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伦理学的期末总结
伦理学的期末总结一、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性伦理学的理论,强调人类的幸福和美德是衡量行为是非的标准。
苏格拉底则提出了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善?”他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获取智慧和理解,并主张追求真理和智慧是人类最高的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工具论伦理学的观点,即人类行为的目的在于获取力量和控制自然;而德国哲学家康德则提出了以人为目的的伦理学,强调人类的行为应当在自由和理性的指导下进行。
这些理论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路径。
二、主要理论流派伦理学有多个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功利主义、德性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和相对主义等。
功利主义认为道德的核心在于最大程度地增加幸福和减少痛苦。
该理论强调以实现最大的利益为目标,通过权衡利弊来决定行为的价值。
相关的代表性论者包括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
德性伦理学关注人类的品质和个人的角色。
它强调培养和发展人类的德性和品格,认为通过追求美德和理解来达到最高层次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个理论的主要代表。
义务伦理学主张道德行动应当基于一定的原则和义务,而不是根据行动的后果来评判。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应当谁都可以普遍采用的准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相对于文化、时代和个人等因素的。
它认为道德标准是根据社会和文化背景而变化的,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道德准则。
这个观点在当代伦理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伦理决策模型伦理决策模型提供了一种对道德决策进行评估和指导的方法。
其中最经典的模型是“四柱模型”和“主题模型”。
“四柱模型”强调考虑功利主义、德性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和正义等四个因素,通过综合评估这些因素来做出道德决策。
这个模型关注行为的善与恶、后果的好与坏、行为者的动机和行为是否符合道义规范等。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对错、善恶以及如何做出道德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您整理一些伦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伦理学的定义与范畴伦理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道德现象、道德判断和道德规范的学问。
它试图回答诸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等基本问题。
伦理学的范畴广泛,包括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等。
道德哲学侧重于探讨道德的本质、基础和原理;应用伦理学则将伦理学理论应用于具体的领域,如医学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商业伦理学等;规范伦理学关注制定道德规范和准则;元伦理学则对道德语言、道德判断的性质进行研究。
二、道德的本质与起源关于道德的本质,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达成的约定;另一些则认为道德是基于人类的天性和本能,是内在的道德感的体现。
道德的起源也存在多种解释。
从进化的角度看,道德可能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有助于群体的生存和繁衍。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说,道德是社会习俗和传统的一部分,通过教育和传承得以延续。
三、道德判断的依据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我们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常见的有后果论、义务论和德性论。
后果论主张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其道德性。
如果一个行为带来的好处大于坏处,那么它就是道德的。
功利主义是后果论的典型代表,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义务论则认为行为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道德与否,而不是结果。
例如,康德的绝对命令认为,我们应当按照能够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来行动。
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品德和性格。
一个具有善良、诚实、勇敢等美德的人被认为是道德的。
四、道德原则一些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原则包括:1、公正原则:要求公平对待每个人,不偏不倚。
2、尊重人权原则: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3、仁爱原则:关心他人的福祉,乐于助人。
五、道德困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道德困境。
社会伦理知识点总结
社会伦理知识点总结以下将结合伦理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社会伦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一、伦理哲学知识点1. 伦理理论伦理理论是研究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了伦理相对主义、伦理普遍主义和伦理利益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不同的伦理理论对于伦理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法,深入了解和掌握伦理理论对于正确处理伦理问题非常重要。
2. 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于伦理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它包括了对于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的认知、分析和评价能力。
不同的人群对于道德认知能力有着不同的水平,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伦理问题。
3. 道德决策道德决策是指面对伦理问题时,人们做出的道德选择和决策。
道德决策的过程受到个体的道德认知、道德观念、道德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了解道德决策的原理和规律对于正确处理伦理问题非常重要。
4. 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是指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的教育活动,它包括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
伦理教育是提高人们道德认知和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5. 道德发展道德发展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体验,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了解道德发展的规律对于指导和促进个体的道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学知识点1. 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道德、美学、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和评价。
社会价值观受到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和研究社会价值观对于正确处理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规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规范个人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社会规范对于正确处理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指在社会分配、权利保障、机会公平等方面,人们受到公正对待和保障。
伦理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理解为主应用伦理学(伦理理论的应用方法)1、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构造、规范构造论证过渡到关注实践这一历史性转变2、种类: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性伦理、媒体伦理、职业伦理等3、伦理理论在应用中的“道德冲突”(道德冲突:道德冲突是指行为主体处于一种两难的情形,他本应满足两种义务或两种规范的要求,但他不得不面对抉择,他的这种抉择势必使她违背其中的一种义务或规范)1)道德悖论:为了维护同一个伦理原则,有可能会出现抉择上的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为了这个人的生命而使得另一个人失去了生命,这显然不符合“维护人的生命权”这一伦理原则。
这就是道德悖论(萨尔迈尔)2)伦理差异:是指不同的伦理理论,基于自身理论上的差异性,就相同的事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萨尔迈尔)——我们不能完全规避道德冲突注意:只有出现两难的情形的时候,才是应用伦理学3、伦理学是各流派的集合(理解)1)伦理学有众多的流派,如德性论、功利主义、义务论、契约主义等等。
伦理学是这些理论的集合体。
在平时,伦理学的理论分支(各流派的思想)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
简单的问题仅仅凭着道德常识、道德直觉即可做出性质(善恶、是非、对错)上的判断,无需借助理论的判断。
另外,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如不伤害、公正、仁爱,是可以得到所有的道德流派的一致支持。
但是,在人们遇到道德冲突、价值难题之时,其理论兴趣就会激发。
于是人们希望追根寻源,审视和分析不同伦理理论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考察它们的竞争力。
阿奎那注意到:“对于总体规范的论证与推导有别于这些总体规范在日常具体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实践中总体规范应用的严格度肯定比理论中的要低,因为在实践中交织着许多原则,许多层面与势力都必须得到相互的权衡”。
2)在现实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那么完全地坚持某一种流派的主张(如既不是纯粹的原则主义,也不是纯粹的功利主义),而是兼而有之。
这样,人们对任何一种流派规则(如原则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遵守都不会那么严格了4、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同态度1)在应用中失当的理论(有三种理论应用的态度)——这三种态度为伦理理论提供了自信,但错误的夸大了这种自信①回避应用:只专注于理论构造而回避具体的应用②情境法:它拒绝在实践中应用伦理理论或原则,而是着眼于具体的情境(由于对原则的放弃,由于把道德判断电力在得不到变故的个体或集体的偏见之上,情境法使人陷入盲目主义的迷雾之中,类型包括决疑术、境遇伦理、决断论等)③伦理原教旨主义(基本要义):道德理论原则或规范直接应用到具体的事例和问题上去(他对理论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自信)——道德理论和原则只能提供一种导向的作用2)给予“启示”的学说①亚里士多德的“明智”学说:“善”取决于每种独特的情境善的理念+具体情境=明智明智就是把善的理念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不再求助于某一种理论,而是要援引各种不同的理论)②融贯主义1.“融贯主义”主张,在将道德理论、规范与原则应用到具体实际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依凭单一的规范、原则或理论,而是依凭一个由诸多道德理论、规范与原则构成的有序的、有内在关联性的网状整体(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信念构架起的一个体系)。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学科。
它探讨了什么是好与坏,正义与公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人们通过伦理学来思考和解决道德困境,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一些伦理学的知识点:1.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伦理学源自于古希腊哲学家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伦理学随后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和文化中得到发展和应用。
3.伦理学的道德理论:伦理学家提出了许多道德理论来解释和指导道德行为。
常见的道德理论有伦理相对主义、应德主义、后果主义和德主义等。
每个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原则,用来解释何为道德行为和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
4.伦理学的道德价值观:伦理学讨论了许多道德价值观,如正义、公正、人权、责任、和谐等。
这些价值观是由文化、宗教、社会和个人的观念塑造和影响的。
伦理学致力于理解这些价值观的含义和应用。
5.伦理学的道德判断:伦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的道德判断原则,用来评估行为的好坏和对错。
常见的判断原则有普世主义、功利主义、权利理论、情感主义等。
这些原则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人们做出道德决策和行为。
6.伦理学与法律的关系:伦理学和法律有一定的关联,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伦理学关注的是道德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而法律则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指导。
伦理学可以提供道德标准来评估法律是否正义和合理。
7.伦理学的应用领域:伦理学在工作场所、医学、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教育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伦理学可以指导人们在复杂的道德决策和伦理困境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以促进公正和全面发展。
8.伦理学的挑战和争议:伦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例如伦理相对主义与普世主义的冲突,个人主义与社会利益的权衡,以及道德判断的相对性和主观性等问题。
这些争议提醒我们如何审慎地思考和评估伦理问题。
总结起来,伦理学是一门复杂而有深度的学科,涉及到人类行为、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
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好与坏,正义与公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大学《伦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总结
伦理学:是对道德现象的系统研究,亦称道德哲学。
道德: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正当与否,该不该等作为评价标准,借助自律和他律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活动,关系和意识的总称。
伦理:在中国古代,一般指称食物,较人伦道德更广泛,有统类调理的意思。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道德侧重于个体的道德品质与修养,伦理侧重于社会的伦理关系与秩序。
道德也指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
医学伦理学的内容①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是医学伦理学得以构建的理论基石。
②医德规范:医学伦理学作为实践伦理学,无疑更应该注重医德规范的研究和确定,不仅要研究一般道德规范,借鉴和吸收历史的经验,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而且还要研究医学不同学科及医学职业不同分工中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③医德的基本实践:实现医学道德的基本实践,就是通过医德教育,医德培养,医德修养,医德评价等,使社会确定的医学道德在医务人员身上得以实现,形成医学美德。
④医学伦理难题与伦理分析医学伦理学与医学的关系:①医乃仁术。
②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医学伦理思想③医学伦理学需要动态回应现代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引发的新的伦理挑战。
生命价值论:一种把生命神圣和生命质量相统一的崭新的生命伦理观。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命所具有的满足这个人自身的效用,即生命的内在价值和自我价值,它是由生命质量来决定的;二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即把内在价值发挥出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价值,或称生命的社会价值。
医学伦理原则有哪些①不伤害。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过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②有利。
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行为以保护患者的利益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促进患者健康、增进其幸福为目的。
③尊重。
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及其做出的理性决定。
④公正。
医疗公正系指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
伦理学教程期末总结
伦理学教程期末总结一、引言伦理学作为一门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学科,探讨了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道德性质和原则。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对伦理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有了深入的思考。
在期末总结中,我将回顾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分享我的学习收获和理解。
二、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伦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伦理学主要研究道德的起源、性质、原则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对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目标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伦理学的不同流派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伦理学的不同流派。
伦理学主要分为形而上学派、实证派和规范派。
形而上学派强调道德的本质和道德价值的客观存在;实证派关注道德判断的基础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规范派强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制定和应用。
理解这些流派的特点和观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道德问题。
四、伦理学的经典理论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伦理学的一些经典理论,如功利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德行伦理学和权利伦理学等。
这些理论对我们理解道德和价值观的起源和原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和问题。
五、道德判断和决策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做出道德判断和决策。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道德判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客观地评估道德行为的对错和功过,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道德决策的模型和工具,如Morley的四步骤模型和道德矩阵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对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作出道德决策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六、伦理学的应用领域伦理学的理论和原则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伦理学在医疗伦理、商业伦理、环境伦理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伦理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并能够处理和解决涉及道德问题的情况。
七、伦理学的挑战和争议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伦理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伦理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应如何行为的问题。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道德与非道德行为,伦理学的范围广泛,包括伦理哲学、应用伦理学、社会伦理学,以及专业伦理学等不同领域。
在学习伦理学知识时,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伦理学的知识。
本文将围绕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伦理决策原则、道德理论等方面进行笔记总结。
一、伦理学的基本概念1. 伦理学的概念及意义伦理学(Ethics)是从古希腊文化发展起来的一门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价值,以及人们对于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认知和理解。
伦理学的目的是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伦理困境,从而实现道德生活。
伦理学在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于个人的品德修养、组织的管理决策、社会的公共政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行为中的道德与非道德行为,以及人们对这些行为的认知和态度。
伦理学关注的范围包括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在各种交往和决策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困境。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其内容涉及到众多领域,例如伦理哲学、应用伦理学、专业伦理学等。
3. 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善良、公正、负责和尊重等。
善良是指人们追求幸福和良好生活的愿望,以及帮助他人实现幸福和良好生活的行为。
公正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应当对待他人公平、公正,不偏袒和歧视任何人。
负责是指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尽力减少负面影响。
尊重是指人们应当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和尊严,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二、伦理决策原则1. 伦理决策的意义伦理决策是指在道德困境中,人们需要做出的关于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决策。
伦理决策的目的是指导人们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符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的决策,从而避免道德冲突和道德迷惑,保障个人、组织和社会的道德秩序和和谐发展。
大学哲学伦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哲学伦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伦理学是一门关注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哲学学科。
在大学学习哲学伦理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本文将对大学哲学伦理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伦理学的定义和分类1. 伦理学的定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学科,目的是探讨人类行为的道德性质和价值。
2. 伦理学的分类:伦理学可以分为描述性伦理学和规范性伦理学两个方向。
描述性伦理学描述事实上的道德行为,而规范性伦理学则关注应该如何行动。
二、伦理学的主要理论1. 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因人而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2. 伦理普遍主义:伦理普遍主义认为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无论文化和背景的差异。
3. 德性伦理学:强调人的品德和性格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关注如何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品德。
4. 后果主义:后果主义认为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最小的痛苦。
5. 义务论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强调人应该根据道德原则和义务行事,而不是追求特定的后果。
三、伦理学的道德原则1. 普遍性原则:道德价值和行为规范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不受个人偏好或特定情境的影响。
2. 公正原则:道德行为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特定群体。
3. 尊重原则:人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包括自由、隐私和个人身份。
4. 善良原则:人应该追求善良和可取的行为,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幸福和良好发展。
5. 公共责任原则:人应该承担适当的公共责任,为社会的利益和共同福祉做出贡献。
四、伦理学的伦理问题1. 人工智能与道德:探讨人工智能在决策和道德问题上的角色和挑战。
2. 生命伦理学:研究与生命和死亡相关的道德问题,如生命起源、堕胎、安乐死等。
3. 社会正义: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公平和社会制度的正义性。
4. 环境伦理学: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包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5. 伦理冲突:探讨不同伦理观点之间的冲突,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和原则。
伦理学期末重点
伦理学一、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哲学方法研究社会道德现象的一门学问,又称之谓道德哲学。
伦理学将哲学的批判、分析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伦理道德领域,探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习而不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规则,甚至对道德规则背后的假设提出质疑。
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习惯、性格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尽管伦理思想起源很早,但“伦理学”一词,在我国成为一门学问的称谓,是清代末年的事。
(一)伦理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著作中即已分别出现。
“伦”有类别、辈分、顺序等含义,可以被引申为不同辈分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理”最早指玉石上的条纹,后来引申为条理、道理的意义。
伦理,即调整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原则。
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礼记·乐记》。
(二)道德在中国最早的古籍中,“道”表示事物发展变化和运动的规则,“德”则表示对“道”的认识和践履而后有所得。
东汉时的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德”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事处理得当,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更明确地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就是说,“德”是一个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益”,即“内得于己”;另一方面,又能“以善德施之于他人,使众各得其益”,即“外得于人”。
道德二字的连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庄子》、《荀子》诸书。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调节人与人(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集体、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的伦理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
(三)伦理和道德的区别道德与伦理是伦理学中的基本词汇。
在很多情况下,道德与伦理是被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
伦理学要点整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伦理学要点整理1. 行动者——针对某种目的——行动、手段——后果2. 道德价值:人的品性/行动对他人或社会所具有的道德评价意义。
3. 道德现象:能被人感知的,有善恶、正邪、荣辱等评价意义的社会现象。
4. 伦理行动:目的善、手段善、后果利大于弊5. 伦理学与法学异同点:(1)同:对人的行动进行规范;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涉及自身或他人人格、尊严、利害。
(2)异:法学—社会利害行动;条文合法性;强制性惩罚伦理学—人一切行动;公共卫生理性、正当性;非强制性惩罚、舆论、良心谴责。
6. 医学伦理学对医疗卫生、生命科学领域道德现象系统思考、研究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研究范围:临床伦理、研究伦理、公共卫生伦理论证(辩护):证明选择或不选择某行动方案的正当理由;符合已有规范:如无规范可依,就能被伦理原则、理论支持且该方案可普遍化(利于人类社会进步)7. 实质性伦理问题substantial ethical issues——目的,应该做什么?8. 程序性伦理问题procedural ethical issues——手段,应该怎样做?9. 道德冲突moral conflict:道德原则与义务、道德价值冲突。
10. 基本理论:①后果论:行动的后果能给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快乐。
后果——行动对其接受者和利益攸关者合乎逻辑的、自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应计算净总量=利的总量-害的总量②道义论:deontology行动的目的、手段遵循良心、信念或规则。
③美德论theory of virtue:行动者拥有美德,能自觉做出稳定的伦理行动。
美德——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经过长期道德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有利于集体或社会及其成员的发展和进步的优秀道德品质。
④生命论:对人的生命的根本观点(1)生物学生命:从受精卵开始到最后死亡,遗传学上有连续性。
生物学基质——人脑(意识)环境基质——人类社会关系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品格的总和——价值、尊严、基本道德品质分类:i生命神圣论ii生命质量论——生命:生理、精神、智力;生活:对己作用、生活满意度——临床决策——活着、理解交流能力、生活自理、没有疼痛痛苦、能获得满足感。
公共伦理期末总结
公共伦理期末总结一、引言公共伦理是指一种规范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原则,它建立在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行为的规范性。
公共伦理是社会道德行为的基石,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公共伦理课程中,我了解了公共伦理的基本原理、核心价值观以及公共伦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本学期所学的公共伦理知识,并对公共伦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出贡献。
二、公共伦理的基本原理1. 公共利益优先:公共伦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公共利益应作为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的实现。
2. 公正与平等:公共伦理要求公正和平等对待每个人,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种族性别等差异。
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歧视和压迫。
3. 诚信与责任:公共伦理要求人们保持诚信和责任心,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
诚信是社会信任的基础,责任意味着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1. 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公共伦理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对社会资源和机会进行公平的分配,保障社会各阶层人民权益的平等。
2. 人权尊重:人权尊重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权和尊严,遵循普世价值观。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公共伦理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它要求人们保护和改善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伦理的应用1. 政策制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伦理可以作为一个评价标准,确保政策的公平、合理和公正。
政策应该着眼于最大化社会公共利益,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个人,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2.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提供应遵循公共伦理的原则,包括公正、平等、诚信和责任。
公共服务应该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赋予每个人应有的权益和保护。
3. 社会道德建设公共伦理对于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加强对公共伦理教育和宣传,培养公民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伦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伦理学: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关于道德的科学。
亦称道德学、道德哲学或道德科学。
2、伦理: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
3、公理: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4、元伦理论证:所谓“元伦理论证”,也就是对于揭示元伦理范畴的内涵和外延的元伦理命题的证明,说到底,也就是对于元伦理学的初始命题——亦即伦理学公理和公设——的证明。
5、共同体:所谓的道德共同体,正如贝尔斯所言,就是应该被道德地对待或应该得到道德关怀的对象的总和:6、功利:1、指眼前的功效和利益。
多含贬义: 2. 功业所带来的利益。
3. 指功名和利禄。
7、善恶:所谓善是指我们确知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言,所谓恶是指我们确知那阻碍我们占有任何善的东西而言。
8、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9、异化:意为疏远、脱离、转让、他者化,主要指某者成为他者、某者将自己推诿于他者、某者把自己的东西转让给他者。
10、人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属性。
人性也就是一切人都具有的属性,是一切人共同地、普遍地具有的属性,亦即一切人的共同性、普遍性;而仅仅为一些人所具有的特殊性,则不是人性。
11、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有同名电视剧《诚信》。
12、中庸:中庸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伦理行为;中庸是人的伦理行为之“中”。
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也就是贯穿一切善行和美德的极其普遍、极其根本、极其重要的道德规范、道德品质。
判断分析:1、道德作为契约,即一种人为的约定。
正确。
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该如何的行为规范。
新编伦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新编伦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1.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伦理学的定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价值观和规范的学科。
-伦理学的研究范围: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和判断的道德规范及其理论基础,包括伦理学的起源、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的伦理观念以及伦理决策的方式等。
2.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的,不同文化、习俗和个人都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伦理客观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客观的存在,与个人或文化无关,存在于自然界中。
-伦理主体主义:关注个体的主观意愿和自由选择,认为伦理判断应由个人主体自行决定。
-伦理理性主义:强调使用理性和推理进行道德判断,以便找到最公正和合理的决策。
3.伦理学的伦理观念:-幸福主义:认为幸福和快乐是伦理行为的最终目标。
-义务主义:认为伦理行为应基于义务和责任感。
-后果主义:将伦理行为的好坏衡量于其结果或后果。
-美德伦理学:强调培养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
4.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功利主义:将最大幸福原则作为决策依据,即最大程度上促进最多人的幸福和福祉。
-基本人权理论:强调尊重和保护每个个体的尊严和基本权利,不可剥夺。
-社会契约理论:将伦理决策理解为一个包含合理规则和社会契约的过程。
5.伦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个体权利:涉及个体权利的保护和平衡,如自由、隐私和财产权。
-平等和正义: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是否有平等机会的问题。
-科技和道德:探讨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的道德影响。
6.不同伦理学派别:-伦理相对主义:主张道德标准是相对的,随文化、习俗和个人观念而变化。
-应用伦理学:强调将道德标准和原则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社会伦理学:考察社会机构和系统对个人和集体行为的影响。
总之,伦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研究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伦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以及如何进行伦理决策和应用伦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
伦理学知识点整理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类行为的对错、善恶以及道德规范的本质和基础。
它对于我们理解个人的行为选择、社会的道德风貌以及人类的价值追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些关键的伦理学知识点。
一、道德的本质与起源道德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源于人类社会的实践。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从本质上讲,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道德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如互助合作、平均分配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规范不断演变和完善,形成了更加复杂和系统的道德体系。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看,道德源于人类的同情心、同理心和正义感等情感。
当我们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会产生同情和帮助的愿望;当我们自身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会渴望得到公正的对待。
这些情感促使我们形成了对道德的追求和遵守。
二、道德判断的标准在伦理学中,道德判断是对行为的善恶对错进行评价的过程。
那么,如何确定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呢?这就涉及到道德判断的标准问题。
一种常见的标准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后果。
如果一个行为能够带来最大的幸福和利益总和,那么它就是道德的。
例如,在决策是否建设一座新的医院时,功利主义者会考虑这个决策对社会整体健康水平和福利的影响。
另一种标准是义务论。
义务论强调行为本身的内在价值,而不是仅仅关注行为的结果。
例如,诚实守信被认为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义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遵守诚信原则,而不是仅仅因为说谎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利益就选择说谎。
此外,还有美德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品德和性格。
一个具有善良、勇敢、公正等美德的人,其行为往往更有可能是道德的。
三、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是相对的,因文化、时代、个人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伦理学》期末复习
伦理学1、伦理:伦:人伦,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以血缘、辈分为特点的关系。
伦,辈也。
理:治玉,规则,道理。
伦理:处理人伦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则。
2、“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
“五理”:以忠、孝、悌、忍、善“五理”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无常”:仁、义、礼、智、信。
3、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问①从学科起源来看,西方创设此学科就命名为“伦理学”。
②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伦理”与“道德”在词源上是相通的。
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伦理学产生于“道德教化”的需要。
4、道德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正当与不正当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观念品质、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现象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道德的主体是人。
5、道德现象:道德现象是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道德的外部形态。
包括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等。
6、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
内容:道德和利益谁决定谁的问题;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谁先谁后的问题。
7、伦理学的性质:①伦理学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被称为“道德哲学”。
伦理学就是奠基于哲学价值论之上的学科。
②以善恶价值为探讨的核心,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实践提供知识和价值的指导。
③伦理学的研究既包含“实然性”问题,也包含“应然性”问题。
对“应然性”问题的探讨和回答,是伦理学的价值所在。
事实问题都是“实然性”问题,价值问题则属“应然性”问题。
8、伦理学的使命:①为社会道德文化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②为建构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提供价值支撑。
③为个人道德生活提供思想启迪。
④为个体素质和境界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章伦理思想传统1、伦理思想传统形成的基本因素?①人类早期文明的初步成熟和进步。
②具有独立社会身份的古代学者群体的自由思想和理论工作。
③较为发达的早期社会文化风尚。
大学《伦理学》期末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医学伦理学:在系统考察医疗卫生领域到的现象的基础上,确立伦理学依据及其概念体系,概括出基本的伦理原则或准则、形成伦理分析框架来指导相应道德实践并研究具体伦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pl)2.医学伦理学的研充内容: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规范和范畴;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科研、医院管理、卫生经济与医学保健政策等领域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分析框架;医学道德实践以及医学道德教育、修养及评价监督、专业医学精神;等。
(p3)3.学习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P8)(1)意义①提高伦理意识、培养伦理分析能力、积极应对医学伦理问题②增进职业伦理素养,实现医学道德理想,从我做起改善医患关系③坚定信念,忠诚于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2)学习方法①掌握基本的医学伦理知识和技能,培养伦理决策意识和能力②把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实践③掌握医学伦理原则和准则,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第二章医学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1.生命伦理学的主要问题(P15)①患者权利和知情同意②生殖伦理问题的提出③安乐死和脑死亡伦理问题的提出④卫生资源分配伦理问题的提出第三章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1.生命观(p20)(1)生命神圣论①概念:人的生命是神圣的,旨在引导人们在道德上关心人的生命、尊重人的生11.防御性医疗:医务人员为降低医疗风险、减少承担风险责任、加强自我保护而对患者实施超出规范化诊疗常规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规避高危患者或高危诊疗程序的医疗行为。
(P81)12.医学技术滥用:指一种不从疾病适应证的需要出发,不顾病人身体安全(包括远期效果)、不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过度、重复、超量使用技术的行为。
(论述P82)第九章生殖伦理1.优生:通过医学手段改良人的遗传素质、提高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水平的生育控制。
(p87)2.优生措施伦理(p88)①消极优生措施伦理:结婚管理;生育控制;生育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伦理学复习资料(1).docx
遒i⅛柢念:是由经济基础所确定.以善、正值与不正UI1.为评价标准,依第■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东∙.调Jt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规范,以与与此相关的观念品质、行为活动的总和。
1.基本问题:(1)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实质)(2)道德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问题(3)善恶问题(4)现有与应有的关系问题(5)人的自由和道德责任问题2.简述伦理学的探讨对•象、定义与性质。
⑴对象:道德⑵伦理学的性质:哲学的分支学科,被称为“道德哲学”。
⑶伦理学的定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镌本质,道德水平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化和修养,人生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看法等问题。
3.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阅历,谈谈如何学习伦理学?1、学习伦理学要同对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
2、要同学习哲学基础学问结合起来。
3、要批判的吸取人类历史上各种伦理学理论中的有益成分。
4、要把理论学习同道德实践联系起来。
4.伦理学对道德的探讨涉与的内容:1 .道德的基本理论,包括道德的起源「发展规律,道德的本质、结构与功能。
2 .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
3 .道德活动或实践。
包括道例心理、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建设。
5.伦理学的探讨方法:(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讲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伦理学探讨的基本方法论原则。
(2)理性思辨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历史分析方法。
(5)价值分析方法。
第一点伦理学思想传统1 .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阶段(1)先秦时期:萌生孕育和形成时期(2)秦汉至宋元明清时期:地主阶级伦理思想演化、发展、日益系统化并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3)近代时期:传统伦理思想遭遇批判和资产阶级伦理思想艰难孕育门由折发展的时期。
2 .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1)国家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
(2)公忠爱国的整体主要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为主应用伦理学(伦理理论的应用方法)1、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构造、规范构造论证过渡到关注实践这一历史性转变2、种类: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性伦理、媒体伦理、职业伦理等3、伦理理论在应用中的“道德冲突”(道德冲突:道德冲突是指行为主体处于一种两难的情形,他本应满足两种义务或两种规范的要求,但他不得不面对抉择,他的这种抉择势必使她违背其中的一种义务或规范)1)道德悖论:为了维护同一个伦理原则,有可能会出现抉择上的顾此失彼,自相矛盾。
为了这个人的生命而使得另一个人失去了生命,这显然不符合“维护人的生命权”这一伦理原则。
这就是道德悖论(萨尔迈尔)2)伦理差异:是指不同的伦理理论,基于自身理论上的差异性,就相同的事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萨尔迈尔)——我们不能完全规避道德冲突注意:只有出现两难的情形的时候,才是应用伦理学3、伦理学是各流派的集合(理解)1)伦理学有众多的流派,如德性论、功利主义、义务论、契约主义等等。
伦理学是这些理论的集合体。
在平时,伦理学的理论分支(各流派的思想)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
简单的问题仅仅凭着道德常识、道德直觉即可做出性质(善恶、是非、对错)上的判断,无需借助理论的判断。
另外,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如不伤害、公正、仁爱,是可以得到所有的道德流派的一致支持。
但是,在人们遇到道德冲突、价值难题之时,其理论兴趣就会激发。
于是人们希望追根寻源,审视和分析不同伦理理论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考察它们的竞争力。
阿奎那注意到:“对于总体规范的论证与推导有别于这些总体规范在日常具体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实践中总体规范应用的严格度肯定比理论中的要低,因为在实践中交织着许多原则,许多层面与势力都必须得到相互的权衡”。
2)在现实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那么完全地坚持某一种流派的主张(如既不是纯粹的原则主义,也不是纯粹的功利主义),而是兼而有之。
这样,人们对任何一种流派规则(如原则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遵守都不会那么严格了4、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同态度1)在应用中失当的理论(有三种理论应用的态度)——这三种态度为伦理理论提供了自信,但错误的夸大了这种自信①回避应用:只专注于理论构造而回避具体的应用②情境法:它拒绝在实践中应用伦理理论或原则,而是着眼于具体的情境(由于对原则的放弃,由于把道德判断电力在得不到变故的个体或集体的偏见之上,情境法使人陷入盲目主义的迷雾之中,类型包括决疑术、境遇伦理、决断论等)③伦理原教旨主义(基本要义):道德理论原则或规范直接应用到具体的事例和问题上去(他对理论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自信)——道德理论和原则只能提供一种导向的作用2)给予“启示”的学说①亚里士多德的“明智”学说:“善”取决于每种独特的情境善的理念+具体情境=明智明智就是把善的理念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不再求助于某一种理论,而是要援引各种不同的理论)②融贯主义1.“融贯主义”主张,在将道德理论、规范与原则应用到具体实际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依凭单一的规范、原则或理论,而是依凭一个由诸多道德理论、规范与原则构成的有序的、有内在关联性的网状整体(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信念构架起的一个体系)。
在这个网状整体或体系中,单一的规范与原则相互和谐,并彼此支撑。
(理论与理论之间处于一种互补的、相互充实的关系之中)2.注意:融贯主义相信,无论是单个的原理或理论,还是个别的判断,其有效性取决于它与一个整体性的系统的内在关系,取决于它能否与理论或信念的系统严密嵌合与无缝对接,取决于它与这一(理论或信念的)系统的融贯度。
3.融贯主义权衡模式的具体运作(融贯主义=灵活性+原则性)第一层级:义务论所论证的个体价值原则(这一层级的核心价值属于人类行为规范的底线)——代表:康德的义务论第二层级:功利主义第三层级:中庸原则、妥协、无知之幕的方法、双重效用原则注意:中庸原则(亚里士多德):理智德性(明智)、道德德性(慷慨、审慎、勇敢与节制)、过度和不及都是恶行的特征妥协(途径和手段):做出让步双重效用原则:一种本来是道德上善意的行为,实施后虽达到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即一种行为导致双重效用。
双重效用的原则(托马斯·阿奎那):1.行为在道义上必须是善的;2.坏的后果不是达到好的效果的手段;3.动机只能是在于好的效果中;4.好的效果要大于坏的效果。
也就是说,1.行为者不想有坏的后果(没有意图,仅为副作用);2.行为者意欲好的结果,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坏结果)。
3.坏结果要远远小于好的结果元伦理学1、伦理学的性质①伦理学仅仅是一种主观的看法②伦理学有客观的真理性2、核心问题: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所有对伦理学理论本身的哲学反思,都属于伦理学中本体论层面(元伦理学)的探讨)3、元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元伦理学的对象:伦理学)①诸如“善”、“正确”、“应当”之类的道德词汇与概念;②分析道德判断是否和如何具有认知的内涵。
4、①认知主义:道德陈述是可认识的、可论证的。
道德判断是含有“真理性”的陈述(“伦理实在论”)。
②非认知主义:从根本上否定道德判断的认知功能,认定道德陈述是不可认识、不可论证的。
道德判断不是对事实的呈现,不是客观有效的知识,也不是什么合乎真理的陈述,只是我们“情感”之类的表达5、非认知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1)休谟的“非认知主义”观点休谟把人类的精神分为“理性”和“意志”。
“理性”指向真理。
意志则是一种驱动力量。
休谟认为,“理性的目的在于真理并且并无驱动的力量。
反之,意志驱动行为,但目的并非在于真理”。
在休谟看来,伦理学的表述是驱动性的(来自“应当”的驱动力量),并非来自于理性,所以不是真理的陈述。
2)布莱克本的非认知主义布莱克本否认道德判断具有真值的可能性,否认它是一种客观有效的知识3)非认知主义只不过是要说明,伦理规则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品格”的问题,而不是“认知”(知识)的问题。
在非认知主义看来,道德陈述的功能不在于把握知识,而在于表达言说者的情感(“情感主义”)或指令(“规定主义”),从而激发起听者的共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4)情感主义情感主义是非认知主义的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
它完全否认道德具有任何认知的内容,认定道德陈述的功能仅在于呈现言说者的情感,并且对听者的情感产生激发的作用。
道德陈述 = 言说者的情感 + 听者的情感的激发“这是好的”=“我认同之”+“希望你也这样做”5)规定主义规定主义是非认知主义的一种温和表现形式。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黑格尔。
他提出了“普遍的规定主义”。
①黑尔的“普遍的规定主义”认为,道德判断既不能归为事实判断(有别于认知主义),又不能归为纯粹的情感宣示(有别于情感主义),而是两者的结合。
普遍性是指道德判断蕴含普遍性的原则(原则性)。
言说者在判断某一事物是坏的时候,有义务将其他与该事物相同的东西也说成是坏的、需要禁止的。
②所谓规定性,是指道德判断并不具备事实上的客观性,而是表示言说者向所有理性存在者提出了命令、要求、期待和建议,以此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这些命令、期待和建议的最终动因取决于非理性的因素。
道德判断=1.普遍性(原则性)+2.规定性(命令、要求、期待和建议)6)局限性:非认知主义的失误在于,否认道德陈述拥有某种普遍性、真理性和客观有效性的意义面向,把伦理学仅仅理解为情感和意见的表达与交流,从而完全隔断了伦理学与理性的关联,将道德现象简单归溯为一种非理性的东西,这样也就彻底绝除了对道德问题的理性论辩、理性论证的可能性,其最终结果是事实上排除了伦理学存在的可能性。
6、认知主义(伦理实在论、自然主义、直觉主义)1)认知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承认道德判断或陈述是1.可认知的和2.可论证的。
①可认知的,是指道德判断或陈述体现为一种知识,人们可以对它进行反思,故而它绝非仅仅是人们主观情感的表达。
因此道德判断具有真实性、正确性,是普遍的和客观有效的。
(真实性和客观性表明,道德判断不是由判断者自己认定,而是由人们共同认可。
)所以,任何道德判断或陈述都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信口说出来的。
②可论证的,是指所说的道德判断或陈述究竟是真还是假,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辨别的方法是“论证”。
通过“论证”,道德判断做出辩护(为自己)或反驳(针对相反的观点)。
7、伦理实在论1)伦理实在论认为,人们之所以能说某种道德判断或陈述是真的、正确的,是因为存在着道德事实或客观价值(“天理”、“天道”、“善”等),该道德判断或陈述是对道德事实或客观价值的精准反映。
①道德事实或客观价值(“天理”、“天道”)是感知与体现的对象。
正如我们能够体验与感知自然客体那样,价值(“天理”、“天道”)也是我们感知的对象。
②伦理实在论将感受置于伦理学的中心地位,认可情感在伦理学中的基本地位。
正是情感,使我们感知到了道德事实或客观价值(“天理”、“天道)2)柏拉图的伦理实在论柏拉图是伦理实在论的最早代表。
在柏拉图看来,道德事实是客观的,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定。
道德事实的真实性就像自然事实那样清晰确凿,有关道德事实的陈述与自然事实的陈述地位相同。
3)伦理实在论中的“自然主义”①自然主义认为,道德事实就是自然事实;道德特征就是自然特征;道德称谓(如“善”)等同于某些经验性的称谓(如“有用”或“快乐”等应景的自然感受);道德判断(如“某事在道德上是对的”)可翻译成为某种自然判断(如“某事拥有某种自然特征”:“残忍”的自然特征就是“恶”,“健康”就是“善”)。
②道德来源于自然③自然主义认为,道德特征来源于自然特征。
在一些场合,自然主义有着强大的解释力。
如它可以把“父慈子孝”这一道德特征轻松地归结为自然的“父子关系”。
【“父子关系”(自然特征)→“父慈子孝”(道德特征)在“父子关系”中,自然地就含有“父慈子孝”的道德意涵;“残忍”和“侮辱”中,自然地就包含有“恶”和“可鄙”这样的价值内涵;“健康”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却天然就有“善”的内涵。
在自然的状态中即含有道德的内涵,如:“残忍”或“侮辱”(自然状态)→“恶”或“可鄙”(道德内涵)“健康”(自然状态)→“善”(道德内涵)】背:康德义务论(义务论是康德哲学的标志性特征)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有价值的学说之所以有价值,有可能仅在于其结论的巨大启迪性,而不在于其论证的进路和过程1、康德的伦理思想的核心:①道德的普世性②人是目的③自由原则2、他认为:人出于道德义务,遵循行为法则,则其行为便有一种道德的价值(行为法则由行为主体自我设定,人依照自己为自己订立的法则行事即自由原则)(康德的义务论不同于传统对上帝遵从的义务)3、康德伦理学的基本构架1)康德为道德的客观普遍性寻求一种稳定的基础:人类“理想的主体性结构”(实践理性)—道德的根基唯一的来源注意:①实践理性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纯碎的先验性,它为人类理性主体所先天分享,并独立于人类一切感性经验而存在②康德相信,在这样一种纯而又纯的、先验的实践理性的基础之上,可以建构起一种普遍有效的伦理学4)康德把人类规则的道德原则称之为绝对命令(或言定言命令)绝对命令的几种不同的表述形式:①普遍规律公式(普遍立法)②自我目的公式(人是目的)—值得尊重的是理性的存在,即构成“人性”的东西③自主性公式(自由原则)—臣民与至上立法者的合而为一4、康德借助三个假设来沟通与福之间的鸿沟(道德学说依赖于三个假定)—基本假定①假定灵魂不死②假定上帝存在③假定意志自由(在康德那里不仅作为理论原则来理解,也作为实践的假设)5、康德伦理学的启迪价值1)道德的普世性康德坚信,凡道德之物必定是普世性的(康德通过“道德先验性”和“道德的纯粹义务性”来论证道德的普遍适用性)①道德的先验性道德既不奠基于经验性的人类学,也不立足于对外在的幸福目标的追求,而是仅仅根植于纯粹的意志,即根植于(有别于知性的)人类纯粹的实践理性(纯粹的实践理性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其先验性,即独立于任何经验意欲或情感因素而存在)【注:正是由于纯粹的实践理性的先验性特征,道德的普世性才能得到担保,其约束力才能是绝对的、必然的、无条件的、无一例外的和不以某一外在目的为前提的】②道德的纯粹义务性(义务因其纯粹性、绝对性、不顾及任何后果的特点,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地域和所有的人群)康德伦理学的任务就在于“证明有一种绝对的、无须任何动机而独立地下命令的实践法则,以及服从这个法则就是义务”(义务论的伦理学漠视利益、偏好、欲望和情感等人类意欲的层面)2)人是目的(这一公式禁止将他人纯粹作为手段,而必须视为平等的行为主体)①主观目的(自然目的,关涉利益)②客观目的(绝对必然的目的,关涉道德领域)人必须将自己设为目的,人是自我的目的或目的的自身,就说明人拥有一种绝对价值,康德称之为人的尊严3)自由原则(基本内容是“自我立法”)自我立法的建构过程①道德来自于纯粹的实践理性,是由先验的实践理性自我设定起来的②存在着三个要素:建构的主体(理性的存在者)建构的行为(自主地设置)建构的结构(道德法则的产生)——康德用道德证明自由(康德在对自由的论证上的最大的贡献,在于说明自由是先验的东西,而非人类后天构建之物,于是自由也就构成了道德的最终根基)6、作为康德伦理学当代发展的商谈伦理1)从独白式的个体主体到交往中的众多主体2)从单一主体的程序伦理到主体间的程序伦理3)从康德的最终论证到阿佩尔的终极证成(先验的实践理性构成了道德原则最后的,无可退溯的终极根源)7、语言实用规则(言说者的前置假定)——任何一种有意义的言谈或辩论,都存在某种无可再追溯下去的语言前提或言说条件理性的论证一定会受到该言说者的潜质,假定的约束,如果当事人怀疑这种潜质假定,便会陷入自相矛盾(前置假定:即假定“我”在陈述一个事实,与话语具体内容相矛盾)注:语言使用规则(言说者的前置假定)是先验的,为哲学伦理学提供了一种中级的,无需再往下追溯的有效性基础8、从康德伦理学的普世性到商谈伦理学的普世性主要代表:阿佩尔和哈贝马斯(认同道德的普世性,坚信任何伦理原则都是独立于文化和时代,对于所有的理性存在均是同样有效使用的)1)理性辩论的前提条件佩尔认定在人类语言实践中存在着使任何异常商谈或辩论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语言使用规则或言说者的前置假定(这种潜质假定构成所有语言理性的先验性基础固,而是普遍性)——阿佩尔言说者的前置假定的内容:①商谈者共同的兴趣②商谈者共同承担,解决问题③参与者同等权利④理性地、无暴力地解决冲突——哈贝马斯认同理想论辩存在着前提条件(商谈规则)①普遍的合理性要求(如:无自我矛盾、言说的可理解性等)②商谈不偏不倚的规则,即论据的信服力2)商谈以讲道理为前提,包含着道德的要素商谈参与者在辩论中所受到的语言规则的约束性,实际上也是道德要素与规范的约束性(商谈=讲道理=讲道理)3)商谈伦理的两条基本原则(①“道德原则”②“普遍化基本原则”)主要哲学流派主要观点1、总述:①功利主义的终极道德标准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②义务论的终极道德标准是:绝对命令(道德原则);③契约主义的终极道德标准是:遵守契约所决定的规则来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