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五大投行

合集下载

中国银行收购案例

中国银行收购案例

案例概要:2008年09月2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华尔街“地震”中幸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获准向商业银行转型。

这一举措意味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将接受美联储直接监管。

另外,为符合商业银行标准,两家机构下属银行分支机构面临的监管将比以前更加严格。

它们先前主要受证券交易委员会管辖。

案例背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商业银行,使华尔街的面貌恢复至上世纪30年代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案诞生前的架构。

美国国会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案,严格划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投行模式涉及购买、重新打包并出售复杂信贷产品。

过去数十年间,凭借大胆“赌钱”行为和举债经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成为华尔街同行妒忌的对象。

它们利润丰厚,商业活动屡屡登上媒体头条,为全世界企业和政府的并购、招股、重组等经济活动提供咨询,相对较少受监管层干预。

鉴于投行大力扩张的债券业务“深不可测”,信贷危机蔓延使投资者对投行的赚钱方式失去信心。

继贝尔斯登后,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收购同样陷入困境的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

曾经的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排名前两位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路透社曾评论,美联储批准这两家投行转型,标志投行模式草草终结。

分析:在金融危机之前,投资银行是一个令人艳羡眼红的行业,它们利润丰厚,商业活动屡屡登上媒体头条,为全世界企业和政府的并购、招股、重组等经济活动提供咨询,受监管层干预相对较少。

而一场金融危机,使整个行业跌入谷底,华尔街鼎盛时期的五大投资银行,在金融危机后,雷曼破产,贝尔斯登被收购,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硕果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了商业银行。

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思考。

导致投资银行覆灭的原因之一是过高的杠杆率。

据瑞银公布的数据,美林的杠杆率为28 倍,摩根士丹利为33 倍,高盛为28 倍,均达到十分惊人的程度。

在市场情况良好时,高杠杆带来了高收益。

华尔街严打行动升级8家投行被调查

华尔街严打行动升级8家投行被调查

些人补税 并交罚金后通 常能避 免刑事处罚 。不过 .尽 管 自
首 可 减 轻处 罚 ,但不 能 获 得赦 免 。
美 国国内收入署估计 ,以一个年收入5 万美元的百万美元
公司声誉 :但如果是公司受到指控 .情节可能就 比较严重 。 据 悉 .到 目前为 止 检察 官仍 在搜 集证 据 的阶段 ,尚 未发 出刑事传票或确认任 何一桩潜在案件 。而如果要赢得刑
导解 决 。
美 国严打逃税 问题 富人纷纷 自首
2 0 年 8 .美 09 月
国 和 瑞 士 银 行 就 后
华尔街严打行 动升级 8 家投行被 调查
华 尔街 ” 诈 门 ”牵 涉的 范 围正 在 不 断扩 大 。继 5 欺 月
1 3日大 摩 被 曝 遭 美 国 联 邦 机 构 调 查 后 ,美 国 媒 体 1 日 又 披 4 露 ,联 邦 检 察 机 关 正 与 证 券 监 管 部 门 配 合 , 对 其 他 多 家 华
导信息 展开调 查。
美国财政 部国 内收入署 指控大约 5 25 .9 名美 国客户通 过 -
设 在瑞 士银 行 的秘 密 账 户 匿藏 约 1O 美 元 .以 逃 避 税 收 。美 亿 5
华 尔 街 日报 披 露 ,美 国联 邦检 察 机 关 正 在 与 证 券 监 管 部 国 司 法 部 要 求 瑞 士银 行 公 布 这 些 客 户 的 名 单 ,瑞 士 银 行 今 年
门配合 ,对华尔街数家大银行是否在CD 交易 中误导 了投资者 2 承 认 帮 助 部 分 美 国 纳 税 人 匿藏 收 入 . 同 意 向美 国 政 府 支 O 月
展 开初 步 刑事 调 查 。
付 罚款 和 补 交 税 款 共 计 7 8 美 元 ,并 提 交 一 份 2 0 客 户 的 亿 5名

华尔街的“傻瓜”投资法

华尔街的“傻瓜”投资法

书 里 有一 幅 漫 画挺 有 意思 。说 的是 一 家证 券 公 司在
票账户,哪有多少闲钱炒股呢。但工作一年后手头松了,便开始考虑投资了。
招募一个基金公司经理 ,一位超人前来面谈。老板对
超人说 : “e pn l u dn s na s ge b u d inc , u a o L a igt l i ig n l o n ie b t n u a l b i i s c y
亦称 “ us l 0 0  ̄ 股指 数 ” ( us l O o mal p id x R s l 0 4型 e 2 R s l 0 e 2 S l Ca e )。另 n
外这种投资每年只须花六分钟时间打理 ,每隔半年花
个 三 分钟 看 一 下 ,要 是 大熊 市 来 临 ,就 暂时 先 将股 市 里 的 钱移 到 债市 里 “ ak ( 留 ) 片刻 ,待 股 市稳 P r” 停
华 尔街》 (《 a d m lD wnWalt e) ) A R n o Wak o l r t e S

国法律还严禁我们在某段时间买卖部分股票 ( 那些股票一般和我们的业务有
关 ) ,以示 公平 。
那时 ,我刚从学校毕业 ,没有欠学生贷款就不错 了 , 在银行里只有一个支
华尔街的 “ 傻 ' 投资法
文/ 陈思进
从欧美前8 年的各种投资工具 ( o 股票、债券、房产等等)的回报率来观
察 ,投资股 市 ( 别是 “mal a ” ,即小公司 )的 回报 率是最 高的 :但 特 S l p C 是据 统计 ,短线 炒家的 回报 能超 过大市 的可能性极 小 ,属 于小概 率事件 。可 见 投资的胜 败不在 一时 一地 ,想 在投资 中有所 斩获 ,一 要坚持不 懈 ,长 线投 资 :二要选择最 合适的投 资工具。 刚 才 说 了 ,华 尔 街 投 行 的 从 业 人 员 所 有 股 票 交 易 账 户都 在监 控 之 下 ,而 公 司 内部 账 户更 受 到严 格 管 制 ,几 乎所 有敏 感 的股 票 ( 即所谓 R sr td L t 的 e tc e i里 i s 股 票 )都 不 能做 。那 我们 怎 么投 资 呢 ?华 尔 街有 一 个 “ 瓜投 资 法 ” ,就 是专 门给 我们 这 些从 业 人 员设 计 傻 的 。 我觉 得 这个 方 法很 简 单 ,大 家也都 可 以参 考 ,特 别 是繁 忙的 人士 会感 兴趣 。

华尔街五大投行

华尔街五大投行

“华尔街五大投行”本文包括:1. 引言2.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高盛3.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二:摩根士丹利4.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三:美林5.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四:雷曼兄弟6.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五:贝尔斯登7. 五大投行各家的命运8. 了解更多信息9. 阅读所有信用与债务类文章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地,意味着美国昔日的前五大投行只剩下摩根和高盛作为独立机构一息尚存——其实它俩的幸免,也是靠着及时摘去“投资银行”的紧箍咒,转型为商业银行。

那么,我们通常提到的这华尔街五大投行指的是那几家呢?下文将为您详细解密。

Gettyimages供图美国华尔街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其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

与雷曼兄弟一样,它也是犹太后裔创建的公司。

创业时,高盛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员工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

然后,在某个约定的日期里,由原来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的差额便是高盛的收入——高盛创始人就这样完成其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更难想像的是,如今声名显赫的高盛曾经是华尔街上“笑柄”及“谬误”的代名词,并一度濒临倒闭:当时高盛曾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类似现在互助基金的业务,并迅速扩张。

其股票发行量短期内膨胀1亿美元,公司股票则由每股几美元飙升至 100多美元,峰值时更曾达到200多美元的高价。

时值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股市大崩盘,高盛难善其身,股价一落千丈,跌至一块多钱,公司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声誉更在华尔街一落千丈。

其后,高盛用了整整三十年苦心经营,尤其是与摩根士丹利在“恶意收购”上兵戎相见,终于成为投行界的世界级顶级选手。

2008年9月21日晚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行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两家冤家对头终于共同终结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华尔街模式。

提起摩根士丹利,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摩根大通。

掉期交易,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

掉期交易,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

掉期交易,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在了解了期权、期货、期指后,读者朋友们对金融衍生品是更畏惧了还是更向往了?我们要在此篇中向大家介绍一下衍生证券中最复杂也是最好玩的Swap,中文可翻译成“掉期合约”或“掉期交易”。

实际上,一件事物再复杂,它的基本概念也往往是非常简单的。

这里先讲个小故事。

古时候有两个手艺人,分别是木匠和鞋匠。

木匠每天可以做四把椅子,而鞋匠每天可以做两双鞋子。

如果让木匠做鞋子,一天最多做一只;想要鞋匠做椅子呢,一天最多做三条腿儿。

在不考虑材料成本费的情况下,如果有一天木匠要鞋子,而鞋匠正好要椅子了,他们该怎么办?大家一定会说,他们可以交换嘛。

对啦!这种以物易物的最原始的交易方式,事实上就是华尔街最复杂的金融产品“掉期交易”最原始的概念。

在华尔街,只要你具备相对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就有资格做掉期交易,从最普通的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和外汇掉期(Currency Swap),到所有产品都可以做。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做过掉期交易,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而已。

刚到美国的人都会留意到,但凡在商店里购买商品,像照相机、电视机或电脑,抑或是洗衣机、烘干机等,店员总会向你推销Warranty(保用证,又称保证书、保养证,是卖方同意修理或更换已出售货品的协议)。

这个Warranty的功用,就是额外地向厂商支付一笔款项,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如果商品坏了,厂商担保用户可以得到免费的修理服务,甚至调换商品。

举例来说。

我家的办公椅特别容易坏。

5年前我和太太购买了一把新椅子,价格为299美元,外带50美元的Warranty,有5年的质量担保。

结果从第三年开始,每过几个月椅子就有一个部件坏了,只需一个电话,厂商便会寄一个新零件过来,5年间等于又换了一把新椅子,非常划算。

但也不是每笔交易都能赚。

前年,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特大荧光屏,看着非常舒服。

不过听说其散热系统不过关,我心想,买个Warranty保3年,谁怕谁。

美国五大评级机构、三大保险公司、三大评级机构等

美国五大评级机构、三大保险公司、三大评级机构等

评级方法 Methods
标准普尔给了他们评级的标准,包括,经 济,政策,地理政治,管理和公司所有制 ,和竞争的位置
S&P gave a long list of indicators it might use, including "economic, regulatory and geopolitical influence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ttributes,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02
美国保险公司
自18世纪20年代美国第一家海上保险组织诞生以来,美国的保险业同其经济的发展一样逐渐 发展壮大。目前,美国的保险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保险市场。无论是在全球保险业中,还是在 美国国内金融行业中,美国的保险市场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美国也是全球保险业相对成 熟的国家,在保险产品的创新、保险资金的积累和运用以及保险监管的模式及其演变等方面,美 国都是其他国家借鉴和参考的主要对象。
收缩“战线”,剥离不良资产
AIG经过政府注资后,采取收缩型 战略中的剥离战略,成功剥离了大 量非核心业务和海外资产,这为它 咸鱼翻身抛去了负担,宽裕了集团 紧俏的资金链。
加强风险管控 回归核心业务
获得喘息之后的AIG及时调整战略,将以剥 离为主的战略调整为以扭转为主的战略。经 过重新估价,将股价低迷的优良资产暂缓出 售,对资产重新股价、重新定位,叫停了对 以飞机金融租赁为主的ILFC的剥离。
《华尔街时报》8
曾表示他是一位银行家,从事的是“神的 工作”。虽然他后来解释说是在开玩笑,但 在给自己发工资方面,他的确自以为在从事 超人类的工作:据福布斯统计,2007年他的薪 酬高达7300万美元,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 锐减至2500万美元。由于今年高盛复苏的步 伐远超整体经济,布兰克芬的薪酬也有可能 提升。为了奖励他的谦虚,我们将他列为 2009年度丑闻首席执行官榜单的第一名。

高盛帝国读后感

高盛帝国读后感

高盛帝国读后感《高盛帝国》让我了解了美国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了解了很多关于投资银行的知识以及其他一些宝贵的东西。

近年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贝尔斯登倒闭,雷曼兄弟破产,大批金融机构陷入危机,高盛在当年转型为银行控股金融公司,如今依然坚挺于世,从这本书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在这里我谈谈自己读完此书的看法。

投行业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业务。

1.初级市场造市---证券承销业务,比如为企业做IPO.2.次级市场买卖撮合---包括自营和经纪业务。

3.自有资金操作交易---包括投机,套利等。

4.公司重组---包括扩大/缩小规模,所有权与控制等。

5.财务工程6.其他获利性业务---包括咨询,投资管理,商人银行,风险基金,顾问业务等。

我国的投行业务略有不同,中国投资银行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投资银行业务利润主要来自 IPO 并购业务收入、经纪、资产管理等。

外国投资银行监管机构有点松散,主要取决于判断的投资者、经纪、 ipo 业务、并购和逐渐淡出市场的主流,商品交易,房地产,衍生品交易,阻止交易、并购咨询、资产管理和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逐渐成为有利可图的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华尔街投资银行当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在过去的 20 年中在世界发展的步伐在世界是首屈一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华尔街投资银行历史可以用作参考我国的投行发展。

其中,华尔街五大投行中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将合伙人制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并,金融危机以后依然坚挺坚的高盛。

这本书是一部杰作。

随着公司知名的金融业,创始合伙人,作者埃利斯对于高盛的发展非常了解,对合伙人的描述很生动,其中包括: 精明积极进取的萨克斯家族成员、圆滑左右逢源的约翰·温伯格、态度强硬和狂热并且不知疲倦地工作的格斯·利维、谦逊随和而又按照既定计划坚持前进的乔恩·科尔津。

埃利斯描绘出不同的字符,通过描述,通过对话和细节,以及高盛集团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顺序,业务线使我们看到高盛的发展,在这场血腥的商业战争,战争后的平和安逸。

五大投资银行“变脸”原因解析

五大投资银行“变脸”原因解析

五大投资银行“变脸”原因解析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而首当其冲的则是投资银行,这首先是由投资银行特殊的性质决定的,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投资银行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从事有价证券的投资、房地产、保险、金融则是这几家投行主要投资的板块。

本文通过对五大投行进行分析,从而找出他们失败的原因,给今后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标签:次贷危机;倒闭;投资银行1五大投行“变脸”原因分析1.1过于依赖高的财务杠杆在利率的驱使下,投行的精英们痴迷于设计复杂的衍生品,致使投行的盈利模式不是建立在健康的实体经济和基础资产上。

伴随信用链条的拉长、产品复杂度的增加,这些投行愈加脆弱。

这些独立的投资银行都过度依赖杠杆,而且没有为它们的投资(从商业抵押贷款到非美国股票)留出足够的现金。

次贷危机爆发前,国际金融机构大肆盲目利用证券化、衍生工具等高杠杆率结构性产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个金融业都沉浸在高杠杆率带来的财富盛宴的欢欣之中,而忘却了金融创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市场泡沫终会破灭。

次贷危机实际上就是过度扩张信用的产物。

各种信贷大肆扩张,置实际承受能力于不顾。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综合性银行(如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不同。

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

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通过抵押回购等方法来满足短期资金的需求(隔夜、7天、一个月等)。

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扣除要偿付的融资代价后,就是公司运营的回报,就是说,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大量借贷的方法来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这就是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

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杠杆率(总资产除以自有资本)就越大。

杠杆效应的特点就是,在赚钱的时候,收益是随杠杆率放大的;但当亏损的时候,损失也是按杠杆率放大的。

杠杆效应是一柄双刃剑。

近年来由于业务的扩大发展,华尔街上的各投行已将杠杆率提高到了危险的程度。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教学案例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教学案例

第3单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教学案例案例1: 沈阳机床融资租赁案例分析2009年2月2日,沈阳机床发布公告,以现有部分生产设备向交银租赁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办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小企业融资金额为2亿元。

沈阳机床认为这项交易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增加长期借款比例,盘活公司现有资产,切实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沈阳机床此次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采用售后回租方式,即将原值2.50亿元、账面净值2.24亿元的数控机床生产设备以2亿元出售给交银租赁,同时再与交银租赁签订租赁合同,合同期内公司按约定向交银租赁分期支付租金,租赁期限为4年16期。

租金的具体支付方式为等额租金后付法,即每三个月向交银租赁支付一次租金,金额为1412万元,合计2.26亿元。

此外,沈阳机床还需支付400万元的租赁服务费和1400万元的租赁保证金。

问题:请结合本案例,谈一谈你对金融租赁或融资租赁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2: 华尔街五大投行轰然倒下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五大投行先后遭受重创,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投行或倒闭破产、或出售、或进行转型。

其中,拥有85年历史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贱价出售给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拥有94年历史的美林(Merrill Lynch)被综合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历史最悠久的投行——158年历史的雷曼(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而分别拥有139年历史的高盛(Goldman Sachs)和73年历史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同时改旗易帜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就这样轰然倒下,从此便成了历史。

有专家分析,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就是导致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灾难的罪魁祸首。

大多数投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以大规模杠杆操作进行盈利,尽管投资金额不大,但资本回报率却高得惊人。

美国五大投行

美国五大投行
美国五大投行
私有公司
01 高盛
03 美林 05 贝尔斯登
目录
02 摩根 04 雷曼兄弟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
高盛
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 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 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 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
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公司雄厚的财务实力支持其在所从事的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并且是全球最具实力的股票和债券承 销和交易商之一。同时,公司还担任全球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 分析师。公司为在协助客户成功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的长期互利的关系而深感自豪(有些可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以前)。 由于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公司因此拥有包括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客户群,如阿尔卡特、美国在线 时代华纳、戴尔、富士、IBM、英特尔、美国强生、乐金电子、默沙东医药、摩托罗拉、NEC、百事、菲利普莫里 斯、壳牌石油、住友银行及沃尔玛等。
美林
美林是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 之一,它在财务世界响叮当的名字里占有一席之地。该公司在曼哈顿四号世界金融中心大厦占据了整个34层楼。 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 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于2008年9月宣布破产。

美国投资银行

美国投资银行

华尔街金融风暴标志美国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终结2008年09月28日 09:21 来源:法制日报发表评论2008年是华尔街的多事之秋。

3月16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Stern)被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收购;9月15日,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MerrillLynch)被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收购;9月21日,硕果仅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Sachs)和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对于熟悉美国金融体系的专业人士来说,如此巨变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后果。

从金融制度的角度来说,这场风暴标志着美国独立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银行业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混业经营的演化过程。

大萧条(greatdepression)之前,美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化、公众公司以及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一批金融寡头型的全能银行;其典型代表就是摩根财团。

大萧条之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

由此导致了全能银行的解体。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美国金融机构的全球竞争力,美国银行业又回到了混业经营的模式;其典型代表就是JP摩根。

即便如此,上述五大投资银行仍然坚守分业经营的模式。

随着这些独立投行先后申请破产保护、被收购或转型,寄托了几代人光荣与梦想的美国传统投资银行模式最终烟消云散。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投资银行有着不同的称谓:在美国被称为“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在英国被称为“商人银行”(merchantbank),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被称为“证券公司”(securitiescompany)。

投资银行的明天:暗淡还是辉煌——美国投资银行的今生与来世

投资银行的明天:暗淡还是辉煌——美国投资银行的今生与来世
( a s Se g lA t 。 该 法 案 明 确 规 Gl — ta a c) s l 定 :不 允 许 商 业 银 行经 营证 券 业 务 ,而 原 先 以经 营 证 券 业务 为主 的银 行 将 改 组 为 新 型 的 “ 资银 行 ” 投 ,同 时 也 不 允 许 投 资银 行 从 事 商业 银 行 业 务 。 由此 ,
面 临 哪些 制 约 与挑 战呢 ?
4 部 2l 论丛 20・ 西 081 2
美国投资银行的今生与来世
口 特 约 研 究 员 董 登 新
“ 资 银 行 ” ( v sme t a k 投 i e t n n ) n b

违 背公众利益和欺诈的现象。随后 ,人
们 开 始谴 责商 业银行 从 事投 资银 行活
也 开 始 步入 了 “ 分业 经 营 ”与 “ 业 管 分 理 ” 的新 时 代 。
美国 的投 资银 行从 商业 银行 中分 离 出
来 ,步 入 “ 业 经 营 ” 时代 ,并 开 辟 了 分 独 一 无 二 的 华 尔街 投 行 模 式 ;7 5年 后 , 美 国 的投 资 银 行 却 转 型 改 制 为银 行 持 股
投资银行的明天: 暗淡还
雷曼倒闭 。高盛、摩根 改组 ,美林被收购 ,次贷危
机 以 摧枯 拉 朽 之 势 扫 荡 了整 条 华 尔 街 ,不 仅将 曾经 显 赫
此次 金融 危 机 来 势 之 凶 猛 ,使徭 在 一 片反 思 之 中。 痛 过 之 后 ,厦
考 投 资银 行 的 明 天 到 底 要 走 向咧 阶 段 的 中国 投 资银 行 业 而言 , 这
务 ,而是 以经 营 证 券业 务 为主 业 。 人 们

动 ,并 要 求尽 快 立 法 以严 格 隔 离金 融 混 业 经 营 的风 险 。

告别五大投行时代

告别五大投行时代
维普资讯
告别 五大 投行 时代
犏译 Mea i lne
普经有 多少金 融机 构 向往 能够成 为雷曼那样拥有悠 久历史 的投 行 , 而今 天 他 们 当 中的绝 大 多数 都 在 庆幸 没 有 成 为雷 曼 。
拥 有 8 年 历 史 的 华 尔 街 第 五 大 投 行 贝 尔 5 斯 登 ( e rS e r CO )贱价 …售给摩根 大通 B a tan s S
出售
2 0 年 8 ,贝尔斯 登 内部 的两 支对 冲基 金 07 月 试 图在 次级抵 押市场 中放 手一搏 ,但血 本无归 , 致 使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詹姆 士 ・ 恩 ( a s 凯 J me
的霄曼 ( e ma rtes L h nB oh r )宣布破产 ;19 的高 3年
大 额 融 资 、剥 离 不 良资 产 和 售 大 额 持 股 等 ,以求
23 2 .7 亿美 元收购 贝尔斯 登 ,与此 同时 ,美联储 也
愿 意提供3 0 0 亿美 元 ,以支持 摩根大 通对贝尔斯 登
的收 购 ,此项交易 的完成方式将取决 于摩根大通所
承担 的风险规模 。购买一 家拥有3 5 9 亿美 元总资产
美国银行成为全美最大 的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 ,尽
管美林 的投行业务受到重创 ,但其另一 主营业务财
富管理 仍旧运营得有声有色 ,美林持有的资产管理 公 司贝莱德 ( lc Ro k) 9 B a k c 4 %、价值约为10 5 亿美 元 的股份始 终保 持盈 利 ,道琼斯预计今年第三季度
的公 司,摩根大通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潜在 回报和风
险的局面 。资产的估值是否在一个正确的水平 、之 前 的资产损失究竟有多少 ,是 目前摩根大通面 临的

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分享(3篇)

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顶级投行入驻。

然而,在这片繁华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法律风险。

本文将分享一起华尔街投行法律案例,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概述2015年,某知名华尔街投行(以下简称“投行”)涉嫌违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涉嫌操纵市场价格。

经过调查,SEC发现投行在多个交易中涉嫌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

最终,投行被SEC罚款1亿美元,并同意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对证券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在本案中,投行涉嫌利用未公开的内部信息进行交易,操纵市场价格。

这种行为违反了美国《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相关规定。

(2)虚假陈述虚假陈述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向投资者提供虚假、误导性信息的行为。

在本案中,投行在向投资者提供研究报告时,涉嫌隐瞒或篡改关键信息,误导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

这种行为同样违反了美国相关法律法规。

2. 案件影响(1)对投行的影响本案中,投行被SEC罚款1亿美元,并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

这对投行的声誉、业务发展以及投资者信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投行还可能面临诉讼风险,承担巨额赔偿责任。

(2)对行业的影响本案的发生,使得华尔街投行再次陷入信任危机。

监管部门对投行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投资者权益。

四、案例启示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华尔街投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领军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合规经营。

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

2. 加强内部管理投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合规意识。

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规操作能力。

3. 增强风险意识华尔街投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要增强风险意识,对潜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法律风险,避免因违规操作而遭受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尔街五大投行
1、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高盛
2、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二:摩根士丹利
3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三:美林
4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四:雷曼兄弟
5、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五:贝尔斯登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其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

与雷曼兄弟一样,它也是犹太后裔创建的公司。

创业时,高盛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员工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

然后,在某个约定的日期里,由原来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的差额便是高盛的收入——高盛创始人就这样完成其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更难想像的是,如今声名显赫的高盛曾经是华尔街上“笑柄”及“谬误”的代名词,并一度濒临倒闭:
当时高盛曾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类似现在互助基金的业务,并迅速扩张。

其股票发行量短期内膨胀1亿美元,公司股票则由每股几美元飙升至100多美元,峰值时更曾达到200多美元的高价。

时值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股市大崩盘,高盛难善其身,股价一落千丈,跌至一块多钱,公司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声誉更在华尔街一落千丈。

其后,高盛用了整整三十年苦心经营,尤其是与摩根士丹利在“恶意收购”上兵戎相见,终于成为投行界的世界级顶级选手。

2008年9月21日晚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行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两家冤家对头终于共同终结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华尔街模式。

提起摩根士丹利,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摩根大通。

这两家机构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73年前的1935年春天,受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压力,在缅因州岸边的小岛农场里,摩根财团做出了不可变更的决定:将摩根银行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JP摩根,继续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另一部分被分离出成立一家完全独立的投资银行,名叫摩根士丹利。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英文为Glass-Steagall Act,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银行关闭达14000多家,银行经营不善令当时的人们认识到,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经纪业务是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发生的祸因。

该法案随之诞生,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投资银行也不得从事商业银行的业务。

摩根大通是JP摩根与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后公司的名称,原来的JP摩根已经并入摩根大通了
作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美林(Merrill Lynch),在财务世界里最响亮的名字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该公司在曼哈顿四号世界金融中心大厦占据了整个34层楼。

公司创办于1914 年1月7日,当时美瑞尔(Charles E. Merrill)正在纽约市华尔街7号开始他的事业。

几个月后,美瑞尔的朋友,林区(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于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为美林。

美林证券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

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这个已有94年历史的公司突然宣布将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二者若能成功合并,将造就一家业务范围广泛的银行巨头,其触角将延至金融领域的各个角落,业务将涵盖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股票承销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等。

10月2日,美林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John Thain)将其意欲留在美国银行的消息对外发布,外界纷纷猜测,塞恩可能最终管理合并后的集团。

2004年,雷曼参与了世界上前五起中的两起并购重组交易,参与执行美国公共事业历史上最大一单资本市场交易——为Belgacom公司执行了年度全球最大的IPO。

2006年,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交易量排名第一,并顾问年度三大全球并购重组交易。

2007,雷曼在财富杂志最受羡慕的证券公司中高居榜首。

正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因其不顾风险追逐高额利润,在次级抵押贷款中损失惨重,在人们的一片唏嘘声中无奈破产重组。

虽然雷曼兄弟已宣告破产,其首席执行官福尔德亦在众议院听证会上备受两党议员指责,6130亿美元的债务更使雷曼成为美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案例,但其光辉历史仍将作为投行界的传奇流传。

2008年,胡润百富榜曝光,黄光裕以430亿元的身价问鼎中国首富。

其实在2007年贝尔斯登公司就和便与黄光裕合作过,当时公司计划成立一只5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基金,便拟与黄光裕领导的鹏润投资集团各出资2.5亿美元,建立高达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基金,且投资目标相当广泛,基金的每笔投资金额都会在5000万美元左右。

贝尔斯登敏锐的洞察力可见一斑。

以规模而言,贝尔斯登或许不能跻身全美资产规模最大的投行之列,但它却是近几年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行。

2003年,它便因占领抵押保证证券业务(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CMO)的主要市场,税前利润超过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全球盈利最高的投资银行。

然而,也正是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盈利模式将贝尔斯登推上了末路。

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决定通过摩根大通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该公司的流动性短缺危机。

这是自1929年美国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向非商业银行提供应急资金。

3月16日,摩根大通表示将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

自此,贝尔斯登的垮台拉开了2008年华尔街模式的终结之幕。

在2008年的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家华尔街五大投行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商业银行
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
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
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