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9-20
作者简介:苏静(1981-),女,山东日照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
文章编号:1673-7644(2008)02-0112-05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
苏静1
,闫整1
,许胜
2
(1.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荣成市规划管理处,山东荣成264300)
摘要: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某一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态,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本文对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归纳出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探求其演变的基本规律。关键词:城市形态;空间形态演变;潍坊中图分类号:T U984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n urban morphology of Weifang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2up
S U Jing 1
,Y AN Zheng 1
,X U Sheng
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 ;2.Urban Planning and Man 2
agement Dept.of R ongcheng ,R ongcheng 264300,China )
Abstract :Urban spatial m orphology refers to the specific shape of a city in space within a certain time confin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y ,s 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The paper ,making a systematic and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ev olution of Weifang ’s urban spatial m orphology ,summarizes the major factors and the basic laws g overning its development.
K ey w ords :urban m orphology ;urban spatial m orphology ev olution ;Weifang
0 引言
城市形态是指某一时间内,城市在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下发展所反映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构成城市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城市形态可分为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显性形态主要是指用地形态、空间形态以及居住、街道、中心区等物质要素形态;隐性形态则是指文化传统、民俗等非物质要素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也就是城市的显性形态,是某一时间内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空间物质形
态,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本文讨论的潍坊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是指潍坊中心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
1 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回顾
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与青岛、烟台接壤,西与淄博、东营毗连,南邻临沂、日照,北濒渤海莱州湾,是山东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著名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现辖四区、六市、两县,其中心城市包括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四个行政辖区以
第23卷第2期2008年4月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JOURNA L OF SH ANDONG J I ANZH U UNI VERSITY V ol.23
N o.2
Apr.2008
及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功能区。
潍坊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北海郡所辖的平寿县的治所,即在今潍城区符山镇平寿村,可谓潍坊城市发展的起源。城关土城(西城)始建于汉,明代改筑成石头城。清末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事件的影响,在白浪河东修筑了东城。自此,潍坊形成沿白浪河两岸的双城空间结构形态。在古代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潍坊城市一直呈缓慢发展之势。由于地处山东中部山区北麓的东西交通干道之上,潍坊城市发育一直以东西向为主。
近代潍坊已发展成为鲁东的商业重镇,作为海外舶来品转运和本地产品集散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清末至民国初期,是潍坊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时期。其间胶济铁路的修建(1902年通至潍坊)和清政府批准在此设立商埠(1904年)两个事件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潍坊城内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商业盛极一时。商号主要分布在东关、城关、南北坝崖、南北下河一带。受南面火车站的影响,城区向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潍坊城市发展仍相当缓慢,用地基本局限在城墙之内,仅在城门外形成关厢地带,南关的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关厢地带。到建国前后,潍坊市城市空间仍呈封闭性极强的“双子城”形态,城市用地以白浪河以西为主。
同时,周边有两个地区的发展对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有重大意义。一是德国人在坊子始建煤矿(1901年),英国人在坊子开办烟草公司(1917年),现代工业的开办,促使了坊子城区的发展;二是潍坊解放后,潍坊特别市的成立(1948年),市政府驻潍城,而保留潍县建制,其治所迁至潍城东北的寒亭,引发寒亭城区的较大发展。坊子和寒亭两城的确立、逐渐扩展,奠定了潍坊后来的“一城两镇”城市空间形态格局的基础。
建国初期,胶济铁路与老城之间的区域成为城区建设的重点。随着青年路、健康街、爱国路、建设街的修建,城区向火车站方向发展,在火车站地区逐渐形成繁华的中心。至60年代中期,潍坊城区逐步形成了东、西面的工业区,胶济铁路南侧的仓库区。2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
2.1 圈层式空间扩展期
改革开放初期,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总体上呈现以东西向为主,向四周蔓延式圈层扩展的态势。至80年代,潍坊城区的拓展,东已越过虞河,西已越过安顺路。潍坊市区规模已由小城市跨入中等城市的行列。其主要用地的空间布局为:以旧城为依托,逐步发展城市生活区,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为工业区,南部为仓库区,东郊为文化区。
2.2 跳跃式空间扩展期
1983年,潍坊撤地设市,市区设潍城、坊子、寒亭3区。城市空间形态上由于坊子、寒亭组团的纳入,呈现大幅度向外跳跃的态势,形成“一城两镇”的形态格局。
1992年,在潍坊市区东面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推动城区向东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市级行政管理中心的东迁,更加显现出高新区位于“一城两镇”地域中心的区位优势,大大促进了东部新城区建设的速度。与此同时,坊子新区向北进行跳跃式发展,寒亭城区向西扩展,积极谋划与主城区的对接。
1994年在市区北部建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潍坊市西北部成立。海化区距潍坊主城区57km,成为相对独立的“飞地”,导致潍坊城市空间形态再一次产生新的变化,形成“一城多镇”的形态格局。
2.3 辐射式空间扩展期
城市形态结构上的变化,拉大了城市空间框架。跳出老城区的用地发展策略加快了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推动了“一城”与“多镇”的迅速对接。
90年以来,潍坊城区用地扩张的速度加快。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潍坊经济流向的牵引,城区用地向东、东北两个方向上的拓展尤为明显,在其他方向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蔓延式发展。
2000年后,以开发区建设为主的用地扩展成为潍坊城区扩展的重要方式。伴随着建设用地的外延拓展,结合产业结构上的调整,老城区的工业企业逐步迁出,城市用地布局得以优化,中心区的商贸服务功能迅速增强。
311
第2期 苏静等: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