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章测试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与都城平面布局1.从聚落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起关键作用的在于以下两方面原因:________________。

A: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B:商业与农业C:农业生产与水资源D:农业生产与交通道路答案:D2.唐长城修建完成后,又在城市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这样使长安城更壮观。

B:长安城原宫城所在地,地势低洼,因此选择了地势高的龙首原修建了大明宫作为新的宫城。

C:因为保卫长安城的禁军在北面,新修建的大明宫更安全。

D:政治需要答案:B3.中国古代城市中实行的里坊制,从________________彻底废除。

A:汉代B:北宋C:明代D:唐代答案:B4.古人经常称南京城具有“虎踞龙盘”之势,那么“虎踞龙盘”的地理形势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A:钟山B:秦淮河C:玄武湖D:淮河答案:A5.北京城“凸”字形的城市形态形成于________________。

A:清朝B:明代中晚期C:元代D:明代答案:B北方移民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技术贡献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_①_时期,北方人南迁为南方增加了②_,也带来了北方人种植水稻的_③_____,为水稻_④__做出重要贡献。

A:①明朝② 劳动力③施肥技术④ 排水技术B:①唐朝② 劳动力③ 除草技术④ 施肥技术C:①宋朝② 劳动力③ 灌溉技术④ 播种技术D:①唐宋时期② 劳动力③移栽技术④ 插秧技术答案:D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所在地区位于___________。

A:江浙一带B: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C:江南地区D:闽浙地区答案:B3.冬小麦属于_①_作物,这一生长期对于南方实现_②____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越冬②稻麦一年两熟B:①春播②稻麦一年两熟C:①夏播②双季稻D:①越冬② 稻麦两年三熟答案:A4.中国历史时期南方一年两熟制,主要实行稻麦轮作A:错B:对答案:B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向江南是对亚热带水乡农业全面开发过程,北方南下移民参与所有农业活动的同时,并成为水稻插秧与稻麦复种两项技术的携带者与推广者,这两项技术结束了江南地区火耕水耨的粗放农业,并将土地利用率从___________提升至___________,又提升至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但雪峰奇景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消亡,其影响因素主要是()1.(2)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D. 人类活动【答案】D【解析】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终年积雪,这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气候差异;但因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使雪峰奇景以惊人的速度逐渐消亡。

根据题意。

【答案】C【解析】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故A不符合题意;非洲气候类型及景观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大致对称。

从赤道往南、北两侧,依次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故B不符合题意;南极洲面积约1\, 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故C符合题意;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

故D不符合题意。

2.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 长期的殖民统治B. 本区快速发展的经济C. 气候炎热,旱灾频发D. 人口增长过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答案】D【解析】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人口增大过快,为了获取粮食,对森林和草原过渡的开垦,导致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生。

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D。

3.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玛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A. 热带沙漠中B. 热带草原上C. 热带雨林中D. 温带草原上【答案】B【解析】由题目可知,这种景观反映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草原景观,这里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型野生动物,每年在热带草原上会进行南北迁徙,故选B。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最新满分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最新满分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章节测试答案2018.10网页不好保存?阅读不方便?移步微信公众号超星助手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

中国人口的來源1【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D)。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2【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ABCD)。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3【多选题】历史上,(ABCD)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4【判断题】关于中国人口来源的基本观点,“外来说”一派认为今天的世界人口来源于南美洲。

(×)5【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人口与户口1【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A)。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2【多选题】在中国历史时期,调查户口主要是为了(ABC)。

A、兵役B、徭役C、征收赋税D、划分土地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4【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C)。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CD)。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3【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出现“两高一低”的原因是(ABCD)。

A、初婚年龄早,有偶率低B、赋役制度C、核心家庭规模不大D、战争和自然灾害4【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两高一低”的原因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B),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章节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章节答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复旦大学葛剑雄2018年最新版答案1.1中国人口的來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

•A、回鹘•B、高丽•C、契丹•D、昭武九姓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B、东南亚•C、欧洲•D、美洲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4【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人口与户口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1.3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B、4千多万•C、6千多万•D、8千多万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2【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

•A、高出生率•B、低死亡率•C、低增长率•D、高死亡率我的答案:ACD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之一是比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出现。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1.4“两高一低”的原因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秦国与赵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秦国战胜赵国,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而告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章节答案超星慕课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章节答案超星慕课

历史地理学科简介1【单选题】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B)。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2【单选题】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D)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B、3000年C、4000年D、5000年3【单选题】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D)。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5【判断题】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6【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1【单选题】秦始皇时期实行(B)。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2【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3【单选题】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4【判断题】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5【判断题】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1【单选题】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C)。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2【判断题】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3【判断题】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A.领海B.领空C.具有主权的岛屿D.大陆疆土答案: 大陆疆土2、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A.对B.错答案: 错3、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A.拉丁文B.古希腊文C.古埃及文D.阿拉伯文答案: 古希腊文,古埃及文4、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A.对B.错答案: 对5、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①___与_②___,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A.①地理学会②地理学报B.①禹贡学会②《禹贡》半月刊C.①禹贡学会② 地学杂志D.①地理学会② 地理研究答案: ①禹贡学会②《禹贡》半月刊6、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___的地理。

A.今天、明天B.现在C.昨天、前天D.未来答案: 昨天、前天第一章1、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A.对B.错答案: 对2、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A.对B.错答案: 对3、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A.对B.错答案: 对4、“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A.中俄《北京条约》开始B.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C.中俄《瑷珲条约》开始答案: 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5、“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____中A.《尼布楚条约》B.《禹贡》C.何尊D.甲骨文答案: 何尊6、①_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②_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_③__为主。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香港和澳门的相同点是( )A. 旅游业不发达B. 位于珠江口东侧C. 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D. 人口密度小【答案】C【解析】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人口密度大,旅游业发达。

2.有关我国疆域、人口和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南向北跨越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西岸C. 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西多东少D. 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答案】D【解析】A、我国地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没有穿过北部,没有北寒带;错误,不符合题意;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错误,不符合题意;C、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错误,不符合题意;D、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正确;符合题意;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域毗连区是指领海以外多少海里范围内?()A. 12海里B. 20海里C. 200海里D. 50海里【答案】A【解析】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一般为12海里。

故选A。

4.读图,回答8~9题。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某地理教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让学生描述区域景观。

下列诗词不符合区域②景观的是(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答案】B【解析】5.(1)图示的地形区全部位于第二阶梯上的是()5.(2)图中所示的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青藏高原B. 横断山脉C. 四川盆地D. 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C【解析】【答案】D【解析】6.(1)同学们在“学农”基地观察到,这里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同时还发展禽、蛋等生产。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的形成及其疆域的变迁1.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出现了“宅兹中国”,这里“中国”的含义是()A:位于各国中心的国家B:位于国家中央的地区C:位于天下中央的国家D:位于天下中央的地区答案:D2.华夏族群心目中,位于天下中心的地区是()A:太行山、黄河之间B:关中平原C:晋南盆地D:洛阳盆地答案:D3.什么时候长江流域被纳入“中国”地域范围()A:西周B:夏C:东周D:商答案:C4.哪位帝王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疆域范围()A:汉武帝B:隋炀帝C:秦始皇D:唐太宗答案:A5.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的周边民族政权是()A:契丹B:新罗C:高句丽D:百济答案:C6.今天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何时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A:元朝B:明朝C:宋朝D:唐朝答案:C7.汉代以后,哪一个王朝突破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国疆域()A:唐朝B:明朝C:清朝D:元朝答案:C8.谭其骧先生所主张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是以什么时期的中国疆域为准的()A:17世纪中期清朝建立时期的中国疆域B: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C: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时期的中国疆域D: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的中国疆域答案:D9.19、20世纪之交,通过与地方土司签订合约,逐渐侵占中国云南省西部领土的西方国家是()A:德国B:法国C:英国D:沙皇俄国答案:C10.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在什么时期()A:清帝宣布退位,外蒙古王公宣布脱离中国之时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与中国签订中苏友好条约之时C:北洋政府时期,苏联与中国谈判建交之时D: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苏联与中华民国签订友好条约之时答案:D中国历史地理与当代大学生1.什么是历史地理学?()A:地理学的发展史B:既研究历史,也研究地理C:历史记载的地理面貌变迁D:地质时期的地理面貌变迁答案:C2.下面哪一项内容无法进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A:汉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成分构成B:清代黄河水量变迁C:北宋与辽的边界变迁D:唐代渤海湾海岸线的变迁答案:A3.下面哪一项不是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价值和意义()A: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B:帮助我们对现在的地理现象寻找到合适的定位C:为现代经济建设提供借鉴D:帮助我们更熟悉古代文献答案:D4.中国近代第一部历史地理学学术刊物是()A:《禹贡》半月刊B:《历史地理》C:《中国历史地理论丛》D:《历史地理研究》答案:A5.率先对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进行研究的学者是()A:竺可桢B:顾颉刚C:钱穆D:谭其骧答案:A6.以下哪一个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对黄河水量进行测量B:分析历史文献中对黄河水量的记载C:统计2018年的黄河水量数据D:实地考察黄河流向答案:B中国地域文化的形成、表现与发展1.下列地域文化,与其他三个类项不在一个层级的是()A:三秦文化B:沪文化C:吴越文化D:齐鲁文化答案:B2.以下哪一项不是地域文化产生的原因()A:地理的阻隔B:交通出行艰难C:人员流动较少D:国家政策引导答案:D3.分布在山西黄土高原的特殊建筑样式是()A:围楼B:窑洞C:四合院D:吊脚楼答案:B4.以下地方信仰,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是()A:妈祖B:蚕花娘娘C:二郎神D:许真君答案:B5.以下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与华北平原不相匹配的是()A:民居以四合院为主B:饮食以红薯、玉米为主C:服饰用料以棉毛为主D:避免蝗灾是地方信仰神灵的功用答案:B6.西汉时期,处于统治阶层的地域集团是()A:南阳集团B:北府军集团C:关陇集团D:丰沛集团答案:D7.以下人为因素不会导致地域文化发生变化的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B:政治分裂局面的形成C:行政力量的推动D:交通方式的改进答案:A8.以下哪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移民进入后,在原有地域文化内部形成“文化岛”的现象()A:民国时期上海出现的石库门民居样式B:晚清以来基督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C:南宋以后杭州地区形成的杭州方言D:西汉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在河西走廊的推广答案:B9.地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地域文化更适合当地自然、人文环境B:地域文化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C:地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D:地域文化提供了文化演进的多种可能答案:B1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地域文化的未来发展()A:对于某些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地域文化内容的消亡,要坦然面对B:借助地方保护主义来保护地域文化C:推行主流文化,逐渐覆盖原有地域文化D:对于地域文化要不惜一切代表进行保护答案:A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与一带一路政策1.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称法的是()A:李希霍芬B:斯文·赫定C:日本NHK电视台D:甘肃省歌舞团答案:A2.以丝绸为主要贸易品主要在中国古代什么时期()A:宋元时期B:汉唐时期C:晚唐五代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3.狭义“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A:海上丝绸之路B:草原丝绸之路C:高原丝绸之路D:绿洲丝绸之路答案:D4.丝绸之路存在的地理环境基础是()A:有绵延的河流可以运输商品B:有农耕定居聚落作为沟通媒介C:有东西向绵延的山脉作为交通指向D:有广阔的草原可以与西方沟通答案:B5.以下技术文明,哪一个不是在公元前3000年传入中国的()A:马匹B:大麦、小麦农作物C:青铜冶炼技术D:绵羊、黄牛农畜物种答案:A6.公元前3世纪丝绸之路出现的历史背景,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中亚商团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崛起B:秦汉帝国完成对华夏地区的政治统一C:匈奴被西汉击败,北遁漠北D:亚历山大东征把地中海文明传播到中亚答案:A7.影响丝绸之路兴衰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A:自然环境的变化B:沿途民族的商业动力C:中原王朝的政治需要D:游牧民族政权对交通路线的阻断答案:B8.中原王朝致力打通丝绸之路的动机是()A:向西方传播华夏文化B:对西方奢侈品的追求C:保障中原王朝的军事安全D: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答案:C9.丝绸之路北线虽然容易通行,但是在历史上经常断绝,其主要原因是()A:中原王朝的偏好B: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C:沿途民众经常迁徙D:沿途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答案:B10.北朝隋唐时期,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族群是()A:波斯人B:粟特人C:突厥人D:阿拉伯人答案:B第一章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A:History and geographyB:HistoryC:GeographyD:Historical geography答案:D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A:历史文献B:考察C:调查D:观测答案:A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A:南京B:大名府C:洛阳D:长安答案:A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A:1200万平方公里B:1300万平方公里C:1000万平方公里D:960万平方公里答案:B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A:理解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B:正确理解人地关系C: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答案:C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__________。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2020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单选题】 (17分)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包括:(大陆疆土 )2、【判断题】 (16分)历史时期中国的版图是以明朝的疆域和版图为基础的。

(错)3、【多选题】 (17分)罗塞塔碑上有以下哪几种文字:(古埃及文;古希腊文)4、【判断题】 (16分)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文化之地,代表的空间是中间之地。

(对) 5、【单选题】 (17分)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了①(禹贡学会 )与②(《禹贡》半月刊),成为现代历史地理专业的开端。

6、【单选题】 (17分)侯仁之先生认为历史地理研究(昨天、前天)的地理。

第一章1、【判断题】 (10分)疆域是在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境域伸缩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政治领属空间。

( 对)2、【判断题】 (10分)法国人儒勒▪格鲁塞在他的名著《草原帝国》中清楚地指出:“乾隆皇帝对伊犁河流域和喀什葛尔的吞并,标志着实现了中国自班超时代以来的十八个世纪中实行的亚洲政策所追随的目标,既定居民族对游牧民族,农耕地区对草原的还击。

(对)3、【判断题】 (10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疆土局限在农耕区之内,还是迈出农牧交错带向非农业区域延伸,民族之间的交融始终贯穿其中,因此疆域既是历史产物,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并非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功绩(对 )4、【单选题】 (10分)“中国”一词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代表,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开始)5、【单选题】 (10分)“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6、【单选题】 (10分)(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不仅仅是一条自然界限,也是一条人类生产方式的界限,这条界限以东以南以 (②农业 )为主,这条界限以西以北以( ③畜牧业)为主。

7、【单选题】 (10分)中国广大国土的形成是(各族人民)的贡献。

8、【单选题】 (10分)“中国”这一词汇,最初具有(①中心之地 )与(②华夏文化的典型地区)的含义。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第1章单元测试1、什么是历史地理?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答案:历史文献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答案:南京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第2章单元测试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答案:正确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答案:对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答案:西汉、唐、清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答案:有效的行政统治范围10、以下哪些地理名称一直在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内:答案:阴山、祁连山、昆仑山第3章单元测试1、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答案:五服制2、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答案:战国时期3、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答案:中央集权制4、省制形成于:答案:元朝5、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最全)尔雅网课《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章节测试及期末考试答案

(最全)尔雅网课《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章节测试及期末考试答案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分)1.0 分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

(1.0分)1.0 分•A、六十年代•B、文化大革命•C、改革开放•D、九十年代后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从()以后到清朝,新疆地区都没有再直接由中央政府统治过。

(1.0分)1.0 分•A、黄巾起义•B、靖康之乱•C、安史之乱•D、五胡乱华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

(1.0分)1.0 分•A、河西走廊战乱不断•B、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C、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自公元()后期以来,西藏就是中国的领土。

(1.0分)1.0 分•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6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1.0分)1.0 分•A、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B、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C、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7中国古时在首都的选择与维持上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1.0分)1.0 分•A、军事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8()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1.0分)1.0 分•A、徽州•B、山西•C、湘西•D、绍兴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9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

(1.0分)1.0 分•A、英国人•B、中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0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章节答案超星慕课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章节答案超星慕课

历史地理学科简介1【单选题】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B)。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2【单选题】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D)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B、3000年C、4000年D、5000年3【单选题】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D)。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D)。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5【判断题】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6【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1【单选题】秦始皇时期实行(B)。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2【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3【单选题】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4【判断题】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5【判断题】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1【单选题】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C)。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2【判断题】中国最早的现代气候观测站是位于上海的徐家汇观象站。

(√)3【判断题】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上的大盆地是()A. 塔里木盆地B. 准格尔盆地C. 柴达木盆地D. 四川盆地【答案】C【解析】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

故选C。

2.(1)“越冬专列”途经的铁路干线有()2.(2)“越冬专列”沿途从北向南可能欣赏到的景观图片的顺序为()A. 哈大、京沪线B. 京哈、京九线C. 京哈、京沪线D. 哈大、京广线【答案】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的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线和京九线。

故选B。

【答案】D【解析】(2)图①为东北地区,图②为南方沿海热带风光,图③为江南水乡建筑特点,图④为长城,在北方地区。

故选D。

3.(1)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约为()3.(2)从199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增幅是()3.(3)目前,我国人口的基本政策是()A. 14亿B. 13.4亿C. 12.8亿D. 12亿【答案】B【解析】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4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答案】C【解析】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特别是从1990年到2010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人口增幅)明显下降。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答案】C【解析】面对我国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这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基本政策;4.有关四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省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区B. ②省是最早迎来日出的省区C. ③省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D. ④省气候湿热,到该省可以体验热带风光【答案】B【解析】5.(1)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5.(2)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是()①修建水库②围湖造田③疏通河道④清除蓄洪区.A. 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B. 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能丰富C. 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D. 长江流域支流稀少【答案】C【解析】解:甲河段位于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不利于航运,故A错误;乙河段位于中游,水量增加,故B错误;丙下游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C正确;长江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故D错误.故选:C.【答案】A【解析】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下面列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频发的一些重要原因,请提出相应的防洪对策.6.读下图,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工业基地是()A. ①——京津唐工业基地B. ②——黄河三角洲工业基地C. ③——辽中南工业基地D. 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答案】D【解析】7.(1)中国的疆域辽阔,陆上邻国众多,下列国家中属于中国陆上邻国的是()7.(2)本次活动起点所在省区的轮廓是()A. 菲律宾B. 俄罗斯C. 马来西亚D. 日本【答案】【解析】【答案】【解析】8.位于长江上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是()A. 江汉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四川盆地D. 长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解: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长江流域农业发达,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而选项中的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C.9.港澳台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中国历史地理(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泰山学院

中国历史地理(山东联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泰山学院

中国历史地理(山东联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泰山学院第一章测试1.下面哪一个题目不属于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围参考答案:重访千年古城2.历史地图的主要特点是参考答案:显示的是过去的地理要素3.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4.孔子说“礼失求诸野”,这里的“诸野”可以理解为参考答案:地域文化5.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参考答案:该区域的文化和周围区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第二章测试1.是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集大成者,著有《历代舆地图》。

参考答案:杨守敬2.开始,整个东亚地区都进入到低温气候,气温比现在低1.8℃。

参考答案:123.公元前1100年左右为近5000年来第一个,持续时间达200年。

参考答案:寒冷期4.明清小冰期,又称,由于地方志的兴起,对灾害气象的关注和记载比以往世代更多。

参考答案:方志期5.第四纪又被称为,到距今1万年左右的全新世时期,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

参考答案:灵生代6.在《古地理学》中,提出,更新世早期中国气候已经明显分成三个动态大区:东部季风区、内陆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

参考答案:周延儒7.在中,我国气候普遍寒冷,代表寒冷气候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遗体在东北和华北等地大量发现。

参考答案:大理冰期8.汉武帝时已经将农牧分界线推至以北地区,并在东汉时期形成农牧杂处的过渡带。

参考答案:河套9.根据满志敏和朱士光以及王铮等人的研究,以后是气候转折的过渡期,寒冷干燥天气持续到五代时期。

参考答案:九世纪10.《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作者是参考答案:竺可桢第三章测试1.是植被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是历史时期的人为因素也不可小觑。

参考答案:气候2.在结束后的全新世,由于全球性的温暖湿润气候,形成了现今植物分布的区域状态。

参考答案:第四纪冰期3.在我国主要分为三个地段,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北部的草原和荒漠、东部自北而南分布的各种。

参考答案:林带4.新石器时代,温带和亚热带北界高于现在的纬度,其中暖温带考扩东北、华北与黄土高原的大部分。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台湾东部毗邻的大洋是()1.(2)台湾发生地震的原因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关于图中地理分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 1线为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 2线为内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C. 3线为我国人口分布界线D. 4线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答案】D【解析】读图可得,1线是我国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2线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3线是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4线是我国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故D正确。

故选D。

3.(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特点是( )3.(2)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大的阶段是( )3.(3)针对阶段Ⅲ的问题,下列人口政策较为合适的是( )3.(4)2016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该政策推行后,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人口年龄结构无变化B. 阶段Ⅰ老年人口比重最大C. 阶段Ⅱ青壮年比重最大D. 阶段Ⅲ少年儿童比重最大【答案】C【解析】图中阶段Ⅰ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少年儿童比重高,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青壮年比重大;阶段Ⅲ是如今的低增长时期,青壮年负担重。

【答案】C【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阶段Ⅰ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人口增长快;阶段Ⅱ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劳动力丰富,老年人比重大,出现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符合题意。

【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阶段Ⅲ出现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答案:B3.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A. 开放海禁B. 实行海禁C. 建立海军D. 修建长城答案:B5. 清朝末年,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6. 下列哪个城市是中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洛阳答案:B7.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哪里?()B. 洛阳C. 成都D. 广州答案:A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9.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女皇帝统治的朝代?()A. 汉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1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对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A. 造纸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D1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哪一位与“沉鱼落雁”的故事有关?()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答案:A13.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中,哪一座位于湖南?()A. 白鹿洞书院B. 岳麓书院C. 应天府书院D. 嵩阳书院答案:B1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中,哪一座位于江西?()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蓬莱阁答案:C1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园”中,哪一座位于苏州?()A. 拙政园B. 留园C. 网师园D. 狮子林答案:A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中,哪一座位于安徽?()A. 醉翁亭B. 爱晚亭C. 陶然亭D. 湖心亭答案:A17.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关”中,哪一座位于甘肃?()A. 山海关B. 嘉峪关C. 玉门关D. 潼关答案:B18.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山”中,哪一座位于四川?()A. 泰山B. 华山C. 峨眉山D. 嵩山答案:C19.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泉”中,哪一座位于江苏?()A. 趵突泉B. 虎跑泉C. 惠山泉D. 珍珠泉答案:C2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桥”中,哪一座位于福建?()A. 洛阳桥B. 广济桥C. 赵州桥D. 卢沟桥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21. 下列哪些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 B, D22. 下列哪些城市曾是中国古代的首都?()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洛阳答案:A, B, C, D23.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A, B, C, D24. 下列哪些事件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A, B, C, D25. 下列哪些著作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作品?()A. 《诗经》B. 《楚辞》C. 《史记》D. 《红楼梦》答案:A, B, C, D26.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家?()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 B, C, D27.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 B, C, D28.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顾恺之B. 吴道子C. 张择端D. 赵孟頫答案:A, B, C, D29.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科学家?()A. 张衡B. 祖冲之C. 沈括D. 宋应星答案:A, B, C, D30.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1.(2)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条件不包括()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答案】B【解析】(1)我国有四个临海,读图可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最多的海域是黄海。

故选B。

【答案】A【解析】(2)中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条件包括: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A错误,符合题意;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图中序号分别代表乌鲁木齐、石家庄、拉萨、武汉四个城市。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所在省区典型的传统民居是竹楼B. ②所在省区位于西北地区C. ③所在省区1月平均气温大于0℃D. ④所在省区位于我国的珠江流域【答案】B【解析】①海拔最高,为四个城市中的拉萨,传统民居是碉房,A错误。

②1月均温最低,海拔第二,判断为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冬季气温最低,B正确。

③海拔较低,且冬季低于0℃,判断为位于北方的石家庄,C错误。

④1月气温最高,且海拔最低,为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D错误。

3.(1)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3.(2)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李克强访问的国家都在北美洲B. 巴西、哥伦比亚是发达国家,秘鲁、智利是发展中国家C.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D. 规划中的两洋铁路连接的是印度洋与大西洋【答案】C【解析】(1)李克强访问的国家都在北、南美洲,故A错误;南美洲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故B错误;中国与南美洲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属于南南合作,故C 正确;规划中的两洋铁路连接的是大西洋与太平洋,故D错误。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 )A. 喜马拉雅山系B. 阿尔卑斯山系C. 科迪勒拉山系D. 太行山脉【答案】C【解析】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该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2.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分布在()A. 亚洲B. 非洲C. 北美洲D. 南美洲【答案】D【解析】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它是由亚马孙河长期的冲积而成的,在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

故选D。

3.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降水就是指降雨B. 有雨必有云,有云就会下雨C. 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D.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答案】D【解析】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

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

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态,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

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最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4.(1)有关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4.(2)若已知乙聚落分布在欧洲西部,则推测当地的主要人种及信仰的宗教最有可能是()A. 甲聚落为乡村B. 乙聚落为城市C. 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D. 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答案】C【解析】(1)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

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