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系统之一,负责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健康和医学领域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1. 呼吸道: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鼻腔是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起始点,咽喉连接鼻腔和气管,气管分支为两支支气管。

2. 肺部:左右两个肺通过支气管与气管相连,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3. 供血和神经支配:肺部由肺动脉和肺静脉供血,同时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控制。

二、呼吸系统的功能1. 气体交换:肺部通过气体交换将氧气输送到血液中,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声音产生:声带在喉部振动产生声音,呼吸系统参与了人类语言和交流。

3. 清洁和湿润:呼吸道会清洁和湿润空气,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肺部。

三、1. 鼻腔:包括鼻甲、鼻中隔、鼻孔等结构,通过粘膜分泌物和毛细胞过滤空气。

2. 喉部:主要是喉结、声带、杓状软骨等结构,是通往气管的必经之路。

3. 气管:由软骨环支撑,内有纤毛上皮,可将粘液和异物排出呼吸道。

4. 支气管:分为主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通过分支形成肺泡。

5. 肺部:分为左右两个肺叶,具有肺叶间隔、支气管树状分支等结构。

6.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最终场所,通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呼吸系统结构知识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呼吸系统结构知识点
胸廓在呼吸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从而完 成呼吸过程。
胸廓的疾病与治疗
01
胸廓畸形
如漏斗胸、鸡胸等,可能导致呼 吸功能受限,需要及时治疗,如 手术矫正。
胸廓外伤
02
03
胸廓肿瘤
如骨折、脱位等,可能导致胸腔 内器官损伤,需要紧急处理,如 固定、复位等。
如骨肿瘤、肉瘤等,可能导致胸 廓变形、疼痛等症状,需要手术 切除或放化疗等治疗。
喉部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 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支撑喉部结构并 保持喉部通畅。
喉部肌肉分为内收肌群和外展肌群,分 别负责喉部的升降和开闭功能。
喉的功能
呼吸功能 发声功能 保护功能 辅助吞咽功能
喉部是呼吸的通道,通过声门开闭控制气体的进出,协助肺部 进行呼吸。
喉部的声带是发声的振动源,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经过喉腔、 咽腔等共鸣腔体的调制,形成不同的音色和音调。
THANKS
感谢观看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左右两个肺 叶组成,每个肺叶又分为若干肺段。肺的
内部结构包括支气管、肺泡和血管等。
肺泡
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气体交换 。肺泡数量众多,遍布整个肺部,能够与
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
支气管
支气管是肺内的管道结构,负责将空气引 导进入肺泡。支气管分为左、右支气管, 分别进入左、右肺叶。
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内的一种良性增生 ,可能导致鼻塞、嗅觉减退等症 状。治疗鼻息肉的方法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
03
喉的结构与功能
喉的构造
喉部位于颈前部,上通喉咽,下接气管 ,主要由软骨、肌肉、韧带和粘膜等组 成。
喉部粘膜覆盖在喉腔内表面,分泌粘液 滋润喉腔,并具有保护作用。

呼吸系统常用的解剖名解

呼吸系统常用的解剖名解

呼吸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1.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传导部和呼吸部组成。

传导部即我们常说的呼吸道respiratory tract,包括鼻、咽、喉、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

它们的壁内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以保证气流的畅通。

当空气通过这些器官时,被过滤、湿润和加温或冷却。

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及其以下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呼吸部包括肺内呼吸细支气管以下至肺泡,它们与毛细血管网紧密相贴,血液与空气的气体交换在此进行。

2.鼻nose: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嗅觉器官。

鼻腔nasal cavity是一个前后狭长的腔隙,顶部较窄,底部较宽,前经鼻孔通向体外,后经鼻后孔通向咽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二腔。

每侧鼻腔又可分为前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

鼻前庭nasal vestibule在鼻腔的前下部,是鼻翼和鼻中隔前部所围成的略呈球形的腔隙。

其上方有一弧形的隆起称鼻阈,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的分界。

鼻前庭壁内被以皮肤,生有粗硬的鼻毛,有滤过尘埃和净化吸入空气的作用。

固有鼻腔位于鼻阈后上方,是鼻腔的主要部分。

固有鼻腔壁由粘膜覆盖,分为嗅区和呼吸区。

嗅区粘膜内有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

呼吸区粘膜内富含血管和粘液腺,对空气有湿润、调节温度和除尘的作用;粘膜分泌的粘液中含有溶菌酶,能溶解鼻腔中的细菌;每侧鼻腔有顶、底和内、外侧壁。

鼻腔内侧壁为鼻中隔,其前下部的粘膜中有很丰富的血管丛,鼻出血多出现在此处,故称为易出血区(Little区)。

鼻腔外侧壁形态结构复杂,有三个向内下方卷曲的突起,分别称上、中、下鼻甲nasal concha。

各鼻甲和外侧面与鼻腔外侧壁之间的空隙,相应称为上、中、下鼻道nasal meatus。

鼻腔外侧壁有四对鼻旁窦的开口,经鼻气管插管时如分泌物引流不畅,可能会继发鼻窦炎。

3.咽pharynx: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为前后略扁呈漏斗形的肌性管道。

上起颅底,下方约在第六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与食管相续,全长约12cm。

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

系统解剖学之呼吸系统

下壁——口腔顶,由硬腭构成;
内侧壁——鼻中隔;
外侧壁——最复杂,
由上而下为上、中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间隙为上、中和下鼻道。
上颌窦最大, 位于上颌骨体内, 开口于中鼻道。
3.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es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窦开口于中、上鼻道 蝶窦开口各有什么开口?
简述喉软骨的组成及喉腔的分部。
气管异物为何多见于右侧?异物从口腔到达右主支气管内要经过哪些结构?
声门裂以上呼吸道堵塞无法排除时你设想从何处切开或插针,进行紧急通气?声门裂以下的呼吸道堵塞又该如何救治?
课后思考题
感谢聆听
课后思考题 1.请描述肺的形态、位置。胸膜的分部、肺和胸膜的下界体表投影。 2.说明肺的体表投影。
三、肺的微细结构
导气部包括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终末支气管等,只有传送气体功能,无气体交换功能。
01
导气部随着管径逐渐变小,管壁逐渐变薄,管壁结构逐渐发生以下变化: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纤毛、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逐渐减少,最后消失;平滑肌相对增多,由分散排列逐渐形成完整的环行肌层。环行平滑肌的收缩或舒张,可调节出入肺泡的气流量。如果这些环行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可造成呼吸困难,引发支气管哮喘。
二、肺段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气管
左、右主支气管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树
支气管肺段
定义: 由肺段支气管 的分支与所属 的肺组织构成。 分段: 每侧有10个肺段(左8右10)。
01
02
04
分导气部和呼吸部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
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
气管隆嵴
左主支气管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组成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下呼吸道肺:由肺泡、肺内各级支气管及肺间质组成呼吸道特点:1、全部由骨或软骨构成支架。

2、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加湿的作用。

功能:1、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肺有内分泌功能。

第一节鼻鼻(nose):是呼吸道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

一、外鼻:包括鼻根、鼻背、鼻尖、鼻唇沟、鼻翼二、鼻腔:以鼻阈为界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1、鼻前庭1)鼻阈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处。

2)鼻毛可净化、滤过空气。

3)缺少皮下组织,与软骨膜连接紧密,故疖肿时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1)底:即口腔的顶,由硬腭和软腭构成。

2)顶: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体等覆以粘膜构成。

3)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其下方分别有上、中、下鼻道。

4)内侧壁:鼻中隔骨性部分:犁骨和筛骨垂直板被覆粘膜软骨部分:鼻中隔软骨被覆粘膜呼吸区:位于中鼻甲和下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红色,鼻粘膜分部光滑、湿润,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加湿和净化的作用。

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苍白或淡黄色,内有嗅细胞,感受气味刺激。

易出血区(little区):鼻中隔前下份粘膜内,具有丰富的血管吻合丛,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三、鼻旁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第二节喉一、位置:颈前中份,C5-6前方,向上借喉口通咽,下续气管。

二、功能: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三、喉软骨:1、甲状软骨:最大,由左、右两方形软骨板构成,主要结构有前角、喉结、上切迹、上角、下角。

2、环状软骨:喉软骨中唯一环形软骨,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

前部为环状软骨弓,平第6颈椎,后部为环状软骨板。

3、会厌软骨:叶状,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

会厌:会厌软骨被覆粘膜。

吞咽时喉上升,会厌关闭喉口。

4、杓状软骨:一对,略呈三棱锥体形,尖朝上,底朝下,底向前的突起称声带突,底向外侧的突起称肌突。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复习题附答案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复习题附答案

呼吸系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上呼吸道——鼻、咽、喉2、声门裂——左右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3、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处称肺门4、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将肺连于纵膈,称肺根5、肋膈隐窝——胸膜隐窝由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形成的半环形称肋膈隐窝6、纵隔——是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7、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潜在性的密闭腔隙8、气管杈——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9、肺韧带——在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移行的双层胸膜称肺韧带,连与肺与纵膈之间,呈额状位,有固定肺的作用10、支气管树——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喉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称支气管树11、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12、鼻旁窦——由骨性鼻旁窦内衬黏膜而成,共四对,均开口于鼻腔,对发音有共鸣作用。

二、填空题: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前者的功能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后者的功能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3、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及其各级支气管。

4、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鼻-,包括—外鼻、鼻腔、-鼻旁窦三部分。

5、鼻腔外侧壁由上到下的三个突出结构是—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在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壁间有一凹陷称—蝶筛隐窝,-筛窦后群-开口于此;下鼻道的前端有-鼻泪管---的开口。

6、鼻腔粘膜嗅部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其对应的鼻中隔黏膜-。

7、鼻旁窦包括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四对,其中窦腔最大且易患慢性炎症的是-上颌窦。

8、喉腔被—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三部分,从上到下依次是-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

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声门裂-。

9、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及一对-杓状软骨-。

10、--喉下腔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引起水肿,尤其时幼儿喉腔较小,常因水肿引起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11、连于喉与肺之间的管道是-气管--与-支气管--。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

呼吸系统解剖知识点总结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组成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下呼吸道肺:由肺泡、肺内各级支气管及肺间质组成呼吸道特点:1、全部由骨或软骨构成支架。

2、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起加温、加湿的作用。

功能:1、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2、肺有内分泌功能。

第一节鼻鼻(nose):是呼吸道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

一、外鼻:包括鼻根、鼻背、鼻尖、鼻唇沟、鼻翼二、鼻腔:以鼻阈为界分为鼻前庭、固有鼻腔1、鼻前庭1)鼻阈是皮肤与粘膜的分界处。

2)鼻毛可净化、滤过空气。

3)缺少皮下组织,与软骨膜连接紧密,故疖肿时疼痛剧烈。

2、固有鼻腔1)底:即口腔的顶,由硬腭和软腭构成。

2)顶:由鼻骨、额骨、筛骨筛板和蝶骨体等覆以粘膜构成。

3)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其下方分别有上、中、下鼻道。

4)内侧壁:鼻中隔骨性部分:犁骨和筛骨垂直板被覆粘膜软骨部分:鼻中隔软骨被覆粘膜呼吸区:位于中鼻甲和下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白色,鼻粘膜分部平滑、湿润,对吸入的氛围起加温、加湿和净化的作用。

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及对应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苍白或淡黄色,内有嗅细胞,感受气味刺激。

易出血区(little区):鼻中隔前下份粘膜内,具有厚实的血管吻合丛。

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三、鼻旁窦: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

第二节喉一、位置:颈前中份,C5-6前方,向上借喉口通咽,下续气管。

二、功能: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三、喉软骨:1、甲状软骨:最大,由左、右两方形软骨板构成,首要布局有前角、喉结、上切迹、上角、下角。

2、环状软骨:喉软骨中唯一环形软骨,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

前部为环状软骨弓,平第6颈椎,后部为环状软骨板。

3、会厌软骨:叶状,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

会厌:会厌软骨被覆粘膜。

吞咽时喉上升,会厌关闭喉口。

4、杓状软骨:一对,略呈三棱锥体形,尖朝上,底朝下,底向前的突起称声带突,底向外侧的突起称肌突。

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

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

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精选3篇)考试中,呼吸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不但考一些粗线条的知识,还有可能考到一些细节,希望大家在复习时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

下面给大家分享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篇1)1.上下呼吸道的分界线是环状软骨。

2.肺:肺位于胸腔内,纵膈的两侧。

左肺狭长,分为上、下两叶;右肺宽短,分为上、中、下三叶。

肺部正常叩诊音为清音。

3.肺泡:肺泡上皮细胞有Ⅰ型细胞、Ⅱ型细胞。

Ⅰ型细胞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Ⅱ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其功能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

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篇2)1.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治疗,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左侧图位)2.轮状病毒肠炎所致腹泻的临床特点是(蛋花样、无腥臭味)3.病毒性肠炎患儿不宜进食的食物是(绅牛乳、高脂肪合物、高蛋白合物)4、预防肠扭转最重要的措施是避免(饱餐后剧烈运动)5、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腹泻、肛门停止排排便)6、胃穿孔修补术后,为预防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应指导胃肠疾病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7、急性阑尾炎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8、阑尾炎患者胸痛缓解后突然加重,范围扩大,应考虑是(阑尾穿孔)9.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患者手术后7天左右出现体温增高、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里急后重,可能并发了(盆腔脓肿)10、腹股沟科研术后取仰卧位,朋高部热枕,最主要的目的是(轻切口瘃痛,利于切口愈合)10.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腹痛的节律特点是(空腹时腹痛明显)12、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胃小弯)13、消化性溃疡患者反复大量呕吐隔宿酸性食物,最可能的并发症是(幽门梗阻)14、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是(奥美拉唑)15.消化性溃疡患者服用铝碳酸镁片的正确方法是(餐后2小时服用)16、胶体次枸橼酸铋的不良反应是(黑便)17.适合慢性胃炎患者食用的食物为(面条)18、甲硝唑、阿司匹林等副作用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19、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乙状结肠)2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形态是(黏液脓血便)21.空腹时大肠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是(袋状往返运动)22、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盐类)23、为真菌感染惠儿进行口腔护理时,官选择的溶液是(1 ~4%碳酸氧钠)24、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发病相关的细菌是(幽门螺杆菌)25、慢性胃炎临床表现的是(上腹饱胀不适,餐后加重)26、宜餐前服用的药物是(阿奇霉素、红霉素)27.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应进行的检查是(胃镜)28、急慢性胃炎患者有少量出血时,为中和胃酸可给予(米汤、牛奶)29、消化性溃疡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痛)30、胃溃疡的胸痛特点是(餐后1/2~1小时腹痛明显)31.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排便时无痛性间歇性出血)32、引起肛痿最常见的原发病是(直肠肛管周围脓肿)33、肛瘪切除术后,患者不宜(进食辛辣食物)34、肛管直肠手术后医嘱高锰酸钾坐浴的水温是(40~45°C)35、肝脏组织基本的功能单元是(肝小叶)36.肝硬化患者出现性欲减退、睾丸萎缩、乳房发育及蜘蛛痣是由于(雌激素过多)37.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最主要的交通支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38、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9、肝性脑病患者禁用的维生素是(维生素B6)40、肝硬化腹水患者每日氯化钠的摄入量宜控制在(1.2~2.0g)41.肝硬化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最可能是(胆红素水平提高)42、肝硬化伴大最腹水患者应安置的体位是(半卧位,头下加枕43、发生细菌性肝脓肿时,细菌侵入肝脏最主要的途径是(胆道系统)44、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经止血后常并发(肝性脑病)45、肝性脑病最具有特征性的体征是(扑翼样震颜)呼吸系统解剖的知识点(篇3)1.急性病毒性喉炎: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所致,以声音嘶哑、讲话困难、咳嗽伴咽喉疼痛为特征,常有发热表现。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4
病因多样
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阻塞性肺部疾病。
间质性肺部疾病
炎症
肺间质是肺泡壁和血管之间的组织。间质性肺病的特点是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
纤维化
长期炎症会造成肺组织的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
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间质性肺病,观察肺组织病变。
分类
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类型、病程等进行分类。
阻塞性肺部疾病
1
气道狭窄
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道发生狭窄,导致气流受阻。
2
气流受阻
气流受阻会导致呼吸困难,呼气时更为明显,并伴有喘息、咳嗽等症状。
3
疾病类型
常见的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困难
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甚至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肺部弥漫性浸润
肺部出现广泛的炎症和液体积聚,导致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气体交换受阻,患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全身组织缺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其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可逆转。
氧气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泡的交换
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
气体压差
氧气从肺泡的高压区扩散到血液的低压区,二氧化碳则反之。
血液运输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浆中,被运输到全身。
肺通气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完成气体交换。

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重要生理系统,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解剖学知识点。

一、鼻腔和鼻咽部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是气体进入人体的第一站。

鼻腔的内部被黏膜组织覆盖,黏膜上有大量的细小毛发和粘液腺,起到过滤和加湿气体的作用。

鼻咽部连接鼻腔和咽部,是进一步引导气流的重要通道。

二、喉咙和声带喉咙是连接鼻咽部和气管的结构,是声音的产生器官。

喉咙的上部是会厌,下部是会厌骨。

会厌下方有声门,分别位于前声门和后声门,前声门是声音的主要产生部位。

声带是位于声门内的两片软组织,通过调节声带的张紧度和震动频率来产生不同的音调。

三、气管和支气管气管是连接喉咙和主支气管的管道,分为颈部气管和胸腔气管两段。

负责将空气输送到肺部。

气管内壁有脆弱的软骨环,起到支撑和保护气管的作用。

气管在胸腔进一步分支为左右两个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再分为二叉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

四、肺和肺叶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

肺分为左右两个,分别位于胸腔的左右侧。

每个肺又可分为数个肺叶。

肺内的细支气管进一步分布为肺泡,是呼吸系统最末端的结构。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通过肺泡壁上丰富的微血管与周围的血管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五、胸膜和膈肌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和胸腔内壁的双层薄膜。

胸膜分为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两层之间有少量液体充填,起到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膈肌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是呼吸的重要骨骼肌。

膈肌的收缩和放松使胸腔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呼吸运动。

六、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呼吸中枢位于中脑和延髓,控制和调节呼吸的过程。

呼吸中枢通过神经传递信号,使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和放松,实现呼吸。

呼吸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人体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具体的细节和更深入的内容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和书籍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呼吸系统疾病重点知识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重点知识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重点知识总结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上呼吸道婴幼儿鼻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后鼻腔易堵塞而发生呼吸与吮奶困难。

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接,鼻窦口相对大,急性鼻炎常导致鼻窦炎。

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咽扁桃体6个月内已发育,腭扁桃体至1岁末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青春期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嘶和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粘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易因感染而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位置弯斜,右支气管粗短,为气管直接延伸。

小儿肺的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丰富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于感染,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气肿或肺不张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呼吸肌不发达,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及免疫特点1.生理特点(1)呼吸频率与节律:年龄愈小,呼吸频率愈快。

婴儿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最为明显。

(2)呼吸型:婴幼儿呼吸肌发育不全,呈腹膈式呼吸。

随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的特点①肺活量:小儿为50~70ml/kg。

安静时,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儿则需用30%左右。

②潮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呼吸系统解剖学知识点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对于理解其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解剖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

一、鼻腔鼻腔是人体呼吸系统的入口,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加热和湿化空气。

鼻腔由鼻甲、鼻道和鼻腔腔隙组成。

鼻甲分为上中下三片,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

鼻腔内覆盖有黏膜,黏膜上有纤毛和分泌腺,它们能够有效清除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二、咽喉咽喉是鼻腔和喉部之间的通道,它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部分。

咽喉分为鼻咽、口咽和喉三部分。

鼻咽连接到鼻腔,口咽连接到口腔,喉连接到气管。

咽喉中有许多肌肉参与呼吸、吞咽和说话等活动。

三、气管气管是呼吸系统的主要通道,它连接喉部和支气管。

气管位于颈部,大约长10-12厘米,由软骨环构成,旨在保持通道的稳定性。

气管壁内覆有纤毛和黏液腺,能够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

四、支气管支气管是气管分支出来的管道,它将空气传输到肺部。

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肺和右肺,并逐渐分支成小的支气管。

支气管内壁有许多纤毛和黏液腺,它们的作用与气道清理功能相似。

五、肺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气体交换。

人体有两个肺叶,右肺有三个叶,左肺有两个叶。

肺内有许多类似于树枝的结构,称之为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它们被丰富的血管网络所包围,使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然后通过呼吸道被排出体外。

总结: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对于理解呼吸过程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重要。

深入学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自己的呼吸健康。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

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潘殿兴第4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有输送气体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各级支气管,它们的壁内均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临床上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氧。

排出二氧化碳。

还有发音嗅觉协助静脉血回流入心一、鼻鼻是呼吸道的门户,也是嗅觉器官,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外鼻位于两部中央,由鼻骨和软骨作支架,外被皮肤和少量皮下组织,内衬黏膜。

外鼻上端位于两眼之间的部分称鼻根,向下延成鼻背,下端为鼻尖。

(二)鼻腔鼻腔以骨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黏膜和皮肤。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

每侧鼻腔向前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向后经鼻后孔通鼻咽。

1、鼻前庭由鼻翼围成,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

鼻毛可阻挡灰尘吸入。

2、固有鼻腔位于鼻阈后上方,是鼻腔的主要部分,由骨和软骨覆以黏膜而成,其形态大致与骨性鼻腔相同,临床所指鼻腔常指该部而言。

(1)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及鼻中隔软骨覆以黏膜而成,是左右鼻腔的共同内侧壁,一般不完全居正中矢状位,往往是偏向一侧。

(2)鼻腔外侧壁鼻腔外侧壁形态复杂,自上而下有三个被覆粘膜的上、中、下鼻甲及各鼻甲下方的上、中、下鼻道。

(3)鼻黏膜按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上鼻甲内侧面以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的鼻粘膜内含有嗅细胞,活体呈苍白或淡黄色,具有嗅觉功能,称为嗅区。

其余的大部分称为呼吸区。

(三)鼻旁窦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内衬黏膜,对吸入的空气由加温、加湿作用,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旁窦有四对,分别是---额窦------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成人上颌窦高3.3cm宽2.3cm 长3.4cm容积平均为14.67ml 呈三角椎体形-------上颌筛窦------蝶窦,在蝶骨体内。

被中膈分左右。

两腔容量平均7.5ml窦口直径2-3cm. 筛窦又分前、中、后三群,四对鼻旁窦分别位于其同名颅骨内。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

呼吸系统解剖笔记一、呼吸道。

1. 鼻。

- 外鼻: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

- 鼻腔:- 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又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 鼻前庭:为鼻翼所围成的空间,内面衬以皮肤,生有鼻毛,有滤过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 固有鼻腔:其黏膜按生理功能分为嗅区和呼吸区。

嗅区位于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黏膜,内含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呼吸区黏膜富含血管和腺体,对吸入的空气有加温、湿润和净化作用。

- 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共四对,分别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鼻窦开口于鼻腔,可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

由于窦口高于窦底,在直立位时不易引流,故上颌窦炎较为常见。

2. 咽。

- 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 - 6颈椎前方,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续于食管。

- 咽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 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

在鼻咽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其与中耳鼓室相通,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

咽鼓管咽口的后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 口咽:位于口腔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

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

口咽侧壁有腭扁桃体,由淋巴组织构成,是机体的免疫器官。

腭扁桃体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 喉咽:位于喉的后方,上起自会厌上缘,下至第6颈椎下缘与食管相续。

喉咽在喉口两侧与梨状隐窝相通,异物常易嵌顿于此。

3. 喉。

- 喉既是呼吸道的一部分,又是发声器官。

- 喉的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借甲状舌骨膜与舌骨相连,下接气管,成人喉的上界约平对第3 - 4颈椎体之间,下界平第6颈椎体下缘。

- 喉的结构:- 喉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状软骨等。

- 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两块前缘相互融合的近似四边形的软骨板组成,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

呼吸系统解剖考点总结

呼吸系统解剖考点总结
—形向下、向后止于杓状软卄声带突和环状软丹,为上窄下
宽圆锥形。弹性圆锥中部纤维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环甲膜),急性喉阻塞时此处可以穿刺或切开急救。
(三)喉腔
向上经喉口通喉咽:向下通气管。
喉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的上缘、杓状会厌叢和杓间切迹用成。
瑕口后面观
喉腔内有上下两对黏膜皱嬖从外侧壁突入腔内。
前庭嬖:活体呈粉红色;嬖中间叫前庭裂。

A.既是呼吸道,又是嗅觉器官
B.外鼻全部以鼻恃为支架,不含鼻软卄
C.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完全对称的两部分
D.中鼻甲是单独的一对卄
E.中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
『正确答案」A
二喉
功能:既是气体通道,又是发音的器官。 组成:主要由喉软竹和喉肌组成。
鼻腔、口验、咽和喉的正中矢执断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竹:最大,位于舌竹下方。甲状软卄板前角(喉结)、上角、下角。
(3)嗅区和呼吸区:位于上鼻甲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及二者上方鼻腔顶部的鼻黏膜称为嗅区,富含嗅细
胞,其余部分的凍黏膜称呼吸区,富含母腺Sl
一噪球
嗅神经 一煤購
鼻中隔
3.鼻旁窦
上颌窦
额窦中鼻道
前群
筛窦•中群丿
后群 上鼻道
幾窦蝶筛隐窝
记忆要诀:
中鼻道壁窦口多,筛窦前中额上颌,
筛窦后群上凍道,蝶窦开口筛隐窝。
吳腔外侧壁(内侧面观〉
呼吸系统
考分预测
呼吸系统考分预测
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鼻腔的分部和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开口
喉腔的形态、分部和重要结构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的位宜及临床意义
纵隔的分部及内容物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考点汇总

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考点汇总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和胸膜组成。

(一)呼吸道1.上呼吸道由鼻、咽、喉组成。

2.下呼吸道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

右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

小气道:直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呼吸系统患病的常见部位。

(二)肺和胸膜1.肺: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氧分压最高。

2.胸膜分为脏层、壁层--胸膜腔--负压--少量浆液--润滑作用。

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一)肺的功能--肺通气与肺换气的功能。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①小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②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③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④婴幼儿--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分泌型IgA(SIgA)为低--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左、右主支气管分叉水平对应的解剖部位是A.颈静脉切迹B.胸骨柄C.胸骨角D.胸骨体E.剑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气管在隆突处(胸骨角)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故选C。

以下对呼吸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B.咽是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共同通路C.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D.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E.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右支气管较左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异物吸入更易进入右肺,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
考分预测
呼吸系统考分预测
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鼻腔的分部和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开口
喉腔的形态、分部和重要结构
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壁胸膜的分部、肋膈隐窝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纵隔的分部及内容物
概述
考点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1.上呼吸道: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2.下呼吸道:临床上将气管、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主要功能: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一、鼻
功能:既是气体通道,又具有嗅觉功能。

组成:外鼻、鼻腔和鼻旁窦。

(一)外鼻:由骨和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内覆黏膜。

通常所说的上呼吸道是
A.口腔、咽、喉
B.口腔、咽、喉、气管
C.鼻、咽、喉
D.鼻、咽、喉、气管
E.口腔、喉、气管
『正确答案』C
(二)鼻腔
以鼻阈为界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1.鼻前庭:皮肤覆盖生有鼻毛,疖肿发生处。

2.固有鼻腔:由骨和软骨覆以黏膜,在临床上将这一部分称为鼻腔。

(1)内侧壁:即鼻中隔,表面覆有黏膜,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被称为易出血区(Little区)。

(2)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和上、中、下鼻道。

(3)嗅区和呼吸区:位于上鼻甲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及二者上方鼻腔顶部的鼻黏膜称为嗅区,富含嗅细
胞,其余部分的鼻黏膜称呼吸区,富含鼻腺。

3.鼻旁窦
记忆要诀:
中鼻道壁窦口多,筛窦前中额上颌,
筛窦后群上鼻道,蝶窦开口筛隐窝。


A.既是呼吸道,又是嗅觉器官
B.外鼻全部以鼻骨为支架,不含鼻软骨
C.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完全对称的两部分
D.中鼻甲是单独的一对骨
E.中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
『正确答案』A
二、喉
功能:既是气体通道,又是发音的器官。

组成:主要由喉软骨和喉肌组成。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最大,位于舌骨下方。

甲状软骨板前角(喉结)、上角、下角。

2.环状软骨: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

环状软骨弓、环状软骨板。

平对第6颈椎。

3.会厌软骨:呈树叶状,位于舌根和舌骨体后上方。

会厌软骨被覆黏膜称会厌。

吞咽时可以封闭喉口,阻止食团入喉并引导食团入咽。

4.杓状软骨(一对):呈三角锥体形。

两突:
(1)声带突: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有声韧带附着。

(2)肌突:向外侧伸出的突起,大部分喉肌附着于此。

(二)喉的连接
(二)喉的连接
1.甲状舌骨膜:位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结缔组织膜,中部增厚称甲状舌骨正中韧带。

2.环甲关节:由环状软骨的甲关节面和甲状软骨下角构成的联合关节。

环甲肌收缩,甲状软骨前倾,
使声带紧张。

3.环杓关节:由环状软骨上缘的杓关节面和杓状软骨底的关节面构成。

该关节的运动可使杓状软骨的声带突互相靠近和分开,从而缩小或开大声门。

4.弹性圆锥: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下、向后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为上窄下宽圆锥形。

弹性圆锥中部纤维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环甲膜),急性喉阻塞时此处可以穿刺或切开急救。

(三)喉腔
向上经喉口通喉咽;向下通气管。

喉口:朝向后上方,由会厌的上缘、杓状会厌襞和杓间切迹围成。

喉腔内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从外侧壁突入腔内。

前庭襞:活体呈粉红色;襞中间叫前庭裂。

声襞:活体颜色较白
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之间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声带: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面的喉黏膜一起称之。

喉腔借两皱襞可分为三部分:
喉前庭:喉口至前庭裂之间产部分。

喉中间腔: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的部分。

是喉腔中容积最小的一部分。

其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至环状软骨下缘的部分,黏膜下组织疏松,尤其婴幼儿易发生急性喉水肿。

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
A.前庭裂
B.声门裂
C.喉中间腔
D.喉室
E.喉口
『正确答案』B
三、气管及支气管
(一)气管
由14~17个气管软骨、平滑肌、结缔组织和黏膜构成。

1.位置:气管约平第6颈椎椎体下缘起,上接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4胸椎体下缘)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

2.毗邻:
气管前方:为胸骨柄、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的起始部、胸腺(胸腺遗迹)、左头臂静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心丛等。

气管后方:有食管,后外为喉返神经
气管左侧:有左迷走神经和左锁骨下动脉
气管右侧:为右迷走神经和奇静脉,右前方有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等。

记忆要诀:
环软下延气管叉,气管软骨近十八。

前临胸腺大血管,后临食管和喉返,
左侧迷走锁骨下,右侧迷奇如一家。

(二)左右支气管的形态
考点
1.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走向较平行。

2.右主支气管:短而粗,走向较垂直。

3.异物易滞留在右主支气管的原因:
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的重要标志。

右肺通气量大。

右主支气管短而粗,走向较垂直。

吸入性肺脓肿多发生于右肺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右主支气管较细
B.右主支气管较粗
C.右主支气管较陡直,较粗大
D.右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多
E.右主支气管较长
『正确答案』C
四、肺
考点
肺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膈肌的上方,左右各一。

肺为锥形,分肺尖和肺底,三面三缘。

1.尖:钝圆,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2.底:位于膈上面。

3.两面
肋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

内侧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侧面,该面中央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叫肺根。

4.三缘
前缘:锐利,下部凹陷称心切迹。

肺小舌。

后缘:圆钝。

下缘:锐薄。

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五、胸膜
考点
(一)胸膜的分部及肋膈隐窝
脏胸膜:紧贴肺并深入肺裂
壁胸膜
膈胸膜:分布在膈上
肋胸膜:胸壁内面
纵隔胸膜:纵隔两侧
胸膜顶:突出胸廓上口,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肺尖位于此处。

胸膜腔:由脏壁两层胸膜在肺周围形成的密闭的腔隙。

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内为负压。

肋膈隐窝:(肋膈窦)位于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是胸膜腔的最低位。

(二)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
肺下界第六肋第八肋第十肋第十一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第八肋第十肋第十一肋第十二胸椎棘突
人在直立或坐位时,胸膜腔的最低处是
A.肺下界
B.膈上界
C.肋膈隐窝
D.心包下界
E.纵隔下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是人体直立时胸膜腔最低部位,胸膜炎时,渗出液多积聚于此。

六、纵隔
1.概念:两侧纵隔胸膜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2.分界: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底为膈。

3.分部: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面为界分为三部:
考点
(1)前纵隔:心包前面与胸骨之间。

胸腺或胸腺遗迹、纵隔前淋巴结、胸廓内动脉纵隔支、疏松结缔组织及胸骨心包韧带等。

(2)中纵隔:中纵隔即心包所在区域,容纳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

第三章呼吸系统
(3)后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之间。

容纳气管杈及左、右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迷走神经及奇静脉、半奇静脉、交感干、胸段胸导管和淋巴结等。

记忆要诀:后纵膈内气管多,
主食迷奇干胸导。

男,35岁。

CT检查:纵隔的后下部有一5cm×3cm的边界清晰的肿块。

手术切除该肿块时最可能损伤的后纵隔结构是
A.上腔静脉
B.胸腺
C.胸交感干
D.膈神经
E.主动脉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后纵隔位于心包后面与脊柱之间。

容纳气管杈及左、右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及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等。

以上结构只有胸交感干位于后纵膈,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