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也提 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尔 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可能 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吸收谱线强度A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即与 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A bc
- 24 -
吸收波长计算:
- 25 -
取代苯吸收波长计算:
- 26 -
III. 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p→p*
R
CO
p
Y
① Y=H, R n → s* 180-190nm K
p → p* 150-160nm n → p* 275-295nm p ②Y= -NH2, -OH, -OR 等助色基团
-5-
分子的各能级: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0.005~0.05 eV,跃迁产生吸收 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谱);
振动能级的能量差:0.05~1 eV,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电子能级的能量差较大,约为1~20 eV。电子跃迁产生 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子的 电子光谱)。
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出射狭缝
- 44 -
色散元件:
光学系统的核心部分,起分光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 入射光的单色性,影响测定灵敏度、选择性及校准曲线的线 性关系等。
-3-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伴随着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
由于O2、N2、CO2、H2O等在真空紫外区(60-200 nm) 均有吸收,测定这一范围光谱时须将光学系统抽真空并充 充入惰性气体。所以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非常昂贵,在实 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6-
能级跃迁: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 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 的跃迁。即电子光谱中总包 含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 跃迁产生的若干谱线而呈现 宽谱带(带状光谱)。
-7-
带状分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电子跃迁可以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的任一振动、转动能 级上。故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包含了大量谱线 ,并由于这些谱线的重叠而成为连续的吸收带。
异环(稠环)二烯母体: max=214 nm
同环(非稠环或稠环)二烯母体: max=253 nm
nii : 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
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30; 环外双键 :+5; 双键上取代基: 酰基(-OCOR):0
卤素(-Cl,-Br):+5 烷基(-R): +5 烷氧基(-OR): +6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法
第一节 概述
1. 定义 2.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

4.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 光谱
-1-
1. 定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 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 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包括比色分析法与分光光 度 法比。色分析法:比较有色溶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
s*
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
p*
迁;
E
n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
p
在远紫外区;
s
吸收波长λ<200 nm;
例:甲烷的λmax为125 nm , 乙烷λmax为135 nm。只能被真 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故可作为溶剂使用。
- 19 -
1.2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 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绝大多数的分子光谱分析,都是用液体样品,加之仪器 的分辨率有限,因而使记录所得电子光谱的谱带变宽。
-8-
3.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束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于是产生反射、散射、吸收、透射。
-9-
光的吸收: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分子、 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被分子、原子 所吸收,由最低能态(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
-Cl 5(n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3 5(nm)
- 22 -
II. 共轭烯烃中的p→p*
p4
p
p3
p
165nm 217nm p2
p
p1
p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p→p*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 伍德沃德-菲泽规则估算:
max= 基 + nii
- 23 -
基--由非环或六元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
H3C
CH3
无环、非稠环二烯母体: max=217 nm H2C
××√ ×
- 10 -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
仅当光子能量与被照物质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相等 时才能发生吸收
E E2 E1 h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 ,其能量差也不相同,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
- 11 -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待测溶液,测量每一 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 坐标作图,即可得到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 40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法
1. 基本组成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类型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
- 41 -
- 42 -
1. 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1.1 光源
要求: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 ,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其辐射 波长范围在320~2500 nm
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
s*
HC O n
s
E
Hp
p*
n
p
s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成键轨 道)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 量ΔE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 18 -
1.1 σ→σ*跃迁
H
H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互变异构:
O
O
H2 H3C C C C OEt
OH
O
H H3C C C C OEt
酮式:λmax=204 nm 烯醇式:λmax=243 nm
- 32 -
3. 溶剂极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苯酰丙酮 1
2
1-乙醚为溶剂 2-水为溶剂
250
300
- 33 -
- 38 -
5. 红移与蓝移、增色与减色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 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 39 -
章节重点:
电子跃迁的4种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溶剂极性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 掌握概念:生色团、助色团、红移、蓝移。
通常所说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际上是指近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780 nm) 。
-4-
2.1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分子本身绕其 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 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 21 -
I. 不饱和烯烃π→π*跃迁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K 带--非封闭体系的π→π*跃迁)
H
H
CC
H
H
[C=C是发色基团]
助色基团取代,p p*跃迁(K带)将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红移距离 45(nm)
-NR2 40(nm)
-OR 30(nm)
方法,属于可见吸收光度法的的范畴。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收光谱分析的
方法。
-2-
紫外可见波长范围:
远紫外光区:10-200 nm; 近紫外光区:200-400 nm; 可见光区:400-780 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特点:
仪器较简单,价格较便宜; 分析操作简单; 分析速度较快。
紫外区:氢、氘灯。发射 180~375 nm的连续光谱
- 43 -
1.2 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准直镜: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聚焦透镜: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
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
均呈现n→σ* 跃迁(R带)。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 20 -
1.3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 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 εmax一般在104 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 12 -
关于吸收曲线: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 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 。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不同;
- 13 -
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 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依 据;
- 14 -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有差异 ,在λmax处吸光度A的差异最大。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 15 -
章节重点: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原理;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的定义、特性及应用。
- 28 -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 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 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C H3 C
np,R带
O
pp,K带
- 29 -
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 30 -
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 31 -
2.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顺反异构:
H
H
反式:λmax=295.5 nm; εmax=29000
- 37 -
4. 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 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 。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 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 200 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 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 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3.1 对最大吸收波长λmax的影响
p→p*跃迁基团,大多数激发态的极性比基态强,因 而溶剂极性增大后,溶剂化作用使激发态能量降低的 程度大,从而使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差减小,吸收峰 红移,εmax下降;
n→p*跃迁基团,基态时n电子会与极性溶剂(如水 或乙醇等)形成氢键,使n轨道的能量降低一个氢键 的能量值,相比之下激发态能量降低较小,因而随溶 剂极性增大,吸收峰蓝移,εmax升高。
K 带红移,R 带兰移;
③, -不饱和醛酮
p
K带红移:165250nm 165nm R 带红移:290310nm p
p
RK
R
n
p
p
p
p
np
n
p
p
cc
cO
cO
- 27 -
IV. 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E1带:180184nm,=47000 E2带:200204 nm,=7000 B带:230-270 nm,=200,p → p*与苯环振 动引起;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红移。
- 16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法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电子跃迁类型 2.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
影响
3. 溶剂的影响-溶剂极性对 吸收光谱的影响
4. 生色团与助色团 5. 红移与蓝移-增色与减色
- 17 -
1. 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
- 34 -
3.2 对精细结构的影响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消失
- 35 -
溶剂本身有紫外吸收,选用溶剂时须注意其最低波长极限:
- 36 -
3.3 溶剂选择的原则 比较未知物与已知物的吸收光谱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溶 剂; 应竟可能地使用非极性溶剂,以便获得物质吸收光谱的 特征精细结构; 所选溶剂在需要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