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名教合于自然——纲常名教本身就是自然的原则: 郭象 物各自生(自己而然、不待他物而然),则任何存在的 事物都有其合理性,都合乎自然,且不能不是它已经是 的样子。 名教也是如此。纲常名教本身就是自然的原则。安于名 教就等于顺从自然天性。照此,人不能也没有理由变更 其“自生”的社会地位和符合其本性的或贫或富、或苦 或乐的现实生活。 只要内心超脱,即使每天投身于世俗的事务也等于身在 方外,即“外内相冥”。“夫圣人虽在庙堂(朝廷)之 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郭象的理论是对玄学的总结,他实现了贵无和崇有的合 一,自然与名教的合一。这是从王弼、裴頠以来调和名 教与自然关系发展趋势的结果。




2、越名教而任自然(以道攻儒):蔑视礼教,要求 顺从自然,反对人为,大倡“旷达”之风。代表人物 是阮籍、嵇康。 (1)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 籍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思想家们的性 格冲突。一方面骄傲狂妄、自视甚高、有济世志,另 一方面又十分谨慎。阮籍与他内心鄙薄的司马氏集团 也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关系。 最能代表其哲学成就的著作有《大人先生传》、《通 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其著作被后人 编辑整理为《阮步兵集》。


2、玄学的主题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的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的最高成果。 (2)讨论的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3、主要发展阶段和派别: 第一个阶段是正始时期(240—249) ,是魏晋玄学的形成 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他们试图沟通儒道,祖述老庄, 纵横易孔,以“无”为立论之本,开始探讨有无、本末、体 何晏,约 193—249年前后,曹操继子,曹魏集团的掌权大 用等抽象论题,振起玄风,开启了魏晋玄学。这一时期最为 臣 。“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 推崇的经典是《论语》、《老子》、《周易》 篇”。哲学上主张以“无”为立论之本,提倡“贵无论”。 第二个阶段是竹林时期,是玄学的拓展期。得名于当时非常 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 活跃的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 王弼(226—249年),中国哲学史上少有的天才哲学家, 咸、王戎。这一时期《庄子》取代了《论语》的地位,正式 魏晋玄学最重要的奠基人,魏晋时期思想最深邃的哲学家之 构成了“三玄”。阮籍、嵇康是“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 一。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 阮籍和嵇康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将玄学探讨的领域 《老子微旨略例》、《论语释疑》等。 拓展到文学、美学、语言哲学等多个方面,并以自己的生命 《世说新语》:何晏欲注《老子》,注释到一半,去王弼处。 体证和实践玄学的精神,使魏晋玄学真正成为一种极具影响 王弼谈到自己注释《老子》的心得。何晏认为王弼的注释远 力的社会思潮。 胜过自己,于是放弃完成一半的注文,改而作《道德论》。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
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 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 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
三、在思想领域上——从独尊儒术走向思想
多元 : 儒学衰微;玄学兴起,老庄思想得到空前推 崇;佛教流布。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 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 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 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wenku.baidu.com



1、名教本于自然(以儒合道,用“自然”证“名 教”):王弼 魏晋时期,名教越来越成为形式的东西,实际上已沦 落为沽名钓誉、矫杀异己的工具。王弼不满于这样一 种社会风气,力图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加以调整。 他以自然(无)为本而名教(有)为末,认为“名教 本于自然”。名教作为大道离散的结果,其出现虽是 必然的但却不是理想的,理想的状态是回到自然无为 的状态,统治者应当用自然无为的办法统治天下,这 样才能实现稳固持久的统治。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是 “崇本以举其末”。他希望通过以本统末的办法来维 护名教和补正名教的不足。 “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试图用“无为”来 巩固“名教”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學分期
東魏 北方十六國 漢 末 建 安 魏 蜀 吳 北魏 西魏 西晉 北周 隋 南方東晉 宋 齊 北齊


196
58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学转型特点
一、在社会形态上——从大一统时代走向大
分裂时代: 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 民族矛盾尖锐。 大分裂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 了两个特点:1、典型的乱世文学;2、南北 的长期分裂对峙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 南北文风的不同。南朝后期南北文风的融合。

二、名教与自然之辨——玄学的社会政治主题 (纲常礼法和自然无为的关系)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整个玄学 的社会政治主题。“名教”即名分教化,是 儒家确立的社会的礼乐制度和道德规范; “自然”则指道家主张的自然无为。 所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纲常礼 法和自然无为的关系。 代表性的观点有:王弼、何晏的“名教本于 自然”;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郭象的“名教合于自然”。




(2)嵇康(223—262):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 音乐家。 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 散大夫的官职。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262年,司马昭下令将处死嵇康。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弹 奏《广陵散》一曲,曲罢摔琴,从容赴死。在刑场上,有三千 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昭示了 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 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 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嵇康哲学的核心主题。名教指社会的等级 名分、伦理仪则、道德法规等;自然指人的自然本性,同时也 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状态。 嵇康把名教和自然对立起来,认为名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是 对大道的陵迟。名教是自然破坏之后的产物,是低于自然的。 反对名教对人性的妨害,从而超越名教,使人的自然本性得以 彰显。
何晏称许王弼:“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
第三个阶段是元康时期(291—299),是玄 学的成熟期。以裴頠 、向秀、郭象为代表。 裴頠从玄学内部修正了“贵无论”的偏差, 提出了“崇有”哲学;向秀、郭象主要通过 对《庄子》文本的解读,将魏晋玄学发展到 极致。对“贵无”和“崇有”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独化”说,而以“名教即自然”作 为其社会政治结论。 东晋以后,玄学逐步向佛学靠拢,二者相互 利用,终至隋唐,玄学完全被佛学所取代。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 录下来的经籍。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 现的用先秦古籀(zhòu亦称“大篆”)文字写成的 经籍。 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结合现实 讨论经学,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为代表。 古文经学偏重考证训诂,希望恢复古史真面目,与 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为代表。 独尊儒术以后,儒学要么脱离生命的实践,流为繁 琐异常的考据与章句之学,是为“古文经学”;要么 曲学阿世,流为政治的附庸,是为“今文经学”。




3、文學現象 以士家大族為中心的文學家族 或文學集團的出現 4、文人心理 強調宗族觀念和倫理關係 5、文學主題 寒士不平、炫耀門第、追敘祖德
谢 灵 运
王 羲 之
什么是玄学?
一种抽象思辨哲学,以老庄学说为核心,还
结合了儒家经义,是魏晋时期新的人生观、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玄学对文学的影响: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玄学是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大局的因素。 《世说新语 · 文学》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 曰: 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则 《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 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 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 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
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
二、在政治生活上——从皇权专制走向士族与皇权 的共治: 门阀士族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现在: 1、高门世族不只握有政治经济的特权,而且也是 文化传统的承继者。“人人有集”成为一种高门风 范。文学家族大量出现。 2、与此相应的是,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 也构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鲍照,是 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用生命体证和实践玄学的哲学家 为了敷衍司马氏,阮籍不得不出来做官。他要求去当步兵校尉,原因是 听说步兵橱营人擅长酿酒,且藏有许多好酒。 阮籍邻家有一美貌女子,也爱喝酒。阮籍经常去找她串门喝酒。喝痛快 了便同塌而眠。邻家男主人暗地观察多次,并未发现任何越轨行为。 (《世说新语》) 司马昭想纳阮籍之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阮对此进退维谷。 于是天天沉醉于酒中,等提亲的人来,已见他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 这样一连六十多天,他都宿酒未醒,司马昭只得作罢。 阮籍丧母,仍喝酒吃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母亲将下葬时,喊了一 声“完了”,便口吐鲜血。 阮籍任性放诞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他认为自然 为本、名教为末。对礼乐名教不屑一顾,任性放诞、恣意酣酒。同时反 映了他身处险世,心中的不平无法宣泄,只好浇之以酒。故魏晋名士多 好酒。 阮籍的理想人格“大人先生”不同于“域中君子”,他与道同体、与天 地兵圣。行为高妙、不拘于俗,以天地为家、与造化为友。“域中君子” 则是“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循礼守则。
一、玄学概况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一 改汉代哲学的繁琐和神秘,在思想界吹起了 一阵思辨的清风。代表了这一时期哲学发展 的主流。
1、玄学兴起的原因 (1)名教和经学的衰微。 名教,即名分教化,是儒家确立的社会的礼乐 制度和道德规范。在汉末农民起义的冲击下, 不能维系人心。 经学,走向荒诞和烦琐,使人不得要领,解释 不了现存的社会秩序。 重振纲常名教,以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最可利 用的思想工具就是道家学说;批判名教纲常之 最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也是道家的自然无为。



(2)“清谈”之风盛行。
清谈: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士族名流不直接谈论 伦理纲常和世间器用(俗事),而是专谈抽象哲思 (比较玄妙的本体论和人生观),这种议论被称为 “清言”,这样的理论学说被称为“玄学”。 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与宦官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 结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朝政。宦官依靠皇权, 两次向党人发动大规模和残酷迫害活动,并最终使 大部分党人禁锢终身,也就是一辈子都不许作官, 史称“党锢之祸”。 自“党锢之祸”后,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 祸,士大夫就用清谈的方式来讨论“玄之又玄”的 抽象之理。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
魏晋玄学简介
魏晋清谈在魏太和初成形,主要有荀粲、 傅嘏jiǎ、荀徽等人。正始间达到高潮。
专题介绍
魏晋玄学
两汉经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两汉时期,儒学的地位空 前提高,尊五经,以经取士。传经之学和注 经之学成为专门的学问,是为“经学”,成 为官方意识形态。 经学的特点是一章一句地解经,因此叫“章句 之学”。(到宋代,才打破汉以来一章一句解 经的文风,注重把握总体思想,即义理,故 宋学又称“义理之学”。)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