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节联欢晚会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联欢晚会随笔
说到春节必做的一件事,发压岁钱?放鞭炮?吃团圆饭?这些按理说都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可是在外的游子却很难享受到这一份年味儿。
大概也只有这春节联欢晚会,稍稍公平些,就如同那中秋月,千里共婵娟,这晚会也是千里一样了。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春节联欢晚会随笔》,欢迎阅读。
春节联欢晚会随笔【第一篇】:春晚记忆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说道春节,我们就会联想到春晚,也就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那一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中国百姓的餐桌上从此又多了一道菜春晚。
春晚那激动人心、热闹的场面,时时在我们的脑海里联想着、回味着......
回想过去多年都是吃完年夜饭后,跑到有黑白电视机的亲戚家、朋友家去看,全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那种感觉无限美好和满足。
每年对春晚的期待,每年都有想看到明星的出现,在荧屏上崭露头角的明星们则成了簇拥的对象。
当然,除了追星,我们对春晚的记忆,更多的是怀旧和渴望共鸣。
春晚对我们来说,是增加节日气氛的重要元素。
说起春晚记忆,我们都洋溢着幸福,同时也多了几份期待和诉求。
春晚让我们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华侨,还有港、澳、
台的同胞都有一种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期待。
回顾30多年来的春晚,它一路走来,它的每一届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
岁月可以褪去记忆,却褪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
一次次看到电视画面,美妙动听的歌曲及舞台背景那闪烁的彩虹,让我们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还有众多的演职人员、艺术家、明星,同样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经典作品,他(她)们视为中国当代的艺术家、明星、笑星、人才、国宝!
历届的春晚,它是每逢春节的一道大餐,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千家万户都在除夕之夜团圆的气息氛围之中,观赏者春晚直播中的每一个节目,是多么的幸福而值得庆幸。
30多年来的春晚,它反映了我们的祖国,从逐步发展到快速发展的一个创新时代的过程,反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文艺界漫长的艺术之路和民族文化的完善与进步。
春晚围绕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国策密切相联系为中心,发扬一切艺术都服务于大众和无私奉献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0多年来,我们的祖国及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用歌声赞美它,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它,尽在春晚的节目中,尽在春晚全体演职人员辛苦的付出与汗水之中,用他(她)们的智慧,各自的艺术风采,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给我们带来载歌载舞,,欢声笑语,让我们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那一首首经典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
经典永远是经典,回味经典是一种追忆,是一种留恋,它是永恒的,不朽的岁月经历和时代的变迁。
让我们永远铭记30多年来,历届春晚的导演、主持人、歌唱家、相声演员、小品演员......还有众多默默无闻的明星、演员,实在太多太多,真是人才辈出,后继有人,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都付出了太多的才华和精力,我们永远记住他(她)们,铭记他(她)们。
还有在此,缅怀那些已故的艺术家、明星们,他(她)们的艺术人生,永远是永恒的,他(她)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
艺术无止境,明星(演员)出新彩,历届春晚群英荟萃,乃是大牌云集,新老明星汇聚一堂,每届春晚汇集了各种节目形式,有歌曲、舞蹈、相声、小品、魔术、杂技......等一切适合舞台的艺术形式,一个个精彩的看点,层出不穷,其乐融融。
春晚从1983年开播至今已有34个年头,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正是形势和文化领域呈现的活跃氛围,令全国人民耳目一新,受到全国民众的欢迎和赞赏。
从意义上讲,自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举行之后,春晚慢慢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且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春晚这个舞台不限类型,不限形式,节目精彩,富有创意。
节目格调高雅,雅俗共赏,赏心悦目,异彩纷呈。
每一届春晚从
筹备、初审、终审、彩排,保持原则不变,都希望高标准、严要求。
对春晚最美好的记忆,都封存在了那个年代,更多的春晚记忆。
回想过去我们在精神生活略为贫乏的当年,一台逗乐又不失亲切感的晚会成为了团聚时的硬菜。
春晚无论哪种艺术形式的节目,老少皆宜,图的就是一个热闹,热闹就是过年。
我们认为,这么多年过去,依旧是春晚最忠实的观众,我们看的不是春晚,而是对年的美好记忆,一种期待和家人团聚的温情,还有家的味道。
春晚日益临近,我们在此共同期待2017年(鸡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共同祝愿春晚的每一位演职人员及全国各族人民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过一个幸福美满,平平安安的春节(新年)。
此时,我们耳边又回想起宛转悠扬、悦耳动听的春晚结束曲,《难忘今宵》美妙的歌声......
春节联欢晚会随笔【第二篇】:春晚
春晚,是联系全球华人的红丝带。
我们必须看到,每年的春晚,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会几代人同堂,围坐在一起共同观看春晚。
在美国,有许多华人社团还要组织大家集中观看,在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地的华人观看春晚,已经成为每年春节的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周边同样过春节的一些国家的华人、华侨观看春晚那更是盛况空
前。
那么,一台晚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答案很简单,我们中国人是很注重春节这个重大节日的,过节了,他们也想家。
家在哪里呐?过去打个电话、写信给家人问候。
现在,有了现代的传输媒体,他们就利用这些媒体来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
因此,对于他们这些常年身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华侨来说,他们看春晚,是在看祖国的发展,是在看祖国的变化,是在寻找自己的文化之根。
某种意义上说,春晚已经成为世界华人共同互动的焦点,是华人、华侨和祖国人民血脉相连的共同舞台。
春晚,是大年三十全国观众最不能割舍的“年夜大餐”。
春节联欢晚会随笔【第三篇】:春节随笔
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它的名字也叫年。
那是因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怪兽。
他每年都要到村庄里吃小动物或者小孩子。
许多人都十分害怕他。
他们知道这个怪兽十分害怕红色,所以他们家家都在墙上贴了对联,当那只怪兽再次来到村庄时,他看到墙上都贴满了对联,他十分害怕那种红色的东西。
后来,有一位老者走了出来,这位老者手里拎着一挂鞭,他一下用火棍点燃了他。
怪兽一听见这种声音吓得就跑掉了,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
这个传说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人们都知道了这个传说。
所以,我们现在也依然将传统留用至今,把对联贴在门上,把倒福贴在窗户上,因为许多人都想着未来的一年要很幸运。
在除夕的那一天,整个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并且庆祝
新年的到来。
我们会守夜,然后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彼此问道新年好,就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新年会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结束,在这期间,我们将会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春节联欢晚会随笔【第四篇】:春晚随感
头一次在南方过春节,孩子又小,大年夜也没什么活动,只有看春晚了。
很久没能这么专注的看一个节目了,还好,看得津津有味。
据说中国越往南春晚的收视率越低,而且每次春晚之后总是骂声隆隆,尤其今年更有声音说中国南方遭遇雪灾,还有没有必要歌舞升平,我想大可不必:试问,一个人家里有难处,难道就要一直沉沦,连欢乐的心情都不能有吗?一小部分人受灾,其他人就不过年了吗?一大批演职人员半年的辛苦努力,只换来指责吗?主旋律还是要弘扬,只是个度的问题。
众口难调,做什么都会有人说不是,如果不喜欢可以换台或不看。
春晚已经开办了30多年,已成了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它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欢乐,中国人离不开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随笔【第五篇】:春晚的没落背后是经济的崛起 2018年的年味成为了这么多年以来最淡的一次。
年夜饭就是一些特别简单的小菜,相比平时仅仅多了春卷和八宝饭。
而过去大年夜必看的春晚关注度,掉到了历史的冰点。
整个晚上没有看过一分钟春晚。
过去我们还会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面看看大家
对春晚的点评和精彩的短视频。
但是这一年的春晚,朋友圈里面也几乎没有人提到春晚。
看到最多的是全世界的旅行,以及创新高的电影票房。
年初一和家里人去商场,在感慨现在年味越来越淡的背后,却是因为我们经济出现了高速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结果。
对于我们这批80后来说,春节是有特殊意义的。
那时候一年中吃的最好的就是年三十。
平时父母都特别节约,而且我们一年也几乎不会下馆子一次,年三十是少数能放开肚子大吃一顿的日子。
那一天妈妈会给我从头到脚都穿上全新的衣服。
爸爸很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有几次还偷偷先炸了春卷给我吃。
那一天也会看到我所有的表兄弟姐妹,父亲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都会过来一次吃饭。
那时候大人吃一桌,小孩吃一桌。
每年的年夜饭高潮当然是春晚。
记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陈佩斯的光头。
后来有一年,我在电视机前等了很久都没有看到陈佩斯,那个晚上我哭了很久。
为什么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要理解背后的经济层面原因我们先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图是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简单来说它是指国民的可支配收入里面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
当一个国家比较穷的时候,国民收入较低,收入中较大的比例要去购买食物,此时恩格尔系数比较高。
反之当这个国家越来越富有,人们越来越有钱,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他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就会降低。
这幅图表现的是我们国家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恩
格尔系数大幅下降的过程。
图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就是在90年代初到2003年这段时间里面,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快速的下降,是非常陡峭的下降,这代表中国家庭的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改善,不再需要用很大比例的收入去购买食物,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更高层次的追求。
也就是说,从1985年开始,中国“挨过饿”的居民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到了今天的90后,基本上从小没有太多对于物质缺失的感觉。
当吃已经不再成为问题后,那么年夜饭的富足感就会越来越淡。
特别是过去十年大家的饮食在越来越“进化”。
许多人从过去的高热量饮食转向了更加健康的低热量饮食。
那么春节的“大鱼大肉”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年夜饭的地位伴随着经济发展,其实地位逐渐在下降。
另一个当然是春晚,为什么现在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里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春晚的受众人群。
作为一档面向全国观众的娱乐直播节目,春晚的受众当然是大部分的人群。
但是过去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处于不同的阶段。
曾经看到过一张图,意思是如果用对标的经济体来看中国不同区域,我们同时存在着对标全球一线经济体,二线经济体,三线经济体和四线经济体的省份和城市。
今天的北京、上海、深圳经济水平肯定和东三省不同。
可以说30年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处在一个差不多的起点,经历了30年后大家都出现了长足发展,但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完全不同,导致
不同区域之间也有了代沟。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我们开始越来越难以理解春晚中的各种段子。
下面这张图也很有意思,在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春晚的收视率就越低;反之,经济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春晚的收视率就越高。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一定会感慨过去30年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事实上过去30年中国是全球名义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且以如此巨大的体量常年保持那么快的增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超级周期源于天时地利人和。
改革开放带来了全面的生产效率释放,同时因为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些人即是消费者,又是廉价的劳动力,帮助中国获得了强大的海外技术。
无论是优秀的汽车,家电,还是电子产品公司,他们都要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
作为进入市场的交换,他们需要成立合资企业,出让一部分自己的技术。
这都为之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石。
同时,伴随着中国进入WTO,正好又叠加了美国家庭消费的加杠杆初期。
美国消费泡沫在一开始拉动了中国的出口力,大幅推动GDP的增长。
而更强劲的出口,带来了更多的产能扩张需求,又推动了国内大量基础建设和原材料需求。
整个周期,互相反馈,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所以今天的春晚,越来越多是给我们带来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
那些曾经春晚上的璀璨明星,许多在今天已经逐渐离开了大众的视线,但无可否认,他们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最美好的记忆,带来了无法忘却的快乐。
未来,伴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春节的年味会越来越淡,春晚在一线城市的收视率会越来越低。
但是这一切背后,反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