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
我国住区设计思想及空间形态的演变探析
1 建 国后至 改 革开放 前城 市住 区 的演变
贯彻 到小 区规划设 计整 个过 程 中, 编 这一 阶段 城市住 区的规 划设 计思想 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 , 理三方 面的需求作 为重 点 , 小康住宅居住小 区规划设计 导则” 用作指 导小 区的规划设 , 重工业优先政 策 , 乡二元经济结构 , 城 高积 累、 低消费政策 有着千 制 了“ 计 的重要 指导文 件_ , 2 主要创 新 点和 指导 原 则为 : ) 出 以“ J 1突 社 丝万缕 的联系 , 本上是 围绕 为工业 发展 服务 、 基 以苏联模 式 为基
本 的 波动 [l 1 。
区” 建设作为小区规划 的深层 次发 展 , 创造 现代 生活条件 的高 尚
2 鼓励 规 划设计 的创新 , 不再强 调小 区一组 团一 院落 的模 建 国初期 的居 住区组织结构基 本上有两种形式 : 邻里单 位和 小 区; ) 式和 中心绿地 的做 法 , 淡化 或取 消组 团的空 间结构层 次 , 以利 生 街坊 。邻里单位 以 1 5 年 开始修 建 的上海 曹 阳新 村 为代 表 , 91 采
“ 区” 划思想。 小 规
区位 的差别 , 居住空 间的建设 模式 已经 呈现 出多元化 的趋 势_ 。 3 J 从2 纪6 0世 0年代 开始 , 受接 连不 断 的政 治运 动及 “ 化 大 因此 , 文 因地制宜 、 因人制宜地 做出不同 的规划 , 形成多样 的组织结 革命” 动乱的影 响 , 城市 规划 和房 产建设管理体 制遭到严重破坏 , 构 是 必 然 的 。 各级机构一度瘫痪甚至撤销。直 至 7 0年代初 , 市建设 中暴露 出 3 1 对封 闭式 小 区模 式 的质疑 城 . 的问题 目益严重 , 城市建设管理才开始恢复 , 情况得到一定改善 。 近年来 , 关于封 闭式小区存在 的问题 以及 住区应该封闭还是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3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3号潍坊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复〈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潍政呈〔2023〕2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潍坊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潍坊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73.9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73.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114.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96.71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7.02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6.86%。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潍坊经济,环境,生态等变化作文
潍坊经济,环境,生态等变化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潍坊,是山东省的一座美丽城市。
虽然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但最近几年来,这座城市变化真的很大呢!首先,潍坊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
过去,这里主要是一个农业城市,到处都是田野和菜地。
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工厂和公司在这里落户,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爸爸去上班就是在一座漂亮的写字楼里。
潍坊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
到处都是宽敞的马路,有很多新车辆在行驶。
还有购物中心、影院和各种娱乐场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妈妈最喜欢去新开的大型超市购物了。
虽然城市在发展,可是潍坊并没有忽视环境保护。
相反,全市正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城市里到处都是绿树成荫,还有漂亮的花园和公园。
城中甚至还流淌着清澈的河流,河边有专门的步行道,很多人都喜欢在那里散步运动。
除了城市环境,潍坊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山清水秀的风景名胜遍布全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最喜欢的就是潍坊著名的樱花节,每年春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盛开的樱花美景。
总的来说,潍坊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
这座城市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改善。
与此同时,绿色环保理念也得到了全面贯彻,让潍坊成为一座宜居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我为家乡的变化感到无比自豪,希望它能越来越美好!篇2潍坊变化真大我姓张,今年十岁,就读于潍坊市区的一所小学。
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城市。
虽然年龄不大,但我也亲眼目睹了潍坊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是经济的飞速发展。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抱怨工资太低,生活拮据。
后来随着潍坊加快了工业化步伐,情况一点点好转了。
现在潍坊工业园区星罗棋布,像潍柴动力、恒安集团等知名企业为这里注入了强劲动力。
爸爸在恒安上班,工资水平可观,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迅速提高,不但买了新房子,连汽车也置办了一辆。
除了实体经济腾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据统计,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5%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增至7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空间的演变方式也是多样的。
城市空间演变的趋势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将逐步趋向以下几个方向:1.城市扩张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需要不断扩张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劳动、教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城市经济也需要不断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因此,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2.城市密度趋势。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的密度高意味着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城市运行效率。
但高密度也可能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3.城市生态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措施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
城市空间演变的特征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不同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式也可能不太一样。
但总体上,城市空间演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异越来越明显。
比如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状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 垂直化。
城市空间的垂直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垂直化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城市景观不和谐的问题。
3. 城市边缘化。
城市空间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边缘化的问题。
这些区域通常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薄弱,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会对周边地区和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演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潍坊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作文
潍坊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作文
我记得小时候,外婆家门口的小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就变成泥浆地,走路的时候要小心翼翼,还要注意别把鞋子浸湿。
现在,路铺上了厚厚实实的水泥,路灯也闪闪发亮,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以前,学校门口的马路总是堵得水泄不通,上学放学都要挤来挤去。
现在,马路上车流很顺畅,有可爱的斑马线,安全了许多。
妈妈说,潍坊变化大的是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以前大多是矮矮的平房,现在高耸入云的建筑越来越多。
爸爸说,潍坊越来越美了,到处是绿树,空气也清新了许多。
你还记得吗?以前去动物园,动物们都住在小小的笼子里,看上去很可怜。
现在,动物园的动物们住得更舒服了,有宽阔的活动空间,还有漂亮的假山和水池。
我爱潍坊,它在逐渐地变好,变得越来越有气质,愈加繁荣兴旺。
我盼望着,十年后,潍坊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朝气蓬勃!。
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为研究重心
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为研究重心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为研究重心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浪潮的涌现,城市公共空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为研究重心,探讨了历史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演进,并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一、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供市民集体活动和交流的开放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空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历了几十年封闭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国家来说,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演变尤为值得研究。
二、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起步在20世纪下半叶初期,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起步较晚。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战后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严格管制和限制。
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逐渐得到解放和发展,如公园、广场等开始成为市民休闲和集会的场所。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期。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城市相继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广场、休闲场所等。
这些公共空间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同时,随着电子媒体和互联网的兴起,虚拟公共空间也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四、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社会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了集体活动和交流的场所,促进了社交和社团的形成。
其次,公共空间的开放和共享促进了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此外,公共空间也是进行公众参与和民主表达的舞台,在城市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功能。
五、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提供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所等服务,公共空间刺激了城市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_陈洋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期 陈 洋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43
1. 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 ,发展阶段 存在明显断点
20世纪 70年代末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 来 ,经济发展速度显著提高 ,城市化水平也随着经 济发展而迅速升高 (图 1 ) 。根据 1978 年至 2003 年历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 可得回归方程 :
log (U RB ) = 1. 748 + 0. 204 ×log ( RGD P) (1)
第 2 7卷 第 2期 2 0 0 7年 0 4月
地 理 科 学
Vo l.
SC IENTIA GEOGRAPH ICA SIN ICA
Ap r.
27 No. , 200
2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演变 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 洋 1 , 李 郇 , 许学强
中国幅员辽阔 ,同一时期各地发展水平存在较 大差异 [ 10 ] 。同时 ,由于中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 期 ,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城市化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 响 ,从区域层面来看 ,改革开放以后采取的自东向 西的梯度发展战略影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 局 ;从城市层面上看 ,国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管理的松动影响了城市规模水平的分布 。基于以 上因素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呈现出东 中西三大地带的梯度差异 ,同时 ,在区域内部又表 现为以若干城市或城市群为核心的都会区经济集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_以山东潍坊市为例.
重庆建筑ChongqingArchitecture1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界定城市形态(UrbanMorphology )是指城市在某一时间内,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在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广义的城市形态指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的外在表现,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
显性形态如用地形态、空间形态以及居住、街道、中心区等物质要素形态;隐性形态如文化、传统、民俗、社会等非物质要素形态。
狭义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经常被描述为城市空间形态。
在城市规划领域,虽然城市形态概念涵盖内容比城市空间形态要广,但研究的主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城市空间物质形态。
本文讨论的潍坊城市形态的演变主要是指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
2潍坊城市现状概述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与青岛、烟台接壤,西和淄博、东营毗连,南邻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居于半岛城市群中心位置,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是连接沿海与内陆的枢纽城市,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
潍坊市现辖4区、6市、两县,中心城市包括潍城、奎文、坊子、寒亭4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功能区。
全市土地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 5 0万人3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3.1圈层式空间扩展期1 9 5 8年,潍坊首次制订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是以发展冶炼和机械工业为主,同时发展电力、燃料、化工及日用消费品生产的综合工业城市。
规划城市用地布局为:城区东北部及西部为工业区,旧城为生活居住区,南部为仓库区。
至6 0年代中期,潍坊城区逐步形成东、西面的工业区,在胶济铁路南侧形成了仓库区。
至8 0年代,潍坊城区的拓展,东已越过虞河,西已越过安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 以山东潍坊市为例苏静(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收稿日期:2007 — 9 — 2 1摘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某一时间内,由于其自然环境、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在互动影响下发展所构成的空间形态特征,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空间结构一直以各种形式发生着演变。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等各种活动,其空间结构的演变不仅反映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扩张、功能分布和人流动态三个方面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一、城市扩张的演变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在城市发展早期,城市扩张主要以向外延伸的方式进行。
这种扩张模式使得城市呈现放射状或环状的形态,如古代的罗马城和伦敦城。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开始向垂直方向发展。
高楼大厦的出现和立体化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愈发复杂多样,如现代的纽约和上海。
而在当今时代,城市向各个方向不断扩张,形成了多个圈层结构。
城市核心区作为商业和行政中心,拥有密集的建筑、繁华的商业街和文化名胜;城市边缘区则以住宅和产业园区为主,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好;而中间地带则是过渡区域,既包括郊区住宅区和商务区,也有一些新兴产业聚集地。
这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结构既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功能分布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体现在城市功能分布的调整上。
在早期发展阶段,城市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往往集中在核心区。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交通和通信的不便,使得人们更愿意将重要的社会活动集中在一处,便于管理和交流。
然而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分散。
特定的产业集群出现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不再局限于核心区。
例如,伦敦金融城专注金融业务,柏林科技园区聚集科研和创业资源。
这种功能分布更加合理,使得城市的整体效益提高,并加强了城市间的合作和联动。
另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呈现出功能多样性的特点。
城市不再仅仅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还承担起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
购物中心、公园和文化场所等社会设施组成了城市的生活圈,使得城市成为一个宜居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
摘要 :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某一时间内所 表现 出的具体的空 间物质形态 , 受到城市 的 自然环境 、 经济 、 社会 、 文化
等因素 的互动影响。本文对潍坊城市空间形态 的历史 演变进行 了系统 回顾 , 分析 归纳 出影响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 的 主要因素 , 探求其演 变的基本规律 。 关键词 : 城市形 态 ; 空间形 态演变 ; 潍坊
S ig ,YA h n U Jn N Z e g ,XU S e g hn2
( .c olo rhtc r l ra l nn ,S a d n inh nvri ,J a 5 1 1 hn ;2 Ura a nn n n 1 S ho fA ci t ead U bn Pa ig h n o gJ z u U iesy i n2 0 0 ,C a . b n P n iga dMa— eu 1 n a t n i l
ss m t dhs r a s d nteeo tno i n ’ Ia pt o hl ,sm ai stem j yt aca io c t yo vl i f f g Subnsaa m r o g u m r e a r e in ti l u h uo We a ' i l p o y z h o
城市空 间形 态 , 也就 是城 市 的显性 形态 , 是某 一
著名的世界风筝都 。潍坊市 现辖 四区 、 六市 、 两县 , 其
时间内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 的具体 的空间物质形
பைடு நூலகம்收稿 日期  ̄07—0 0 20 9—2
中心城市包括潍城、 奎文、 坊子 、 四个行政辖区以 寒亭
作者简 介: 苏静(9 1 , , 18 一)女 山东 日照人 , 山东 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 院在读硕士 , 研究方 向: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
285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引人关注。
本文以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呈现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阶段性特征,并受到政策、经济周期、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空间计量经济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is paper takes the panel data of China's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s the basis and uses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is influenced by policy, economic cycl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Keywords:China's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spatial pattern, influencing factors, panel data, spatial econometrics引言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发展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作为生产、交通和文化中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1.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内部不同空间形态的总体组成。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包括城市聚集经济、人口增长、土地短缺等因素。
在城市发展初期,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主要场所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带,形成了“空心化”空间结构。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各种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逐渐发展出“辐射化”空间结构,各个环状路周边的城区逐渐发展,城市核心区的辐射力量逐渐增大。
同时,城市还发展出“多中心化”空间结构,新的中心区和次中心区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2.城市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的布局是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和用途的场所分布相对位置的总体排列方式。
城市的布局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城市的布局可以通过增加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规范土地利用等手段来进行调控。
以北京市为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布局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采用了“多中心、集中化”的城市布局,总体呈现出城中有城、城市和郊区共构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市的城市布局逐渐呈现出向四周扩展、多中心发展的特点。
到2004年,北京实行了“城市副中心”建设计划,逐步形成了“二环一核、三环两心多组团”的城市布局。
3.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发展趋势未来城市发展中,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将面临新的变革和调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和城市发展形势的趋势化、现代化,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布局将向着“多中心化、人性化、可持续化”的发展方向逐渐演变。
“多中心化”是未来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资源分散利用,而且还能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近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
我国近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我国近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可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
80年代为主线,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
第一个阶段是清朝末期的城市发展。
这段时期,中国城市主要集
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
这些城市是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广大民
众聚居的地方。
但是,这些城市的发展过于集中,社会结构和经济活
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另外,由于对外贸易和西方文化的介入,这段
时期中国城市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和变革。
第二个阶段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城市发展。
这段时期,中国城市的
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政权的转移,城市集中度下降,新的城市中心开始出现。
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吸引大量的人口和资本。
这些城市不仅经济繁荣,而且文化交流活跃。
这段时期,中国城市出现了新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形式,如北京的新式
建筑和矩形规划,为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发展。
这段时期,中国城市发
生了空前的变化和发展。
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规模和数量迅速
增长,城市空间分布呈现多中心、高速发展的特点。
大城市的中心区逐渐向郊区、周边城市扩散。
此外,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也逐渐出现,如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等等。
这些新兴城市不仅增加了中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也为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
分析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
结合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城市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 社会风险等挑战的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方向转变,城市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中国城市体系特点
等级分明
空间集聚
中国城市体系等级分明,不同等级城市在 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城市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 形成了若干个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区域 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职能分化
动态演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 国城市体系中的城市职能逐渐分化,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定位。
城市体系对空间结构的反作用
城市体系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反作用。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 域一体化的推进,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不断扩大,周边城市也逐渐融入其中,形成多中心、网络化 的城市空间结构。
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关系
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 系
大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完善 的城市体系。其空间结构往往呈现为多中心 、组团式或带状等形态,城市体系则包括不 同等级和规模的城市、城镇和乡村等。大城 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相互促进,共同推 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规划与管理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需要 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 体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对于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历史卫星遥感影像对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基于历史卫星遥感影像对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收稿日期:20230330;修订日期:20230524;编辑:陶卫卫基金项目: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作者简介:张现峰(1986 ),男,山东昌乐人,工程师,主要负责地籍与不动产登记管理㊁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工作;E m a i l :s h e n n o n g747@163.c o m张现峰1,刘乾忠2,宫昌华2,杨先连2,钱淑君3,肖艳丽3,郭志谦3(1.昌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潍坊261300;2.潍坊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东潍坊 261041;3.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潍坊 261021)摘要:基于潍坊市近50年来历史遥感影像,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影像进行中心城区范围提取,并开展面积变化㊁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㊁紧凑度㊁分形维数㊁重心迁移等相关指数的统计分析,发现潍坊市中心城区扩张的历史演变规律㊂通过提取水系㊁道路等城市发展相关要素,分析对其历史变化情况进行专题分析,以此为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撑㊂研究发现,潍坊市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初期向东侧发展,与寒亭区㊁坊子区形成三角状星型结构㊂后发展形成东西一体相连的单中心城区结构,最终形成潍坊市中心城区东西㊁南北十字结构㊂关键词:遥感影像;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动态监测;山东潍坊中图分类号:P 208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28/j.i s s n .16726979.2023.07.007引文格式:张现峰,刘乾忠,宫昌华,等.基于历史卫星遥感影像对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J ].山东国土资源,2023,39(7):3945.Z HA N G X i a n f e n g ,L I U Q i a n z h o n g ,G O N G C h a n g h u a ,e t a l.S t u d y on U r b a nS p a t i a lM o r p h o l o g y E v o l u t i o nB a s e do nH i s t o r i c a l S a t e l l i t e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I m a g e s S e t t i n g W e i f a n g C i t yi n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a s a nE x a m p l e [J ].S h a n d o n g L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s ,2023,39(7):3945.0 引言潍坊是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是连接山东半岛和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已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㊂伴随潍坊市市政府驻地的迁移,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潍坊市中心城区也不断向东侧发展,特别是坊子新区和高铁新片区的建设落地,促进了城市格局向南北两侧发展,中心城区发展形态主要向东南和东北方向扩张,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研究中心城区历史演变规律,为潍坊市进一步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是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历史记录性,其监测范围广㊁重访周期较短,广泛应用于农业㊁林业㊁地质㊁海洋㊁气象㊁水文㊁军事㊁环保等各领域[1],是较为完整记录城市发展变迁过程的历史资料㊂本研究充分挖掘海量历史影像的潜在价值,依据潍坊市近50年来的历史卫星影像,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提取潍坊市中心城区历年边界范围,将50年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分别为建国建设阶段㊁改革开放阶段㊁房产改革阶段㊁新时代阶段,通过这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开展潍坊市城区变迁工作的研究,再现潍坊市城区演变过程,为下一步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㊂国土空间规划是谋划空间发展和治理的重要工具[2],本研究可为潍坊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思路,为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㊂㊃93㊃第39卷第7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研究现状城市形态变化是评价城市发展扩张的重要指标,城市空间结构识别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资源空间优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34]㊂目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已开展部分城市演变研究,主要基于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㊁紧凑度㊁分形维数㊁重心迁移等各项指数反应城市形态㊂罗家东等[5]基于L a n d-s a tT M影像,分析2000 2018年宜春市主城区城市扩张特征和形态演变㊂何丽丽等[6]基于2006年㊁2012年㊁2014年和2017年高分辨遥感影像,利用遥感㊁G I S技术对禅城区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㊂于晓歆等[7]以2000 2013年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重庆市主城区4个时相的城区范围,并分析了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城市外部形态特征演变等㊂毛禹等[8]利用三期遥感影像,对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综合景观指数分析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㊂周在辉等[9]利用1990 2016年遥感影像,从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外部形态的时空特征两方面,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分析酒泉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规律,并进行了驱动力分析㊂杜军等[10]基于历史遥感影像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展北京城区边界信息提取,从城市扩展过程㊁空间形态㊁扩展类型㊁空间结构演变4个方面对北京市城区空间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㊂石婷婷等[11]依据潜江市5个不同年代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料,通过对潜江市建成区的范围㊁面积㊁延伸率㊁形状比㊁紧凑度等监测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㊂彭媛媛等[12]基于L a n d s a t影像和夜光数据,采用紧凑度扩张速度重心迁移等指标分析了1993 2010年广州建成区时空扩张特点及其驱动因子㊂刘晓等[13]以8期历史遥感影像,研究聊城市1987年以来空间扩展特征,并进行了驱动力分析㊂目前基于潍坊市对中心城区历史演变研究趋于空白,本文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历史演变规律和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且充分利用了连续50年遥感影像数据,保持了较好的数据连续性,增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㊂2研究方法2.1数据源本研究采用L a n d s a t系列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影像时间为1973 2022年,共计50年㊂尽可能选取每年度春季或秋季无云影像,其中1973 1983年使用L a n d s a t14M S S卫星影像,1984 2012年使用L a n d s a t45T M影像,2013 2022年使用L a n d s a t7E T M+和L a n d s a t8O L I影像㊂L a n d s a t 系列卫星参数详见表1㊂表1 L a n d s a t系列卫星参数卫星发射时间停用时间传感器分辨率/m重访周期L a n d s a t11972/7/231978/1/6M S S/R B V8018 L a n d s a t21975/1/221983/7/27M S S/R B V40/8018 L a n d s a t31978/3/51983/9/7M S S/R B V40/8018 L a n d s a t41982/7/161993/12/14M S S/T M30/12016 L a n d s a t51984/3/12013/1/5M S S/T M30/12016 L a n d s a t71999/4/152003年出现条带E T M+15/30/6016 L a n d s a t82013/2/11在轨O L I/T I R S15/30/10016L a n d s a t卫星幅宽较大,三景影像即可完整覆盖潍坊市,所采用影像的行列号分别为120035㊁121034㊁121035㊂影像覆盖情况如图1所示㊂1 潍坊市界线;2 121035覆盖范围;3 120035覆盖范围;4 121034覆盖范围图1影像覆盖范围示意图(红色框线为潍坊市界限) 2.2城区扩张演变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城区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指数分析潍坊市城区扩张的演变规律[1415],采用紧凑度㊁分形维数和重心迁移模型进行城区形态演变规律分析㊂㊃04㊃第39卷第7期山东国土资源2023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扩张速率计算公式A G A=U A(n+i)-U A in(1)式中:U A i为第i年中心城区面积;U A(n+i)为第n+i 年的中心城区面积;n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间隔㊂(2)扩张强度的计算公式M=ΔU i jΔt i jˑU L A i jˑ100%(2)式中:ΔU i j为i到j时期中心城区面积变化值;Δt i j 为i到j时期的时间跨度;U L A i j为时间i内中心城区面积㊂扩张速率表示不同阶段中心城区扩展面积的年增长率,用以表征各个阶段中心城区扩展的总体规模和趋势㊂扩张强度反映的市扩张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常用来衡量和表达城区的扩展状态,扩张强度数值越大表明中心城区扩张越快,反之扩张较慢㊂(3)紧凑度紧凑度常用来反映区域形状的特征㊂当平面形状不同时,相同的投影面积往往也能反映出不同的空间紧凑度㊂通常采用B a t t y提出的计算公式(3)[16]:B C I=2πA P(3)式中:A为中心城区的面积;P为研究区中心城区的周长;B C I数值一般是在0~1间,越大则形状越紧凑,也越接近于1,形状则更接近于圆形[17]㊂(4)分形维数分形维数的数值可以对城市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的内部结构进行评价,通过中心城区周长和中心城区面积计算获得㊂当分形维数增大时说明研究区中心城区的发展扩充以向外扩张为主;而当分形维数在减小时则说明在该研究区间内中心城区的扩张以内部填充为主㊂一般以1.5为参考界限,分形维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8]:D=2l n(P/K)l n(A)(4)式中:P代表中心城区周长;A代表中心城区斑块的空间面积值;K为常数,通常取4㊂不同分型维数的图形特征如表2所示㊂(5)迁移重心模型城市重心是城市能够保持均匀分布的平衡点,是衡量城市结构在空间分布上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表2不同分型维数的图形特征D=1<1.5=1.5>1.5=2图形特征形态最简单为正方形图像趋于简单图形处于不稳定和稳定的临界点图形区域复杂等面积下最复杂图形过研究城市重心迁移距离和偏移角度能够描述出中心区域的扩展方向和主要变化路线㊂X t=ðni=1(C t iˑX i)ðn i=1C t i(5)Y t=ðni=1(C t iˑY i)ðn i=1C t i(6)式中:X t,Y t分别表示在t年的中心城区重心坐标; X i,Y i分别为第i个地块的几何中心坐标;C t i为第i个地块的面积[19]㊂提取各个年份建成区的重心[20],对各种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到潍坊市中西城区历史演变综合分析结果㊂2.3数据处理对影像数据进行辐射定标㊁大气校正㊁几何校正㊁影像融合㊁镶嵌裁剪等处理㊂3中心城区历史演变研究3.1中心城区历史演变过程研究3.1.1中心城区空间范围历史演变依据4个阶段进行演变分析,中心城区范围扩张图(图2)㊂建国建设阶段:基于1973年卫星遥感影像中心城区面积约6k m2㊂1978年面积约10.67k m2㊂改革开放阶段:即1978 1992年,整体增长较为平稳,呈缓慢增长趋势,1986年中心城区面积出现明显增加,约31.89k m2㊂房产改革阶段:即1992 2012年,中心城区面积快速增长,呈阶梯增长趋势㊂此阶段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之前潍坊市中心城区扩张速率一直较为缓慢,主要向东侧和南侧扩张㊂2000年后中心城区面积开始大幅扩张,东西一体相连的单中心城区结构形成㊂㊃14㊃第39卷第7期技术方法2023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 1973年;2 1978年;3 1992年;4 2002年;5 2022年图2 潍坊市中心城区范围扩张图新时代阶段:即2012 2022年,中心城区整体面积匀速向东西2个方向扩张㊂2022年中心城区面积达302k m 2,中心城区范围东西较南北方向略长,整体呈东西㊁南北十字结构㊂3.1.2 中心城区扩张分析通过城区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指数分析潍坊市城区扩张的演变规律㊂以扩张速率ȡ10k m 2㊁6~10k m 2㊁2~6k m 2㊁ɤ2k m 2,划分扩张速率类型为高速㊁快速㊁中速和低速㊂以扩张强度ȡ19.2%㊁10.5%~19.2%㊁5.9%~10.5%㊁ɤ5.9%,划分强度类型为高速扩张㊁快速扩张㊁中速扩张和低速扩张(表3)[21]㊂表3 中心城区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表研究阶段面积增量/k m 2扩张速度/k m 2/年扩张强度/%扩张速度类别扩张强度类别建国建设阶段4.830.9716.50低速扩张快速扩张改革开放阶段28.691.9116.15低速扩张快速扩张房产改革阶段189.899.4923.39快速扩张高速扩张新时代阶段72.747.272.98快速扩张低速扩张建国建设阶段即1973 1978年扩张速度为低速扩张类型,扩张强度相对较大㊂改革开放阶段即1978 1992年为中低速扩张交替类型,在1986年扩张强度出现少量增大㊂房产改革阶段即19922012年为由中低速扩张至高速扩张变化发展类型,2000 2005年扩张速率和强度都呈大幅度增加,自2005年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都开始转为下降趋势,到2011年,下降趋势减缓,逐渐趋于平稳㊂新时代阶段即2012 2022年为快速扩张类型,扩张强度降低,为低速扩张类型(图3)㊂3.2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规律3.2.1 紧凑度分析潍坊市中心城区紧凑度整体趋势为紧凑到松散的反复交替,说明中心城区一直处于内部发展和向外扩张的循环状态㊂1973年左右城市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紧凑度指数较高,是由于中心城区面积较小,城区内部结构简单㊂1973 1978年,紧凑度指数大幅度下降,城市正处在发展阶段㊂1978 1986年,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紧凑度指数下降;1986 1992年,又转为内部发展㊂1992 2000年紧凑度指数变化较小,相对稳定,城区处在缓慢扩张和内部建设阶段;2000 2012年紧凑度指数波动明显,中心城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㊂2012 2022年,中心城区紧凑度指数持续在0.3左右上下浮动,在2018年出现程度较小的城区范围扩张,其后基本都处于城区范围内部发展建设阶段(图4)㊂城市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为外延式扩张,当城市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城市由外延性扩张为主转向内部更新和填充为主的扩张方式,城市更加紧凑[22]㊂3.2.2 分形维数分析由图4可知,1973年 1978年,分形维数出现较大波动,在1975年出现一次明显下降㊂19781992年期间,1986年以前,分形维数指数相对较高,基本均大于1.5,说明1986年以前,潍坊市中心城区整体处在外延式扩张阶段,城市形态较为复杂㊂1986年后,分形维数指数开始下降,持续在1.4左右上下波动,城区基本以内向填充的发展方式为主㊂1992 2012年期间,在2000 2006年分形维数出现较大波动,几次下降至1.3㊂说明城市内部发展明显㊂2012 2022年,分形维数基本稳定在1.4左右,城市形态逐渐趋于稳定发展阶段㊂3.2.3 重心迁移分析1973 1994年,中心城区重心主要在潍城区,并不断向东迁移㊂1994年以白浪河为界,将白浪河以东划分为奎文区,中心城区重心从潍城区转至奎文区㊂90年代后期,潍坊市政府驻地向东搬迁约3k m ,迁址后城区重心持续向东南发展,重心迁移发展变化如图5所示㊂3.3 专题动态变化趋势分析3.3.1 水系动态变化分析以2022年中心城区为提取范围,提取河流水系分布情况㊂1973 2022年,潍坊市中心城区水系分㊃24㊃第39卷第7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图3 中心城区扩张速度㊁强度对比图图4 中心城区空间紧凑度曲线图布面积整体呈现增长趋势,1973年水系分布面积1.8k m 2,2022年较1973年,水系面积增加约4.5k m 2㊂1981年 1990年,潍坊市中心城区水系呈现枯水状态㊂自1990年开始恢复库容,其后分布面积一直相对稳定㊂至2005年,水系分布面积开始出现较大量增加,2005年潍坊市开始对白浪河流域开展综合治理,经过治理后,中心城区水系面积增加至6k m 2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㊂3.3.2 道路动态变化分析基于1984 2022年遥感影像,提取影像中大于一个像元宽度的中心城区道路分布㊂1984年,潍坊市中心城区仅有几条相互交错的主干道,并且道路集中分布,长度较短㊂1992年开始,高速公路不断落成,主干道路增加,并快速向四周延伸,潍坊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基本稳定,东风街在10年间持续向四周延伸,东西两侧增加部分南北路,完善了高速路口的通达性,建设多处匝道㊂2012年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多处道路取消环岛,设立高架桥和地下通路,以减轻道路压力㊂2019年,潍坊市着手打造 四纵四横一干线 快速化通行网络,4条 内圈 主干道和主干线在1992㊃34㊃第39卷第7期 技术方法 2023年7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 重心点;2 潍坊市市政府驻地;3 中心迁移路径图5潍坊市中心城区重心迁移图年基本建设完成,4条 外圈 主干道在2012年基本建设完成,宝通街㊁潍县中路等在2021年至2022年进行了进一步建设,提升了跨区域道路的通达性,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图6)㊂1 道路;2 道路名称图6 四纵四横一干线 快速化通行网络图3.3.3人口变化分析根据人口统计资料显示,潍坊市市区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过程中,根据潍坊市城区扩张面积情况分析,2004年前潍坊城区面积缓慢增加,2005年左右,城区面积开始出现大幅扩张,扩张速率激增,同时在2005 2010年期间,紧凑度指数和分形维数指数波动较大,说明城区处在内部发展阶段,对应人口增长过程,2008年以前,潍坊市区人口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状态,2008年前后城区人口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与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说明在此时间段内,城市内部发展,人口数量增幅较大㊂此后城区扩张速率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缓,人口增长速率也逐渐降低㊂4结论(1)潍坊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但对其历史演变机制的研究甚少,本文分析了潍坊市近50年的历史演变过程,相较于传统的统计数据分析和调查㊁调研分析,充分利用历史遥感影像的可追溯性和客观记录性,汇集潍坊市近50年卫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技术的动态监测和变化分析能力,开展了50年长时序逐年监测分析,以城市 老照片 的方式重现了潍坊市中心城区近50年的空间形态变化,更真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变化格局,填补了潍坊市历史演化机制研究的空白㊂(2)在影像分析的同时,结合相关指数加以统计分析,直观展示了城区空间格局变化,通过统计数据的形式对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水系㊁道路专题变化检测分析,更好地把握潍坊市城区发展变化的整体规律㊂(3)潍坊市中心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大体由初期的潍城区向东侧发展,与寒亭区㊁坊子区形成三角状星型结构㊂再到奎文区㊁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东西一体相连的单中心城区结构㊂伴随寒亭区高铁新城及坊子新区的大力建设,最终形成潍坊市中心城区东西㊁南北十字结构㊂中心城区的扩张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速度高度契合基本体现出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㊂致谢:感谢美国地质勘探局(U n i t e dS t a t e s G e o-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U S G S)提供的L a n d s a t系列遥感数据㊂参考文献:[1]于国强,宋君陶,于军令,等.面向遥感影像分类的时延权重及群体分类P S O改进方法[J].山东国土资源,2022,38(8):2833.[2]胡由之,王勇,刘德成.浅谈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找准县级市的空间发展格局:以龙口市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22, 38(11):6570.[3]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5(3):392400.[4]吴启倩,钱乐祥,吴志峰.基于多源数据的特大城市空间结构识别及空间形态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20,27(5):3238.[5]罗嘉东,华怡凯,熊光康,等.基于遥感的宜春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及形态演变[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㊃44㊃第39卷第7期山东国土资源2023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82185.[6]何丽丽.佛山市禅城区形态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J].测绘地理信息,2022,47(4):114118.[7]于晓歆,李芹,阳春花.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遥感监测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8,16(1):6870.[8]毛禹,张娇娇,郭瑾,等.基于G I S遥感平台的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演变分析[J].水利水电快报,2020,41(8):7479. [9]周在辉,马静,冯晓刚.酒泉市1990 2016年城市空间形态及驱动力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210412111.[10]杜军,宁晓刚,刘纪平,等.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市城市空间扩展格局与形态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2):7378.[11]石婷婷,李雪梅,马宏君.基于3S的潜江市城市空间形态动态演化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7,15(10):5759. [12]彭媛媛,吴庆双.广州市建成区空间扩张与驱动因子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0,18(5):7682.[13]刘晓,于泉洲,刘煜杰,等.华北平原中小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以聊城市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4):136144.[14]陈展鹏.基于城市空间格局监测的城市发展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8,16(6):114118.[15]凌晓春,祝明然,郑伟安,等.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济南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8,16(6):2731. [16]张少楠,李小建,史焱文.基于G I S的郑州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张及影响因素[J].河南科学,2017,35(11):18831888.[17]牟凤云,张增祥,谭文彬.基于遥感和G I S的重庆市近30年城市形态演化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5):15.[18]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19]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 I 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4):407416.[20]蒋陈纯.基于遥感的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形态演替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120.[21]赵恒洋.基于L a n d s a t影像的近50年太原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21:120. [22]万典.遂宁市主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125.S t u d y o nU r b a nS p a t i a lM o r p h o l o g y E v o l u t i o nB a s e d o nH i s t o r i c a l S a t e l l i t e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e sS e t t i n g W e i f a n g C i t y i n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a s a nE x a m p l eZ H A N G X i a n f e n g1,L I U Q i a n z h o n g2,G O N GC h a n g h u a2,Y A N GX i a n l i a n2,Q I A NS h u j u n3,X I A O Y a n-l i3,G U OZ h i q i a n3(1.C h a n g y iB u r e a u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P l a n n i n g,S h a n d o n g W e i f a n g261300,C h i n a;2.W e i f a n g P l a n n i n g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S h a n d o n g W e i f a n g261041,C h i n a;3.N o.4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eo fG 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S h a n d o n g W e i f a n g26102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a s e do nh i s t o r i c a l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e s o fW e i f a n g c i t y i n t h e p a s t50y e a r s,t h e s c o p eo f t h e c e n t r a l u r b a n a r e a f r o m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i m a g e s h a s b e e n e x t r a c t e d b y m e a n s o fm a n m a c h i n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i n t h i s p a p e r,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r e l e v a n t i n d e x e s h a v e b e e n c a r r i e do u t,s u c ha s a r e a c h a n g e,e x-p a n s i o ns p e e d a n d e x p a n s i o n i n t e n s i t y,c o m p a c t n e s s,f r a c t a l d i m e n s i o n a n d c e n t e r o f g r a v i t y m i g r a t i o n,s o a s t o f i n d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e v o l u t i o n l a wo f c e n t r a l u r b a n e x p a n s i o n i nW e i f a n g c i t y.B y e x t r a c t i n g e l e m e n t s r e-l a t e d t ou r b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s u c ha sw a t e r s y s t e ma n dr o a d,a n da n a l y z i n g t h e i rh i s t o r i c a l c h a n g e s,t h e-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h a s b e e nc a r r i e do u t t o p r o v i d ed a t aa n d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s u p p o r t f o ru r b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l a n n i n g.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o fW e i f a n g c i t y d o w n t o w nd e v e l o p e de a s t w a r da t t h eb e-g i n n i n g,f o r m i n g a t r i a n g u l a r s t a r s t r u c t u r ew i t hH a n t i n g d i s t r i c t a n dF a n g z i d i s t r i c t.I t h a s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oa s i n g l e c e n t r a l u rb a n s t r uc t u r e c o n n e c t e dw i t h t h e e a s t a nd t h ewe s t,a n df i n a l l y f o r m e d a c r o s s s t r u c t u r eb e t w e e n t h e e a s t a n d t h e s o u t h i n t h ec e n t r a l u r b a na r e a o fW e i f a n g c i t y.K e y w o r d s: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e;s p a t i a l f o r m;h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c h a n g e d e t e c t i o n;W e i f a n g c i t y i n S h a n d o n gp r o v i n c e㊃54㊃第39卷第7期技术方法2023年7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潍坊.pptx
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潍坊市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文化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风筝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文化遗产
潍坊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潍坊风筝、杨家埠 木版年画等,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潍坊得到了很 好的保护和传承。
经济发展现状
潍坊市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民俗 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民俗旅游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潍坊未来发展战略
06
规划
区域协同发展机遇挖掘
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加强与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
拓展与内陆地区的联动
积极与内陆地区开展经贸合作,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
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优势专业突出
各高等院校均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特色的优势专业 ,如潍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潍坊学 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专业。
科研创新平台搭建和成果转化
科研创新平台完善
潍坊积极搭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包 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等,为企业和高校提供 优质的科研创新环境。
依托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产业升级转型路径选择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
新型城镇化推进方向指引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潍坊市政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
1948年-2018年淮坊的历史演变
历史开篇—设立特别市●解放潍县: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
●接管潍县:1948年4月27日,潍县城全部解放,接管工作随之全面展开。
●特别市设立:1948年4月29日,潍坊特别市(省直辖)建立。
●中共昌潍地委、昌潍行署成立:1948年6月25日中共昌潍地委、昌潍行政专员公署在昌乐县城成立,隶属中共华东中央局。
S pecial专 题1948年-2018年潍坊的历史演变文/张良瑞●昌潍干部南下:1948年12月,昌潍专区南下干部抽调工作,在华东局和山东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共分两次进行,共抽调549名。
●万众庆国庆:1949年10月1日下午,昌潍专署及其驻地益都县党政军及各界群众万余人,在益都城内北门里体育场举行集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建设实践—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华北最早柴油机生产企业:1949年2月,大华机器厂(潍坊柴油机厂前身)建成,成为当时华东地区最先生产柴油机的企业。
●土地改革:自1944年至1951年底,整个昌潍地区遵照中央指示,按照规定的方针、政策领导土地改革工作并顺利结束。
●抗美援朝:1950年始,昌潍专区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
●镇反运动:昌潍专区按照中央的指示和部署,自1950年11月开始,到1953年底共开展了三次镇压反革命运动。
●千女支疆:1952年昌潍地委经过严格审查和层层筛选,确定支援新疆建设的妇女为1402人。
●扫盲运动:昌潍地区根据中共中央及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各项方案及指示,在不同时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教育运动。
●肃反运动:昌潍专区的肃反运动,从1955年7月开始,到1959年7月结束。
期间开展了一场广泛而又深入的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激烈斗争。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昌潍专区从1951年开始,逐步对全区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不再是单一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简单组合,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层次的空间系统。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探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发生的变化。
1. 工业化前的城市在工业化之前,城市空间主要由市中心、市场、住宅区和农村等组成。
这些区域的空间结构主要是基于社区和行业的组织方式,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依赖当地社区和行业。
尤其在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结构更是体现了特殊的文化传统。
城市中心往往是皇宫城墙、庙宇或者高耸的塔楼,市场和居民区则分别依据商业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发展,住宅区和工业区则是分层次、分区域的。
城市中心的文化和行业引导了城市发展方向,市民的居住和生活也围绕着城市中心进行。
这一城市空间结构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古城中仍然留存。
2. 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城市的空间结构极大地发生了变化。
在工业化初期,城市空间主要是由工业区组成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中心逐渐向城市外围和近郊地区扩散,城市的空间结构也逐渐从以商业和居住为主导的传统结构,转变为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导的新结构。
在这一时期,工业区和居住区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工业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例如,1990年代美国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开始在城市中心周围的郊区开设大型购物中心,在这些购物中心的周围民居和小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商业为主的新型城市中心。
与传统城市空间不同的是,这些新兴商业区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城市的中心,而是城市近郊或较为偏僻的区域。
3. 工业化后的城市空间进入21世纪,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
城市的空间面貌越来越多样化,多功能、多元化的空间系统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的主导。
例如,在1980年代开始兴起的香港中环金融中心,集中了大量银行、证券交易所和商业中心,逐渐成为香港金融的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9-20作者简介:苏静(1981-),女,山东日照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文章编号:1673-7644(2008)02-0112-05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苏静1,闫整1,许胜2(1.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荣成市规划管理处,山东荣成264300)摘要: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某一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
本文对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归纳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探求其演变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形态演变;潍坊中图分类号:T U984 文献标识码:AAn analysis on urban morphology of Weifang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2upS U Jing 1,Y AN Zheng 1,X U Sheng2(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 ;2.Urban Planning and Man 2agement Dept.of R ongcheng ,R ongcheng 264300,China )Abstract :Urban spatial m orphology refers to the specific shape of a city in space within a certain time confin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y ,s 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paper ,making a systematic and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ev olution of Weifang ’s urban spatial m orphology ,summarizes the major factors and the basic laws g overning its development.K ey w ords :urban m orphology ;urban spatial m orphology ev olution ;Weifang0 引言 城市形态是指某一时间内,城市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下发展所反映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构成城市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
城市形态可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
显性形态主要是指用地形态、空间形态以及居住、街道、中心区等物质要素形态;隐性形态则是指文化传统、民俗等非物质要素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也就是城市的显性形态,是某一时间内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
本文讨论的潍坊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是指潍坊中心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
1 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回顾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与青岛、烟台接壤,西与淄博、东营毗连,南邻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著名的世界风筝都。
潍坊市现辖四区、六市、两县,其中心城市包括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个行政辖区以第23卷第2期2008年4月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JOURNA L OF SH ANDONG J I ANZH U UNI VERSITY V ol.23N o.2Apr.2008及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功能区。
潍坊历史悠久。
西汉时期,北海郡所辖的平寿县的治所,即在今潍城区符山镇平寿村,可谓潍坊城市发展的起源。
城关土城(西城)始建于汉,明代改筑成石头城。
清末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事件的影响,在白浪河东修筑了东城。
自此,潍坊形成沿白浪河两岸的双城空间结构形态。
在古代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潍坊城市一直呈缓慢发展之势。
由于地处山东中部山区北麓的东西交通干道之上,潍坊城市发育一直以东西向为主。
近代潍坊已发展成为鲁东的商业重镇,作为海外舶来品转运和本地产品集散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清末至民国初期,是潍坊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时期。
其间胶济铁路的修建(1902年通至潍坊)和清政府批准在此设立商埠(1904年)两个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
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潍坊城内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商业盛极一时。
商号主要分布在东关、城关、南北坝崖、南北下河一带。
受南面火车站的影响,城区向南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潍坊城市发展仍相当缓慢,用地基本局限在城墙之内,仅在城门外形成关厢地带,南关的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关厢地带。
到建国前后,潍坊市城市空间仍呈封闭性极强的“双子城”形态,城市用地以白浪河以西为主。
同时,周边有两个地区的发展对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有重大意义。
一是德国人在坊子始建煤矿(1901年),英国人在坊子开办烟草公司(1917年),现代工业的开办,促使了坊子城区的发展;二是潍坊解放后,潍坊特别市的成立(1948年),市政府驻潍城,而保留潍县建制,其治所迁至潍城东北的寒亭,引发寒亭城区的较大发展。
坊子和寒亭两城的确立、逐渐扩展,奠定了潍坊后来的“一城两镇”城市空间形态格局的基础。
建国初期,胶济铁路与老城之间的区域成为城区建设的重点。
随着青年路、健康街、爱国路、建设街的修建,城区向火车站方向发展,在火车站地区逐渐形成繁华的中心。
至60年代中期,潍坊城区逐步形成了东、西面的工业区,胶济铁路南侧的仓库区。
2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2.1 圈层式空间扩展期改革开放初期,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总体上呈现以东西向为主,向四周蔓延式圈层扩展的态势。
至80年代,潍坊城区的拓展,东已越过虞河,西已越过安顺路。
潍坊市区规模已由小城市跨入中等城市的行列。
其主要用地的空间布局为:以旧城为依托,逐步发展城市生活区,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为工业区,南部为仓库区,东郊为文化区。
2.2 跳跃式空间扩展期1983年,潍坊撤地设市,市区设潍城、坊子、寒亭3区。
城市空间形态上由于坊子、寒亭组团的纳入,呈现大幅度向外跳跃的态势,形成“一城两镇”的形态格局。
1992年,在潍坊市区东面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推动城区向东发展的势头。
特别是市级行政管理中心的东迁,更加显现出高新区位于“一城两镇”地域中心的区位优势,大大促进了东部新城区建设的速度。
与此同时,坊子新区向北进行跳跃式发展,寒亭城区向西扩展,积极谋划与主城区的对接。
1994年在市区北部建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5年,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潍坊市西北部成立。
海化区距潍坊主城区57km,成为相对独立的“飞地”,导致潍坊城市空间形态再一次产生新的变化,形成“一城多镇”的形态格局。
2.3 辐射式空间扩展期城市形态结构上的变化,拉大了城市空间框架。
跳出老城区的用地发展策略加快了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推动了“一城”与“多镇”的迅速对接。
90年以来,潍坊城区用地扩张的速度加快。
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潍坊经济流向的牵引,城区用地向东、东北两个方向上的拓展尤为明显,在其他方向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蔓延式发展。
2000年后,以开发区建设为主的用地扩展成为潍坊城区扩展的重要方式。
伴随着建设用地的外延拓展,结合产业结构上的调整,老城区的工业企业逐步迁出,城市用地布局得以优化,中心区的商贸服务功能迅速增强。
311 第2期 苏静等: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 图1 潍坊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进图3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3.1 实体环境方面的因素3.1.1 河流自然环境作为基本的立地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
趋利避害,选择具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进行城市建设,古今城市尽皆如此。
从潍坊情况看,白浪河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的作用十分明显。
城市长期依白浪河发展,清代形成隔河相望的双城结构形态。
西城如卧龟之状,东城犹似蛇首,白浪河由南向北蜿蜒而至,恰以蛇体,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的城市形态格局。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对河流的认知从水源、防御作用更多的向生态、景观、提升生活品质方面转变。
近年来潍坊对流经市区的白浪河、虞河和张面河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增加了滨河绿地,使河流在城市整体形态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而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更是结合河流穿城而过的优越条件,提出在白浪河、虞河之间以高绿化率的网状廊道连接城市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在中心城区形成“绿岛”的城市空间形态特色。
3.1.2 对外交通在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城市的轴向发展会出现轴向延伸,产生副伸展轴和主伸展轴等三种变化。
造成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布点的影响。
在上世纪初,潍坊城区受胶济铁路火车站的牵引,向南发展的势头明显。
90年代,济青411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8年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潍坊设置有3个进出口,导致沿建设东街、通亭街和安顺路两侧用地的率先发展。
这表明对外交通设施作为城市内外交通的联系节点,对激发或加速城市空间形态轴向发展的作用极强。
它们大大缩短了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区域、经济腹地的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提高了相关建设用地的可达性,改变其区位优势,进而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上出现相应的变化。
但是,铁路、高速公路作为一种线状屏障,对潍坊城市的南北向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在很长时间内,城市无意跨越这一“门槛”,城市用地在两者之间,主要进行东西向的拓展。
历史上,潍坊曾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失去了黄岛港这一海上对外联系通道。
此后,潍坊积极在渤海海滨建设离岸式港岛码头,谋划奔海发展。
潍坊港现为二类开放口岸,建有2个5000吨级专用泊位、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3000吨级滚装泊位。
潍坊港虽远在几十公里之外,但对城市空间形态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加上土地供应、北部有海化区等因素,近些年城区建设用地向北拓展的内在需求加大。
进入21世纪后,在济青高速公路以北、沿北海路两侧城市用地增加迅速。
3.2 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带动了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也必然要求城市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撑。
1993~2004年潍坊城区工业用地增加迅速。
工业用地从1993年的10.1km2增加到34.8km2,年平均增长11.9%,高出建设用地平均增长速度3.83个百分点。
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从20.6%上升至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