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创新问题

0912851 薛瀚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江泽民主席对创新的深刻认识。思想、制度、科技的创新是一个因果环,教育创新的问题是让这个环得不到壮大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关键字:思想创新、教育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助学贷款、义务教育、高校教育。

从战国思想创新的百家争鸣,到秦汉的制度创新,以及后来的四大发明为我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一骑绝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的解放与创新直接导致了制度与生产技术的创新,从而使生产力急速发展,中国就此成为几个仅有的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宋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顶峰,此后科举制把我们的读书人带人了一个死巷子,为了博得一官半职,中国的读书人在这个死巷子里面狠狠的奋斗了近千载。这亦为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的被奴役埋下伏笔。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助推器,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必然走向衰弱。中华民族的历史仔细来看,无非就是创新走走停停所导演的。

在古代中国思想创新出自于圣人,制度创新来自于统治阶级,而科技创新则大多来自于民间。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竟是一个全民创新的国度,这虽有夸张但也是事实。所以说创新不仅仅是现代狭义上科学家的事,而是整个民族的事,是事关整个民族存亡的大事。

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个人认为是创新的三大方面,那么他们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且看个人的如下分析。

教育是创新的主体。在现代社会一些在思想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思想家”大多都有某某大学教授的名号,国家以及各省市致力于制度创新建设的智囊团们大多为教育工作者,科技创新同样根植于高校,此外那些中科院的院士们大多也为某些名牌大学的教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创新无不例外都是由教育主导的,从而教育创新是中华民族强大的根基。

先说思想创新,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曾在分析当代思想创新的困境时这样描述过:每个社会中都有一些社会群体,他们承担着为这个社会提供一种对世界解释的专门任务,我们称之位“知识阶层”。社会越静止,这个阶层就越有可能在社会中获得明确界定的身份和地位,为了维护这种身份和地位,他们会有意无意的维护社会的静止。我们称之为“固定知识阶层”,然而思想创新的主导者称为自由知识阶层他们的主要特征是:1、来自不断变动的阶层,2、来自不断变动的生活环境,3、思想方式不再受到类似等级组织的支配。那么自由知识阶层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一是统治阴霾的散开,那种几乎完全一致接受并被人为保护的世界观,在它的产生者的垄断性社会地位被摧毁时,也会分崩离,随着知识分子从严格的等级组织中解放出来,别的解释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得到承认,思想创新才有可能被实现。比如中世纪神学在欧洲的统治让欧洲大陆死气沉沉,十三世纪以后神学统治地位的打破为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奠定基础。二是社会阶层的流动,社会阶层的流动又分为两种: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社会地位的变动,水平流动是指生活地域的变动,只有在水平流动的同时伴随着激烈的垂直流动,即在社会性上升或下降意义上阶层间快速移动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的思想方式的普遍和永恒效力的信仰才会被动摇。垂直流动是使得人们对自己关于世界的传统看法产生动摇和怀疑的决定性因素。而往往传统被怀疑,被打破,才会有新的思想想的出现,有破必有立。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强对流变成现在的微弱流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农村人,城市底层人有一个信念:“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然而在教育制度这一块的创新改革的脚步似乎没有赶上实际需求的脚步。让无数穷苦人无法翻身,无法有尊严的活着,社会阶层流动式微。

上面提到了教育制度的创新,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统计的一组数据:2000年的统计我国在校小学生为1.3亿,初中有小学的一半为0.63亿,从初中升高中的比率更低只有20%,0.12亿,从高中升大学再砍掉一半为500万。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最难过的坎是初中升入高中,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将来我国的民众将以初中生为主,当前教育费用越来越高,不少农村青年不是没有能力上高中,而是实在拿不出钱。现在的社会不是一个拼体力的社会,而是一个在知识和技能上竞争的社会,将来更是如此,国际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教育良好的国民的国家怎能不衰败呢?

教育制度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改革,以下是我个人提出的三个方案,基本上集中在高中阶段。一、教育贷款制度的改革,我国对贫困大学生有助学贷款,那么助学贷款的范围为什么不进一步扩大到高中阶段呢?初中到高中有5000万的学生流失,如果他们有助学贷款的帮助这个数字必定会大幅减少。那么助学贷款的投资大概要多少呢?如果有3000万同学愿意贷款的话,每人4000元,那么每年需要1200亿元。这个数字说大很大,说不大也不大,对于一个动辄投资40000亿的大国来说投资1200亿用于人力资源投资又何妨呢?二、义务教育的变化,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这样的话就可以把义务教育覆盖到高中,同时考虑到了教育投入的不足。三、把高中改为四年制或五年制,这个是在第一个方案解决之后的方案,高中所学的基础知识构成了我们整个知识框架的主干,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决定时期,同时是学习效率,欲望,能力较强的时期,所以即使有一半人没有升入大学深造,他们的知识体系也应该会很深厚,个人工作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说到这也许有的人会说资金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国家投资给教育的钱不可能大

幅提高,因为我们对经济方面的投资才是重点,其他方面也需要投资,试想中国为什

么比发达国家穷,归根到底还是生产力水平没有他们高,科技跟不上。就拿我们的老

对手日本来说吧,他们的人口密度一点都不比我们低,他们不一样过着富裕的生活吗?人家科技水平高,人均生产效率比我们高,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笑话:日本要淘汰

的科技或设备都会高价买个我们,而我们却如获至宝的认为这个是高新技术的引进,

这钱花的值。这从一个侧面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而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创新能

力不足呢?原因是中国思想、制度的创新没做好,那为什么中国的思想创新和教育制

度的出现不足呢?一个主要原因又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水平不够。个人认为

以高校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不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一、社会环境太浮躁,这个社会会

说的比会做的多,而且是多得太多,会做的不一定能出名,但会说的出名的几率却很大,所以形式主义的气焰大大高于学术科研。二、官本位思想在高新蔓延,干啥都得

弄个官当当,可是当官也不容易啊!总得整个事做啊,所以这里参观,那里调研,还

得组织会议啊,如此一来那里还有心思搞科研啊。三、腐败太严重,太可怕了,雁过

拔毛,科研经费不能完全到账,这到账的一些还得用于旅游,度假,吃喝。

思想、制度、科技的创新是一个因果环,教育创新的问题是让这个环得不到壮大

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改革、创新、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这三个

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环入手,来促进另外二个环的发展,从而实现良

性循环,引导教育的创新。

至此希望中国教育的改革走出假大空,能够实实在在。希望能在创新的引领下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卡尔曼海姆《思想的乌托邦》九州出版社、2007

卡尔曼海姆《当代思想困境》九州出版社、2007

茅于轼《一个经济学家的社会视角》、吉林出版社、2008

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创业精神[M]. 张炜,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何雪松:《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朱力等著:《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