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古地理复习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2.沉积古地理学:对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当时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再造当时的海陆分布、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的学科。

3.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4.沉积环境: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貌单元,并以此和相邻的地区相区别。

5.沉积(相)模式: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

6.相标志:存在于沉积岩(物)中对沉积环境具有指示意义的成因标志。如水平层理、平行层理。

7.瓦尔特相律:没有沉积间断的条件下,只有在横向上相邻的相,才能在纵向上互相叠覆

8.现实主义原则:现在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也曾以基本相同的强度在整个地质时期发生过,古代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所观察到的现象和作用加以解释

9.沉积体系:沉积体系是成因上被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10.垂向层序:垂向层序通常是指某一沉积相内部随时间演化,沉积特征(粒度、沉积构造等)在垂向上的规律变化。

11.垂向序列:垂向序列通常是指几种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在垂向上的组合关系。

12.进积型垂向序列:是指沉积物在不断向沉积盆地中心方向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粗粒的或浅水沉积物覆于细粒的或相对深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

13.退积型垂向序列:是伴随沉积盆地水体的不断扩张,形成的细粒的或较深水沉积物覆于粗粒的或相对浅水沉积物之上的垂向序列。

14.相分析的基本思路:通过观察沉积相,寻找相标志,得出沉积参数或者沉积条件,今儿推出沉积环境。

第二章

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母岩:风化前的岩石

物源区:供给沉积物的地区

陆源碎屑:母岩经过风化作用后的残余碎屑物质。

1、沉积物的四种来源

1) 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

2) 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

3) 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热卤水;

4) 宇宙源物质—陨石、宇宙尘。

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产物

1.碎屑物质: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如石英、长石、岩屑、云母碎片,锆石砂等。

2.不溶残积物:母岩在分解过程中新生成的不溶物质,如粘土矿物、氧化铁色素。

3.溶解物质:呈溶液状态被带走。

第三章

流体:流动的物质。

流体的粘滞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切力抵抗剪切变形;但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具有

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称为粘滞性。

牛顿流体:凡是服从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层流:流体质点的运动有条不紊,呈不混杂并呈现分层流动的状态。

紊流:流体质点的运动呈分层流动状态被破坏,发生互相混杂,并且有纵向脉动。

第四章

牵引流:是以一定的动力(推力或上举力)拖曳(或牵引)导致流体运动并带动碎屑颗粒运

动的流体。

重力流:是水和悬浮颗粒的高密度混合体,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高密度流体

载荷:流体中被搬运的沉积物称。

浊流:是一种混合着大量自悬浮沉积物质的高速紊流状态的混浊高密度流,也是由重力推动流动的重力流

床沙形态:随着流体流动强度的变化,在床沙表面相应出现不同的几何形体。

管道条件下:

当Re<2320时为层流,层流是一种缓慢的流动,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的线状运动,彼此不

相掺混。

当Re=2320时为临界流,也称临界雷诺数(Rek),其对应的是临界流速(VK)。

当Re>2320时为紊流,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旋涡的急湍的流动,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

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3.碎屑颗粒在牵引流介质中的搬运方式有?

无颗粒移动的平坦床沙 水体平静,无颗粒运动,底床平坦,即无沙纹及沙丘迁移 水平层理

沙纹(小波痕) 波高<5cm ,波长<30cm ,流速小,水面平静或具小型波浪现象 小型交错

层理

缓流 Fr <1 沙

丘(大波痕) 流速50cm/s ,波高10-20cm ,波长可达几米,水面出现汹涌波浪。沙纹和沙丘都是属异相波,即水面的波形与床沙波痕表面的位置不一致 大型交错层理 临界流 Fr ≈1 受冲刷的沙丘(受冲刷的大波痕)

波痕规模大,波长几米—几十米,波高<<波长 海滩冲洗交错层理

受冲刷的平坦床沙

颗粒的移动平行于水的流动方向 平行层理

逆行沙丘 向上游移动的波浪状床沙形体,表现为向上游一侧进行加积,下游一侧受到侵蚀。水面波形与底形波痕一致,属于同相波。 逆行沙丘层理 急流 Fr >1 当水流的振动波幅变化大时,局部能生成高能量的波浪,最后加大流速,形成冲槽和冲坑

根据0.6mm, 水槽宽2.44m, 长45.72m 的实验结果 流动强度与底床形态(层理类型)

(滚动搬运,跳跃搬运,悬浮搬运)

4、尤尔斯特隆图解(牵引流中颗粒大小与水体流速关系)

(1)颗粒开始搬运(侵蚀)的起动流速,因需克服其本身的重力和彼此间的吸引力,要比继续搬运的速度大;

(2)大于2mm的砾级碎屑的起动流速比沉积临界流速大,但二者差较小(两个速度都较大),而且随流速增大起动的颗粒也同样增大,因此砾石很难作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推移前进。

(3) 0.05-2mm砂级碎屑颗粒所需的起动流速最小,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较小。砂级颗粒易搬运、易沉积,最为活跃,故砂粒常常是呈跳跃式前进;

4)小于0.05mm的泥级颗粒,两种流速相差很大,特别是更细的泥级颗粒,在流水中长期悬浮,大部分搬运到比较安静的水体中慢慢沉积下来。

总之,随着流速逐渐变小,碎屑颗粒从粗到细依次沉积,或流速频繁变化可形成大小颗粒混杂堆积。

5.牵引流与重力流的区别(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1)从分布规律上看,浊流及其它重力流沉积不服从机械沉积分异顺序,只在深部沉积位置上沿流动方向出现由粗到细的变化,而且在完整的浊积物层内,自下而上也有相应的变化。(2)在浊流内的碎屑颗粒(粗到细)几乎全部呈悬浮状态,并且是高浓度的。悬浮颗粒可以较粗。在牵引流中,三种搬运方式都存在,其中仅细颗粒(如泥质)具有悬浮搬运的特点,浓度也低。

牵引流和浊流在实际作用过程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6.沉积分异作用--按沉积物的物理特性(颗粒的大小、形状、比重)或化学成分,呈规律性依次沉积的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第五章

原生沉积构造:指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后不久,以及在其固结以前所形成的构造。

次生沉积构造:在沉积物压实或成岩过程中生成的沉积构造。

流动构造:是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介质的流动在沉积物表面及内部形成的各种构造现象。

层面构造:指保存在沉积岩层面(顶面或底面)上的各种特征。

波痕:是由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

波痕指数(RI):波长与波高之比(L/H)。

波痕对称指数(RSI):向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与背流面水平投影长度之比(L1/L2)。

改造波痕:在水流及波基面变化的情况下,原先生成的波痕受到改造而形成的波痕。

冲刷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蚀出来的痕迹,常在上覆砂岩的底面以凸起的铸型出现。剥离线理:出现在砂岩层面上的水流线理。

板状交错层理:单层间界面呈平面而且相互平行, 其各单位的纹层倾向相同,大致反映了单向水流的运动方向(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剖面上),而在垂直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往往表现为水平层理。

楔状交错层理:单层间界面亦呈平面,但其界面之间互不平行,使单层呈楔形。在平行水流方向的剖面上,其前积纹层与界面斜交,而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剖面上与界面大致平行或斜交。

槽状交错层理:单层的界面为曲面,上下界面之间相互平行或相交,交错层理本身为一槽状,纹层大致为一系列平行于底面的对称曲面,有时由于交错层理彼此切割而呈不对称状(如垂直水流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