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中医辩证疗法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疗法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紧张,运动减少,以及检测手段的普及,脂肪肝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什么是脂肪肝

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是痰湿、水饮、湿浊、肝胆湿热的证候。阳气虚衰,导致水饮留滞,壅滞日久,则生痰饮。发病之初,大都是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大量油脂和高蛋白类物质来不及代谢,留积体内。如果这时候加上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机体正气虚弱,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如果还出现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产生有形之物,滞于肝脏,因其病位在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了。所以说,脂肪肝的病因,本在脾肾阳虚,标在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系列症状。

脂肪肝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但若迁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脂肪肝的临床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左闷胀腹隐痛等症状。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症状。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疗法

目前西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主要为降脂药物和保肝去脂药物两大类,短期效果好,但停药后易反弹,且药物的副作用较为明显。而中医的调理方法却能够起到多向调节作用,在改善肝功能、调降血脂、阻止肝细胞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特别是中医营养学的调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同时,中医治病重视辨证论治,体质不同,一人一方,同病不同方,要同时考虑体质、舌脉、症状、体征、四时气候、五运六气等多个因素。若想真正治好脂肪肝,选择中医调理方时非精确辨证不可,因此还是请明医面诊一下才好,。

注重治未病

脂肪肝患者一般在肥胖人群中比较高发,但并不是说,身材偏瘦的人就没有患上脂肪肝的可能。平时饮食不节、作息无规律,导致三焦气化功能衰退,脂肪无法正常代谢,都可能造成脂肪肝。因此,脂肪肝患者在系统调理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平衡(需要强调的是,要少喝冷饮以维护正常的体温)和有规律的作息,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就能控制和改善病情,进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感谢您对八方问健的关注和支持~~~~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护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护 脂肪肝是指肝脏脂肪含量超过正常范围,且没有其他明显病因的一 种疾病。中医认为脂肪肝属于“内伤外感”范畴,即内伤因素导致肝脏 功能失调,再受外感邪气的侵袭而发病。根据中医辨证施护原理,可 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给予相应的中医治疗和饮食调理。 一、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 中医辨证施护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即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病因和病理变化,进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措施。在脂肪肝的中医 辨证施护中,主要从肝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浊蕴结等方面进行 辨证,以达到调理肝脏功能、改善体质和病情的目的。 二、中医辨证辨病 1. 肝脏气滞血瘀辨病 脂肪肝患者常出现面色晦暗、乏力、胸闷、胁肋部疼痛等症状。此时,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引发气滞血瘀的病 理变化。针对这种病机,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如适量的运动、按摩、艾灸等。 2. 湿浊蕴结辨病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口苦、恶心、纳差、腹胀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 湿浊蕴结于脾胃,引起消化功能异常的表现。治疗时可以采用健脾化

湿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避免过食生冷和油腻食物,多食用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物。 三、中医辨证施护的食疗调养 1. 活血化瘀食疗 食疗方面,可以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材,如红花、山楂、花椒、姜黄等。可以将这些食材煮水或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煮,进食时可以适当增加食欲,提高肝脏功能。 2. 健脾化湿食疗 对于湿浊蕴结辨病的脂肪肝患者,可以选择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材,如山药、糯米、薏米等。可以将这些食材作为主食或配料烹制,适量食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湿气的排除。 四、中医辨证施护的生活调理 除了饮食调理,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护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调节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8小时,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2. 适度运动 适当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改善脂肪肝病情有积极作用。

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引言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肝细胞内脂肪的堆积,常见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脂肪肝的治疗上,中医采取了辨证论治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具 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 脂肪肝的辨证论治内容。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是一种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舌苔、面色、舌质等病征 进行诊断的方法。对于脂肪肝患者,中医常见的辨证有: •脾胃虚弱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腹胀 等症状。 •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 •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为胁肋胀痛、乳房胀痛、舌质紫暗等症状。 脂肪肝的辨证有助于中医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 脾胃虚弱证的治疗 针对脾胃虚弱证的治疗主要是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健脾和胃、益气养阴的药物,如 党参、黄芪、山药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 同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饱,多摄入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要避免辛辣、油 腻食物的摄入。 3.轻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恢复和脂 肪的代谢。建议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湿热内蕴证的治疗 针对湿热内蕴证的治疗主要是清热利湿,调理体内的湿气平衡。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有石膏、茵陈、黄芩等,这些药物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配合利尿药物,促进体内湿气的 排出。 2.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少吃辛辣、油腻、甜食等容易产生湿 热的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蔬果。另外,多饮水也有 助于清洁体内湿气。

『脂肪肝』中药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中药方--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脂肪肝,可归纳为以下四型: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 克,山楂12克,茯苓12 克,白术10克,川楝子8 克,枳壳8克,甘草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型:患者表现为右胁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治宜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处方:丹参18克,制半夏12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枳壳8克,山楂10克,白蔻仁5 克,干姜3克,吴茱萸3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型:患者表现为形体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胁痛不舒,时有头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夜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益肝、化痰祛瘀。处方:制首乌15克,制黄精15克,枸杞子15 克,丹参12克,仙灵脾10克,泽泻10克,茯苓10 克,知母8克,黄柏8克,姜黄6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4.痰瘀互结、气滞血淤型:患者素有消渴病或慢性迁延性肝炎、胁下肝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治宜益气化痰、祛瘀散结。处方:党参15克,制首乌15克,生蒲黄12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 克,莪术10克,当归10 克,青皮8克,陈皮8 克,海藻10克。水煎,分 3次服,每日1剂。

脂肪肝中医辨证施治

脂肪肝中医辨证施治 展开全文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转运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保持其动态平衡。脂肪在肝脏中产生堆积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肝脏比做一个加工车间,怎样会产生产品、原料的堆积呢?经验告诉我们:一是原料进的太多,超过车间的加工能力产生堆积;二是车间的工作效率下降产生堆积;三是产品不能及时运输出去也产生堆积。其实脂肪肝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人体摄入的脂肪食物过量,肝脏代谢脂肪的功能下降或转运能力降低,人的活动量减少,脂肪消耗量减少,都会造成肝脏脂肪的堆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过逸少劳,或复加情志失畅,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内停,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气滞痰浊瘀血互相博结,而成本病。脂肪肝病位在脾与肝,遵“ 肝病治脾”理论,治疗以悦脾助运,振奋其用,使得水谷精微归于气化,并重视“ 痰湿瘀” 关键病理因素加以辨证施治。轻中度脂肪肝,即使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阶段,如果能去除病因、积极用中药,肝组织学改变仍可好转,甚至完全恢复。中医根据患者的证型,给予个体化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脂肪肝是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医籍中尚无脂肪肝的病名及相关的描述,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积聚”、“痞满”、“胁痛”等病的范畴。对其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根据脂肪肝特定的部位,结合原发疾病,依据临床表现,通过长期实践,对脂肪肝的辩证施治总结: 1、肝郁气滞型 症见:胸闷胁胀,脘痞不舒,有时嗳气,情志抑郁 或易怒,腹胀纳少,恶心呕吐,倦怠乏力,苔薄白,脉弦,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活血。 方药:理气降脂汤 柴胡6克,枳壳6克,郁金10克,青、陈皮各6克,佛手6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地鳖虫6克,白术10克,生山楂15克,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疗法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疗法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紧张,运动减少,以及检测手段的普及,脂肪肝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什么是脂肪肝 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是痰湿、水饮、湿浊、肝胆湿热的证候。阳气虚衰,导致水饮留滞,壅滞日久,则生痰饮。发病之初,大都是由于过食油腻肥甘、酒酪浆饮,大量油脂和高蛋白类物质来不及代谢,留积体内。如果这时候加上七情内伤,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机体正气虚弱,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肾虚则气化不利,最终水湿蓄积为病。如果还出现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产生有形之物,滞于肝脏,因其病位在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了。所以说,脂肪肝的病因,本在脾肾阳虚,标在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临床多呈本虚标实,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系列症状。 脂肪肝并非大病,发病初期若能及时通过中医诊治,一般都可速效。但若迁延不治,积久则会变生大病,需引起足够重视。 脂肪肝的临床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左闷胀腹隐痛等症状。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症状。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疗法 目前西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主要为降脂药物和保肝去脂药物两大类,短期效果好,但停药后易反弹,且药物的副作用较为明显。而中医的调理方法却能够起到多向调节作用,在改善肝功能、调降血脂、阻止肝细胞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特别是中医营养学的调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同时,中医治病重视辨证论治,体质不同,一人一方,同病不同方,要同时考虑体质、舌脉、症状、体征、四时气候、五运六气等多个因素。若想真正治好脂肪肝,选择中医调理方时非精确辨证不可,因此还是请明医面诊一下才好,。 注重治未病 脂肪肝患者一般在肥胖人群中比较高发,但并不是说,身材偏瘦的人就没有患上脂肪肝的可能。平时饮食不节、作息无规律,导致三焦气化功能衰退,脂肪无法正常代谢,都可能造成脂肪肝。因此,脂肪肝患者在系统调理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营养平衡(需要强调的是,要少喝冷饮以维护正常的体温)和有规律的作息,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就能控制和改善病情,进而达到痊愈的目的! 感谢您对八方问健的关注和支持~~~~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及原理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肝脏功能 受损。中医药在脂肪肝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调理身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调养。中药治疗 是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改善肝脏功能。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茵陈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胆排脂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脂肪在肝脏中的积聚。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达到治疗脂肪肝的效果。中医调养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 善肝脏功能。中医理论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内的湿热、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过重,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气滞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肝脏气机郁滞;血瘀是指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清热解毒,利胆排脂,改善湿热、气滞、血瘀等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脂肪肝的目的。 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还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同人的体质 和病情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对于体内湿热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气滞重的患者,可以选择调理气机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血瘀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此外,中医药调理脂肪肝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合理安排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总之,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调养。通 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中医药可以达到治疗脂肪肝的效果。然而,中医药调理脂肪肝的方法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 一、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8220;温肝汤&8221;,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关幼波拟方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肝炎恢复期、消化机能未恢复者,可用&8220;健脾舒肝汤&8221;:党参、山药、炒苡米、陈皮、白芍各12克,当归、柴胡、郁金各10克,草蔻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治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8220;金茵茶&8221;,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刘茂甫拟方 茵陈、金钱草等份,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当茶频饮;长期饮用,症状缓解后再服用2周;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可用&8220;金钱开郁汤&8221;浙江省中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魏长春拟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三、治慢性胃炎&8220;健运麦谷芽汤&8221;,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赵棻拟方 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以水浸泡1小时后煎沸5分钟即饮用,每日1剂; 慢性委琐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可用&8220;滋胃饮&8221;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周仲瑛拟方: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四、治感冒&8220;特效感冒宁&8221;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拟方 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苍术、黄芪各10克,双花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 因体弱或慢性鼻炎、气管炎而感冒缠绵不愈者,可用&8220;健身固表汤&8221;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拟方:黄芪、百合各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2~3剂即可; 五.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总结出的有效方剂 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黄芩30g,野荞麦根30g,桔梗9g,前胡9g, 浙贝母15g,杏仁9g,姜半夏12g; 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蒡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 痰黄、舌红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 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霍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脘胀闷者,加栝楼、郁金、枳壳、厚朴、莱菔子以宽中活血,祛痰下气; 对痰哮气喘者,则加麻黄、射干、地龙以平喘解痉;而对久咳气逆、痰色始终呈白色者,加苏子、紫菀、款冬,凉温并下,用以消痰下气,定喘止咳; 伴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炒枳壳、川厚朴; 功效:清肺泄热,化痰解毒;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七“宝”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七“宝” 引言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内脂肪积累过多。中医在治疗脂肪肝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可 以缓解脂肪肝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脂肪 肝的七“宝”,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穴位按摩、精神调整、运 动锻炼、中成药治疗和中草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肝火亢盛型:肝火亢盛型脂肪肝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降火。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柏、柴胡等,可以清热解毒,平肝降火。 2.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脂肪肝可以通过中药来清理湿热。常用的中药有茵陈、白术、泽泻等,可以利湿化热,舒肝解郁。 3.脾胃虚弱型:脾胃虚弱型脂肪肝可以通过中药来健脾开胃。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大枣等,可以补益脾胃,健脾开胃。 二、饮食调理 1.饮食禁忌:患有脂肪肝的人应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高糖 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碳酸饮料等。 2.合理搭配食物:可以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豆类等,以及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

3.注意进食方式:饭量宜少,多餐少食,避免暴饮暴食,尤 其是晚餐要尽量提前。 三、穴位按摩 1.曲池穴:位于肘横纹上方,肱二头肌腱和肱肌腱之间凹陷处。每日按摩5-10分钟,可以缓解肝脏疲劳。 2.太冲穴:位于脚背上,第一、二趾骨之间的凹陷处。每日 按摩5-10分钟,可以调整肝脏功能。 3.太溪穴:位于脚踝内侧,胫骨后缘凹陷处。每日按摩5-10 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四、精神调整 1.减少压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工作休息平衡。 2.积极参与:参与一些心理调节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听 音乐等,有助于舒缓精神压力。 3.良好睡眠: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晚上睡前放松一段时间,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五、运动锻炼 1.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改善肝功能。

脂肪肝的中医诊治验案

脂肪肝的中医诊治验案 本医案的主治医生和作者是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的沈老师。 李某,男,40岁,2016年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 患者痰多易咯,头晕,乏力,纳差。平素喜食肥甘醇酒,缺少运动。 西医检查:肝功能正常。血脂中甘油三酯4.25mmol/L,胆固醇3.45mmol/L。腹部B超示:脂肪肝。血压:125/80mmHg。西医诊断:脂肪肝,高脂血症。 刻诊:形体肥胖,痰多,乏力,易疲倦,纳差,口干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正常,舌体胖大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痰瘀阻络。 中医治法:健脾化湿,疏肝活血。 处方:白术、丹参各30克,茯苓、猪苓、泽泻、茵陈、山楂、丝瓜络各15 克,柴胡、郁金各9克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嘱清淡饮食,适当运动。 服药后自感咯痰较前明显减少,头晕减轻,精力增加,大便好转,查舌体大,质淡,苔薄,脉弦弱。半年后,胃口佳、体力、精力充沛、二便睡眠正常,到医院各项指标正常。 方中白术健脾化湿为君,泽泻、茯苓、猪苓淡渗利湿为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泽泻能改善肝脏脂肪代谢。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安神,与白术、猪苓三药合用是针对本病脾虚生湿、痰热血瘀的病机。丹参微寒,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之功效。现代药理认为丹参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佐以柴胡疏肝理气解郁,气行则血行。丝瓜络通经活络,清热化痰。广郁金行气活血止痛,清肝利胆。茵陈清利肝胆之湿热。山楂消食降脂,软坚祛瘀。 脂肪肝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多病程较长,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在其病理演变过程中,多种病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或病后失调,脾胃虚弱,

中医名家治疗脂肪肝经验方

中医名家治疗脂肪肝经验方 脂肪肝是指由于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持久沉积所致疾病。常见原因为长期酗酒、营养不良、饥饿、肥胖、小肠改道手术、糖尿病、皮质激素、妊娠、肝炎及毒物的损伤等。本病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散见于中医“痰证”、“脂满”、“积聚”、“症瘕”、“胁痛”等病症中。 颜德馨教授曾经是脂肪肝患者。1962年,颜教授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高达500单位/升,在住院期间,除了服用清热解毒方剂外,还连续使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冲击疗法,结果导致身面虚浮,胁痛绵绵,痰多白沫,精神委顿,体重由65千克迅速增加到82.5千克。经过西医检查,确诊为脂肪肝,后用护肝保肝之法调养了几个月,竟然没有半点功效,症状有增无减。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颜教授见治肝无功,于是转以治脾,自拟【逐湿运脾饮】,治疗一个月,浮肿先退下去了,痰沫也渐渐消退,吃得也渐渐多了,脸色也红润了,肝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颜老说,他所拟的【逐湿运脾饮】实际上就是五苓散加苍术。 其原理为:脂肪肝的根源在于土(脾)壅木(肝)萎,而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可燥脾胜湿,土疏则木茂。颜老服用逐湿运脾饮1个月之后,改以苍术研末,每次吞服9克,以巩固疗效,他的脂肪肝后来再也没有犯过。下面是五苓散的处方: 【出处】《伤寒论》【组成】猪苓(去皮)12克,泽泻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桂枝(去皮)8克。【用法】研为散剂,每服6~10克,每日2服;或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关幼波、陈伯咸、何炎燊三位教授对于脂肪肝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临证治疗常药到病除,下面介绍他们的证治验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医药辨治脂肪肝的体会

中医药辨治脂肪肝的体会 肝脏是脂质物质的重要代谢器官,如因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过多,贮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脂肪肝的病因主要为酗酒、肥胖、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但文献介绍迄今仍有20%为原因不明者;其发病与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应激、免疫反应等有关。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使脂肪肝得到有效的治疗,显得日益迫切。笔者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及临床观察,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供同道参考。 一、中医对脂防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大量的中医药临床实践,可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胁痛”、“痰浊”、“肥气”、“臌胀”、“肝癖”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脂肪肝的病因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饮酒无度,湿热蕴积脾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痰浊(湿)内生,气滞血瘀,最终导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积于胁下。其病位在肝脾,与肾有关。肾为先天之本,内居元阴、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肝之藏疏,脾之运化,无不依赖阳气之鼓动,若肾气不足,肾阳虚弱,则气化不及,加重痰湿和瘀滞,故肾为痰之根,脾为痰之源。因此其病机可概括为: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不化,痰浊内生。因此,活血化瘀、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温补脾肾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温补肾元以疏肝健脾,能进一步提高治疗脂肪肝的疗效。

中医治脂肪肝:五种证型,七点注意

中医治脂肪肝:五种证型,七点注意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现象,近年来发生率有日渐增高的趋势。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如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感染、药物性损害、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等。 大量的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往往使肝功能受损,甚至引起肝纤维化,最终发生肝硬化、肝癌,造成不良后果。 现代医学对脂肪肝的治疗主要为病因治疗,通过解除引起脂肪肝发生的不同病因而使其得到好转或恢复,也应用促进肝脏消除过量脂肪或阻止脂肪在肝脏内储存的药物,但疗效取决于脂肪肝的类型。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大量饮酒,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引起湿热互结,阻滞经络,使气郁不行,血瘀阻络,水湿停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证候。 01 脂肪肝证治与用药 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脂肪肝方面各地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我们对脂肪肝的分型治疗与用药介绍于后。 一、痰湿互结型 主症:多见肥胖之体,胸脘满闷,腹胀,肝区胀痛,周身困重,倦息乏力,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清长。化验可见ALT轻度升高。舌胖苔白厚腻,脉沉弦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9g,白术30g,天麻6g,陈皮9g,茯苓15g,甘草3g,泽泻9g,天竺黄9g,苇根15g,象贝9g,生苡仁30g,生姜3g,大枣5枚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①呕恶者,加竹茹9g,豆卷15g;②如见肝区痛重,加橘络9g,威灵仙12g;③大便粘腻加川连9g,木香9g;④肝肿大者,加海蛤壳15g,鸡内金15g; ⑤ALT升高者,去半夏,加山楂15g,决明子15g;⑥CH及TG 升高者加山楂15g,熟大黄3g。 二、血瘀阻络型 主症:本型多见于肝炎后及酒精性脂肪肝,证见胁痛肋胀、面部及胸部可见蟹爪纹缕,肝掌,纳食减少,体质消瘦,肝脾肿大,舌暗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泽兰叶15g,马鞭草15g,丹参15g,橘叶9g,丝瓜络12g,威灵仙12g,土元6g,山楂15g,郁金15g,皂刺9g,砂仁9g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①肝区刺痛者,加元胡12g,青皮6g,山甲珠15g;②呕恶腹胀者,加川朴花9g,竹茹12g,炒莱菔子15g;③牙衄鼻衄者,加丹皮9g,三七粉3g;④乏力者,加太子参15g,黄芪15g; ⑤ALT升高,加车前草15g,淡竹叶9g,八月札15g; ⑥HBsAg(+)者,加山豆根15g,蚤休15g。 三、湿热蕴结型 主症:证见呕恶腹胀,胁痛,口渴不欲饮,厌油纳呆,尿黄,大便粘腻不爽,周身困重,烦热,ALT可升高,TBIL常高于正常值,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茵陈15g,生栀子9g,连翘9g,赤小豆30g,车前子15g,茯苓15g,田基黄15g,虎杖15g,通草6g,泽泻9g,竹叶9g,苍术12g,败酱草15g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两种路数——讲讲实脾散、逍遥散这个方子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两种路数——讲讲实脾散、逍遥散这个方子 2022.11.11 1 脂肪肝没有什么症状。 一般是去医院体检,做完B超,报告单上写着:脂肪肝、或者是轻度脂肪肝。 你问医生怎么治疗这个脂肪肝,就没有下文了。 一般告诉你注意饮食,加强运动,减肥减重。 其实就是: 无药可治。 你如果保养得当的话,可以自愈。 如果身体本来就差,下一个阶段就是肝硬化。 关于肝硬化,参考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第21文章 治疗肝硬化的一个方子——俞长荣教授一个治疗思路 2 脂肪肝是一个很轻微的疾病,你在开始,完全可以把这个肝给治好,避免向肝硬化的方向发展。 其实就是中医的肝阴实。 脂肪肝有两种 一种是脾湿性的。 中医有个词叫:湿阻中焦。 冷饮、水果、牛奶、海鲜这些阴寒的东西,进入了身体,把脾弄得湿漉漉的,产生了水毒,没有能量了,不干活了。 这个水毒、垃圾就会进入肝,堆积在肝脏里,让肝脏不能顺畅的流通,叫脂肪肝。 很好判断,脉象是沉沉的。 舌头是白白大大滑滑的。 脸色是苍白的。 你要用一个暖药,让这个脾赶紧工作,把这个水毒给处理掉。

处理水毒的方子我讲过。 处理中焦水毒的苓桂术甘汤 处理肾阳虚的阳虚水泛的真武汤。 这里用一个方子叫实脾散。 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成】厚朴,姜制,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炮附子,白茯苓干姜炮,各一两(各6g)甘草炙,半两(3g)【服法】(现代用法:加入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这个方子组成药味包含有真武汤,四逆汤,有甘姜茯苓汤。 还有芳香醒脾的草果仁、木香。你也可以加一些白豆蔻,草豆蔻这一类的。 特点就是先温脾土,再温肾阳。治疗起来速度快。 饭前吃上10克实脾散,大概一个月就可以把这个脂肪肝恢复正常。 中医叫补脾疏肝。 当然了,这是一个祛脾湿的方子,不仅是脂肪肝,看见脾湿的症状都可以用,比如说那种一吃凉东西就拉肚子。 现在的人,喝冷饮、牛奶,大鱼大肉,把自己的脾都搞得很湿,实在是居家必备,祛脾湿的一个良药。 第二种是淤血性的脂肪肝。 这个肝脏里有淤血这种垃圾。 要疏肝活血化瘀。 也很好判断,两侧的肋部隐隐作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规律。 用一个逍遥散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一两炙甘草、五钱【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9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逍遥散讲过了,在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第54篇文章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 脂肪肝以右胁疼痛、不适,倦怠乏力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中医“胁痛”、“肝着”、“肝壅”、“积聚”、“痰浊”、“瘀血”等范畴。祖国医学虽无脂肪肝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很早就有论述。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以痰湿内停,瘀阻气滞为主要病机,多因饮食失调、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中毒所伤等致病。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脾、胃、胆。主要病理产物为痰饮、瘀血、气滞。病性属本虚标实证。在本为气虚,主要见肝气虚,脾气虚;在标为湿热、痰饮、瘀血、气滞,且多兼夹出现。临证治疗宜标本兼治,以确定祛邪扶正以孰为主。 近年来临床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脂肪肝的防治,具有作用广泛、效果稳定、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适宜长期服用的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常见的临床分型 在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委员会制定了脂肪肝的辨证分型标准,即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四型,且经过临床统计发现以肝郁脾虚型患者较多,肝肾阴虚型和瘀血阻络型者较少。虽有此鉴,但在临床实际运用时,各方学者对于相关证型的具体论述仍有出入[2~4]。但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以以下四种证型较为常见: 湿热蕴结:①症状: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口苦咽干、脘悶纳呆,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湿热蕴结,肝失条达疏泄失职所致,故见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湿热内蕴,阻滞胆汁的排泄,故见口苦咽干;湿盛重着则肢体困重;肝失疏泄、横克脾土,故脘闷纳呆,腹胀满闷,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痰瘀阻滞:①症状:右胁剌痛和胀痛、面色灰暗、神倦嗜睡,腹胀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苔白腻。脉沉涩。②病因病机:诸症系由痰湿阻滞日久致气滞血淤所为。痰浊瘀血为阴邪及有形之邪,皆可经阻滞经脉致肝络不通而见右胁剌痛和胀痛。淤血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灰暗。痰湿阻滞,气血不畅,无以上荣神明故神倦嗜睡,腹胀不舒。肝失疏泄,影响脾胃的运化,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腻苔白腻。脉沉涩亦为痰瘀阻滞之象。 肝脾气虚:①症状:肝区隐痛或隐隐不适,头晕、倦怠乏力,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舌质红,舌体肥大,苔薄腻,脉沉细或弦细。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肝脾气虚,功能减退所致。肝气不足,疏泄功能减退可致肝区隐痛或隐隐不适,头晕;木不疏土,脾虚运化失职,则倦怠乏力,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舌脉之象表现为舌质红,舌体肥大,苔薄腻,脉沉细或弦细。 肝肾亏虚:①症状: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胸闷善太息、舌质淡、苔少薄白,脉沉细。②病因病机:诸症系因肝肾精血不足,致肝失调达所致。肝血不足,则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肝虚疏泄失职,故胸闷善太息。

中医:脂肪肝的根源是脾胃不好、气血不足,应该这样调理

中医:脂肪肝的根源是脾胃不好、气血不足,应该这样调理 很多人觉得脂肪肝是富贵病,是由于食物营养摄入过多造成的肝脏脂肪堆积引起的。 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原因。由于营养过多超过了自身新陈代谢的能力,营养物质就变成了脂肪储存在身体内,尤其是堆积在了肝脏,造成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患病比例男性大于女性,这就是因为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有男性经常喝酒,酒精损害了肝功能,新陈代谢能力下降,最后变成了酒精性脂肪肝。 有的是营养不良,热卡过剩,身体肥胖,缺乏运动;或不肥胖,但消化不好,饮食结构不好,吃得不均衡,多数是垃圾食品成日吃,或不重视蔬菜、水果和其他营养的均衡,整天大鱼大肉、粮食玩命吃,忽略了均衡,影响了肝脏内的正常代谢。 其实,从中医角度上讲,造成脂肪肝的根源是脾胃不好、气血 不足。

脾胃主运化,是气血之源,脾胃不好就不能很好运输营养,使得体内废弃物很难排出体外,容易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到肝功能。 脾胃出了问题会影响到五脏六腑,不仅仅是肝脏,身体其他脏器也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 脂肪肝分轻、中、重度,程度越严重将来越容易演变成肝硬化。 脂肪肝其实是现在代谢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警钟,是这些疾病的幼苗,如果不及时控制而进一步加重,不但破坏肝功能,导致肝硬化,更增加了患那些“文明病”的几率。 患上脂肪肝,不用紧张害怕。只要有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坚持适量运动,就可以有所缓解。 •首先,要改变饮食习惯。 脂肪肝患者饮食要注意清淡,合理搭配饮食,增加高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尤其注意的是戒酒,酒精对肝脏的危害特别大。 按以下比例吃,保证营养均衡。 1份粮食;3~4份优质蛋白(肉、豆腐、 蛋);6份蔬菜和水果;常喝奶类(不用管是 否低脂),每天250~500毫升;零食吃坚果, 如杏仁、核桃和松子、瓜子。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脂肪肝、肝病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脂肪肝、肝病秘方 脂肪肝——化脂腹肝汤(张瑞霞方) 【组成】丹参15g,茵陈20g,泽泻20g,黄芩12g,山楂12g。 【用法】每日1剂,早、晚饭前温服。 【功效主治】疏肝、消瘀、祛湿、化积。用于脂肪肝。 【方解】脂肪肝见于肥胖、酗酒、糖尿病及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活动使得脂肪堆积,加之肝脏代谢功能受损,过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成。若不及时治疗可使急性肝炎病情迁延,慢性肝炎病情加重,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中医学没有脂肪肝的记载,属于中医“胁痛”“积聚”的范畴,患者常有胁痛、肥胖、肝大的表现,病因病机为湿、痰、食阻滞,化生浊邪,肝胆疏泄失调,血脉瘀阻。方中茵陈疏肝利湿为主药,丹参活血化瘀为臣药,黄芩、泽泻清热利湿,山楂化食消积共为佐药。全方疏肝、消瘀、祛湿、化积,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加减】胁痛甚者酌加青皮10g,郁金12g;不思饮食者加炒麦芽15g,生山楂15g,鸡内金12g;口苦、口干加龙胆草10g;恶心欲呕加清半夏30g,干姜10g;腹胀纳少者加厚朴10g,生山楂15g;大便稀溏加泽泻15g,白扁豆30g;肝大明显加鳖甲、穿山甲各10g;妇女月经不调加泽兰15g,三七粉(冲服)3g。 【体会】适当控制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少食糖为原则。慢性肝炎患者长期静脉点滴,用药不宜采用高渗性葡萄糖,以减少糖向脂肪的转化,注意减肥控制体重,绝对禁酒,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肝炎恢复期参加锻炼,运动量以病人体力能耐受为标准,促进脂肪的代谢。 【方源】《名医名方录》 脂肪肝——蒲黄降脂汤(臧堃堂方) 【组成】生蒲黄(包煎)10g,泽泻20g,生山楂20g,干荷叶15g,猪苓、茯苓各30g,决明子(炒打碎)20g,法半夏10g,陈皮10g,丹参10g,炒白术10g。

脂肪肝与肝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附肝囊肿特效方)

脂肪肝与肝囊肿的中医治疗方法(附肝囊肿特效方)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 脂肪肝与肝囊肿的中医治疗 脂肪肝是脂肪积聚太多,身体代谢减慢,导致肝脂肪代谢失常,所引起,脂肪肝严重,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肝囊肿是,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所引起,肝囊肿太大,会引起,肝功能紊乱,转氨酶升高,现代医学治疗脂肪肝,主要用,辛伐他丁药物维持治疗,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损伤肝肾功能,停药反弹,现代医学对肝囊肿,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肝脏疾病,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疗效好,没有副作用,安全,张仲景的经方学术,对治疗肝脏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病例一 谭小姐,45岁,中山市人,体检发现有二个肝囊肿,一个10mm 与5mm,一个1mm与5mm,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因害怕手术治疗,特意求治于中医,舌苔紫暗,心情烦躁,舌底络脉,曲张瘀黑,容易发脾气,口苦,脉弦数。 中医辩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郁化火。 中医治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20,白芍20,灸甘草20,枳实10,栀子10,川弓30,丹参30,赤芍10,红花10,桃仁30,地龙10,水蛭5,7剂,每天一次,药后复诊,口苦消除,心情烦躁改善。 二诊:去栀子,再喝10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经过ct检查,肝囊肿已经消除。 难病分析:肝囊肿是气机升降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引起,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抓主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病例二 梁小姐,四川人,40岁,体检发现,脂肪肝严重,甘油三酯8,胆固醇11,医院建议用,辛伐他丁药物治疗,病人害怕西药副作用,特意求治于中医,肝区隐痛,心情烦躁,容易叹气,失眠,乏力,脉弦紧。 中医辩证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瘀阻络。 中医治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30,白芍20,枳实10,灸甘草20,川弓30,丹参40,桃仁30,红花10,赤芍10,郁金30,30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已经恢复正常,诸症消除。 难病分析: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高是,气机郁滞,痰瘀阻络,所引起,血府逐瘀汤,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通络散结,调畅气机升降,消痰破瘀,恢复机体正常运转,药到病除。 病例三 陈生,中山市人,60岁,胆固醇高,体检发现,胆固醇13点,吃了很多年辛伐他丁,停药反弹,肝区疼痛,特意求治于中医,舌苔胖大,大便稀烂,乏力,怕冷,脉沉弱。 中医辩证为:脾肾阳虚,痰瘀阻络。 中医治疗用:附子理中汤加减,炮附片20,桂枝20,干姜20,姜半夏25,云苓30,黄芪60,人参20,陈皮15,灸甘草30,川弓30,丹参40,桃仁30,郁金40,15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怕冷,乏力,改善,肝区疼痛消除。 二诊: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柴胡30,枳实10,白芍10,灸甘草20,川弓20,丹参30,红花10,桃仁30,姜半夏25,干姜10,郁金45,15剂,每天一剂,药后复诊,经过检查,胆固醇恢复正常。 难病分析:胆固醇高是,机体代谢减慢所引起,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病人脾肾阳虚,脾胃虚寒,附子理中汤,温阳散寒,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消脂破痰,人参,黄芪,补气健脾,提

脂肪肝高血压的中医辩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辩证治疗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一、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 3、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二、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病因病机 由于长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着情志失调以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运,湿浊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阻于肝络而成脂肪肝。 3、治疗原则 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三、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

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脾虚失于运化、痰瘀痹阻于肝,成为脂肪肝。 3、治疗原则 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四、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2、病因病机 痰湿阻滞、气滞血瘀、痰浊、瘀血痹阻于肝络,致使肝区刺痛胀痛以及脂肪肝的形成。 3、治疗原则 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中医平肝降压散采用“平肝潜阳法”,通过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中医平肝降压散采用“平肝潜阳法”,通过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 桑叶芹菜方组方 桑叶、桑枝,芹菜。 用法:将上列药物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足后浸足,每日一次,发作时每日2次,1剂可用2~3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清肝降压。本方适用于各类高血压患者。 钩藤桑叶方组方 钩藤,桑叶,菊花,夏枯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