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度量

本节要点:

什么是货币需求?

影响货币需求的宏、微观因素是什么?(重点)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1.货币需求定义

货币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获得或持有货币的意愿;

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货币需求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结果。

2.货币需求分类

就货币需求的主体而言,货币需求分为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

微观货币需求:

是指有行为能力经济主体在一定财务约束下,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是一种财富分配行为。

宏观货币需求: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束等),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

二者关系:从数量意义上说,全部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即为相应的宏观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统计指标

货币需求理论表明,货币需求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计量检验问题,因此,关键是如何从数量上来定义货币需求。

在计量技术发展早期(20世纪50-60年代),学术界往往在用M1还是M2作为货币需求的替代变量上存在争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货币需求研究中往往采用M1定义货币需求;

目前,学术界分别用M1和M2定义货币需求。

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一定程度上讲,货币需求就是居民的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居民在各种资产之间

选择过程改变货币需求。

资产系列:本币、外币、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和房产等等。

资产选择目的:保值;生利

影响资产选择的因素:收入水平、市场利率、预期和心理偏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和经济体制。

(一)收入状况

1.收入大小:收入↑↓→货币需求↑↓

2.收入间隔: 间隔↑↓→货币需求↑↓

(二)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当前、客观因素)作为持币的机会成本与货币需求呈现负相关。

市场利率↑↓→持币机会成本↑↓→货币需求↓↑

(三)预期与偏好

主观心理因素也影响了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具体表现为预期与偏好。

偏好货币(主观因素)↑↓→货币需求↑↓

(四)信用的发达程度

社会信用的发达、融资机制健全↑↓→获得货币便利程度↑↓→社会所需货币↓↑

一方面,信用发达条件下,债权债务多,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可以节约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货币需求量相应减少。(对交易媒介的节约) 票据

另一方面,信用发达条件下,金融市场比较完善,投融资渠道相对畅通,人们可以很便利地通过金融市场取得现金或贷款(流动性),人们可以减少货币持有量(对储藏手段的节约)。

(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涉及产权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及宏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构成了居民和企业等主体的财富形式的选择环境。

1.资源配置机制:

计划经济:货币需求少;市场经济:货币需求多。

2.利率形成机制:引起货币与有价证券之间替换。

3.汇率形成机制:引起本币与外币之间替换。

第二节货币需求函数

一、货币需求函数

研究货币需求常用的方法是构造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以此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社会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往往是多元函数,其中的变量一般可分三大类: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

二、规模变量

1.规模变量含义

规模变量指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存量之间具有比例关系,并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由财富(存量)和收入(流量)两种。

2.规模变量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量的特征,在统计上比较容易获得,

计量上比较方便。

二是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即经济主体会从

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调整其货币需求量与这些

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3.规模变量——收入变量(流量)

收入变量分为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两种。

(1)宏观收入变量

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产品交易总额等经济总量。

(2)微观收入变量

主要是指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从微观角度考察,收入可划分为过去收入、现期收入、期望收入和永久收入。过去收入和现期收入是已知的资料,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取得;期望收入是在合理预期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收入水平的估计。

永久收入则可以通过把过去收入和期望收入加权平均而产生。

4.规模变量——财富(存量)

财富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之分。

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可以用统计方法测得;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转化为非人力财富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无法准确估计。

收入与财富的关系:存量与流量的关系,财富是未来期望收入的贴现值。

永久收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变量,可以用来代表财富变量。

三、机会成本变量

机会成本变量包括货币自身收益率、股票预期收益率、债券预期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

四、其他变量

与上述各变量相比,还有一些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作用机理较为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可统称为其它变量而列入货币需求函数。其它变量主要是指:实际工资率以及制度变化的影响。实际工资率对货币需求有系统的正效应。经济制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函数。

第三节货币需求理论流派

本节要点:

古典学派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重点与难点)

现代货币数量学说

货币需求研究的逻辑线索:

从历史上看,经济学家用两个不同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

一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仅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多少货币来支撑,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货币和股票、债券,以及各种物质资产一样,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货币还具有交易媒介职能,从这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不是被理解为经济中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的货币量,而是被理解为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量,自从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说以来,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这一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古典货币需求理论:不是货币需求理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早期的货币数量说并不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入及物价是如何决定的。但由于它建立了名义国民收入同货币量的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一定名义国民收入条件下需要的货币量,随着货币数量说的发展,其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其中的现金余额说,更是一种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