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育苗和养殖技术区域试验与示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育苗和养殖技术区域试验与示范
单位名称:海南大学
推荐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编写时间: 2006 年 7 月 15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O六年制
目录
一、总论 (4)
(一)申请项目概述 (4)
(二)项目预期目标 (4)
1.总体目标 (4)
2.阶段目标 (5)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6)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6)
(一)简述 (6)
(二)项目创新点 (7)
(三)知识产权状况 (8)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9)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 (9)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1)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3)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5)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17)
(六)项目实施计划 (18)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21)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21)
(二)经济效益分析 (21)
1.产品成本分析 (21)
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22)
3.经济效益分析 (24)
4.项目投资评价 (24)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26)
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 (27)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7)
(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 (27)
(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 (32)
(四)单位管理情况 (32)
(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 (33)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 (33)
六、附件
附件1:海南大学单位法人证明(复印件)
附件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附件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粤科鉴字(2006)110号)
附件4:863计划“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课题现场验收意见
附件5:“863”计划项目“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联合申请单位课题任务协议书
附件6: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关于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说明
附件7:科技查新报告
附件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优良育珠母贝的育种方法,海南大学)
附件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优良细胞小片贝的育种方法,海南大学)
附件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一种贝类采苗附着器,海南大学)
附件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一种防治双壳类病虫害的涂料,海南大学)
附件12:海南大学2005年度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结余分配表等)
附件13:海南大学与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科学技术合作协议
附件14: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应用证明
一、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海南大学在完成国家863计划“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中获得了优良品系“海优1号”,并申报4项发明专利;本项目已解决了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杂交、育苗、养成和优质珍珠培育技术,提高了生长速度、成活率、成珠率和优珠率。

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区域性试验优化育苗、养成和优质珍珠生产的配套技术,最终培育成海水珍珠养新品种,通过示范促进海水珍珠养殖良种化和技术规范化生产。

(二)项目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
(1)数量指标: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贝类遗传改良与养殖产学研基地——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建立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育苗和养殖基地,项目执行期内(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计划投资额263万元,其中新增投资263万元(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100万元,企业自筹130万元,海南大学匹配33万元)。

项目完成时实现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种苗规模化生产,累计生产种苗(规格为3mm以上)16000万粒,成活率22.5%;养成成贝400万只,成活率75%,生长速度(总体重)提高35%;插核育珠130万只贝,成活率75%;收获珍珠234公斤,成珠率68%,优珠率65%。

(2)技术指标:提供一整套较完整的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生产性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资料,包括亲本的优选(纯化)与促熟培育技术、杂交技术、幼体培育与采苗技术、不同规格种苗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插核育珠技术。

使“海优1号”培育成为1个优良品种(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生产性人工育苗与养殖的工艺流程。

(3)技术成果转化后经济效益:根据本项目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种苗及养成的预计产量,可累计获得直接销售收入279.8万元(其中,种苗出售56万元,成贝出售60万元,珍珠出售163.8万元)。

(4)技术成果转化后社会效益:①通过示范向社会推广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育苗和养殖技术,推进马氏珠母贝优质种苗生产、养成和育珠的产业化;
②目前,由于我国海水珍珠养殖长期无良种,多年的人工繁殖已使养殖珍珠贝质量下降,贝体越来越小,病害越来越多,导致珍珠的质量差、单产低,本项目的“海优1号”优质种苗推广应用将扭转海水珍珠养殖业下滑的局面,促进我国海水珍珠持续健康发展;③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使海水珍珠养殖产业成为海南水产养殖的优势产业,使海南成为我国的优质珍珠生产基地、珍珠贝遗传育种基地和种苗基地。

2.阶段目标
2006年11-12月
1)在海南省陵水黎安新建育苗池(50m3)8个,投资12万元;新建小型珍珠贝育苗池(2m3)20个,投资5万元;新建过滤池1个及蓄水池2个,
投资8万元;
2)购置运输船2艘,10万元,皮卡车1辆,8万元,合计投资18万元;
3)准备亲贝2000个。

2007年1-6月
1)在海南省陵水黎安新建养殖浮排8个,投资24万元;新建延绳浮伐32条,投资32万元(1-4月);
2)购置养殖笼具25000个,投资50万元,购置仪器投资21万元(1-6月);
3)“海优1号”育苗8000万粒,成活率20%(2-5月);
4)将上年度“海优1号”成贝40万用于插核育珠,成活率70%(3-5月)。

2007年7-12月
1)“海优1号”养成中贝及成贝200万只,养成成活率80%,生长速度提高35%(5-12月);
2)收获优质珍珠72公斤,成珠率60%,优珠率60%(11-12月)。

2008年1-6月
1)“海优1号”育苗8000万粒,成活率22.5%(2-5月);
2)“海优1号” 90万只成贝插核育珠,成活率75%(3-5月)。

2008年7-10月
1)“海优1号”养成中贝及成贝200万只,养成成活率85%,生长速度提高35%(5-12月);
2)收获优质珍珠162公斤,成珠率68%,优珠率65%(11-12月);
3)向社会提供“海优1号”育苗、养成和插核育珠技术(1-10月);
4)验收和鉴定(12月)。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项目执行期内,计划总投资(新增加投资)263万元,其中:
1)申请无偿资助100万元;
2)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130万元,由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筹措和投资(表1);(附件13,科学技术合作协议)。

表1 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计划
3)单位负责匹配用于科学研究费用33.0万元,由海南大学根据校内相关文件对本项目匹配经费。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一)简述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是我国海水珍珠养殖的主要贝类,所产生的珍珠被称为“南珠”。

“南珠”因质量上乘被世界珠宝市场誉为佳品。

自1965年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以来,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不断发展,到1997年海水珍珠的年产量已到达27吨,使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海水养殖珍珠产
量最大的国家。

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海南、广东和广西部分沿海地区主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在海水珍珠产量提高的同时,质量却在明显下降,在国际珍珠市场的竞争力逐渐降低,生产企业效益下滑。

在养殖生产上表现为育珠贝越来越小,病害严重,育珠贝插核后的死亡率和吐核率增加,成珠率和优质珠率下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不重视遗传育种培育优良品种,特别是养殖企业仅仅使用人工养殖贝作为种贝育苗,致使种苗质量越来越差;二是养殖技术落后和粗放,不重视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的防治;因此,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优化育苗、养成及插核育珠技术是提高我国海水珍珠质量和单位产量有效途径。

本项目针对性解决海南及我国海水珍珠养殖的主要问题,一方面通过不同地理种群的马氏珠母贝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从遗传结构上提高种苗的质量,从而获得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系——“海优1号”(育珠母贝);另一方面优化育苗技术和养成技术,如使用新发明的采苗附着器提高幼苗的附着率和成活率,使用新发明的防治双壳类病虫害涂料抑制马氏珠母贝常见的多毛类寄生虫病发生,提高优质种苗在养成中的成活率;最后,通过“海优1号”插核育珠,产生直径大,珍珠质颜色白的优质海水珍珠。

本项目技术成果实施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变化见表2.
表2 本项目技术成果实施前后技术经济指标变化
实施前实施后种苗成活率(%)12.20 22.50
养成生长速度(%)35.00
养殖成活率(%)64.73 85.00
插核成活率(%)60.00 75.00 成珠率(%)45.30 68.00
优珠率(%)42.94 65.00
(二)项目创新点
1.运用不同地理种群马氏珠母贝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产生具有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系:“海优1号”由马氏珠母贝三亚贝♀×马氏珠母贝印度贝♂正交产生,能够有效提高育珠贝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壳厚指数高,有利于插大核,生产的珍珠质量好,提高了成珠率和优珠率;(附件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附件
4,现场验收意见)。

此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优良育珠母贝的育种方法”(申请号200610003813.1,附件8)和“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优质细胞小片贝的育种方法”(申请号200610003812.7,附件9).
2.提高贝苗附着率和成活率的新型采苗附着器使用:此采苗附着器一改我国传统的塑料板附着器,结构简单,附苗效率高,明显地降低幼苗死亡率和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此采苗附着器已申请发明专利:“一种贝类采苗附着器”(申请号200510080860.1,附件10)。

3. 应用新型涂料防治病害:针对马氏珠母贝养殖普遍存在多毛类寄生虫病及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根据多毛类寄生虫病发病的机理,使用新型涂料能够有效地杀死寄生在贝壳中的多毛类寄生虫,并能够阻止新的病虫害的侵入,提高贝苗在养成过程中的成活率;初步试验表明,应用该涂料能够使珍珠贝成活率提高25%以上。

该涂料已申请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双壳类病虫害的涂料”(申请号200510080861.6,附件11).
上述三点创新属于原始创新,2006年1月23日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科技查新报告(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指出:“未见其他单位的研究与本项目“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上述创新点相同的文献报道”。

(附件7)
(三)知识产权状况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承担单位有五家,主持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参加单位为海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湛江海洋大学(后退出)和雷州乌石李源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该项目于2006年3月31日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附件3),根据“863”计划项目“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联合申请单位课题任务协议书(2002年)中第五条有关课题成果的约定(见附件5),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系“海优1号”和“海优2号”由海南大学完成,海南大学可以使用该部分成果申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见附件6: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说明);海南大学对“海优1号”(育珠母贝)和“海优2号”(细胞小片贝)的育种方法分别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优良育珠母贝的育种方法”(申请号200610003813.1,附件8)和“一种培育海水珍珠的优质细胞小片贝的育种方法”(申请号200610003812.7,附件9),
说明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的技术知识产权归属于海南大学。

同样,海南大学对新型贝苗采苗附着器和新型防治双壳类病虫害的涂料分别申请了专利:“一种贝类采苗附着器”(申请号200510080860.1,附件10)和“一种防治双壳类病虫害的涂料”(申请号200510080861.6,附件11);说明新型贝苗采苗附着器和新型防治双壳类病虫害涂料的知识产权归也属于海南大学。

本项目合作转化单位为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海南大学与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签订了科学技术合作协议,由海南大学提供技术,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提供场地和资金,双方共同转化本项目(见附件13)。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
1.项目转化内容
1)优质品系“海优1号”育苗技术:马氏珠母贝三亚贝♀×马氏珠母贝印度贝♂正交生产“海优1号”,通过增加饵料种类、增加换水量和应用新型贝类采苗附着器,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及出苗率,优化“海优1号”育苗技术;
2)“海优1号”养成技术:早期通过采苗附着器直接下海,提高种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中期通过及时分笼,合理养殖密度,提高中贝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后期通过使用新型涂料防治多毛类寄生虫等其它病害的发生,提高中贝及大贝的成活率;并比较“海优1号”在海南、广东和广西的生长差异;优化“海优1号”养成技术;
3)优质珍珠生产技术:“海优1号”作为育珠母贝插核育珠,配合术前处理和术后休养技术,培育优质海水珍珠,优化插核技术,提高成珠率和优珠率。

4)杂交亲本的纯化技术:马氏珠母贝印度贝和三亚贝家系的连续选育。

2.技术路线
图1 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育苗、养成和优质珍珠培育的技术流程
3.项目实施方案
1)分别从经过家系选择培育的马氏珠母贝印度贝和三亚贝中选择性状优良者作为亲本,雌雄分开疏养;
2)2月份,按亲本雌雄5:1的比例进行人工诱导、杂交育苗;以马氏珠母贝三亚贝♀×马氏珠母贝印度贝♂正交生产“海优1号”;
3)“海优1号”苗池培养,投喂扁藻和金藻,约20天后投入新型贝类采苗附着器促进幼虫变态与附着;幼虫附着20天后,一部分直接将附苗的采苗附着器移到海上进行养殖,另一部分销售给其他企业或珠农养殖;
4)定期清理采苗附着器周围围网的附着物,稚贝壳高达到2cmm后将其从采苗附着器上剥离,放入网笼中在海上养殖;
5)稚贝壳高达到4cm时进一步换笼养殖,并使用新型涂料防治多毛类寄生虫等其它病害的发生;
6)稚贝养殖12个月后,壳高达到6-8cm成贝可用于插核,其中一部分销售给其他企业或珠农;
7)插核在每年3-5月份进行,贝壳高达到7-8cm时进行插核手术,插核手术前1个月对“海优1号”进行术前处理,以减少活力和收缩性腺;插核手术后进行休养,休养后定期清理和海上养殖管理;
8)11-12月份收获海水珍珠。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实施地点
实施地点位于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的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包括4个育苗池(36m3×4),海上养殖浮排7个;工作排4个(含插核室),延绳浮伐90个;新增8个育苗池(8×50m3),小型育苗池20个,海上养殖浮排8个,延绳浮伐32个(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2、实施规模:年生产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种苗(规格为3mm以上)8000万粒,养成成贝200万只,插核育珠90万只贝,收获珍珠162公斤。

3、项目分工
本项目由海南大学水产系主持,承担技术工作;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参加,提供生产场地、生产人员和项目生产所需的全部配套资金(见附件13)
4、设备来源
本项目实施所需条件包括:
1)珍珠贝育苗设施: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建于1996年,拥有完善的育苗设施,包括4个育苗池、2个蓄水池、1个沙滤池和8个饵料培养池,配套供电系统、供水系统和供气系统等各项基本设施齐全。

根据本项目计划需要增加育苗设施(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2)海上养殖设施: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已有海上养殖水面 300 亩,实际使用150亩,具有完善的海上养殖设施,包括海上养殖浮排7个;养殖排架7个、工作排4个(含插核室),养殖延绳浮伐 90个,养殖操作场地400 M2,配备养殖用船2艘。

根据本项目计划需要增加海上养殖设施(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3)杂交亲本育苗设施:使用新增20个小型育苗池(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5、原辅材料来源
1)所需杂交亲本——马氏珠母贝印度贝和三亚贝,分别为通过家系选育纯化的印度贝和三亚贝选用;
2)育苗饵料——由海南大学饵料培养实验室提供的扁藻、金藻、小球藻等藻种,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自己培养生产使用;
3)珠核——购自江西珠核加工场。

6、工程建设已具备的条件
项目在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实施。

该养殖场拥有陆上土地(长期土地使用权)6亩,其中3亩空闲,可新建新增育苗设施(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该养殖场拥有海上使用面积(长期海域使用权)300 亩,其中150亩空闲,可新建新增海上养殖设施(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7、新增加的基本建设内容
1)新增8个育苗池(50m3);
2)小型育苗池20个;
3)过滤池1个及蓄水池2个
4)海上养殖浮排8个;
5)延绳浮伐32个;
6)养殖笼具25000个。

8、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育苗过程不使用或基本不使用药物,育苗用水基本没有有害物质排
放。

本项目平均每天排出废水50吨,水中主要成分是含量较高的有机氮物质、有机悬浮物、藻类等。

计划建造1口面积为6亩的净化池,通过沉淀、种植江蓠、麒麟菜等藻类以及利用微生物净化等措施对废水进行生态净化,并经检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大海。

本项目海上养殖由于珍珠贝是滤食性贝类,不需要投喂人工饵料,又由于养殖海域为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是重要的红藻植物——细枝麒麟菜养殖地,大量的麒麟菜养殖可以有效地吸收养殖珍珠贝代谢所产生的粪便,做到养殖海域贝藻混养,实现生态养殖和生态平衡。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项目产品方案
本项目的主要产品包括:①马氏珠母“海优1号”种苗;规格为3mm以上,可以销售给海南、广东和广西海水珍珠养殖场进行养殖;②“海优1号”成贝(规格在7cm以上)可以直接销售给海南、广东和广西海水珍珠养殖场用于插核育珠生产;③优质珍珠:由“海优1号”插核后培育的优质珍珠直接销售到珍珠加工企业。

2、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海水珍珠养殖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产业。

自1965年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不断发展,现已经成为海南、广东和广西部分沿海地区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到1997年海水珍珠的年产量已到达27吨以上,使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海水养殖珍珠产量最大的国家。

但近年来,海水珍珠的质量却在直线下降,育珠母贝死亡率高,个体小型化,病害增多,珍珠颗粒小,珠层薄,原珠的价格也由原来的6000-8000元/斤降到2000元/斤。

究其原因,除了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养殖技术落后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种苗未经良种化,种苗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

实践证明,一个优良品种可以增加产量10-45%,并且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

本项目是我们在承担国家863计划“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获得的技术成果。

利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开展不同地理种群马氏珠母贝(印度养殖贝与三亚野生贝)杂交获得杂种优势,培育出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系——“海优1号”: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海优1号”养成成活率高,在养成早期成活率提高23%以上;生长速度快,其壳高和体重分别比当地贝提高18.4%和38.2%,
养殖1年后有80%达到插核规格(通常的养殖需要1年半以上才能用于插核);在生产上应用,成珠率提高15%,优珠率提高16%。

从目前研究的数据和小规模养殖试验看,我们培育的1个新品系“海优1号”将会成为提高我们海水珍珠质量和产量首选优良品种。

如何实现“海优1号”作为马氏珠母贝优质种苗在海南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海水珍珠养殖产业中推广应用及最终获得优良品种(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是本项目的最终目的。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完善和优化“海优1号”育苗、养成和育珠的配套技术,解决育苗、养成和育珠中关键技术问题,实现规模化生产。

本项目的意义在于:首先,为海水珍珠养殖企业提供优质种苗,提高优质种苗的占有率,使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从缺少优良种苗向种苗良种化转变;其次,通过优良品系养殖规模的扩大,检测优质种苗的遗传稳定性及环境对优良性状影响,培育1个新品种,促进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最后,通过生产优质海水珍珠证明海南海水珍珠养殖业是大有前途的产业。

海南是我国海水珍珠的重要产地,具有气候条件适宜、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和繁殖期长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本项目组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完全有能力完成本项目的各项任务,一方面实现“海优1号”育苗和养成产业化,恢复海南海水珍珠养殖产业的辉煌,使海水珍珠成为海南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海南成为我国重要的珍珠贝种苗基地和育种基地。

3、本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预测
通过与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近年的合作研究,“海优1号”养殖及插核育珠所表现的优势有三点:①生长速度快,本地养殖珍珠贝(未经选育)达到插核育珠规格需要养殖1.5年,而“海优1号”则仅需1年,这样就极大地节省了养殖成本;②成活率高,特别是“海优1号”能够抵抗对马氏珠母贝危害极大的多毛类寄生虫病,降低了死亡率;③最能体现“海优1号”价值的是能够培育优质珍珠。

2005年底由“海优1号”生产的珍珠价格为3500元/斤,而当时广东和广西生产的珍珠价格不足2000元/斤,售价高出普通珍珠1500元/斤以上,受到许多加工企业的青睐。

据我们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的养殖地区实地考察,目前没有一个马氏珠母贝养殖品系的经济性状和养殖效果可以同“海优1号”相比较,因此,本项目生产“海优1号”种苗既是以普通市场的价格销售4元/万粒,还在两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能力:(1)经济性状优良,养殖后降低成本,提高珍珠质量和产
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养殖企业期盼的优良种苗;(2)海南育苗期早于大陆2-3个月,因此,利用海南的自然条件,提前育苗,种苗早于大陆上市抢占市场。

优质海水珍珠在市场上属于缺货,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供不应求。

2005年试销的由“海优1号”生产的珍珠价格高于普通珍珠约1500元/斤说明了“海优1号”生产的海水珍珠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额263万元。

其中:新增投资263万元,申请项目无偿资助100万元、企业自筹130万元;海南大学匹配用于科学研究经费33万元。

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是一家私营企业,自2002年与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系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成为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贝类遗传改良与养殖产学研基地,该基地依靠高校的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发展生产。

经过5年的努力,配合海南大学科研人员完成了马氏珠母贝的遗传改良及优良品系在生产上的应用。

自2004年起,进行比较试验养殖,每年生产和养殖“海优1号”种苗及普通种苗1000万粒,养成200万只,插核60万只,累计生产优质珍珠 108公斤,产值75.6万元,利润 42 万元,为扩大“海优1号”育苗、养成和育珠的规模,今年已投入20万元增加海上设施建设。

最近,为了配合本项目尽早完成“海优1号”种苗大规模生产和培育新的品种,海南陵水毅珠水产养殖场承诺提供本项目的配套资金,在该养殖场进行技术成果转化(附件13)。

1、需要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
表3 需要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70万元――自筹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