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的认识及防治螟虫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眼蜂的认识赤眼蜂的认识及防治螟虫技术
目的:通过对赤眼蜂的形态,防治原理,优点等特点的认识,了解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意义和作用;并重点说明了田间施放赤眼蜂技术及注意事项,对实践中提高赤眼蜂田间寄生率和羽化率进行正确指导,有效地防治螟虫为害,使防治成本降低,收入增加,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1、生物形态及品种
成虫大小0.3-1毫米,复眼或单眼均为红色,顾名思义称为赤眼蜂。
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的赤眼蜂种类共有82属747种,而我们繁殖和释放的为螟黄赤眼蜂。
2、赤眼蜂的防治对象
赤眼蜂防治对象很多,而我们利用的螟黄眼蜂不单单只防治甘蔗螟虫,而且对水稻、玉米和棉花等作物害虫均有防治效果。
3、赤眼蜂的防治原理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害虫,主要有甘蔗黄螟、二点螟和条螟,也故称为“甘蔗钻心虫”。
赤眼蜂是一种专性卵寄生蜂,成蜂在田间主动寻找寄主卵(害虫卵),并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中,在害虫卵里吸食物质供自己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害虫卵物质被子吸干后,便不能再孵化幼虫出来为害,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国内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历史及成就
我国研究赤眼蜂始于1934年,解放初期,广东省华南农学院蒲蛰龙,农科院落刘志诚在广州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害虫和人工大量繁殖研究。
广东省平沙农场连续释放赤眼蜂防治蔗螟27年,广东省红旗农场应用赤眼蜂18年,害虫虫口密度逐年下降,害虫天敌逐年增多,广东省丰收糖业公司2006-2007年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虫害率从42.75%下降到13.45%,下降了29个百分点;枯心率从12.79%下降到5.23%,下降了7.6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明显。
5、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优点
螟黄赤眼蜂是一种专性寄生生物,具有保护环境的特性,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1)、不污染环境。
从繁殖到田间释放,每个环节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不破坏生态平衡,可以保护自然界多种害虫天敌。
作为专性寄生生物,在甘蔗田间只对螟虫有防治作用,对其它物种无影响,保证了天敌的多样性。
(3)、节省农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赤眼蜂代替农药防治害虫,可以解决农药残留,次
要害虫猖獗等问题。
(4)、对人、畜安全。
赤眼蜂个体小,只有0.3—1毫米,不影响人类生活,不具有攻击性,对作物无影响。
总结它的优点有“三少”和“三多”:
“三少”:虫害少,成本少,人工少;丰收公司(主要以收获分公司为主)苗期枯心率2006年放蜂区比对照区下降4.7%,2007年比2006年下降5.74%;田间虫害2006年放蜂区比对照区下降6.14%,2007年比2006下降7.24%;成本按每亩3.0元,成本比用农药降低74%;花人工比用药减少50%以上,每人一天可放60—120亩。
“三多”:产量增多;甘蔗糖分增多;甘蔗害虫的天敌增多。
6、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产生的效益
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便捷,易操作,效益高,成本低,解决农药残留和保护环境等问题,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2006年3月23日至2007年7月11日止,在丰收公司累计放蜂面积35.8万亩,经跟踪调查,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好,从螟黄赤眼寄生率,甘蔗苗期枯心率,虫节率等结果令人满意,防治效果达到预期效果目标。
防治甘蔗螟虫,每亩地赤眼蜂成本为3元,一人一天放蜂120亩,成本比用农药降低74%,花人工比用药减少50%以上。
按2007年比2006年降低7%和每个百分点虫节率降低糖份13.71公斤(0.0035x4610x85%=13.71),一吨糖3300元计,一亩可增加糖产值45.24元。
减少枯心苗和虫节率,甘蔗生长发育正常,一亩可增加0.2吨以上,按一吨蔗280元计,0.2吨蔗增加产值56元。
一亩增加产值101.24元,减去一年一亩赤眼蜂防治成本24元,一亩增加产值77.24元。
7.25万亩可增加产值560万元。
可见应用生物防治,育蜂治虫,少用农药,对保持蔗田生态平衡,全面保护天敌确有良好作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由于释放赤眼蜂防治蔗螟的应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具有累加性和调节生态平衡,不产生环境的负面影响,使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资源得到了保护。
同时促进蔗糖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供优质绿色食品,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
7、赤眼蜂的田间施放方法与注意事项
7.1放蜂方法
放蜂质量好坏、何时放蜂,都会直接影响防治效果。
赤眼蜂是害虫卵寄生蜂,只有在害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才能发挥其效力,所以要掌握害虫的成虫发生规律及产卵期,做好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
一般于甘蔗螟虫成虫发生初期时放蜂。
当田间甘蔗螟虫成虫出现时便开始放蜂,而放蜂也有一定的方法,不能随便或随意,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放蜂时一般需要用到放蜂器,放蜂器种类很多,总的要求是防雨、防晒、又要
取材容易、成本低;放蜂器主要分为普通卡和长效卡:
普通卡有效期为1—3天,防雨措施差,防治效果低,但制做简单,省力,便捷。
(1)用大片叶子对折包住蜂卡,再用订书机钉好,最后用牙签别在甘蔗叶背;开口向下,有利防雨和防止赤眼蜂天敌(蜘蛛、蚂蚁)为害。
(2)将大张蜂卡按点放蜂量撕成小块,然后将植株叶片卷成一个小圆筒,把小片蜂卡固定在其中即可,由于叶片是有生命力的,叶片圆筒内可以保持湿润,有利于赤眼蜂的羽化。
另外,圆筒也可以防风,避雨,抵御不良气候条件对赤眼蜂的伤害。
(3)散粒放蜂:利用特制的放蜂器或是带有小孔的小盒及其他小型容器,在放蜂时将一定量的寄生卵放入其中,然后倒挂在甘蔗植株上,赤眼蜂羽化后,就可以从出口处飞向田间。
长效蜂卡放蜂:所谓长效蜂卡,就是根据害虫的产卵规律,将发育进度不同的寄生卵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粘在一张卡纸上。
释放于田间后,赤眼蜂会在不同的时间内持续羽化,仅一次放蜂就能使整个害虫产卵期都有赤眼蜂羽化。
丰收公司生物防治站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自己的放蜂方法,易于取材,成本低,而且方便快捷,易于掌握;即是用牙签把蜂卡别在甘蔗叶背近叶鞘处中脉两侧;利用甘蔗叶为蜂卡“挡风遮雨”。
这种就地取材的好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可。
7.2放蜂地点
放蜂点的多少取决于赤眼蜂的扩散能力,害虫产卵的空间分布。
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疏。
据报道,赤眼蜂的扩散半径17米,10米内的扩散和寄生率最高。
一般进入田间5米以内为第一点,点与点之间相隔10米展开,呈“一”或“︱”字型,且与甘蔗行呈垂直,甘蔗行内相隔30米设下一排放蜂点;于此循环(见‘放蜂示意图’),均匀覆盖整个田地。
如是小区蔗田(面积几十米左右),只放一排便好,并在上风口处,有利于赤眼蜂的迁飞扩展。
投放点不宜过矮,高度要高于30CM,以防老鼠吃掉蜂卡。
7.3放蜂数量
放蜂数量要视害虫虫口密度而定,采用早春低蜂量释放到田间的方法,经自然增殖,当田间害虫大量发生时,赤眼蜂亦大量自然繁殖起来,抑制大量害虫为害,是一条节约蜂量,降低成本,节省劳力的途径。
早春低蜂量释放赤眼蜂,以补充冬季因低温寄主缺乏,蜂自然大量死亡的不足,使赤眼蜂能随着害虫增加而增加。
当大量发生害虫时,应释放大量的赤眼蜂防治,可采用多批蜂释放的方法,有效地进行防治。
7.4放蜂时间
放蜂时间应根据害虫的产卵时期来决定,使害虫的产卵期与赤眼蜂的羽化期相吻合;一般
初次放蜂应在害虫产卵初期,宜早不宜晚,避免发生漏防现象;放蜂间隔期应短于害虫的发育期,使整个害虫产卵期都在赤眼蜂的控制之下。
7.5田间生态环境
温度和湿度是决定赤眼蜂羽化好坏的重要因素,在温度20~25℃,湿度70~85%环境下,赤眼蜂羽化率最好。
当天气高温干旱时,最好在早上7~10点,下午4~6点放蜂;低温潮湿时,在早上8:30~11:30,下午2:30~5:30放蜂最好。
赤眼蜂喜在作物生长茂密,荫蔽的环境活动,因此,放蜂田的甘蔗尽可能早植,早施肥,使作物行间尽早荫蔽。
8.1赤眼蜂地理种群的选择
不同的地理种群赤眼蜂的生态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生态环境寄生的寄生能力也不
同。
蜂种的选择是决定生物防治效果好坏的重要因子,丰收公司繁殖赤眼蜂所用蜂种,都是在本地区田间采集,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8.2气候因子
降雨对释放赤眼蜂有影响,放蜂后遇较大风雨,易将蜂卡冲,刮掉,暴风雨和连续绵雨对赤眼蜂正常飞行寻找害虫卵寄生有影响,所以放蜂时最好选无雨无大风的天气,对赤眼蜂的飞翔活动有利,寄生效果也好。
8.3农药的影响
农田中发生病虫害繁多,而赤眼蜂只能防治某种或几种害虫,并且只能在害虫的卵期寄生,在病虫害较大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则要考虑协调防治,赤眼蜂对多数化学农药特别敏感,如在放蜂期间施药,赤眼蜂就会被不量杀死,在放蜂前,后7—10天避免喷药,选用蔗螟毒杀力大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高效低毒的选择性杀虫剂,以解决放蜂与用药的矛盾。
8.4施放时间
放蜂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放蜂日期,这是影响防治效果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放蜂早了田间害虫卵少,大量的赤眼蜂找不到寄主,两三天后即死亡,造成浪费,而放蜂晚了,田间害虫卵已经孵化,而赤眼蜂的卵寄生蜂,对幼虫无效,致使防治失败。
9.放蜂注意事项
(1)放蜂的时间:根据田间害虫预测预报分析害虫发生规律,订制放蜂时间,只要在害虫产卵期与赤眼蜂羽化期相吻合,才能有效地防治甘蔗螟虫。
(2)天气情况:最好在晴天放蜂,这样才能提高赤眼蜂寄生率,雨天对放蜂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暴风雨天气,由于暴风雨容易冲掉蜂卡,大风使甘蔗叶相互摩擦,导致赤眼蜂落地而淹死。
(3)蜂卡的放置:蜂卡应别在甘蔗叶的30CM处,防止为害老鼠为害,而蚂蚁和蜘蛛是赤眼蜂的天敌,常常捕食赤眼蜂成虫,为了减少赤眼蜂天敌,最好在放蜂后多检查。
从2006年至今,我们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已是第三年,调查获得枯心率和虫害率有所下降,防治效果明显,2007年公司甘蔗面积7.25万亩,可增收560万元,实事证明丰收公司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是可行的、正确的,是一种持续发展的防治方法,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利用赤眼蜂,用好赤眼蜂。
可见应用生物防治,育蜂治虫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