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研究_冯云廷

合集下载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王卓来源:《教育》2016年第29期摘要:本文结合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对策研究成果主要是科研课题小组经过实证调查做出的相关报告,可客观反应大连市产学研合作情况,且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推动大连市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刘春波在《大连市产学研合作创新若干问题研究》中,通过对大连市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大连市产学研合作可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创新使用模式,推动大连市经济增长和发展支柱产业。

冯云廷在《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研究》中,主要对作为经济中心的大连与沿海核心城市的辽宁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总结,其表示产学研区域合作道路,形成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对提高大连市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大连市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大连市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重视和政策指导,大连市高校、企业以及科研研究所的质量、规模都得到了相应提升,这为产学研合作能力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结合大连市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大连市开创了专业孵化器发展路线,对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体系进行了完善。

通过对孵化器建设进行强化,大连市成功构建起了大连天河小企业创业基地、大连市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孵化器等多个专业孵化器。

到2014年底,大连市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发展到40家,孵化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300家,累计孵化企业4000家,孵化器从业人员7万人。

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在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进程中,大连市推出了多种充满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主要有松散型合作、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产业联盟、“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五种模式。

关于推进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几点建议
136
—— 科协论坛 ・ 2013 年第 3 期 (下) ——
经济管理
与 科学决策
度,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 优势领域和特色产业聚集, 全 面推进全省政、 学、 金、 媒的全方位融合, 产、 研、 介、 实现产业、 技术、 知识和金融等的有机结合, 把辽宁科技和教育优势转化 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成果 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夯实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 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2 发展路径 (1)坚持统筹规划、 分步推进。根据全省科技创新现状、 产 业发展战略目标和行业科技发展需求, 着眼长远, 组织制定产 学研深度合作推进长、 短期规划, 中、 搞好顶层设计, 统筹省、 市、 县科技创新资源和产学研合作资源, 分步实施, 阶段推进。 (2) 坚持政府推动、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政府通过政策引 导和计划导向, 激发产、 研、 学、 用等多层面合作的积极性、 主 动性、 创造性, 积极推动产学研各方资源和要素实现紧密融合; 通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引导、 整合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向产业 和企业聚集,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3)坚持发展导向和集成整合。通过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 实施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 以突破发展为指引, 集成产学研 各方的创新资源, 化解体制约束, 促进科技资源统筹和内循环, 实现创新链、 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整合, 企业、 高校、 院所的整合, 政府财政投入与商业投资的整合。 (4)坚持目标牵引、 分类指导。以提升优势主导产业、 推进 特色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 紧紧围绕形成产业技 术创新链及提升产业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求,并根据 产业发展自身特点和规律, 进行分类指导, 扶持和建设一批在 国内有领先地位, 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产业技 术创新基地、 产学研合作平台、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企业技术 创新平台, 助推科技创新、 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3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点任务 针对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关键和深 层次问题, 结合辽宁省实施的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 创新的若干意见》 着力推动辽宁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一个 , 工程” “五个行动” 和 建设。 3.1 实施产学研结合促进工程 (1)实施产学研示范工程。实施产学研示范 (区、 工程, 县) 重点建设 2 个产学研示范市、 个示范县、 实施产学研示 10 区。 范园区工程, 重点建设 30 个产学研示范园、 实现高新区、 区, 大学科技园、 特色产业基地和大学科技城内 90%企业与高校、 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2)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支持骨干企业与国 内外知名高校、 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重点支 持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 (3) 积极搭建和完善产学研网络服务平台、 产学研合作对 接平台、 面向工业园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3.2 实施创新型示范企业建设行动 (1)启动创新型示范大型企业建设工程。选择 100 户有实 力、 有潜力的大型企业, 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创新, 使之成 为全省企业创新的龙头。力争到 2017 年末, 以企业主体组建 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 18 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总数达到 450 家; 培育发展达到 100 个行业 “航母级” 并具有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创新型示范大型 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2)启动创新型示范中小企业建设工程。在辽宁省优势产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2.02.16•【字号】大科发〔2021〕234号•【施行日期】2022.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大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大科发〔2021〕234号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形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我市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发展,经商大连市财政局,大连市科学技术局研究制定《大连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连市科学技术局2022年2月1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主要任务第三章组建第四章备案第五章运行与管理第六章绩效评估第七章监督检查和奖惩第八章附则大连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构建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创新联合体形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大连市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发展,大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辽宁省建设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工作指引(暂行)》等文件的规定,现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创新联合体(联合体)是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任务,以市场机制为纽带,采取自发组织的方式,由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形成“核心层+紧密合作层+一般协作层”相互协作、产业链内大中小创新单元共同参与的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合作组织。

区域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冯云廷

区域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冯云廷

价值活动
1。偏态的产业发展模式 片面的“做大做强”,刚性的大工业、大项目、大企业。
产业结构的偏态均衡: 国有与民营;传统重化工业与新型制造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制造业
与生产服务业;城市产业与农村工业 2。产业成长与区域经济增长
三种产业成长和区域成长模式:一是一家独大的企业支撑;二是百年老店 支撑;三是由小而大的新企业成长。
1.新产业区概念及其特征 (1)定义
新产业区是基于合理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厂商在地域上集结成网,并与 本地劳动力市场密切相连的产业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Scott,1992) (2)特征
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集群) 比较容易的劳动力获得 弹性专精的合作网络 新产业区是一个学习型区域
新产业区及其相关理论和概念见下图:
26
4.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转换
由政府主导向注重培育民营经济方向转变 由项目牵动向打造特色品牌经济方向转变 由单纯扩容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方向转变 由专注生产环节向建设市场体系方向转变 由强化支柱产业向完善配套产业方向转变
三、飞地经济与飞地型产业园区 1.飞地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 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 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 条件:
▪ 首先,核心城市自身要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
▪ 其次,核心城市是区域内由广泛联系组成的网络之上的重要结点。
▪ 此外,核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起以市场力量为主要推动力 的城区互动机制。
▪ 标志:

总部经济与经济总部所在地

金融中心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东北沿海地区,包括辽宁省沿海地区的大连、营口、盘锦、阜新、丹东等城市。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门户。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强了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建设。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了更好的合作机会和条件。

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各方资源的集聚和优势互补。

辽宁沿海经济带注重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辽宁沿海经济带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强了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合作领域和层次。

通过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高层论坛和产学研对接活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增进了各方的了解和合作,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促进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

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了企业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促进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产学研协同创新把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了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流动。

这有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促进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的区域间合作和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有助于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增强。

在未来的发展中,辽宁沿海经济带需要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投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更大的成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也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支点之一。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和合作创新,共同推动科技研发和转化,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辽宁沿海经济带通过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合作,科研成果得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创新和应用。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和科技创新园区,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辽宁沿海经济带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

通过企业和高校的紧密合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机会和科研项目,搭建了双向交流的平台。

辽宁沿海经济带还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优秀人才,吸引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者,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仍面临一些挑战。

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融合仍然存在不足。

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已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机制,但是由于体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等原因,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

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创新环境也还不够完善。

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增强了经济全球竞争力。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海上通道。

近年来,为
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辽宁沿海地区开展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工作。

该举措旨
在通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技术研发、创新和知识转化,为辽宁沿
海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
科技项目的合作研发、共享实验室的建设等。

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企业可
以借助其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加速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同样,高校和研究机构也能够
与企业合作,实践科研成果,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行,积极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应用。

通过产学研结合,辽宁沿海地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
争力。

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还推动了人才交流与培养。

通过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人才可以跨界学习和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企业也能够从高校毕业生和研究人
员中挑选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产学研协同创新还促进了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之间共享实验室、科研设备和研究成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作创新,各方可以汇集各自的优势,互相协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创新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带之一,在国家“一带一路”、东北亚经济圈以及渤海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

辽宁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多样化,主要包括石化、冶金、机械、海洋、轻工、电子、信息、食品等多个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着重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探究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利用彼此优势,通过紧密合作进行创新研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方式。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现状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如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

这些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一些成功的案例也值得借鉴。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在海洋工程、机械制造、化工材料等领域与多个龙头企业展开了合作,如中集集团、长城宽带等。

通过协同合作,大学可以提供前沿的技术和专家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则可以为大学提供实际的应用场景和问题需求,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辽宁沿海地区还建立了多个科技园区和实验室,如中关村大厦、大连软件园等,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

未来发展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未来,该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2. 提高合作质量。

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将加强交流协作,共同研究关键技术,提高合作质量和效率。

3. 拓展合作领域。

产学研合作将逐渐拓展到多个领域,如智能制造、新能源等。

4. 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将会向更深的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共建、成果的共赢。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区域之一。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将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和路径、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加深入了解这一现象。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和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之间在创新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主要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式进行。

产业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需求诉求,学术界通过开展科研活动解决产业问题,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三者共同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合作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1.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有效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通过产学研的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合作研究和共同攻关,可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速度。

产学研协同创新还可以促进科研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和产业壁垒,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的内部通道和渠道。

3. 增强区域创新竞争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还可以增强其区域创新竞争力。

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合作,可以形成共同的创新体系和创新网络,不断孵化和培育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推动旧有产业的转型和创新,提高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增强区域的创新竞争力。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

大连沿海: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1. 引言1.1 大连的地理特点大连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

大连地处渤海湾和黄海之间,拥有辽宁省最长的海岸线,海岸线长达1900多公里。

大连的地形多变,既有高山峻岭,也有广阔的海洋和河流。

大连市内有多个海湾和港口,其中大连湾是最为著名的,被誉为中国最美海湾之一。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海洋气候条件,为其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大连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还体现在其便利的交通条件。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连拥有现代化的港口、机场和铁路网,便于与国内外各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大连市内也拥有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便于居民和游客出行。

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大连打造国家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利支持。

1.2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海洋经济是指利用海洋资源开展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产业体系。

海洋经济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海洋经济涵盖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大连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大连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大连的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连海洋产业园区成立以来,围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海洋旅游等领域展开开发,吸引了大量海洋相关企业入驻。

大连渔业的发展也十分活跃,渔业资源丰富,渔业产值逐年增长。

海洋工程领域也在大连迅速发展,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虽然大连的海洋经济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海洋环境破坏严重;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完善,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辽宁沿海地区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承载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任务。

在辽宁沿海地区,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影响。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产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研发模式。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能够获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也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有效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了辽宁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辽宁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让传统产业在面临挑战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沿海地区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与其他地区存在着发展差距。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辽宁沿海地区能够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产学研协同创新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经济交流,实现全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连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和定位

大连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和定位

大连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功能和定位1. 大连的地理优势大连,这个在辽东半岛上的美丽城市,真是个宝藏!它东临黄海,西接渤海,简直就是东北亚的“海上明珠”。

如果说海洋是城市的“血液”,那大连的这条海路可真是流淌着无尽的机遇。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位置无疑是城市发展的“金钥匙”。

大连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海港资源,成为了中俄、日韩等国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

想象一下,早上你在海边散步,耳边是海浪的声音,心中却在盘算着国际贸易的未来,真是妙不可言!大连的港口不仅能容纳大船,还是货物运输的“大管家”,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品快速送达,帮助城市在东北亚的经济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2. 经济合作的桥梁2.1 贸易与投资说到大连的经济合作,首先要提的就是贸易。

这儿的市场真是“热闹非凡”,每天都有各国的商品在这里“竞相斗艳”。

大连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投资的“香饽饽”。

各路商家纷纷来到这里,找寻商机,寻找合作伙伴。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大连的优势更加凸显。

这里有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还有一颗热情好客的心,欢迎各方朋友的到来。

2.2 人才交流不仅仅是贸易,大连还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管理创新,都有人才在默默奉献。

国际交流活动频繁,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和专家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真是让人欣喜不已。

想象一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坐在一起,分享经验,聊聊各自的生活,那画面真是美好!3. 文化合作的纽带3.1 文化交流大连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这里的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和异国风情,交织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城市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国际电影节、音乐节,让各国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大家都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让人目不暇接。

3.2 旅游合作说到大连,谁能不提那美丽的海滩和独特的风景呢?大连的旅游资源丰富,从著名的老虎滩到浪漫的星海广场,都是游客心目中的“打卡圣地”。

葫芦岛与大连产业协同研究

葫芦岛与大连产业协同研究

Research of industrial synergy between Huludao
and Dalian
作者: 赵延明 林幼红
作者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出版物刊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41-34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产业协同 区域经济 协同管理 区域战略联盟
摘要:针对辽宁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采用产业协同理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的地理条件、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区域应加强协同管理,葫芦岛以其更高的产业相似程度,需要在港口整合、产业集群、旅游开发、金融协作和区域结盟等方面与大连协同.。

中国区域知识生产合作强度的定量分析

中国区域知识生产合作强度的定量分析

中国区域知识生产合作强度的定量分析
隆连堂;姜照华;刘则渊;陈悦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06(023)001
【摘要】通过对中国科技论文中的跨区域合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不同地区知识生产合作强度的规律.并据此对加强各地区知识生产合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隆连堂;姜照华;刘则渊;陈悦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1
【相关文献】
1.知识经济统计的一个新角度:知识资源与知识资本的定量分析 [J], 隗斌贤
2.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定量分析 [J], 叶珺君; 章洋舟
3.农地产权强度对农户生产合作行为的影响 [J], 王雨格;孟全省;李敏
4.各地区知识生产合作的定量分析 [J], 陈悦;刘则渊;姜照华;隆连堂
5.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实际强度与最适强度的视角 [J], 余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城、新市镇建设与农业人口转移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城、新市镇建设与农业人口转移研究

作者: 冯云廷
作者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辽宁经济
页码: 13-17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新城 新市镇 农业人口转移 沿海经济带 城市化
摘要: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城建设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城市化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笔者认为,以新城、新市镇建设为支点,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应该成为辽宁省沿海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

这是因为新城、新市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新枢纽,必将为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而它作为城乡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也是转移农业人口的重要空间载体。

因此,新城、新市镇战略关系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未来区域空间结构调整和农业人口转移的基本政策取向。

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魏淑芬
【期刊名称】《中国轻工教育》
【年(卷),期】2009(000)0z1
【摘要】本文以调研的形式,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从思想上认识学习实践活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结合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学科优势,通过与滨海新区企业的合作,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寻找制约学院产学研进一步合作的主要因素,并牢牢把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有利时机,从调研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一步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
【总页数】2页(P137-138)
【作者】魏淑芬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6
【相关文献】
1.更好地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探讨
2.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3.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4.融入滨海新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5.天津高校融入滨海新区的对策研究——基于产学研合作视角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抓住机遇 加强合作 共同提高

抓住机遇 加强合作 共同提高

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共同提高
曲明哲
【期刊名称】《大连干部学刊》
【年(卷),期】2010()S1
【摘要】尊敬的里书记、各位专家学者:正值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辽宁沿海六市"一校两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天,在这里又召开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研讨会。

【总页数】2页(P6-7)
【关键词】抓住机遇;沿海经济带;共同提高;加强合作;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合作框架;国家战略;战略合作
【作者】曲明哲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华东政法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 [J], 丁图
2.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共创双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分析与思考 [J], 吕余生
3.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实现双赢--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综述 [J], 吴法卿
4.中国地震局与中国地质大学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地震灾害防治能力 [J],
5.加强中日交流合作共同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中国教练员培训代表团访日成功[J], 肖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舒适与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舒适与居民生活品质

作者: 冯云廷[1,2]
作者机构: [1]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5;[2]南开大学“985”工程区域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财经问题研究
页码: 113-118页
主题词: 城市舒适;生活品质;舒适收益
摘要: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城市舒适的追求。

本文关注的是,城市舒适与居民生活品质以及舒适供给与居住迁移之间的关系。

文中笔者试图解释收入水平与城市舒适在居民效用函数中的作用。

同时,在对我国主要城市是否进入追求城市舒适阶段做出判断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舒适收益衡量及其对居住迁移决策的影响等问题,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中 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存在问题 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制方面和体制方面。正如经济水 平的提高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同时进行一样,科 学技术向纵深发展的同时,跨国、跨行政区合作与 交流也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间的跨行政区科技合作与交流正显露苗头,这种 跨行政区的科技合作有利于打破部门和地区封锁, 共享科技资源;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集成 创新;有利于加强科技传播与扩散,提高落后地区 的创新能力。从先进地区的经验看,我们认为,大 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存在问题的诸多 原因归根到底是没有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产学研区域 合作机制和体制。
[ ] 探讨与研究
资源禀赋
创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础
大学行为
企业或 产业行为
科研机构行为
政府作用
中介服务
图1 影响产学研区域合作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2.运行机制不完善。 运行机制包括运行主体、行为方式、合作载 体、协作模式以及因果关系链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之间没有一个很好的 合作平台、合作模式和载体,也缺少深入合作的体 制和制度设计。 3.调节机制乏力。 现在虽然有一个沿海城市的市长联席会议制 度,但此制度并未针对产学研区域合作,因此有关 产学研区域合作的协调问题显得较为薄弱。 总之,不从根本上解决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 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就不能深入 展开,而大连的区域地位和优势也不能得到真正 确立。 二、 以大连为中心的产学研区域合作的制度 设计 (一) 影响产学研区域合作的变量 产学研区域合作主要体现在城市之间各种行为 主体之间的互动。从各城市的互动关系来分析,影 响产学研区域合作的决定性变量主要包括资源禀赋 变量、创新基础变量、区域环境变量、主体行为变 量、中介服务变量以及政府作用变量,变量之间的 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1.资源禀赋变量。 产学研合作资源禀赋变量包括产学研区域合作 中各城市所拥有的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成 果存量、产业基础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等。 2.创新基础变量。 产学研合作创新基础变量包括各城市教育水 平、科技水平、人均GDP以及研发投入水平等。 3.区域环境变量。
得到充分利用。 5.产学研区域合作信息不畅,区域性技术交易
市场尚未形成。 尽管沿海城市政府部门组织了一些产学研合作
对接活动,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并不尽如人意。一 方面,产学研区域合作信息沟通渠道较少。例如, 鲜有技术论坛、成果推介会等区域层面活动,也没 有建立沿海各城市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辽宁沿海城市尚未建立统 一的区域技术市场,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 合作和技术交易向深度发展。
总体上看,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之间产学研区 域合作还处于初级水平。一方面,各城市的科技资 源大量闲置;另一方面,企业有许多技术问题得不 到很快解决。产学研合作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单个 项目、一事一议的初级阶段,在产学研区域合作联 盟中,高层次、大规模、深度合作的还是少数,多 数联盟合作的层次较低、规模不大、程度不深。
3.政府经济政策效率→技术市场建设→中介机 构或服务平台的水平→技术创新成本→资金需求→ 资金供求差→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溢出 的空间效益。
这个因果链的内生关系反映了制度创新、技术 创新和产学研区域合作系统中重要的服务系统— —— 技术市场和中介机构的建设之间的互动作用关系。 要建立有效的区域性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服务系统, 有赖于区域内各城市相关制度的合理安排以及经济
[ ] 探讨与研究
冯云廷
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区域合作研究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辽 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科技、教育和文 化资源丰厚,但受传统体制因素制约,高校、 科研院所拥有的人才、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 没有转化成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 在科技成果争夺战已升级为科技人才争夺战 的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利用独特的科教资源, 突破产学研合作的瓶颈,实现区域性技术创 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将是大连进行创 新型城市建设、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作用的 重要方面。大连的个案具有一般意义,笔者 通过对大连个案的研究向人们展示:走产学 研区域合作道路、形成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产学研区域合作的状态和 运行机制是由以上各因果链内生关系的相互耦合产 生的整体结果。研究这种产学研区域合作系统的因 果关系链及其结构,既可以找到制约产学研区域合 作发展的关键所在,又可以发现产学研区域合作机 制的内在过程,通过对产学研区域合作系统的因果 关系链中的关键变量进行调控,实现整个区域范围 内产学研合作的动态协调发展。
政策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 4.地方政府的作用→人才政策→人才流入 (教
育 体 制 → 城 市 教 育 水 平 → 人 才 吸 引) → 专 门 人 才→城市科技水平→专利申请→知识成果存量→ 技术市场→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溢出 的空间效益。
这个因果链的内生关系反映了制度、技术和 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区域 性产学研合作的影响。人力资源是产学研区域合 作的最重要资源。人才政策的合理性是产学研合 作中的关键变量,也是该因果关系链中最关键的 变量。积极、妥善的人才政策不仅可以吸引区域 外高素质人才流入,还对留住人才和提高人的创 新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进而成为推动产学研区 域合作的重要动力。
1.缺少动力机制。 大连与辽宁沿海城市产学研的合作关键要有 利益作为驱动力,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 或科研机构,都必须从合作中获益,才有可持续 发展的动力。由于对合作收益和风险方面目前没 有详细规定,所发生的收益和成本如何分配,缺 少相关文件要求,使区域性产学研合作完全成为 一种摸索过程。
城市 23
产学研合作区域环境变量包括城市区位条件、 中心城市核心作用、制度和政策效率、法律法规的 完善性、科技和人才体制的合理化程度、市场机制 的完善程度、市场需求、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以及 技术创新成本等。
4.主体行为变量。 产学研合作主体行为变量包括科研机构的创新 动力、企业与科研部门的联合程度、企业R&D投 入、知识溢出以及高校的社会服务导向性等。 5.中介服务变量。 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变量包括各城市中介机构 数量、各种交易平台和交易市场效率、各城市风险 投资机构数和孵化器数量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合作组织发育程度等。 6.政府作用变量。 产学研合作变量包括区域内各级政府人才政 策、技术创新政策、政策效率、相关法规的建设以 及区域协调能力等方面。 (二) 产学研区域合作系统的因果链及其内生 关系 产学研区域合作涉及的因素很多,而各种变量 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弄清其因果关 系,并找出相互作用机制,是建立产学研区域合作 机制的前提条件。由资源禀赋变量、创新基础变量、 区域环境变量、主体行为变量、中介服务变量以及 政府作用决定的因果关系链及其结构如图2所示。 产学研区域合作系统的因果关系链存在着以下 几个内在过程: 1.中心城市推动→区域性科技体制 (法规) 合 理化→科研成果的市场需求→企业创新能力/研发 机构创新动力→企业和研发机构的R&D投入→资 金供给→资金供求差→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溢出的 空间效益。 这个因果链的内生关系反映了以地方政府为主 体的制度创新、以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 新以及市场对产学研合作成果的需求之间的互动关 系。可见如果制度适合区域性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要 求,就能有效推动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知识与技术创 新,促进其向区域内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扩散,使 沉淀的科技资源转化为商业潜力,进而推动区域经 济发展。
城市 25
[ ] 探讨与研究
(三) 以大连为中心的产学研区域合作载体与 制度设计
1.产学研合作基地— ——大连科学城。 在大连辟地建设一个崭新的产学研区域合作平 台—— —大连科学城,或称区域协同创新基地。它是 一种跨行政区、谋求沿海城市各级政府、企业、高 校与科技深度融合,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 官、产、学、研、资的结合体。从性质上看,它 是一个特色区域。大连科学城建设的目的是,通 过支持特色区域内的产学研合作,构筑起完善的 区域创新体系,以提高区域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 竞争能力。 大连科学城建设承担的任务是集群教育、研发 与培训,融合产业区、学术研发区与社区,网聚知 识、技术与人才,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源、思想源和技术源。换言之,要把区域性产学研 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成为集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 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基地和成果交易基 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城。 从运作机制来说,大连科学城要完成技术创新 过程的3个步骤: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和成果产业 化。它的建立基本上沿着中心城市作用→科技成果 转化→知识溢出的空间效益这样的因果关系链条及 其路径来进行。 2.沿海城市创新圈—— —中介服务平台。 创新圈,即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创新圈的实质 就是通过中介服务平台来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交流 和互动,推动以市场为基础的知识和人力资源、技 术和产业活动的空间流动与扩散,不断催生新工 艺、新产品的采用和生成,并取得丰厚的投资回 报,有效实现创新目标。 沿海城市创新圈即网络服务平台由科技资源、 用户队伍、基础设施与管理人员以及制度体系四大 要素构成。网络服务平台所拥有的科技资源是通过 信息整合方式集成的。因此,沿海城市创新圈就是 要建设一个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城市协同互动和项 目对接服务系统以及动态信息整合服务系统,对有 关产业的科技信息、市场资讯、供求信息及价格动 态等的需求建设智能化搜索引擎,通过这样的中介 服务系统更好地促进产学研区域协作。 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是政府推进沿海城市产学研
24 城市
[ ] 探讨与研究
图2 产学研区域合作因果关系及其结构示意图
2.市场交易体系→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企业 创新能力和研发机构创新动力→企业、高校和科研 机构联合→知识成果存量→技术市场→技术引进→ 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溢出的空间效益。
这个因果链的内生关系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区域 内各城市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联合的促进 作用,以及这种促进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 响。区域内知识基础不同的企业,在与科研机构和 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中可能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拥有 很强科研能力的城市,企业会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 科技资源;在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城市,则要鼓励 企业加大与城市外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的力度,大 量引进城市外先进的技术成果来推动本地经济发 展。而这两个方面都将引致市场需求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