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ppt课件

3.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21 )个夹 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如果把100块手帕夹在一条绳子上,那么一共得需要(101 ) 个夹子;1000块手帕呢?有( 1001 )个夹子。
动手设计一下:
国庆节快到了,学校的保安叔叔手中有红 色彩旗10面,黄色彩旗8面,你能帮忙把这 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 么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2
( 小兔 )和( 蘑菇 )一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 木桩 )和( 篱笆 )一一间隔 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木桩 )。
填好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好吗?
夹子(10)个 小兔( 8 )只 木桩(13)根 手帕( 9 )块 蘑菇( 7 )个 篱笆(12)块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一刀二段 二刀三段 三刀四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答:需要锯5次。
找一找单数和双数:
1 2 3 4 5 6……41
求这列数中单数多少个?双数多少个?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2
当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时:
当两端相同时 当两端不同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5.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手帕和夹子,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都是夹子时,那么夹子的数量就比中间手帕的数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多一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如果 有10 个, 最少需要几个?最多有几个呢?请你边想边画出 来。
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如果我们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
么?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也分别看
成一组呢?请你在学案纸上先圈后说。
一、夹子和手帕
同学们,兔子乐园很漂亮吧?你能在图 中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
( 夹子 )和( 手帕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 )。
( 大树 )和( 绳子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大树 )。
( 小兔 )和( 蘑菇 )一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间隔排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第四单元《间隔排列》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间隔排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公园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物体是如何间隔排列的。
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其方法。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有10棵苹果树,他想把这些树按照间隔排列的方式种植,每两棵树之间要保持2米的距离。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种植这些苹果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校里有8棵梧桐树,如果按照每两棵树之间保持3米的距离进行间隔排列,请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间隔排列概念: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第49页,完成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进行布置?请举例说明。
答案:1. 练习题答案:2. 生活实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教材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课件

①每两块正方形瓷砖中间贴一块长方形黑砖,图
中一共有( 4 )块长方形黑砖,( 5 )块正方形瓷 砖,正方形瓷砖的块数比长方形黑砖( 多1 )。 ②如果像这样贴30块长方形黑砖,那么正方形瓷 砖一共需要( 31 )块。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首尾相同 数量相差1
首尾不同 数量相等 猜一猜: 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有怎样的关系?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 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19个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 要多少个夹子? 21个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个, 最少有几个?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间隔排列
1.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规律,并能准 确表达。 2.能应用规律解决求有关间隔排列的物体的个数问题,提高比较、分 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用数学眼光视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究规律的经验。
说一说
( )和( )一一间隔排列。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木桩与篱笆、夹子与 手帕呢? 它们都是一一间隔的。
小兔与蘑菇一个Leabharlann 隔一个排成一行 木桩与篱笆……每相邻两只小兔 中间有一个蘑菇 每相邻两根……
每组的两种物体都 是一一间隔排列。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小兔( 8 )只 木桩(13)根 夹子(10)个 蘑菇( 7)个 篱笆(12)块 手帕(9)块
小兔的只数比蘑菇 的个数多1……
每排两种物体的 数量都相差1。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 木桩和一块篱笆、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也分别看成一组呢?先 圈一圈,再说一说。 最后分别剩下小兔、木桩、夹子。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课件(共14张PPT)

新知讲解
如果把 与 一个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个, 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回顾反思
说一说你通过本节课学习的体会
一一间 隔 排 列
芝麻、芝麻、芝麻
芝麻、绿豆、芝麻、绿豆、 芝麻、绿豆……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新知讲解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新知讲解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新知讲解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小兔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 小兔有9只,蘑菇可能有几个?
你能说出兔子和蘑菇的数量 关系吗?
……
……
新知讲解
回答下面问题。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 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0-1=19(个)
新知讲解
回答下面问题。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一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一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掌握在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发现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掌握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发现并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台。
2. 学具:学生自备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间隔排列现象,如花坛里的花朵、树上的果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巩固: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规律进行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 应用:布置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间隔排列》2. 主体部分:间隔排列的含义、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的规律、实例展示、应用练习。
3. 配图:实物图片、学生操作图片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间隔排列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规律进行解答。
2. 布置一些实际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间隔排列苏教版

猜猜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小兔 蘑菇 木桩 篱笆 夹子 手帕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判断
(1) (2)
(3) ABABAB AB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围成一圈的时候,这 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球和绿球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 的时候,红球和绿球的数量关系又是怎么 样的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画一画
把 和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 一行, 有5个, 有几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欣赏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解决问题
1.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如果有25根电线杆,有多少个广告牌?
25-1=24(个) 答:有24个广告牌。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
2.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3+1=4(段) 答:能锯成4段。
间隔排列(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20
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活动三
指令:
1.最少来几个女生,使它成为一一间隔排列 2.最多来几个女生,使它成为一一间隔排列 3.还有其他排法,使它成为一一间隔排列
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活动四
当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时:
当两端相同时 当两端不同时 当围成一圈时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小兔( 8 )只 木桩( 13 )根 夹子(10 )个 蘑菇( 7 )个 篱笆( 12 )块 手帕( 9 )块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活动二
一、小兔和蘑菇
两端的小兔数量就比中间蘑菇的数量多1个
活动二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夹子和手帕
两端的夹子数量就比中间手帕的数量多1个
活动二
三、木桩和篱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一间隔排列
两中 端间 物物 体体
中两
间端
物物
体体
两
端
物
体
把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叫做 “一一间隔排列”。
骨肉相连
操场跑道
蜡烛
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活动一
你能用你喜欢的数字、字母或者 图形创造一个“一一间隔排列”吗?
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活动二
同学们,兔子乐园很漂亮吧?你能在图 中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
两端的树桩数量就比中间篱笆的数量多1个
当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时
当两端相同时
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差1
灌云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练一练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 (19 )个蘑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事物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以及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一一间隔排列。
这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难点: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特点:…表示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规律的表述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抽象的方式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的规律。
3.巩固练习: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图片为主,配以关键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规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发现——间隔排列可分为“两种物体数量相等”“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两类,会用——对应、看头尾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数量,能应用排列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论证的过程,学会借助数学联想,完全归纳,数学想象等方法探索规律,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感受思维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一一对应”法比较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用“看头尾”法比较——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的数学道理。
教学过程一、整体分类,引入新知创设情境:兔子乐园,结合小兔给同学们留下的密码,进行观察分类。
揭示课题:像这样两种颜色的珠子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一间隔排列”现象。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1.整体观察出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小兔们挂起手帕做背景,用木桩和篱笆围出表演场地,跳起舞蹈欢迎同学们到来。
提问: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学生1:木桩和篱笆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2:小兔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学生3:夹子和手帕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2.初步分析提问: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现象中,每行都有两种不同物体,这里面又藏着什么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呢?学生1:想知道每行一一间隔排列中的两种物体数量。
学生2:想比较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
(学生自主研究,并在活动单上填写表格)小兔()只木桩()根夹子()个蘑菇()个篱笆()块手帕()块(学生统计出每行两种物体的具体数量,兔子8只、蘑菇7个;木桩13根、篱笆12块;夹子10个、手帕9块。
)学生1:两种物体的数量一种多一种少。
学生2:兔子数量比蘑菇多1,木桩数量又比篱笆多1,夹子数量比手帕也多1。
学生3:每行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中,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找规律之一一间隔排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规律3. 间隔排列的应用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操作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些物品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间隔排列的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片,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规律。
2. 提问:你们发现这组图片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3. 引导学生总结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两个相同的物品之间有一个不同的物品。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间隔排列的练习题,如:红、黄、红、黄、红、黄,下一个是什么颜色?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应用间隔排列的规律(10分钟)1. 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排列一组物品,如:红、黄、红、黄、红、黄,让学生按照这个规律排列下一组物品。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间隔排列的规律。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 提问:你们觉得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教学反思1.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了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规律,学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归纳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2.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出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方法发现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一一间隔排列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多组一一间隔排列的图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尝试找出卡片上图形排列的规律。
学生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一一间隔排列,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理解物体或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及应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对生活中的排列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能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灵活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排列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排列现象,如排队、座位排列等,引导学生关注排列规律。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排列规律。
3.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4.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方式排列物体或图形,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一一间隔排列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点评、总结。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教案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的《间隔排列》这一节,我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间隔排列》。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学会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间隔排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并能够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间隔排列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间隔排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玩具、书籍等,还有白板和马克笔,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摆放一些玩具或者书籍,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排列方式,引导同学们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2. 讲解概念:我会用PPT或者黑板展示间隔排列的图形,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描述。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观察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引导他们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达。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巩固他们的理解。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反馈,设计一些关键词和图形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观察家中的物品或者学校的布置,找出间隔排列的例子,用语言和图形描述给父母或同学听。
答案:例如,家中的书籍排列、学校教室的座位排列等等,都是间隔排列的例子。
2. 设计自己的间隔排列,可以用图形或者文字来表示,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答案:例如,我可以设计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个空隙,就是一个间隔排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间隔排列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用语言和图形表达上还有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加强对间隔排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比较方法,对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有一定的认识。
但三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比较法、操作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排队、停车场停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请大家观察这些情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如“一个物体后面跟着一个空隙,再是一个物体,如此循环”。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卡片或实物进行摆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不同类型的排列顺序,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等,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排列顺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区级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一间隔排列》区级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或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方法,以及间隔排列的含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到物体的排列顺序,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但是,对于一一间隔排列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地判断物体或图形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地判断物体或图形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图形的排列,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物体或图形,如小球、圆圈、直线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一一间隔排列”的字样,用于引导学生判断。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的物体或图形,如小球、圆圈、直线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顺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一种排列方式,即一一间隔排列,并解释其含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一一间隔排列”的字样,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或图形是否为一一间隔排列。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判断物体或图形的排列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一间隔排列教案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作业纸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师:同学们,老师觉得最近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特别棒,看这是奖励你们的。
师操作:出示两个笑脸与两个大拇指间隔排列图。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老师觉得同学们坐得很端正,继续奖励大家,猜老师会奖励大家什么呢?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师:像这样,笑脸与大拇指一个隔着一个排成一行,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这样的排列现象欣赏老师收集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照片提要求:你们一边看,一边还要能找出哪些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出示:PPT(手链图红白蜡烛图食物)师:欣赏了这么多照片,你觉得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怎么样?师:的确,这样的排列看起来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过渡:三(1)班的同学很会观察、很爱动脑筋,老师带你们到兔子庄园去玩一玩。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天气晴朗,小兔子们正在列队欢迎咱们呢。
在图中,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学生汇报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数量:首尾相同,相差1;首尾不同,数相等。
(首尾都占,数多一;首尾各占,数相等。
)
1、□☆□☆□☆......□☆□☆□
□和☆数量(),如果☆有39个,那□有()个。
2、□☆□☆□☆□☆□☆□......
如果最后一个是□,并且□个数是39个,☆就有()个;
如果最后一个是☆,并且☆个数是39个,□就有()个。
3、将一个正方形对折两次,得到的图形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三角形
D.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可能
4、星湖公园入口的林荫大道全长81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放着10个垃圾桶,每相邻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米。
5、把字母A和字母B一个隔着一个间隔排列,一共有50个字母A,字母B可能有()个、()个或()个。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
6、同学们排队做操,他们25人站成一队,相邻的两人之间间隔2米,这支队伍长()米。
7、河道的一侧种植了140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之间种植了一棵柳树,柳树和杨树一共有()棵。
8、一个班级42人去公园玩,进公园排队时,从前往后数,小军排在第12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24个,小军和小明之间还有多少人?
9、阳台上一共有6盆牡丹花,每两盆牡丹花之间放4盆月季花,一共要放()盆月季花。
10、小兔灰灰是一只勤劳的小兔,周末它帮小兔们洗手帕,照如图这样晾晒,晒15条手帕共需()夹子;若晒手帕用了20个夹子,这说明灰灰晒了()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