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珠母贝正常贝肉与黑壳病贝肉成分对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珠母贝正常贝肉与黑壳病贝肉成分对比
李世杰;纪丽丽;宋文东;范润珍;董静静;杨维
【摘要】为了研究黑壳病造成马氏珠母贝肉成份的变化,首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正常马氏珠母贝和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肉的挥发性成份进行分析,正常马氏珠母贝肉检测出58种,黑壳病贝肉检测出59种.但黑壳病贝肉中仅有7种化合物与正常贝肉的挥发性成分相同.在黑壳病贝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二十一烷和十八醛,分别为18.52%和17.95%,但在正常贝肉未检出.其次,采用茚三酮作柱后衍生试剂测定氨基酸的方法检测正常马氏珠母贝和患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肉中牛磺酸的含量,结果分别为72.47 mg/g、72.75 mg/g,牛磺酸含量基本一致.通过分析黑壳病引起马氏珠母贝体内挥发性成分和牛黄酸成分变化,为研究马氏珠母贝患黑壳病的病变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09(000)010
【总页数】5页(P11-15)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黑壳病;挥发性成分;牛磺酸
【作者】李世杰;纪丽丽;宋文东;范润珍;董静静;杨维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正文语种】中文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珍珠母贝[1]。

广东、广西、海南属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有几千公里长
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和港湾,常年海水温度为15~30 ℃,海水盐度稳定,水质良好,饵料生物丰富,非常适合利用马氏珠母贝养殖海水珍珠。

目前,我国的海水珍珠产业在南海部分地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沿海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马氏珠母贝经常会出现一种黑壳病,带病个体贝壳顶部侧的珍珠层失去光泽变为黑色或褐色,呈现凹凸不平,质地疏松,与外层壳可分层剥离,在夹层中有深褐色胶状物,相应的贝壳表面可以找到针尖大小的孔,它是由环节动物多毛足类,主要是凿贝才女虫引起的[2],导致贝的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并造成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林英针对黑壳病提出了马氏珠母贝黑壳病防治方法[3]。

但是
关于马氏珠母贝患黑壳病后体内化学成份变化的研究,国内外尚无报道。

因此,本文对正常马氏珠母贝及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贝肉中挥发性成份和牛磺酸的含量进行提取测定,并进行比较,为研究马氏珠母贝患黑壳病的病变机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材料
QP-2010A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

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日本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那珂事业所;AUY120岛津托盘电子分析天平,SHIMADZU CORPORATION;TDL-40B低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安亭仪器总厂。

1.2 挥发油分析检测
1.2.1 挥发油的提取[4-5] 将马氏珠母贝去壳,分别称取马氏珠母贝和黑壳病马氏
珠母贝贝肉各100 g,水蒸气蒸馏提取6 h,取蒸馏液加入固体氯化钠调至饱和,
用乙醚萃取出挥发性成份,再用无水硫酸钠去水,旋转蒸发将乙醚蒸干,则可得样品。

置于冰箱中待测。

1.2.2 GC-MS分析 QP-2010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测定条件
GC条件:毛细管柱,氦气为载气,柱温60 ℃,进样温度250 ℃,柱压56.6 kPa,载气流量3 mL/min。

MS条件: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电离温度200 ℃,界面温230 ℃,扫描时间:3~40 min,扫描质量范围:20~500 u。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
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1.3 牛磺酸分析检测
1.3.1 原料预处理取出贝肉,洗净,80 ℃鼓风烘干,研钵研磨,再次烘干后密封
储存备用。

1.3.2 牛磺酸的提取[6-8] 称取病贝肉
2.50 g,加400 mL蒸馏水,超声破碎15 min,在水浴条件下加热3 h,静置沉淀,取上清。

在沉淀中加入400 mL蒸馏水,继续水浴加热提取,重复三次。

合并上清液与沉淀,定容至2 000 mL。

吸取50 mL提取液,以4 000 r/min的速度离心25 min,取上清。

吸取25 mL离心后的上清液,加入25 mL 10%的三氯乙酸溶液,震荡除蛋白,静置过夜,以4 000 r/min的速度离心25 min,取上清。

吸取上清10 mL上清液定容至50 mL,经0.20 μm滤膜过滤后待检。

称取正常贝肉2.05 g,操作步骤同上。

1.3.3 牛磺酸的检测用茚三酮作柱后衍生试剂,使用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牛磺酸含量的检测。

牛磺酸与茚三酮反应后的光密度和牛磺酸浓度成正比,将样品得到的峰面积与标准图谱中相对应的峰比较得出牛磺酸含量。

1.3.4 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条件的选择配置梯度洗脱液:用柠檬酸钠配制,柠檬酸调
pH为2.2、3.5、5.5和7.0,共四个梯度;
按日立公司的操作手册要求配制标准分析用茚三酮试剂R1和茚三酮缓冲溶液R2;泵l(洗脱溶液)流速:1.2 mL/min,泵2(茚三酮溶液)流速:0.7 mL/min;分析柱
温度:52 ℃,反应器温度:135 ℃;进样体积:20 μL;分析时间:30 min;检
测波长:570 nm。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常及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贝肉的挥发性成分对比
正常及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贝肉的挥发性成分GC-MS图谱如图1、图2所示。

图1 正常马氏珠母贝贝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图谱
由图1知,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马氏珠母贝贝肉挥发性成分共测出58种
物质,对此58种物质(如表1)。

图2 黑壳病贝贝肉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图谱
由图1知,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黑壳病贝贝肉挥发性成分共测出59种物质,对此59种物质(如表1)。

表1 正常马氏珠母贝及黑斑病马氏珠母贝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表检出物质马氏珠
母贝含量/%黑斑病贝含量/%3-甲基十一烷0.15癸醛0.293-甲基-3-乙基癸烷
0.214,6-二甲基十二烷0.643-甲基-3-乙基庚烷0.212.56乙酸松油酯0.37十二醛
1.950.553,8-二甲基癸烷0.14二乙基癸氧基硼烷0.16四(三甲基硅氧基)硅烷
0.322,6-二叔丁基-1,4-苯醌0.232,6-二丁基环己二烯二酮0.264,4-二甲基环辛烯0.34二十烷1.26三氯硅烷基十八烷0.433-甲基十一烷0.203,5-二叔丁基苯酚
0.253,8,-二甲基十一烷0.753.91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063,5-二甲基壬烷0.143,7-二甲基壬烷0.20十五醛1.781.65十六甲基环辛硅氧烷0.422-溴十二烷0.153,6-
二甲基辛烷0.12二十一烷2.0218.52十四烷酸3.63十六甲基环辛硅氧烷
1.594.6510-甲基十九烷0.253,7二甲基壬烷0.26辛醚3.14二叔十二烷基二硫化
物0.15十五烷酸0.88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0.433,8-二甲基十烷0.10碘十三烷0.19棕榈油酸2.46棕榈酸58.78二十烷酸乙酯0.131-己氧基-3甲基-己烷
0.11N-己基己胺0.08十四甲基六硅氧烷0.702,6-十六烷基L-抗坏血酸酯1.04油酸2.01丁位十二内酯0.66
十八烷酸5.83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1.054.46N,N-二丙基-1-丁烯-1-胺0.47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37十二烷1.531-己氧基辛烷0.912,5-二甲基十一烷
1.062,3,4-三甲基癸烷1.072,3,5-三甲基癸烷0.87十六烷3.102,7,10-三甲基十二烷1.57十七烷7.152-丁基辛醇0.622,3,7-三甲基癸烷0.414,6-二甲基十二烷1.502,3,3-三甲基辛烷1.173-甲基十二烷0.41十五烷
2.023,4-二甲基十一烷
0.627-甲基十五烷1.91三十一烷1.186-甲基十三烷0.46四(三甲基硅氧基)硅烷
1.901-溴-2-甲基癸烷0.623,5-二正丁基苯酚
2.592-溴十二烷0.612,3,5-三甲基癸烷0.543,6-二甲基十一烷0.38二十一烷@二十烷0.542,6,10,14-四甲基十六烷0.73十四醛1.333,8-二甲基癸烷0.28十八烷基乙烯基醚0.371-碘十六烷1.29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
3.84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1.84十八醛17.95
通过对正常马氏珠母贝及黑壳病贝的挥发性组份进行GC-MS测定分析,:正常的马氏珠母贝58种,黑壳病贝59种。

黑壳病贝挥发性成分发生巨大变化,仅有7种化合物与正常贝肉相同(如表2)。

表2 正常及黑斑病马氏珠母贝共有挥发性成分检出物质马氏珠母贝含量%黑壳病贝含量%二十一烷2.0218.52十六甲基环辛硅氧烷1.594.65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1.054.463,8,-二甲基十一烷0.753.913-甲基-3-乙基庚烷0.753.91十五醛
1.781.65十二醛1.950.55
棕榈酸是一种在动物及植物内最普遍发现的脂肪酸之一,它的衍生物棕榈酸酯是一种抗氧化剂,及一种加入脱脂奶中的维生素A化合物,以取代因在脱脂的过程中推动的维生素。

棕榈酸无双键、能量低、不易消化吸收,人类过多食用会造成肥胖
病和心血管疾病[9]。

(正常)马氏珠母贝中该成分含量最高,可达58.78%,但在黑壳病贝的挥发性成分中并未检测到该物质。

其次,十八烷酸在橡胶工业中用作硫化活性剂,脱膜剂、增塑剂和软化剂。

化妆品工业具有乳化剂,遮光剂、稳定剂、粘度调节剂等作用,是多类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它在马氏珠母贝中含量仅次于棕榈酸,为5.83%,而在黑壳病贝的挥发性成分中并未检测到该物质。

同时,2,4-二叔丁基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抗氧化剂的中间体[10],它主要用于制造天然橡胶及合成胶防老剂,塑料抗氧剂,燃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及农药、染料中间体等;是制造光稳定剂、洗涤剂、抗氧剂的重要原料。

它在挥发性组分中,马氏珠母贝
0.25%,而黑壳病马氏珠母贝中亦未检出。

在黑壳病贝肉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二十一烷和十八醛,分别为18.52%和
17.95%。

十八醛是一种果香型的香味剂[11],在正常贝肉中未检出。

说明马氏珠
母贝得黑壳病后产生一些新的物质。

对比所得到的结果,可发现,两种贝肉共有挥发性成分只有7种,其余均不相同,显然黑壳病对马氏珠母贝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很大,导致了其挥发性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2.2 牛磺酸含量测定
2.2.1 牛磺酸标准品的图谱如图3所示,牛磺酸的保留时间为:134.4 s。

在此分
析条件下,色谱图中牛磺酸峰周围没有其他峰干扰,峰形较好,峰较窄且没有出现拖尾现象,可作为标准使用。

图3 牛磺酸标准品的色谱图
2.2.2 样品中牛磺酸含量的检测如图4所示,正常贝肉中牛磺酸的保留时间为13
3.6 s,与牛磺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周围没有其他峰干扰,峰形较好,峰较标准品的图谱稍宽,没有拖尾,可作为含量分析用。

经检验,待测液中牛磺酸的含量为:7.437 μg/mg。

图4 正常贝肉中牛磺酸的色谱图
图5 患病贝肉中牛磺酸的色谱图
如图5可知,患病贝肉中牛磺酸的保留时间为132.8 s,与牛磺酸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周围没有其他峰干扰,峰形较好,峰较窄,没有出现拖尾,可作为含量分析用。

经检验,待测液中牛磺酸的含量为:9.094 μg/mg。

通过进一步计算,正常贝肉中牛磺酸的含量为:72.47 mg/g(按干重计),患病贝
肉中牛磺酸的含量为:72.75 mg/g(按干重计)。

与已有文献资料中的数据基本一致,牛磺酸含量占干基的7.2%。

3 结论
通过对正常马氏珠母贝及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挥发性组份进行GC-MS测定分析,共检测出117种挥发性物质: 正常马氏珠母贝58种,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59种。

其中7种化合物为两种贝的挥发性成分所共有。

对于正常马氏珠母贝,棕榈酸含
量最高(占58.78%)十八烷酸次之(占5.83%)并且此两种物质在黑壳病贝中并未检出;而黑壳病贝的挥发性成份中二十一烷含量最高(占18.52%),但在正常马氏珠
母贝中未检出。

在检出的59种物质中,仅有7种是患病前后共有的,患病前后贝肉的挥发性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

采用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以柱后茚三酮衍生法测定马氏珠母贝和患黑壳病贝体内牛磺酸的含量,通过检测与计算,正常马氏珠母贝和患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中牛磺酸的含量分别为:72.47 mg/g、72.7 5 mg/g(按干基计),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可见黑壳病不会造成贝体内牛磺酸含量
的变化。

通过对比正常马氏珠母贝及黑壳病的马氏珠母贝挥发性组份和牛磺酸变化,为研究马氏珠母贝患黑壳病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邓陈茂,童银洪,符韶.马氏珠母贝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2):
204-206
[2]刘慧玲. 凿贝才女虫发育阶段的形态观察[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
23(6):8-11
[3]林英. 马氏珠母贝黑壳病防治方法[J]. 中国水产1989,(2)
[4]D'Antuono LF,Moretti A,Neri R. Evaluation of 'di Romagna' and 'French grey' shallots for quality characters connected to bulb colour and volatile
oil content and composition[J].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2002,49(2):175-182
[5]Kawata J,Kameda M,Miyazawa M.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y effect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oil from the dried roots of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J].J Nat Med,2008(62):239-243
[6]龚丽芬,黄慰生,郑志福,等.牛磺酸的生物活性、提取与测定[J].福建化工,2003,1:26-28
[7]曹让,张林生.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鱼粉中牛磺酸[J].陕西农业科学,
2007(6):24-27
[8]杨元秀,周孝治.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饲料及其原料申的含硫氨基酸[J].饲料广角,2009(2): 40-42
[9]宋万坤,于妍,高运来,等.大豆饱和脂肪酸组分改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8增刊:18-21
[10]程丽华,汪树清. MTBE法合成2,4-二叔丁基苯酚的实验研究[J].辽宁化工,2006,35 (7):384-387
[11]张翥,董国忠,林涛,等.饲料类型对饲料香味剂稳定性的影响[J].科技动态,2008,(1):3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