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验证或确认内容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f2972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a.png)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保证分析结果的质量,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以及清洁验证、工艺验证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三、职责分工1、研发部门负责新分析方法的开发,并在方法转移前完成方法的验证工作。
2、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接收转移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确认。
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按照经过验证或确认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监控。
3、验证小组由质量控制、研发、生产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重大或复杂的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工作进行方案的制定、审核和结果的评价。
四、分析方法验证的类型1、鉴别试验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被分析物。
2、定量测定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测定等。
3、限度试验用于检测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是否低于或高于规定的限度。
五、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1、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辅料等)可能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测定被分析物的能力。
2、准确性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3、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重复性是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中间精密度是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等条件下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重现性是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使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4、检测限指样品中能够被检测出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5、定量限指样品中能够被定量测定的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6、线性指在给定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7、范围指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线性的被分析物浓度的区间。
8、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分析方法仍然能够保持其有效性的能力。
六、分析方法验证的流程1、验证方案的制定由相关部门根据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预期用途,制定详细的验证方案,明确验证的指标、方法、接受标准、样品制备、检验步骤等内容。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ppt课件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7d26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8.png)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 和转移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引言 • 分析方法验证 • 分析方法确认 • 分析方法转移 •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中的注意事项 •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的实践案例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阐述分析方法验证、 确认和转移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包括验证和确认的步骤、标 准、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以确保验证和确认工作的顺 利进行。
选择适当的设备和试剂,确 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在验证和确认过程中,必须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操 作失误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转移中的注意事项
明确转移的目的和要求
在开始转移之前,必须明确转移的目的和要求,以便选择 合适的方法和标准。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验证结果评价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 出验证结果
针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 进措施和优化方案
将验证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评 价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PART 03
分析方法确认
确认方法的选择
01
02
03
04
专属性考察
确保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区分目 标分析物与其他潜在干扰物质。
线性范围考察
确定分析方法在目标浓度范围 内的线性关系,保证定量分析
引导听众进入主题, 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明确本课件的编写目 的和适用范围
汇报范围
01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 转移的基本概念、原则 和要求
02
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 转移的实施步骤、注意 事项和常见问题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ce441b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9.png)
分析方法验证
要验证一个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1. 确定目标:明确该分析方法的具体目标,例如检测某种化合物或者评估样品的质量。
2. 设计实验:设计一系列实验来测试该分析方法。
确保在实验中使用的样品种类、样品处理方式、仪器参数等因素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符合。
3. 准备标准样品:准备一份标准样品集合,其中包含已知浓度或质量的化合物。
这些标准样品用于验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可以通过使用已建立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它们的含量或质量,以验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4. 进行实验分析:使用该分析方法对标准样品进行分析。
重复分析多次,并记录每次实验得到的结果。
5. 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以评估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6. 对比已验证方法:如果已有其他相关的分析方法已经被验证和广泛应用,可以将该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比较,以判断其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的优劣。
7. 实际样品测试:使用该分析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可以将结果与已有方法
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确保一致性和可靠性。
8. 结果分析:根据验证实验和实际样品测试的结果,评估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如果结果符合预期,说明该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上步骤中,应该避免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来进行分析方法的验证,以避免歧义和重复。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84e6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0.png)
分析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定义方法学验证:是指对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使用的方法进行的一种科学性评估,以验证该方法是否具备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方法学确认:是在验证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实验或者与其他方法对比来确认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目的1.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可以评估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发生,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保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通过验证和确认,可以明确实验方法的操作步骤、参数设定和数据处理等具体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方便其他研究者进行复制和扩展。
3.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科学研究应该建立在可靠的实验方法基础上,通过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内容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方法的描述: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等。
2.实验参数的设定:确定实验参数的合理范围和取值,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数据采集和处理:明确数据采集的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确定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参考标准和质量控制:参考相关标准或方法,确定实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和质量控制,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验证性。
5.验证实验的设计:设计验证实验,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实施步骤1.规程的建立:制定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方法学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包括验证和确认的目标、流程和具体要求等。
2.测试实验的设计:根据规程的要求,设计验证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步骤、参数设定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3.数据采集和处理: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实验结果。
分析方法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06595c8e551810a6f52486be.png)
新药申报时,药品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必须验证;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
一、分析方法学验证事项药物分析检验时药品生产的GMP的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药物分析检测GMP的必然要素。
构成药物分析中的检测方法验证,这要涉及到以下些方面的内容:1、分析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1)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2)经过培训的人员(3)可靠稳定的对照品(4)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5)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分析方法学验证所要求验证的内容:(1)含量的测定(2)杂质的含量测定(3)药物的定性鉴定(4)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测定(5)药物的微生物检测(6)药物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验证内容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4)数据要求:需报告SD,RSD和可信限。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https://img.taocdn.com/s3/m/f62a8a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d.png)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验证和确认是实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验证和确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分析实验数据时,验证和确认是保证实验结果真实可信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内外部一致性验证和方法比较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说明验证和确认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实验设计是验证和确认的基础。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样本的选择、随机化方法、数据采集的时间和频率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其次,内外部一致性验证是验证和确认的核心环节。
内外部一致性验证是指通过不同方法或者不同样本的数据来验证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验证可以采用数据重复采集、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采集之间的结果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外部一致性验证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或者不同样本的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数据采集之间的结果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后,方法比较也是验证和确认的重要手段。
方法比较是指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结果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方法比较中,可以采用相同图表、统计指标和数据处理等方法,对比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分析差异的原因,以确定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交叉验证、重复实验等方式进行验证和确认。
交叉验证是指通过多次实验,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的结果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重复实验是指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验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验证和确认并不意味着绝对正确,而是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组合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科学研究中,不同的实验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来确定最终的结论。
综上所述,验证和确认是实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验证和确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内外部一致性验证、方法比较和其他手段,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USP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
![USP分析方法验证、确认和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40c756baec3a87c24128c40f.png)
方法转移的程序
培训阶段 差异分析 准备阶段
确认阶段
Summary
<1225>分析方法验证:分析方法用于非药典物 质或使用替代方法测试药典物质
<1226>分析方法确认:第一次使用USP方法测 定药典物质需进行方法确认
<1224>分析方法转移:将非法定方法从一个实 验室转移至另一个试验室
杂质水平(%) 浓度(ug/mL) 峰面积 %VS standard F值 F值RSD(%)
2.0
20.363 21797
117
9.34E-04
1.0
10.182 10340
111
9.85E-04
0.5
5.091
4890
105
1.04E-03
0.2
2.036
1863
100
1.09E-03 28.9
0.1
---这种方式更费时,更难发现存在于两个不同实 验室、操作人员及仪器间的差异
---不能保证实验室间测试方法的等效性
转移免除
接收方实验室能在不进行跨实验室比较测试的情 况下使用检测方法 何时使用: ---新产品配方与现有产品类似,且接收方已有这
样的分析经验 ---转移的方法与现在已使用的方法相同或类似 ---负责产品开发、验证或日常分析的转移方人员
---培训依据开发的阶段、方法的复杂程度以及对 于相关仪器的经验
---涵盖尽可能多的检验程序相关的技术项目包括 安全事项和方法的注意事项
---对培训和分析员的确认进行记录
方案
---在分析方法转移执行前应讨论、商定并起草精 心设计的方案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培训课件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8992c7f18583d048645991.png)
3
875
1764 95.59
7
881
1341 98.92
8
882
465
1340 98.49 97.7
9
883
1328
95.7
10
885
2240 97.13
11
884
1395
2254 98.21 97.51
12
881
2237
97.2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2.65%。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8
二、分析方法验证
1、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 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
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成分相对于主摹被分析物的重量/重量首分比或峰面积百
分比。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27
某成分含量测定-回收率1
编号 样品含 加入对 测得 回收率 平均回 RSD(%) 量(mg) 照品的 总量 (%) 收率(%) 量(mg)
1
881 930 1853 104.52 97.22 3.71
2
877
1785 97.63
回收试验: 加样回收试验: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24
4)准确度 —原料药
➢ 用已知纯度的被分析物(如参比物质)进行测定 ➢ 用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第二种成熟的分析方法的
检测结果做比较,而后者的准确性是有规定的和(或)经确 定的。 ➢ 准确性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
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的内容
![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bbdeb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d.png)
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的内容
在初次使用标准方法前,进行方法验证是为了确保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分析目的,并确认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
具体来说,方法验证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范围:确认标准方法的应用范围,包括可测定的参数范围、样品类型和浓度范围等。
2. 精密度:通过重复测量来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通常需要进行至少5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等统计参数。
3. 准确度: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或使用其他可靠的方法进行验证。
通常需要进行至少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偏差和相对偏差等统计参数。
4. 灵敏度:评估方法对低浓度样品检测的能力,通常可以通过检测已知低浓度的样品来确定。
5. 特异性:评估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识别能力,以及是否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
可以通过检测含有类似物的样品来验证。
6. 耐用性:评估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检查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者、不同仪器等对结果的影响。
7. 参考物质:确认用于校准和质控的参考物质是否准确可靠,并确保其量值可追溯到国际承认的计量基准。
8. 记录和报告:确保所有必要的实验记录和结果报告都准确完整,以便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查。
总之,方法验证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在初次使用标准方法时,必须进行全面的验证工作,以确保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分析目的。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与转移ppt实用课件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与转移ppt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9d967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7.png)
此外,含有不同辅料、抗氧化剂、缓冲剂或包装浸出物的制剂产品可能会对药典 方法产生潜在干扰。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更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尽的评价,证明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原料药或制剂 产品。其它分析性能参数,比如杂质方法的检测限/定量限和精密性评价,对证 明药典方法在实际使用条件下适用非常有用。
当分析方法转移顺利完成后,分析人员应起草分析方法转移报告,其中应描述转移的结果,是否有符合标准规定,并应有结论确定接收方是可以使用转移的分析方法。
经过讨论并获得U各S方P一3致9同<1意225> Verific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方法
--CP2021<9101>USP 39<1226> 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
方法转移的步骤--USP39<1224>
阶段 分析方法
负责人 接收方
工作
1.分析方法应起草成书面文件,其中应对细节详细说明并有明确指 示,以便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顺利的进行检验。2.如果使用的是液 相或气相进行检验,那么进样的数量以及进样的顺序应明确规定; 如果是溶出试验,进行溶出试验的样品数量也应明确规定。
1采用新的检验方 法;2检验方法需 要变更的;3采用 CP及其他法定标准 未收载的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 要验证的方法
1不需要进行验证 的检验方法; 2药典方法和其他 法定方法
分析方法由A实验 室转移到B实验室
按照方法的用途, 对方法学验证参数 进行全部或部分验 证
分析方法确认方案
![分析方法确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d049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b.png)
分析方法确认方案1. 引言分析方法的确认是指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测试,确定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和重复性。
分析方法的确认是确保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监管要求非常关键。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分析方法确认方案,包括确认目标、实验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2. 确认目标分析方法的确认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确认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评估分析仪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 确定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 证明分析方法符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
3. 实验设计针对不同的分析方法,实验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实验设计框架供参考:3.1 样品准备选择代表性样品,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根据分析方法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处理步骤。
3.2 平行实验将样品按照分析方法要求进行重复测试,至少重复3次。
在不同时间、不同仪器或操作者的情况下进行平行实验,以评估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
3.3 精密度试验采用同一批样品,由同一操作者在相同仪器上进行多次测试,以评估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3.4 准确度试验选择经过特定处理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3.5 特异性试验通过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评估分析方法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3.6 检测限和限量试验通过逐渐降低样品浓度直至无法检测的浓度,确定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和限量。
4.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操作:1.样品准备:根据分析方法要求进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2.平行实验:将样品按照分析方法要求进行重复测试,注意记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3.精密度试验:同一批样品,同一操作者,在相同仪器上进行多次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准确度试验:选择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注意记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5.特异性试验: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256eb21bb4cf7ec4bfed04e.png)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3 定义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
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标准验证岗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理化检验岗对首次采用的药典或国标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方法确认工作,以证明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对标准验证岗研究后确定的质量标准草案中变更后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24c2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e.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 制定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的管理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分析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3. 责任: QC检测员,QC主管。
4. 内容:4.1 方法验证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都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4.1.1 方法验证的一般原则通常情况下,分析方法需进行方法验证。
对于仅需按照实验室日常测试操作步骤即可测定的检验项目不需要进行验证,如外观、崩解时限、密度、重量、pH值、灰分、装量等。
方法学验证的内容应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结合所采用分析方法的特点确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会有不同的验证要求。
4.1.2 需要验证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是为控制药品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而设定的测试项目,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需验证的检验项目分为四类:1. 鉴别试验;2. 杂质的限度检查;3. 杂质的定量测定;4. 含量测定,包含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含量,溶出度与释放度等检查中的溶出量。
以及含量均匀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项目的检测如粒径分布、旋光度、熔点和硬度,其要求与其他检验项目有所不同,通常其分析方法验证应有不同的要求。
鉴别的目的在于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标化合物,而非其他物质。
用于鉴别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和耐用性。
杂质检查主要用于控制主成分意外的杂质,如无机杂质、有机杂质等。
杂质检查分为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这两部分。
用于限度检查的分析方法验证侧重专属性、检测限和耐用性。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强调专属性、准确度、精确度、线性、范围、定量限和耐用性。
含量测定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因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度和线性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了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验证不同的内容,详见表一:表一验证项目和验证内容备注:1.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2.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由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3.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4. “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确认和转移
![分析方法的验证确认和转移](https://img.taocdn.com/s3/m/061ad26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c.png)
- -1 目的明确分析方法的验证、确认和转移的管理制度,确保所采用的分析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和目的,被测样品质量可控,保证得到一致、可靠和准确的测定结果,同时也证明检验人员有能力操作分析方法。
2 适用围分析方法的验证: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历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展修订时,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展验证。
分析方法确实认:在采用药典分析方法或法定分析方法进展检验时,不需要再对方法进展验证,但是需要进展方法确认,以证明承检实验室能够正确地操作药典方法。
分析方法的转移:分析方法由公司的研发实验室转移到质控实验室;由于生产线转移使分析方法从A生产地点转移到B生产地点;分析方法由*公司转移到合同公司;由于*公司购置了Y公司的产品,方法由Y公司转移到*公司。
3 职责及责任者3.1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的职责及责任者3.1.1 检验员负责方案的起草、工作具体实施以及完成记录、起草报告,负责报告验证/确认中发生的任何偏差。
3.1.2 化验室主任负责方案、记录、报告的审核,负责对发生的偏差组织调查,确保方案的正确实施。
3.1.3 质量部负责人负责方案、报告的审核,监视工作的实施,对验证/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视落实。
3.1.4 质量受权人负责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3.2分析方法转移的职责及责任者3.2.1 研发员或转移方人员负责方案的起草、工作具体实施以及完成记录、起草报告,负责报告验证/确认中发生的任何偏差。
3.2.2如需要可邀请转移方人员作为验证团队的一员,参加接收方的实验室方法转移。
3.2.2 化验室主任负责方案、记录、报告的审核,负责对发生的偏差组织调查,确保方案的正确实施。
3.2.3 质量部负责人负责方案、报告的审核,监视工作的实施,对验证/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视落实。
3.2.4 质量受权人负责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4 定义4.1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为完成检验工程而设定和建立的测试方法,它详细描述了完成分析检验的每一步骤。
分析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
![分析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32c1bc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6.png)
分析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是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重要的步骤,用于验证和验证研究或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些步骤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确定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产生可靠的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方法转移是指将其中一种方法从一个环境或领域应用到另一个环境或领域的过程。
这种转移可能涉及将实验室内开发的方法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或者将在一个领域成功应用的方法应用到另一个领域。
方法转移的目的是验证方法的普适性,并评估其在新环境中的可行性。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参数优化、过程操作和实验室到工厂的缩放等手段,以确保方法在新环境中的有效性。
确认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在确认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试验和实验,以确定其是否可以产生一致的结果,并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问题的要求。
确认的目的是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并识别存在的任何限制或不足之处。
通过确认过程,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方法是否符合预期,并从中获得有关优化方法或进一步改进方法的见解。
验证是在实践中验证所采用方法的能力和效果的过程。
验证通常会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和情境进行,以确保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可靠的结果。
在验证过程中,研究人员会根据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
验证的目的是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确定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潜力。
验证过程不仅涉及对方法的本身进行评估,还包括对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提供了评估和验证科学和工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手段。
这些步骤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确定他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产生可靠的结果,并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具有实际价值。
通过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他们的方法,以满足实际问题的要求,并取得更好的研究和工程成果。
总之,方法转移、确认和验证是科学和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这些步骤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评估和验证他们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提供了改进和改善方法的机会。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分析方法的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3520358901f69e3142329425.png)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分析方法的验证分析方法的验证,就是对药品分析实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或证明由分析方法误差而导致试验结果判断错误的概率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而进行的科学证明。
分析方法的验证以验证参数表示。
在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时,可通过这些参数证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是否适当。
本文所述分析方法验证是指下述情况:药局方新收载品种质量标准的建立;药局方已收载品种质量标准的修订;根据药局方的通则建立替代方法。
1日本药局方收载分析方法所需资料1.1概要对分析方法作简要说明,包括所采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特点与优点及有关验证的要点。
如系分析方法的修订,则需阐明新方法与原方法的区别以及新方法的优势。
1.2分析方法本项记载的有关分析方法的内容要足以能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必要时可用复核试验进行评价。
分析方法主要记载内容包括:分析的步骤、标准品及样品的制备方法、试剂与试药的调配、注意事项、分析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的检验证明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测定次数等。
并且,如果使用了药局方以外的装置,还需详述有关内容;如果使用了新的标准品,则必须提供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数据,并提供其质量标准。
1.3有关分析方法验证的资料本项应包括求导各验证参数的试验设计、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及检定结果等。
2验证参数(validationcharacterisitics)分析方法适当与否可通过验证参数进行评价,下面列举了最典型的分析方法验证参数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
验证参数的有关术语及定义因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不同而不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定义仅限于日本药局方。
评价方法项下所述内容也仅为简要概述。
确定验证参数的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没有具体限制。
但是,验证参数的限值常因确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故此,确定验证参数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计算方法等应尽可能详细地记述。
本文分析方法验证中未包括验证参数适应性/牢固性(Robustness)的讨论,这是由于牢固性的研究主要在分析方法的开发设计阶段进行,其研究结果可以在方法的分析条件或注意事项中得到体现。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feb40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f.png)
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分析方法验证是
指确认一个分析方法具有预期的性能特征的过程。
这些性能特征可
能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分析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分析方法验证的步骤。
首先是确定验证的
范围和目标,包括验证的目的、验证的参数、验证的样品类型等。
然后是制定验证方案,包括验证的实验设计、验证的样品数量、验
证的实验条件等。
接着是进行验证实验,根据验证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是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验证结果
是否符合预期的性能特征。
在进行分析方法验证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验证方法。
常用的
验证方法包括对照实验法、标准品法、重复测定法、加标回收法、
平行测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验证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选择,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分析方法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通
过对验证的范围和目标进行确定,制定验证方案,进行验证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保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能够产生可信的结果。
同时,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也是确保验证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希望本文对分析方法验证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ddb67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6.png)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管理规程一、引言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是指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的过程。
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目的本管理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过程的可追溯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满足质量要求,并提高对环境和食品等关键领域的监测能力。
三、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公司及其实验室的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
四、术语和定义1.分析方法:指用于测定产品或服务特性、性能、组成等的技术方法或过程。
2.验证:指通过实验或比较等方法,确定分析方法的能力、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过程。
3.确认:指通过验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确定分析方法是可靠的和适用的过程。
4.准确性: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5.可靠性:指分析方法在重复条件下,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6.重复性:指在同样条件下,同一实验室或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执行者,对同一样品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7.精密度:指同一实验室中,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8.灵敏度:指分析方法测定能力的度量,可通过最小检出限来评估。
五、工作原则1.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
2.分析方法验证及确认应有相应的计划和记录,并确保管理的可追溯性。
3.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分析方法能够正确执行。
4.实验室应周期性进行验证和确认,并及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实验室应建立合适的设备维护和校准体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实验室应提供员工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六、工作流程1.分析方法验证(1)确定验证计划:根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确定验证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2)准备验证样品和标准物质:选取适当的样品和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实验。
(3)执行验证实验:按照验证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验证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方法验证内容确定
(1)化学(仪器)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可按下表确定
(2)化学(仪器)分析方法确认内容可由两名检验人员分别对同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如可能,使用不同的仪器),比较两人的检测结果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试剂等)的适用性,也可根据确认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确认。
(1)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可按下表确定
注:“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
(2)生物分析方法如需确认,则根据确认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Ⅱ内容进行确认。
微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内容确定
(1)若为药典或其他法规的方法,验证时按药典的规定进行验证
(2)若为药典或其他法规的替代方法,则需按下表进行验证
注:“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