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为主

应用伦理学(伦理理论的应用方法)

1、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伦理学反思从单纯的理论构造、规范构造论证过渡到关注实践这一历史性转变

2、种类: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性伦理、媒体伦理、职业伦理等

3、伦理理论在应用中的“道德冲突”(道德冲突:道德冲突是指行为主体处于一种两难的情形,他本应满足两种义务或两种规范的要求,但他不得不面对抉择,他的这种抉择势必使她违背其中的一种义务或规范)

1)道德悖论:为了维护同一个伦理原则,有可能会出现抉择上的顾此失彼,自相矛盾。为了这个人的生命而使得另一个人失去了生命,这显然不符合“维护人的生命权”这一伦理原则。这就是道德悖论(萨尔迈尔)

2)伦理差异:是指不同的伦理理论,基于自身理论上的差异性,就相同的事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萨尔迈尔)

——我们不能完全规避道德冲突

注意:只有出现两难的情形的时候,才是应用伦理学

3、伦理学是各流派的集合(理解)

1)伦理学有众多的流派,如德性论、功利主义、义务论、契约主义等等。伦理学是这些理论的集合体。在平时,伦理学的理论分支(各流派的思想)并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简单的问题仅仅凭着道德常识、道德直觉即可做出性质(善恶、是非、对错)上的判断,无需借助理论的判断。另外,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如不伤害、公正、仁爱,是可以得到所有的道德流派的一致支持。但是,在人们遇到道德冲突、价值难题之时,其理论兴趣就会激发。于是人们希望追根寻源,审视和分析不同伦理理论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考察它们的竞争力。

阿奎那注意到:“对于总体规范的论证与推导有别于这些总体规范在日常具体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实践中总体规范应用的严格度肯定比理论中的要低,因为在实践中交织着许多原则,许多层面与势力都必须得到相互的权衡”。

2)在现实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那么完全地坚持某一种流派的主张(如既不是纯粹的原则主义,也不是纯粹的功利主义),而是兼而有之。这样,人们对任何一种流派规则(如原则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遵守都不会那么严格了

4、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同态度

1)在应用中失当的理论(有三种理论应用的态度)——这三种态度为伦理理论提供了自信,但错误的夸大了这种自信

①回避应用:只专注于理论构造而回避具体的应用

②情境法:它拒绝在实践中应用伦理理论或原则,而是着眼于具体的情境(由于对原则的放弃,由于把道德判断电力在得不到变故的个体或集体的偏见之上,情境法使人陷入盲目主义的迷雾之中,类型包括决疑术、境遇伦理、决断论等)

③伦理原教旨主义(基本要义):道德理论原则或规范直接应用到具体的事例和问题上去(他对理论在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自信)——道德理论和原则只能提供一种导向的作用

2)给予“启示”的学说

①亚里士多德的“明智”学说:“善”取决于每种独特的情境

善的理念+具体情境=明智

明智就是把善的理念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不再求助于某一种理论,而是要援引各种不同的理论)

②融贯主义

1.“融贯主义”主张,在将道德理论、规范与原则应用到具体实际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依凭单一的规范、原则或理论,而是依凭一个由诸多道德理论、规范与原则构成的有序的、有内在关联性的网状整体(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信念构架起的一个体系)。在这个网状整体或体系中,单一的规范与原则相互和谐,并彼此支撑。(理论与理论之间处于一种互补的、相互充实的关系之中)

2.注意:融贯主义相信,无论是单个的原理或理论,还是个别的判断,其有效性取决于它与一个整体性的系统的内在关系,取决于它能否与理论或信念的系统严密嵌合与无缝对接,取决于它与这一(理论或信念的)系统的融贯度。

3.融贯主义权衡模式的具体运作(融贯主义=灵活性+原则性)

第一层级:义务论所论证的个体价值原则(这一层级的核心价值属于人类行为规范的底线)——代表:康德的义务论

第二层级:功利主义

第三层级:中庸原则、妥协、无知之幕的方法、双重效用原则

注意:

中庸原则(亚里士多德):理智德性(明智)、道德德性(慷慨、审慎、勇敢与节制)、过度和不及都是恶行的特征

妥协(途径和手段):做出让步

双重效用原则:一种本来是道德上善意的行为,实施后虽达到目的,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即一种行为导致双重效用。

双重效用的原则(托马斯·阿奎那):

1.行为在道义上必须是善的;

2.坏的后果不是达到好的效果的手段;

3.动机只能是在于好的效果中;

4.好的效果要大于坏的效果。

也就是说,1.行为者不想有坏的后果(没有意图,仅为副作用);2.行为者意欲好的结果,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坏结果)。3.坏结果要远远小于好的结果

元伦理学

1、伦理学的性质

①伦理学仅仅是一种主观的看法

②伦理学有客观的真理性

2、核心问题: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所有对伦理学理论本身的哲学反思,都属于伦理学中本体论层面(元伦理学)的探讨)

3、元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元伦理学的对象:伦理学)

①诸如“善”、“正确”、“应当”之类的道德词汇与概念;

②分析道德判断是否和如何具有认知的内涵。

4、①认知主义:道德陈述是可认识的、可论证的。道德判断是含有“真理性”的陈述(“伦理实在论”)。

②非认知主义:从根本上否定道德判断的认知功能,认定道德陈述是不可认识、不可论证的。道德判断不是对事实的呈现,不是客观有效的知识,也不是什么合乎真理的陈述,只是我们“情感”之类的表达

5、非认知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

1)休谟的“非认知主义”观点

休谟把人类的精神分为“理性”和“意志”。“理性”指向真理。意志则是一种驱动力量。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