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热分析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廖艳芬,王树荣,骆仲泱,周劲松,余春江,岑可发.纤维素热裂解过程动力学的实验分析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2,36(2).

摘要:尽管针对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以已开展的比较广泛,但其表观动力学的确定认识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从而对纤维素热裂解机理的描述也就各不相同。廖艳芬等人试图通过纤维素的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对此种想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机理描述。纤维素热裂解随温度的升高经历了五个不同的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整个过程的主要是部分,期间大量灰分分析出并造成明显失重。实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滞后现象的加重致使纤维素热裂解各个阶段向高温侧移动;同时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通过对热裂解主反应区的热重分析,采用微商法求得对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以600K作为分界点,低温段的活化能约在267KJ/mol,较高温度段则体现为174 KJ/mol左右的低活化能。纤维素热裂解是一传热传质现象,与化学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控制的过程试验条件传热传质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结论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利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质能这一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目前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相比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生物质具有低污染排放特点,而且其生产

的零排放,从而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特殊意义。

利用过程中能实现CO

2

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换技术是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其中生物质热裂解作为目前世界上生物质能研究开发的前沿技术,不仅是生物质气化或燃烧等转化过程中的必经步骤,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产生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独立工艺。生物质热裂解是指生物质由于受到外界热效应的影响而发生的热化学转换过程,随着过程的进行,生物质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变化的趋势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质热裂解进程的演变情况,为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开发生物质高效直接燃烧和气化技术也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纤维素作为生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热裂解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生物质整体的热裂解规律,因而进行纤维素热裂解过程的研究对生物质热转化利用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纤维素热裂解过程的研究通常从其动力学特点入手来解释其过程的发展。

本文采用Perkin-Elmer TGA-7型差示热重分析仪,在程控温度操作条件下以5~50K/min的不同升温速率对纤维素原料在300~1200K的温度下进行动态升温试验,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研究其反应动力学。试验用的载气为高纯度氮气,以保持炉内惰性气氛,同时能及时将纤维素热裂解生成的挥发性产物带离样品,从而减少了由于二次反应对试样瞬时重量带来的影响。动力学分析采用的纤维素是从含纤维素为99%的纯棉花中提取,其灰份质量分数为0.01%,粒径为50~60μm,试样量均控制在8mg以内。

2 纤维素热裂解动力学试验结果

在给定的升温速率下,随着原料温度的升高,纤维素热裂解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主要分为五个区域(见图1)。

的部分,在该区域中生物质除了温度升高外,没有第一区域是从室温开始到T

发生失重,此时试样的性质基本未变化;第二区域是指T0到T1的这个范围,在这个过程中生物质开始失去自由水;在接下的T1至T2的第二区域内,热重曲线几乎成一平台,期间发生微量的失重,这是生物质发生解聚及“玻璃化转变“现象的一个缓慢过程;第三区域是从T2到T4阶段,该区域是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的

主要阶段,试样的绝大部分失重发生在该区域,在该范围内生物质热

图1 纤维素热裂解的失重过程

裂解生成小分子气体和大分子的可冷凝挥发分而造成明显失重,并在T3时生物质的失重速率达到最大值,此阶段吸收的热量占整体反应的主要部分;最后一个区域对应于残留物的缓慢分解,并在最后生成部分炭和灰分。

不同升温速率下,纤维素热裂解的TG(图2)和DTG(图3)曲线具有一致的演化区势,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除初温度T0)向高温侧轻微移动并且主反应区间也增加。这是因为达到相同温度,升温速率越高,试样经历的反应时间越短,从而反应程度越低。同时升温速率影响到测点与试样、外层试样与内部试样间的传热温差和温度梯度,从而导致热滞后现象加重。致使曲线向高温侧移动。

图2 不同升温速率下纤维素的TG曲线

从图2可以得出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纤维素热裂解的炭产量逐渐减少,这里所定义的炭产量,并非整个热裂解过程的最终残留物质量分数,而是指主反应区域的炭生成量Yc。表1列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炭产量,结果显示低升温速率下炭的生成量较高,表明高升温速率对炭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

3 纤维素热裂解表观动力学模型

本文借助热重法对纤维素热裂解主反应区进行分析,求得其反应动力学参

图3不同升温速率下纤维素的DTG 曲线

表1 不同升温速率下炭的产量

数, 从而建立该区间的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在热重法分析生物质受热失重的过程中,常采用式(1)所示的简单动力学方程来模拟纤维素失重现象,其中00()/()m m m m α∞=--为相对失重或称转化率;m 代表样品的质量,下角0与∞分别代表反应初始与终止状态。

()d kf dt

αα= (1) 速率常数k 可由Arrhenius 定律exp(/)k A E RT =-求得,其中频率因子A 和活化能E 的表达式需通过热重曲线的分析计算求得,反应机理()f α的表达式按较为常见的假设为: ()(1)n f αα=-,结合式(1)并引入升温速率与反应时间的线性关系,可得

exp()(1)n d A E dT RT

ααβ=-- (2) 式(2)取对数后进行差分得到

ln(

)(1/)[]ln(1)ln(1)d E T dT n T ααα∆∆=-+∆-∆-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