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四节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灭火系统、日用供水系统、泄漏水系统、日用蒸汽和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全船、水舱的空气、溢流和测深管路等。

按照船舶系统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保船、生活设施和输送储藏三个类别。各类系统都各具功用。在管路布置时,应按系统特性及技术要求,做出相应的工艺处理。

一、保船系统的管路布置

(一)舱底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舱底水系统是保船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保证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何一舷倾斜不超过5°时皆能排干舱内积水,同时还不使舷外水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该系统流入舱内;保证在船体破损时,及时抽除涌入的海水。根据这一特点,对系统的布置有以下要求:

图1-44 舱底水系统止回阀的布置

1、直角舷外排除阀;

2、舱底水泵;

3、截止止回吸入阀箱;

4、带滤网吸入口;

5、直通截止止回阀

1、管路在布置时,应考虑使该系统具有最大的生命力。舱底水总管应布置在夏季重载水线平面上,垂直于船舶中心线从船舷量起的1/5船宽内侧。如果不能达到此要求,则舱底水吸入管上应设有止回阀。阀的布置位置应直接固定在舱壁上。如图1-44所示。

2、为能将舱底水排净,各吸入管的吸入口皆布置在每个舱底的最低处。在有舭水沟的船舱中,可装在该舱两舷最低处;在无舭水沟的船舱中,装在两舷或纵中剖面处所设的污水井。它的布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1)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大于或等于5°时,在纵中剖面处应设置两只吸口。如图1-45(a)所示。

(2)舱底或底板向两舷升高小于5°时,在两舷各设一只吸口,在中纵剖面处设有两只吸口,如图1-45(b)所示。

(3)机舱舱底水吸入口布置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将吸口直接接在舱底泵吸入端;对艉机型船舶在机舱的前端设置两个吸口,艉端也应设有吸口。如图1-46所示。

(4)当船尖舱未装舱底水总管时,可采用手摇泵有效排水,但吸口高度不应大于7m。

(5)货舱的长度超过30m时,应在该舱的前后部适当的布置舱底水吸口。

(6)机舱内在每一个机械舱室中,应设有应急舱底水吸口。该吸口应接主机舱最大排

图1-46 艉机型机舱吸口布置 量的泵的进口,并设截止止回阀。该阀的手轮应设在花钢板以上大于460mm 处。

图1-45 舱底水吸口的布置

(a )、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大于5。的吸入口 (b )、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小于5。

的吸入口

3、舱底水系统布置方法如下:

(1) 集中布置:在机舱集中控制到各舱室的舱底水管路。

(2) 独立布置:若采用多机舱或具有炉舱

以及其它机械舱室时,在各独立舱室内均具有单独

舱底水系统,互不通用。

(3) 分组布置:将船舶分成几个舱段,如

分为艏、艉两组,分别进行集中控制舱底水。

4、舱底水管路布置的工艺要求。根据舱底管

系的工作特点及布置要求,如在机舱花钢板以下时,

则应布置在最下面,并尽量保持管路的平直,不允

许有过大的高低起伏。如图1-47所示。低凹处易积

聚污物。隆起处则易形成气囊,影响抽吸效果。

舱底水喷射器的设置位置,应以出水端的排水

阻力最小为佳。倘条件允许,喷射器出口可与舱底阀成一线。当这一要求不能实现时,则喷射器出口至舷阀的管路弯曲形状应尽量简单,使排水阻力减至最低,从而增强喷射器的抽吸性能。

舱底水管系的每个吸入端,如具有污水井时,则应在该处设置可拆接头,便于对吸入滤网或止回除污器进行维修。

图1-47 不利于抽吸的起伏管路图1-48 消防阀布置高度

图1-49 国际通岸接头

(二)压载水系统管路的布置

压载水系统的功能特性是:既要将水灌入各压载水舱,又要通过同一管路、同一水泵将水从水舱中排出。根据这个特点,压载水系统管路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压载水系统的水泵管路,必须直接从海水总管引出。在任一管路的中间不能有止回装置。

2、现代船舶(大型)大都设有管隧,压载水管路均可通过管隧进入压载水舱。倘因船舶类型、吨位等原因没有专设管隧时,压载水管路均应设在双层底内,但不得布置在油舱内。若不能避免时,则应加厚管壁,中间不得有可拆接头。

3、当压载水管路延伸至首尾,并穿越防撞舱壁时,应设置专门隔离阀。该阀应采用铸钢阀,并直接安装在防撞舱壁上。在甲板上设置阀的启闭装置,且应具有明显启闭标志。

4、压载水的舷侧排出口处,必须装截止止回阀,以防舷外水倒灌入舱。

(三)消防系统的管路布置

消防系统常见的有干冰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卤代烷灭火系统以及泡沫灭火系统;除上述系统外,对于油船,还设有惰性气体系统。

1、水灭火系统的管路布置

水灭火系统是用来扑灭机舱、干货舱以及居住和公用舱室的一般火灾。此外,还可用作冲洗甲板、舱室及锚链,可作舱底水吸射泵的动力源。

(1)水灭火系统管路布置形式。布置形式有总管环形布置、线形布置和混合布置。

环形布置是将消防总管布置成环形,当管路在任一舷发生故障时,水源能从另一舷通过,并达到所需要的场所。一般都是以左、右通道处布置总管,在横通道适当场所布置横跨接管,分隔阀则设在显而易见的部位。

线形位置是将总管分为两个或三个干管,分别布置在上层建筑、艏部、艉部,并为它们服务。这种布置形式大都使用在油轮及中型货轮上。

混合形布置是在居住区域及上层建筑区域采用环形布置总管,在货舱区域或艏、艉部

采用线形布置。大型货轮及油轮多采用此种布置。

(2)水灭火系统一般要分为两个布置区域,即机舱区域和甲板区域。

机舱区域的水灭火系统除具有独立动力的消防泵外,也常与舱底压载泵、通用泵、卫生泵相通,故在管路中设置有转换装置。水灭火管路的吸入管几乎都敷设在花钢板以下部位;消防泵出口压力水总管,在花钢板以下部位应作尽可能短的过渡,及时沿舱壁、支柱或舷侧引出,然后按机舱层次逐一分出支管,最后从机舱上层舱壁引出,与甲板水灭火总管会合。如机舱布置在中部,则要求消防总管设有截止阀,使艏、艉消防总管能分别供水或同时供水。

客船的消防总管应位于机舱以外,并在消防泵出水管处设截止阀。此阀应在机舱以外,以便控制水源。

甲板区域的总管布置,不论其形式如何变化,管路的敷设都不宜进入居住或其它舱室。最适宜的布置部位是甲板的纵、横通道。消防总管也不宜通过货舱(常布置在甲板上)。为不妨碍装卸作业或舱面机械的工作,常利用舷墙肋首疏导孔的空隙,把总管作纵向穿越布置,并在各货舱口对应部位分布消防栓。对于1000总吨以上的货船,其消防总管及分隔阀原则上布置在机舱以外。倘布置确有困难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应由应急消防泵引出独立管路至机舱棚附近,并至少增设两只消防栓。对于油船的甲板消防水总管,在通往货油舱的区段上一般都间隔设置截止阀。这些阀的布置间隔一般为30~40m。

根据消防水总管的布置情况,通往消防阀的支管可以自上而下布置,也可自下而上布置,但消防阀的布置高度应该一致,以便操作。一般距舱面为900~950mm,如阀盘作水平布置,以阀盘中心为准;若阀盘处于垂直状态,则以阀杆的水平高度为准,如图1-48所示。

消防水总管的布置还应充分考虑到避免管内积水的可能性,特别是布置在露天区域的管路,应在最佳泄水部位安装泄放阀。由于是直线布置较多,还应考虑必要的伸缩膨胀装置。

水灭火系统的国际通岸接头如图1-49所示,一般选择在两舷外走道内侧;若单舷设置,其部位设在横向通道口处为宜。

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管路布置

由于二氧化碳的化学、物理性能的特殊,在布置管路时,应遵循安全与可靠的原则。

(1)站室管路的布置。站室管路一般分为集合总管和分配阀站两大部分,如图1-50所示。任一二氧化碳瓶组8均与集合总管5连通。施放时,通过集合总管进入分配阀站,再由分配阀站通过分配支管将二氧化碳注入火灾舱室。为防止二氧化碳倒流,在每个二氧化碳瓶头阀至集合管的连接管之间设有止回阀7。该阀的布置形式应与集合管成倒置垂直布置。

在箱体上设有25MPa的压力表,以观察二氧化碳施放压力,确定灭火效能。按布置要求,在箱体上下分设施放阀4,此外,在阀站的附近还布置作吹除用的压缩空气控制阀3和隔离阀2。这一布置形式的优点是比较适应二氧化碳站的有限空间,有利于集中操纵和管理。阀站应布置在站室门口的一侧。

(2)施放管路的布置。二氧化碳的施放管路一般都是以集束管路的形式布置,然后依次通往各被保护舱室。但不得通过居住舱室,以及常有人活动的公共舱室。如无法避开时,

则通过上述处所的管路不应有可拆接头。

图1-50 二氧化碳瓶组及阀站的接管布置图1-51 蒸汽灭火分配阀箱外形

1、阀站;

2、截止阀;

3、压缩空气吹洗阀;1、截止阀;2、箱体;3、安全阀;

4、施放阀;

5、集管;

6、压力表;

7、止回阀;

8、瓶组4、压力表;5、可拆封头;6、泄放阀

施放管路应有适当的分配,当货舱长度超过18m时,至少应设有两根支管,一根装在前端,另一根装在后端。

3、蒸汽灭火系统管路布置

蒸汽灭火管路采用集中布置形式。就是所有被保护舱室的蒸汽施放管路均集中于蒸汽灭火站,并连接在一个蒸汽分配阀箱上集中操纵。从灭火站蒸汽分配阀箱引出的独立管路,进行集束布置,依次将每路施放管引入被保护舱室。在布置过程中,必须考虑施放蒸汽时管路受热膨胀。在管路作纵向布置时,尽量顺流向略带倾斜,以免积存凝水,影响施放效果。若布置上有困难,则应在最低处装设泄放阀的疏水管。

布置管路时,管路不得通过油舱、水舱,更严禁通过任何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舱室;布置管路时应尽量远离电缆(应不小于100mm)。除蒸汽施放管外,其余均应留有足够的绝热材料包扎间隙。

蒸汽分配阀箱如图1-51所示。封头应有方便的可拆结构;在箱体安装位置的上侧应装设安全阀、压力表,下侧须安装疏水阀和疏水管;安全阀的溢出口应有管路接至敞开甲板偏僻处,使安全阀起跳时能将蒸汽排入大气。

二、生活设施系统的管路布置

(一)供水系统管路布置

供水系统一般采用压力式。

1、管路布置

大、中型船舶供水系统大都包括:淡水系统和海水系统。淡水系统又分洗涤水(冷水和热水)系统与饮用水系统。供水系统的供应对象是上层建筑各生活、起居舱室。

如图1-52所示。管路的排列顺序应考虑到进入上层建筑区域后,尽量避免交叉。

2、洗涤器具管路附件的布置

(1)冷、热水阀布置:凡洗面盆、厨房洗碗池、淋浴装置等冷热水并列布置的用水处,阀的布置都必须以面对器具来分,左为热水,右为冷水;若阀盘(或水龙头)上有色标者,

则左侧为红,右侧为绿(或蓝)色。

图1-53落水头形式

(a)直流式;(b) 水封式;(c) 可封闭式

图1-52 供水系统管路的集束布置图

(2)洗面盆的布置:洗面盆的布置一般都以家具布置图为准。面盆高度一般以盆口距地(甲板)净高800~850mm。

(3)淋浴装置布置:每一浴间的淋浴装置也都以木作家具布置图为准。一般喷水头距地(甲板)净高1900mm;水阀净高为1200~1500mm。

(4)小便斗布置高度以斗口离地净高600mm为佳。

(二)疏水管路的布置

疏水管路主要是排泄洗澡间、洗衣间、卫生间、厨房等处的积水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舷外;船上所有大便器(槽)和小便斗的粪便污水,也通过专设的疏水管路至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舷外。甲板排水管路主要排泄露天甲板及平台处的雨水和舱室、甲板的冲洗水至舷外。

1、管路布置的一般要求

(1)排泄通畅。管路的构成应该弯头最少、弯曲度最小;管路沿排出方向作0.03°~0.05°的倾斜度的布置。

(2)便于疏通。必须选择管路最佳部位设置有效的疏通螺塞。

(3)管路禁止穿越油、水舱柜。

2、疏水管路布置

疏水管路的管子直径一般不大于65mm,但为了使排水顺畅,所有分管必须成顺流向斜支管连接形式。

为避免疏水倒流以及管内浊气侵入室内,疏水总管宜以甲板层次布置成独立疏水管网,且以泄水口同一高度者为独立分支总管。例如面盆疏水成一分支,室内疏水成另一分支,尽量不使两者并联。对于室内疏水管路,应采用水封式落水头。可封闭式落水头适用冷藏舱内疏水,这不仅能隔绝污浊气体,并可防止冷气外疏。各种落水头的形式,见图1-53。

室内落水头的布置(包括冷藏舱落水头),均应选择在甲板低坡处。若落水设置两个,

则应成内、外侧或内、外对角布置;落水头的设置高度,应以端口略低于敷料,如图1-54所示。任何室内疏水管路均不得和粪便污水管路并联。

图1-54 落水头的设置高度图1-55舷侧排水口补偿

3、甲板排水管路布置

管子直接由甲板层次自上而下逐层增大;管路大都为垂直布置,弯曲形状简单。由于船舶航行时一般都略作艉倾状态,故上层建筑甲板的排水口,设置在该甲板艉端两侧为宜。客船的上层建筑甲板较长,为加快排放甲板冲洗水,应增设甲板中段和前段排水口。

大多数船舶的主甲板都带有拱形和纵向弓形,即所谓艏昂与艉昂。甲板中间为平行中体部分,是大量排水的会聚处,因此,主甲板中段两侧是设置排水口最佳位置,但必须避开船体中部肋距范围。

4、粪便污水管路布置

粪便污水管路原则上应以甲板层次自成管网,而且每一大便器的单独管路均应与总管顺流向作斜接。

5、舷侧板排水孔的要求

任何船舶的疏、排、污水管路,是所有系统管路通向舷外最多的系统。因此,在舷侧开孔的数量甚多,如处理不当,将会影响船体强度;同时,其中任一管路的破损,均有导致舷外水流入舱内的可能,故在设计孔口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1)孔位选择。开孔位应于载重水线以上300~500mm;为避免排水孔口成线状排列,可上下交错;排水孔应尽量设置在海底门的后端。

(2)开孔补偿。所有排水的舷孔口,应如图1-55所示,设置护圈予以补偿。

(3)阀件布置。凡设在干舷甲板以下的舱室或干舷甲板以上的封闭上层建筑和甲板的排水管,在舷侧外板上开孔时,均应装设有足够强度和便于检查的关闭装置,以防舷外水流入舱内。关闭装置的形式有截止阀、止回阀、截止止回阀和防浪阀等,阀件布置要求如下:

a、当排水管的船内端开口,高出夏季载重线的垂直距离(H)小于或等于0.01L(船长)时,其布置有以下三种(如图1-56所示)形式。

图1-56(a)所示,外板上装一个截止回阀,由操纵杆在干舷甲板上操作;并装有控制器和启闭装置。

图1-56(b)所示,管路上有一个止回阀和外板上装一个从干舷甲板上操作的截止阀。

图1-56(c),若排水口设在有人照管的机舱部位,则可在管路上设一个止回阀。

(a) (b) (c)

图1-56 排水口阀的布置(一)

(a) (b)

图1-57 排水口阀的布置(二) 图1-58 排水口阀的布置(三)

b、当排水管船内开口,高出夏季载重线的垂直距离超过0.01L,但小于或等于0.02L 时,船舶在营运状态可随时对船内的阀件进行检查,则该排水管可装两个不带直接关闭装置的止回阀来代替截止止回阀,其中一只止回阀应装在外板内侧。排水口阀件有二种设置形式,如图1-57所示。

图1-57(a)所示为两个止回阀的布置形式。一个设在外板上(防浪阀),另一个安置在管路上。第二个必须在最深季节载重线以上,且应在船舶营运中易于接近。如果船内止回阀不可能布置在规定水线以上时,如图1-57(b)所示,可在两个止回阀之间易于接近的位置,设一个截止阀和启闭指示器。这时,船内阀就可布置在规定水线以下。

c、当排水管船内端开口,高出夏季载重线的垂直距离(H)超过0.02L时,则可在外板内侧布置一个不带直接关闭装置的防浪阀,其排水口阀的布置,如图1-58所示。

(三)制冷装置系统管路布置

用人工方法从某些物质(如肉类、蔬菜、水果)中取走热量,以使其保持在低于外界气温的温度上,称为制冷。制冷装置系统是现代船舶不可缺少的技术装备,制冷装置系统管路在船舶管路布置中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装置的工作介质,即制冷剂大多为渗透性极好的氨、氯甲烷和氟利昂的缘故。

1、管路布置原则

(1)管路应尽量简短,并以直线布置为原则。

(2)管路布置应考虑便于制冷机的操作、维护与检查。

(3)弯曲部分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曲率半径。

(4)必须注意管路中的高低变化,水平管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应有一定倾斜,其斜率一般为0.004°~0.005°。

(5)必须充分考虑温度对管路伸缩的影响,可采取适当的补偿弯曲形状。

(6)管路的布置应能防止振动的传播、热量(冷气)的散失,故常在管子支架上增设木垫。

(7)管路在穿越舱壁或甲板时,除按常规采用通舱管件外,还需作好隔热和防潮的工艺处理。

(8)在管路的布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回油问题,这一点对氟利昂管路尤其重要,以防积油现象。

(9)管系中应避免出现不必要的U形弯曲和存油场所。

(10)制冷剂钢管的连接应用电焊对接;铜管应用硬钎焊(如银焊、铜焊等)焊接。必要时,个别的中间连接可采用焊接法兰,法兰应有填装垫片的凹凸槽;或采用被认可的其它形式的连接附件。

(11)制冷剂管路接头的垫片材料:对氟管配置胶质石墨板材或铝片;对氟化烃类制冷剂管路可选择金属缠绕垫片或铜环;对盐水管和海水冷却管用橡胶垫片。

2、管路布置形式

(1)排出管路的布置。管路布置时应注意:在压缩机停车时,排出管中的油或液态制冷剂不应倒流到压缩机内;在两台并列连接时,还须注意使两台压力充分均衡。排出管的正确布置形式,如图1-59所示。当冷凝器位于压缩机的同一高度时,即应在排出管的水平管段取0.01°以下的斜率,如图1-59(a)所示。当冷凝器位于压缩机的上方时,即应在排出管上增设存油弯头或止回阀,以防止制冷剂的倒流,如图1-59(b)。两台以上并列的情况如图1-59(c)所示,必须敷设大于排出管2倍通径的均压管。

(2)吸入管路的布置。布置必须十分慎重,若布置不当,可使液态制冷剂或滑油存留在吸管内,当压缩机起动或负荷减轻时,就会成为引起液击或油击的原因。布置吸入管时,可按压缩机组配量情况分别按图1-60所示三种形式进行。

(3)蒸发器出口管路布置。在蒸发器出口附近,原则上可以设置较小的存液弯头。这是因为存留在存液弯头的滑油,依靠气体的流速很容易被压缩机吸出。但是,存液弯头的水平部分应尽量减小,否则不可避免地就要产生相反的效果,对此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另外,蒸发器出口处的管路布置,除了在压缩机停车时应能去除液击的因素外,还应将各管路布置成比蒸发器高出一些的上行环路,如图1-61所示。上行环路能防止液态制冷剂在压缩机停车时倒流入压缩机内。

三、油、水舱(柜)附属管路的布置

(一)空气管路布置

(a) (b) (c)

图1-59 排出管路的布置

(a) (b) (c)

图1-60 吸入管路的布置

图1-61 蒸发器出口管路的布置

空气管的作用是使油水舱内的空气能自由进出,确保油水舱的加注或吸排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1、空气管的引出口部分选择

在任何情况下,空气管都应从舱柜的最高处引出,且与注入管端口成最远距离。按舱柜形式、引出口的部位可以是:

(1)凡油水舱柜,空气管均从舱柜顶部引出,空气管引出口与注入口成对角布置。

图1-62 双层底舱空气管布置

(2)凡双层底舱设置的空气管,应从两舷引出,若内底两舷为舭水沟时,空气管应从内底平面处引出,如图1-62所示。

2、空气管的终端部位布置

(1)凡燃油或货油舱(柜)、隔离空舱和所有采取压力式注入舱室的空气管,均应引至舱壁甲板上的开敞处所,如图1-63所示。

(2)为防止舷外水侵入油水舱(柜),各层甲板上空气管升高部分,若在干舷甲板上,其端口距甲板应不小于760mm ;其它上层建筑甲板,则不小于460mm 。

3、空气管路布置

任何空气管路,从引出口至终端口,中间管路不能有任何积水的可能,确保自然逸气通畅。为此,管路布置的水平管段一般均取0.015°的斜度。

(二)溢流管路布置

油柜溢流管根据溢油的排放要求,可分内溢式和外溢式;独立式布置和集中式布置。 1、独立式布置

图1-64(a )所示,溢流管选择在油柜底部适当部位开孔,通过座板上升,其端部与油柜顶板处的距离以不影响溢流管的通流面积为宜。这种形式称内溢式布置。图1-64(b)所示为外溢式布置。溢流管从油柜的上侧面,通过连接座板法兰引出,在便于观察高度设液流观察器。

2、集中式布置

集中式布置是指同舱或相邻舱室的几个同类产品油柜的溢油,通过同一总管或集油管集中引流到溢油舱,如图1-65所示。油柜1、2、3、4的溢流管均与溢油集油管连通。溢油通过溢流总管,经液流观察器流入溢油舱。鉴于主机日用燃油柜和辅机日用燃油柜,比辅锅炉、厨房日用燃油柜高且容量大,为防止倒流,油柜3、4的溢油管必须设止回阀。

(三)测量管布置

测量管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测量舱柜内液面位置,以确定液体的贮存量。 布置测量管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在测量管下面应设置防止底板被测深尺碰损的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10mm ,油舱应加设铜垫板。

图1-63 空气管路的端部位置

2、为便于测量工作,测量管一般应引到开敞甲板上。燃油舱柜的测量管不允许引到船员或旅客的居住舱室。

图1-64 溢流管的独立式布置图1-65 集中式溢流管的布置

(a) 内溢式溢流管的布置;(b)外溢式溢流管1、主机日用燃油柜;2、辅机日用燃油柜;3、辅

1、油柜;

2、座板法兰;

3、溢流管;锅炉燃油柜;

4、厨房日用燃油柜;

5、直通止回

4、液流观察器;

5、注入管;

6、空气阀;6、溢油集油管;

7、液流观察器

3、机、炉舱及轴隧内测量管口低于舱壁甲板时,必须设置水密的自动关闭装置,如重锤式速闭旋塞等。

4、燃油和滑油舱柜的测量管上端开口,应尽可能远离锅炉、加热器、发电机组、热的管路、配电板、电动机及其它电气设备。

5、测量管应尽量沿纵向向船中布置,且垂直设置于舱柜的最深部位。

6、若测量管必须弯曲,其弯曲度应以测深尺(宽20mm、长150~200mm)能自由通过为准。

7、测量管末端为开口时,可离舱柜底20mm;倘为封闭时,则可距舱底10mm。

8、凡机、炉舱及轴隧内的测量管,其布置高度一般其端部距花钢板应800mm。

9、为消除测量管内有气液混合物冲出的弊病,应在接近油水舱顶部的测量管上开一通气孔;对于轴隧内乃至所有舱内装设速闭旋塞的测量管,应在该舱的测量管速闭旋塞下增设放气阀或旋塞。

四、通风管路的设计布置要点

(一)卫生间(浴室和厕所)

采用机械抽风。抽风口应布置在天花板上或靠近天花板的壁上,进风通常是从相邻房间或走道经门下风栅或壁上开口进入,有时也可从空调系统送入一定量的空气。抽风应直接通到外界大气,不能用于再循环。

(二)病室

病室应有机械送风和机械抽风。送风可以用止回风闸隔离的来自空调系统的送风,也可以是单独的系统并应为全新风。

病室及其厕所的抽风应直接单独排至外界大气.不得用于再循环。抽风量应大于送风量以保持一定的负压。并应设—可调节风量的空气平衡开口通至外界大气,绝不允许将空气平衡开口装在门上或内走道壁上。

(三)洗衣室、烘衣室和烫衣室

在货船上的洗衣室和烘衣室采用机械抽风,送风可为空调送风也可从走道或外界自然进风。在客船上的洗衣室的通风系统为低压系统。空气预热到13℃,送风经顶上风栅或扩散器分配。抽风口布置在有散热及散湿的上方。洗衣室的抽风口设空气过滤器。抽风应直接单独排至外界大气,不能用于再循环。

滚筒式烘衣机的抽风量至少为烘衣室抽风量的20%。如果洗衣室离露天甲板很近,可直接经自然排风管排至外界。

(四)沙龙、餐厅、休息室、放映室、阅览室、迪斯科舞厅

在客船上的这类房间采用低压通风系统,而船员小餐厅和休息室及货船上的这类房间采用高压通风系统。其送风量与抽风量相同。

(五)厨房及有烹调设备的配餐间

厨房设机械抽风和机械送风系统。系统应与其他处所的通风系统分开。抽风量应大于送风量。

送风管和抽风管应安装风闸来平衡风量。炉灶上方应设吸气罩,吸气罩的风管应安装便于清洁的抽脂滤器,在风管下端设防火风闸。抽风应直接排至外界。

(六)蓄电池室

蓄电池室应设有效的通风。进风口位于房间的底部、吸风口位于房间的顶部,成对角布置,使新风流经所有的蓄电池组,避免易爆气体混合物的积聚。

根据蓄电池充电功率、蓄电池室的位置和规范及船东要求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对自然通风管的截面积可按表1-9查取。

表1-9 蓄电池室自然通风风管的截面积

(七)油漆间、灯间

油漆间和灯间的通风系统,至少应有10次/h的换气次数,通风系统应是独立的系统,不能接到其它处所的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布置应使比空气重的气体和比空气轻的气体都能排掉。

油漆间和灯间容积较小时,可采用自然通风。若面积较大或在这些房间内装有CO2灭火设施时,应提供机械抽风系统。

(八)CO2站室

CO2站室应有合适的通风,换气次数为15次/h。抽风系统应是独立的系统,即排风直接排至大气.不能连到其它通风系统。

抽风口的布置应考虑与自然进风口错开,在房间的顶部和靠近地板处应有抽风口。风管经过起居处所时必须气密。

(九)制冷机室

制冷剂气体比空气重时.抽风口直接布置在房间地板上面。进风和抽风都不应与起居处所的通风系统连在一起。制冷机室抽风管系应气密,防止气体渗漏到其它房间。通风换气次数应达30次/h。

(十)干粮库

干粮库应保持干的冷却和通风。送风入库内应扩散,以避免空气以过高的速度直接吹到食品上面出现过分的干燥。

通常从空调系统送风,自然排风或机械排风。

(十一)储藏室

航海储藏室、餐具储藏室一般用空调.其它储藏室如干食品和行李储藏室用机械通风。起居处所内一些很小(面积小于2m2)的储藏室,一般利用其门上通风栅透气。

(十二)应急消防泵舱

应急消防泵舱应采用独立的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进风与机舱通风系统分开。机械通风系统应由应急电源供电。

应保持应急消防泵舱在机舱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无烟进入。

(十三)管隧

管隧采用机械抽风,自然进风。换气次数为5次/h。

船舶管系原理图简介

管系原理图简介 管路系统是为了实现某一功能,完成某一指定任务的管路系统,由机械设备、管路及附件、检测仪表组成。 船舶的管路系统按照功能用途分为动力管系和船舶管系两大类,动力管系主要是为主机和辅机服务,包括燃油、滑油、冷却水、压缩空气、排气、加热等系统,船舶管系主要是保证船舶安全和满足船上人员正常生活所需,包括舱底水、压载水、疏排水、生活用水、消防水、生活污水、测深透气等系统。 一般船舶大约有如下系统: 1. 燃油系统,可分为:○1燃油输送系统(含注入、储存、输送)○2燃油分离和净化系统○3燃油日用系统○4燃油泄放系统。 2. 滑油系统,可分为:○1滑油输送系统(含注入、储存、输送)○2滑油分离和净化系统○3滑油日用系统○4滑油泄放系统。 3. 尾管滑油系统 4. 海水冷却系统 5. 淡水冷却系统 6. 压缩空气系统,可分为:○1起动空气;○2工作空气,○3控制空气。 7. 机舱排气系统 8. 蒸汽和凝水系统(部分船为热油加热系统) 9. 舱底、压载、消防系统: 10. 透气、测深管系,可分为:○1机舱部分○2货舱部分 11. 机舱供水管系 12. 甲板疏排水管系 13. 生活污水处理管系

14. 油污水及处理系统 15. 焚烧炉系统 16. 生活供水管系 17. 生活污水管系 18. 空调、制冷管系 部分工程船舶还有特殊的工程管系,如液压管系、高压泥浆管系、高压冲洗管系、自润滑管系等等。 大部分船舶的管系原理图是由设计院设计,船厂根据船厂实际和习惯进行转化、反馈、送审,完善。 部分成熟船型如1700箱集装箱系列船的管系原理图由船厂自行设计。 管系原理图完善后供管系生产设计,施工部门报验,系统调试。同时将阀门附件和管材导入托盘系统库,供生产设计托盘点用,并向物资部门提供详细的阀门附件和管材订货清单。 但对于首制船,由于设计周期短,原理图往往是在送审的同时就需要提交生产设计,后期由于厂家图纸修改,船东船检提出意见,以及本身的设计错误等,因此原理图也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对生产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一、管系原理图设计的依据和要求 1.规格书对管路系统的要求,设备的配置情况,主要设备的参数等 2.最新的国际公约、规则、法规,以及该船所入船级船级社规范的相关要求和 约束;我厂在建船入级规范有GL(德国劳氏), ABS(美国船级社), BV(法国船级社),DNV(挪威船级社),CCS(中国船级社)等 3.总布置图、机舱布置图、机舱结构图、舱容图; 4.常用的管路阀门、附件、管材标准;

船舶压载水系统

船舶压载水系统 目录 定义 系统设计原则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定义 船舶压载水系统主要由压载水泵、压载水管路、压载舱及有关阀件组成,系统的作用是:根据船舶营运的需要,对全船压载舱进行注入或排出,以达到调整船舶的吃水和船体纵、横向的平稳及安全的稳心高度;减小船体变形,以免引起过大的弯曲力矩与剪切力,降低船体振动;改善空舱适航性的目的。 系统设计原则 组成 船舶压载水系统主要由压载水泵、压载水管路、压载舱及有关阀件组成。 舱室布置 根据船舶的种类、用途和吨位的不同,压载水舱在船上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也不同。 一般船可用首尖舱、尾尖舱、双层底舱、边舱、顶边舱与深舱等作为压载水舱。 货油船可以用货油舱兼压载舱。 管路 1、船舶压载水系统的管路布置有三种形式:支管式、总管式和管隧式。 2、船舶压载水舱内吸口管应当同时具有加水功能。 3、各压载水舱的压载吸入口应布置在有利于压载水排出的位置。 4、为满足压载水系统的工作特点和简化管路,多采用调驳阀箱来调驳各压载水舱的压载水。 5、船舶压载水系统应当能够将全船各压载舱的压载水驳进、驳出或相互调驳。也可不用压载泵,舷外海水靠压差自动流入压载水舱。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定义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就是对船舶排放海里的压载水进行处理的装置。

前景 因为船舶压载水的无控制排放对海洋生态、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传播导致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方面损害。“公约”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并对现有船舶实施追溯,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否则,公约生效后就不能驶入IMO成员国港口,违反公约将面临制裁和处罚。随着“压载水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截至目前,国外研发机构共30余家,已有13家研发机构获得IMO初步批准,其中瑞典、德国、韩国及挪威已获最终批准。 我国现拥有占世界总吨位3.4%的庞大船队,我国又是造修船大国,拥有一个巨大的船舶关键设备市场,同时,国际市场也蕴含巨大潜力。 压载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不仅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对提高国产船舶关键设备装船率、提高航运业和造修船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海军自主装备建设意义也十分重大。

船舶管路系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管路系统教案 (本课程适用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 课次:1 学时:2 课题一绪论 课题一概论 一、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 船舶管路系统:为专门用途而输送流体的成套设备,以保证船舶动力装置可靠地正常工作以及船舶安全航行而设置的辅助机械,辅助设备,检测仪表及管路的总称。 分类: (1)动力管系:为推进装置服务的管系。 包括:燃油管系、滑油管系、冷却管系、压缩空气冷却管系、进排气管系。 (2)船舶管系:以保证推进装置正常工作,为全船服务的管系,以保证舰船的生命力,安全航行及船员和旅客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包括:(1)通风管系舱底水(3)压载水(4)消防(5)供水(6)注入、测量、透气管系(7)蒸汽管系(8)蔬排水管系。 对管系的要求: (1)工作可靠性:船必须具备的性能,在运行中不出故障。是靠正确地掌握系统的技术要求,零部件的合理选用以及准确地遵守安装 的技术要求来达到的。 (2)活力性:对某些系统的特殊要求。往往采用多套设置、分组设置、双套机械和管理来保证。 船舶系统布置原则: ①独立:每一个水密隔舱都有独立的机械照管,该机械仅供装在该舱的收受 器使用。 ②分组:一部机械照管若干水密隔舱。 ③集中:将机械安置在一个地方,供分布在各处的舱室使用。 ④混合:每一舱都有有二台或更多的机械管理,使其活力性增加。

三、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1、我国船舶管系设计和施工按发展特征,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 50年代中期前,灌吵热弯,机械冷弯。 ②60年代,管子的预制,实尺放样,比例放样,综合放样,液压弯管机,中 频弯管机。 ③70年代,数字控制管子的切割,焊接、弯曲,管子加工自动线。 70年代中期,管装设计的比例绘图,电算处理法。 ④80年代,船舶管系的设计和加工到了第四阶段,特征如下: a)在管系综合放样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管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b)机舱的比例模型进行舾装工程设计,工程模型法。 c) 数控的工艺装备。 d)预舾装的应用。 e) 液压有芯弯管机。 f) 提高管系的焊接技术。 g)热浸镀锌工艺。 2、发展特点: ①从设备改革开始转入到推广先进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工艺装备的研制虽然投入了相当的力量,但工艺装备的标准化工作却被忽视,各船厂的绝大部分设备均属自行制造,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既浪费国家经费,也无法提高设备的质量。 ②只注重单项技术改革忽视了对综合技术的研究,使得单项技术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再加上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技术仍未引入管子的加工上,管子加工还未形成流水线生产,因而目前我们的管子加工效率仍然低下,不能适应造船事业的发展需要。 3、发展趋势: ①、在改进设计管理和继续完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的同时,管系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相应软、硬件支持下,实现管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施工,管理信息集成化的道路。 ②、建立管子加工的自动线或半自动线。 ③、开展对管子加工流水线工艺的研究。 a)先焊后弯工艺。 b)管材无余量切割工艺。 c)管材套料微机应用程序。

轮机管理课件1

第一章船舶管系 基本内容: 1.管系的基本组成:管系概述;管路布置要求;管子的种类;管路连接附件;管路阀件——截止阀、闸阀、止回阀、三通阀、旋塞、阀箱;管路密封材料 2.船舶动力管系: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开式冷却系统、闭式冷却系统、集中冷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蒸汽系统 3.船舶辅助管系:日用海淡水系统——压力式供应系统、压力式热水供应系统、蒸汽热水供应系统;船舶通风系统;船舶空调系统;船舶压载水系统;船舶舱底水系统 课时分配: 船舶管系建议8学时 学习指导: 重点学习管路阀件,船舶动力管系和船舶辅助管系。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员应能掌握船舶管路系统的基本组成,能熟练掌握动力装置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冷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组成及各自的功能和管理要点;掌握压载水系统、船舶舱底水系统、船舶通风系统、日用海淡水系统、蒸汽系统和其它管路设备组成及各自的功能和管理要点。 1.1管系概述 船舶动力装置管系概述

船舶管路系统是指专门用来输送流体(液体或气体),完成一定任务的管路、设备以及检查测控仪表的总称,简称管系。 管系按其功用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主推进装置、副机和锅炉等动力机械服务的管系,称为动力系统;另一类是为保证船舶的生命力、航行安全以及船员和旅客正常生活、工作和防污服务的管系,称为船舶系统,亦称通用系统。在专用船舶(如:原油运输船、化学品运输船、液化气体运输船等)上,除上述两种系统外,还设置一些专用系统。常见的有:液货装卸系统、洗舱系统、惰性气体保护系统以及液货加热系统等。 船舶管系的分类: 动力管系: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冷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蒸汽系统 船舶管系:日用海淡水系统、通风系统、船舶空调系统、压载水系统、舱底水系统 1.1.1 管路布置的要求 1.布置原则

计算机辅助船舶管路布置生产设计

计算机辅助船舶管路布置生产设计系统 用户操作手册 上海船厂 上海申博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2004.11

《计算机辅助船舶管路布置生产设计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目录 一.系统概述 (2) 二.数据库说明 (2) 2.1 管路标准数据库 (2) 2.2 管路布置数据库 (12) 2.3 管路材料统计数据库 (15) 三.标准件的3维实体库 (15) 3.1 标准件3维实体的存放原则 (19) 3.2 标准件3维实体的命名原则 (19) 3.3 标准件3维实体的制作规则 (19) 四.管路布置操作说明 (20) 4.1 系统启动 (20) 4.2 设置工程目录 (21) 4.3 装入实体 (22) 4.4 修改输入数据库数据 (23) 4.5 测量坐标 (24) 4.6 标注信息 (25) 4.7 移动对象到指定的船舶坐标 (26) 4.8 干涉检查 (27) 4.9 装入管路 (28) 4.10 创建管路 (29) 4.11 复制管路 (32) 4.12 修改基本数据 (33) 4.13 修改管路 (34) 4.14 删除管路、附件 (36) 4.15 加入支管 (37) 4.16 加入附件 (38) 4.17 插入管件 (40) 4.18 移动管件 (43) 4.19 修改附件 (44) 4.20 解除附件 (45) 4.21 管路变动 (46) 4.22 管子编号 (47) 4.23 子图形 (49) 4.24 显示屏蔽 (51) 4.25 支架布置 (52) 4.26 复制支架 (56) 4.27 修改支架 (57) 4.28 挡水圈布置 (59) 4.29 复制挡水圈 (61) 4.30 修改挡水圈 (62)

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四节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灭火系统、日用供水系统、泄漏水系统、日用蒸汽和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全船、水舱的空气、溢流和测深管路等。 按照船舶系统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保船、生活设施和输送储藏三个类别。各类系统都各具功用。在管路布置时,应按系统特性及技术要求,做出相应的工艺处理。 一、保船系统的管路布置 (一)舱底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舱底水系统是保船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保证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何一舷倾斜不超 过5°时皆能排干舱内积水,同时还不使舷外水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该系统流入舱内; 保证在船体破损时,及时抽除涌入的海水。根据这一特点,对系统的布置有以下要求: 图1-44舱底水系统止回阀的布置 1、直角舷外排除阀; 2、舱底水泵; 3、截止止回吸入阀箱; 4、带滤网吸入口; 5、直通截止止回阀 1、管路在布置时,应考虑使该系统具有最大的生命力。舱底水总管应布置在夏季重载 水线平面上,垂直于船舶中心线从船舷量起的1/5船宽内侧。如果不能达到此要求,则舱底 水吸入管上应设有止回阀。阀的布置位置应直接固定在舱壁上。如图1-44所示。 2、为能将舱底水排净,各吸入管的吸入口皆布置在每个舱底的最低处。在有舭水沟的 船舱中,可装在该舱两舷最低处;在无舭水沟的船舱中,装在两舷或纵中剖面处所设的污水 井。它的布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大于或等于5。时,在纵中剖面处应设置两只吸口。如 图1-45(a)所示。 (2)舱底或底板向两舷升高小于5°时,在两舷各设一只吸口,在中纵剖面处设有两只吸口,如图1-45(b)所示。 (3)机舱舱底水吸入口布置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将吸口直接接在舱底泵吸入端; 对艉机型船舶在机舱的前端设置两个吸口,艉端也应设有吸口。如图1-46所示。 (4)当船尖舱未装舱底水总管时,可采用手摇泵有效排水,但吸口高度不应大于7m。 (5)货舱的长度超过30m时,应在该舱的前后部适当的布置舱底水吸口。 (6)机舱内在每一个机械舱室中,应设有应急舱底水吸口。该吸口应接主机舱最大排 量的泵的进口,并设截止止回阀。该阀的手轮应设在花钢板以上大于460mm处。

船舶管路安装基本要领

船舶管路安装施工要领 正确掌握管路安装方法,合理有序进行管路安装,贯彻各项施工要求与条令,按期保质完成生产任务。铜工管路的安装,直接影响着船舶建造周期,有良好施工方法,确保了施工质量,改善了工作环境,加快了工作进度,操作者都应人人掌握管路安装要领。 一、管子安装:严格按图施工,不任意更改走向,了解系统原理, 做好本职工作。 1.管子安装前应检查管子内壁的清洁度和连接件端面不应有异物,密封接触面应光洁。外观检查:无麻点、锌 层良好。 2.应保持整个系统的清 洁,防止杂物进入,管 路的未端应有良好的闷 头封口。(见右图) 3.安装设备接口或大口径 管子前,应检查孔内的 清洁情况,以防他人将异物贮于其内。 4.通径小且较长的小管子,安装前应检查管内的畅通,以防止堵塞。安装前应用压缩空气吹洗除杂,查畅通。

5.阀件、附件安装时,必须根据介质的流向,正确合理的进行安装。阀件上有系统编号,应对号入座安装。6.管子安装后,应不影响通道通行;阀门安装后,应便于 操作;管子不应设在人孔盖上方。 7.管子可拆接头不应设在电气设备的上方,当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护装置或托盘。

8.管子安装后应保持距船体构件10毫米以上间隙。蒸汽管路距电缆应大于100毫米以上。 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以上规定时,应增加隔热层厚度。 (JNS50-001-93 P069) 9.吸入口高度一般以底脚距仓底的最低部位约5毫米,吸入口位置应与该仓的测量管,液位遥测三者同一肋位附近,便于液仓调试顺利提交。 内底 10.测量管在液仓的顶部应设置逸汽孔,其仓底的结构形式按系统要求施工,但测量管应垂直安装,测量管应位于吸入口和液位遥测的同一肋位附近。

1)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A解析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工艺 一、适用范围 1. 本工艺规定了船舶管系的布置、安装、管子支架、绝缘包扎、压力试验和清洁 投油等方面的工艺及其质量验收指标要求。 2. 本工艺适用于大中型钢质船舶管系的布置和安装,小型船舶可参照执行。 3. 本工艺属于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或专用工艺文件另有特殊规定或技术要 求,则应按图纸或专用工艺文件执行。 4. 本工艺不适用于氧气、氮气等特殊管系及软管、塑料管、风管等系统,也不适 用于化学品货物管系及化学品处理管系。 5. 本工艺编写内容应能满足德国劳氏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和建造规范(GL)、法 国钢质船舶入级规范(BV)等国外船级社的规范要求,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由船厂、船检部门、船东共同协调解决。 二、引用标准 2.1 下列标准及规范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工艺中引用而构成本工艺的条文。由 于标准及规范都会被修订,当修订后的新标准及规范与本工艺不相符时,使用本工艺的各有关部门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船舶管系布置和安装通用技术条件CB*/Z 345—85; b) 船舶管子加工技术条件CB/T 3790—1997; c) 船舶建造质量检验标准(QSCS)1998版; d)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CCS)2001版; e) 德国劳氏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和建造规范(GL)1992版。 三、工艺内容 1管系布置原则 1.1 管系布置的先后顺序是先大口径后小口径管,管子的排列应尽可能地平直、成 组成束并列、整齐和美观,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斜交。 1.2 管系的布置间距 1.2.1 并列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包括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以上, 参照图1。 图 1

第一章_船舶动力装置系统_第四节_压缩空气系统

第四节压缩空气管系 一、压缩空气管系的组成及作用 压缩空气管系是由空气压缩机、减压阀、分离器、空气瓶及各种阀件和管系系组成,它利用空气压缩机将大气压缩至所需的压力,贮存于空气瓶中,以备使用。当空气被压缩至一定压力后即成为有做功能力的工质,鉴于它具备独特的技术性能,舰船中许多机械设备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能源,例如用它来起动发动机,吹除通海阀、油渣柜和用作气笛、风动工具、鱼雷发射、潜艇下潜上浮的能源,还可作为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等的能源以及海上航行补给系统中燃油补给后的吹除残油等。 压缩空气用于不同的场合,它的使用压力范围也是不同的。各种类型柴油机起动空气压力范围可见表1-8,其它用途的压缩空气使用压力范围见表1-9。 表1-9 其它用途压缩空气使用压力范围 由于使用的空气压力相差悬珠,因此通常在舰艇上将压缩空气分成三组: 高压组:一般在100kgf/cm2以上; 中压组:一般在16~100kgf/cm2; 低压组:一般在16kgf/cm2以下。 压缩空气来源是多种的,可以由主机自带空气压缩机,也可以由柴油机驱动的空气压缩机,或者由电动机驱动的空气压缩机,在有些舰艇上还有使用自由活塞式压气机装置,另外有些舰艇,特别是潜艇,还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停泊时在基地充灌的空气瓶。 根据压缩空气的用途,压缩空气无论在停泊时或航行时都不是经常耗用的,因此空气压缩机在正常的舰船运动情况下,大部分时间是停歇不工作,平时少量的消耗由空气瓶供应。 二、压缩空气管系的设计要求 1、船上发动机采用压缩空气起动时,为了保证舰船的生命力,一般配置独立的电动空

压机和柴油空压机,如果充气设备由主机带动,则必须另设一套,采用独立的机动或电动充气设备。这些充气设备的总排量,应能从7kgf /cm 2开始,在一小时内达到所规定的容量。在空气瓶上最好装有压力自动控制设备,或者在管路上装置自动充气设备,当瓶内压力达到规定的最高值时,压缩机自动停止充气,以保持空气瓶内经常具有主机起动所需要的压力。 2、在空气压缩机充气给空气瓶的管路上,必须装有分离油和水的分离器,以防压缩机气缸油混入空气瓶,产生油气,遇到高温爆炸,如果水滴混入空气瓶内会造成锈蚀。进入空气瓶的压缩空气极限温度不应超过60℃,否则应在压缩机出口加装冷却器。所有的空气压缩机、空气瓶、空冷器及减压阀后面的管路上都必须装置压力表和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为最高工作压力的1.1倍。 3、船上装有两台以上的主发动机时,空气瓶至主机的起动空气管径必须保证至少两台主机同时起动,管路上应装有放气阀,供发动机起动后卸去管内压力用。空气压缩机至空气瓶的充气管路上也应装设放气阀。 4、供主机起动用的空气瓶至少须有二个,对于本身可反转的主发动机,并与推进器轴直联时,起动空气瓶的总容量在不补充气体的条件下,供给所有主机连续由冷机起动及倒转不少于十二次。对于主机采用可反转的离合器时,空气瓶的总容量应满足主机连续起动不少于六次。 供辅机起动用的空气瓶的容量,应在不补充气体的情况下,能冷机连续起动功率最大的一台辅机不少于六次。 空气瓶在舰船上通常是直立安放(在潜艇上通常是卧式安放)。民船上的压缩空气瓶(柜)通常是卧式布置,应在瓶上装置泄水设备。 5、供主机起动用的压缩空气瓶,除减压后可供气笛用外,不能作其它用途。对于小型船舶,考虑到辅机起动所需压缩空气储藏量的情况,可以由主发动机起动空气瓶供辅机起动用。从主机起动空气瓶供给气笛用时,主机的起动空气瓶中最大容量的一个空气瓶,必须在供气笛用的管路中装置隔离阀,以防止两个空气瓶同时供气。气笛用的压缩空气,其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0atm 。 三、压缩空气管系的设备估算 1、发动机起动空气瓶的容量估算 一般按下式计算发动机气缸总容积: )(104 32 L S D i V -??=π (1-32) 式中 i ——发动机气缸数; D ——发动机气缸直径(cm ); S ——发动机气缸行程(cm )。

关于船舶管路综合布置要点分析

关于船舶管路综合布置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制造技术日趋成熟。船舶管道结构在船舶 生产的过程中也是比较关键的环节。这是一个刚性的工艺流程和管道结构,这关 系到造船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本文深入的分析了船舶管路综合布置中的要点。 关键词船舶管路;综合布置;要点;分析 引言 船舶管路在船舶运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船舶的运行需要水、油、 气等资源,这会对船舶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事实上,研究表明,管道的不合 理布置也会导致船舶空间资源出现极大的浪费,还会让管道的故障率有所增加, 不利于船舶管道的维护。在船舶运行的过程中,对船舶管道布置进行相应的优化 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船舶管路综合布置的要点 船舶管路的综合布置与船舶的安全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船舶的管道布置是 整个船舶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关键的环节。船舶管道主要是由船舶系统的动力装置 以辅助的设备管道所组成,管道的综合布置必须要确保其科学合理性,船舶管道 系统的优化配置能够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船舶的生产周期,有效地提升 船舶生产效率。 1、设计前的准备 第一,熟悉管道布置的规范,明确其对船舶生产设计的要求,包括原理说明、系统材料、阀门及管件的各种标准等。第二,熟悉总平面图、分区图、房间平面图。第三,要对防火分区图、防火代表防盗图、绝缘图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第四,对于主要电缆方向图和电气设备布置图有清晰的掌握。第五,对设计图纸进行详 细的检查。第六,检查设备订单状态和工作图纸。第七,需要对船舶的专业标准 进行了解。在对船舶管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实际的船舶建造图纸有详细的

了解,为实际管道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后续工作。船舶管 系布置图需要包含综合的管道系设计图、船体结构图、管系图以及主缆方向图等。在进行准备的过程中,需要详细的分析这些图纸,并根结合相应的图纸资料制定 完善的设计方案。 2、船舶管道综合布局的要点 首先,注意一般要求。第一,进行管道布置的原则:一般是要先对船舶的设 备进行布置,然后规划主电缆,最后对管道进行布置。为了确保在管道布置的过 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设备性能,不仅需要满足相应的标准和施工要求、施工 技术等,还需要确保其便利性,更好的节约空间,降低对管材的消耗,提升利用率,减少连接件以及弯曲的出现。第二,水暖布置时的一般思路:与边、墙、柱、台面、设备和框架一起布置,一是安装固定方便,二是有利于合理利用空间。当 没有办法按照上面的顺序排列时,需要考虑应该把管子排列在一起,尽量把支架 统一起来,不能有地方依靠单一的管子排列。第三,配管前,需对船舶设计区域 及范围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第四,管道的布置顺序主要是按照先大后小,先水后 油管的顺序进行,大管一般需要在小管的下方。在确保各个管道的性能基础上, 需要充分考虑节省空间以及减少管道和接头的使用。管道进行排列的过程中,需 要尽量确保其平直、整齐以及美观,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缠绕以及斜交等情况。第五,管道的位置设计还需要确保其安装和操作方便,对于管道的拆卸、维修以及 检查所需的空间需要对设备图纸进行详细分析后确定。第六,阀门、过滤器以及 泥浆箱等附件需要在钢板附近进行放置,更加便于进行操作、拆卸以及检查,但 阀门的手轮不能在钢板表面中出现暴露。阀门并排布置,手轮间距必须至少为30 mm。 其次,注意技术要求。第一,管道的设计需要确保其满足道生产加工以及现 场安装的要求,管道的布置以及连接装置需要方便进行相应的安装、拆卸、维修 等工作;第三,在管材的设计中,必须确保其满足热镀锌、特殊涂层、喷塑以及 衬胶等管材的表面处理工艺标准,采用机械弯曲时管材不能超过四个角。抛光和 热浸镀锌受90 弯曲或两个小弯曲限制的特殊涂层和其他工艺最适合管材。第五,对于管道焊接的支管、异径接头以及预制弯头,必须符合标准出厂标准。第六,

船舶管系放样的步骤

管系放样的步骤 管系放样图是各种工作图、表设计绘制的基础。它既要满足船舶动力装置性能的要求,又要便于操作管理,还要具有良好的施工工艺性能。因此管系放样总图的设计绘制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机舱布置的合理性和美观程度。管系放样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准备工作范围及内容 (一)熟悉有关图纸 (1)熟悉船体型线图、肋骨线型图和型值表,了解船体空间形状。 (2)由船体基本结构图,了解纵桁、强横梁、扶强材、加强筋、支柱、液舱布置及海底门开孔位置等情况。 (3)由上层建筑的布置图和结构图以及舱室布置图和有关舾装、敷料图,熟悉船体房间结构、门窗位置、房间家具布置等。 (4)由机舱布置图,了解主(辅)机设备、箱柜等布置情况,了解花铁板、平台等高低位置,还要注意电气设备的布置情况。 (5)由管系原理图了解管系原理及性能,熟悉图纸中附件、泵、热交换器以及专用机械设备的组成和在系统中的具体作用;了解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6)熟悉电缆图纸,注意消磁电缆和主干电缆的具体布置(高低及宽度、厚度等尺寸)。 (7)主、辅机械设备的基座结构图,非标准产品的外形图及总图,了解花铁板以上空间情况,便于空间管路合理布置。 (二)资料的准备

(1)轮机说明书(包括动力管系及其它主要管系的说明书) 。 (2)主机和发电机组说明书(包括注有油、水、气各系统进出口定位尺寸的总图或外形图) 。 (3)各种系列产品的说明书(如空压机、分油机、泵等) 。 (4)船用阀件产品样本或手册,以及国标、部标的有关管路附件部分的样本。 (5)工厂常用的有关管子规格及弯模半径表等。除了上述主要的图纸资料外,为了在管路布置过程中求解坐标点,还必须准备好数学用表。 二、综合布置方案的确定船舶管路综合布置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形式,如分层布置、区域布置等,但最终选择形式应视船舶类型、吨位大小、机舱布置状况,并联系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及船舶营运操纵而定。在一般情况下,一艘新建船舶的机电舾装布置,是在确定舾装工艺的前提下,按船舶类型进行区域、空间、层次的划分,选择最佳布置形式。空间、层次的划分有许多形式,但每一种形式都是划定一个有限空间。对于总体区域来说,它是一个有限空间;对于局部区域乃至每一层次、空间划分,仍然是从总体区域这一有限空间中分解出来的若干个较小的有限空间。因此,总体区域是若干个空间层次区域的组合。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船舶,在确定建造方案后,即可按建造工艺要求,对该船进行总体区域划分和分解,切实地完成轮机舾装综合布置工作。总之,对任何船舶进行区域、空间和层次的划分,仅是综合布置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对每一具体分解方案,则要依据船舶类型设备及管路的分布、建造方案、工艺进度以及工艺方法等诸多因素,经综合分析后才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标准工艺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为现代造船旳发展,规范管系制作及安装,保证管系制作和安装质量,使船舶建造更加规范化、正规化所编制。 本工艺参照多种有关船舶建造原则、规范及我司实际而编制。 管系布置、预制及安装流程原则、规则。 一.管系布置原则 1. 管系 布置要 层次分明,顺序为先大口径管,后小口径管。管子旳 排列应尽量平直,成构成束并列,整洁和美观,以最短旳距离连接, 达到最佳目旳,避免不必要旳迂回和斜交叉。 2.管系旳布置间距 (1) 并行管或交叉管,邻近两根管子(涉及管子附件),间距应在20mm 以上。 (2) 对于需要包扎绝缘旳管子,包好绝缘后,其外缘与相邻管子、管系附件或船体构造件旳间距在30mm 以上。 (3) 下列管子与电缆旳间距应在100mm 以上。 a.蒸汽 Lenovo User -9-1 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船舶管系制作安装工艺 技术科编制

管子绝缘层外表。 b.非水隔层绝缘旳排气管外表。 c.工作压力9.8MPa(100kg/cm2)以上旳高压空气管。 3.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操作,多种管子应尽量沿准船体构造或箱柜旳附 近布置。 4在通道拆装维修及检查等必要旳空间内,不应设立管路,对机械拆装、维修、检查等必要旳空间应根据设备详图,经阅校核后再做最后决定。 5.当电缆、管子和通风管道在同一位置时,最佳由上至下,按照电缆 -管子-通风管旳顺序布置。 6淡水管不得通过油舱,油管不得通过淡水舱,如不能避免时,应在油密隧道或套管内通过,海水管也尽量避免通过淡水舱,其他管子通过燃油舱时,管壁按规范规定加厚,且不得有可拆接头。7.燃油舱柜旳空气管、溢流管、测量管和注入管应避免通过居住舱 室,如必须通过时,则通过该类舱室旳管子不得有可拆接头。8.配电板及重要仪器上方及背面不得设立蒸汽管、油管、水管、排气管、油柜和水柜。特殊状况下必须布置时,则不得设立管接头,并采用有效旳防护措施。 9.锅炉、烟道、蒸汽管、排气管及消音器旳上方应避免设立油管及 油柜,如无法避免时,油管不得有接头,且应装设滴油盘或其她防护设备。 10.舱底水管在深舱内应在管遂内通过,且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

船舶管路系统基础知识

船舶管路系统基础知识 Young people should work hard and live a good life.

船舶管路系统基础知识 船舶管路系统基础知识 船舶管路系统简称船舶管系,是指保证船舶航行性能和安全,以及满足船舶正常运行和人员生活需要的管路系统;包括管子及其附件、机械、器具和仪表所组成的整体;船上的管路纵横交错,遍布全船;现代大型船舶上有多达数十种管系,但概括起来,可将各种船舶管系分为以下两大类: 1动力管系,又称动力系统;是指为船舶动力装置服务的管路系统;有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压缩空气、蒸气和排气系统等; 2船舶通用管系,又称船舶系统;是指为保证船舶的正常航行和安全以及船员、旅客生活所必需而设置的管路系统;有压载水、舱底水、消防水、日用海淡水、通风和空调系统等; 本章主要介绍上述管路系统的组成、布置、用途和要求,另外还介绍一些相关的设施,如测深管、空气管、溢流管、船底塞等; 第一节船舶动力管系 一、燃油系统 燃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主机、副机及锅炉提供数量足够和质量可靠的燃油; 1.燃油系统的组成、布置和要求 燃油系统主要由燃油舱、沉淀柜、日用柜、驳运泵、调驳阀箱、分油机、粗细滤器、低压输送泵、加热设备及有关的管路和阀件等组成;上述设备按其功能不同主要分为:注入、贮存、测量、驳运、净化、供应等几个部分; 1注入:在主甲板两舷设有带标准法兰的用以注入的直角截止阀;标准法兰与舷外供油管的法兰对接,可实现预定的注入; 2贮存:燃油一般贮存在深油舱或双层底油舱柜中,油舱柜及系统的布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燃油舱柜尽可能布置成为船体结构的一部分;布置于双层底内的燃油舱柜,如与滑油舱柜、淡水舱柜、锅炉水舱柜相邻布置时,应以隔离空舱隔开; ②燃油舱柜和管系不得直接位于锅炉或其他高温热表面的上方;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孤立架设的燃油柜; ③除轻油舱柜外都必须设有加温设备; ④燃油舱柜设有透气管与测深管,还必须有溢流管;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 船舶是海上运输和航海工作的重要工具,而船舶管路则是船舶运行 所必需的关键组成部分。船舶管路的综合布局优化对于提高船舶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提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船舶管路综合 布局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船舶管路综合布局的重要性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是指将船舶上各类管道的布置位置进行合理规划 和设计,以确保船舶的正常运行。良好的综合布局能够提高船舶的燃 料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航行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降低维修成本和减少维护工作。因此,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对于保 障船舶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船舶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二、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主要内容 1. 管路布局规划 船舶管路的布局规划应该根据船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设计。不同类型的船舶,如油轮、货船、客船等,其管道布局需求有所不同。合理的管路布局规划能够减少管道长度,降低阻力,提高流体传输效率。 2. 管路材料选取

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中,合适的管路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优良的 管路材料能够耐受高温、高压和腐蚀等环境条件,提高管路的使用寿命,并确保船舶的安全性。 3. 管路连接方式设计 管路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到船舶管路的可靠性和维修工作的便利性。因此,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中,应该选择适合的管路连接方式, 如焊接、螺纹连接等,以提高管路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4. 管路绝缘保温设计 管路的绝缘保温设计能够减少能量损失,提高管路传热效率,从而 降低船舶的能源消耗。因此,在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中,应该合理 选择绝缘材料和保温层厚度,以提高船舶管路系统的绝缘保温性能。 三、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挑战 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面临一些挑战,如空间限制、安全性要求等。船舶的空间有限,因此在进行管路综合布局时需要考虑管道直径、布 局紧凑性等因素。此外,船舶管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考虑 管路之间的隔离和防火设计等问题。 四、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案例研究 对于船舶管路综合布局优化的研究,有许多案例可以借鉴。例如, 通过合理设计船舶防火隔离区域和适当选择防火材料,可以提高船舶 的安全性。另外,通过合理布置船舶燃油管道和排水系统,可以降低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船舶动力装置 》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轮机工程(陆上)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内容有: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后传动设备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理论性强,是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船舶动力装置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陆上)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重点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后传动设备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机舱机械设备的布置与规划原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管系、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以后的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动力装置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具有如下基本技能:掌握轴系及推进装置各主要设备、船舶后传动设备的构造及初步设计能力;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船舶有关机电设备;了解各种管路的布置设计原则;初步学会推进装置工况调节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 熟练掌握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性能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 熟练掌握船舶推进装置的组成、布置、型式及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3. 了解各种后传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选型。 4. 具备管系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的能力,能完成管系原理图的设计。 5. 能进行简单的机桨工况配合分析。 6. 能看懂并分析机舱布置图,懂得基本的机舱布置方法。 三、面向专业:

船舶主机遥控系统第一章

中远集团香港远洋运输公司培训教材 船舶主机遥控系统及故障维修 吴庚申刘世居周明顺张桂臣王本明编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2005.8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船舶主机遥控系统概述及技术资料浏览导引---------------------------(2)第一节船舶主机遥控系统概述-----------------------------------------(2) 第二节技术资料浏览导引---------------------------------------------(5) 第二章MAN B&W型柴油主机气动操纵系统----------------------------------(8)第一节气动操纵系统的组成结构----------------------------------------(8) 第二节气动操纵系统工作过程------------------------------------------(16) 第三节气动系统故障分析与系统维护---------------------------------(23) 第三章NABCO M-800Ⅱ型主机遥控系统---------------------------------------(30)第一节主机遥控系统的组成和系统参数设置表-----------------------------(30) 第二节驾控的逻辑控制和逻辑流程图-------------------------------------(34) 第三节转速控制的逻辑流程图-------------------------------------------(38) 第四节主机驾控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技巧-----------------------(41) 第五节主机安全保护系统-----------------------------------------------(50) 第四章M-800型电子调速器-------------------------------------------------(62)第一节MG-800型调速器系统组成----------------------------------------(62) 第二节MG-800型调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63) 第三节MG-800型调速器系统的控制方式----------------------------------(65) 第四节MG-800型调速器系统的主要I/O信号------------------------------(66) 第五节MG-800型调速器系统的面板说明及操作步骤------------------------(67) 第六节MG-800型调速器系统的自检功能及故障查找方法--------------------(69) 第七节 MG-800型调速器系统的维修保养---------------------------------(74) 第五章 AC-4型主机遥控系统------------------------------------------------(77) 第一节 AC-4 系统概述--------------------------------------------------(77) 第二节集控室AC-4控制面板及面板操作----------------------------------(81) 第三节主机操纵部位的转换---------------------\-----------------------(88) 第四节 AC-4系统的参数整定--------------------------------------------(89) 第五节 AC-4系统的自检试验功能-----------------------------------------(91) 第六节开关量参数的整定-----------------------------------------------(94) 第七节模拟量参数的整定------------------------------------------------(96) 第八节SSU8810安全保护系统--------------------------------------------(98)

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大纲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包括船舶管路系统的概念、设计和生产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管路系统的基础知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和生产设计,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等内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船厂比较先进的管系设计和生产的方法、使用的设计软件和生产过程。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和船舶舾装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船舶设计、生产及航运系统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参考。

前言 本书是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的要求编写出版的。“船舶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课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船舶管路系统的生产约占造船总工时的12~15%,过去没有一本关于“船舶管路系统”的系统教材,各个高等职业学院都是采用内部教材和讲义来讲授的,市场上这样内容的参考书极少,给教学和设计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这次几所学校联合公开出版了“船舶管路系统”教材。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兼顾内河船舶和海洋运输船舶管路系统的特点,参照了新出版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和《内河钢船建造规范》,系统地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和生产的相关知识,结合目前造船的新工艺和新手段编写的。第一章:绪论,重点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和组成,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第二章:船舶管路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船用管子的代号、管材、规格、特性和选用的一般原则,管径、壁厚的计算与质量检验,管路附件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等;第三章: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介绍了船舶动力管系、船舶管系的功用、类型、原理、组成及管系的布置设计等。第四章:船舶管系的生产设计,介绍了管系放样的基本知识,弯管参数的计算、机装生产设计、船装生产设计及管系放样的设计软件等;第五章: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介绍了管子弯制的方法、设备,管子的校对、管子的强度试验、管子的化学清洗与表面处理,船舶管路的安装与质量检验,管路的绝缘与油漆等。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由武汉船院付锦云副教授编写,第三章由武汉船院彭维高级工程师编写,第四章由武汉船院王鸿舰讲师编写,第五章由南通交院徐向荣讲师编写。本书由武汉理工大学顾宣炎教授主审。本书的有关插图由武汉船院陶洁副教授处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武汉船院和南通交院、武汉船院的有关毕业生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编者缺乏经验,水平有限,收集的资料亦不够全面,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内容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3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