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的资料

合集下载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精品文档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精品文档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一、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进展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问题,七十年代末期和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九十年代以来,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改革实践有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几种主要形式有:(1)家长会(2)家访(3)家长学校(4)家长委员会(5)“家校通”网络平台等[1]。

二、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存在的不足我国在促进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联系和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校合作组织不完善家长委员会是我国目前比较正式的家校合作组织。

一些学校还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长委员会”专栏,介绍本校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委员会成员、本学期的任务、优秀家长等。

各校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大致相同,基本包括总则、宗旨、任务、组织等几项内容[2]。

目前,家长委员会从章程到人员到活动安排等,样样具备,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与日本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相比,其发展还不完善。

(二)对校外体验活动的重视与协作不够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对青少年加强素质教育、增加校外体验活动,虽然已引起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成效甚微,总体上还没有根本改观。

因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与协作不够,所以对本来不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少年宫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低,现有条件下可开展的体验活动比较缺乏。

三、如何发挥“三结合”教育的作用(一)利用好三者的互补作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毋庸置疑,都对学生产生影响。

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目标要统一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新乡XXX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上根据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健全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积极配合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坚持立德树人,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要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 1 -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事情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学校每周要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教育效果。

3、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动员选派事情责任心强、教育经验厚实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转化农村普通高中学困生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转化农村普通高中学困生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转化农村普通高中学困生作者:王海兵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5年第21期摘要:教育发展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独立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功效。

农村普通高中面对大量学困生这一现实,就要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做好农村普通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利在学生,功在千秋。

关键词:三位一体;转化;学困生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15-2在广大农村,因经济困难,很多家长大都在外打工,无法关注子女教育;社区建设也比较松散,更无力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

因此,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很难使“家庭、学校、社会”真正形成合力。

当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成为学困生的时候,仅靠学校教育已显得势单力薄。

如何让“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转化学困生,这是农村普通高中必须思考而且亟等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1.学生自身问题。

学困生大多自身性格不完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难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克服自己的习惯。

如有的学生懒散心理严重,上课不认真听讲,导致成绩越来越差;有的学生单凭主观想象行事,渴求进步,但只有三分钟热情,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受到老师或父母批评时感到学习无乐趣,自卑厌学。

部分农村子女还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滋生了小偷小摸、打架滋事、厌学逃学、沉迷网吧等一些不良行为。

2.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父母大多长期在外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分对其溺爱,凡事都为其操心,孩子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

还有很多普通高中的学生,要么在长期亲情缺失的环境中成长,要么接受的是隔代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更多的则体现为对其学习关心不够,只过问孩子的吃喝,至于学习方面则不闻不问。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 目的性更强一些, 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因此, 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 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 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互通情况, 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 校内外结合, 控制学生所处环境, 减少消极影响, 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那么, 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三结合”德育网络 合力开创德育新天地

构建“三结合”德育网络 合力开创德育新天地

为加强与学 生家庭的联 系 ,学校成 立家校委 员会 ,各 班 成 立了家 校培训 班 。家长学 校每学 期对 学 员授 课两次 , 举办两 期家庭教 育专题 讲座 。家 校委 员会每学 期至少召开 两次家 长委 员会议 ,举 行两次意 见交流活动 。在召开的家 长 学校培训 会上 ,我们请 N ̄l Jl 处胡维 森老师做专题 科学 育 子 讲座 ,请 我们学校在 育子 方面有成 功体验 的学 生家长做
收稿 日期 :2 0 — 1 0 0 8 0— 7
作 者简 介 :朱 江 (96 ) 男 , 17 一 , 湖北 枝 江 人 , 北 省枝 江 市 问安 镇 问 安 小 学校 长 , 湖 小教 高级 。研 究 方 向 : 学教 育教 学 管理 和 小 小 学数 学教 学 ;
李亚蓉( 98 )女 , 17 一 , 湖北枝 江人 , 湖北省枝江 市问安镇 问安 小学副校 长, 小学高级教 师。研究方向: 小学德育管
经验介绍 。同时针对我们学 校留守学 生多 ,爷 爷奶奶带孙
内容 ,成为村委会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家 校关 系更和谐了。 同时 ,我们 还充分利 用社区辅 导员的优势 ,发挥 社区 教 育的 力量 ,使 学校 的德 育要求 得到社 会的 支持与理 解 ,
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上形成 目标一致的合力。 1利用校外辅导员的优 势,培养学生的兴趣特 长 . 在问安 小学 聘请 的社 区辅导 员中 ,有许 多有 特长 的 , 我们 充分利用这些 资源 ,把他们 请进学校 ,辅导我们 校本 课程 中的兴趣小 组活动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他们为我 校 的特长 教育发挥 了重要作用 。同时 我们利用一 些可利用 的 机会 ,让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 ,对学 生进行德育 。 如 :在开 设传统文化 校本课程时 ,我们专 门请枝 江民 间传 统舞蹈 老年人协会 的会 员到我 校来指导学 生打 莲湘 、扭 秧 歌 、打 腰鼓 ,跟学 生讲 民间传统 舞蹈的来历 ,还邀请 问安 有名的 民间艺人到校 指导孩子们打 楠管……让 同学 们能 从 老一辈 人身上感受传 统文化的魅 力 ,从而能继 承传统 ,发 扬传统。

德育网络

德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及工作制度
(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黑林镇大树小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及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完善机构建设,进一步拓宽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各种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结合“责任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特别是让全体学生做在学校和在家庭、在社会表现中都表里如一的好孩子,将责任教育落到实处。

二、领导机构:
组长:尹世成
成员:王金虎、韦高余、韩华善及各班级班主任
三、管理分布图:
四、职责:
1、学校领导及各班级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负责制定、组织、安排活动,并及时对学生校内、校外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2、村委会负责配合学校为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3、通过三结合教育,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和村委会交流,开好家庭教育课、社会实践课程。

大树小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

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阵地,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阵地,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抓好课堂教学 中的德育渗透 .
体 , 育英 才 , 开展的 两代赛文 明活 动 , 共 如
教 学工作是 学校的 中心工作 ,课堂教 通 过 家 长 和学 生签 协议 约束 两 代 人 的行
关根 _ , 奉 事关 长远 , 义重大 , 意 要依 托学校 、 学 是教 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思想 道德教育 为 。协议书上家长 向自己孩子提 出要求 , 学
作是 自己义不容辞 的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让他们从 不同 由校长 、 书记任组 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 组 ,
3学校德育处 、 . 少先队双轨管理的 日常 学生也说 家长变 了 , 打麻将 的不再打 了, 能 带孩子到广场散步、 谈心 , 能陪孩 子学 习了。
的方面参与学校 的德 育: 【作。学校成立 了 ] 作 :
会, 一足德育专题会 , 德育小组成员参 加制 能 在每一次旧物交易会 中买到所需 的满意
会,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 的丰力军 , 升学 目标 。这样每颗星都成 了对学生 良性行为
订德 育计划 , 并提 出管理 日标 ; 二是 班主任 物 。因此 , 生把夺星当做 了一个追求的 活 动 学
德育 主任 、 班主任 例会制 度 , 主任 、 任 年 人 健 康成 长 奠 定 坚 实 的 基础 班 科 的新方法 、 一个个活生生 的案例 , 家互相 上 , 是加强 未成年人 思想道 德建 设 的重 大 也
作 者单位 : 辽宁省 阜新 市清 河门 区教
学 习 , 相交流 , 为下学期制订计划提供 要场所 , 互 也 学校通 过开办家 长学校 , 肝展亲 子 育文化体育局
做到 工作有计划性 ; 三是值周教 师会 , 校 大 的进 步 , 学 以求获得更 多的星 , 样形成了 和采访。 这 激起 了孩子们热爱家 乡的情怀。 同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德育工作不仅要在学校进行,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进行紧密结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中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也能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有效的延伸和巩固。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中职学校构建德育工作的途径。

一、学校层面1. 创设正面导向的校园文化构建正面导向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班会、举办德育知识竞赛、组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推进以案代教的德育教育以案代教是一种很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在学校中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来进行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广播、悬挂标语等方式,将一些案例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强化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在学校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引导。

班主任还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二、家庭层面1.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课堂,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学校,邀请专业人员为家长讲解德育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德育教育水平。

2. 引导家长重视情感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沟通会、家长讲座等活动,引导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鼓励家庭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家长的参与可以很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观教育、家校联谊等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参与其中。

三、社会层面1. 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学校可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社会爱心人士来学校开展德育讲座、文艺演出、志愿活动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旨在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三结合教育中,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社会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社会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生活技能。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施,如实习、社区服务、参观实践等。

在三结合教育中,社会应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如与学校建立实习基地、开展社区教育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在实施三结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紧密合作和有效沟通。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和社会资源进行对接,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方案。

家庭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状况。

社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培养。

通过学校的加强教育,家庭的有力辅导,社会的广泛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开题报告近年来,国外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如美国的“家庭学校合作”、“社区学校”、“家庭教育”等,这些模式都注重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研究。

在欧洲,也有一些国家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芬兰的“综合学校”模式,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到全面的教育。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层面。

在教育理论层面,一些学者提出了“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概念和基本框架,如李祥春教授提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化”模式。

在教育实践层面,一些学校也在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如某中学通过家长会、社区服务等方式,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总体来说,国内研究还需要深入和完善,需要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本课题旨在探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具有特色、适合地区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研究。

具体目标包括: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和终身研究。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研究提供有效途径;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例如在美国,学校除了与所在学区的有关单位挂钩,争取单位工作人员的帮助和社区中知名人士、家长代表联合组成教育委员会外,还由家长选举成立家长工作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德育网络构建--王祖德

德育网络构建--王祖德

●奠基性:为高素质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以道德教育为核心,抓实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体系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祖德
一、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
学 校 德 育 的 基 本 价 值 观
一 切 为 了 孩 子
为孩子着想
让孩子设计
供孩子选择 给孩子快乐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祖德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体系
二、学校德育的发展框架 • 长 远 目 标
协助学生掌握良好技巧,使其将来 持续发展“人本精神”;并培育他 们成为良好公民。
齐家、治国、平天下
朝向长远 目标发展
规范与价值观 公民责任 家庭生活
修身
学生
友侪(chai)
学校
与社会各界共创的 德育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博物馆、 名企业、名山水、 名古迹、光荣院、 少年军警校、文明 一条街……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体系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祖德
三、学校德育的网络体系 3、整合
整合,就是进行德育教育实验的整合。通 过整合,发挥德育在个性优良和谐发展教 育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的助动力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体系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祖德
一、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
德育工作的基本特点
应形成的共识
●整体性:整体思考,整体规划,整体实施,发挥整体功能。
构建:一体化德育管理,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的德育模式。
●开放性:视野的开放,时空的开放,内容的开放,途径的开放。
回归生活:源于生活→学习生活→发展生活。 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参与社会→促进社会。

三结合资料及图片

三结合资料及图片

结构乡中心小学关工委隆重召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联席会议4月19日,赫章县结构乡中心小学关工委隆重召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联席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学生家长一千余人。

乡政府关工委的领导,乡派出所、司法所的所长,村组的负责人,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出席了会议。

学校校长谭明银代表学校,向‚学校行风建设‛评议、监督员颁发了聘书,真诚邀请乡关工委、人大的领导,乡派出所、司法所的所长,村组的负责人,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学校行风建设‛评议、监督员。

会上,校长谭明银作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的专题讲话,向与会者汇报了过去学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加强学生常规养成教育、管理,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以及2010年学校办学目标考核,小学六年级毕业检测取得可喜的好成绩。

谭校长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谈了本年度校园绿化情况。

他还就‚振兴结构乡教育社会评价活动‛,谈了学校如何实施常规管理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

以及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的意见。

学校‚行风建设‛评议、监督员,家长代表讲了话。

乡人大主席王杰就如何加强家庭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齐抓共管做了总结发言。

会议由学校副校长李宁主持,他最后提出了两个问题:学生在家里,家长该如何教育、管理?使其成为‚健康、文明、勤奋、有才‛;现在的学生脑子反应快、记忆力好,为什么学习还差呢?希望家长(监护人)多与学校、老师联系。

结构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2011年4月19日。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作者:廖晓慧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更高的重视,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只靠学校是不够,应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全面强化教育效果。

学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真正落实德育教育的開展,同时家庭要积极支持配合,社会也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这样只有三方面都关心孩子的德育建设,才能更有效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他们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本文主要探索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的建立,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35-01引言当代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这三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却存在着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面教育不协调、功能滞后的严重问题,导致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忽视、社会教育无效的局面。

在以后,必须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现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1.1 教育不协调。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在对学生教育上不能衔接,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各自相互独立,缺乏彼此之间的联系,导致无法形成教育内容、效果进行互补的效应,降低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比如,学校把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知识教育上,家庭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或家长言传身教作用的发挥,社会方面更是没有做好监管宣传工作[1]。

1.2 教育功能滞后。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当前很多小学学校都明显地表现为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追求更高的知识教育水平,对思想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材料

小学德育工作经验材料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新格局德育工作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当今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倾向性和学校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如何“适应”,如何“提高”与“深入”,如何“持之以恒”的问题。

对于制约德育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我认为主要的影响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负面影响。

中小学生在校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但他们却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无时不在耳闻目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消极、丑恶、愚昧、落后的现象,诸如“一切向钱看”的影响,“超前消费”的影响,“黄色文化”的影响,“电子游戏室”的影响等等,就会经常的、直接的、明显的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正如一些教师所言:“两天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抵消了我们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如用算式表示,则为5+2=0。

”这里虽是比喻,但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环境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同时也看到德育教育的无力。

二是来自家庭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独生子女增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不当,在物质上加大投入量,但对子女精神上的需求很少关心,特别是思想修养方面的教育相对地被忽视了,造成葩些孩子缺乏责任靥,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受挫力弱等不容乐观的道德状况。

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增多,又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教育,他们缺乏一个良好的稳定的生活环境,极易造成失学或走上犯罪道路,给社会的治安造成了不安定的因素。

三是学校里仍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

由于“应试教育”将学生置于沉重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下,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又造成了社会普遍以考场上的胜负论“英雄”,学校以“四率”来“论资排辈”,教师以分数论“教绩”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现象。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健康。

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合教育效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坚持以人为本,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1.学校方面学校方面学校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1. 引言1.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

中职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德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自律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更在于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1.2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紧密相连、互相支持的关系。

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情感的温床,学校是学生知识的摇篮,社会是学生实践的舞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的桥梁。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可以形成多方面力量的汇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成才成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综而言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意义在于共同育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推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2. 正文2.1 加强学校德育基础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基础建设是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定和规范,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2016---2017年度)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厦村小学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
网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在学校,德育工作队伍是强化德育管理、实施德育要求、提高德育实效的组织保证,是沟通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为此,我们致力于抓好教师队伍、德育管理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抓好教师队伍,致力于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员德育意识。

开展了“强师德、增素质、树形象”活动,把师德、素质、形象作为教师岗位轮换、校际交流和聘用与否的主要条件,把教师的德育工作与年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

因此,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点和任务,寓德育于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之中,形成了全校上下人人关心德育工作、参与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二是抓好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包括抓好德育处、团委、年部、学生会、值周生和班主任工作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德育过程的实施和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是重视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把团队、学生干部作为德育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骨干力量,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学
生操行评定、班级考评的全过程,放手让他们组织和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并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利用少年团校等阵地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给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坚持召开每月一次德育工作例会,每学期至少分别召开一次全校学生大会和年段学生大会,每学期召开四次家长会。

通过德育工作例会总结、布置工作、协调德育影响,落实德育要求。

通过学生大会褒奖先进、鞭策落后、强调规要求,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导向。

通过年部、班主任工作汇报会,既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对策、提高实效的目的。

通过家长会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管理要求,传授家教知识,教师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流方法,以统一家校教育的影响。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校德育工作已实现了德育队伍、德育容、德育基地、德育环境、德育评估的五到位。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德育处和团委会为龙头、年部、班主任、年部干事、政治教师和学生干部为主干的德育管理工作队伍。

在确定德育容过程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教育为基本容,以做人教育为重要主题,并紧跟时代脉博,适时调整教育容,我们以“减负更需立德,减负仍要勤奋,减负还要增效”为主要容开展德育工作。

为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我们还先
后在校外建立了国防教育、传统教育、法规教育基地和学工、学农、学军基地。

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校外德育环境的优化,并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如班级德育工作考评、学生操行量化考评、劳动卫生量化考评,为保证德育工作的切实到位起
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家校携手,统一德育影响
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专门教育机构,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塑造品格、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但它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质量。

因为学生相当多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他们知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性格的养成、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无一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能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就能增强教育效果,反之,就会削弱甚至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

为此,我们坚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促进家校的沟通,实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1.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
我校的家长学校了做到有机构、有教员、有场所、有经费,其教学以《家长学校读本》、《中学生家长手册》为基本教材,以探讨家教问题、传授家教方法、宣传教
育法规、通报学校教育要求为授课的基本容。

并以年部为教学班,每学期至少集中授课一次。

家长会是密切家校联系、沟通家校信息的重要形式与渠道。

我校在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授课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还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四次。

班级家长会由班主任通报班级管理情况,分析学生现状,并对家长提出具体建议,由科任教师通报教与学的情况,简要介绍学科的学习要求。

会后又安排家长与班主任、有关科任进行个别交流、沟通信息,以达到家校教育要求与影响的一致性。

2.做好家访工作,协调家校教育
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里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教师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所以家访对协调家校教育,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为此,我们对教师的家访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家访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项任务,每位科任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家访20人次以上,家访情况列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容。

第二,通过家访,在使家长及家庭成员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

第三,通过深入学生家庭,倾听家长意见,要准确地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办学效果真实评价。

第四,通过家访,要尽力帮助家长提高家教的科
学性,把学校要求同个体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第五,要认真分析家访过程掌握的典型材料,探究学生的思想及其行为的根源,洞悉和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家访带动校访。

随着教师家访的深入和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校访也成为很多家长的一次重要的家教工作。

面对这些好现象,我们又就做好校访工作对老师提出4点要求:第一要热情接待,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

第二要如实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情况。

第三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要给家长提出教育管理子女的具体建议。

实践证明,家访、校访是统一家校影响、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形式与途径。

而今,家访已成为我校教师的自觉行为,校访已引起了绝大部分家长的重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家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3.建立家校联系卡,密切"三方"联系
建立家校联系卡,是老师、学生、家长三方互相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我校已有不少班主任在班级学生中实行家校联系卡制度。

班主任可以在联系卡上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也可以给学生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可以在联系卡上表明自己的心声,向老师和家长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建议;家长可以在联系卡向老师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提出对班级管理的意见。

这种联
系卡以学生为中介,每周进行一次书面联系,对密切班主任、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三方的情感起到桥梁作
用。

三、社区联动,形成德育网络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作为学校就要全面了解社会,积极利用社会资源,认真正视社会问题,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把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对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件工作。

1.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努力开展育人新途径社区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这块教育的新天地,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开发和利用。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发动学生走出校门,去开发利用社区资源,从中接受自我教育,达到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

如今年的暑假我校100多名学生分别深入到所在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学校共收到1000多篇的调查报告,我们还从中精选50篇汇编成册。

还有,我校今年暑假的小记者夏令营的营员,分别深入到油城工作单位开展采访活动,并从中精选出20篇的采访报道和体会以《走向社会》为题汇编成册。

作为为人之师的我们,看了学生的学会调查报告、采访报道和体会,深深地感觉
到社会教育资源的丰富
社会教育力量的强大。

老同志具有政治、经验、威望和时空四大优势,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为此,我校坚持同以老干部为主体和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密切联系,经常邀请他们来校为青少年学生作教育报告,参加学生教育座谈会,共同探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问题,学校还经常向关工委反馈学生教育工作,反映家庭、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请他们帮助协调、呼吁。

与此同时,学校还成立以退休老教师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并设有家教员、报告员、辅导员、帮教员、科教员、市场督导员。

关工委的老同志以关心下一代为已任,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成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中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