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插入语“看来”的语用功能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插入语“看来”的语用功能分析

现代汉语中插入语“看来”是命题外的语用成分,它虽然不影响命题内容的真假,但它在句中的出现与否对句子的意义却有很大影响。本文在语料考察的基础上,从“看来”在句中分布的位置出发,分析了“看来”的语用功能:它在句中的位置影响说写者介入的程度,表达不同程度的主观性,从而产生句子意义表达上的差异;它具有明示话语信息、标记话题、衔接篇章等功能。

标签:“看来” 插入语语用功能全副评注

在现代汉语中,插入语“看来”不是句子的句法成分,它的有无虽不影响句子的句法结构,但它对句子的意义却有很大影响,在传达说写者的主观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试分析“看来”的语用功能,所选例句均出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一、“看来”的位置对其语用功能的影响

“看来”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会影响其语用功能。“看来”位于句首或者位于句首并以逗号与主语隔开时,会使得“看来”比位于主谓之间显得更为突出,更加凸现后面的观点是说写者的推测。如:

(1)a.宠物商品看来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b.看来宠物商品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c.看来,宠物商品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无论从视觉还是从听觉上看,b、c两句中的“看来”都要比a句中的“看来”突出;c句中的“看来”又比b句中的“看来”显得突出。三句中的“看来”突出程度的强弱依次为c﹥b﹥a。心理实验表明,最容易引起受话人注意的是句首成分,所以在对话中,由于时间有限,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这是引起受话人注意的便捷手段。因此,“看来”位于句首或位于句首并以逗号与主语隔开,都能获得突出或凸现的效果。

虽然“看来”在句中的位置变化不会影响整个命题的意义,但它的位置会影响说写者介入的程度,表达不同程度的主观性,带来意义表达上的差异。它在句中出现得越早,对话语理解的影响就越大。如:

(2)a.明天会下雨。

b.看来明天会下雨。

c.明天看来会下雨。

d.明天会下雨,看来。

任何一个句子进入语言交际过程,都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要传递的客观信息,二是说写者对所传递信息的主观态度。比较a、b、c、d四个句子,可以看出,a句是对“明天会下雨”这一信息的陈述,它的客观性最强,b、c、d 三句都通过使用“看来”介入了说写者不同程度的主观态度。不过,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看来”对后三句影响程度的强弱可排列如下:b﹥c﹥d。插入语在句中的位置越靠后,它的作用就越有可能是对前面所说内容的补充、说明或是修正。比如,d句中,说写者说完或写完整个命题后,意识到听读者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对所说的信息没有把握,于是追补上“看来”,对自己所说内容的可靠度进行调整,带有追补、说明的意味。相反地,在b句中,说写者在说出或写出命题之前,也许已经预见到有被误解的可能,于是在句首就使用“看来”对整个命题“明天会下雨”进行表述,说明“明天会下雨”是自己的推测。c句的情况介于b、d之间,说写者尚未陈述完整个命题,为了避免被误解或是表明命题的有效度,用“看来”表达“会下雨”是自己的推测。

二、明示话语信息

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能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有关联的信息来认知事物。遵循关联原则,是关联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他们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思维规律进行的有目的、有意图的、动态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从说写者的角度看,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即明白示意,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话语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话语理解是从理解字面意思开始的,然后通过推理消除歧义、把握内涵,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努力。因此,说写者一般都会最大限度地表述信息,以便听读者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从听读者的角度看,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听读者总是希望耗费尽可能小的努力来推断说写者的意图。因此,要想使交际双方能成功地理解对方,信息的交流就不能只是简单传递。说写者在组织话语时,必须有意识地对信息加以引导和调控,尽可能地进行明示,从而引导听读者去获取相应的关联信息,达到交际的成功。使用插入语“看来”就是明示说写者的意图、尽可能减少听读者付出努力、进而引导听读者获取说写者意图的一个方法。从信息结构来说,位于句首的“看来”往往标明信息的起点,所以会成为听读者理解信息的背景而予以关注;在句中插入的“看来”也会因为它的突出位置而引起听读者的注意。如:

(3)a.这种鱼很适应湖泊、水库生活,它完全有望取代草鱼的位置。

b.这种鱼很适应湖泊、水库生活,看来它完全有望取代草鱼的位置。

上述例句陈述了一个未然的事实,a句尽管字面信息很清晰,但说写者表达的真实意图、态度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它传递的信息可能是多样的。b句加上“看来”这个有效标记后字面信息显化,听读者凭借它结合一定的语境,领悟到说写者得出的结论也只是推测或估计。由此可见,“看来”的标记明示作用既传递了

说写者的明示意图,限制了语篇的语义,又引导听读者进行推理,从而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

三、标记话题

话题是对于述题而言的,话题是述题的关涉对象。从语义上看,话题和后面的述题具有“有关性”,判断一个谓词前的句法成分是否是话题,首先要看其后的论述是否是围绕它而展开的。一个句法成分(体词性的或是谓词性的)只要和后文的内容在语义上具有“有关性”,即只要是后文描述、议论的对象,这一成分就可以是话题。在句法方面,话题可带标记。“看来”有标记话题的功能,它的出现,可以实现话题的继承或转换,进而把篇章贯通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

(4)a.是什么话呢?我想来想去想不出头绪,看来只有问她本人才能清楚。我又睡着了。

b.后半夜,她醒了。看来那几片安眠药没起太大作用。

例(4)a中,“看来”小句前讲述了“我”的相关信息,“看来”小句承前省略话题“我”,并用不同的述题继续对话题“我”进行陈述,通过“看来”的过渡,实现了话题的继承,因此“看来”是话题继承的标记。例(4)b句中,“看来”小句实现了话题的转换,“看来”表达说话人通过前面的情况“后半夜,她醒了”作出推测或判断“那几片安眠药没起太大作用”,这个判断是对上文话题的总结,说完之后就结句了,“看来”后的内容是与前面内容相关的一个新的话题,由前边的“她”转换为“那几片安眠药”,通过“看来”的承上启下,完成了话题的转换,因此,“看来”是话题转换的标记。

四、篇章衔接功能

在语言的使用中,不管是简单的句子还是复杂的句子,彼此间都存在着制约和联系。人们为了把思维的逻辑性外化出来,就要在句中使用一定的方法体现出上下句语义内容上的连贯和形式上的衔接。通过这些方法,篇章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具有连贯的逻辑性。从逻辑关系角度来看,“看来”的衔接功能可分为因果型推论衔接和总结型推论衔接,表现篇章在意义连贯上的因果性和总结性关系。

(一)因果型推论衔接

作出推测总是要根据客观的情况、现象或内在联系进行估计或推理分析,即“事出有因”。因此,“看来”的前后必定要有估计和推理的依据、既定事实或结论,这就是“看来”主要的衔接功能——因果型推论,按因和果在“看来”前后出现的顺序,可分为“据果推因”型——其前是结果或得出的结论,其后是事件或结论的原因/条件/现象,或者“据因推果”——其前是事件或结论的原因/条件/现象,其后是结果或得出的结论。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