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代陶瓷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

———

对中国古

代 陶

瓷的研究

华侨中学高一四班

组长:许真贤

组员:吴莹陈慕佳蔡子纯吴爱芸黄燕铮林颖黄嘉慧

一.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研究中国陶瓷已经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体味其古香古韵,培养独特的审美观念,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本小组就此课题进行研究。

2.通过对古代陶瓷的研究,了解其发明与人类文明的联系。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陶器的地区之一。古陶瓷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科学与人文在陶瓷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我们要学会欣赏陶瓷之美,又要懂得,它的美经由何种工艺而来。

4.陶瓷技术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至今仍服务于社会生活。

5.古陶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古陶瓷的研究同时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信仰。了解陶瓷器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三. 研究过程及方法

1.选题:本小组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

将古代陶瓷作为研究对象。

2.调查方式:确定课题后,本小组成员积极

参与本活动,通过明确的分工,并通过文献资料

调查、网上查询资料等方式,寻找与其相关的资料。

3.结题: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得出结论。

(相关资料请参考百度百科及古代陶瓷相关网站)

四.研究调查结果

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们是物质的产品,

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又放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的思想意识与观念形态,受人类文化的影响和支配,是精神产品,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服务。乔治奈尔森说过,器物是文化遗产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不同的历史阶段陶瓷的整体形象也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而随之不同,比如说,元代陶瓷制品往往具有硕大、饱满、浑圆的时代特点,给人以庄重、雄伟、朴实的感觉,而唐代陶瓷却富丽大气,宋代的瓷器精致优雅。因此,研究古代陶瓷,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概况

景德镇占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成果,是研究占陶瓷文化的摇篮,同时亦是世界认可的陶瓷之国,文明之都。“中国”和“陶瓷”(china)是连成一体的,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陶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异彩。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不能完全替代各种生活所需,而青铜器造价高,它只能为奴隶主享用,因而广大的奴隶生活用器只能采用陶器来满足需求,因此商代的制陶开始萌芽。远在西周时期的陶瓷工艺是在商代的基础上有重大发展,那时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品种、花色也有所增多。西周时的陶器以“瓷豆” 为主,胎质灰白,当时他们也采用高岭土作原料烧成,瓷胎敷有黄绿、青绿敷釉,一般烧成在1200℃左右。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吸水性弱、胎面粗糙、温度低、故尔达不到纯白透明之感。虽然,当时在制陶瓷技术没有现代科学化,设备简陋、工艺程度低的情况下,但它的起源为后来制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制陶业比前期更为发展,据资料记载在出土的陶瓷上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铭这些字样都属于官方经营的产品,而私家生产的陶瓷上也刻有“文牛陶”、“陶午”、“栗疾已”等人名。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

到汉代,陶瓷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后汉时期更得到普遍的发展,各类陶瓷已经取代了一部分青铜器和漆器,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青花等。汉代初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力强盛、礼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时代已过去,被陶瓷所代替。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年代,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战乱和分裂使各民族人民被迫四处迁徒,但也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手工技术的发展。那时北方战争频繁,大量人口和工业技术不断向南方转移,促进了南方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长期以北为生产中心的局面,南贫北富开始扭转,产生了平衡的新形势。我国手工艺美术在六朝进入了瓷器时代,为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唐代奠定了基础。

纵观历史,了解唐代的陶瓷历史是必要的,唐代的陶瓷比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据《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从此各地制瓷行业都有窑名,这

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就它的特点,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和唐三彩四类。

1)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上要品种,几乎遍布南北各地,它以青色为类,追求美玉的效果,它使釉质匀润,釉色柔美。2)白瓷:是唐代又一个重要品种,是与越窑齐名的邢窑。3)彩瓷:是唐代创造或发展的一种彩釉瓷,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4)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瓷,因为它所采用的是黄、绿、褐等色釉,故称“唐三彩”。

唐代的工艺、装饰发展到鼎盛时期。大体是初唐、盛唐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问,经济的高度发展、政策的开放、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让陶瓷工艺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五代虽在历史上较短,但是在陶瓷下艺发展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典型的是钱越的越窑,又称“秘色窑”。它是用来贡奉的瓷器,宋瓷是此中最杰出的品种,也可以说是陶瓷发展的一次飞跃。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陶瓷是以朴实的造型来取胜,它很少有繁乱的装饰,使人感到有一种清淡高雅之美。

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逐步形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开始设立官窑、官窑制瓷比较精美,在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还有“太”、“僖” 等字样。除景德镇外,还有南方的龙泉产瓷区。元代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具有代表性,这说明了当时景德镇在制作、设计、花色装饰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同时它们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的魅力。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的制瓷中心,产量规模比前朝宏大,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之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有人曾记述过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这说明了当时制瓷业的繁荣景象。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款,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长达五、六百年。明朝的陶瓷生产分工很细,品种繁多,造型比前朝精细,它的工艺性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景德镇窑,它包括官窑和民窑,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 即官窑,当时供御用的瓷器为两种,一是阜室使用的,称为“钦限瓷器”,二是皇室赏赐的,称为“部限瓷器”。明代的工艺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等

级划分。

清代的陶瓷迈进了全盛时期,据史

料记载,制瓷工人达20万之多,特别是

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对陶瓷工艺

的发展都有着新的贡献。清代时的帝后、

亲贵、王公大臣都各有专窑,而民窑也

在一定时期获得了扩大和发展,其质量

往往超过官窑。《陶录》、《陶雅》等书曾评论:“官窑不如客窑(即民窑)亦一奇也。官窑在装饰方面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其所长。而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这是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

清代的陶瓷生产,除景德镇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之大,其工艺性强,品种多而精巧,历来有二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赞赏它,认为它作工精细、丰富多彩,达到了前朝的最高峰,有的则贬抑它,认为繁琐堆砌、格调低,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