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学
咽旁间隙的解剖和肿瘤诊断
一、咽旁间隙正常解剖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PPS)是位于咽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间隙,左右各一,上自颅底,下至舌骨水平,大致呈倒置的锥形。
严格而言,咽旁间隙并非由深筋膜围绕而成,而是位于这些结构之间的为脂肪充填的一个间隙,其构成和周围结构复杂,通过组织亦较繁杂,以往文献对此的表达很多,但常有所出入。
咽旁间隙的内侧壁为颊咽筋膜,此筋膜上自颅底,包绕咽颅底筋膜和咽缩肌外侧;外侧壁为翼内外肌、腮腺和二腹肌后腹的筋膜;前界自上而下依次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翼内肌、腭舌肌及腭咽肌筋膜;后壁为覆盖颈锥和锥前肌的锥前筋膜;顶部为岩锥和蝶骨大翼局部;底部为二腹肌后腹和舌骨大角连接处及颌下腺的包膜。
由此可见,咽旁间隙内邻鼻、口咽侧壁,其内侧的主要结构有咽肌环、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隐窝和扁桃体等;外邻翼内外肌、下颌骨、腮腺、二腹肌后腹等;后邻颈锥横突、头长肌和头前直肌〔头长肌位于头前直肌之内侧〕;前邻翼内肌和翼内板;上起自颅底;下止于颌下腺和舌骨。
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舌骨肌、茎突咽肌和茎突舌肌〕、韧带〔茎突舌骨和茎突下颌韧带〕和茎突咽筋膜组成的隔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或称茎突前、后区〕。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伸入,内侧有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通过〔腭帆张肌位前部,呈扁三角形,腭帆提肌位腭帆张肌前方,呈椭圆形〕,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通过,包含下颌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三支--Ⅴ3神经〕及其分支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颞神经,上颌动脉及其分支、咽升动脉、咽静脉丛和淋巴组织等。
茎突后间隙主要通过颈动脉鞘〔CS〕,其中包含颈内动静脉、Ⅸ-Ⅻ颅神经、颈交感干、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
有人认为颈动脉鞘并不属于咽旁间隙,它是由深筋膜包裹的一个独立的间隙,下达主动脉弓,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其内贯穿全长的成份有颈内静脉、迷走和交感神经及颈深淋巴链;舌骨上区还有第Ⅸ-Ⅻ对颅神经和颈内动脉,舌骨下区为颈总动脉。
咽旁间隙解剖及常见肿瘤
前界 翼下颌缝,起于翼内板钩至下颌骨舌面下颌舌骨线后侧 后界 张肌-血管-茎突筋膜(TVS)
➢ 除脂肪组织外,PPS还包括动、静脉和残余 涎腺组织
➢ 原发病变相对罕见,偶可发生脂肪瘤、涎腺 组织肿瘤
➢ 来源PPS小病变多为良性,边界清楚,可通 过周围脂肪的存在识别
➢ 此外,良性和侵袭性较弱的肿瘤可致PPS脂肪后外侧移位
咀嚼肌间隙
➢ 咀嚼肌间隙(The masticator space,MS )由颈深筋膜 浅层包裹,从颅底延伸至下颌骨下缘
➢ 包括下颌骨体部及下颌支,咀嚼肌(咬肌、翼内外肌、 颞肌)、三叉神经下颌支的运动和感觉分支、下牙槽 动静脉
➢ MS沿颞肌表面上外侧延伸,由颧骨分为上下部分 ➢ 前份与颊粘膜间隙相连续,由于无连续筋膜边界,疾
➢ 恶性肿瘤也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而在影像上 不易与良性肿瘤区分
➢ 来源于周围各间隙的肿瘤常影响PPS,造成 PPS脂肪偏心性移位
➢ 脂肪移位的方向可以帮助确定邻近各舌骨上 间隙的病变来源
➢ 部分恶性肿瘤,如低度涎腺肿瘤,也可取代 脂肪,致鉴别困难,但PPS脂肪明显浸润是 一个明显的恶性指标
➢ 大多数侵袭PPS的恶性肿瘤是PMS或淋巴结 起源的鳞状细胞癌,但偶尔PMS或PS的淋巴 瘤也可浸润
➢ 是一个倒置的锥形间隙,从颅底延伸到咽两侧舌骨的 水平
➢ 也称咽旁茎突前间隙
➢ PPS边界
上界 颞骨外侧附着的咽颅底筋膜,内侧至卵圆孔和棘孔 舌骨大角和二腹肌后腹
下界 PPS在此水平弯向下颌间隙后面
内界 覆盖咽颅底筋膜及咽缩肌的颊咽筋膜
覆盖翼状肌及下颌韧带的筋膜 外界 腮腺间隙与PPS外侧通过茎突下颌通道连续,该通道由
咽旁间隙解剖及常见病变
内
茎突周
动 脉
围肌肉
颈外动脉
二腹肌
颈外动脉 二腹肌 下颌后静 脉
颈内动脉
12 头长肌 13 头前直肌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咽旁间隙是位于舌 骨上颈深筋膜深层 与颊咽筋膜之间的 潜在性漏斗状间隙
咽旁间隙解剖
咽旁间隙为位于这几层颈深筋膜筋膜之间的为脂肪组织所 充填的一个潜在间隙 , 上自颅底 , 下达舌骨 , 略呈倒置的 锥形 。 咽旁间隙以茎突及其肌群为界分为两部分 , 狭义的 咽旁间隙限指茎突前部分 , 主要内容为脂肪,小涎腺, 腮 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上颌动脉, 腭帆张 、提肌等 , 很少发生 肿瘤,由于咽旁间 隙处于周 围间 隙包 围中 , 故 后者病 变常 侵占 前者 。 而咽旁间隙后壁的筋膜尤其薄 弱 , 来自腮腺深叶和 颈动脉鞘的肿瘤极易向咽旁间隙扩展 。
腮腺深叶来源的多形性腺瘤体积较大时,其最大径面多 不位于腮腺内,常向同侧咽旁间隙内生长。
多形性腺瘤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MRI 平扫T1WI 呈等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轻度强化且伴延迟 性强化。
左侧茎突前间隙多形性腺瘤 CT平扫(1A)肿块边界清楚,密度略 不均匀,增强扫描(1B)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左侧茎突受压向后 外移位,颈部血管向内后方移位
咽旁间隙解剖及 常见病变
李进叶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翼状筋膜 椎前筋膜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椎前筋膜
咽 周 间 隙
鼻咽与咽旁间隙影像解剖共31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鼻咽与咽旁间隙影像解剖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பைடு நூலக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咽旁间隙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748
咽旁/后间隙侵犯:咽后间隙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8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T分期?T3
N分期?N1
颈动脉鞘区肿物
茎突后间隙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咽后间隙
颅底
淋巴结
29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T? N?
淋巴结 转移
有/无肿瘤 有/无淋巴结肿大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648
咽旁/后间隙侵犯:咽后间隙
咽后淋巴结为鼻咽部的第 一站淋巴结
咽后淋巴结转移标准:
咽后淋巴结≥4~6mm 淋巴链或坏死
MRI表现:
咽后间隙(椎前肌与颈动 脉鞘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
信号与鼻咽癌组织相似 增强后强化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4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CT判断标准:
“丰满”
双侧颈动脉鞘区软组织
丰 满
影不对称
患侧-健侧≥1cm,连续2 个层面
软组织厚度≤2cm
“肿物占据”
软组织肿块>2cm
肿
物
占
据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2548
咽旁/后间隙侵犯:颈动脉鞘区
MRI判断标准:
2020/7/14
总论
腔内
超腔
颅底
淋巴结
咽旁间隙 ppt课件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咽旁间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PPS)分区
茎突及其附着结构如茎突舌骨肌及茎突咽肌为界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腮腺深叶 翼肌 脂肪 淋巴等组织
第Ⅸ~Ⅻ脑神经 颈交感链 颈动脉鞘 颈内动、静脉 颈深淋巴结 脂肪
颈动脉间隙(CS)
小结
腮腺深叶来源
T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茎突向后移位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位于肿块深面
非腮腺深叶来源
二腹肌后腹后外移动,位于肿块浅面 (茎突向外移位)
T
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
(parapharyngeal space,PPS)
——病变定位
2017-12-4
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PPS)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
边界
上:颅底 下:舌骨 外:咀嚼肌间隙 内:咽粘膜间隙 后内:椎前肌肉及筋膜 后外:腮腺深叶、二腹肌后腹
茎突前间隙
腮腺深叶 翼肌 脂肪 淋巴等组织
茎突后间隙:
第Ⅸ~Ⅻ脑神经 颈交感链 颈动脉鞘 颈内动、静脉 颈深淋巴结 脂肪
长头肌
白线:腭帆张肌肌腱表面筋膜与茎突(S)相连 PPS: 茎突前咽旁间隙 CS:茎突后咽旁间隙(CS)
咽粘膜间隙(PMS)
咬肌间隙(MS)
腮腺间隙(PS)
喉区断层影像解剖
喉区断层影像解剖
喉位于颈前部的内脏区内,以软骨为支架,借关节、韧带、弹性纤维膜及肌肉连结而成。
成年男性的喉上界为舌骨,平对第4、5颈椎之间;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平对第7颈椎下缘。
女性的喉较男性的高,小儿的喉较成人的高。
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老年人的喉位置较低。
一、经舌骨水平面的ct解剖
舌骨呈开口向后的“c”字形高密度影,舌骨前方有下颌舌骨肌,两侧有下颌下腺,后方有舌根及舌会厌正中襞。
舌会厌正中襞的两侧为会厌谷,舌骨大角稍前方的内侧有杓状会厌襞。
会厌谷的后方为咽腔的喉部,向两侧有梨状隐窝。
舌骨大角的外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面静脉和颈内静脉。
二、经会厌水平面的ct解剖
会厌构成喉口的前界。
会厌软骨为弹性软骨,很少钙化,在t1、t2加权像上相当于骨骼肌的中等信号强度,易与周围间隙内呈高信号的脂肪组织相区别。
会厌前方由后向前依次为舌会厌正中襞和会厌谷、舌骨及下颌舌骨肌。
三、经声襞层面的ct解剖
两侧声襞之间的声门裂近似于椭圆形,呈矢状位,周围的甲状软骨、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清晰可见。
四、经环状软骨层面的ct解剖
经环状软骨横断层的喉腔为声门下腔,向两侧有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在老年人易发生钙化,故在ct图像上呈现低信号,软骨中央可见骨髓内含脂肪组织而呈现高信号,青年人的环状软骨常与周围的脂肪组织呈等信号。
mri图像,声门下区黏膜正常厚度在1mm 以下,大于1mm为异常,应考虑喉的微小占位性病变。
咽旁间隙PPT课件
.
12
图10:A,右侧MS浸物浸润翼肌,但未引起张口受限。 B,病变经CT介导的FNA检查证实为淋巴瘤
.
13
图11:冠状位MRI T1WI 示异常增大、增强的颅底卵园孔左侧 V3*侵及MS。这一表现符合这一黑色素肿瘤患者的病史沿神经 扩散
.
14
图12:CT骨窗轴状位显示与图11为同一患者,证实:左侧卵园 孔增宽。 该例患者中,沿神经扩散可以引起骨管或孔的扩大而 未见骨质破坏
.
16
腮腺间隙常见疾病
肿瘤 • 多形性腺瘤 • Warthin 瘤 • 脂肪瘤 • 粘液表皮样癌 • 腺样囊性癌 • 腺泡细胞癌 • 鳞癌 • 淋巴结外或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 • 淋巴结转移癌,常见于面部和头皮的皮肤癌 炎症、感染 • 腮腺炎、腮腺囊肿 • 反应性淋巴肥大 • 淋巴上皮囊肿、病变 • 先天性、发育性病变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 第一鳃裂囊肿
B/C图像中T2WI显示在不同扫描位像上密集的亮结节代表复发的 腮腺床的肿瘤。
.
20
图17:A腮腺淋巴管瘤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 B,PPS下方直接与下颌和舌下间隙相沟通。
.
21
图18,右侧腮腺浅叶粘液表皮样癌,在T2WI扫描显 示出边界清晰高信号。 该表现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相 类似,影像学不易区分。
C:骨窗轴状位CT显示骨膜新骨形成的日光影-这种骨肉瘤常 见征象
.
11
咬肌间隙常见疾病
炎症/感染 • 牙缘性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肿 • 肌炎 • 先天性/发育性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新生物 • 肌肉或骨良性肿瘤 • 横纹肌肉瘤 • 骨肉瘤 • 神经鞘瘤 • 非何杰金淋巴瘤 • 粘膜癌深部侵犯 • 转移癌
人体断层解剖学-颈部和喉的断层解剖
的
分
部
喉前庭 喉室
声门下腔
Figure. Normal anteroposterior radiograph of the upper airway, with the normal appearance of the subglottic region (arrows).
喉的冠状断面
喉的矢状断面
经第6颈椎横断层
• 舌骨下肌1 • 环状软骨弓2 • 声门下腔3 • 环状软骨板12 • 甲状腺4 • 喉咽11 • 颈前静脉14 • 胸锁乳突肌13 • 颈总动脉5 • 颈内静脉7 • 迷走神经9 • 前斜角肌8 • 中斜角机9 • 横突孔16
经第6颈椎横断层
• 舌骨下肌1 • 环状软骨弓2 • 声门下腔3 • 甲状腺4 • 食管17 • 颈前静脉14 • 胸锁乳突肌13 • 颈总动脉5 • 颈内静脉7 • 迷走神经9 • 前斜角肌8 • 中斜角机9 • 横突孔16
经声襞和环状 软骨的横断层
• 胸骨舌骨肌1 • 喉结2 • 甲状软骨3 • 喉中间腔4 • 环甲肌5 • 环状软骨板6 • 喉咽7 • 甲状腺8 • 胸锁乳突肌9 • 颈内静脉10 • 颈总动脉11 • 第6颈椎椎间盘12 • 颈外静脉13 • 脊髓16 • 椎动脉18 • 斜方肌33
经环状软骨和声门下腔的横断层
(四)喉的选择性断层解剖
经舌骨和第3颈椎体横断层
舌骨下肌1 舌骨体2 舌骨大脚3 会厌前间隙18 舌会厌正中襞17 会厌谷16 会厌15 咽腔14 梨状隐窝13 咽后间隙12 横突孔11 颈前静脉4 颈阔肌19 下颌下腺5 颈外动脉6 颈内动脉7 颈内静脉20 颈长肌8 斜角肌10
经第3、4颈椎间横断层
• 胸锁乳突肌1 • 胸骨舌骨肌2 • 环状软骨3 • 声门下腔4 • 甲状腺5 • 颈长肌6 • 颈内静脉7 • 颈总动脉8 • 食管9 • 迷走神经10 • 前斜角肌11 • 臂丛12 • 颈外静脉13 • 第7颈椎14 • 脊髓16 • 斜方肌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