~8 ℃避光保存,有效期1个月。
3.4.材料
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适用基质为玉米、小麦及其碾磨加工品。
4.仪器和设备
4.1.移液器:100 μL、200 μL、1 mL和5 mL。
4.2.旋涡混合器。
4.3.离心机。
4.4.电子天平:感量为0.01 g。
5.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0 ℃~30 ℃。
空气相对湿度:最佳测定湿度45 %~65 %。
若湿度低于45 %,相应延长待测液-试纸条反应时间,以质控实验为准;若湿度为65 %~80 %,微孔与试纸条拆开后立即使用,避免微孔与试纸条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潮;避免在湿度80 %以上湿度进行实验。
6.分析步骤
6.1.试样制备
按GB 5491扦取的样品充分碾磨或粉碎混匀,过40目筛。
6.2.提取
准确称取试样5.0 g(精确至0.01 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 甲醇+水溶液(3.1.2),用旋涡混合器振荡3 min,离心分层或静置分层,上清液备用。
准确移取0.8 mL稀释缓冲液(3.1.3)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25 μL上清液,混匀,待检。
6.3.测定步骤
依检验所需,取相应数量的金标微孔和试纸条,做好标记。
吸取待检液200 μL于金标微孔中,抽吸至孔底的紫红色颗粒完全溶解,孵育10 min。
将试纸条插入金标微孔中,反应3 min~5 min。
从金标微孔中取出试纸条,弃去试纸条下端的样品垫,观察显色情况,进行结果判定。
(若试剂盒冷藏保存,使用前需恢复至实验环境温度。
)
7.质控试验
每批样品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阳性质控试验,可根据检测样品量制定适宜频次的质控试验。
7.1.空白试验
7.1.1.试剂空白试验:除不称取试样外,均按6.2和6.3所述步骤操作。
7.1.2.基质空白试验:准确称取空白试样,按6.2和6.3所述步骤操作。
7.2.阳性质控试验
准确称取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60 μg/kg的质控样,按6.2和6.3步骤操作。
或准确称取空白试样,加入一定体积的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工作液(3.3.2),使玉米赤霉烯酮添加量为60 μg/kg,按6.2和6.3步骤操作。
8.结果判定
通过对比控制C线和检测T线的颜色深浅进行结果判定。
8.1.无效结果
无论样品中有无玉米赤霉烯酮存在,控制C线均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若C线未显色,表明操作不正确或试纸条已失效,检测结果无效(见图1)。
图1 试纸条目视判定图
8.2.阳性结果
控制C线显色,检测T线显色比C线浅或者没有颜色,判定为阳性(见图2)。
8.3.阴性结果
控制C线显色,检测T线显色比C线深或者一致,判定为阴性(见图2)。
图2 试纸条目视判定图
8.4.质控试验要求
空白试验结果应为阴性,阳性质控试验结果应为阳性。
比色法
无效
第二法消线法
9.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中检测线(T线)上的抗原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T线显色与否进行结果判定。
10.试剂及材料
同3。
11.仪器和设备
同4。
12.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0 ℃~40 ℃。
空气相对湿度:同5。
13.分析步骤
13.1.试样制备
同6.1。
13.2.提取
准确称取试样5.0 g(精确至0.01 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2.5 mL甲醇+水溶液(3.1.2),用旋涡混合器振荡3 min,离心分层或静置分层,上清液备用。
准确移取400 μL稀释缓冲液(3.1.3)于1.5 mL离心管中,加入上清液(小麦50 μL,玉米80 μL),混匀,待测。
13.3.测定步骤
同6.3。
14.质控试验
每批样品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阳性质控试验,可根据检测样品量制定适宜频次的质控试验。
14.1.空白试验
14.1.1.试剂空白试验:除不称取试样外,均按13.2和13.3所述步骤操作。
14.1.2.基质空白试验:准确称取空白试样,按13.2和13.3所述步骤操作。
14.2.阳性质控试验
准确称取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60 μg/kg的质控样,按13.2和13.3步骤操作。
或准确称取空白试样,加入一定体积的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工作液(3.3.2),使玉米赤霉烯酮添加量为60 μg/kg,按13.2和13.3步骤操作。
15.结果判定
通过观察检测T线显色与否进行结果判定。
15.1. 无效
同8.1 15.2. 阳性结果
控制C 线显色,检测T 线不显色,判定为阳性(见图3)。
15.3. 阴性结果
控制C 线显色,检测T 线显色,判定为阴性(见图3)。
图3 试纸条目视判定图
16. 质控试验要求
同8.4
第三法 读数仪法
17. 具体检测步骤及结果判定可参考相应的说明书操作,质控试验参照第一法与第二法。
18. 结论
本方法筛查出的阳性样品进行确认时,应按GB 2761指定方法标准检测并判定。
19. 性能指标 19.1. 检出限
60 μg/kg 。
19.2. 灵敏度
灵敏度≥95%。
19.3. 特异性
特异性≥90%。
19.4. 假阴性
假阴性≤5%。
消线法
19.5.假阳性
假阳性≤10%。
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
20.其他
本方法所述试剂、试剂盒信息及操作步骤是为了方便方法使用者,在使用本方法时不做限定。
方法使用者在使用替代试剂、试剂盒或操作步骤前,须对其进行考察,满足本方法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时方可使用。
本方法参比标准为GB 5009.20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附录A
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
本方法起草单位: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本方法参与单位:江南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肖全伟、姚蕾珺、王昕、张敏、胥传来、田洪芸、沈泓、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