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以色列的建国过程
以色列建国时间

以色列建国时间
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根据联合国决议建立的国家。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
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
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以色列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亚洲西部,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
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
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
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以色列建国背景

以色列建国背景以色列建国是20世纪中期的一场重要事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犹太人的追求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等角度来探讨以色列建国的背景。
1. 历史背景以色列地区在古代就是犹太人的故乡,但在公元70年时,罗马帝国摧毁了犹太人的圣殿,并驱逐了大量犹太人。
此后,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分散生活,被称为“犹太人的流散”或“犹太人的大散居”。
然而,犹太人对他们故土的眷恋从未减弱,一直渴望回到以色列。
2. 犹太人的追求犹太人的追求以色列建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的犹太复兴运动。
犹太复兴运动是在欧洲兴起的一股思潮,其核心目标是恢复和确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
这场运动在当时的俄国、奥地利、英国等地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鼓舞了许多犹太人的希望和行动。
3.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以色列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成为战后的争夺焦点。
同时,犹太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使国际社会开始对犹太人回到以色列的愿望产生了认可和关注。
英国在巴勒斯坦设立了托管地,并在《巴勒斯坦国际公约》中承诺支持犹太人建立自己的国家。
4. 犹太人移民激增到了20世纪中期,以色列犹太人移民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包括欧洲、北非、阿拉伯国家等。
纳粹大屠杀和二战后的混乱局势促使许多犹太人离开自己的家园,有人选择移民到美国和其他地方,但更多的人选择回到以色列,追求自己的祖国。
5. 联合国划分巴勒斯坦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决议181号,提出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并将耶路撒冷设立为国际管理地区。
犹太人接受了这一划分,但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
这个决议为以色列的建国奠定了基础,但也导致了巴勒斯坦问题的长期冲突。
综上所述,以色列建国背景是一个从犹太人历史背景、犹太人的追求、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犹太人迁徙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过程。
这场历史事件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色列的战争与和平动荡的现代历史

以色列的战争与和平动荡的现代历史在这个以和平为基石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战争和冲突。
而以色列则作为一个独特的国家,不仅在其建国初期就经历了多次战争,而且在其现代历史中战争与和平的动荡并存。
本文将针对以色列的战争与和平动荡的现代历史进行探讨。
1. 建国初期的战争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独立建国。
然而,这一独立并未得到周边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
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相继向以色列发动进攻,这一局面被称为第一次中东战争。
尽管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最终以色列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国家独立。
2. 六日战争:扩大领土与新的争端1967年的六日战争是以色列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不仅成功地打败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军队,还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等地区。
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使以色列实现了领土的扩张,同时也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3. 战争与和平:第三次中东战争与冷和平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联合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试图收复失地。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然而,企图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行为使得战后的和平谈判变得愈发困难。
以色列和埃及在美国的斡旋下签署了《冷和平》协议,但与叙利亚的争端并未解决,戈兰高地的问题成为旷日持久的难题。
4. 希望与挑战: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最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之一。
自1948年以色列独立以来,巴勒斯坦问题一直困扰着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
尽管双方曾进行多次和平谈判,但却未能达成最终协议。
波斯尼亚战争、第二次对黎巴嫩战争和加沙地带冲突等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5. 当代和平努力: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以色列与多个阿拉伯国家陆续建立了外交关系,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地区的争端。
以色列与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和平条约,与约旦在1994年签署了和平协议。
以色列历史

1948年立国世界犹太民族主义组织于1897年成立,积极从事建国行动.因为西方列强信奉的宗教与犹太教相近、对伊斯兰抱有敌意,加上国内的犹太移民极为富有、政商勾结严重,所以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列强支持犹太人的复国运动。
英国政府于1920年接受国联委治此地区,于 1948年撤军并交出委任权。
以色列立即于次日宣布建国,以本古里安为第一任总理,独立战争和移民以色列建国后,埃及和叙利亚等五国进攻以色列,阿以第一次战争爆发.犹太人虽人数较少,但借助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的军事支持,并且具备完善的国家组织,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双方宣布停火,并且划定了临时边界。
战争前后,高达71万的阿拉伯人逃离或被驱逐出这个新成立的犹太国家,导致的难民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另一方面,大量的犹太难民移民以色列,在一年内使以色列人口增加了一倍。
1950和1960年代此后,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一直无法得到改善,以色列于1955年针对埃及发动名为拉封事件的恐怖攻击,导致关系进一度恶化.1961年,犹太人大屠杀的主要责任人之一、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被以色列特工绑架,这让以色列国民大为振奋。
1967年5月,埃及一系列的挑衅使以色列向埃及发动攻击。
在这场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凭借美国政府的军事力量,成功击败了阿拉伯国家。
1970年代和1980年代1970年早期,巴勒斯坦人向犹太人发动了数波袭击浪潮。
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中,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绑架杀害了数名以色列奥运代表团成员。
以色列用“天谴行动”还以颜色,其情报特务局暗杀了所有参与绑架行动的成员。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在传统犹太节日赎罪日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但是未能收复领土。
1974年,埃及总统对以色列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讲——这是以色列首次被阿拉伯邻国承认。
1981年,以色列空军炸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使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努力受挫。
1982年以色列趁机向内战多年的黎巴嫩发动攻击,期间间接导致了数千伊斯兰难民被屠杀。
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与阿拉伯的再次对抗

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与阿拉伯的再次对抗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与阿拉伯的再次对抗在20世纪20年代初,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抗局势进一步升级,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涉及到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
本文将就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战斗过程以及战后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背景:巴勒斯坦分割与以色列建国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联合国决定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两个部分。
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割决议》,决定将巴勒斯坦划分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两个国家,其中耶路撒冷地区受国际监管。
但阿拉伯国家不承认这一决议,并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武装抵抗。
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建国,随即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对其宣战。
以色列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并且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这使得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更加不满,并且对以色列发动第二次中东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起因: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与阿拉伯国家的团结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之一是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由于以色列建国后,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难民,流离失所。
这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极大关注,并且在国内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怒,并决定联合起来,对以色列发起进攻。
此外,冷战时期的影响也是导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因素之一。
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而美国则倾向于支持以色列。
这使得局势更加复杂,也加剧了双方的对立态势。
三、战斗过程:猛烈的军事对抗与战争结果第二次中东战争从1956年开始,以色列与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军事对抗。
最初的战斗主要发生在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
双方都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使用了现代化的武器和技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双方进行了多次军事行动和边境冲突。
以色列在战争中多次发起突袭行动,试图打击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实力。
以色列的建国与历史传承

以色列的建国与历史传承以色列的建国和历史传承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有趣的主题。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犹太人就开始居住在以色列地区,并且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这个国家一直是犹太人的祖先之地。
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以色列这个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和小事,这些事件塑造了这个古老国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在二战期间,欧洲大屠杀使得大量的犹太人处于绝境之中,而这也是为什么要创建一个犹太国家的原因之一。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将巴勒斯坦割让给犹太人,并且将建立一个两个国家的方案。
1948年,以色列独立,这个国家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主张以犹太教为主的民主制国家。
这个国家的建立是史无前例的,因为犹太人在欧洲大屠杀中失去了太多,这个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新的开始,犹太人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而不用被别人控制。
然而,这个国家的建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它导致了一场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今天。
其次,建立这个国家涉及到了许多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权益。
今天,以色列仍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并且这个国家非常关注他们国家内的阿拉伯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
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在致力于保存他们的文化和遗产。
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就是他们对犹太教的捍卫。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犹太教是犹太人的传统信仰,但是这种信仰的传承方式是口口相传,而并非是书面的。
以色列在保护和传承这个宝贵的遗产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努力确保这个信仰可以传承下去。
此外,以色列还致力于保存他们重要的历史纪念物和遗迹。
历史上,以色列遭受过许多侵略者和毁坏者的攻击,但同时也保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遗迹。
例如,佩特拉和托莱多城堡都是以色列历史上的重要遗迹,这些遗迹代表了古代以色列的辉煌时期。
总体来说,以色列的建国和历史传承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有趣的主题,许多因素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演变和发展。
然而,以色列一直在努力保存他们珍贵的历史遗产,他们确保这些珍贵的文物和遗迹可以得到妥善保存,直到今天。
以色列的建立与巴勒斯坦的冲突

以色列的建立与巴勒斯坦的冲突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标志着一个新的犹太民族国家的建立。
然而,随着以色列的建立而来的是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这场冲突至今仍在持续。
建立以色列国是由于犹太民族对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的渴望。
随着大屠杀的发生,欧洲的犹太人纷纷流亡至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复国主义也不断壮大。
然而,在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了居住在此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他们对犹太人的涌入表示担忧。
因此,以色列的建立也引发了巴勒斯坦人的反抗。
这场冲突从建国初期就已开始。
1948年,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了侵略战争,但以色列最终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然而,这场战争也导致了大量的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
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了国土扩张的政策,继续吞并巴勒斯坦的土地。
1967年,以色列发动了六日战争,成功地占领了巴勒斯坦的更多领土,包括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
这进一步加剧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矛盾。
巴勒斯坦人开始组织抵抗,建立了解放巴勒斯坦组织(PLO),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恐怖袭击。
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是双方之间的第一份正式协议,旨在解决冲突。
根据协议,巴勒斯坦成立了巴勒斯坦国,以色列逐步撤离了一些巴勒斯坦自治区。
然而,这一协议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更多的冲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双方之间的谈判和和平进程屡次失败,恶性循环使双方在争夺领土和资源的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妥协。
冲突不仅限于军事上的对抗,还牵涉到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恐怖袭击、战争和人权侵犯成为常态,无数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无数家庭因此破碎。
解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是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
尽管过去的和平努力并未完全成功,但仍然有希望解决这场冲突的途径。
对话和谈判是解决冲突的关键,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国际社会也应加大斡旋力度,促使双方重回谈判桌,推动和平进程。
以色列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以色列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一、建国之战1948年,以色列国正式建立。
这个令世界瞩目的事件被称为建国之战。
当时,以色列国面临着来自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强大压力和武装进攻。
然而,以色列国坚决抵抗,并最终在殊死搏斗中守卫住了自己的国土。
这场战争不仅奠定了以色列独立国家的基础,也向世界展示了以色列人民的坚韧与勇气。
二、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国再次面临来自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的武装威胁。
尽管实力悬殊,以色列国决定发动六日战争,以捍卫自身安全。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国实施了精确的军事行动,瞬间摧毁了敌方军事设施,迅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战后,以色列国从埃及夺取了西奈半岛,从叙利亚夺取了戈兰高地,并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收入囊中。
这场战争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也为以色列日后的地缘政治走向奠定了基础。
三、雅茵-谢鲁特核反应堆空袭1981年,以色列国执行了一次袭击任务,摧毁了伊拉克的雅茵-谢鲁特核反应堆。
以色列国认为这个核反应堆是伊拉克在发展核武器,构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以色列国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成功地摧毁了核反应堆,阻止了伊拉克的核项目。
这次袭击不仅证明了以色列国的战略智慧和军事实力,也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以色列将尽一切可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四、奥斯陆和谈1993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标志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进程正式启动。
奥斯陆和谈为双方提供了一个通过谈判解决巴以冲突的机会。
虽然和谈进程经历了多次停滞和挫折,但仍然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这次和谈的达成表明了以色列政府对和解的诚意,为未来的和平进程铺平了道路。
五、2019年总理选举2019年,以色列举行了新一轮总理选举,这次选举成为了以色列政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选举结果显示,以色列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成为以色列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
这次选举向世界展示了以色列国内民主制度的稳定和成熟,也为以色列政治未来的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色列的建国史

各位观众老爷大家好!昨天我们讲了巴以的实力差距有多大,今天我们来讲讲以色列的建国史吧。
文案均为自己写作,若有错误,请各位批评指正,顺便加个点赞关注。
以色列的建国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当时建立了以色列国。
当然和现在的这个以色列国不是同一个,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现代的以色列国。
现代以色列的建国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在19世纪末,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移居巴勒斯坦地区,这是为了实现犹太人在自己的历史土地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二战结束后的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提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名为以色列的犹太国家和名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
而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在此次划分中获得了百分之五十七的领土,且这些土地大多在沿海、土壤肥沃、淡水充足的地区。
这个决议为犹太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个决议也引发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冲突,导致了以色列独立战争的爆发。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由于众多阿拉伯国家认为此项决议毫无公平性可言,于是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以色列周边的邻国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等国家向他宣战。
尽管以色列面临着来自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威胁,但以色列最终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并保留了自己的独立。
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面临着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和紧张关系。
这些冲突包括1948年的独立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1967年的六日战争、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等。
这些冲突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和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塑造了以色列的现代历史。
这些战争的孰对孰错小编也无法说清楚,但是只希望世界和平!。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约书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
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 1000年,大卫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
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
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
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
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
大约在公元前61年,庞贝(Pompei)的罗马军团攻占了犹大,占领了耶路撒冷。
而耶稣正是在罗马的统治区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
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两次扑灭了犹太人起义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
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罗马人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
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
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在这漫长的穆斯林统治中,土尔其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曾于1517年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这期间,土尔其苏丹还曾邀请离散的犹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个城市里定居下来。
在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机起来反抗埃及和土尔其人的统治,致使土尔其帝国进一步开放其边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时增长了,而且两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提升。
到了1880年,巴勒斯坦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其中犹太人口是2.4万左右。
以色列军事历史从独立到现代化

以色列军事历史从独立到现代化以色列军事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以色列国的独立。
自那时起,以色列军队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发展,使其成为中东地区最强大和最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之一。
本文将概述自以色列独立以来的关键事件和军事发展,以展示其从独立到现代化的过程。
1. 创立以色列国国家的独立对于发展军事实力至关重要。
1948年,以色列正式宣布独立,并立即面临着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入侵。
尽管以色列处于人员和资源方面的劣势,但其坚定的意志和组织能力使其成功抵御了对手的进攻,确保了独立的实现。
2. 突袭战争1956年,以色列与英法联军合作,发动了对埃及的突袭战争。
以色列军队展示了卓越的战争能力,迅速占领了西奈半岛,并迫使埃及政府接受停火协议。
这次胜利巩固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强调了其军事实力。
3. 六日战争1967年,以色列发起了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预防性突袭,以应对来自周边国家的威胁。
这场战争在短短六天内就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以色列军队迅速占领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
这场战争标志着以色列军事实力的巅峰,显示了其战略计划和现代化装备的优势。
4. 赫茨尔行动1982年,以色列发动了对黎巴嫩的赫茨尔行动。
这次行动旨在削弱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的力量,并保护以色列的北部边境。
以色列军队在短时间内击败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并占领了黎巴嫩南部。
尽管赫茨尔行动引发了国际争议,但它进一步展示了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策略。
5. 第二次黎巴嫩战争2006年,以色列再次卷入黎巴嫩战争。
这次冲突始于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交火,进一步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
尽管以色列由于目标的复杂性和真主党的抵抗而遭遇了一些挫折,但这场战争突显了以色列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和战斗能力。
6. 现代化装备和技术自独立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发展和引进现代化的军事装备和技术。
以色列在航空、导弹防御、情报侦查和无人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的军工产业发达,自主研发了许多先进的武器系统和军事设备,使其成为中东地区的军事技术领导者之一。
阿以冲突的根源与本质

结果——
1917年12月,英军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帮助犹太人建立了犹太复 国主义委员会。
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数量迅速上升,在1929年引发流血冲突。
英美同唱一台戏
英国
阿拉伯人民 强烈反对《贝 尔福宣言》,英国希望获 得美国支持。
美国
1922年6月,参众两院一致通 过《关于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的决议案》要求英国政府认 真履行《贝尔福宣言》的诺 言
教义冲突 定居点问题 关键 人物 矿产资源 文化影响 信任问题 相对实力 民主问题 生产力形式 恐怖主义
难民问题
英国影响 水资源问题
石油政治
苏联影响
中国影响 美国影响
民族问题 宗教圣地冲突
冷战环境
阿拉伯vs以色列:根源与本质
现实利益 大国影响 宗教因素
•教义问题 •圣城问题 •宗教极端主义势 力
•
Page 20
最重要:大国影响
冷战后
美国一枝独秀
冷战期间
美苏争霸引领阿以局势
二战期间
英美角逐 日不落隐去
一战前后
英国埋下阿以冲突祸根
“麦克马洪— 侯赛因书简”
历史回顾
《贝尔福宣言》
英国埋下阿以冲突祸根
“麦克马洪—侯赛因书简”
——许诺建立阿拉伯国家
背景——一战期间,英国为了打败奥斯曼帝国,鼓励阿拉伯人 脱离奥斯曼帝国统治,并承诺战后为其建立一个独立国家。
•
• • •
和谈(三):中东路线图和哈马斯的上台
• 2002年6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了世人期待已久的中东政策演讲,提出了 他的中东和平新计划。 (1)提出了建立‚临时巴勒斯坦国‛的设想。 (2)明确了三年达成最终地位协议的期限。 (3)选举巴勒斯坦新领导人,建立民主制度。 • 中东路线图:(于2003年6月4日亚喀巴首脑会议(Aqaba Summit)启动) 第一阶段从2002年12月至2003年5月,巴勒斯坦打击恐怖主义,进行政治改革;以色列 方面撤出2000年9月28日以来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冻结所有定居点活动,帮助巴勒 斯坦人民恢复正常生活。 第二阶段从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确立巴勒斯坦民主制度,建立过渡性的独立的巴 勒斯坦国。 第三阶段从2004年至2005年,巴以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338号和1397号决议的基 础上,通过谈判处理边界、耶路撒冷、难民和定居点等最终地位问题,使巴以冲突 最后得到公正、合理和现实的解决,并推动以色列与黎巴嫩、以色列与叙利亚之间 遗留问题的解决,促进中东实现全面、持久的和平。 • 2006年巴勒斯坦大选——哈马斯上台,巴以和谈一夜回到解放前
犹太这个命运悲惨的种族,为何能在灭国2000年后建立了以色列

犹太这个命运悲惨的种族,为何能在灭国2000年后建立了以色列传说犹太人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击败迦南人,占领迦南人的故地。
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
公元前1028年,犹太人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之后国家分裂成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
而犹太民族建国之后一直处于多灾多难,被外族统治,直至亡国。
公元前723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征服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把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
公元前168年犹太人起义建立了独立的犹太王国,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
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
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
而这片犹太故土之后被多个民族统治。
从公元7世纪始,迦南人故土先后被阿拉伯人、塞尔柱克人、十字军、马穆鲁克人、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和英国人所统治。
二战后在世界兴起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犹太人想在故土重建国家,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
犹太人接受了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子建国起,以色列与中东各国爆发了四次战争。
犹太能够重新建国,对流散各地的犹太人来说,最主要的共同点则是他们具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
这种心理素质,特别是犹太民族自我意识,在长期的大流散中,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总的趋势看不是减弱,而是逐步有所增强。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 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联大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 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 国和犹太国; 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 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 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
(犹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当地人口 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决 议通过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仅占6%的土地)
耶路撒冷城区宗教遗址——哭墙(犹)、萨赫莱清真 寺(伊)和基督教的圣地——苦路盘旋期间
犹太教圣殿
哭墙”墙体高 约19米,长约 50米,由约 600块巨石组 成。
圣殿山上的萨赫莱清真寺,传说穆罕默德踏 石登天的地方。是他当夜登天时脚踩的那块圣石 所在地。
苦路——耶稣判刑后,背着十字架 沿着此路走向刑场,后人把他临刑前走 过的路称为苦路。
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指 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 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 坦问题。 耶路撒冷问题。
历史上的四次中东战争
•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
•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
•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巴 勒 斯 坦 战 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请概括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埃及军民的坚决抗击 内因: 国际社会的压力 外因:
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作武器 英法国内反战呼声高涨 联合国的果断决定 美苏的介入
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 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 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 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 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 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 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 负担,债台高筑,民生 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 的发展,以色列全民皆 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 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 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威 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 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以色列建国演义

以色列建国演义(1)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
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右:所罗门圣殿),由此开始了持续2000多年的漂泊生涯。
虽然犹太民族在世界近代历史上为人类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犹太人在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欧洲被禁止参与政治、参加军队,只得借贷和商贸等职业,这又使得他们在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如鱼得水。
但是,经济上的成功和政治上倾向自由主义,又使他们更加受人嫉恨,被诬为“吸血鬼”、“蛆虫”。
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犹太人虽已获得公民权,却仍然受到各主体民族的歧视、排斥和迫害,连流行的谚语和故事都是敌视犹太人的。
梦中家国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每年春季,在纪念逃出埃及的逾越节(Passover)期间,饭后他们都要庄重地说:明年在耶路撒冷!(右下:犹太人逾越节圣餐),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相应兴起。
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平斯克和赫茨尔等人在其著作中先后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即“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
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
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完整的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
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设法来做。
”赫茨尔的著作的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
甚至连赫茨尔本人也不知道。
他们设想过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和中国东北地区,并为之进行过投票。
直到1897年在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民族家园-以色列的诞生

民族家园"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但必须明白理解,绝不应使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团体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其他任何国家内的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地位受到损害。
"--《贝尔福宣言》,1917年11月2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统治着巴勒斯坦的奥斯曼帝国参加德奥同盟一方作战,这使得巴勒斯坦欧洲犹太移民的处境十分尴尬,因为大多数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都没有加入奥斯曼国籍,因此被视为敌国公民遭到迫害和驱逐。
在统治叙利亚地区的奥斯曼青年土耳其党"三寡头"之一杰马尔帕夏的镇压措施下,到1915年春天,有1万多巴勒斯坦犹太人逃到了埃及。
再加上疾病和饥荒的影响,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从1914年的8.5万降到了1917年的5万多一点。
对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袖们来说,世界大战是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
如果能够同有望获胜的一方建立良好关系,战后就可以得到这一方的支持,推动在巴勒斯坦的复国运动。
但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究竟哪一方能获得胜利,是难以预测的,于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内部就形成了亲德和亲英两个派别。
移民巴勒斯坦的本-古里安本-兹维等人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古老信念,主张同德国及奥斯曼帝国合作,对抗迫害犹太人的俄罗斯帝国。
德国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也发表声明号召德国犹太青年参军服役,加入到德国"神圣的自卫战争"中。
在此影响下,德国向奥斯曼帝国施加了一些压力,要求它放宽对犹太人定居巴勒斯坦的限制。
但德国政府在两个问题上令支持它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感到沮丧,一是它始终没有发表过正式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声明,二是它也未真正致力于解放俄国和东欧的犹太人。
另一方面,以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教授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n)为代表的亲英派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则认为协约国将赢得最终的胜利,巴勒斯坦将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犹太人应当同协约国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色列历史:从希伯来人到建立国家

以色列历史:从希伯来人到建立国家以色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希伯来人。
希伯来人是闪人的一支,他们最初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后来逐渐迁移到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当地的主体民族。
在这个地区,希伯来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以色列。
本文将从希伯来人的起源开始,讲述以色列的历史。
一、希伯来人的起源和迁移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群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闪族人迁移到了巴勒斯坦地区。
这些人的首领是亚伯拉罕,他被认为是以色列民族的始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闪族人逐渐演变成了希伯来人。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伯来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以色列。
二、以色列国家的建立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大卫王时期。
在大卫王的统治下,以色列国家达到了鼎盛时期,耶路撒冷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首都。
然而,到了所罗门王时期,以色列国家开始衰落。
公元前930年左右,以色列分裂成了两个国家:犹太国和以色列国。
犹太国以耶路撒冷为中心,而以色列国则以撒马利亚为中心。
三、以色列国的灭亡和复兴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攻占了以色列国首都撒马利亚,将大部分以色列人赶往了南方。
从此以后,以色列人逐渐衰落,直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时期才逐渐复兴。
公元70年,罗马人攻占了耶路撒冷,摧毁了犹太国和以色列国的大部分建筑和文化遗产。
从此以后,犹太人开始散居在世界各地。
四、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发展19世纪末期,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兴起。
在英国的帮助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许多小社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社区逐渐扩大,到了1948年以色列国正式成立的时候,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成为了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五、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色列成立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起了攻击。
虽然以色列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但是他们也失去了大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东战争系列之_1_第一次中东战争_以色列血色开国_刘火雄

国代表埃班表示 :美国此举“给了以色列 架,如德国梅塞施密特战斗机(Bf-109)、
人新的防卫信心”。
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等 ;舰船 12 艘,坦
等待犹太人的不是和平的白鸽,而是 克 240 辆,包括谢尔曼 M4、苏联 T-34 等型
愤怒的子弹。就在以色列建国当天,阿拉 号 ;各种野战炮 140 门。鉴于此,阿拉伯
与此同时,古里安双管齐下,一面招兵 买马补给军队,一面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 表埃班 :“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急需几 星期的喘息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部队”。 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迫使阿以双方同意
82 |《文史参考》| 2011年 | 第21期 | 总第45期
从 6 月 11 日起停火 4 周。遵照联合国决议, 英法等国停止了对阿拉伯军队的武器供应。
行此起彼伏。以色列在进行外交博弈的同 (二)号决议。决议规定 :英国于 1948 年
时,不断在约旦河西岸等边境争议地区调 8 月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军 ;
兵遣将……直至近日巴以相互“换俘”,才 其后对该地区进行分割,分别建立犹太国
给剑拔弩张的局势带来一丝和平的气息。 (占 1.52 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占 1.15
战火来临时,犹太人还没来得及组建
来,流散世界各地千年之久的犹太人,终 一支正规的国防军。以色列虽然总兵力有
于得以回到上帝的“应许之地”重建家国。 3万多人,但多为各自为政的游击队和民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 间武装力量,而阿拉伯联军总数超过以色
11 分钟后,美国率先宣布承认以色列。最 列 1 万多人。以色列建国时,装甲部队仅
馆外墙、火烧其国旗,巴勒斯坦谋求“入 太人的“非正式战争”就已打响。由于觊觎
联”的行动更像一枚“重磅炸弹”,至今搅 中东扼守亚非欧咽喉的战略地位及其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述战后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二战结束后,从欧洲各地的集中营里解放出大量的犹太难民。
欧洲各国不愿接收这些难民,因此,英国政府对巴勒斯坦的移民控制受到了各方的巨大压力。
美国不断地要求增加犹太人的移民配额,而这时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双方都在通过暴力手段对英国当局施压,阿方要求控制移民,犹太一方则要求放宽移民。
阿拉伯人对犹太定居点实施恐怖袭击,而犹太人炸路断桥,处死英国官员,以阻止英国当局对非法犹太移民的追捕。
最终,英国政府决定甩掉巴勒斯坦这个烫手的山芋。
1947年4 月,英国政府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解决,并宣布一年后结束委托统治,撤回所有驻军。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通过了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
但是,阿拉伯一方拒绝接受联合国决议,原因是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 2/3强,只得到43%的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土地,阿拉伯人不干。
1948年5月15日,犹太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而没有采用“犹太国”做国名),次年2月立宪会议召开,通过一部临时宪法,宣布国家为民主共和国。
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Arab League)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Transjordan)(后改称约旦)发誓灭掉以色列,并且对以色列不宣而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
从1948 年5月起,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烧杀抢劫,对新生的以色列国展开了反面的灭亡战争。
开始,埃及在巴勒斯坦南部攻下了部分领土,继而外约旦占领了耶路撒冷旧城,以色列人死伤过半,军队几乎全部被歼,妇女,儿童,老人都开始以身相拼。
但是由于阿拉伯各国彼此心怀鬼胎、内部争权争地,面和心不和,很快进攻就停了下来。
6月,在联合国的斡旋下,成功地实现了4周的停火。
此时,大批欧洲尤太人纷纷赶往以色列,带着家产,妻儿,意图以生命保卫新以色列,抱着以死相守的信念蜂拥至以色列,随着在7月停火结束,以色列开始反击,。
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8年底。
以色列在次年1月的凌厉攻势包围并歼灭了几乎全部的埃及的军队,迫使阿军接受停火(1949年1月7日)。
1949 年7月阿、以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并没有实现和平。
由于战乱,大约40万巴勒斯坦难民逃离以色列,滞留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边境的难民营中,由于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他们,而以色列基于在战争中,这些人做为阿军的同盟,与以色列作过战,也拒绝接受他们,这些人成为日后阿、以冲突的重要原因。
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美、英支持阿拉伯联盟,而苏联却支持以色列,这与后来几次战争的格局有很大的不同。
战后,阿拉伯国家对军事上的失败,备感失望和耻辱,叙利亚、约旦、埃及等国先后出现了政治动荡和权力交替,使阿拉伯国家的地缘政治出现全新的格局。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
从1949到1956年,联合国监督执行阿、以停火,推迟了冲突的到来。
在这期间,各国已经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美国、英国和法国支持以色列,而苏联转而支持阿拉伯国家。
1956年7月,埃及领导人纳赛尔(Abdal Nasser)将苏伊士运河占领,并且没收了运河所有者(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人)的财产,并驱赶他们,英、法为此与以色列结盟对抗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空军和陆军,在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与入侵的埃及军队暴发战斗。
同时,英、法也介入了战争。
11月6日,在美、苏的支持下,联合国调停双方停火。
这时,以色列已经占领了加沙地带和通往亚喀巴湾的入海口。
但在1957年,以色列将加沙地带交由联合国管辖。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1967年):整个1960年代,阿、以边境冲突不断。
叙利亚训练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击,埃及领导人纳赛尔与约旦和叙利亚结成联盟,放言以色列必须从地图上消失。
1967年5月,纳赛尔要求联合国部队从埃及完全撤出,并
且占领了亚喀巴湾这个以色列通往红海的唯一入海口。
以色列所做出的反应是向埃及和它的阿拉伯联盟发动闪电般的反击。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一举摧毁了阿拉伯联盟的空军力量。
以色列步兵则在3天内就占领了西奈半岛,大兵长驱直入地压向约旦边境。
到6月10日仅短短的6天之内,以色列军队夺回耶路撒冷老城,占领了战略地位重要的戈兰高地(Golan Height),反攻至叙利亚边境。
这场战争史称“六日战争”。
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在6天内不但没有得到一点便宜,反而遭到重创,叙利亚随即接受了停火,承认以色列拥有加沙地带、叙利亚半岛和约旦河西岸的领土,埃及坚持苏伊士运河因战争而关闭。
以色列宣称将以坚定的决心保卫耶路撒冷和其他领土。
纳赛尔的政策以灾难而告终,他本人3年后死急败坏而死。
而以色列大获全胜,信心高涨。
这场战争为日后的无休止的阿以冲突种下了苦果。
到今天巴、以谈判的核心内容,仍然是以领土为中心,巴方要求以色列割让几处战略要地,而以色列岂肯答应。
这次战争的后果为巴以关系的未来,投下了暗淡的阴影。
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1974年):
1973年10月,阿拉伯国家认为自己已经恢复力量,埃及总统萨达特(Anwar Sadat)趁10月6日犹太人的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闪电战。
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向以色列展开进攻,因为以色列全国在这天不工作,全体举行赎日活动,军队也放下武器.而同时,伊拉克也加入了进来进攻同盟。
以色列毫无准备,措不及防,平民被杀无数,甚至几天后才完成战争动员。
但很快,以色列又把叙利亚和埃及赶了出去,并且在战争的最后一刻,成功地在苏伊士运河西岸突进敌人原来的防线,但是以军付出了沉重的伤亡。
17天的激战在美、苏两国的联合压力下结束,阿方战果甚微,由于没有战争准备,以色列也在战争中损失惨重。
埃及和以色列在1974和1975年分阶段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双方不在苏伊士运河区进行战斗,以色列把西奈油田割让给埃及,埃及同意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
1977年11月,萨达特访问了以色列,埃、以两国关系和缓了。
同时,埃及和叙利亚恢也复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
从1978年起,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巴勒斯坦游击队以黎巴嫩为基地对以色列实施恐怖破坏,同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雅瑟尔?阿拉法特的狡猾,使他后来成为世界出名的人物。
以色列政府决定在1982年6月,针对巴勒斯坦的恐怖活动进行一次惩罚性反击。
贝京的国防部长沙龙宣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40公里的缓冲带,来保护以色列的北部边界,同时计划打击巴解这个恐怖组织。
以色列军队应黎巴嫩政府要求,开进黎巴嫩,一场混战后,这个小国一分为二。
叙利亚介入了这场战争。
以色列将数百名恐怖分子消灭。
最终,沙龙成功地将巴解恐怖组织赶出了黎巴嫩。
从以色列建国的漫长过程到5次惨烈的中东战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围绕着巴勒斯坦,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历史纠葛。
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存在有更大的合法性,并且力图通过暴力来捍卫自己的生存空间。
双方的历史学家也通过历史叙述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根据的,双方很难达成共识。
虽然前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曾先后承认了以色列,但阿、以当前争执的核心仍然是,阿方要求以方割让更多的土地,这在以色列看来是不可能的。
现阿拉法特已经死了,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关系的未来道路,仍然是漫长崎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