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带你见识一下普外科常用缝线!

来,带你见识一下普外科常用缝线!

来,带你见识一下普外科常用缝线!

医学界外科频... 01-18 20:22 大

为什么“2-0/T”线又叫4号线?单股线和编织线有什么差异?可吸收线和倒刺线有什么优点?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作者:赵明利(新浪微博@赵明利医生)

型号

我还是实习医生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进手术室,和手术室的护士们关系也非常好。有一次我在台下看手术,台上的护士说“帮我开一包4号线吧”,于是我打开抽屉找“4号线”,然后拿起这个包装上有“4”的线说“是这个吗?”

图1:美国编号4-0,米制1.5,中国编号0号线

护士说不是。

正好台下的护士来了,然后拿起另一包线说“这个是4号线。”

图2:美国编号2-0/T,米制2.5,中国编号4号线

我感到非常困惑,这包线哪里写着“4”了。

为什么“2-0/T”的线又被叫做“4”号线?这要从不同地区对外科缝线型号的定义说起。如下表所示:在欧洲,缝线的型号是按照米制来编号,常见缝线由粗到细命名为3.5、3.0、2.5、2.0……,其最小直径分别是0.35mm、0.30mm、0.25mm、0.20mm……;按照美国的编号,这些线分别命名为0、2-0、2-0/T、3-0……;而按照中国编号,则分别叫做7号线、4号线(2-0和2-0/T都叫4号线)、1号线……

那么,什么情况下用中国编号,什么时候用其它编号呢?在实际工作中,丝线(简称“线”)通常用中国编号,而其它合成缝线使用美国编号。

图3: 丝线和合成线的编号

材料

外科缝线按材料可分为不可吸收线和可吸收线两类。不同缝线的材料如下表所示:

普外科常用的不可吸收线有丝线和普里林(Prolene)等。其中丝线又称蚕丝线或真丝线,是由蚕丝蛋白做成,由于其降解速度慢所以被归入不可吸收线,但理论上讲其在人体内1年左右张力即会完全消失。普里林的材料是聚丙烯,这是一种无毒耐热的材料,可以长期维持张力(用聚丙烯做成的塑料餐盒在其底部会标记为三角形里的“5”或者“PP”,是唯一可以直接放进微波炉加热的塑料餐盒)。

普外科常用的可吸收线有快薇乔(Vicryl)、薇乔(Vicryl)、单乔(Monocryl)、德胜(Dexon)、普迪丝(PDS II)等。德胜是羟基乙酸的聚合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中释放出的羟基乙酸,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薇乔和快薇乔都是羟基乙酸和乳酸的聚合物,由于快薇乔的分子链较短,所以降解更快,快薇乔是常见可吸收线中降解最快的。用快薇乔给小朋友缝合皮肤省去了拆线的麻烦,泌尿外科用它缝合包皮也是极好的。做普迪丝是1,4-二氧杂环-2-己酮的开环聚合物,是常见可吸收线中降解最慢的。单乔是乙交酯和己内酯的聚合物。不同可吸收线的吸收特性如下表:

对于人体来说,各种外科缝线都是异物,所以组织深部不可拆除

的缝线应该尽可能选择可吸收线进行缝合,但对于血管的结扎和缝合通常会选择不可吸收的缝线。愈合较快的组织如肠管可以选择吸收时间较短的薇乔等,对于愈合较慢的腹白线等组织可以选择吸收较慢的普迪丝进行缝合。

此外,丝线的蚕丝蛋白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在人体内发生的组织反应较重,而各类合成线的组织反应就轻得多。比如克罗恩病患者的肠吻合,同丝线相比,如果使用可吸收的薇乔线,由于局部组织反映轻且缝存留时间短,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吻合口局部的复发率。

普外科还常使用不锈钢的金属线进行腹壁减张缝合。金属线不仅能维持较大的张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塑形性,组织反应也很轻。

结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丝线会发现它是由很多小纤维交织在一起构成的,这类线叫做编织线,又叫多股线、捻线。而普迪丝则是单一的一股,这样的线叫做单股线或单纤维线。将前面所说的几类缝线按结构分类见下表:

编织线的柔软性好,打结不易滑脱,所以编织线通常打3个结就够了;而单股线的柔软性较差,打结容易滑脱,所以单股线打结通常会打6个甚至8个结。但编织线的纤维之间会有缝隙,如果使用编织线缝合皮肤,这些缝隙可能因为消毒不彻底而成为细菌的藏匿之所,甚至可能形成脓头大小的小感染灶,这就是所谓的灯芯效应。

此外编织线的表面不光滑,与组织的摩擦力较大,结扎牢固。而单股线表面光滑,与组织摩擦力也小,所以甲状腺手术的切口使用皮内缝合时会选择单股的普里林,以便切口愈合后将缝线整根抽出。由于编织线不光滑,存留在血管内则容易形成血栓;所以缝合血管一般使用单股的普里林线。当然,多股线表面不光滑的缺点可以通过表面涂层的方式予以改善。

如果在单股线上进行切割,可以产生一个个的倒刺,这就是所谓的倒刺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骨科专家提出倒刺线的设想,但当时在技术和材料方面都达不到要求,一直到2006年才由安捷泰(Angiotech)公司首次生产出可以用于临床的倒刺线。倒刺线有单

向和双向两种,如下图所示:

图4:倒刺线示意图:单向(上),双向(下)

我们医院常用的在普迪丝的基础上切割形成的倒刺线叫Spiral PDO,倒刺线的好处就是不用打结,缝合一旦拉紧就不容易松脱,所以在不方便打结和提线的情况下具有巨大优势。对于普外科来说,这种情况就是腹腔镜手术,比如腹腔镜下的胃肠道吻合,以及腹腔镜直肠癌Miles切除术后关闭盆腔腹膜等,使用倒刺线可以让缝合更加简便易行,还可以大大缩短缝合所需的时间。

图5:Spiral PDO,可吸收倒刺线(双向)

在单股线的基础上切割形成倒刺线相当于缩小了缝线的主干,势必影响缝线本身的抗张力强度。为了保证缝线本身的抗张力强度,一种新的制作倒刺线的方法就是在单纤维线的主干上另行添加倒刺,这就是所谓的鱼骨倒刺线,不过我自己还没有使用过。

图6:Symmetric PDS Plus,鱼骨倒刺线(单向)

缝线的包装

缝线的包装上有许多有用的信息,如下面两张图:

图7:普里林的内包装

图8:倒刺线外包装

缝线可以说是外科医生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术用品。年轻医生们如果能够熟悉缝线的型号、材料和结构,并能够准确获取缝线包装上的信息,对手术的顺利完成一定大有帮助。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cn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外科缝合线,缝合针基础知识(转) 理想的缝合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1.通用性,即能适用于任何外科手术(当然还应顾及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上的差异); 2.无菌性; 3.无电解性、无毛细作用性、无过敏性及无致癌性; 4.如用不锈钢缝线,须无磁性; 5.易于操作; 6.组织反应轻微,不利于细菌生长; 7.打结时不致松开,缝线本身不致磨损或裂开; 8.不致在组织内收缩; 9.缝合目的达到后,能被吸收而仅引起轻微反应。然而,由于这种理想的通用性缝线目前还不存在,所以外科医生必须选用尽可能接近理想而且具备以下特性的缝线: 1.抗张强度均匀,以利使用较细型号的缝线; 2.缝线的直径均匀而恒定; 3.无菌性; 4.柔韧性强,使操作方便、结扎安全; 5.不含刺激性物质或杂质,以利组织相容; 6.缝合结果可信任。 型号与抗张强度 型号表示缝合材料的直径。外科惯例公认,应选用能使组织安全对合的最细型号缝线,使缝合所致的创伤减至最低限度。缝线的型号以数字表示:"0"号以上,数码越大,缝线越粗,如3号粗于1号;从 "0"开始,"0"号越多,直径越小,抗张强度亦越低。 缝线结的抗张强度是其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力度(以磅表示)。有关

组织的抗张强度是外科医生选择缝线型号和抗张强度的先决条件。外科医生还应了解,缝线强度渐减和伤口抗张强度渐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入材料所致的异物反应是否影响组织的愈合过程。一般公认,缝线的抗张强度不需超过组织的抗张强度,但至少应与其所缝的正常组织等强。 单纤维与多纤维缝线 单纤维缝线由单一纤维制成,在穿过组织时所遇阻力较小,且可避免细菌在上附着。由于这些品性,特别适用于血管外科。单纤维缝线易于打结。但在操作和结扎时必须谨慎从事,因折叠或卷曲都可能给缝线造成缺口或薄弱点,以致断裂。 可吸收性与不可吸收性缝线 可吸收性缝线是由健康哺乳动物的胶原或人工合成的多聚体制备而成。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是通过人体内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而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则先是通过水解作用,使水分逐渐渗透到缝线纤维内而引起多聚体链的分解;与天然的可吸收性缝线相比,合成的可吸收性缝线植入后的水解作用仅引起较轻的组织反应。 在缝线吸收过程的第一阶段,抗张强度呈线性渐进性减弱,此现象出现在术后开始几周内。第二阶段常与第一阶段相重叠,最终缝线基本消失。 不可吸收性缝线体内不受酶的消化,也不被水解。其适用范围如下: 皮肤缝合,伤口愈合后即应拆除; 体腔内的缝合,将长留于组织内; 适用于对可吸收性缝线有过敏、疤痕体质或有组织肥大的患者; 用于固定除颤器、起搏器、药物释放器等暂时性装置。 各种缝合材料介绍 天然可吸收性缝线 外科羊肠线:可分为昔通肠线和铬化肠线。两者均由高度纯化的胶原加工而成。外科肠线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线的类型、组织类型、组织状况以及患者的全身状态等。外科肠线可用于感染伤口的缝合,但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从羊肠线到智能缝合线——看医用缝合材料发展史 作者:张蕾 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6年第9期 ■ 特约撰稿人/ 张蕾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免不了要受到一些由器物造成的开放性创伤,依伤口大小和 严重程度而异,我们可以选择包扎,也可以选择缝合。缝合,这个古老的封闭伤口、联结组织 的方法,在现代外科的临床医学实践中依然是医生普遍选择的方式。而缝合线的使用,更让人 类的外科医学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国最早的外科缝合线——桑皮线 早在5 500多年前,聪明的古代埃及人已经发现并利用棉花的纤维、马的鬃毛等对伤口进 行缝合(图1);我国古代相关典籍中也有先人用亚麻、头发、猪鬃等缝合的记录;古印第安 人还有用大蚂蚁头咬合伤口来进行缝合的记录(图2)。上述种种,都是人们在当时有限条件 下对各种缝合材料的原始开发和应用。目前,世界上关于人类使用缝合线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 到5 000年前的古代埃及,当时制作法老的木乃伊就利用了缝合技术。而第一个使用缝合材料 进行手术的记载来自公元前500年印度的医者苏胥如塔。 我国医学历史悠久,创造出了许多可行的外科手术方法和材料。医生们在继承和发扬古人 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切开引流、麻醉、清创缝合、截指、肠吻合、兔唇修补等 手术方法和应用器材,在人类外科学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创缝合术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广泛应用于人体各部的开放性损伤。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文物——《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用酒清理创伤的记载;《诸病源候论·金疮肠出候》记载:“金疮肠断,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 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而纳之。但疮痛者,当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这 是世界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肠吻合手术记录。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医者对缝合伤口的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最重要的发明是 使用桑皮线缝合肠管和皮肤,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医治效果。

来,带你见识一下普外科常用缝线!

来,带你见识一下普外科常用缝线! 来,带你见识一下普外科常用缝线! 医学界外科频... 01-18 20:22 大 为什么“2-0/T”线又叫4号线?单股线和编织线有什么差异?可吸收线和倒刺线有什么优点?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作者:赵明利(新浪微博@赵明利医生) 型号 我还是实习医生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进手术室,和手术室的护士们关系也非常好。有一次我在台下看手术,台上的护士说“帮我开一包4号线吧”,于是我打开抽屉找“4号线”,然后拿起这个包装上有“4”的线说“是这个吗?” 图1:美国编号4-0,米制1.5,中国编号0号线 护士说不是。 正好台下的护士来了,然后拿起另一包线说“这个是4号线。”

图2:美国编号2-0/T,米制2.5,中国编号4号线 我感到非常困惑,这包线哪里写着“4”了。 为什么“2-0/T”的线又被叫做“4”号线?这要从不同地区对外科缝线型号的定义说起。如下表所示:在欧洲,缝线的型号是按照米制来编号,常见缝线由粗到细命名为3.5、3.0、2.5、2.0……,其最小直径分别是0.35mm、0.30mm、0.25mm、0.20mm……;按照美国的编号,这些线分别命名为0、2-0、2-0/T、3-0……;而按照中国编号,则分别叫做7号线、4号线(2-0和2-0/T都叫4号线)、1号线…… 那么,什么情况下用中国编号,什么时候用其它编号呢?在实际工作中,丝线(简称“线”)通常用中国编号,而其它合成缝线使用美国编号。

图3: 丝线和合成线的编号 材料 外科缝线按材料可分为不可吸收线和可吸收线两类。不同缝线的材料如下表所示:

普外科常用的不可吸收线有丝线和普里林(Prolene)等。其中丝线又称蚕丝线或真丝线,是由蚕丝蛋白做成,由于其降解速度慢所以被归入不可吸收线,但理论上讲其在人体内1年左右张力即会完全消失。普里林的材料是聚丙烯,这是一种无毒耐热的材料,可以长期维持张力(用聚丙烯做成的塑料餐盒在其底部会标记为三角形里的“5”或者“PP”,是唯一可以直接放进微波炉加热的塑料餐盒)。 普外科常用的可吸收线有快薇乔(Vicryl)、薇乔(Vicryl)、单乔(Monocryl)、德胜(Dexon)、普迪丝(PDS II)等。德胜是羟基乙酸的聚合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中释放出的羟基乙酸,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薇乔和快薇乔都是羟基乙酸和乳酸的聚合物,由于快薇乔的分子链较短,所以降解更快,快薇乔是常见可吸收线中降解最快的。用快薇乔给小朋友缝合皮肤省去了拆线的麻烦,泌尿外科用它缝合包皮也是极好的。做普迪丝是1,4-二氧杂环-2-己酮的开环聚合物,是常见可吸收线中降解最慢的。单乔是乙交酯和己内酯的聚合物。不同可吸收线的吸收特性如下表: 对于人体来说,各种外科缝线都是异物,所以组织深部不可拆除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上) 一:甲状腺、乳腺疾病 1.甲状腺癌根治术 手术名称:双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经过、术中出现情况及处理: 1.气插全麻,取仰卧位,肩下垫枕,头部后仰,两侧置沙袋固定,常规消毒铺巾。 2.在胸骨切迹上两横指处,顺皮纹方向作领式横切口,两端达胸锁乳突肌外侧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在颈阔肌和颈深筋膜的疏松组织平面分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上缘,下至胸骨切迹,充分显露颈深筋膜外层。 3.结扎颈前静脉上、下端,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包膜,沿正中线剪开,上至甲状软骨,下达胸骨切迹。分离舌骨下肌群与甲状腺包膜浅面的间隙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显露甲状腺。探查见:甲状腺右叶中下级、甲状腺左叶下极及峡部呈多结节改变,右叶大者1.7×0.7cm,左叶大者2.0×2.2cm,峡部结节大小约0.4×0.7cm,质硬,边界欠清,侵透甲状腺被膜。

4.先行右侧甲状腺全切及峡部切除术。切断右侧甲状腺中静脉,将腺叶向内侧提起,沿外侧缘向上游离甲状腺上极,分离出甲状腺上动、静脉,靠近甲状腺切断血管,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近端双重结扎。将甲状腺上极向内上牵开,显露甲状腺下极和甲状腺下动、静脉,切断血管,近端双重结扎。钝性分离并避免损伤喉返神经。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完全游离下极后,将右侧甲状腺翻向对侧,在气管壁表面锐性解剖,将腺体游离至峡部后完整切除。 5.再行左侧甲状腺全切。同样方法处理甲状腺血管及游离甲状腺。术中注意避免损伤喉返、喉上神经。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运。 6.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将右侧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脂肪组织清扫,向下至胸骨上窝,外侧至颈动脉鞘边缘,向后至椎前筋膜、食管边缘。将双侧喉返神经游离,清扫神经后方淋巴脂肪组织,注意保护胸腺及甲状旁腺。冲洗创面,确切止血,置一100ml的负压引流球于双侧残腔内。逐层缝合切口。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病人发声正常,标本患者家人看过后送病检。 2.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中诊断:左侧乳腺癌 手术名称: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活检术+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普外科56种常见手术 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系列

普外科56种常见手术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1鸡眼切除术 [适应证] 鸡眼为皮肤角质层增生呈圆锥形向真皮层伸入的肿物,好发生在足底、趾侧受压部位。一般小的鸡眼可用药物敷贴治愈。对位于足跖负重部位,行走剧痛,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均应行手术切除。 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大鸡眼,则不应用单纯切除术,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缝合,残留痛性瘢痕,更影响功能。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行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 趾(指)关节部位及手指掌面的鸡眼,切除后易形成瘢痕,影响活动或指端触觉,宜采用非手术疗法。 跖、趾骨畸形或突起所引起的鸡眼,须在畸形矫正或骨突切除后,才考虑作鸡眼切除术。[术前准备] 1.清洗局部皮肤。病变附近皮肤及趾(指)甲有真菌病者,应先予治疗后再行手术。 2.热水浸泡,除去表层厚皮。 [麻醉] 局麻(用1%普鲁卡因,以鸡眼为中心作局部菱形浸润麻醉,或直接注入鸡眼根部皮下组织内)。 [手术步骤] 沿鸡眼两侧作梭形皮肤切口,切至皮下后,用组织钳将皮瓣提起,可见鸡眼呈黄白色圆锥状,质坚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沿鸡眼周围钝性分离直至根部,如近根部断裂,可用刀尖剔出,不可残留,以免再发。出血点勿需结扎,缝合切口即可出血。用大弯三角针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 1.术后10~14日拆线,过早拆线易使切口裂开。 2.伤口保持清洁,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裂开。 2腱鞘囊肿切除术 [适应证] 囊肿较大,影响关节功能,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应手术切除。 [麻醉] 局麻。 [手术步骤] 沿皮纹作横切口。用小拉钩拉开切口,纵行切开皮下筋膜,注意避开附近的神经分支和血管(如桡侧应注意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掌深支),显露囊肿表面,作钝性或锐性分离,分

腹腔镜下普外科手术配合

1.适应症: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以及结石直径大于3cm的无症状的胆囊结石。 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结石,以及发病24小时之内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 有症状和手术指征的胆囊隆起性病变,包括直径大于0.6cm的胆囊息肉。 估计病人对手术耐受良好者。 2.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麻 3.手术体位仰卧位头高脚低向左倾斜15-30度 4.手术切口脐口内下缘或内上缘,上腹正中线剑突下3cm处,右锁骨中线右肋缘下3cm处,右腋前线肋缘下。 5.备物 (1)基础敷料包,开腹单,手术衣4件包,4毛,持物钳、腹腔镜器械包 (2)ham-lock夹,密封穿刺器,,11#刀片,7#线,肥仔针,0、4/0蛋白线, 5×7敷贴3个,10×6敷贴1个,黄色引流管,冲洗泵(胆汁外流时用),英泰止血纱2包,腔镜纱 (3)腔镜基础蓝、30°腹腔镜镜头,消毒的单极导线,细电勾,钛夹钳,绿色ham-lock钳、胆囊抓钳,胆囊取石钳 (4)透明质酸钠 手术步骤手术配合 1、常规消毒铺巾同腹部开放手术 2、准备腹腔镜物品连接调节腹腔镜摄像系统、CO2气腹系统及电切割系统。酒精沙球消毒 术野。 3、建立气腹:递11#刀在脐窝下缘(有下腹部手术史者选用脐窝上缘)切开皮肤一小 口,用2把布巾钳提起脐孔周围组织,于脐孔切口插入气腹针,确认气 腹针插入腹腔后,连接CO2气腹机,建立气腹。 4、插入穿刺器:取出气腹针,经切口旋转插入10mm穿刺器,在内镜监视下于正中线剑 突下4-6cm处再置入10mm穿刺器,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处置入5mm穿刺 器。穿刺完毕,依次观察肝,胆,膈,胃,十二指肠,肠及盆腔脏器有无 损伤。去头高脚低位,向左倾斜15-30度。视手术难易程度考虑是否再 置入一个5mm穿刺器。 5、分离胆囊管及血管,显露递有齿抓钳夹胆囊底部,递剥离钩,胆囊动脉 囊胆囊三角,游离胆囊管及胆侧用钛夹钳钳闭,近胆总管侧用ham-lock钳闭 囊动脉,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递剪刀剪断 6、切除胆囊,处理胆肝床区用电凝勾分离胆囊,术中用电凝止血,递小腔镜纱或吸引 7、取胆囊开房间灯和手术灯,递有齿海绵钳抓住胆囊颈部,在镜头指引下从另 外10mm切口处取出胆囊。 8、彻底检查术野,视情况清点物品数目,视情况放置英泰可吸收止血纱布和冲洗腹腔透明质酸钠。 9、放出腹腔内CO2气体,拔除取出内镜及器械。 穿刺器 10、缝合切口肥仔针7#线缝合腹膜,再用蛋白线缝合,酒精消毒切口,贴上敷贴。注意事项 体位:各穿刺器置入后及时调整体位,头高脚低,向左倾斜,以使肠管和网膜向左下移动,便于显露胆囊。手术间布置图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

一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适应证] 1.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包括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 2.甲状腺腺瘤的癌变率较高约达10%~20%,腺瘤切除后应送病理检查。特别是术中见有明显粘连,可疑癌变者应摘除后立即送冰冻切片检查,如为恶性,需改作根治术治疗。 3.甲状腺腺瘤合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应行甲状腺次全切除,不宜行单纯腺瘤摘除。 [术前准备] 同甲状腺舌管囊肿切除术。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应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准备。 [麻醉] 颈丛阻滞麻醉或局麻。 [手术步骤] 1.体位,切口体位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胸骨切迹上2横指沿皮纹横行切开。切口宜靠近腺瘤,长度视腺瘤大小而定。 2.显露腺瘤皮瓣分离和甲状腺前肌群的切断、分离均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显露甲状腺后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数目及性质。如腺瘤较小,向左右两侧充分拉开甲状腺前肌群即可,不一定常规切断肌群。 1-1 切开表面的甲状腺组织 1-2 用手指对腺瘤作钝性分离 1-3 钳夹蒂部图1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3.切除腺瘤如为囊肿多系良性,可先缝扎或钳夹腺瘤表面甲状腺组织的血管,然后切开表面的甲状腺组织,直达腺瘤表面[图1-1],用弯血管钳或手指沿腺瘤周围作钝性分离直至蒂部,将腺瘤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中剥出[图1-2、3],将蒂部钳夹、切断后结扎,切除腺瘤。在剥离过程遇有出血点时均应钳夹止血,待腺瘤切除后,血管钳所夹的血管组织须一一结扎。最后,用细丝线间断缝合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包膜,以消灭腺瘤切除后所留下的残腔。如为实质性腺瘤,在切除过程中应将肿瘤周围的1cm正常腺体组织一并切除。 4.引流、缝合仔细止血后,于腺瘤窝置一胶皮片,自切口侧角引出,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及常见病

普外科常见手术记录及常见病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剥脱术】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腹股沟韧带下方3~4cm处,以卵圆窝为中点作一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斜切口,长约6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显露卵圆窝,解剖大隐静脉与股静脉汇合处。解剖出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及股、外侧静脉,分别予以结扎切断。游离大隐静脉至与股静脉交界处,在距股静脉0.5~1cm处结扎并钳夹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用止血钳暂时钳夹等待剥离。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钳夹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暂用丝线结扎控制出血,将剥离器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当剥离器进至踝上方后,于该处切一小口,分离切断大隐静脉,远端结扎,近端则结扎于剥离器上。然后向上拉出剥离器,将大隐静脉慢慢抽出。在严重曲的大隐静脉分支处仔细切开皮肤,在皮下作潜行分离,结扎切断交通支,将曲静脉充分剥离切除。术毕。 2.【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探查腹腔见腹腔无明显腹水及渗液。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缝扎各一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未见结石。缝闭胆总管上切口。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术野仔细止血,检查器械敷料对数后,逐层关腹。切下胆囊送病理检查。术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剑突下、脐下及右侧肋弓下三处打孔。建立人工气腹后,安放腹腔镜器械。镜下探查肝、胰,未见异常。胆囊肿大,约9.3cm×2.8cm,胆囊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解剖胆囊三角,确定胆囊管,近端上可吸收夹远端上钛夹后断离。确定胆囊动脉后,上可吸收夹予以切断,并把胆囊从肝下缘胆囊床分离,取出胆囊标本,送病检。创面彻底止血。清点器械无误,纱布对数后,取出腹腔镜器械,缝合腹部,术毕。 【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 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距肿瘤边缘约5厘米做梭形切口,切口长径约15厘米。在皮肤与浅筋膜间做皮瓣分离,皮瓣下保留约0.5厘米厚的皮下脂肪层,上界为锁骨下缘,下界达肋弓处,侧界近胸骨,外侧界为背阔肌前缘,乳腺从胸大肌筋膜浅面分离。将胸大肌、胸小肌分离,保留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和胸前神经外侧支,切断其侧支。在喙突处切断胸小肌止点,在胸小肌深面解剖腋静脉,清除腋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肩胛下血管支。切断胸小肌与肋骨的附着处,分离前锯肌、肩胛下肌和背阔肌的筋

健康小常识普外科

健康小常识普外科 健康小常识普外科 普外科,也称普通外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特别了解这个领域,但是了解一些普外科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正确的手术预防措施 手术是普外科医生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手术也是有风险的。为了减少手术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手术预防措施: 1、避免手术感染:手术是一个创口,很容易受到感染。 手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和洗手,手术器械也需要特殊的清洗和消毒处理,以减少手术感染的可能性。 2、避免手术出血:手术可能会破坏病人的血管,导致出血。为了减少手术出血,手术前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确定病人的血液凝固指数正常。 3、合理用药:手术后很容易出现疼痛和感染等不适症状,需要用药治疗。但是用药也有副作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敏感人群。为了避免用药不当造成的副作用,需要医生按照科学的用药原则进行处方。

二、正确的创面护理方法 创面是指手术后的切口或者刮擦伤口等。创面的护理很重要,决定了病人恢复的好坏。正确的创面护理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创面清洁:创面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防止感染。医生会给病人开具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病人要根据医嘱正确使用。 2、使用合适的敷料:医生会根据病人的伤口情况选择合 适的敷料,如止血纱布、轻质绷带等。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更换敷料。 3、避免创面过度用力:病人在创面没有完全愈合之前, 需要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挤压受伤部位,以免伤口再次拉裂。 三、正确的伤口缝合方法 伤口缝合是指把手术后的伤口缝合起来,促进伤口愈合。正确的伤口缝合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和出血等风险。常见的伤口缝合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密切缝合法:适用于创面长而浅的情况。缝合线顺着 创口的长轴,缝合线之间间隔相等。 2、漏医缝合法:适用于创面长而深的情况。缝合线从创 口上方开始,向下缝合,交替进行。 3、单纯缝合法:适用于创面较小、浅的情况。缝合线以 短横线为中心,两端呈45度角缝合。

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

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 外科缝线的发展应用与常见缝合技术 作者:蔺晨高俊义吴文铭 文章来源: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4(1) 一、缝线的悠久历史 缝线作为当前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便开始尝试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缝线缝合,包括亚麻线、马鬃、棉线、皮革等。 公元前1800年,亚历山大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根肠线,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它成为了唯一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可吸收材料,但'肠线'这一概念直到公元前150年才被真正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缝线安全性的理解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19世纪末期,经灭菌处理的以牛或羊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开始出现并逐渐应用于手术缝合。值得一提的是,丝线作为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缝线,问世于公元前1000年并沿用至今,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理想缝线的特性 经过几代人的临床实践,外科医师发现缝线的特性会对缝合操作的难易以及伤口愈合的优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缝线的固有特性包括张力、结安全性、毛细指数、弹性、可变形性、可弯度、记忆性、组织反应和摩擦系数等。 理想的缝线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打结时能确保线结安全且无磨损或切割、能对抗组织的收缩、伤口愈合过程中能维持足够的强度、在伤口愈合后可自行吸收、不导致炎症反应、无刺激性及致癌性、易于操作等。 因此,人们还期望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缝线特性,包括降低表面张力、抵抗细菌感染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事实上,完全符合理想的缝线并不存在,这就要求外科医师要熟知需修补组织的抗张强度和各类缝线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缝线材料及型号。 三、缝线的分类 1.单股、多股线和倒刺线 根据缝线的编织方法可简单分为单股缝线和多股缝线。其中,与多股缝线相比,单股缝线穿透组织的阻力小、细菌附着少,但容易断裂,因此要求打结时均衡用力。此外,由于单股缝线柔韧性差且线结易滑脱,因此术中不得不通过增加打结数量来弥补这一缺陷。

改良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

改良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 腹部外科手术中腹壁切口的愈合质量一直是患者及外科医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减张缝线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对腹部伤口二期愈合尤为重要。减张缝合就是指伤口缝合时防止两侧皮肤张力太大而采用的,目的就是防止伤口裂开。 标签:腹部外科;切口;缝合 在普外科,腹壁切口减张缝合很是常用。对于营养状况特别差的病人;年老体弱者;近期内二次手术的病人,需要原切口进入者;污染切口;腹壁有缺损,可能影响切口愈合的病人;腹压过高的病人;患糖尿病,伴有咳嗽,排尿困难者等需要减张缝合。但原有的减张缝合线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容易切割皮肤及皮下组织,张力不足,易造成再次裂开,患者感觉疼痛等。因此,我科通过外套头皮针胶管改良原有的减张缝合线,有针对性的对腹部二次缝合的病人应用经头皮针胶管改良后的减张缝线进行伤口二次缝合术,经临床实践证明,此改良后的减张缝线替代传统的钢丝缝线,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患者男,53岁。于2010年2月2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切口清创缝合术。因切口内新鲜肉芽组织往外生长,予直接缝合张力过大,难以对合,遂决定分离两侧皮缘,内翻之切缘松解,外翻,以双氧水,盐水,碘伏清洗创口,修整部分皮缘,切除坏死组织,用0.4 cm钢丝外套头皮针导管,于切口上下全层缝合,4号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放置橡胶引流片3片,术毕。术后腹部敷料干洁,固定,切口愈合可,无红肿。于2010年3月9日行间断拆线,无异常。于2010年3月12日拆除余下缝线。共住院32 d。 例2:患者男,77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 d于2010年1月4日入院。于2010年1月14日气管内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右小腿肿物切除术,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遂于当日在气管内全麻下行空肠吻合口切除+肠吻合术,于2010年2月4日拆线,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神志清、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良好。于2010年2月11日出院,共住院38 d。 例3:患者男,70岁。因“小肠切除吻合术后13 d、切口裂开12 h”,于2010年2月14日急诊在全麻下行腹壁切口修补术,术中使用0.4 cm钢丝外套头皮针导管,于切口上下全层缝合,4号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支持、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微波治疗。于2010年3月2日和2010年3月4日分别拆除减张缝合线。拆线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纳食差,切口愈合,无腹胀,腹痛,无咳嗽,咳痰,双肺呼吸音清,二便正常。于2010年3月8日出院,共住院22 d。 例4:患者男,32岁。肠旋转不良,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再发梗阻(术后28 d再次手术),术中使用改良后的减张缝线(应用头皮针胶管套于原有钢丝缝线外)。 1.2 缝合效果观察 应用改良减张缝线后患者周围皮肤组织未见被切割痕迹。切口渗出液少,伤口无红肿,组织新鲜,敷料清洁,干燥,伤口愈合良好。无发生排异反应,无局

Halsted外科、理想伤口缝合、普外科主要缝线品类、缝线粗细、普外常用缝线选择等外科缝合掌握知识点

Halsted外科六原则、理想伤口缝合、不同组织特点、缝线基本概念、普外科主要使用缝线品类、缝线粗细、普外常用缝线选择等 外科缝合掌握知识点 Halsted外科六原则 1. 关闭死腔,防止血肿形成和感染 2. 小心止血,保持手术视野清晰, 减少感染发生 3. 应用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4. 锐性解剖分离,减少组织血肿 5. 减少缝合张力,保证愈合组织充足血供 6. 对组织轻柔操作,减少组织血肿 理想伤口缝合 1、张力适中 2、止血充分 3、无永久或少量缝合痕迹 4、伤口边缘对合良好 5、不留死腔 不同组织特点 1、胃肠:胶原纤维主要位于黏膜下层是维持消化道强度的主要成分。消化道重建吻合口愈合过程中按层对合是组织愈合的基础; 良好血液循环是吻合口组织愈合的关键因素。 2、肝胆胰:肝脏血管和胆管的缝合是预防术后大出血和胆漏的重要环节,需要安全可靠的胰腺断端处理及其消化道的重建,以避免胰瘘或降低其发生率。

3、腹壁和疝:腹壁切口的关闭非常重要,不当的缝合方法和材料可能导致切口的愈合延迟、感染或疝的形成。 疝手术是建立在精细的解剖基础上, 需要做到解剖层次清楚, 缝合准确到位。 4、甲状腺:甲状腺创面, 既要止血,又能防止形成死腔,避免术后血肿形成。理想的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要求是切口隐蔽、损伤小、张力小、对合好,皮肤愈合后美观度高。 缝线基本概念 1、缝线的涂层:在编织缝线的表面覆盖涂层可以使其更加顺滑,提高操作手感和打结下滑性能。 2、缝线的张力:指缝线阻抗断裂的能力。 3、缝线的延展性:指缝线在断裂前被拉伸的能力。 4、材质吸收时间:材质从植入体内直至被人体完全吸收的时间。 5、有效伤口支撑时间:材质从植入体内到张力下降到初始张力22%时间。 普外科主要使用缝线品类 1、抗菌薇乔线:应用较广泛,是一种编织的可吸收线,表面覆盖三氯生抗菌涂层,常用于胃肠吻合、肠肠吻合及皮肤缝合等。 2、倒刺线:最大的优势是免打结、无需助手牵拉,缝合高效,常用于胃肠吻合、胆肠吻合等。 3、可吸收单股缝线:碱性环境更稳定,适用于高张力和碱性环境如胰肠吻合。 4、普理灵线:不可吸收单股缝线,防渗漏缝针设计,针线比接近1:1,有效减少针眼渗漏,减少渗血。 缝线粗细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 李汉军;曹庭加;卢绮萍 【摘要】缝合线是手术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材料.医用缝线的新材料和革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对手术进程和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文中对外科缝合线的发展历程、分类、用途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选择进行总结与阐述.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14(027)001 【总页数】3页(P64-66) 【关键词】缝线;普通外科 【作者】李汉军;曹庭加;卢绮萍 【作者单位】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医用缝线的新材料和革新设计的不断涌现,对手术进程和效果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对缝线的发展历程及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一、缝线的发展历程 依据材料的来源,缝线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天然材质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线绳和动物的腱膜进行关闭伤口的历史可

追溯到4000多年前。东非部落的人们曾使用动物的肌腱结扎血管,古希腊时期的医生曾使用金属丝缝合伤口。古埃及时代以后,陆续出现了亚麻、马鬃、皮革、棉线及其他植物纤维等缝合材料。头发也曾被作为缝线。公元前150年,Galen提出了“肠线”的概念,但真正的经过灭菌处理的以羊或牛的小肠黏膜为原料的肠线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同时期,丝线问世并作为不可吸收缝线广泛应用。丝线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外科缝线。 第二阶段为人工合成材质阶段。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大,外科医生对缝线的张力、操作性和吸收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高,在工业化工等发展的基础上,外科缝线逐渐进入人工合成材质时期,并向着新型聚合体材料的方向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问世了尼龙线(如ETHILON®爱惜良TM)、聚酯线(如MERSILENE®慕丝林TM、ETHIBOND®爱惜邦TM)、聚丙烯线(如PROLENE®普理灵TM)、聚丁酯线(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以及以聚糖乳酸910[如VICRYL® (Polyglactin 910)薇乔TM等]、聚乙醇酸(Dexon)线、聚糖醇酸PGA缝线、聚二氧六环酮[如PDS®II (Polydioxanone)普迪思TM]、聚葡聚糖醇酯(Maxon)线、聚糖己内酰胺[如MONOCRYL®(Poliglecaprone 25)单乔TM等]为主的多种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编织丝线已基本取代了捻合丝线。2003年,美国强生爱惜康还推出了含抗菌剂的可吸收薇乔缝线。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先以甲壳素作为缝线原料,我国也于1993年由东华大学研发了甲壳质缝合线;2002年湖南然元医用高科技蛋白线有限公司将名为“佳修”的纯天然单股胶原蛋白缝线上市,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种不经过化学合成的纯天然单股缝合线。2007年一种免打结可吸收人工合成缝线QuillTMSRS投入市场,其表面分布的双向倒刺结构免去了外科缝合中的打结环节,是缝线发展史上的新突破。 二、理想的手术缝合线应满足下列条件

可吸收缝线全筋膜与丝线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的比较

可吸收缝线全筋膜与丝线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效果及生物相容 性的比较 李丹;韩广森;庄競;刘永刚;周浩;陈凯旋;程科;王金榜;李保东;罗素霞 【摘要】BACKGROUND:Abdominal incision healing is not only related with the patient’s own situation,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rgeon's suture technique, suture method, choice of stitches.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bsorbable sutures and silk sutures for abdominal incision.
METHODS:Total y 153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including 91 males and 62 females, aged 30-82 yea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8) and control group (n=75). An abdominal midline incision was made in al patients receiving radical surgery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 Vicryl suture and silk suture were respectively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for abdominal incision closure. Suturing tim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cision infection, disruption of wound, fat liquefaction of wound and rej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suturing time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l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three cases of incision infection, but no incision dehiscence and rejection occurred;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0 cases of incision infection, 4 cases of incision dehiscence, and 5 cases of rejectio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cision infection, dehiscence and reje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fat liquefaction of incision had no difference between

普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普外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 腹膜腔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以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或抽液作化验和病理检查。 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 3.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 4.腹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证】 1.严重肠胀气。 2.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有广泛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 【操作】 1.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 2.取平卧位或斜卧位;如放腹水,背部先垫好腹带。 3.穿刺点的选择: (1)脐和髂前上棘间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为穿刺点;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 (2)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和右1~1。5cm处. (3)若行诊断性腹腔灌洗术,在腹中线上取穿刺点. 4.常规消毒皮肤,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并用1%~2%

普鲁卡因2ml作局麻,须深达腹膜。 5.作诊断性抽液时,可用17~18号长针头连接注射器,穿刺针垂直刺入皮下在皮下潜行后再垂直刺入腹腔;抽液后拔出穿刺针,揉压针孔,局部涂以碘酒,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6.腹腔内积液不多,腹腔穿刺不成功,为明确诊断,可行诊断性腹腔灌洗,采用与诊断性腹腔穿刺相同的穿刺方法,把有侧孔的塑料管尾端连接一盛有500~1000ml无菌生理盐水的输液瓶,使生理盐水缓缓流入腹腔,当液体流完或病人感觉腹胀时,把瓶放正,转至床下,使腹内灌洗液借虹吸作用流回输液瓶中;灌洗后取瓶中液体作检验;拔出穿刺针,局部碘酒消毒后,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7.腹腔放液减压时,用胸腔穿刺的长针外连一长的消毒橡皮管,用血管钳夹住橡皮管,从穿刺点自下向上斜行徐徐刺入,进入腹腔后腹水自然流出,再接乳胶管放液于容器内;放液不宜过多、过快,一般每次不超过3000ml;放液完毕拔出穿刺针,用力按压局部,碘酒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缚紧腹带. 中心静脉压测量 【适应证】 1.测量中心静脉压。 2.利用其进行输液或静脉高营养(TPN)。 【禁忌证】 1.出血素质. 2.穿刺或切开部位感染。

普外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二章乳腺癌 第三章腹外疝 第四章急性阑尾炎 第五章肠梗阻 第六章胃十二直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二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第三节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第七章胆囊结石 第八章肝外胆管结石 第九章肝脏损伤 第十章脾破裂 第十一章结肠癌 第十二章直肠癌 第十三章海绵状血管瘤 第十四章痔 第十五章下肢静脉曲张 第十六章技术操作规范—腹膜腔穿刺术

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 1.碘的缺乏。 2.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在腺体的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增长速度慢,并发囊内出血时短期增大较快,伴有疼痛。 3.较大肿块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影响呼吸,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等,胸骨后甲状腺可引起纵隔内压迫症状。 二、辅助检查 1.甲功全套 2.甲状腺扫描 3.B超 有压迫症状者拍颈部正侧位片,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诊断依据 1.是否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2.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 3.甲功正常。 4.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 5.甲状腺穿刺或术中冰冻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行甲状腺结节或腺叶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确诊。 二、术前准备: 1.除术前常规准备外,对有压迫症状者拍吞钡部正侧位片,了解气管、食道受累及有无胸骨后甲状腺肿。

2.术前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声带。 三、术后处理: 1.注意观察呼吸、声音、伤口渗血等情况。 2.伤口压砂袋24小时。 3.引流条或引流管根据引流量多少在24—72小时拔除。 4.必要时床头备气管切开包。 5.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