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文学常识。

许地山的小说以书写海外题材为主、风格具有宗教色彩。

1918.5刘半农在《新青年》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同年7月他又发表了《窗纸》、《无聊》中国最早的散文诗。

1920年陈衡哲(女)发表《小雨点》——中国最早的童话小说。

1908年鲁迅、周作人合译了《域外小说集》(最早用直译方式)。

1909年鲁迅创作自己第一篇小说《怀旧》。冰心的代表诗集有《繁星》、《春水》。

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

冯至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冲积期化石》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自早期创造社的作家张资平之手。

30年代“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与“国防文学”的论争,形成两个口号的论争。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林纾新文学史上首先站出来反对白话文的个人。

田间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擂鼓的诗人”。

五四时期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

中国现代最早的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叶绍钧是五四时期以创作“教育小说”知名的作家。

闻一多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

戴望舒因为写作诗歌《雨巷》声名大噪,被称为“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鲁迅。

“五四”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继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

胡适后来提倡“整理国故”,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主张。

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1921.7创造社成立。

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1920.3胡适诗集《尝试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

1932.9中国诗歌会成立于上海。

1922年《冲积期化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长篇小说。

1925年李金发第一部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象征主义走向实践。

1923年的《稻草人》是我国最早的童话集。

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又称心理分析小说,是在弗洛伊德学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而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三十年代初期曾轰动一时。主要人物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创作特色有:

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揭示了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精神的疲倦和心灵的孤独。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热衷于描绘都市文化的时尚特征,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一个周末夜总会为场景,描写了五个人生的失意者。

2、运用弗氏的学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作为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以回忆、联想、闪念、梦境、幻觉等方式,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刻画人物的性格分裂和变态心理。施蛰存《梅雨之夕》

3、注重主观感觉的捕捉和刻画,将物象个性化,生命化,同时追求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翻新。

4、女人——作为都市的象征。《上海的狐步舞》城市,常常被看作欲望的孽海,而女人则是表现欲望的符号。女人与大街与城市混为一体,城市被人格化、女性

化,也色情化了。男主

人公只是这个城市的“看客” 。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以胡风主编的《七月》(1937年9月创刊)和《希望》(1945年1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芦甸、孙钿、化铁和牛汉等。

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1.社会历史使命感强化2.鲜明的忧患意识3.浓郁的美感特征。以诗情的内在旋律为依据,体式上以自由体诗为主,呈现出多姿多态的特征,在语言上,简洁朴素 ,对自由体新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九叶诗派

是由1981年7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叶集》而得名。该派崛起于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客、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缇、袁可嘉、穆旦等。《文聚》、《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是其主要阵地。“九叶诗派”追求一种思想深刻、情味隽永、意象新颖奇特的艺术境界。穆旦是“九叶派”中最具特色和成就的诗人。他们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有:

A.追求社会与自我、时代与个人、外部现实与内心感受的统一.

B.新诗戏剧化

C.溶入理性的意象营造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文学精神。他们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在创作上,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创造社。

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本学生。他们先后在上海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余种刊物。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在创作上,较多地接受了欧洲浪漫主义及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以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立场区别于文学研究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