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措施_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措施_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物理,走进物理世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从而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措施,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习惯,为有效学习打基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内容的设计、目标的制订、方法的选用、教学设备的运用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着学生转,都应该为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积累物理知识而服务。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因此,物理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教学的第一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重视预习。
实践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和没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不一样的。
只有课前认认真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熟悉新课内容,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有缓有急,有详有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第二,让学生学会总结。
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总结。
如将出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用以总结纠正,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通过总结,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办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物理抽象难懂、高深莫测。
这种畏学思想,既不利于教师的物理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
所以,消除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揭开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把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物理的距离感。
物理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从设计内容、目标制订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并通生活情境,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亲
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情感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把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在一起,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给学生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摩擦力,通过联系骑自行车刹车、车轮上制造花纹、开瓶盖包毛巾等生活常识或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学习。
三、巧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过程。
相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讲解,物理实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物理非常有利。
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需要实验的章节内容、知识点,要给学生安排充足的课堂试验时间,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从准备实验器械、设计实验方案到参与过程观察、分析,总结结论等,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看到课本上抽象的知识是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试验层层递进,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
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分析、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对最终的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样结合实验的教学,既形象地剖析了理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又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升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有新的认识与改变,要与时俱进,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绝不能在新课程改革下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情况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课程中兴趣教学的实施措施
1.有效组织好课内实验环节。
物理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独特优势的是它的操作实验,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进行了解和学习,也是需要学生通过
实验来观察物理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乐趣所在。
比如,在学习有关电路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配备的物理器材给学生做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通过物理实验操作来学习,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加期待物理课堂。
2.培养各个阶段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实验操作、解题等,教师应该在物理科目学习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定下学习方案,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物理知识理解阶段,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更快速并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让学生明白物理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科目。
而在学习的记忆阶段,学生要记忆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物理公式,物理公式内容繁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记忆阶段制订一套合适、合理的方案,将物理知识及公式融会贯通。
而在实验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赶课程进度而忽视实验。
在学生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后,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利用真题给学生讲述公式的具体运用,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制订具体的方案,从各方面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3.培养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也应该尽最大努力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这样,学生才能减少对物理课堂的抵触心理,并能够主动面对物理课堂,在课堂上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
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变“讲堂”为“学堂”。
老师一堂精彩的演讲变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学
堂”,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潜能。
教师把施教的目光辐射的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依赖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物理课堂氛围。
教师只有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设置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
在课堂上做到:老师有错学生可以提出来;学生做题不完整可以补充,不同意见可以争辩。
教师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拓展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具体内容提出质疑,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续课程,以问导学,以问促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
新教材突出了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提倡科学探究贯穿始终;二是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为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究,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活动,可让学生说话时摸自己的喉咙,指出有什么发现;在“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活动中,可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在小镜子中的像,总结特点等。
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探究的方法。
比如:用茶杯和纸张做大气压强实验;用圆茶杯做透镜实验;用饮料瓶和注射器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
另外,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孩子们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客观地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比如:学生们在学了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就能简单地分析出“神州号”进入太空依据的物理原理:火箭腾空而起是燃料的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等。
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及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物理美感,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物理学科对美的认识是物理学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
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美感结合起来,揭示物理知识的美,适时地展开物理对象和物理现象的美感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索真理、发现美感的快乐。
物理学中的美具有简洁、对称、和谐的特点,物理实验由于涉及思想的创造性、实验装置设计的新颖性和实验的艺术性,都可以使学生发现和体验到实验的精彩和美妙。
比如:磁铁周围的磁力线分布形状如纺锤状;科学家在发现电生磁后又发现了磁生电;创立左手定则后又创立了右手定则;通过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发现了欧姆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经过苦思冥想反而从洗澡时领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等等,都体现出了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
学生经历亲身探索的过程,体验到了科学的美妙和成功的喜悦,对物理学科产生了由衷的兴趣,和探索物理的激情。
这样,学生在感知审美物理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物理美学、弘扬科学美学的文化价值。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渗透审美教育,物理规律特有的美感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应用物理图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像是一种几何图形,但物理图像赋予它一定的物理意义。
物理图像具有直观、形象的鲜明特点,用来反映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
运用物理图像分析和研究复杂的物理过程,可降低解题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图像教学时,首先要教育学生从认识和理解图像的意义入手,即学会识图。
比如:从认识坐标轴开始,观察其分别代表的两个物理量,再观察图形的形状,了解这两个量间的关系,即图像的物理意义,进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要认真审图,尽可能从图像中挖掘出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和信息。
比如:路程与时间图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物态变化的过程,温度与时间图中可观察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电压与电流图中可分析出电阻与电压、电流有没有关系,也可比较不同电阻的大小等等。
另外,有时解决物理问题时,找不出解题的思路。
如果善于利用物理图像或用作图的方法描
绘出这一复杂的过程,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研究电路问题时,用电路图显示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的关系,思路就清晰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用光路图显示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用成像的规律分析像的特点等等。
因此,利用图像教与学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挑战。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学习中的需求;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由执行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使物理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