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26

合集下载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与心理特点的观察,给予治疗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与心理特点的观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对两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的下降值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使患者的心理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此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体会与牙髓组织相关的疾病称为牙髓病,牙髓病主要分为牙髓退变、牙髓炎症与牙髓坏死[1]。

因为牙髓组织被包裹在牙体的硬组织中间,所以外界与牙髓组织的联系通道只能是侧副根管与根尖孔[2]。

本院为观察并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与治疗组(n=40),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并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特点,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对比。

具体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之间本院所接收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的患者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18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3)岁;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20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1.7)岁。

浅析儿童牙体牙髓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与护理

浅析儿童牙体牙髓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与护理

2008年06月第3卷第12期中国医疗前沿C hi na H eal t hcare I r m ov at i O nJ une,2008V ol,3N o.12127浅析儿童牙体牙髓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与护理【啐l图分类号】R729;R781田华(鱼台县第三人民医院,山东鱼台272300)【文献标识码】B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很高。

据有关报导乳牙患龋率约为55-60%,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且易扩散至牙髓,引起牙髓及根尖周病。

目前儿童常以“牙痛”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

由于患儿牙痛引起其生活规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患者的内心世界。

改变其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再加上对病痛的体验,不仅会影响到患儿的心理状态,改变其适应能力以至性格特征。

因此,作为一名儿童牙体牙髓科的医护人员,对每一位患儿做好治疗前、治疗中的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不可忽视的,对患儿配合牙体的充填等手术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牙体牙髓病患儿的心理特征1.恐惧与焦虑:患儿常突发夜间牙痛,因疼痛剧烈而彻夜不眠。

部分患儿可伴有肿胀、不思饮食、甚至引起全身症状。

患儿常为疼痛滞留而感到烦躁不安,又因惧怕治疗时的疼痛而不愿到医院就诊。

有时在父母面前故做自如,以掩饰自己的恐惧、焦虑情绪。

诊室内患儿的哭闹声、医护人员的严肃面孔等紧张气氛,更加重了患儿的恐惧与焦虑。

2.娇溺、依赖性增加:患儿多为独生子女,患病疼痛时自然会受到父母、亲人的加倍照顾,成为家庭的中心,患儿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处理能力差,被动性增加,事事都要依赖别人。

有的患儿为了唤起家人的注意故意呻吟不止,—会这样,—会那样,无所适从。

3.情绪不稳定。

易冲动:患儿牙痛时情绪变得不稳定,对人冷漠,脾气暴躁,爱生气、易哭泣。

不能忍受疼痛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部分患儿误认为进医院不是打针就是开刀,尤其是口腔内科门诊室内调整涡轮机“嗡嗡”的嘈杂声,更加重了患儿的不稳定情绪,因而向家长、医护人员示威,且时有攻击性行为,以此来表现自己。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措施分析杨营莹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措施分析杨营莹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措施分析杨营莹发布时间:2023-05-16T05:28:27.680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6期作者:杨营莹[导读] 摘要:目的: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其开展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以盲分法将其平均分成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n=30)和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n=30),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价。

结果:(1)60例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如下:紧张害怕占比85.00%(51/60),治病心切占比91.67%(55/60),自卑胆怯占比68.33%(41/60),忧虑占比90.00%(54/60),过份依赖医务人员占比65.00%(39/60);(2)对观察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SAS量表以及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目的: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对其开展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以盲分法将其平均分成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n=30)和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n=30),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价。

结果:(1)60例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如下:紧张害怕占比85.00%(51/60),治病心切占比91.67%(55/60),自卑胆怯占比68.33%(41/60),忧虑占比90.00%(54/60),过份依赖医务人员占比65.00%(39/60);(2)对观察组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SAS量表以及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马云娇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马云娇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马云娇摘要:目的: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采用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以入院先后顺序划分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诊治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模式。

结果: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以上两种指标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遵医总依从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牙齿疼痛、牙龈肿痛、咬合不适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较低(P<0.05)。

结论:针对性干预护理应用于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中,营造患者积极心态,提升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可靠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牙体牙髓病是口腔科经常见到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人群分布广、发病率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不利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长期下去会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如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出现不良应激反应,同时口腔疾病治疗中需患者紧密配合、不易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医护中开始注重心理、情感等因素,所以,分析患者心理状态,把握患者各心理特点,同时结合各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应激反应发生情况,提供舒适诊治环境,减轻患者疼痛,对改善诊疗效果意义重大,这也是现阶段口腔治疗的关键[1]。

结合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现将及具体护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接诊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全部患者通过X线片检查,确诊为牙体牙髓病,全部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以入院先后顺序划分全部牙体牙髓病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6:24;年龄16—61岁,平均(42.5±13.5)岁;龋齿17例,慢性牙髓炎13例,急性牙髓炎20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5:25;年龄15—62岁,平均(43.6±13.4)岁;龋齿18例,慢性牙髓炎14例,急性牙髓炎18例。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发布时间:2021-09-02T15:41:32.2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蒋黎[导读] 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心理特点,并探究心理干预对其影响。

蒋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自贡市6430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心理特点,并探究心理干预对其影响。

方法选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7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特点分析后针对性心理护理,分析组间差异性。

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SDS、SAS评分较A组低(P<0.05)。

结论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心理特点,并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改善其情绪状态。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心理特点;心理干预急性牙髓炎以牙齿急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需尽早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受患者治疗期间应激情绪影响,可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需加强护理[1]。

心理护理为改善其情绪状态、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重要护理环节。

为保证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7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分析其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78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5.51±4.53)岁;B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6.01±5.25)岁;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者;组间资料相近(P>0.05);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A组(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注意事项讲解、体位管理等常规护理。

B组(常规护理+心理特点分析后针对性心理护理):(1)心理特点分析: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文献资料分析急性牙髓炎患者心理特点,总结其心理主要特点为:焦虑(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紧张(机械噪音)、失望(期望值过高)、自卑(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担心受到嫌弃)、烦躁(诊疗过程繁琐);(2)心理护理:①焦虑:利用图片、模型、视频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讲解,使患者了解急性牙髓炎发生原因、治疗办法,以提升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缓解其焦虑情绪;②紧张:患者候诊时,与其耐心交谈,保持亲切、和蔼交谈态度,避免患者过于紧张;强调医院医疗设施专业性,并列举既往案例,以提升患者治疗信心;③失望:对患者讲解治疗过程、护理办法及预期治疗效果,使其保持客观情绪面对治疗;④自卑:对每位患者均热情接待,并对其表示尊重与理解,以缓解其自卑情绪;指导患者正确口腔清洁方式,并予以积极鼓励,以提升患者康复信心;⑤烦躁:结合患者诊疗情况耐心指导其诊疗流程,并以手势、书写、标记等方式提升患者对不同检查科室行走路线理解能力,以提升其诊疗简明性。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摘要:目的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牙体牙髓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阶段:2016年9月~2017年9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行不同的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

经SPSS21.0软件分析SAS、SDS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指标。

结果研究组经SPSS21.0软件分析发现,其SAS(39.93±3.21分)、SDS(39.32±3.66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5.00%)数据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

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恐惧、焦虑、期望值过高等为主,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实施价值牙体牙髓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口腔科病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为主,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极易引发负性心理出现。

随着现代护理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模式中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心理特点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有必要,其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应激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牙体牙髓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阶段:2016年9月-2017年9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行不同的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对照组。

研究组:组内患者40例中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51岁,平均(41.33±5.16)岁;急性牙髓炎患者存在22例,慢性牙髓炎患者存在18例。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收治的80例接受牙髓炎根管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展开研究,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

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肯定。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效果牙髓炎在口腔疾病中较为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口腔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然而,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困难性。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根管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但这种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且术后容易出现感染、炎症等并发症,进而引起疾病复发[1]。

常规护理缺乏个性化,效果一般。

而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为此,本文就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收治的80例接受牙髓炎根管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展开研究,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0-22岁,平均(14.27±2.56)岁,病程1-5d,平均(2.27±0.67)d。

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0-22岁,平均(14.33±2.63)岁,病程1-4d,平均(2.01±0.45)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相关科室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牙髓炎患者[2];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符合根管治疗标准患者。

排除标准:精神、认知障碍患者;中途退出护理患者;相关药物禁忌症患者。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患者心理特征和护理干预成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牙髓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特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情绪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干预牙体牙髓病是指患者牙体由于各种因素受到破坏,细菌覆盖与牙神经四周,患者牙髓组织出现病变,主要症状为牙有剧烈疼痛感,还会出现牙齿出血和断牙等症状,病情发展严重之后,还会导致咬合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一旦患病,需要重视患者心理状态,情感等因素,能够促使患者患病期间心理问题得到解决[1]。

本文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与我院的76例患者,研究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如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与我院的76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

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72(岁);对照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24-7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选择被诊断为牙体牙髓病患者;(2)呈现龋齿坏死症状(3)选择患者时,要得到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方可进行研究。

排除标准:(1)精神存在问题患者;(2)对药物过敏患者;(3)牙龈存在畸形患者不宜选择。

1.2方法患者一旦出现牙体牙髓疾病,首先会感到恐惧,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对于治疗方式认知程度低,因此会存在生理与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患者诊治敏感性提升,耐受能力降低,出现烦躁不安等情况。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2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快速帮助患者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老年牙体牙髓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饮食的多样化是目前人们的饮食趋势,但是饮食的多样化会对人体的口腔健康造成影响[1]。

牙体牙髓病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此病会带给患者严重的疼痛感,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更为,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

本文主要研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影响效果,如下文: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9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

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处于60-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9.54±5.98)岁;男女比例为28/17。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处于61-7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70.26±6.06)岁;男女比例为26/19。

2组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护理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为:指导患者用药,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注意事项。

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为: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表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并和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所担心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消除患者心中恐惧、焦虑等情绪,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对于行动不便、智力障碍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与其家属共同帮助患者,使其有较高的安全感;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的方法和过程,对可能刚出现的不良症状向其解说,并告知应对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对治疗的紧张感;②健康教育: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需要更多的健康保健服务,特别是老年患者,其往往会主动的要求获得健康保健知识和服务;多数老年患者对牙体牙髓病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少,护理人员要积极地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以及防治策略,提高患者对口腔知识的认知;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要坚持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保持口腔的清洁,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分析在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分析在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分析在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中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口腔科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83例为研究样本。

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选患者划分为研究组(n=43例)和对照组(n=40例),研究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依从率为77.50%,研究组依从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对照组满意度为67.50%,研究组满意度为90.7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不仅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能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多加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依从性;满意度前言在临床口腔科中,牙体牙髓病属多发疾病,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菌感染造成。

患者发病后,可明显感受到难以耐受的剧烈疼痛,如不进行镇痛处理或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在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影响下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损害[1-2]。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机体功能的降低往往会伴有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慢性病变,如果再出现牙体牙髓病,必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

基于此,本次研究将83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作为样本,经对比分析,探究了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课题的研究样本均选自我院口腔科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共83例。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后,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分得43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为60~87岁,平均(68.75±4.27)岁;对照组分得40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60~88岁,平均(68.58±4.39)岁。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2例为探究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

比较探究观察组和参照组的SAS、SDS评分和遵医依从率。

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

且观察组91.67%的遵医依从率高于参照组的72.22%。

P<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依据牙体牙髓病患者差异性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促进其遵医依从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牙体牙髓;心理特点;护理干预牙体牙髓病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会让患者产生恐惧、焦躁等负性情绪,使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1]。

因此,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2例为探究对象,分析了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说明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9.7±7.2)岁;12例慢性牙髓炎,10例急性牙髓炎,14例龋齿。

参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1.1±6.4)岁;13例慢性牙髓炎,12例急性牙髓炎,11例龋齿。

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性别和病情等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强。

1.2方法参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①恐惧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整洁的就诊环境,告知其手术方案的安全性,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

②焦虑心理干预。

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对患者的担心和疑虑表示理解,使患者将焦虑和紧张的情绪疏泄出来。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策观察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策观察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策观察【摘要】:目的:探究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策观察。

方法:对2019年4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92例牙体牙髓炎患者的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成两个组各46例患者,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2.60%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5.65%明显更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值<0.05)。

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且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观察前言:牙体牙髓炎属于口腔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复发率较高。

疼痛感的加剧以及对饮食的影响,患者易出现烦躁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

需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本次研究将探讨对牙体牙髓炎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对2019年4月~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92例牙体牙髓炎患者的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分成两个组各46例患者,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的为对照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为观察组。

选取标准:92例患者均符合牙体牙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均通过临床确诊[1]。

排除有自身抑郁性疾病史以及有语言障碍无法沟通患者。

【对照组】:男:女=26:20;年龄:38.34(±)4.56岁;病程:2.23(±)0.34个月。

【观察组】:男:女=25:21;年龄:38.70(±)4.12岁;病程:2.67(±)0.12个月。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1.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主要对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健康宣教,以及饮食指导等。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分析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分析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9T08:08:26.44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9期作者:夏怡[导读] 目的: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探究其效果夏怡苏州口腔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对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探究其效果。

方法:以我院2021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患者为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并发症牙体牙髓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复杂,且人群分布较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变,该发病率逐年上升,常表现为疼痛剧烈等症状。

同时,患者患病时,会对其面貌美观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大部分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等情绪,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疏导其负面情绪,提高其依从性是其关键,而针对性护理是近期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措施,可依据患者生理及心理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使其尽早康复。

鉴于此,本研究以收治72例患者为例,分析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2例,均经X线片检测确诊,自愿配合实验,签署协议书,无重要脏器功能缺损、精神疾病及沟通障碍等情况。

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4-52岁,平均(34.26±4.62)岁。

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疗效分析

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疗效分析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106幸福生活指南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疗效分析侯 玲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疗效分析。

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方法设计,将2018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200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同时间段200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加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两组的疗效。

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增加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能够改善心理状态,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老年;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疗效牙体牙髓病为较常见疾病类型,以老年人群好发,其临床表现包括牙齿疼痛、黑牙等,若症状严重时,可伴有牙齿出血现象、牙周溃烂现象等,更影响患者进食质量,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

临床在积极治疗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同时,由于其疼痛明显,因此需增加良好临床护理措施,以提高疗效[2]。

本文旨在探讨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疗效分析。

现简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采用随机信封方法设计,将2018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200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同时间段200例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

实验组中男性103例,女性97例;年龄65-88岁,平均(70.85±3.50)岁;病程1-6个月,平均(1.75±0.55)个月。

对照组中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年龄66-89岁,平均(71.05±3.30)岁;病程1-6个月,平均(1.80±0.45)个月。

两组入组的数据有对比性(P >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方法,具体:在开展对症治疗期间,给予老年患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以及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等。

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笔者结合了实际工作中的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方法和现实情况,选择了在心理特征上最具特色的老年患者展开研究,身体机能有所退化的他们,在心理上往往也呈现出焦虑、压力大等特征,在护理时应当以更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以沟通交流和口腔知识教育改进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压力,提升他们对治疗的配合,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治疗。

标签: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护理随着世界许多国家的生育率降低,也使得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在牙齿相关机能出现问题,到牙体牙髓科就诊的老年人也明显增多。

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护理上与其他类别的病人有所不同,一方面,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器官运行功能有很大程度的退化,驼背、关节炎、高血压等老年常见疾病常常身患多种,在就诊时还可能出现意外性问题;另一方面,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来看,老人对于当今的许多事物多是不清楚、不了解,加上逐渐退出职场劳动,居家涉及到的与子女交流的问题,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也会呈现出同其他患者群不同的心理特征[1]。

本文以牙体牙髓科的老年病人基本心理特征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对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实际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共同营造我国的良好合作式医护患关系,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水平。

1牙体牙髓病老年患者心理特点1.1惧怕拔牙、拒绝拔牙:部分老年牙体患者受到传统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理论影响,把牙齿当做自己身体不可割离的一部分,即使牙齿松动、牙髓病坏,也可能因害怕去牙科会被拔牙讳疾忌医,或者本该拔除的病牙还不拔,让医生勉强做补继续用,加剧了牙体牙髓病的病情反复性。

1.2性格固执、疑心和心理压力大:部分老年人性格较为孤僻、固执,在就诊时受到疾病影响也会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导致易焦虑、易暴躁,对于治疗的医护人员也不信任,难以根据医护人员的要求配合达成标准化的治疗方式,或因恶劣情绪加剧了病情[2]。

1.3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老人的年龄比较大,过往在我们国家口腔专业人才较为稀缺时,也没有对口腔保健、口腔预防等相关知识和工作有足够的了解,导致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匮乏,在牙体牙髓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就医不及时、小病拖大病的问题。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

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与观察组比较不存在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后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相比于观察组更低,组间存在可比性(P<0.05)。

结论根据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心理问题改善,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牙髓炎;心理特点;心理护理牙髓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科疾病,患者发病后伴随有牙髓疼痛症状,严重影响到其日常生活。

急性牙髓炎患者受病情影响易出现心理问题,对其病情控制较为不利。

本研究针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口腔科84例急性牙髓炎患者进行调查,以明确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探讨其针对心理特点的护理对策,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病例均选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且为我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共计84例。

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范围在58岁~79岁,年龄均值(67.5±2.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59岁~82岁,年龄均值(68.5±2.8)岁,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无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做好患者根管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观察和记录,按医嘱给予患者用药,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如下。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现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案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牙体牙髓病牙体牙髓病具体包括了牙体病和牙髓病,常见的牙体病包括龋齿、牙体劈裂、牙体磨损等,牙髓病则包括了根尖周炎、牙髓坏死或者是牙髓炎等[1]。

老年牙体牙髓病是我院接诊率较高的老年性疾病,受患者年龄以及认知影响,患者对于本病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且手本病疼痛感影响,很多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进而影响了治疗依从性[2]。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可以通过改变护理方式来也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案,在临床多个科室的应用中均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老年牙体牙髓病的护理中则研究较少。

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将其应用于老年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并观察其对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0例老年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0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21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6.6)岁。

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22例,年龄60-76岁,平均(67.8±6.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裴育
【期刊名称】《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004)001
【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患者心理特征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裴育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口腔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8
【相关文献】
1.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 [J], 张筱
2.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措施分析 [J], 梁琦
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价值探讨 [J], 廖丽如; 李倩倩
4.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J], 潘惠仪
5.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意义[J], 黄周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
2.1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结果
结果如表一所示:
注:a表示治疗后A组/B组与治疗前A组/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表示治疗后B组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二结果显示,B组与A组治疗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与A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数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B组优于A组(P<0.05)。
3讨论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害怕紧张、求治心切、忧虑、胆怯、过度依赖专家等是牙体牙髓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特征。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治疗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患者,说明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保证患者后续的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1.3评价指标
本实验采用SAS评分和SDS评分两个评价指标对A组和B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分析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其中SAS评分和SDS评分主要的作用是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评价,通过SAS评定量表和SDS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其中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不量情绪越严重[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分析,采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3]。
浅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10-2018.10期间,我院针对64名牙体牙髓病患者患者开展实验,分为A组及B组,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SAS评分和SDS评分两个评价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害怕紧张、求治心切、忧虑、胆怯、过度依赖专家等是牙体牙髓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特征,其在患者中的占比分别为93.75%、84.38%、75.00%、68.75%、56.25%;治疗后B组与A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数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并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小霞,周玉竹,刘文娟,等.橡皮障技术应用于牙体牙髓病护理的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7,(03):221-222.
[2]裴育.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26-27.
[3]白新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19-12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10-2018.10期间,我院针对64名牙体牙髓病患者开展实验,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A组与B组,均包含32名患者。其中A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8:14,年龄范围为26-48岁之间,平均为(32.6±5.9)岁。B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7:15,年龄范围为25-47岁之间,平均为(32.2±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关键词: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干预
牙体牙髓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形式,其会引发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牙周疼痛,对患者生活非常不利[1]。而且由于疼痛的影响,此类疾病患者在治疗中往往会存在各种不良心理特征,这些不良心理特征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2017.10-2018.10期间,我院针对64名牙体牙髓病患者开展实验,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1.2研究方法
结合相应的文献资料和牙体牙髓病治疗的实践经验编制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调查问卷,将编制好的调查问卷向所有实验患者进行发放,并进行收集分析,总结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经分析此类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包含求治心切、紧张、忧虑、胆怯、依赖专家等不良心理特征。
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根据分析得出的患者心理特征,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含:(1)针对求治心切心理患者: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治疗相关步骤内容,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同时尽量协助患者进行治疗流程的安排,降低患者的等待时间,期间通过科学方法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2)针对紧张患者:针对此类患者告知其疾病的机理,让其意识到疾病没有那么神秘和可怕,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镇痛,并通过播放轻音乐、积极的交流沟通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其紧张心理。(3)针对忧虑患者: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简化患者的就诊程序,在给予积极的就医指导。治疗时,尽量避免将器械摆放在患者面前,并美化病房环境以消除患者忧虑情绪。(4)针对自卑和胆怯患者:对于这一类患者,护理时为患者提供必有的尊重,治疗时给予相应的的照顾和抚慰,提高其治疗自信心。⑤依赖专家:治疗时,积极了解患者治疗意见,向患者介绍相关医生,让患者充分了解医师的技能、治疗手段的先进性和优点,以利于其对医生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