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人物塑造》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题:分析人物形象类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考点分类题:分析人物形象类](https://img.taocdn.com/s3/m/34bc265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5.png)
名著阅读《红楼梦》:分析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面对刘姥姥的扮丑自嘲,在场众人笑态各异,但曹雪芹却对宝钗不着一字。
有人推测,此时薛宝钗应是“欲笑而抑住不笑”,请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说明推测成立的理由。
2.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
请据此从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中任选一人简要分析。
3.“红楼二尤”花开并蒂,殊途同归。
有人评价,她们一样的身世,不一样的性格,不同的爱情选择,但依旧是相同的人生结局。
请联系《红楼梦》原著,具体阐释该评价。
4.《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有这样一段话: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
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
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这段话中的“这个人”是谁?在书中,颦儿与其堪称师徒,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分别展现出二人怎样的形象?5.近日“林黛玉发疯文学”走红,《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一些俏皮话和慰人的话被广大网友挑选出来进行模仿创作。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仿林式创作:①平日里我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了,怎么别人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
②你的关心,是独我一份的,还是他人都有的,若不是独我一份的,那这份关心不要也罢。
③迟到五分钟站在教室门口:“哟,已经上课了啊,是我来的不巧了。
”④早上公司遇到老板:“早知你今个儿要来,我便不来了。
”请选择以上仿作中的一句,简要说说该句是出自《红楼梦》中的哪个场景,并概括当时林黛玉的心理。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32b5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9.png)
《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
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我们先说第一个。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
”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
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
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
《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
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
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
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
这是最悲惨的结局。
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
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
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
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
《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
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
《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
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
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考2024-2025学年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7344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e.png)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红楼梦》中的诗词与人物塑造《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特点使其与其他古典小说显著不同。
曹雪芹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诗词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和文化修养,同时通过这些诗词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
《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点缀,而是深入融合在情节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海棠诗社”的活动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女性角色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她们所作的诗篇不仅风格各异,而且深刻反映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黛玉的《桃花行》以其风流别致著称,宝钗的《咏白海棠》则含蓄浑厚,湘云的《咏白海棠》则清新洒脱,各有千秋。
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不仅通过故事情节和直接描写,还借助诗词来强化人物形象。
比如,黛玉的《葬花词》是她身世和情感的集中表达,诗中的哀怨和寂寞,正是她性格和命运的写照。
而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不仅是对白海棠的赞美,也反映了她为人寡语罕言、安分从时、喜欢素朴淡雅的性格特点。
此外,《红楼梦》中的诗词还常常具有预示人物命运的功能。
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曲,以及小说中的许多诗词,都隐含着对人物未来命运的暗示。
这种“诗谶式”的表现手法,不仅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也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和精心安排。
1.下列对《红楼梦》中诗词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小说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古典小说中的诗词不同,它们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B. 《红楼梦》中的诗词仅用于点缀故事情节,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C. 小说中的诗词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文化精神生活,展现了曹雪芹对那个时代的深刻洞察。
D. 诗词在《红楼梦》中不仅用于刻画人物形象,还常常具有预示人物命运的功能。
答案:B解析: B项错误,因为《红楼梦》中的诗词并非仅用于点缀故事情节,而是深入融合在情节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012e4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b.png)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中的楹联,与一般的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
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多种多样,风格也①:或冷峻如悲秋萧声,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凄婉如孤竹瘦石。
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置身其中去遐想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灵秀与静谧。
(二)情感上的忧郁哀婉。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婉,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
(三)寓意上的②。
《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又以它的理趣③。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1.请在文段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对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
3.对联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许多回目完全可以当作名联来欣赏。
下面选取《红楼梦》两个回目,请你任选一个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二、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宝黛共读《西厢记》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
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2024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一)(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997a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3.png)
2024年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点回头看(一)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红楼梦》曲词对应的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聪明累》)——王熙凤B.“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好事终》)——秦可卿C.“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乐中悲》)——史湘云D.“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虚花悟》)——贾元春2.下面人物描写中选出最切合薛宝钗形象的一项()A.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
B.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D.肌肤微丰,合中身材。
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二、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曾在其文艺批评著作《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扁平人物性格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十恶不赦,可以说是类型人物,给人印象鲜明强烈,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始终扮演着一个反衬别人光芒的廉价的丑角。
而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更能使小说逼真。
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表现出人生的复杂真相。
3.《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是典型的圆形人物。
请写出她的两种相对的性格特征,并举例加以简要说明。
(100字以内)4.“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除王熙凤外,另写出其中的五个女性形象:、、、、。
5.阅读名著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
”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论述类文本袁行霈《红楼梦》的人物塑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袁行霈《红楼梦》的人物塑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a39ebf121dd36a22d8256.pn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
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
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
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
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
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高考备考专题阅读:《红楼梦》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备考专题阅读:《红楼梦》专练(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0fd2e403d8ce2f01662369.png)
高考备考专题阅读:《红楼梦》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
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
“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红楼梦 》练习(含答案)
![《红楼梦 》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76ed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5.png)
《红楼梦》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作“水做的骨肉”。
豪迈如史湘云,①();稳重如薛宝钗,②();敏感如林黛玉,③();而薄命如香菱,跟着黛玉学诗,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令人悲欣交织;即使风趣诙谐如王熙凤,她的精明强干、处变不惊、势利狠毒都值得欣赏,甚至令人喜欢。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B.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C.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D.①才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二、名著阅读2.根据材料描述,下列横线处对应《红楼梦》人物正确的一项是()在小说《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一位姑娘感慨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她是① 。
有一位姑娘的屋子,王熙凤特地叮嘱“断乎抄检不得”,她是② 。
在宝玉的怡红院,有位姑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双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她是③ 。
A.贾迎春林黛玉晴雯B.贾探春薛宝钗晴雯C.贾惜春薛宝钗袭人D.林黛玉贾探春袭人阅读下面文字,联系你读到的《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回答问题。
3.下列关于《红楼梦》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B.《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曲词“纵然是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为梁鸿举案齐眉奉上食物的典故,来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C.太虚幻境石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表达了曹雪芹对真假有无的辩证思考,也是本书“将真事隐去”的创作手法的体现。
D.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宝玉抓了些笔墨纸砚,贾政大喜。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7d3f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8.png)
《红楼梦》高考各种题型的相关试题汇总(含阅读和答案解析)目录《红楼梦》自我检测一:选择题部分 (1)《红楼梦》自我检测二:文段阅读部分 (9)参考答案 (24)《红楼梦》导读 (31)一、作者信息 (31)二、名著信息 (31)三、内容概括 (32)四、主题提示 (35)五、人物形象 (36)金陵十二金钗判词及解读 (37)1.薛宝钗 (37)2.林黛玉 (38)3.贾元春 (38)4.贾探春 (38)5.史湘云 (39)6.妙玉 (39)7.贾迎春 (40)8.贾惜春 (40)9.王熙凤 (41)10.巧姐 (41)11.李纨 (42)12.秦可卿 (42)《红楼梦》自我检测一:选择题部分1.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
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D.《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 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红楼梦阅读之情节人物训练
![红楼梦阅读之情节人物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b31270ba55270722192ef7c0.png)
1、《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案:①暗示了薛宝钗、林黛玉的命运。
②②“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请问该判词暗示了《红楼梦》中哪个人物的命运?请对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答案:①暗示了妙玉的命运。
②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
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
“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3、《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红楼梦》中甄宝玉和贾宝玉异同点?曹雪芹刻画出这样一个人物的真实用意何在?答案:甄宝玉与贾宝玉都生得眉清目秀,倍受祖母溺爱,取小名为 “宝玉”;自幼都淘气异常,不爱读书,甄宝玉“必得两个女儿陪著,方能认得字,心上也明白”;他们都热爱女子,甄宝玉还常对跟著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希罕尊贵呢!……”父亲曾经痛打过他几次,每打得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 “妹妹”的乱叫起来。
贾宝玉曾说:“女孩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的便清爽,见了男的便觉浊臭逼人。
”甄宝玉谐音“真”宝玉虽然与贾宝玉性格相似,却热心功名,进京考功名时,与贾宝玉面谈一次。
贾宝玉发现虽与他相貌一致,但话不投机。
甄宝玉后考中举人。
贾宝玉谐音“假”宝玉,性格叛逆,不愿意追名逐利醉心官场写他们两人。
作者是在两人性格相似的基础上拿他们对封建世俗观念的看法、态度作对比表示在封建社会只有热心功名的人才是真正的宝玉,是有用的人才而像贾宝玉这样的叛逆公子,最终只是一块不起眼的真石头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与谴责。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https://img.taocdn.com/s3/m/81c207858e9951e79a8927a1.png)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一.人物描写。
(一)对人物独特性格反复皴染。
如贾宝玉“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其敏锐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其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渲染。
(二)将不同人物,特别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间的全面对照,使其个性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如黛、钗,尤二姐和尤三姐。
(三)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如同是温柔和气的紫鹃和袭人。
(四)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主要通过日常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
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细节把表现黛敏感、尖酸的“小性儿”。
(五)对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六)完全改变过去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1.王熙凤。
(1)将其置于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各个生活侧面反复渲染,随着情节发展,构成其性格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完整性高度统一的性格整体,达到典型化高度。
①与贾母、王夫人:逢迎,既突出虚伪做作,又表现机敏诙谐、泼辣豪爽。
②与贾氏姊妹、妯娌、侄媳:以利害关系为转移,采取远近亲疏的不同态度,表现其自私和权诈的性格。
③与贾琏:夫妻间的貌合神离的双重人格。
④与尤二姐:“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的两面手法。
⑤与贾府大小管家、奴婢下人: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的统治手段。
⑥与贾府外部:勾通官府,胡作非为的性格。
(2)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另一方面是舞弊营私,贾府的蛀虫。
治家与败家构成其性格中的一对矛盾。
(3)要求尽情享受,为金钱、权威而玩弄权术,阴险毒辣;也要求在精神上的优越感。
是一个充满活力,既可憎可惧,又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
2.贾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善理家;豪爽;维护封建纲纪坚定无情。
二.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搏斗。
如宝玉穿蓑衣。
《红楼梦》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专练(含答案)
![《红楼梦》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专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699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a.png)
《红楼梦》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专练1、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可以用卡片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读书成果。
下面是张太萌同学读《红楼梦》时制作的一张卡片。
其中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红楼梦》人物:可爱可敬的刘姥姥①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对我印象特别深刻。
②虽然刘姥姥是一名村妇,但有一定胆识,能说会道,幽默机智,知恩图报,可爱可敬。
③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通过周瑞家的见到王熙风,与贾府建立关系。
④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凭着她的眼界、智慧、幽默,恰到好处地配合演出,让贾府欢声笑语。
⑤三进荣国府,刘姥姥受王熙风托付,在巧姐为舅兄算计出卖的危急关头,将巧姐救出。
⑥《红楼梦》借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的视角,展现出贾府这个豪门大族由盛而衰的过程。
⑦可以说,刘姥姥几进贾府在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和小说主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请你为《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写一副对联,要求能概括其命运或形象特点。
(每一联不少于8个字,下面示例仅作提示)示例:《老人与海》——桑提亚哥上联:孤独无助躯体可许打倒下联:坚强刚毅灵魂永是不屈3、请结合《红楼梦》中的这首判词,运用排比或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这一女性形象。
要求明确写出该人物姓名,表现人物特点,不少于80字。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4、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黛玉教诗的片段,有人认为,黛玉堪称课改实践的优秀语文教师,请你认真阅读名著片段,体会黛玉教诗时体现出了哪些好教师的特质,概括出其中的三点,三句构成排比句式,每空不得少于8个字。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及答案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386c2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0.png)
《红楼梦》名著阅读题及答案1、《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XXX,小说原名《石头记》。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XXX,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XXX,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XXX,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该书以这三个人物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XXX、王、史、XXX家族的兴衰来揭露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即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而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曲折反映了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因素。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XXX,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最善玩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XXX和XXX,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XXX性命”的悲剧下场。
3、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XXX,涉及她的情节有查抄大观园和病补孔雀裘。
;最卑躬屈膝。
的丫鬟是XXX;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XXX。
4、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XXX、懦弱的XXX、精明的XXX、孤僻的XXX,取“原应叹息”之意。
5、《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XXX 冷入空门”中的情小妹是XXX,XXX是XXX。
6、XXX佩戴的玉叫XXX,XXX佩戴的是金锁,XXX 佩戴的是XXX、下列XXX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些女子的命运。
(1)可叹停机德,堪怜XXX。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XXX、XXX)(2)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XXX)(3)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XXX)8、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B)A、莫失莫忘,XXX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C、你证我证,心证意证9、在《红楼梦》的第三十二回中,有人劝XXX关怀一点仕途经济,他反常恶感,以致命令逐客。
高中语文《红楼梦》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771e8a45177232f60a2f8.png)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
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
名著《红楼梦》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精华版)
![名著《红楼梦》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c41c7225c52cc58bd6bed0.png)
名著《红楼梦》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精华版)1、《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文其声”的是指,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弄权、逼死、破坏,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3、《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
5、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6写出金陵十二钗中3位、、。
7、《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 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 _。
8、《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句话是说的。
9、《红楼梦》中“两弯似蹙笼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昭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写的是 _,她有的性格特点。
10、“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11、《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___;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就是____________。
12、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______,涉及到她的情节有_________。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__________。
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红楼梦》:人物篇(含解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名著阅读《红楼梦》:人物篇(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cee2f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5.png)
名著阅读《红楼梦》1.林黛玉眼中的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2.请根据王熙凤的这段话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表达效果。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那(傅家)两个老婆子见没人,一行走,一行谈论。
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
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
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
’你说可笑不可笑?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征。
4.阅读下面大观园中某处院落居所的环境描写,完成问题。
①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
![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https://img.taocdn.com/s3/m/d73480b84693daef5ef73dec.png)
第三节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突出表现在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形 象。“人各一面”
2、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 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取得了 巨大的进步。
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 对人物独特性格反复逡染。 ❖ 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
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 ❖ 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的刻画人物。
❖ 林黛玉与薛宝钗 ❖ 迎春与探春 ❖ 尤二姐与尤三姐 ❖ 平儿与袭人 ❖ 黛玉与妙玉
写实 诗化
创作原则 具体创作 人物塑造
借景抒情,移情于景
象征手法运用
❖ 宝钗来了,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 旁,手里做针线, 正在作兜肚,上面绣着一 对鸳莺。
❖ 袭人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 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宝钗只顾看着活 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 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 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聪明累
❖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 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 碎,死后性空灵。家富 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 各奔腾。枉费了,意悬 悬半世心,好一似,荡 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 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 尽。呀!一场欢喜忽悲 辛。叹人世,终难定!
❖ 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红楼梦》女性 人物群中与男性的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
❖ 她“体格风骚”,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 手辣。她对家族的腐朽和衰败看得比谁都透彻, 但她绝不肯牺牲自己来维护家族的命运;她不 但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连鬼神报应都不当 一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
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
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
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
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
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
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
’”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
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
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
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
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
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是通过对他思维和情感,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B.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作者将她们复杂的性格进行全面对照,从而
将其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出来的。
D.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
B.本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
C.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
D.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探春是《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这样的人更显真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上,文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至少几十人。
B.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C.《红楼梦》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
D.《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鲜活的形象,真切动人。
参考答案:
1.A.“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错,原文第二自然段表述为“这不是简单地重复”,曲解文意;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错,原文第五段为“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D.“解决了这个问题”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是“取得巨大进步”,不是“巨大成绩”。
2.D.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B.“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过于绝对,原文倒数第二段为“《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